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

2021-12-01 4页 doc 148KB 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海上生明花

暂无简介

举报
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刃针疗法”之一――刃针的由来一说起扎针,大家马上想到细细的毫针,最多也只能想到三棱针、梅花针。其实,古代扎针用的针不止毫针一种,而是有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统称“九针”,后来又发展出更多的针,也都用传统文化中视为多的“九”来概括,也称为“九针”。可见,毫针只不过是九针中的一种而已。您一定要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的针呢?那是因为,治疗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就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针具,就像家里要有多把长、短、大、小、形状不一的螺丝刀,以拧不同的螺丝一样。如果不能用合适的针具和针法治疗适宜的...
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
“刃针疗法”之一――刃针的由来一说起扎针,大家马上想到细细的毫针,最多也只能想到三棱针、梅花针。其实,古代扎针用的针不止毫针一种,而是有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统称“九针”,后来又发展出更多的针,也都用传统文化中视为多的“九”来概括,也称为“九针”。可见,毫针只不过是九针中的一种而已。您一定要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的针呢?那是因为,治疗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就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针具,就像家里要有多把长、短、大、小、形状不一的螺丝刀,以拧不同的螺丝一样。如果不能用合适的针具和针法治疗适宜的病人和疾病,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在《灵枢·官针第七》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古文白话解“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针刺的要点,在于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官针,不是一种针的名字,而是指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九针的功用,各不相同,各自的长、短、大、小,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如果用法不当,病就不能去除。病在浅表的却针刺过深,就会损伤里面的好肉,发生痈肿;病在深部的却针刺过浅,病邪不能排除,反而会形成大的脓疡;病轻浅却用大针,会使元气外泻而加重病情;疾病深重却用小针,邪气得不到排泄,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了。不正确的用针往往是宜用小针却因误用了大针而泄了正气;应用大针却误用了小针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逐句的白话解如下:古文白话解凡刺之要针刺的要点官针最妙在于正确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官针,不是一种针的名字,而是指选用符合病情的针具)九针之宜九针的功用各有所为各不相同长、短、大、小各自的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也决定了各有不同的用法不得其用,病弗能移如果用法不当,病就不能去除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在浅表的却针刺过深,就会损伤里面的好肉,发生痈肿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在深部的却针刺过浅,病邪不能排除,反而会形成大的脓疡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轻浅却用大针,会使元气外泻而加重病情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疾病深重却用小针,邪气得不到排泄,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了失针之宜不正确的用针大者泻往往是宜用小针却因误用了大针而泄了正气小者不移应用大针却误用了小针而使病邪得不到排除既然需要用多种的针具来“因人而宜”、“辨证论治”,那为什么是毫针一统天下呢?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针灸失传论”一文里,针对“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等现状,尖锐地提出针灸失传的十项内容。其中第十项是“古之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古文白话解“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现在用针的医生,明显有十项失传的内容,而更精髓、微妙的还不在其中。古文白话解“古之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古代的针具有九种,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都是根据疾病的需要而选用,一旦用得不对,病就治不好。现在的医生用针,只是大的用员针,小得用毫针而已,怎么能治疗积久难治的顽症和急重的病呢?这就是失传的第十项内容。可见,恢复使用毫针、员针以外的九种针,已经被提到继承传统的层面,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古“九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和现代病的治疗,那就需要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研发新的针具。是不是改变了针具的形状和粗、细、大、小就算是新的针具呢?显然不是。只有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研发出来有特点、安全、适用的才是新的针具,绝不仅仅是改变形状和大小粗细而已。刃针,就是一种源于古九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凸显微创理念,并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中医原创针具。以它为主、配合手法和中药外用的“刃针疗法”(也称“刃针微创治疗术”),主要治疗软组织损害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影响内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具有安全高效、操作轻柔、创伤极小、微痛不用麻醉,比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微创理念,也易于医生掌握和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是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城市社区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中医新疗法。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刃针疗法有哪些治疗作用呢?