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态系统服务(PPT 74页)

生态系统服务(PPT 74页)

2021-05-14 76页 ppt 757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1519356641

我是物理老师

举报
生态系统服务(PPT 74页)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功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和体现:1.一般指生命支持系统(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但服务、功能与产品是紧密联系的。2.生态系统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3.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4...
生态系统服务(PPT 74页)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功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和体现:1.一般指生命支持系统(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产品。但服务、功能与产品是紧密联系的。2.生态系统功能是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3.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4.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承担最后处理作用。5.生物多样性提供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重要作用。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货币化的区分。6.人类生存自然资源的源泉和环境基础。7.以间接方式影响人类,如生物多样性的“超结构”。8.生物多样性的减灾、抗干扰的缓冲和保险作用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古希腊柏拉图认识到雅典森林对水的作用,以及中国的风水林建立和保护等。GorgeMarsh是最早用文字记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人。AldoLeopold开始深思,提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人类不可替代性。FairfieldOsborn研究了生态系统对维持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Vogt(1948)第一次提出自然资本的概念,并阐述与一偿还债务有关。20世纪40年代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Holdern和Ehrlich(1974)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Cairns和Costanza等先后发表文章加以论述。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环境委员会(1991)组织会议讨论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定量研究。美国生态学会组织了以GretchenDaily负责的小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近年来,以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人主张生态系统服务应包括产品。Costanza等把商品与服务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末逐渐兴起对生态系统公益的经济价值评估。目前该方面研究受到各国重视,取得一定结果。1997年Costanza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13位科学家、对全球16种生态系统的17大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效益总价进行估算,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起步较晚。1990年中国林学会召开的”森林综合效益计量评价学术讨论会“,系统报道的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研究。候元兆等(1995)首次估算出我国森林资源的价值为13万亿元(人民币),但只研究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CO2和供给氧气价值。毕绪岱等(1998)估算河北省7项生态系统的公益价值每年162.28亿元。郑易生(1990)等人对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现状及其经济损失的评价,对我国矿产、土地、水、森林、海洋和草地资源等的价值量进行了核算研究。并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白效明(1986)等对长白山林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保护鸟类、净化大气和保护农田等五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估算。陈仲新、张新时等(2000)报道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周广胜(1999)报道了中国38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总价值为117.401亿美元,养分循环占森林公益总价值的40%,起主要作用的热带雨林。原材料(木材、燃料、饲料)居第二位,占15%。肖寒、欧阳志云(2000)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的效益进行了估算。雷明(1998)以投入-产出核算为背景,对我国1992年绿色GDP指标进行了核算。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该领域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考虑各种生态系统公益的价值评估体系。由于没有完全纳入商业市场,因而在决策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生态系统公益及提供这些公益的自然资本储备对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第二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1、有机质的产生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的多种功能。自然生产的市场经济较高。2、生物多样性的生产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超结构”及基因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导致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3、调节气候在CO2和O2,温度、湿度、风的影响方面的作用。