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财务会计执业规程培训讲义

2021-02-21 3页 pdf 1M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多多

大家好我是一名语文老师,现在担任班主任

举报
财务会计执业规程培训讲义执业规程培训讲义执业规程培训讲义提纲◆期初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审计◆会计差错更正审计◆会计估计审计◆债务重组审计◆非货币性交易审计◆财务承诺审计◆或有事项审计◆期后事项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持续经营审计期初余额◆期初余额的含义与审计目标◆期初余额审计程序◆期初余额审计意见及其在审计报告中的揭示期初余额的含义与审计目标◆含义所谓期初余额,是指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首次接受委托的定义: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被审计单位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两种情况下接受的审计委托。...
财务会计执业规程培训讲义
执业规程讲义执业规程培训讲义提纲◆期初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审计◆会计差错更正审计◆会计估计审计◆债务重组审计◆非货币性交易审计◆财务承诺审计◆或有事项审计◆期后事项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持续经营审计期初余额◆期初余额的含义与审计目标◆期初余额审计程序◆期初余额审计意见及其在审计报告中的揭示期初余额的含义与审计目标◆含义所谓期初余额,是指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首次接受委托的定义: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被审计单位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两种情况下接受的审计委托。本执业规程对期初余额所设计的审计程序主要是针对首次接受委托而言,只有第12项和第52项适用于连续接受委托的情形。◆期初余额审计目标期初余额审计目标⚫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者已恰当地重新表述⚫上期适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并与本期一致期初余额审计程序◆比较与分析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了解和分析上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情况◆若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或前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实施以下审计程序◆初次接受国有企业委托,如前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应尽可能获取其管辖财政机关对该会计报表的批复◆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形成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并确定其对本期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了解和分析上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情况◆如果上期会计报表已经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则注册会计师应首先考虑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独立性◆如果对前任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独立性感到满意,注册会计师应在征得被审计单位同意时,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查阅的内容一般仅限于对本期审计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如上一年度审计计划及总结、审计报告、调整事项汇总表、未调整事项汇总表、管理建议书等◆如果前任注册会计师现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任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其原因及结果,并考虑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通过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对期初余额实施审计后,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获取以下审计证据,并形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获取的审计证据◆上期的已审会计报表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向前任注册会计师询问的结果◆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相关工作底稿的结果注册会计师对期初余额实施的审计程序◆询问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询问的内容包括上期遗留的对本期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政府颁布的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法规及其他重要事项◆结合本期会计报表实施的审计程序对期初余额进行证实◆对部分期初余额补充实施适当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审阅上期会计及相关资料期初余额审计意见及其在审计报告中的揭示◆如期初余额存在严重影响本期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如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相关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会计政策变更审计◆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企业会计》、相关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披露的规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滥用会计政策的情形及处理◆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目标◆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程序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会计制度》、相关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披露的规定◆有关会计政策的规定◆企业应当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企业应对所确定的各项会计政策制定会计政策目录,经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后执行◆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企业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基本原则: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整法,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变更的方法包括: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累计影响数◆具体规定◆企业根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分别以下两种情况◆国家发布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的,按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处理◆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变更会计政策,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应披露的会计政策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收入的确认、所得税核算、存货的计价、长期投资的核算、坏账损失的核算、借款费用的处理和其他等。◆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及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目录及会计政策变更后重新制定的会计政策目录。除应按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外公布外,还应报上市地的证交所备案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目标◆确定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合法、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目录、会计报表附注等有关会计政策说明并于前期进行比较,识别有无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应向该公司上市地证交所函证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备案◆查阅法规或会计准则以及被审单位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会议记录,判断会计政策变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检查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记录,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关注被审单位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的情况,如有应提请其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执业规程中应加“重大”两字)◆验明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差错更正审计◆会计差错的含义及分类◆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目标◆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程序会计差错的含义及分类◆会计差错的含义◆常见的产生会计差错的原因◆会计差错的分类常见的产生会计差错的原因⚫采