一.减压作用:减压,包括肌肉、筋膜间隙和关节腔三个部位。(一)肌肉减压:中医学认为,当风、寒、湿外邪侵入经络时,就形成“筋结”、“筋索”、“横络”,阻碍气血的正常循行;现代医学也认为,当感受疼痛的游离神经末梢受到伤害性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应肌肉的急剧或持续收缩,就是所说的“保护性肌痉挛”。同时,当肢体处于静力状态时,持续性肌肉收缩会导致肌肉紧缩,就是所说的“紧张性肌炎”;生物力学,更给予了深一层次的阐释,当软组织损害时,软组织的内的压力和能量增高,从而导致了“气血不通”或者叫局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的慢性疼痛。治疗的关键首先是减压,然后再“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使用柔细的毫针或圆钝的员针,显然有如“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而使用较粗且带刃的刃针,就能有效地减压,起到“活血化瘀”或者叫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取得很好的疗效。(二)筋膜间隙减压:致密的浅筋膜与深筋膜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间隙,各种感觉神经纤维的末梢分布在这个间隙里面,当压力加大时,分布在里面的神经纤维末梢也被动受牵拉或受到挤压,产生各种疼痛及感觉异常。引起压力增高的病理改变主要有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等,在这种压力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痉挛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引发临床症状。刃针能有效地减压,从而解除对皮神经的牵拉或压迫。(三)关节腔减压:正常关节腔内都保持一定的压力,当压力过低形成“负压”时,关节腔外相对高的气体即可进入,此过程中常将关节囊滑膜层的极少部分带入并嵌夹于关节间隙,而形成所谓“滑膜嵌顿”,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与此相反,当外伤或劳损时,关节腔内压力又可过高,导致关节间隙加宽而牵拉关节囊;与此同时,关节腔内过高的压力又挤压关节囊滑膜层而影响感觉神经末梢和交感神经末梢,两种病理改变即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刃针减压非常有效。二.产生经络效应:经络系统是一个组织联系非常有序的系统,其严密性绝不亚于多米诺骨牌。轻轻针刺一个穴位,就能产生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的巨大能量释放。刃针疗法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以轻柔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取得极大的治疗效果。三.产生神经反射效应:(一)通过“局部压反射原理”治疗疼痛:局部压反射原理,又称“安――舒二氏定律”(ArrantRudolf—SchoolSego),是指通过一定要求的压力,使造成疼痛的、兴奋的周围神经抑制,继而使病变软组织的高内压降低,高能量释放,痛阈值提高,紧缩的肌肉松驰,从而减轻疼痛,并活跃各组织系统功能,加强损害的修复。刃针切刺可起到产生局部压反射原理治疗疼痛的作用。(二)通过“神经外周的抑制性汇聚现象”止痛: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在受压神经根外周附近适度的良性刺激,可产生神经外周的抑制性会聚现象(Inhibitoryperipheralconvergence),起到抑制止痛的效果。这里的两个关键在于“适度的良性刺激”以及“受压神经根外周附近”。刃针刺入肌肉层内少许、小幅度提插并留针,可取极佳效果。(三)针刺缩短了的肌带治疗疼痛:在没有明显的持续性伤害或炎症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持续性疼痛,是周围神经系统存有某些功能失调和(或)病理变化,亦就是神经疾病神经系统有了疾病。利用不同的能量(电能、机械能、损伤引发的电流)引发患者脊柱神经反射和中枢神经反应,松弛了因疾病而使脊椎分节水平缩短了的肌带,这将有助于病情好转,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康复。刃针在缩短了的肌带处切刺产生的机械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四.产生加强肌肉收缩蛋白组装合成效应:运用刃针斜刺,可以很好地产生加强肌肉收缩蛋白组装合成效应,起到理想的松弛肌肉效果。五.产生肌小节紧带松解效应当刺激过度的肌小结不能自收缩状态中恢复时,就称为“紧带”,导致肌肉紧缩以及产生触发痛。刃针比较容易刺到紧带,可以更好地产生肌小节紧带松解效应。六.治疗筋膜病变作用:筋膜损伤的病理包括粘连疤痕,挛缩增厚和紧张高压,出现局部循环障碍、放射性或连续性疼痛、酸痛、麻木、肢冷等症状。用钩拉刃针或平刺刃针可最微创地解除病理改变,消除症状。刃针系列文章之一-刃针疗法的历史渊源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针灸学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已对针灸的理论和临床有了较系统的记载。伴随着科技进步的步伐,传统针灸治疗学也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两大分支学科:一支是以毫针治疗为主,另一支是以“带刃针具”治疗为主。“刃针”是近年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带刃针具”,“刃针疗法”则是以刃针进行软组织微创术的治疗方法,已故骨伤科泰斗尚天裕教授给予刃针以“寻根问道传统,触类旁通中西”的高度评价。刃针疗法源于现代诊疗理念为指导,在设计上侧重针的形状,强调产生信息调节、解除过大应力及热效应三种功效,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一种特色疗法。由于其疗效确实、安全微创、容易掌握等优点,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乐于接受,越来越多的各级医生竞相学习实用。针具的发展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砭石、九针、毫针几个阶段,在各个不同阶段,带刃针具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带刃针具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1砭石时期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以石为针和以石为刀进行治病的砭石疗法。《说文解字》称“砭,以石治病也”,《灵枢》称“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从1955年出土的剑形砭石、1965年出土的锛形砭石及1966年出土的刀形砭石来看,可以说砭石是最初的带刃针具。2九针时期约从公元前十几世纪起,随着冶炼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金属针,并逐渐发展成青铜器、铁制等多种针具,泛称“九针”。从1978年出土的西汉青铜针(长4.6cm,一端为圆锥形锐锋,另一端为宽0.3cm扁平弧刃),明、清等朝代医术中所绘的镵针、锋针、铍针,以及河南南阳医圣祠内陈列的历代针具中,又可看到不断发展的带刃针具(见图1)。3毫针“九针”在演变过程中,镵针被梅花针取代,锋针被三棱针取代,而铍针则被手术刀所取代,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带刃针具的作用逐渐淡化,几乎统一由毫针替代。4现代针随着针灸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和提高,待人针具也得以发展和创新,并从传统九针中分离出来,形成现代针灸器具(皮肤针、芒针、巨针、火针、皮内针、磁圆梅针等)和现代带刃针具(小宽针、小针刀、针灸刀、新九针、带刃针、松针、微针刀、铍针、刃针等)。