4、减缓灾害水分循环、涵养水源、减缓旱涝灾、天然蓄水库(水利的屏幕)。5、维持土壤功能生态系统对土壤的保护:削弱雨水对土壤的溅蚀力;水分下渗、减少径流冲刷;植物根系固土和根系分泌物胶结土壤坚固耐受冲刷。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以下5方面:(1)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场所;(2)为植物保存并提供养分(土壤颗粒),人工施肥的缓冲介质;(3)土壤有机质还原中起主要作用,使病源物无害化;(4)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归还给植物;(5)土壤在N、C、S等大量营养元素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未来无土栽培等栽培技术不能代替土壤的粮食生产的作用。6、传粉播种协同进化,动物传播花粉,动物携带种籽。7、控制有害生物分析表明99%的有害生物,可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8、净化环境大气、土壤污染的净化,森林的生态效益、湿地的生态效益,生态系统的最后自净作用。9、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自然界的心理效应,单调的城市和居室环境是人们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大自然美景可使人心情、身体获得益处。10、精神文化的源泉影响人类美学倾向、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涵生态系统的生产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土壤形成及其改良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的感受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整体有用性空间固定性用途多样性持续有用性共享性负效益性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性能的四条基本原则: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性能使客观存在的;生态系统服务性能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益的源泉;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的转换器。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一)有关的分类系统1、McNeely系统McNeelyJ等(1990)根据是否具有实物性划分: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后来根据是否经过市场贸易和是否被消耗划分为:消耗性使用价值、生产性使用价值、非消耗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2、UNEP系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93组织专家编写了《生物多用性国情研究指南》,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消极价值5种类型。此框架被各国编制《生物多用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广泛应用。3、Pearce系统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皮尔斯多年致力于环境价值的评估研究。在其1994年出版的著作中,将环境资源划分2个部分: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4、OECD系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5年出版的环境经济与改革丛书,其中之一为《环境项目和政策的评价指南》,此书基本采用皮尔斯的分类系统,但在分类体系框架图上将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存在价值放在一个框架内,意味着选择价值介于使用价值与分使用价值之间。5、Peaece和Warford皮尔斯和世界银行资源环境经济专家J.沃福德(1993)合著的《世界无末日:经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准选择价值”的概念,即产生于作出了现在进行保护还是开发的决策之后的信息的价值,是指对未来效益的认识价值。在总的非类框架中将准选择价值划归在非使用价值拦下与存在价值并列,从而与选择价值截然分开,代表了不同概念。6、中国价值分类体系近年我国学者也逐渐引用了国外关于环境资产的概念及框架体系的。1994年国家科委社发司,对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中提及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划分,并提及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的概念。1995~1997王建民在研究“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中,根据UNEP的《指南》提出提出中国生物多用性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四个方面。使用了潜在使用价值的概念,包括潜在选择价值和潜在保留价值,实际上取代了选择价值和遗产价值。(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1、直接价值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提供给人类产品McNeely将实物型直接价值细分为:消耗性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的服务。生物资源和人类文化。2、间接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或环境的服务价值,国外称之为“环境的公益效能”。为非实物性和非消耗性价值。生态系统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存在依赖关系。3、选择价值是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用货币计量选择价值相当于未来为自己或别人利用资源支付一笔保险费。支付意愿(WTP)的数值相当于某一资源的选择价值。选择愿望可分三种情况:为自己将来利用;为自己子孙后代将来利用(有人称为遗产价值):为别人将来利用(有人称之为替代消费)国外提出的准选择价值是对未来环境的效益的认知价值,是作出保护或开发的选择后的信息价值。4、遗产价值是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愿意支付的费用。希望子女获利益和知识愿意支付的费用。遗产价值反映代际间利他主义动机和遗产动机,可表述为代际间“替代消费”和代际间利他主义。属于选择价值范畴或存在价值范畴意见分歧。较多文献但不列出,与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并列。5、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也被称为内在价值是指人们确保某种资源继续存在(包括其知识存在)而愿意支付的费用。