用了法律或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的交易⚫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提前确认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会计差错的分类⚫按重要性将会计差错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及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使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通常差错的金额占同类交易或事项10%及以上,被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除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为非重大会计差错⚫按差错发现的期间◼本期发现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本期发现属于以前各期的会计差错,包括本年度发现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本中期发现以前中期的会计差错◼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期发现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不论重大与否,均应调整本期的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视同本期发现本期的会计差错更正◆重大会计差错◆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期末数或当年发生数◆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期末数或当年发生数◆发现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报告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项目◆中期财务报告中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对于非重大会计差错,按照重要性原则,不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原因及更正方法◆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目标◆会计差错的更正是否合理◆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差错更正的审计程序◆获取并检查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资料,判断会计差错的类型及更正的合理性◆检查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记录,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验明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估计审计◆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内容◆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及披露◆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制定、备案◆会计估计的审计目标◆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审计程序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内容◆含义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情形◆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会计估计变更如果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于是产生了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不易区别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均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关于改变坏账核算方法及比例时的特殊规定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及披露◆会计处理会计估计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即新的会计估计仅适用于变更的当年及以后期间,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会计估计的变更数不易确定的理由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制定、备案◆企业应对所确定的各项会计估计制定会计估计目录,经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后执行◆企业的会计估计变更,同样需经上述权力机构批准,未经权力机构批准擅自变更会计估计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上市公司会计估计目录及其变更,必须报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备案。未报证交所备案的,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会计估计的审计目标◆确定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是否合理◆确定会计估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审计程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其作出会计估计的程序、方法和相关内部控制◆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估计目录、会计报表附注等载有会计估计说明的文件,并复核和测试被审计单位,作出会计估计的过程◆利用独立会计估计与被审计单位,作出的会计估计进行比较◆复核并审查与会计估计变更相关的资料,判断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审查与会计估计变更相关的会计记录,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验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披露是否恰当◆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滥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如果存在,审查其是否已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规程中应加“重大”两字)债务重组审计◆债务重组的含义及方式◆债务重组日◆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的披露◆债务重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债务重组的含义及方式◆含义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即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混合重组债务重组日◆含义债务重组日:指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均不在损益表上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债权人受让的现金低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支出直接计入损益◆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支出”核算。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一般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果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的,债权人应按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进行分配,并按分配后的价值作为各项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将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份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混合重组方式债务人的会计处理◆重组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重组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等于将来应付金额,债务人不作账务处理债权人的会计处理◆重组债权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会计处理时,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作为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为:借:坏账准备借: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贷:应收账款◆如果将来应收金额大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应按将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会计分录为: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如果将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在债务重组时,不作会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债权时,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当期财务费用例:甲企业应收乙企业账款账面余额为100万元,由于乙企业无法按时偿付应付款,双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甲企业同意乙企业延长付款期限1年,但乙企业一年后应支付120万元。甲企业对该应收债权计提了20万元坏账准备。分析:重组日应收债权账面余额100万元,账面价值80万元。将来应收金额120万元,既大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又大于账面余额。重组日不作会计处理,只作备查登记。一年以后,偿付应付账款时。