据初步统计的资料,师怀堂的新九针(1950年)、高谦的新针砭(1958年)、黄荣发的小宽针(1968年)、任志远的针灸刀(1970年)、朱汉章的小针刀(1976年)、肖万坤的松针(1994年)、黄枢的微型外科手术带刃针具(1996年)、田纪钧的刃针(2001年,见图2)、董福慧的铍针(2002年)等有较大的影响。近年又派生出水针刀、注射针刀、激光针刀、刀中刀等,它们各有所长。5刃针,是笔者创制的医疗器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于2003年9月24日正式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专利号分别为:ZL02281999.1和ZL02282000.0。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和治疗的目的,将刃针分为4个类型6种型号,使临床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刃针系列文章之二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中西医结合的刃针疗法.以中医学理论为主并以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受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现分述如下。1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1.1解剖学基础解剖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刃针疗法中体表解剖(体丧标志、体表投影等),软组织层次解剖(肌肉层次解剖、穴位层次解剖等),神经、动脉、静脉走行路径,肌肉起止及走行,筋膜起止及走行等是重点内容。1.2生物力学基础生物力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将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生物力学已广泛应用在医学基础研究及各科临床中。同时,也是刃针疗法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等,起到了解决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及改进和创新治疗方法的重要作用。1.3脊椎病因治疗学脊椎病因治疗学是研究脊椎受损害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的一门新学科。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引起内脏器官出现功能性症状是脊椎病因治疗学主要的理论基础。脊椎病因治疗学认为,一些疾患在合并脊椎后关节解剖位置紊乱时会出现和加重症状,对刃针疗法治疗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4软组织外科学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原称软组织劳损),引起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推管外或椎管内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完全有别于镇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其认为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asepticinflammation);软组织松解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膜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传导,以达到无痛.以及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处的损害性软组织除主要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征象外,还会并发头痛、眩晕等50多种涉及一些与内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等。l.5周围神经受卡压的理论周围神经卡压是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疼痛、不适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认为骨骼肌为了在主应力方向承担更大的载荷.便在骨的质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得到加强,结果形成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在承受应力集中或超限的载荷时,肌肉和筋膜产生代偿性增生、肥大或肥厚,除使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外,还是造成皮神经卡压综台征的潜在因素或直接因素的“应力集中说”;各种因素(如炎性渗出、肌肉痉挛,筋膜挛缩等)引起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这种压力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性刺激,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的“筋膜间室内高压说”是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1.6信息医疗学信息医疗学是利用生物信息的调控机制,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前瞻性的新学科。其认为针刺是一种“信号刺激调节”,将物理刺激转换成能量,产生信息,通过经络信息网的传输,激发或唤醒失去信息联系的细胞和组织器官起到信息刺激调控治疗的作用;以及操作者全神贯注产生的“意念”和生物信息,也通过针传递给患者,加强信息的干扰和调控作用,是刃针疗法起信息调节作用的基础。对于经络系统的实质,信息医疗学认为是多孔介质空间结构通道(间隙),和其中通过的神经、动脉、静脉、淋巴、体液、生物电子流、细胞纳米微管等通过的所有信息传递系统联网的信息网络(或是各种信息传递系统功能的有机组合),是轼组织微创手术刺激经络腧穴的理论基础。1.7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原理针刺促进肌肉的功能和结构恢复,除通过神经和经络的调节外,主要是通过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实现的,这为中医学“以痛为腧”和斜刺提供了现代科学实验的依据,也是刃针疗法刺激组织异常改变部位起到治疗作用的理论基础。2刃针疗法的作用机理2.1解除过大应力作用(1)牵拉应力:通过切断少量过于紧张的肌腱纤维或切开过于紧张的肌膜或腱膜,松解肌腱与骨组织之间或肌纤维之间的异常附着分离病变腱纤维对局部血管和/或神经束的卡压,解除过大的牵拉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2)挤压应力:通过切割松解关节周围损伤痉挛的肌肉等软组织,切割损伤肌肉的纤维性结节,切割松解紧张筋膜的神经出口,切割松解组成骨纤维管的过于紧张的纤维,解除过大的挤压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3)内应力:通过切割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切割高压筋膜间室的筋膜,切割高压关节腔的关节囊或高压滑液囊,减压消除过大的内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4)张力:张力压迫神经有牵拉力和挤压力两种形式,通过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深筋膜、纤维结缔组织等释放过高的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等作用,缓解对神经的压迫,恢复动态平衡,疼痛随之而解。