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2022-01-19 5页 doc 1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花双韵芝

本人从事钳工工作多年,经验丰富。

举报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PAGE/NUMPAGES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单元名称神奇的机械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简单机械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各种常见装置的部件,都是各种机械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简单机械以及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简单机械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简单机械的使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简单机械的特点、原理。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PAGE/NUMPAGES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单元名称神奇的机械者费夏【单元分析】简单机械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各种常见装置的部件,都是各种机械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简单机械以及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简单机械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简单机械的使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简单机械的特点、原理。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单元目标】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力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智慧以及劳动工具的重要教学内容。【单元重难点】重点:了解简单机械的使用,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难点:发现应用简单机械的规律。【单元课时安排】1.什么叫机械1课时2.怎样移动重物1课时3.斜坡的启示1课时4.拧螺丝钉的学问1课时5.国旗怎样升上去2课时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1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什么是机械,能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第2课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果、作用以及用途。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的现实意义。第3课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第4课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第5课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以及其各自的作用。课什么叫机械教学内容P2-3课型讲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情感目标: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2)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3)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教具、学具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二、新授部分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3)教师出示书P2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2.区分简单和复杂机械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3.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棍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实验,总结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P3上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三、巩固小结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四、拓展反思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简单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教学反思】课题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内容P4-5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情感目标: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2)关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教学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1.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汽水瓶,你们谁能帮助我?(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瓶子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二、新授部分1.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2.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1)讨论:杠杆是否都省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2)介绍实验方法3)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汇报实验结果,汇总实验结论。3.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认一认书P5上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园艺剪刀等。)2)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3)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三、巩固小结1.杠杆有哪些部分组成?四、拓展反思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板书设计】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费力的杠杆:镊子、钓鱼竿、铁锹、扫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教学反思】课题斜坡的启示教学内容P6-8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教具、学具准备】小车、拉力计、书本、直尺。【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观察P6图片: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4)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5)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6)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3.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三、巩固小结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四、拓展反思学习阿基米德螺旋泵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螺旋是斜面的变形【教学反思】课题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内容P9-10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3)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情感目标: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具、学具准备】1.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二、新授部分1.认识轮轴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做汽车时你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2)学生交流。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3)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课题)2.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3)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4)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1)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2)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小结: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三、巩固小结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作用是什么?四、拓展反思(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1、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2、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板书设计】轮轴的作用: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教学反思】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内容P11-12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教具、学具准备】1.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谈话:有谁做过升旗手,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去的吗?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3)谈话: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将继续研究。二、新授部分1.滑轮的分类及作用1)提问: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装置,讲解各部分名称和结构。讲解: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5)学生分组研究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交流汇报实验现象。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滑轮组合的作用1)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2)学生讨论交流,实验设计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实验结果。4)小结定滑轮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可以省力三、巩固小结1.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四、拓展反思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板书设计】定滑轮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可以省力【教学反思】课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内容P13-14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能力目标: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情感目标: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教学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具、学具准备】1.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的材料。【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提问: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学生讨论交流。2)出示P13图片,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3)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4)讲述: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4)展示、评价制作的装置。2.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1)谈话:如果没有了链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2)出示并演示齿轮传动装置。