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脂质体

2021-12-06 4页 doc 45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慢慢老师

暂无简介

举报
脂质体第八章脂质体技术第一节概述脂质体((liposomes)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banghan等[1]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提出的。banghan等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后来将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为脂质体(见图18-1)。由子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artificalbiologicalmembrane)。脂质体的大小从几十纳米(nanometres)到几十微米(microns),在脂质体的水相和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由天然...
脂质体
第八章脂质体技术第一节概述脂质体((liposomes)最早是1965年被英国banghan等[1]作为研究生物膜的模型提出的。banghan等发现,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后来将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称为脂质体(见图18-1)。由子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artificalbiologicalmembrane)。脂质体的大小从几十纳米(nanometres)到几十微米(microns),在脂质体的水相和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由天然膜成分组成的脂质体,其脂质体膜的双层结构上与天然细胞膜一样,另外,脂质体还可以完全由人工合成的脂质组成,以改善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图脂质体的示意图脂质体一经发现,就引起了生物学家、药学家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初期,Gregoria-dis首先提出用脂质体作为ß-半乳糖苷酶载体治疗糖原累积疾病后,人们开始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靶向性,以减少药物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脂质体更广泛地作为药物的载体来应用,己是15年之后了[2]。为了弄清楚脂质体系统如何最好地达到促进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的目的,进行了脂质体的组成、粒子大小、稳定性、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等方面的广泛地基础研究,并在产生均一的、小的、稳定的脂质体,增加药物载量,延长脂质体在体内循环时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脂质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模拟膜的研究,药物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皮肤及化妆品等日用工业品的基质;基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向细胞内的转运。近十年来,用脂质体包裹的药物、疫苗等新产品不断问世,极大地推动了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逐步完善,加之脂质体适合于生物体内降解、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特别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从而减小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等。因此,脂质体包囊药物己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制剂,即含益康哇的脂质体凝胶“PevarylLipogel”在瑞士由CILAG制药公司注册,现已在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和挪威等国上市销售[3-4]。临床研究证实,由于脂质体凝胶可以增加药物在角质层内的浓度,所以起效更快,治疗周期可以缩短,每天使用1次相当子硝酸益康唑霜剂每天给药2次的效果。脂质体药物输送系统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感染,主要是真菌感染。第一个上市的脂质体注射型药物输送系统是两性霉素B制剂(AmBisome)。美国Nestar制药公司),于1990年底首先在爱尔兰得到批准上市销售,随后在欧洲上市。AmBisome为两性霉素B及氢化大豆磷脂酞胆碱:二硬脂酸磷脂酞甘油:胆固醇(2:0.8:1)组成的小单层脂质体。紧随其后,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Amphocil,美国SEQUUS制药公司)于1994年在欧洲上市。其主要组成为两性霉素B和胆甾醇硫酸酯组成的圆板状胶体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Abelect,美国脂质体公司)于1995年初在欧洲上市口其主要组成为两性霉素B和二肉豆寇酸磷脂酞胆碱:二肉豆寇酸磷脂酸甘油(7:3)组成的带状两层膜结构的复合物。