2.2信息调节作用(1)筋膜是一种“多孔介质空间结构通道”,通过对其切割,消除过高内应力,从而影响其中通过的各种信息传递系统及其联网效应(即经络系统),使此生命信息通道的信息传递功能恢复正常,物质和能量得以输送和利用,使病变软组织重构和调整。(2)刺激“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激发经络传感,增强信息传递.发挥调控功能。(3)刺激腧穴或经络,使:①周围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电脉冲,通过神经纤维信息通道产生信息;②穴位内外的细胞产生电解质生化变化,通过血管、淋巴管或其他体液传输信息;③经络和穴位的经气得以激发,产生较强的信息震荡(即“得气”),通过经脉信息通道传输气血(生物电磁场)。同时,通过经络系统产生生理内环境平衡,以及触发液晶体重新排序运动和产生激素等活性物质,直接参与机体的生理活动,并调节患处的生理环境。此外尚有热效应、调节平衡作用.闭合性手术作用等。刃针系列文章之三刃针疗法的适应证、禁忌症及操作要领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刃针作为一种疗法,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在此基础上,掌握刃针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发挥刃针疗法的效应。现将这些问题分述如下。l刃针疗法的适应证刃针疗法临床上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急性发作以及部分急性软组织损伤;还适用于外伤性滑囊炎、腱鞘炎、肌肉筋膜炎、末端病、增生性关节炎、周围神经卡压征、骨-纤维管卡压综合征、颈椎综合征、腰椎综合征、骨骺炎、疲劳性骨膜炎、软组织损伤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脊柱相关疾病等以及部分内科、骨外科、妇科、皮科、肛肠科及整形美容外科疾患。2刃针疗法的禁忌症以下疾病不适用于刃针疗法:(1)全身发热或感染,严重内脏疾患的发作期;(2)施术部位有红肿热或深部脓肿坏死者;(3)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凝血机能不全者;(4)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动脉、静脉或主要脏器而又无法避开有可能造成损伤者;(5)急性局部软组织损伤有出血可能者;(6)脑源性疾患所致的运动系统症状者;(7)神经源性疾患者;(8)诊断不清或病变部位暂不能确定者;(9)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无法配合者;(10)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溃疡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传染病患者;(11)结核病患者及疑有结核病史者;(12)恶性贫血、恶性肿瘤患者;(13)严重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在正常范围者;(14)年龄在80岁以上,或体质状况极差者、空腹者;(15)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畸形,要求超过预期效果者;(16)椎管内骨性狭窄、椎体2度以上滑脱、脊髓出现软化灶及大小便明显障碍者;(17)严重全身骨质疏松,出现广泛疼痛或多处压缩性骨折者;(18)婴幼儿无法配合治疗者。3刃针疗法的操作要领临床使用刃针疗法时,必须先通过物理学诊断、神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等,综合作出明确诊断,并确定是适应证。操作时要以体表标志、体表投影为依据,确定治疗点,并准确标记出进针点和针刃方向。手术室环境需无菌,治疗点局部常规消毒。运用“撑开皮肤点刺法…“指压法”等,快速刺进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层,将刺人的疼痛感降低至最轻。3.1正常感觉在刃针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常需医生和患者的相互配合,笔者称之为“两结合”,即医生感觉针下较正常的软组织硬、厚,难以穿过,而患者有较强的酸、麻、沉、胀、重感,微痛,或向周围及沿神经路线放散感(不是强烈放射和电击感)。逐层深人,“落空感”即穿过一层软组织的阻力突然减小感,临床中需细心体会针下异常和正常感觉,频频询问患者,才能准确判断异常和正常感觉,使操作得心应手。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针下触诊所得,选择如下10种操作术式中的一种或数种,进行规范操作。(1)纵向切割:与针刃方向一致,在皮下软组织间断切割开数个口,达到锐性松解痉挛或减压的目的,适于长形病灶。在操作过程中,穿过病变软组织层即可,切勿过深以免伤及深层组织,一般3~5个口为宜,勿过多。(2)横向切割:与针刃垂直方向,锐性松解痉挛或减压,在皮下软组织间断切开数个口,适于较宽病灶。在操作过程中,穿过病变软组织层即可,切勿过深以免伤及深层组织,一般3~5个口为宜。(3)纵向摆动:以针体与皮肤接触处为支点,与针刃一致方向摆动,锐性地在一层面软组织中切开一个弧形口,锐性解除痉挛、粘连或减压。操作过程中,针体l/2以上位于体表外方可摆动,以免断针,选择安全部位,注意避开神经、动脉、静脉等。(4)横向摆动:以针体与皮肤接触处为支点,与针刃垂直方向摆动。钝性地将软组织粘连分开,或将附在骨面上的变性软组织分离。针体1/2以上位于体表方向可摆动,以免断针。操作不是在骨面,而是在附着在骨面的软组织层操作。(5)纵向斜推,针体与针刃一致方向倾斜并推动。锐性地将在一个层面软组织中切开一切口。锐性解除痉挛,粘连或减压。选择安全部位,注意避开神经、动脉、静脉等。切口勿超过1cm。(6)横向斜推;针体与针刃垂直方向倾斜并推动。锐性地将附在骨面的变性软组织掀起。操作中需选择安全部位,注意避开神经、动脉、静脉等,推距勿超过1cm。(7)边缘切割:针体紧贴骨边缘切割.锐性地将附在骨边缘上的变性软组织分离,治疗时针体紧贴骨边缘移动操作,不得离开,切割深度勿超过0.5cm。(8)扇形铲切:以一点为中心,向3~5个方向呈扇形做横行斜推.锐性地将软组织层面间的粘连分开,或将附在骨面的变性软组织掀起。治疗时需选择安全部位,注意避开神经、动脉、静脉等。铲切勿超过3~5个方向,在附着于骨面的软组织层操作。(9)一点多向切割:以一点为中心,改变方向切割成类似“十”“井”或“米”字形.锐性地将软组织硬结、硬块切开,改善循环促使吸收。一般切过病变软组织层即可,如果需要,可在硬块区域选3~5个点做一点多向切割。(10)特形针具操作:圆头针具撬拨,锥形针具勾拉等,目的是凿开骨痂、顶撬复位、横援分离、勾拉切开等。运用此种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按规程操作,且需注意避开神经、动脉、静脉等。3.2异常感觉临床中如果遇到患者感觉敏锐疼痛,那是碰到了血管外壁,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刃针稍提起略改变方向再深人,无异常感再操作。如在治疗时,患者突然感觉沿神经路线强烈放射、疼痛、麻木或电击感,甚至上或下肢不自主抬动,那是碰到了神经外膜,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刃针稍提起略改变方向再深入,无异常感再操作。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呛咳或牵涉内脏不适感,主要是因为碰到内脏外膜(主要是胸膜),应立即将刃针退至浅层,观察片刻,异感消失再继续操作.如仍有异感,常规处置。在刃针的冶疗过程中,很多时候患者主述没有酸、沉,胀、痛感.说明刃针触到的是无感觉种经末梢的正常软组织,应将针退到浅层且略改变针刃方向,逐层深入,找寻正常感觉再操作。操作的力度、方向、范围、深度等,均以针下病变软组织松解为准,切勿操作过度。