3)讨论: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转动快慢有什么不同?4)讲解: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改变齿轮转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齿轮的转动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3.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1)讨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有什么优缺点?(链条传动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承受能力的限制。)三、巩固小结1.总结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四、拓展反思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板书设计】齿轮传动传动装置链条传动皮带传动【教学反思】单元名称形状与结构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单元目标】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了解一个牢固的结构要求材料结实、构件连接物质量好、构件的形状及构件组成的整体方法好。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结构设计,其目的就要保证建筑物达到规定的承受外力,稳定又牢固。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单元重难点】重点:了解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难点:设计制作出结构合理美观的作品。【单元课时安排】折形状1课时搭支架2课时建桥梁1课时造房子2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引导学生“折形状”,学会如何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渗透材料力学知识。第2课引导学生“搭支架”,探究不同形状组成的支架结构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渗透结构力学知识。第3-4课通过“建桥梁”“造房子”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形状、结构与承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课题折形状教学内容P16-18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二、新授部分1.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制作各种筒形纸。3)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4)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5)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2.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书上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三、巩固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四、拓展反思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教学反思】课题搭支架教学内容P19-21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情感目标:(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具、学具准备】1.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揭题:(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搭建平面支架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3)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4)学生动手搭支架,汇报研究成果。小结:三角形最稳固。5)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6)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小结: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设计立体支架——高塔1)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2)学生讨论并汇报。3)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4)学生分组设计草图。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5)学生搭建高塔,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3)学生分组实验,并好记录。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4)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而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你们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5)学生讨论汇报。小结: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较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的支架坚固且承重力强。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吗?四、拓展反思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支架最稳固【教学反思】课题建桥梁教学内容P22-23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情感目标: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教学难点:建“瓜皮桥”。【教具、学具准备】1.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出示图片P22,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桥吧,说说这些桥的名称,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学生交流。谈话: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分类结果。3)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如果按形状可分为平板桥、拱桥、吊桥;如果按材料可分为木桥、砖桥、石桥、钢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如果按桥梁总长度或跨度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二、新授部分1.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做桥墩,以及一张白纸、两根绳子,你们能设计出几种桥梁?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的三种形状画在黑板上。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学生讨论、猜测。(2)谈话: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3)提问:利用桌上的木块、白纸、绳子,你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呢?学生分组设计并汇报。4)提问: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强调建桥时的注意事项。(5)学生分组按图纸造桥,并做好测量和记录。(教师深入各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保证按图顺利“施工”。)6)展示本组的桥梁并测试桥梁承重。7)提问:经过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你认为桥梁的承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讨论交流汇报。8)小结: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相对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制作“瓜皮桥”,比较“瓜皮桥”与瓜皮的承重力1)(出示一块拱形瓜皮,往上面加重物)提问:如果把瓜皮切开,拼成拱形,它的承重力与原来相比会有变化吗?学生猜测。2)教师演示“瓜皮桥”的承重力。3)讨论:在两次测试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四、拓展反思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板书设计】斜拉桥〉拱桥〉平板桥【教学反思】课题造房子教学内容P24-26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能力目标: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3)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情感目标:1)喜欢参加创造发明活动。2)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3)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教学难点:设计房子。【教具、学具准备】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2)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3)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让学生回忆见过的建造房子的所见所闻,了解建房子的大致程序。)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你们有信心吗?学生交流。二、新授部分1.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1)讲解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2)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3)讲述:图纸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与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4)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图纸,画出房屋整体样式以及墙体的框架结构,标注房屋框架的长、宽、高。5)学生分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图,全班学生就一个或两个小组的房屋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评价意见。6)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练习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1)卷报纸棒。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搭建房子1)各组分组实验,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2)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3)各组展示作品,评价交流收获心得。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四、拓展反思提问:建筑师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房子的承受力和稳固性的问题呢?【板书设计】避暑御寒抗风抗震【教学反思】单元名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我们知道任何一种生物的个体,无论它的寿命有多长,活动能力有多强,最后总是要死亡的,因此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自己的后代。这样,一个物种才不会因为它的死亡而消失。所以繁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物种得到延续和发展,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的要求进行构建的。这是学生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及哺育后代的一个重要的单元。【单元目标】本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为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单元重难点】重点:了解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繁殖的不同方式。难点:区分不同繁殖方式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单元课时安排】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1课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2课时3.我是怎样出生的1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引导学生认识营养繁殖现象,形成植物繁殖方面较完整的知识,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探究植物繁殖,巩固所学知识。第2课重点介绍动物的有性繁殖,介绍卵生与胎生这两种方式,以及一些动物繁殖后代的独特方法,通过动物哺育后代的事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繁殖以及哺育行为的多样性。第3课指导学生向父母调查自己出生时情况、交流成长中的趣事,了解人出生前后的情形。通过体验活动,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体验父母的养育之恩。