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3-04-07 7页 doc 225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坚持101

暂无简介

举报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自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花色取决于细胞中的花色素,花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设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取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红色和白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株甲能产生2中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则该植株一定开红花C.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白花,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D.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则基因B不编码氨基酸,植株开白花2.图甲、乙分别是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型,图丙可示图甲或图乙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a代表核糖B.图乙物质是转运RNA,其含有3个碱基C.若图甲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若丙是乙的基本单位,则b有四种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⑥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D.①④⑥4.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无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C.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DNA的复制D.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动物中常见C.二倍体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6.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A.B.C.D.E.(1)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条,图中A细胞属于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期,该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2)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______(填字母)。(3)图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数__________。(4)“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上述__________时期(填字母)。8.(10分)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1)该病是由_______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女性1、3、5、7、9中一定是杂合子的是:_________,一定是纯合子的是_________。(3)若Ⅱ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则Ⅲ7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4)通过医学专家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该病在该地方的患病率为4%,Ⅲ10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9.(10分)已知某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I.若以能稳定遗传的白花和红花(由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红花,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来说明这一预测。___________Ⅱ.若上述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且B基因抑制花色素合成(红色:A—bb;粉色:A—Bb;白色:aa——、A—BB)。为了探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在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小组选用AaBb粉花植株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花(AaBb)植株自交。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预期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①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粉色:白色=1:1,则两对等位基因在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③若子代植株花色为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图甲是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g/mL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B为1mg/mL的乳酸(C3H6O3)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可扩散通过图甲所示的人工膜(写出两种物质);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二者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___。(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________右侧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5)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推测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11.(15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2)在④过程中,细胞内呼吸速率,细胞核体积。(3)引起⑤过程的因子,根据其属性不同可分为、、三类。(4)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其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酶1能控制合成花色素前体物;基因B能控制酶2的合成,酶2能控制花色素的合成;因此,只有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开红花,即开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基因型均开白花;分析题文:白花植株(甲)与白花植株(乙)杂交,F1全为红色,则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F2,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A_B_):白花(A_bb、aaB_、aabb)=9:7。由以上分析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若亲代白花植株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但其突变后不一定变成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该植株突变后不一定开红花,B错误;用酶1的抑制剂喷施红花植株后出现了白花,但该植株的基因型仍然不变,C正确;若基因B发生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但基因B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根据题意分析出相应的基因型再答题;对于C选项,环境影响表现型的改变,但不会改变其基因型,考生需重点理解。2、D【解析】甲为DNA,乙为tRNA。丙是核苷酸,其中a表示五碳糖,b表示含氮的碱基。五碳糖分为脱氧核糖与核糖,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成分,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四种;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四种碱基。【详解】甲为DNA,若丙是甲的基本单位,则丙是脱氧核苷酸,a代表脱氧核糖,A错误;图乙物质是转运RNA(tRNA),单链的tRNA上部分互补的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使其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含有的碱基数目远远多于3个,B错误;若图甲所示的DNA因碱基对缺失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则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乙为tRNA,b表示含氮的碱基,若丙是乙的基本单位,则丙是核糖核苷酸,b有四种,D正确。3、C【解析】种群是某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体,①错误,③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②正确。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后出现了生殖隔离,④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⑤错误。不同物种之间不会有基因交流,⑥错误,C正确,A、B、D错误。点睛: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4、D【解析】无丝分裂的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例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无丝分裂的特点是: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详解】A、人的红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B错误;C、无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DNA的复制,C错误;D、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D。5、D【解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二倍体和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详解】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正确;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在动物中极少见,B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C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还可以用低温处理,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6、C【解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结合图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E)、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B)、效应器(A)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点位于传出神经,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是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b点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B正确;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由于感受器E不能产生效应,所以刺激b点,兴奋传到骨骼肌A会出现收缩反应,但E不会发生反应,D正确。【点睛】关键:一是准确判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二是熟悉判断反射的基本条件——刺激后在完整反射弧上发生了反应;三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到可以双向,但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4有丝后4个D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0B【解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1)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象是D。(3)图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不含染色单体。(4)“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依次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B时期。【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8、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59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B或Bb0.08【解析】分析题图:Ⅱ3和Ⅱ4都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1)由Ⅱ3和Ⅱ4婚配,其子女中Ⅲ8为患病个体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故该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2)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3号、5号一定为XBXb,9号为患病个体,基因型为XbXb,1号、7号个体可能为XBXB,也可能为XBXb;(3)若Ⅱ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个体Ⅲ7的基因型为BB或Bb;(4)Ⅲ10的基因型为Bb,bb的基因型频率为4%,则b基因频率为0.2,B基因频率为0.8,那么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8=0.32,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32×(1/4)=0.0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以及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再结合伴X染色体显隐遗传的特点进行排除,如果排除不了,学会分情况讨论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9、红花:白花=3:1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红:粉:白=3:6:7③红:粉:白=1:2:1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1)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且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2)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3)验证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可让某植物进行自交,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进行逆推。【详解】I、能稳定遗传的白花和红花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红花,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则亲代红花基因型为AA,白花为aa,子一代红花基因型为Aa,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A—):白花(aa)=3:1,用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Ⅱ(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用AaBb的粉色植物进行自交实验,则步骤应是:第一步:粉花(AaBb)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2)实验预期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①若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A—bb):粉色(A—Bb):白色(A-BB、aaB—、aabb)=3:6:7;②若两对等位基因在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为粉色(AaBb):白色(AABB和aabb)=1:1;③若两对等位基因在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植株表现为粉色(AaBb):红色(AAbb):白色(aaBB)=2:1:1。【点睛】注意遗传图解的规范写法要求:(1)各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2)各种符号的正确写:P、F1、F2、×等;(3)最后的基因型及其表现型以及比例。10、磷脂分子氧气和甘油原生质层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是否耗能低于大于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详解】(1)图甲是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类似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的浓度低于右侧液面,右侧液面吸水能力较强,因而左侧液面较低;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大于右侧溶液浓度,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人工半透膜,左侧液体浓度始终大于右侧浓度。(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据题意可知,K+原本不能透过人工膜,加入缬氨霉素后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则缬氨霉素很有可能作为K+的载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点睛】(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不需能量,如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是从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2)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11、(每空1分,共8分)(1)细胞分化(2)减慢增大(3)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4)组织培养细胞的全能性【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细胞的生长,②表示细胞的分裂,③表示细胞的分化;(2)④细胞发生了衰老,此时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3)⑤过程中细胞可以进行无限增殖,可知此时细胞已经发生了癌变,导致癌变的因素可以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4)F→G→H过程的技术使得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了一颗完整的植株,该过程是植物的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考点:生物细胞生活史
/
本文档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生物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