为方便记忆和临床中灵活应用,笔者将刃针的操作要领归纳为如下几句话:明确诊断适应证,体表定点标记准;常规消毒需无菌,快速进针疼痛轻;细心体会针下感,逐层深入询问频;视情操作“十法”选,“松解为度”勿多施。4刃针疗法的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起巩固和加强刃针疗法的治疗作用,是刃针疗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常用的疗法有;(1)中、西药物治疗:口服、外用、注射等;(2)现代手法治疗:现代手法是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汲取现代医学的理念及方法,完善、提高使之更符合现代科技水平的升华了的传统手法。主要包括按压手法、牵拉手法、被动活动手法及矫正软组织和/或关节解剖位置紊乱的复正手法。其中,压力型手法的机理一“局部压反射原理”值得特别重视。刃针疗法治疗颈枕性头痛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颈枕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病症,以往的研究多是以颈椎解剖位置紊乱和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和/或刺激为重点。近年来,我们另辟蹊径,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进行探讨,强调软组织损伤在病理改变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刃针疗法或配合其它疗法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1概述颈枕性头痛是由颈枕部软组织损伤,压迫和/或刺激有关支配区在头部的周围神经,引发头痛的总称。主要受损的软组织是,斜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椎枕肌、斜方肌筋膜及枕后腱弓、帽状筋膜(也称枕部浅筋膜)及项筋膜。主要受累的周围神经是,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耳后神经、枕下神经和第三枕神经以及相互的交通支。此外,在环枕关节平面,硬脊膜与头后小直肌之间有一结缔组织桥,如头后小直肌紧张度增加,可增加结缔组织桥的张力,牵拉硬脊膜出现头痛。2诊断要点(1)压痛和/或软组织异常改变,在斜方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椎枕肌、斜方肌的起、止点和肌腹部,及其与头半棘肌之间筋膜(弓状腱)枕大神经出口处。(2)疼痛部位与受损软组织及受累神经的一般规律见表1。(3)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压增高,眼、耳、鼻等器质性病变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3刃针疗法治疗3.1肌肉附着点刃针疗法治疗: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在枕骨上项线的附着点,椎枕肌在下项线的附着点,头半棘肌在上、下项线之间骨面上的附着点。(1)诊断:有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抗阻力主动收缩肌肉试验(+)。(2)患者体位: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剃除局部头发)。(3)定位: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之间,略向上的弧形骨嵴,为上项线;上项线下方约一横指,与上项线近似的弧形骨嵴,为下项线。(4)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枕骨骨面。(5)方向: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进入;2.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或略斜向外上方。(6)深度: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腱膜浅层。(7)操作: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纵行切割。术后立即手法治疗(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8)注意:严格掌握进针方向和针刃方向,以保证安全,触到骨面后应将针稍提起1—2mm在腱膜(而非骨膜)上操作;频频询问患者,如出现严重不适,应停止操作。3.2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及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刃针疗法治疗(1)诊断:枕大神经径路周边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处,软组织有压痛和异常改变;斜方肌抗阻力主动收缩试验(+);Tinel征检查,神经径路和支配区感觉异常敏锐。(2)患者体位: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剃除局部头发)(3)定位:枕大神经径路为,斜方肌外缘延长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稍向外上走行。筋膜出口处为,斜方肌外缘线与颞骨乳突连线交点,稍外方软组织凹陷中。枕大神经穿出皮下组织处为,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连线的内1/3处。(4)层次: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皮肤、皮下组织、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枕骨骨面。筋膜出口: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内侧、头半棘肌。(5)方向: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入针;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6)深度:枕大神经径路周边,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肌层病灶;2.枕大神经筋膜出口,达头半棘肌浅层筋膜。(7)操作:术者指压进针点,针从指甲旁刺入,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术后立即手法治疗(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抗阻力主动头后仰5—8次。(8)注意: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肌层病灶层操作;筋膜出口处,达头半棘肌浅层筋膜层操作;频频讯问患者,如为不允许的感觉,严禁操作。3.3枕小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的刃针疗法治疗枕小神经径路定位为,颞骨乳突处胸锁乳突肌腱后缘、与后正中线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部分;治疗方法与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刃针疗法治疗相同。3.4枕后腱弓枕刃针疗法治疗枕后上项线向下约2.5cm区域的深筋膜非常致密而坚韧,其纤维多横行走向,内复于斜方肌腱膜、外连胸锁乳突肌肌腱,称枕后腱弓;枕后腱弓与枕骨骨面形成骨—纤维管,其间有枕大、小神经以及枕动脉通过,在神经与腱弓之间,有2—3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临床上,习惯以枕外隆凸与外耳孔最下缘点连线,做为枕后腱弓的轴线;而以此轴线中点处、与后正中线的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为松解枕后腱弓的安全部位。