课题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内容P28-29课型讲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2)了解常见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2)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情感目标:1)体验到培育植物的乐趣。2)能坚持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一些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教学难点: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教具、学具准备】1.植物的根、茎、叶、花盆、泥土、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提问: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揭题:(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1)谈话: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学生小组内交流。2)(出示P28五种植物的图片)讲述: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3)课件展示植物的营养繁殖的例子。4)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5)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植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2)学生讨论、交流。3)布置学生课后在家用营养繁殖方式繁殖一种植物。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四、拓展反思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板书设计】种子繁殖根繁殖植物的繁殖叶繁殖扦插法茎繁殖压条法地下茎的繁殖【教学反思】课题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内容P30-34课型讲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2)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3)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丰富多彩的。4)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分析、整理信息。2)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情感目标:1)产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2)加深对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教具、学具准备】1.相关图书、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提问:小明家有一只很可爱的小狗,希望它可以生一只更可爱的小狗,可他应该怎么做呢?(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了解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1)提问:是不是动物的繁殖方式都和小狗一样呢?学生阅读书上资料。2)谈话: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学生思考、汇报。3)小结: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括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雄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4)学生实践:在热带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这七种动物中找出那些动物是靠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把他们用红笔圈出来。学生辨认、圈画。3)师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的概念。4)提问:P31下半部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猜想并说出理由。5)(播放多媒体资料)谈话:动物在繁殖方式上有那些不同。学生讨论、汇报。6)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动物繁殖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7)活动:猜一猜P32下面图中的两种刚出生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讨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1)谈话:为什么鱼类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养等哺乳动物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2)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哺育下一代的方式1)讲述:母亲生下我们后,父母要辛苦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小动物们生下来之后,它们的“爸爸”、“妈妈”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学生讨论交流。2)小结:动物哺育下一代的方式:(1)直接喂养(2)传授生存技能的行为3)学生在课下收集更多的有关动物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的资料。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四、拓展反思1.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每个人可能都知道一些,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板书设计】卵生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胎生【教学反思】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内容P35-36课型讲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能力目标:1)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2)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情感目标: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教具、学具准备】1.相关图书、视频资料、千克的重物、绳子。【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们的后代。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那么人类的繁殖过程是如何的呢?(板书课题)二、新授部分1.交流出生情况(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况和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如: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4)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3)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学生讨论交流。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1)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1)教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2)排序:P36页五幅图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请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教师可以指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胎儿的大小、像婴儿的程度以及孕妇腹部隆起的程度进行排序)3)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1)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要把重物在身上绑上一天。)提示:在模拟孕妇的“负重”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不要把此活动视为一种游戏,而应把它视作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科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的身体负担,从而产生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2)讨论、交流、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3)讨论主题:“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三、巩固小结1.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四、拓展反思课后活动:保护一枚生鸡蛋一周。【板书设计】(父)精子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母)卵子【教学反思】单元名称岩石和矿物设计者费夏【单元分析】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与矿物。【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单元重难点】重点:了解岩石、矿物的各种性质、形成和用途。难点:区分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差异。【单元课时安排】1.认识常见的岩石2课时2.认识矿物的性质2课时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1课时【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引导学生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颗粒,用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常见岩石的各种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给岩石分类,对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交流等过程技能的培养。第2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五个方面的特征,较为全面认识款物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第3课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贡献,了解人类的过度开采使资源枯竭,同时人们也正在采取保护矿物资源的措施。课题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内容P38-42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2)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能力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耐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和观察实验等搜索等探索结果。情感目标:(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教具、学具准备】1.各种岩石、放大镜、盐酸、小锤等观察工具,模拟岩石生成的材料,蜡烛、酒精灯、烧杯等。【教学过程】个性备课一、导入部分1)用课件展示一些地球表面的情况,及岩石的分布。2)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岩石的认识。3)学生讨论交流。二、新授部分1.识别岩石1)出示P39图,提问: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怎样才能称为岩石?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讲岩石的定义。观察岩石的特征(1)1、谈话:每小组发岩石标本,小组成员商量准备如何研究岩石?采用什么方法?2)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给岩石分类(1)提问:你们能给岩石分类吗?有几种分类方法。2)学生按自定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3)学生交流讨论。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区分三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小结:地质学家就是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了3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5)学生交流讨论后,重新对标本进行分类。体验变质岩的形成1)演示变质岩形成实验2)提问:当不断增大压力时,橡皮泥圆球有什么变化?由此推想地壳深处的岩石,在强大压力和温度下会怎样?3)学生讨论交流。三、巩固小结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四、拓展反思制作一份岩石标本或编写一张岩石小报。【板书设计】岩浆岩岩石沉积岩变质岩【教学反思】课题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内容P43-48课型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能力目标: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情感目标: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几个方面认识一些矿物的性质。
/
本文档为【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