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_小法黛特_段云峰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_小法黛特_段云峰

2013-11-18 3页 pdf 130KB 2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7999

暂无简介

举报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_小法黛特_段云峰   [收稿日期] 2011-05-20 [作者简介] 段云峰(1982-),女,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小法黛特》 段云峰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摘 要] 19世纪法国作家乔治桑的作品无一例外地皆以“爱”为主旨,它像一根红线贯穿每部小说的始 末,在这些爱情篇章里男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真诚的相恋,平等自由结合,体现了作家对人生 命运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关键词] 乔治桑;情爱观;小法黛特 [中图分类号]I065.565  ...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_小法黛特_段云峰
  [收稿日期] 2011-05-20 [作者简介] 段云峰(1982-),女,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解读乔治桑的小说《小法黛特》 段云峰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摘 要] 19世纪法国作家乔治桑的作品无一例外地皆以“爱”为主旨,它像一根红线贯穿每部小说的始 末,在这些爱情篇章里男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真诚的相恋,平等自由结合,体现了作家对人生 命运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关键词] 乔治桑;情爱观;小法黛特 [中图分类号]I065.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1)06-0046-03   在19世纪法国文学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浪漫主义 小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的 乔治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小说、戏 剧和书信散文,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灵 动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超越传统观念的爱情故事,并鲜 明地达出对那些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主人公的同 情与赞美。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166中认 为,乔治桑不论是在写作风格还是在成就(至少在数 量)上与巴尔扎克堪称当时并列和对峙的双峰。乔治 ·桑的写作一般被冠以“理想主义”,巴尔扎克的写作 则被冠以“现实主义”。用乔治·桑本人的话说,她是 “把人物描绘成我希望于他的那样,描绘成我相信他应 该如何的那样’,而巴尔扎克是“把存在的一切、把当代 芸芸众生和万事万物的冷酷现实记录下来”。马克思 曾把自己的著作《哲学的贫困》题献给她,雨果也 说:“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2]672-673 一、在恋爱问题上,主张以情为主,彼此间爱慕 之情高于一切 乔治桑的著作中有数量众多的优秀爱情篇章,其 间男女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真诚相恋,平等 自由地结合,以及他们之间幸福的夫妇生活。在作品 中有许多关于情爱的理念达到前人的未到之境,这样 的情爱观既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又和她不幸的婚 姻生活经历相联系。19世纪的法国妇女地位很低,自 出生后妇女就得到这样的教导:在精神上,智力上,甚 至是物质上都要处于次要地位;在公共场合中妇女不 能扮演积极的角色,没有职业也让她们不能在经济上 独立。妇女的地位就是妻子和母亲,如同《包法利夫 人》中所描述的那样,尽管也有工作的女人,但是她们 要么是护士、仆人,要么是洗衣女工,妇女的活动范围 仅局限于家庭里、花园中。妇女只能作为男人社会地 位和成就的附属品和装饰品。[3]桑生活的时代之前是 古典主义倡导的一系列家长式的礼教和封建统治的残 余,他们宣扬家族利益重于婚情关系,常见的婚姻类型 就像桑的第一部小说里的主人公那样,一个十几岁的 女孩“印第安娜”与一位几十岁的老丈夫硬扯在一起, 仅因为他们门当户对。作家本人的婚姻也是双方家族 的利益关系的结合体。因此,以“情”为主的婚姻在当 时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臆想,乔治桑笔下的许多青 年男女对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恰恰属于爱情,这意 味着作者的婚姻观念既违背父母之命,又不顾及家族 利益,她的理想是尊重个性,主张自由结合。 小说《小法黛特》历来被人们当作乔治桑田园小说 的典范,实际上,如果把乔治桑早期的激情小说看作是 对婚姻和夫权反叛的泄愤之作,这部小说则是她对叱 咤风云的法国大革命失望之后的平静之作,也是桑的 艺术观点成熟时期的包含作家家庭和社会理想的作 品。作家用欢快明丽、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为读者勾勒 出一幅恬静的风俗画卷。