治疗方法与枕大神经路线上、下项线之间刃针疗法治疗相同。4讨论颈枕性头痛,属“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范畴,是指由于软组织、骨或关节损伤变性,使周围神经被卡压或在间隔室内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若通过由骨和软组织组成的管道时被卡压或受压,临床上则称为“骨——纤维管卡压综合征”。颅枕部软组织较薄但结构复杂,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等5层。其中,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连接紧密,被视为一层称“头皮”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接,同时将脂肪组织分隔成无数个小格,内有神经、动脉、静脉,是软组织病变卡压致头痛的重要原因。颞区软组织更薄,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浅层、颞筋膜深层、颞肌和颅骨外膜等6层。它们的损害均可压迫神经、动脉、静脉致头痛。与颈部有关的肌肉多附着在枕上、下项线之间,如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等,它们的损害均可压迫和/或牵拉神经、动脉、静脉致头痛。刃针疗法治疗,除有将卡压神经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松解、减压而解除卡压的作用,还有通过切割所致孔道的减压效果,而解除间隔室高内压的作用,也有通过切割组成骨——纤维管的变性软组织,而起到解除卡压和减小间隔室内压的双重治疗作用。当然,对于神经粘连而附着固定于确定部位的卡压、异物生成及卡压日久神经本身发生病变的情况,刃针疗法的治疗作用就相当有限,还须配合药物注射、中药外敷以及推拿等治疗方法。表1疼痛部位与受损软组织、受累神经关系疼痛部位损害软组织受累神经前额痛斜方肌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枕大神经的上项线部及与额神经的交通支颞部痛头最长肌、胸锁乳突肌和/或头夹肌止点、帽状筋膜。枕小神经眼眶痛头夹肌止点。枕小神经侧顶痛头半棘肌、枕后腱弓、斜方肌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与耳大神经的交通支头顶痛斜方肌、头夹肌止点和/或枕大神经筋膜出口、项筋膜。枕大神经枕部痛椎枕肌损害、项筋膜。枕下神经及枕下神经与枕大神经的交通支刃针治疗颈枕部软组织损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颈枕部软组织损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凡是以颈部软组织损害引发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的病理改变,在刃针疗法中均统以“颈枕部软组织损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命名。在诊断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的确存在专家所指出的一系列误区,有必要在传统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更符合现代的诊疗思路,跳出误区、取得更理想的疗效。强调颈枕部软组织损害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临床症状和体征,并通过治疗软组织损害取得疗效,是这一诊疗思路的核心理念,也是跳出误区的较好途径,而刃针疗法则是取得理想疗效的主要疗法。1释义由于颈枕部软组织损害,直接和/或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头痛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一种病理改变。也可以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影响了椎动脉引发症状,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主要损害的软组织是:头后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头半棘肌和斜方肌。??主要病理改变是:头后大直肌,头上、下斜肌痉挛,它们组成的枕下三角变小,直接压迫椎动脉;和/或头后小直肌及头半棘肌斜方肌等枕后肌群痉挛,减小了环枕间隙,间接地压迫了从中通过的椎动脉。枕下三角见下图1。2诊断要点(1)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如眩晕、头痛,并可因头、颈部体位改变而加重,甚至猝倒等),以及影象学显示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改变。(2)直接压迫和间接压迫椎动脉的临床表现要点如下:病理改变是直接压迫的,其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部位主要集中第一颈椎横突、第二颈椎棘突端部侧面以及下项线外部。主、被动头颈前屈症状加重,抗阻力下主动头后仰,症状加重。病理改变是间接压迫的,其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部位主要在上、下项线之间、肩胛冈上缘外端及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主、被动头颈后仰症状加重。侧位X光片显示,环枕间隙小于6mm。(3)排除其它病理改变引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3治疗3.1枕下三角直接压迫椎动脉的刃针疗法:(1)俯卧、侧卧或倒骑靠背椅姿。(2)施术部位定们:第1颈椎横突:胸锁乳突肌后缘线与颞骨乳突下一横指水平线交点,深层触到的骨凸。第2颈椎棘突:后正中线上,枕骨下方软组织凹陷中,触到的骨凸为第2颈椎棘突端部;下项线,下项线上靠颞骨乳突部分。(3)解剖层次:第1颈椎横突: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头夹肌—头最长肌—骨面。第2颈椎棘突: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项韧带—棘突端部。下项线,皮肤—皮下组织—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枕骨骨面。(4)操作方法:刃针均指向骨面,达骨面后,稍提起1—2mm在附着的肌肉腱膜上操作。横突、棘突沿骨凸边缘在骨面上十字切割;下项线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纵行切割。术后立即手法治疗(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5)注意:第1颈椎横突较小,位置较深,周边多有神经、动脉、静脉,操作时应非常细致小心。第2颈突端部分叉、又被项韧带覆盖,切勿穿透过于深入,以免发生意外。刃针可以在骨面上移动操作,也可紧贴骨缘、在不超过5mm深度范围内切割,但绝不可离开骨面、不紧贴骨缘、超过5mm深度范围内操作,以免发生意外。3.2.枕后肌群痉挛间接压迫椎动脉的刃针疗法(1)患者体位:上、下项线之间:倒骑靠背椅姿;肩胛冈上缘外端;坐位,患手自然放腿上;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坐位,患侧手摸对侧肩。(2).解剖层次:上、下项线之间:皮肤—皮下组织—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枕骨骨面。肩胛冈上缘外端: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腱膜—肩胛冈背面骨面。.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腱膜—竖棘肌—横突棘肌等背深部小肌肉。(3)操作方法:上、下项线之间、肩胛冈上缘外端:指向骨面。