是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而不管人类利用和存在无关。存在价值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的一种过渡价值,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它将为现代自然保护运动的源泉之一。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人们研究和工作还多在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损失估值的技术领域,称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技术或称为环境经济评价技术。(一)市场定价与替代花费法1、市场价格法物品和服务可在市场上贸易,市场价格作为它们货币价值的一种近似值。如生物产品和旅游(1)市场价值法:以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价值为依据,如森林每年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是当前普遍概念上的生物资源价值。缺点是未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计算结果比较片面。它是计量资源经济价值最基本、最直接、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与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生产量和利润可用市场价格计算)关系:La=∑Pi△RiLa:生态环境造成产品损失的价值Pi△:i种产品市场价格Ri:i种产品生态破坏减少量(2)费用支出法常常用于评价环境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如游览某一森林和生态农业游憩效益,可用游憩者去某一景点的实际总支出表示。常有3种形式:总支出法;区内支出法(游览区内支出的);部分费用法(如交通费、门票费、餐饮费和住宿费)。日本、中国曾采用。缺点:没有计算消费者剩余,不能反映资源的实际价值;消费的费用并不完全是享受支出的;适合游客多的地点。2、替代花费法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的价值。以使用技术手段获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近的结果所需的生产费用为依据。如建立制氧厂的费用估算森林放氧量,水土流失的N、P、K损失用建立肥料厂费用估算等。缺点:自然资源测算的不准确性和有些功能无法用技术手段获得(森林美学和土壤结构等)。生物圈2号失败也可说明这一点。3、生产成本法生态代价: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消除这些损失而需支付的费用。分为:直接代价(利用活动中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付出的代价)和间接代价(外部不经济性而导致受影响区域所付出的生态代价)。(1)机会成本法为了找出生态经济效益或社会净效益最优,在许多相互排斥的资源经济效益方案中,人们把失去使用机会的方案中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如森林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后,树木不能砍伐,失去作为林木生产的机会。Lc(资源损失成本的价值)=∑Si(资源单位机会成本)Wi(资源损失的数量)(2)恢复和保护费用法一种资源破坏了,我们可以把恢复它或保护它不受污染或不受破坏所需要的费用,作为该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造林费用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费用作为森林破坏的损失或原有森林的效益。Lb(恢复前的经济损失)=∑Ci(恢复所需费用)(3)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生态环境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如森林涵养水源和防止沙漠化功能丧失,用建造水库和防止沙漠化工程费用代替。旅游海湾被污染,另建一个旅游海湾的费用。资源价值损失就是替代工程的投资费用。(二)环境偏好显示法1、旅行费用法(TCM)是评估非市场物品最早的技术,使通过观察人们的市场行为来推测他们显示的偏好,它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有显著的差异。最大贡献是揭示并计算出某一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Q=f(p,x)Q:购买的数量P:价格X: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如收入、年龄和文化水平变化等。TCM适用对象:户外活动,如钓鱼、狩猎、森林观光和划船等。TCM适用范围:娱乐场所、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大坝、水库、森林和湖泊等有娱乐价值的场所。应用国家:西方国家,如美国用于揭示了户外娱乐价值、英国也逐渐普及(森林)。中国也有尝试,如吴楚材用TCM计算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渡效益,王连茂计算香山公园的效益等。TCM常常用于评价某一地点,也可为一组地点。剩余S1D1QSPDO价格或价值供给曲线=边际成本需求曲线=边际利润供给、需求和价格(仿薛达元,1997)需求量短缺P1P2P3PQCBA旅游费用供给曲线需求曲线游憩全部价值示意图(Donnelly1986)旅游人次①②③①消费者剩余;②生产者剩余;③生产者支出;②+③:消费者支出;①+②+③:消费者自愿支出2、享乐价格法(HPM)原理:人们赋予环境质量的价值可以通过他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常用于房地产价值评估。环境因素产生的不同地方相同房屋和土地价格的差值。HPM普遍用于财产价值(包括某些环境服务的价值,如海岸环境或空气质量)研究方面,也可计算享乐工资(认为不同工种的工资已考虑了不同的风险水平,即工资差别除年龄、技术水平等因素外,剩余为对环境和职业风险的补偿)。HPM的主要步骤:度量环境属性(环境因素作用强度方式);描述享乐价格函数(财产价格与其相关的环境属性之间的功能关系);收集数据(此房地产交易);相关性分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房产价值与相应环境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获得环境改善的需求曲线,了解个人对环境的支付意愿。HPM法主要适合:对空气、水和噪声;对社区福利舒适程度的影响及贫困地区、街区改进计划的EIA。局限性:大量数据和精确资料;知道被评估物品特征水平上的实际自然差异,且不涉及非使用价值。3、规避行为和防护费用法面临可能的环境变化,人们试图用各种方法来补偿。环境质量替代物:对正在遭受破坏或可能破坏的环境,人们试图保护自己免受其害,他们将购买一些商品或服务来帮助保护他们的环境,这些商品可被视为环境质量替代物。相反环境质量改善,这些替代品上的花费将下降(OECD,1995)。规避行为的主要形式:防护费用(预防费用);购买环境的替代品;搬迁。使用规避行为法的步骤:识别有害的环境因素:停水、水土流失、污染等。