《小法黛特》通过主人公小法 黛特和郎德利的恋爱喜剧唱出了一支心灵美的赞歌。 小法黛特聪明善良且乐于助人,但是她生活穷困外表 丑陋(被村人称作蟋蟀),缺乏管束,加上家庭的不光彩 历史(妈妈在她和弟弟很小的时候跟路过此地的一名 军商走了),这使她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很坏。然 而,她却有一颗仁慈美好,闪烁着金子般光泽的心。郎 —64— 2011年第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6,2011 (总第16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66 德利是一个俊美富有的少年,但当他发现小法黛特有 这样一颗善良的心时,便产生了真挚的爱慕之情。因 为郎德利也同样是一位有着美丽心灵的人,他诚实淳 朴,热爱劳动。正像文本中小法黛特所说的:“相信可 怜而难看的小法黛特吧,她的内心并不与外表一样丑 ……美女的爱情固然甜蜜,丑姑娘的友谊也会很有价 值的。”[4]84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在择偶情趣上的价值取 向。作家打破了传统语境下郎才女貌者的模式,大胆 塑造了一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青年男 女形象。“十五六岁的小法黛特,其神气和行为没有一 点像个姑娘,衣服不整洁,像一只松鼠那样上树,还可 以跳上一匹无缰绳的母马魔鬼般地狂奔……。”[4]73-74 与此不同的是,和郎德利家一样富有的玛德侬“以她漂 亮的神态和与小伙子相处时的高傲姿态而出名,盛名 之下玛德侬很爱卖弄风骚,在友谊方面的理智和忠诚, 她还不及可怜的蟋蟀的一半……”。[4]112她们两家正是 当时推崇的家世相仿、郎才女貌的佳配,而且两家在当 地同样有名望,邻居们都说他们将是很好的一对,然 而,爱神之剑却射向了这位除了善良一无所有的灰姑 娘———小法黛特。可见,桑眼中的爱情是一种彼此间 平等的心灵碰撞,它避免了希腊神话里一见钟情的肤 浅和轻率,也不属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骑士和贵妇人 之间的狂飙式的短暂激情。桑的其他作品中也不乏这 样的情爱思想。《弃儿弗朗沙》中聪明娴熟而又富裕的 玛德兰与一无所有的弃儿弗朗沙不仅要跨越年龄和世 俗偏见,还要跨越主仆关系和收养母子之间的道德心 理差距,最终收获美好的爱情;《魔沼》中勤劳富足的日 耳曼和贫穷善良的小玛丽之间超越财富差距的爱, ……这些成功的情爱榜样无不体现出作家的理想:“那 就是父权或是整个社会不必要通过压迫或强权, 而只要允许男女双方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平 等相待就能够收获渴望已久的幸福[5]10。这种追求自 由话语权的思想在当时专制氛围浓厚的社会可以说是 革命性的宣言。对女性来说,婚姻尤其重要,特别在男 权社会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此,妇女的很 多不幸都是从婚姻开始的。而妇女对婚姻的态度、看 法也可以反映出女性的解放程度,一个社会或阶层的 文明程度[6]。实际生活中曾经坚持“要么爱,要么死, 没有中间道路”,鼓吹爱情狂热的神秘主义的桑在经历 了多次情感失败后,才感到婚姻自由对女性的重要,或 许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她才围绕着婚姻的城堡来刻划 一系列女性的形象。比如,《印第安娜》里的印第安娜 几次寻死,她的女仆阿侬在失去雷蒙的爱情后就九投 河自尽了;《华朗蒂娜》的主人公华朗蒂娜的悲惨遭遇 等,乔治桑在自传里也一直声称:“一个女人与丈夫之 间没有彼此倾慕与深情的亲近,想起来都觉得可耻,一 个有血有肉,有精神的女人不能像一件东西那样委身 与人……”[7]276 乔治桑的作品无一例外地以“爱”为主旨,像一根 红线贯穿于每部小说的始末。在她后期创作的书里, 结婚越来越受人尊重,她曾说:“是的,上帝希望的婚 姻是由爱情决定的,但它又区别于动物的本能,理智 干预了选择,而选择又是唯一的,一旦决定就要继续 下去。”[8]524-526毋庸置疑,乔治·桑的爱情理想与其一 生争取妇女解放的思想一脉相承,她认为妇女的幸福 “关键在于争取妇女的爱情自由和婚姻的自由。”所 以,乔治桑笔下的女性不再是像她早期的那些激情小 说中的主人公,只会自怨自艾或是逃避由社会习惯和 家庭强迫造成的不幸的“被安排的婚姻”。作家清楚 地知道,这种只注重爱情和婚姻解放却没有现实基础 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注定不能实现。因为幸福的生 活不会如愿地原地等待,美好的爱情也不会随意馈 赠,只有积极追求理智呵护,爱情和婚姻才能持久。 二、在婚姻上,主张爱情双方共同为情造境 乔治·桑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重视的一个主题 是:女子拥有同男子一样的人格和尊严。对爱情和幸 福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她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她对生 命的向往。在女性生存处境问题上,乔治·桑特别关 注其特殊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的不懈抗争(也有些评论 者把这种思想归为女性主义范畴),并以她认为合理 可行的方式尽力消解这种困境,就像她在《我的一生》 中所说:“我是从生活的真与善中感觉到生活的存在 的,我并不渴求生活中的假和恶。我现在完全能够辨 别真理,任何人也不能禁止我靠真理生活。”[9]32作家 本人正是因一次次爱情生活的滋养,完成了在感情道 路上不断寻求自我、实现自我、丰富自我的目标。作 品中的故事像极了作者却又不单是她自己,而是一个 个美丽的浪漫主义的爱情之梦。 在小说《小法岱特》中,郎德利和小法岱特找到了 对爱情追求的终极目标后,他们知道这种不合世俗观 念的爱情必将受到诸如等级、家世、经济和其他社会 条件的制约。