第一个在美国得到批准上市的是Abelect,于1995年底得到批准。所有这些制剂都可以有效地降低游离两性霉素B在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感染患者引起的急性肾毒性。由于脂质体和脂复合物或脂分散体的粒子相对于游离的药物来说,主要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肾脏的摄取,因此,肾毒性的降低使得医生可以给予病人一个高的药物剂量,这是此类药物制剂增加治疗指数的原因之一.世界上第一个抗癌药物脂质体—阿柔比星脂质体(Doxil,美国SEQUUS制药公司)于1995年底在美国获得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随后,此产品在欧洲获得批准。应用于由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难以医治的卡巴瘤(Kaposi'ssarcomaKS)长循环或“隐形”脂质体的发展是此产品得以发展的必要基础[5]。此技术中,脂质体的组成中含有亲水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的二硬脂酸磷脂酞乙醇胺(DSPE)的衍生物(PEG-DSPE),其作用是阻止血浆蛋白吸附即调理化(opsonization)于脂质体面。没有PEG层的脂质体,血浆蛋白很快黏附于脂质体的表面上,激发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脂质体从血循环中的快速清除。含有PEG层的脂质体可以很大程度地阻止调理化作用,延长血循环时间,因此,脂质体可以有效地达到病变部位[6]。在固体癌增长部位及感染、炎症部位,病变引起毛细胞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含有药物的长循环脂质体能够增加在这些部位的聚集量,而正常组织完整的毛细血管床使得大部分的脂质体不能渗透。在病变部位的脂质体,由于药物的缓释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增加了治疗效果。此种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的机理称为“被动靶向”。载药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节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及分类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一)相变温度脂质体膜的物理性质与介质温度有密切关系,当升高温度时,脂质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这种变化引起脂膜的物理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可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此时,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流动性增加。这种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phasetransitiontemperature,Te)。所有磷脂都具有特定的Te值,这依赖于极性基团的性质、酰基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一般酰基侧链越长或增加链的饱和度,相变温度愈高,反之链越短或饱和度越低,则相变温度愈低。如二肉豆寇酰磷脂酰胆碱的相变温度为24℃,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及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的相变温度则分别为41'C和58℃。在相变温度以下时,由于磷脂分子的脂肪酞链为全反式构象,排列紧密,膜刚性和膜厚度都增加,膜结构处于“胶晶态”,当在相变温度以上时,由于脂肪酞链的伸缩、弯曲及外纽现象和侧相移动,膜结构处于共存,出现相分离“流体态”和“液晶态”;当磷脂发生相变时,可有液态、液晶态和胶晶态使膜的流动性增加,易导致内容物的泄露了解磷脂膜的相变在制备和应用脂质体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脂质体的相变行为决定其通透性、融合、聚集和与蛋白质的结合,所有这些都明显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它们在生物系统的行为。一些常用磷脂的相变温度膜的相变温度可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tialscanningcalorimertry,DSC),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lectronspinningresonance,ESR.)等测定。(二)膜的通透性脂质体膜是半通透性膜,不同离子穿膜和分子扩散过膜的速率有极大的不同。对于在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溶解度都非常离的分子,磷脂膜是一种非常弱的屏障。极性溶液如葡萄糖和高分子化合物通过膜非常慢,中性电荷的小分子如水和尿素能很快扩散,而带电荷的离子的行为有很大差别,质子和经基离子穿过膜非常快,可能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结合的结果,钠和钾离子跨膜则非常慢。随着磷脂脂肪酸链不饱和度的增加,钠离子的通透性下降,而葡萄糖分子的通透性稍有增加。