债权人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120借:坏账准备2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贷:财务费用20贷:应收账款100债务人的会计处理:重组日不作会计处理1年后付款时借:应付账款100借:财务费用20贷:银行存款120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重组协议中附有或有支出及或有收益条件的重组协议◆或有支出:是指依未来某种事项的出现而发生的支出◆或有收益:是指依未来某种事项的出现而发生的收益混合重组方式◆债务清偿的顺序,先以现金清偿,然后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或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最后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若同时存在以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应采用两者的公允价值,相对比例确定各自入账价值◆如果重组协议已经明确规定了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清偿债务金额或比例,则不再按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配,而按协议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债务重组的披露◆债务人◆债务重组方式◆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增加额◆或有支出◆债权人◆债务重组方式◆债务重组损失总额◆债权转为股权所导致的长期投资增加额及占债务人股权的比例◆或有收益债务重组审计目标◆确定债务重组是否存在◆确定债务重组是否合法◆确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债务重组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程序◆取得并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会议记录,查明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是否发生债务重组事项(存在或发生),并与企业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核对(完整性)◆检查与债务重组相关的协议、合同、批文、法院裁决文件,确定债务重组的合法性◆对债务重组涉及的资产或债务,需审计评估的,应取得审计报告及评估报告,检查交易的合法性及金额的正确性(注意,有关资产评估的立项确认方式已做工作重大改革,不需对评估结果进行确认,改为备案制,(因此不应存在确认文件)◆必要时,对债务重组所涉及的重要债权、债务,向有关方面发函询证◆检查债务重组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关注存在或有支出债务重组方式下。如果已记录的或有支出没有发生,检查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审核债务重组中发生的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检查有关债务重组信息的披露是否恰当非货币性交易审计◆非货币性交易的定义◆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目标◆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程序非货币性交易的定义◆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不涉及补价时的会计处理◆涉及补价时的会计处理◆支付补价的企业,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及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企业,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确认的补价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补价收益的确认◆收到补价,但不涉及相关税金补价收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补价,同时涉及相关税金补价收益=补价×(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应交相关税金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及教育费附加如果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金额为正数,作为补价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如果计算出的金额为负数,应当确认为当期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下列非货币性交易内容◆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类别◆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金额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目标◆确定非货币性交易是否发生◆确定非货币性交易是否合法◆确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程序◆获取并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会议记录,查明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是否发生非货币性交易事项(存在或发生),并与企业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核对(完整性)◆取得非货币性交易相关的协议、合同、审核交易的合法性。对于放弃原有股权以提取新股权且不属于企业合并的,还应索取并检查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对于交易所涉及资产按规定须经审计评估的还应索取并检查审计报告、评估报告(如《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要求由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拟购买、出售、置换的相关资产,最近3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出具审计报告;又如《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资产置换必须进行资产评估)◆检查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非货币性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金以及评估费、运杂费等相关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运杂费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评估费应计入当期费用)◆必要时,对非货币性交易所涉及的重要资产发函询证◆验明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财务承诺审计◆财务承诺的含义及会计处理◆财务承诺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财务承诺的含义及会计处理◆含义:财务承诺是指由合同或协议的要求引起的义务,在未来的特定期间内,只要特定条件达到,即发生现金流出、其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承诺是管理当局在当期对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固定支付义务的承诺。主要包括按国家的价格购买物资、出售资产、对员工提供的养老金计划等◆财务承诺的会计处理会计上不能对未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因此,财务承诺在未执行之前不进行会计记录。但是,财务承诺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涉及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是决定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一个潜在影响因素。有签于此,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对其他单位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重要承诺事项,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1、承诺事项的性质;2、承诺对象;3、承诺的主要内容;4、承诺的时间期限;5、承诺金额;6、相关的违约责任财务承诺的审计目标◆确定财务承诺是否存在◆确定财务承诺的披露是否恰当。《规程》中将财务承诺的金额是否可以合理预计作为审计目标是不正确的审计程序◆询问管理当局,财务承诺属于被审计单位未实现的义务,注册会计师无法通过审查会计记录发现是否存在财务承诺,因此,询问管理当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财务承诺的重要方法◆查阅被审单位、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当局会议记录及主要的业务合同或协议、分析和判断是否存在重要的财务承诺◆要求管理当局提供财务承诺声明书。正确披露财务承诺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管理当局有责任向注册会计师提供有关财务承诺的资料。因此,为了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管理当局提供关于财务承诺的责任声明书◆必要时,获取被审计单位律师关于财务承诺的声明书◆必要时,向财务承诺所涉及的有关方面发函询证,确定财务承诺是否真实、完整、承诺金额是否与有关合同、文件一致◆验明财务承诺的披露是否恰当、完整或有事项审计◆或有事项的概念◆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P365)或有事项的概念◆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的特征◆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即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件加以确定◆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事项“可能性”层次(1)基本确定:95%方案
