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一年级必修一地理笔记

2022-01-31 7页 doc 724KB 0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zxiang

多年工作经验

举报
高中一年级必修一地理笔记..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天体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太阳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系地月系卫星:月球总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银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
高中一年级必修一地理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在宇宙中一、宇宙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天体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不叫天体,如:陨星≠流星体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形成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天体系统的层次性:中心天体:太阳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系地月系卫星:月球总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行星及卫星银河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他恒星系统注: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我们仅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不是整个宇宙。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1、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3、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即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4、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注: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行,卫星绕各自的中心天体-行星运行。三、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H、He。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3.太阳辐射能量来源:4HHe〔在聚变过程中亏损了质量转变为能量4.波长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0.4~0.76微米之间的可见光部分。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光和热,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直接能源:生物生长需要的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间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2维持着地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读教材插图1-2-3,分析下列问题。A.世界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何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a.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b.海拔高,大气稀薄c.云量少,晴天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明亮的圆盘,是光球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大气层位置周期意义黑子光球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提问:什么是磁暴?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现象。提问:极光在夜晚才能观赏到,但为什么只出现在极地高纬度地区?太阳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后,向地球磁场最强的极地高纬度地区运动,并使高层空气分子或原子激发而发光。1.3.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逆;南极:顺2.周期1恒星日真正周期遥远的恒星〔参照物1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1天太阳〔参照物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地球表面各处相等〔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1670×cos当地纬度〔单位:千米/小时二、公转远日点:7月初1.轨道:椭圆轨道近日点:1月初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恒星〔参照物1回归年〔365d5h48m46s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公历1年>春分点<参照物>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读教材图1-3-5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23026′N23026′S3.2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229.2312.223.21赤道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一定时期内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读教材图1-3-6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春分日3.21赤道北移夏至日6.22北回归线南移秋分日9.23赤道南移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北移注: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即入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呈90°角。如右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太阳光线的延长线穿过地心。1.3.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更替1.晨昏线〔圈〔1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2晨昏圈: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其圆心是球心,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3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晨线〔如AC线所示;由昼半球向夜半球更替的弧线是昏线。abcbcaab晨线bc晨线bc昏线bac66°34′N66°34′S0°23°26′N90°E23°26′S90°W90°Wab昏线bc晨线ab昏线〔4由于它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晨昏线〔圈在极圈与极点之间摆动:a、与极圈相切—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b、把极圈平分—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5晨昏线<圈>与经线圈:a重合:二分日;b交角最大:二至日。交角最大为23°26′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球表面的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地球表面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二、地方时、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同一经度地方时相同。计算方法:东加西减,每隔15°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每隔1′相差4秒钟。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例1:已知120°E的地方时为12时,求110°E的地方时?110°E120°E12时?110°E的地方时=12小时-<120°-110°>×4分钟=11小时20分钟例2:如右图,太阳直射A点,则A点地方时为时,B点地方时为时,C点地方时为时,D点地方时为时。2.时区A.划分原因:生活中如果使用地方时,将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经度只要有差异,地方时就会不同。为了方便,国际上采用全世界统一划分时区。B.划分方法:a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成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b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7.5W至7.5E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c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1区至东12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1区至西12区;d东12区和西12区合为1个时区。地球自转方向C.各时区的时间〔简称区时:各区都以该区中央经线〔该区正中间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即:某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D.计算问题a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方法:中央经线=时区数×15°〔东时区对应东经,西时区对应西经例3:求东8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8×15°=120°Eb已知经度,求所在时区。方法:时区=已知经度÷15°〔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的值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东经的范围为东时区,西经的范围为西时区。例4:110°E所在时区?时区=110°÷15°≈7.3=东7区70°E120°E12时?c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区时。例5:已知70°E的地方时为12时,求东8区区时?〔a求所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东8区中央经线==8×15°=120°E〔b求所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时+〔120°-70°E×4分钟=15时20分〔c东8区区时=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5时20分75°W20°E6时?0°d已知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例6:已知西5区为6时,求20°E的地方时?