若增加磷脂脂肪酸链的长度,由于膜的厚度增加,所有物质的通透性都将有所下降。在相变温度时,质子的通透性增加,并随温度的升高而进一步提高,相反,钠离子和大部分物质在相变温度时通透性最大。当脂质体膜由两种以上磷脂组成时,它们各有特定的相变温度,在一定的环境下它们可以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相(即液晶相及胶晶相),称之为相分离(phaseseparations)。有人用冰冻刻蚀技术直接证明磷脂酰胆碱与磷脂酸的混合膜为一光滑表面,当加入钙离子或赖氨酸则引起二者相分离导致膜表面产生区块结构(domainstructure)。这种区块结构与膜的通透性有关。Sackrnann曾用自旋共振光谱证明在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酸1:1的混合膜中,加人多黏菌素则因其可与磷脂酸结合而诱发脂膜形成区块结构。脂质体中添加不同物质,可诱发区块结构的产生,如药物、离子均有可能影响脂质体膜的相变温度变化,从而引起相分离,增加膜的通透性。因为磷脂膜的半渗透性,膜两侧的物质浓度的不同会产生渗透压,当脂质体包裹较高浓度的物质,而该物质在外相的浓度较低时,由于水分子的渗人而引起脂质体的膨胀,扩大了相邻脂质分子间的空间,磷脂膜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包裹在脂质体内的分子量较小物质的渗漏就会增加,有时渗透压还可能导致磷脂膜的破裂。(三)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是脂质体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包裹在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释放速率,因而膜的流动性直接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当在脂质体膜中加人(质量分数)50%的胆固醉可使脂质体膜相变消失,Papahadjapoulos等称胆固醇为“流动性缓冲剂(fluitfitybuffer)",因在低子相变温庄时,磷脂中加人胆固醇可使膜减少有序排列面增加膜流动性,高于相变温度时加胆固醇则可增加膜的有序排列而减少膜的流动性。(四)脂质体荷电性含酸性脂质如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等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基(氨基)脂质例如十八胺等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表面电性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及对靶细胞作用有关。脂质体的表面电性的测定方法有荧光法和显微电泳法等。显微电泳法是将脂质体混悬液放人电泳装置样品池内,在显微镜监视下测量粒子在外加电场强度E时的泳动速度V。向正极泳动的脂质体荷负电,反之为正电荷脂质体。由测定结果可求出单位电场强度下的运动速率,即淌度(μ)为μ=V/E依下列公式求出ξ电势公式ξ=6πημ/ε式中,,是脂质体混悬液站度,。为介电常数(mV)随带电脂质体增加而增大。荧光法是依据脂质体结合荷电荧光探针的量与其表面电性和电荷量有关,二者荷电相反,结合多,荧光强度增加,相反,二者带电相同结合少,荧光强度减弱。增加或减弱强度与带电脂质的比例有关。二.脂质体的分类(一)按脂质体的结构类型分类(1)单层脂质体单层脂质体(unilamellarvesicles)是由一层双分子脂质膜形成的囊泡,又分为小单smallunilamellarvesicles,SUV)和大单层脂质体(largeunilamellarvesicleLUV)。SUVs的最小直径约为20nm左右。由于水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和膜的脂质组成不同,最低限度略有差异。由于脂质体的粒径小,包封容积〔每摩尔脂质形成的囊泡中包裹的水相体积,单位为ul/umo)相对较低;而且小的直径,造成脂质在膜内外分布不均匀,酰基链暴露部分较多,易发生脂质的融合和聚集,因而作为药物载体受到限制。但是。注射给药后,由于SUVs的粒径小,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捕获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会延长脂后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2)多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multilamuellarvesicles,MLV)是双分子脂质膜与水交替形成的多层结构的囊泡,一般由五层或更多层的同心板(concentriclamellae)组成,仅仅由较少层数的同心板组成的囊泡(两到四层的多层脂质体)又称为寡层脂质体(oligo-lamellarvesicles.(OLVs),MLVs的直径一般从100nm到5um,包封容积相对较低(1^-4L/mol)。(3)多囊脂质体1983年SinilK)等首次用复乳法制备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脂质体结构的新型脂质体,命名为多囊脂质体(multivescularLiposames,MVL)。制备多囊脂质体的膜材中除了传统的磷脂和胆固醇外,还需添加中性脂材,如三油酸甘油酯。多囊脂质体由许多非同心囊泡构成,每个囊泡中包裹着被装载药物的水溶液。这些不连续的囊泡被连续的类脂双分子磷脂膜所分隔,具有更多的包封容积,在这些多囊脂质体中被包裹的药物水溶液的体积占95%。多囊脂质体的典型的粒径范围为5-50um,比传统的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的粒径大。