在他们甜蜜的爱情遭受外界舆论指责 —74— 2011年第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6,2011 (总第16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66 的压力时,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差距和障碍,但是 他们并没有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成为爱情的殉道 者,也没有悲观失望逃到世外桃源或是修道院里自怨 自艾了结一生。他们选择了充满希望地为幸福而行 动起来。所以,小法岱特开始“又矮又瘦,披头散发, 胆大如牛。爱讲话、爱讥刺人,灵活得像只蝴蝶,好奇 得像只红喉雀,黑得像只蟋蟀”[4]34,萌生的爱情很快 变得婀娜多姿,容光焕发,“她不是世上最漂亮的姑 娘,如同朗德里想象的那样,但是,她是当地最可爱, 最端正,最娇嫩、可能也是最值得追求的姑娘”[4]133。 为了让郎德利的家庭消除对她的误解,维护爱人的名 誉,实现心灵的宁静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法岱特带 着世俗对她的偏见独自背井离乡。随着法岱特自我 意识的觉醒,她把人性的要求付诸行动,艰难地与生 活抗争,寻求挣脱苦难的办法,消除人们的偏见,争取 自我存在的价值。尽管步履维艰,但她依旧坚定而固 执地坚持。这些痛苦的磨练使她更为成熟,在她的身 上体现了作为一名女性所能拥有的自尊、自强、自重 的精神[10]。这些可以看作是主人公为情造境、勇于 担当的行动。在乔治桑的作品里,“爱情可谓人性的 角斗场,它可以使狂妄自大的人头脑清醒,也可以使 自卑的人突破自我的禁锢,人生一世,没有比恋爱更 能令人认清自我的面目,也没有比婚姻更能改变一个 人的了”[11]122。幸运的是,法岱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 最终获得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局,同艰苦共患难,朴 素平淡,相濡以沫,并将这份幸福撒播传递,“在那里 造了一幢漂亮的房子,用于每天四个小时接待本镇所 有不幸的孩子,她亲自花力气和她弟弟雅内一道教育 他们,给他们讲真正的宗教课,甚至资助那些最缺吃 少穿,最贫穷潦倒的人。她记得自己曾是个不幸和被 遗弃孩子,她所生的漂亮的孩子很早就受到管教,对 那些不富有和得不到疼爱的人和蔼可亲,倍加同 情”[4]157又如《安吉堡的磨工》中,马塞尔为了她跟列 摩尔的爱情宁愿洗尽铅华,抛弃富贵,到农村去过另 一种与列摩尔地位相当的生活,因为她一直相信:即 使在雷电冰雹的下面,她和她心爱的人在荆棘丛的荫 蔽里仍然可以自由欢笑。爱情让原本丑陋的人事变 得美好,男女双方相互理解、尊重和爱恋,产生心灵的 共鸣达到爱情的最高境界。生活中的乔治·桑具有 男女双性化气质,她既具有自力自助、倔强的性格和 顽强的意志,以及才华横溢的男性特征,又具有温柔 蕴藉、慈母般坦荡宽厚的心灵,追求妇女解放、个性自 由的女性特征。乔治·桑从未要求过妇女政治上的 平等,她说:“妇女将同男子一样受教育,但是女人的 心将仍是爱情、忠诚、耐心和慈悲的庇护所。正是女 人要在粗暴的情感中拯救仁慈的基督精神。”[12]454-455, 在这种感情和爱的使命的影响下,乔治桑的小说中 “爱”总是高于一切,具有强大的力量,发挥着主导作 用。此外,乔治桑的情爱观表现在异性友谊问题上, 主张有情的男女虽不能结婚也可成知己朋友。小法 岱特与郎德利的哥哥西尔维尔之间的友谊就是最好 的例证。对郎德利有着极端爱慕之情的同胞哥哥在 没有收到与弟弟相同的爱情时就一病不起,经过小法 岱特精心的护理和诚恳耐心的开导,西尔维尔重新振 奋精神,并不自觉地爱上了小法岱特,但他为了弟弟 的幸福而参军,几年后功勋卓著,誉满乡邻。同样,弗 朗沙与他的雇主的女儿让乃特的友谊也帮助他得以 向玛德兰表达爱慕之情。 解读乔治·桑的作品后会发现,她的爱情故事里 充满着光辉的理想人物,在经受爱情的种种考验后, 主人公总能够在一方净土里营造一个相对温暖平和 的世界,并为了仁爱、自由、平等、和谐的终极理想不 放弃追求,共同表达爱情能够创造奇迹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5分册[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2. [2]悼念乔治·桑//世界文学金库·散文卷[M].上海:上海文艺 出版社,1994. [3]张爱真.浅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9(6):28. [4]乔治桑.小法黛特[M].章鸿康,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 [5]Kathryn J Crecelius.Family Romances George Sand’s Early Novels.[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7. [6]舒耘华.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7. [7]莫洛阿.一个女人的追求[M].郎维忠,黄庆昇,萧旻,译.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8]柳鸣九.法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9]乔治·桑.《乔治·桑》自传[M].王聿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7. [10]蔡黎琼.一曲至爱与纯美的颂歌[J].文艺评论. [11]岳晓东.爱情中的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2]莫洛亚.风月情浓女作家———乔治·桑传[M].长沙:湖南人 民出版杜,1986. [责任编辑]心安 —84— 2011年第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6,2011 (总第16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l No.166
/
本文档为【解读乔治桑的小说_小法黛特_段云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