2.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上、下项线之间:达骨面后,稍提起1—2mm在附着的肌肉腱膜上操作。肩胛冈上缘外端:达背面骨面后,移动至上缘。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达竖棘肌层。上、下项线之间: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纵行切割(视情选择)。肩胛冈上缘外端:沿骨缘切割。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纵行切割、纵行摆动、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切割1下。上、下项线之间:术后立即进行,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手法。肩胛冈上缘外端、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术后立即进行,不顶下颌—头颈前屈—镇定—顿挫手法。(4)注意:上、下项线之间:频频讯问患者,如有不允许的感觉,严禁操作!以免损伤神经、血管。肩胛冈上缘外端:紧贴骨缘、在不超过5mm深度范围内切割。胸椎与肩胛骨脊柱缘间:达肌肉层病灶即可,切勿盲目深入寻找骨面,以免误入肋骨间发生意外!临床经验丰富者可达胸椎横突或肋骨骨面。4讨论刃针疗法主要适合于各类因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致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通过减压、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加强局部营养及氧的供给和排泄带走积聚的代谢产物等功效,治疗无菌性炎症,从而消除临床症状。刃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细化鉴别(定性)、治疗部位(定位)及治疗方法(定法)如下:(1)钩椎关节横向增生:钩椎关节增生使邻近软组织水肿炎症和/或较远软组织劳损。治疗部位多在增生部较远软组织劳损压痛和/或异常改变处。治疗方法的选择,若是邻近软组织水肿炎症,采用药物消炎、脱水;如为较远软组织劳损宜选用刃针疗法和手法治疗。(2)软组织损害直接压迫椎动脉:表现椎枕肌痉挛使枕下三角变小从而直接压迫椎动脉。治疗的部位选择在第2颈椎棘突侧面、第1颈椎横突和下项线,即“两点一面”。选用刃针疗法和手法治疗(托住下颏,前屈,镇定,顿挫)。(3)软组织损害间接压迫椎动脉:枕后肌群痉挛使环枕间隙变窄从而间接压迫椎动脉。治疗部位多在肩胛冈上缘、肩胛缝和上、下项线之间,即“两线一面”。选用刃针疗法和手法治疗(不托住下颏,前屈,镇定,顿挫)。(4)关节微小移位:脊柱后关节三维立体微小移位,以水平面微小移位为主。治疗部位常为棘突、横突、关节突上损伤变性的软组织以及棘突与横突间损伤变性的软组织。选用刃针疗法、手法按压横突和复位手法矫正微小移位。(5)内源性:内科病合并以上4项,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形成脑缺血产生眩晕。治疗部位在内因基础上合并的椎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处或在内因基础上合并后关微小移位处。治疗方法首先针对内因药物治疗,再针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选用药物治疗,而对软组织损害、后关节微小移位,行刃针疗法和/或手法矫正。(6)先天性畸形(钩环症等):一般情况下无症状,只有在合并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或关节微小移位,或二者均有时,才有症状。治疗部位在椎枕肌痉挛和/或枕后肌群痉挛处、关节微小移位节段。诊断合并的损伤后,同前(2)、(3)、(4)法针对性治疗。(收稿日期:20050l04,成平发稿)刃针系列文章之六:刃针治疗颈部软组织损害性上肢神经功能障碍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颈部软组织损害性上肢神经功能障碍,属神经根型颈椎病范畴。凡是以颈部软组织损害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的病理改变,在刃针疗法中均以“颈部软组织损害性上肢神经功能障碍”命名。1本病的定义及诊断要点1.1释义颈部不同的软组织损害,压迫和/或刺激有关神经,出现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和/或肌力下降、腱反射改变等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可以认为,它是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软组织损害病理改变,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范畴。损害软组织、压迫和/或刺激的神经、可导致上肢疼痛的性质,见表1。1.2诊断要点:(1)压痛及异常改变:放射性根性痛在颈椎椎旁;放射性丛性痛在上臂丛:锁骨上窝;下臂丛:锁骨下窝。反射性痛在颈椎棘突旁躯体牵涉性痛在肩胛骨上。(2)上肢疼痛特点:放射性根性痛颈部活动加剧;锐痛;放射痛路线,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多为灼痛;下臂丛:肩活动加剧。反射性痛发病缓;颈部活动加剧;钝痛;放射痛路线,不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深在、模糊、中断。躯体牵涉性痛发病缓;肩胛骨活动加剧;钝痛;放射痛路线,符合肌肉损害牵涉痛定位诊断规律;深在、模糊、中断。(3)感觉障碍:放射性根性痛C5神经:上臂外,前臂桡;C6神经:前臂桡背,拇食指;C7神经:食、中指;C8神经:无名、小指。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肩及上臂外侧;下臂丛:前臂及手尺侧。反射性痛一般无;偶有轻微,不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躯体牵涉性痛一般无;偶有轻微,不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4)反射改变:放射性根性痛C5神经:肱二头肌、桡骨膜;C6神经:肱二头肌;C7神经:肱三头肌、桡骨膜;C8神经:无或肱三头肌。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肱二头肌;下臂丛:肱三头肌。反射性痛、躯体牵涉性痛无。(5)肌肉萎缩:放射性根性痛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轻度或无。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肩胛带;下臂丛:前臂屈肌及手。反射性痛一般无;有轻微,不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躯体牵涉性痛一般无;偶有轻微,不符合颈神经病变定位诊断规律。(6)运动障碍:放射性根性痛轻度或无。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上、前臂;下臂丛:手反射性痛躯体牵涉性痛。(7)肌肉痉挛:放射性根性痛颈肌可有。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上臂;下臂丛:一般无反射性痛颈、项肌可有。躯体牵涉性痛肩胛骨上附着的肌肉可有。(8)血管营养障碍:放射性根性痛一般无。放射性丛性痛上臂丛:轻度;下臂丛:明显。反射性痛一般无。躯体牵涉性痛一般无。2刃针治疗2.1第5、6颈椎横突的刃针疗法治疗主要是切割松解由前、中斜角肌等交织而成的网状腱性组织的粘连、挛缩和/或无菌性炎症。(1)患者体位:患侧在上侧卧位,头自然靠在床面上。颈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界处向后0.5cm左右(平C4横突),向下1.5—1.8cm深层触到的骨凸即为C5横突,此处有明显压痛和硬结。