(不包括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含审计报告日)期间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又称非调整事项期后事项的会计处理◆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期后事项相关的审计责任◆对于资产负债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负主动查找并审计的责任,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责任◆对于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没有专门责任查找,但对于已知悉的要进行审计,这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责任期后事项的审计目标◆确定期后事项是否存在◆确定期后事项的类型和重要性◆确定期后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期后事项的审计可归结为两类:一是结合年末余额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二是针对期后事项而另行实施的专门程序。◆结合年末账户余额进行审计◆针对期后事项而实施专门程序◆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有关期后事项的内容◆审阅被审计单位有关期后事项的下列资料期后事项的审计结论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的期后事项◆调整事项:①被审计单位按规定进行了调整,无保留意见;②被审计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调整,保留或否定意见◆非调整事项:①被审计单位按规定进行披露,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作为对重大非调整事项的强调);②被审计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披露,保留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现的期后事项◆签发双重日期审计报告,即保留原审计报告日就该期后事项注明新的审计报告日◆更改审计报告日期,即将原定审计报告日推迟至完成对期后事项追加审计的审计报告日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务中识别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技巧◆关联方及其交易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识别和披露关联方及其交易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识别和披露关联方及其交易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由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复杂性及隐蔽性,加之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并不能保证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和漏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时,既要注重法律形式,更要注重关系的实质,特别应注意那些表面上看似乎不存在关联方交易,但实质上却属于关联方交易的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本身只是一个披露准则,并不涉及交易的计量及账务处理问题。但对于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以财会[2001]64号文印发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明确了对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单设“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核算实务中识别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技巧◆通过对“实收资本”的实质性测试,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股东,识别对被审计单位存在控制及重大影响的单位或个人投资者,必要时审阅验资报告,或许还可能发现控股股东的有关情况◆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测试,确定识别被审计单位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通过上述1-2绘制存在股权关系关联方关系方框图,以此为基础再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方框图参考格式(摘自2002年11月27日中国证券报)华光陶瓷集团销售公司山东淄博造纸厂山东淄博纸业有限公司山东华龙陶瓷有限公司山东华光陶瓷有限公司本公司华光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华光陶瓷集团公司原材料公司同一董事长关联方及其交易对审计报告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未能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及其交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出具保留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如果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核算或披露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即使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无保留意见时,仍可另加说明段,以强调重要的关联方交易持续经营审计◆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持续经营条件下与非持续经营下会计核算的区别◆持续经营审计目标◆持续经营的审计程序◆持续经营的审计结论及其在审计报告中的揭示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含义⚫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进行清算或大幅度缩减经营规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正是由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才成为必要,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才可以在正常的会计核算中予以贯彻持续经营条件下与非持续经营下会计核算的区别◆持续经营情况下,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而当企业处于清算过程时,其业务活动主要是清理、变卖资产、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因此,其会计目标是如实反映财产变现和债务清偿情况◆非持续经营情况下的会计原则也不同于持续经营情况下的会计原则,其会计原则主要是收付实现制原则,变现价值原则等基本原则◆非持续经营情况下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与持续经营情况下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与持续经营情况下的会计报表相比,会计报表的种类、内容与格式均有很大区别持续经营审计目标◆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根据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况,确定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须作调整◆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充分披露◆《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征求意见稿)要求披露的内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如果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会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因持续经营的审计程序◆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为实现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而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即可满足确认对持续经营的合理性产生重大怀疑的情形。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没有必要专门为评价企业持续经营假设而设计和执行专门审计程序◆当注册会计师为实现其他审计目标而执行了相关程序后,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但未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可以追加实施以下审计程序◆与管理当局分析、讨论最近的会计报表◆与管理当局分析、讨论现金流量预测、盈利预测及其他预测◆审核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期后事项、承诺及或有事项◆审查债务契约的履行情况◆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管理当局有关财务困境的会议记录◆向被审计单位的律师询问有关诉讼、索赔的情况◆审查有无改善措施及财务救助计划,并评估其合法性和可行性◆获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关于持续经营假设的书面声明(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实施后,此项可省略)持续经营的审计结论及其在审计报告中的揭示◆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但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表是否已作下列披露:◆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被审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如果被审计单位进行了上述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审计报告。在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及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上述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会计报表,应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且被审计单位已按其他基础编制了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特殊目的的业务审计报告》的规定办理◆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管理当局拒绝就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仍按持续经营假设基础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谢谢!2002年12月
/
本文档为【财务会计执业规程培训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