求已知时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5×15°=75°W〔b20°E的地方时=6时+〔75°+20°×4分钟=12时20分3.区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当所求区时的时区在已知区时的时区往东边走的位置时用"+",反之用"-"。注:求两地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大减小;一东一西,两者相加。零时区11西121099887766554433221110111东12向西数,每过一个时区减少1小时向东数,每过一个时区增加1小时4.国家时间: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北京所在东8区区时=东8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例7: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求伦敦时间、纽约〔西五区时间。西5区东8区9时?中时区?伦敦〔中时区时间=9时-〔8-0=1时纽约〔西五区时间=9时-〔8+5=20时例8:当北京时间是5月2日10时,求东12区时间?西12区时间?零时区11西121099887766554433221110111东1210时5月2日??东12区区时=5月2日10时+〔12-8小时=5月2日14时西12区区时=5月2日10时-〔8+12小时=5月1日14时5.日界线:人文日界线:与180°经线基本吻合,但有弯曲。180°180°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人文日界线:注意: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所在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的部分,剩余部分是旧的一天。例9:已知北京时间是5与2日10时,求新一天的经度范围?180°120°E5月2日10时5月2日0时0°?180°新一天的范围三、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材图1-3-9北右南左赤道无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初始运动的方向看过去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应用:北半球的河流冲刷右岸〔岸陡,而左岸泥沙淤积;南半球的河流冲刷左岸,而右岸泥沙淤积〔右岸缓。因而,北半球的河流右岸适合建港,南半球的河流左岸适合建港。1.3.3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一、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基本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正午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在正午时达到1天中最大值。计算公式:H=90-纬距〔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如果所求点和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如果不在同一半球,二者数值相加。例题1:我国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该地的纬度可能是<>A.23°26′NB.21°34′NC.25°26′ND.68°26′S〔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图1-3-6或上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节气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晨线时;昏线时夏至日由向南北递减;及以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H达到一年中最值。北半球:昼夜,昼最,夜最,北极圈以内出现。南半球:昼夜,昼最,夜最,南极圈以内出现。秋分日由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晨线时;昏线时冬至日由向南北递减;及以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H达到一年中最值。北半球:昼夜,昼最,夜最,北极圈以内出现。南半球:昼夜,昼最,夜最,南极圈以内出现。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小结:1.北半球夏半年<春分3.21-秋分9.23>:A.太阳直射半球;B.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C.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2.北半球冬半年<秋分9.23-次年春分>:A.太阳直射半球;B.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C.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3.夏至日→冬至日:A.北半球昼渐,夜渐;B.南半球昼渐,夜渐。4.冬至日→夏至日:A.北半球昼渐,夜渐;B.南半球昼渐,夜渐。5.极昼极夜范围的扩缩规律:春分日→夏至日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夜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夏至日→秋分日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夜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秋分日→冬至日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极昼范围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冬至日→次年春分日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例题2:五一劳动节这一天,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XXB.XXC.北京D.XX二、四季更替1.天文四季〔1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中纬度四季更替最明显,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全年皆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全年皆冬。〔3我国传统四季〔24节气2.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12、1、2月北半球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三、五带的划分1.依据:〔见右图2.五带自北向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3.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南北纬23°26′;温带与寒带的界线:南北纬66°34′。例题2: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这一天的日期是左右,太阳直射在〔纬线上。<2图中AC线是线<晨或昏线>。<3此刻A点的地方时为点,C点的夜长是。<4这一天,XX正午人影朝向方。<5A、B、C三地中日出最早的是,昼最长的是。<6此日,上述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内部圈层1.地震波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气体和液体。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不连续面:教材图1-4-1界面深度〔千米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界意义莫霍面17〔35或7P波和S波的波速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P波波速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3.三个圈层:教材图1-4-1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组成物质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17<地35海7>2900岩石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顶部:岩石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地核外地核熔融态,内地核固态注: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二、外部圈层1.大气圈:地球的海陆表面-高空2000~3000千米处。〔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生命活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吸收红外线臭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效应固体杂质降水中的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2大气垂直分层〔见右上图范围直接热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的运动形式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17~18KM〔低纬度10~12KM〔中纬度8~9KM〔高纬度地面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m对流〔容易成云致雨与人类生活最密切,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KM高空臭氧层吸收紫外线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大气稳定〔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注:高层大气由下往上分为a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热层:高度↑气温↑〔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外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2.水圈:连续而不的圈层〔1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等、大气水。〔2按水质可分为淡水和咸水:地球上的水97%以上的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在这3%中,约有2/3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巨大冰川中。3.生物圈〔1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2生物圈渗透于水圈全部、大气圈下层、地壳表面〔岩石圈上层。◆对流层〔近地面大气的逆温现象: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影响: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等等。
/
本文档为【高中一年级必修一地理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