(2)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中斜角肌—横突尖部骨面。针刃与脊柱纵轴一致,针体垂直局部体表刺入。深度达C5横突尖部骨面。(3)操作方法:在横突尖部的前、后方紧贴骨面,深度不超过0.5cm铲切2—3下,觉松动即可。(4)注意:快速刺入皮肤后,频频讯问患者感觉,缓慢探索深入达C5横突尖部。不可在横突尖部的上、下方铲切,以免误伤脊神经或过深伤及椎动脉。术毕,立即检查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并按压3分钟。2.2.颈椎两侧的刃针疗法治疗主要治疗肌肉、筋膜、及后关节囊损害。(1)患者体位:倒骑靠背椅。棘突旁斜方肌外缘以内部分,软组织的压痛和硬结。(2)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肌肉—后关节囊—后关节突骨面。针刃与脊柱纵轴一致,针体垂直局部体表刺入。(3)操作:肌肉处施行操作,可纵行切割、纵行摆动、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如在筋膜治疗可纵行切割、十字切割。如在后关节囊处操作,可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十字切割。牵旋及被动活动手法治疗。(4)注意:切勿将针刃指向相邻棘突之间深入,以免误伤棘间韧带、黄韧带甚至误入椎管。在治疗后关节囊时,先达后关节突骨面,再稍提起1—2mm在后关节囊上操作。手法要轻巧、准确、中病即止,以免引起患者不适。2.3喙突部的治疗主要治疗胸小肌附着点的病变。临床可见喙突部有疼痛、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抗阻力患肌主动主要治疗胸小肌附着点的病变。临床可见喙突部有疼痛、压痛和软组织异常改变;抗阻力患肌主动收缩试验(+)。(1)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上肢外旋尽量显现喙突。喙突上的压痛、软组织异常改变及检查(+)疼痛处。针体朝喙突骨面方向入针;针刃与病变软组织纵轴一致。(2)层次: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及浅筋膜、深筋膜、腱膜、骨膜、骨皮质。(3)操作:纵或横行切割,横行摆动,十字切割,边缘铲切。(4)注意:操作时,自始至终都用另手拇指按在喙突上,起定位、导向作用;可在喙突骨面上移动操作,但不能离开骨而深入,尤其是内侧。2.4附着在肩甲骨上肌肉的治疗斜方肌,颈、胸段棘突与肩胛冈上缘外端之分;脯胛提肌,第l~第4颁椎横突后结节与肩角之间部分}菱形肌,第6颈椎~第4胸椎林自肩胛骨脊柱缘之间的部分;阿L肌,肩胛骨冈上自脓骨大结节之间的部分闪F肌.肩胛骨冈下窝骨犬结节之间的部分小圆肌,胛骨腋缘上部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音分。以t肌肉起止点治领针刃方向与肌纤维走行·致。做纵行切割,时横行切断部分过于紧张的腱纤维。注意,可以在骨面上移动,但不可离开骨面操作。肌腹部治疗要领.针刃向与肌纤维走行一做纵行切割及横行切割。注意:①穿避病灶层即②勿椿刺误人胸腔;③避开肩胛上切迹,以免损自胛上神经。另外,还可配合手法治疗,如神经干按压,肌止点按揉及头颈压向对侧的侧压,也可配合注目法和针刺疗法。表1损害组织压迫和/或刺激神经及上肢疼痛性质损害软组织压迫和/或刺激的神经上肢疼痛的性质硬膜外脂肪组织,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椎间孔外口脂肪纤维组织等。第5—8颈神经前支。上肢放射性根性疼痛(临床上属神经根型颈椎病范畴)。前、中斜角肌等在第5、6颈椎横突处的网状腱性组织,前、中斜角肌止点及胸小肌止点等。臂丛神经的根、干、股、束上肢放射性丛性疼痛(临床上属胸腔出口综合征范畴)。颈椎两侧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颈神经后支及分支。上肢反射性疼痛(临床上属颈肌劳损范畴)。附着在肩胛骨上的数块肌肉。与支配上肢肌肉有关的神经躯体性上肢牵涉性疼痛(临床上属肩胛部肌劳损范畴)。刃针系列文章之七刃针治疗骨骺炎田纪钧(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北京102200)骨骺炎,又称骨软骨病或骨软骨炎,是指骨化中心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病变,几乎所有骨骺均可发生。大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年期,男孩及爱运动的较多见。病因目前仍不甚明了,但有以下推论:损伤或受累骨的骨骺生长迅速,带来骨骺或某些小骨血液供应障碍;与轻度感染有关;与末端病的原因相同,只是被牵拉处是骨骺,而不是末端结构。?骨骺炎发展缓慢,一般分以下几期。初期骨骺周围软组织轻度受累,如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休息,很有可能阻止疾病的发展。中期:骺区退变,并逐渐修复。后期:畸形残存,有逐渐发展成骨性关节炎的可能。?骨骺炎的症状轻微,平时一般无明显不适,往往在轻度外伤或劳累后出现局部疼痛、运动受限或跛行,有时有肌肉痉挛。经对症治疗及休息,症状可消失。晚期病例,受累局部骨突出畸形,以及有骨性关节炎的表现?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的结果。初期:骨骺无异常改变,但周围软组织有肥厚或密度增高等改变。中期:骨质疏松,小区域骨密度减低,随后坏死,最后修复,骨骺出现裂缝、碎块、增宽和周界模糊,骨骺受压时,则被压成扁平形状。后期:骨质疏松逐渐消失,骺内致密骨吸收,伴随再骨化,缓慢地被新骨替代。治疗以制动、止痛、理疗及弹力绷带或胶布粘贴局部为主。刃针疗法适用于各期的,但红、肿、热痛的炎症期除外,其治疗作用主要在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松解钙化软组织,释放软组织内高压。1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altter病)胫骨结节骨骺炎,常见于青少年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胫骨结节的骨骺,称舌状骨骺,通常是胫骨上端的骺的下部向前突出而成。但是,也有由两个化骨中心组成的,一个从骨骺向下,另一个从骨干向上结合而成。由于剧烈运动时,股四头肌强力收缩,使舌状骨骺不断受到过度牵拉,破坏了骺板的正常发育,引起骨骺变性、碎裂、移位。?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髌腱中有纤维软骨形成,这些软骨以后又钙化或骨化。因此有学者认为,胫骨结节部的骨性隆起,是髌腱的钙化或骨化所致。1.1临床表现?多发于青少年,特别是13—16岁,喜爱运动的少年男孩;.在胫骨结节的骨骺部,比正常更显隆起。触诊时感觉,虽有骨性隆起但皮肤滑动自如,皮下组织很薄,无浸润性肿胀;平时无明显症状,一般在用力伸直膝关节,以及屈膝碰触胫骨结节时,局部有疼痛。当有轻微外伤或剧烈运动史后,局部压痛,疼痛以及胫骨结节处软组织弥散性肿胀,均较明显;X光片显示为典型的胫骨上端骨骺类似象鼻样卷起,而且鼻尖处有碎裂或游离骨片现象。实际上,此时病程已发展到晚期的骨性阶段。X光片所显示的病变发展阶段,大致有(1)软骨阶段:胫骨结节髌腱附着处软组织肿胀,髌腱增厚。(2)骨隆起阶段:软组织肿胀,化骨中心密度不匀,呈碎裂状。(3)骨性阶段:胫骨结节有一个或多个形态不同的碎骨片,向上移位,髌腱出现钙化。1.2刃针治疗?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屈膝屈髋,患足平放床面。或在前足底垫一小枕,以保持稳定,不致使足向前滑动。针刃方向与胫骨纵轴一致,在胫骨结节骨性隆起处,上面及两侧的压痛及钝厚处进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腱围(位于深筋膜与髌腱之间的4—5层结缔组织)-髌腱-骨骺,施行纵行切割、横行切割(病灶较宽时)、纵行斜切、横行斜切或十字切割。治疗范围,不要超出压痛及钝厚软组织的面积。在治疗结束后,立即用两条宽胶布,由大腿内、外侧向下,在胫骨结节处交叉粘贴,外面再用弹力绷带加固,一般固定三周左右。2跖骨头骨骺炎(Freiberg病
/
本文档为【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