确定受影响的人群:通过有害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行为对被研究人群进行实际划分。信息来源:对潜在受害者的综合调查;受影响者较多时采用抽样调查和征询专家意见两种主要方式收集数据。规避行为法的适用范围:评估大气、水、噪声污染;土壤侵蚀、土地滑坡或洪涝、土壤肥力、土壤退化及海域和沿岸带的污染和侵蚀等。当使用者正直接经受环境质量的威胁,并期望逃避行为奏效时,其使用者价值最为可靠,但不能提供存在价值或公共商品价值的可靠证据。优缺点:是使用人们的行为而不是言语为证据;直接、易于使用。规避行为不是衡量人们对环境偏好的完美方法。未搬迁人对环境破坏的反应低;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购买替代品的不连续决策;防护费用法建立在假设基础上,假设不一定可靠。(三)条件价值评估(CVM)概念:也叫意愿调查法,直接向调查对象询问对减少环境危害的不同选择所愿意支付的费用。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公共所有物”价值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CVM利用征询问题的方式诱导人们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并导出人们对此物品的保存和改而支付的意愿(WTP)从而诱导出公共物品的价值。也译成“权变评价法”,“应急评价法”。是迄今评估生物多样性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等非使用类价值的理想方法。条件价值法的3个步骤:给被调查者一个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所的假定条件的描述(脚本);询问被调查者,在特定条件和情形下若有机会获得这种产品或服务时,将如何为其定价;把回答者的支付意愿与其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方面的特性联系起来,以检验答案的合理性。条件调查法通过采访,要求调查对象对环境的变化标出价值,该研究需要解决4个技术问题:采访方式、调查问卷设计、提问方式(启发、引导的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采访:分面晤(最好或唯一的方法,但费时费钱),电话(费用高、通话时间短、信息少),邮寄调查(经济、避免采访者的偏差、但回收率和反馈率低)。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很重要,便于调查者了解的对问题进行描述;引导调查者对环境变化的估值;调查对象的个人家庭的社会、经济何人口方面的问题。提问方式:直接问题或开放式提问(提问被调查者为环境物品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和“是/否”型问题或封闭式问题(对一已确定需支付环境物品的费用,询问接受否)统计分析:建立大量数据调查基础上,并对结果进行验证。条件价值法适用范围:评价空气和水的质量;娱乐(垂钓、狩猎、公园和野生动物)效益;无市场价格的自然资源(森林与荒野地等)的保护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尤其是存在价值的评价等。即特别适合其他方法难以涵盖的评价问题,这是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满足条件:如较大样本数量(几百个);足够的经费和时间;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各种偏差。主要缺点:依赖于人的观点,而非市场行为作依据,须细心工作和一定的技术处理消除或减小回答中产生的偏差(误差)。目前,越来越来广泛的用于公共物品的评价研究。推广有难度,但又有应用前景。(四)绿色国民经济账户1、可持续收入与绿色GNP(国民生产总值)世界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无论西方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还是中国、前苏联和东欧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都是以经济核算为主,以GDP为核心指标,几乎不涉及环境成本核算。就环境而言当前的SNA存在以下3个问题: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福利状况(未包括环境和自然资源);人类活动所使用的自然资源真实成本(水、空气、矿产)为计入常规的国民经济帐户;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的活动常需要耗费投入,而在SNA中为国民收入,而且环境损失为计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1981,1987,1992)以来各国及组织开始研究和实施包括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GNP/可持续收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1993年推出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将资源和环境损失引入SNA中,即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经济账户”。目前许多国家在积极探索和实施。对各种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定价是建立绿色SNA的基础。“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的界定:在不减少现有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与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传统GNP-(预防支出+恢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固定(人工)资产折旧+自然资产折旧)上式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的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一种修正形式,该计算更多停留在理论框架之上,缺乏各组分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及与传统计算环境内容的协调和对应。实际操作困难,一些经济学家持反对意见。2、环境调整的经济账户体系(SEEA)与环境发展指标(EDP)目前,已有一个适用性的UNSO(联合国统计局)框架,称为“经过环境调整的经济账户体系(SEEA)”。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关资产及相关核算处理,进一步提出了EDP指标。从生产角度看,EDP=GDP-固定资产消耗-非生产自然资产使用从本质上说,可持续收入/绿色GNP与EDP是一致的。国民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绿色核算体系(GGDP)绿色GDP的提出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称,是反映国家或地方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凸现;实施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需要;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正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为环境经济合算提供了整体思路和框架,提出“绿色GDP”核算指标。绿色GDP是指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住机构单位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等资源环境经常性支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货物和服务)价值之和。计算公式: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绿色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损耗(折旧)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额]–[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损耗(折旧)-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GDP-固定资本折旧绿色GDP=现行GDP–[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非生产经济资产净耗减=非生产经济资产耗减-自然资产转为经济资产非生产经济资产耗减(简称资源耗减)包括五方面:①矿物耗减;②开采木材;③水土流失(N、P、K);④耕地和林地减少;⑤酸雨对农业和林业的影响。自然资产转为经济资产=自然资产减少,数据来源:①新探明矿藏;②新增林木蓄积量;③新开垦耕地;④新增加林地;⑤鱼类转变为受经济控制(新增加鱼类资源)。自然资产降级与减少(环境降级与减少)=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自然资产减少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简称环境降级)的数据来源:①打猎;②对鱼过度捕捞(按捕捞产值的30%测算);③工业污染所需维持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达标排放率测算);④生活污染所需维持费用综合环境与经济账户系统(SEEA)是联合国统计审计署(1993)提出“综合环境与经济帐户系统”,SEEA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帐户体系,其核心指标即绿色GDP。基本指标:自然资源;资源资产;环境;环境成本;资产;绿色GDP;绿色国内生产净值。以上资料参考湖南省统计局(2003)承担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SEEA)》课题(摘要)研究内容。绿色GDP面临困难技术难点: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唯一来源,但环境要素并没有进入市场,其生态价值在实践中有待完善;观念和难点:G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这种观念应该成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指标;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绿色GDP环境核算虽然困难,但发达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挪威(为绿色GDP核算奠定了基础,1987)、法国、美国等;墨西哥(1990)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进而又得出环境退化成本,建立经济资产净积累和环境资产净积累概念,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中国(2003)对全国自然资源进行实物核算(物流核算为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200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组,正在研究和试验。绿色GDP与公众参与国外最早对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的,允许相关专业部门和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围绕公共项目,通过公众咨询和调查(公众评估)作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水平,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同时,一定要强调公众参与,否则这项工作变成少数人的事。第四节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服务的功能价值4.1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Costanza等13位科学家对17种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估计,见P167表5-3。全球各生态系统总价值33×109美元(按1994年价格计算),是全球GDP的1.8倍。从生态类型看,总价值的63%来自海洋,以海滨亚生态系统为主,另外37%来自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4.2中国生态系统的服务的价值我国国土面积和生物多样性都居世界前列。对生物圈具有重要贡献。张新时院士采用Costanza等人的计算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估算,中国生态系统总价值为77834.48亿元人民币(以1994年人民币汇率为基准,下同)。为当年GDP(1994年我国GDP为45006亿元)的1.73倍。陆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56098.46亿元/年(为当年GDP的1.25倍);海洋21736.02亿元/年。可见生态系统生态产品和生态功能等形式提供巨大价值,最小估计也超过同期社会生产创造的价值。4.3中国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比较中国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与中国和全球的面积比值基本接近,但稍低,见表5-5。陆地ES低于全球平均值(与人口多、农耕历史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有关)。全球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与GNP的比值为1.82,与中国的1.73接近。按生态系统效益的功能进行了评价,见表5-64.4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非分布格局以行政区划的省(直辖市)为单位,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见表5-7。黑龙江生态效益最高,青海最低。与生物多样性的纬度分布梯度一致,与湿地面积有关,与环境破坏和保护相关。本讲结束公司概述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分支机构团队介绍业务介绍
/
本文档为【生态系统服务(PPT 74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