多囊脂质体适用于包裹水溶性物质,其载药量比传统的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要高的多。多囊脂质体具有缓释作用。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都为同心囊结构,膜一旦破裂,药物即漏出,多囊脂质体(MVL)具有不连续的药物溶液囊泡,这些囊泡被连续的非同心的类脂双分子磷脂膜所分隔,当某个囊泡破裂时,药物只从破裂囊泡释出,完整的囊泡仍然可以保持原状,因而有很好的缓释效应。Nandini[7]等运用复乳法制备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如胰岛素等)的多囊脂质体,结果显示,用该法制备的蛋白多肤类药物的多囊脂质体具有高的载药量和高的包封率,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对药物性质影响很小;在人血浆中的释药行为显示这些处方可以缓释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且释药速率可以调节,体内药动学实验结果也显示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多囊脂质体制剂的给药方式多采用肌内注射、脑硬脂膜外给药等。(二)按脂质体的结构性能分类(1)普通脂质体由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包括上述的小单层脂质体、大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2)特殊性能脂质体。利用某些特殊的脂质材料赋予脂质体某些特殊性能。①热敏脂质体。由Te稍高于体温的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其药物的释放对温度具有敏感性。②pH敏感脂质体。对pH(特别是低PH)敏感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如DOPE/PC/CHOL组成的脂质体,当pH<6.0时,脂质体释放其内容物。③多糖被覆脂质体。掺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糖脂的脂质体。④免疫脂质体。掺人抗体形成被抗体修饰的具有免疫活性的脂质体。⑤空间稳定脂质体(stericallystabilizedliposome,SSL)、长循环脂质体(longcirculatingliposome)或隐形脂质体(stealthliposome),脂质体被神经节苷醋(GM).磷脂酸肌醇、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酰胺(PPA)、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等在脂质体表面高度修饰,交错重叠覆盖在脂质体表面,形成致密的构像云。这种立体保护作用取决于聚合物的柔性,位阻保护脂质体不被血液中的调理素(opsanin)识别、摄取,从而使脂质体清除速率减慢,血液中驻留时间延长,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以PEG修饰为例空间稳定脂质体⑥超声波敏感脂质体。⑦光敏脂质体。⑧磁性脂质体。(三)按脂质体荷电性分类磷脂头部基团带有不同的电荷,带正电荷的脂质形成的脂质体为正电荷脂质体或阳离子脂质体,带负电荷脂质形成的脂质体为负电荷脂质体或阴离子脂质体,不带电荷的脂质形成的脂质体称为中性脂质体。如PC不带电荷,PI.PG,PS,PA和心磷脂带负电荷,没有天然的带正电荷的磷脂。(四)按给药途径分类①静脉给药脂质体。②口服给药脂质体。③肺部吸人给药脂质体。④眼部用药脂质体。⑤黏膜给药脂质体。⑥外用脂质体、经皮给药脂质体。⑦肌注和关节腔、脊髓腔、肿瘤内等局部注射用脂质体。⑧免疫诊断用脂质体。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用脂质体,其他用途的脂质体还很多,例如农药、化妆品用脂质体等.第三节脂质体的靶向性一、靶向性研究进展目前临床上的大部分药物在体内到达作用部位之前,已被降解代谢或消除,有效药物浓度水平只占给药过程中短暂的一段时间;另外药物运输到全身,不但作用于靶组织,也作用于非靶组织,引起毒副作用。靶向性治疗就是利用载体药物释放系统改变药物的动力学,仅使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的靶细胞,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作用。一般地说,药物靶向传递有三种方法:①药物本身具有靶向能力;②将活性药物以药理惰性的形式(即“前药”)给予,在靶部位经化学或酶活化后发挥治疗作用:例如多巴胺的前药L-多巴,脂溶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在纹状体脱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多巴胺,发挥疗效;③利用生物惰性大分子载体系统将药物靶向于特定部位。其中,生物惰性大分子载体系统又分为两种类型:可溶性大分子药物传递系统(solublemacromoleculardrugdeliverysystem)和颗粒药物传递系统(particulatedrugdeliverysystem)。前者是指药物与大分子偶联,即形成“大分子前药”,在靶部位药物与大分子分离,发挥其治疗作用。所使用的大分子载体包括蛋白质(如抗体、抗体片段、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凝集素、激素、葡聚糖、脱氧核糖核酸、合成聚合物(如聚-L-丝氨酸、聚谷氨酸、聚-L-天冬氨酸、HPMA等)。这类药物传递系统最大的问是可携带的药物量少,一个大分子只能结合一分子药物;其次就是药物的活性基团有可能参与载体的偶联反应而降低或丧失治疗作用。颗粒药物传递系统是指药物分子掺人或包裹在载体基质内,如微粒、纳米粒、脂质体、胶团、脂蛋白等。相对于可溶性大分子药物载体系统,颗粒药物载体系统①能携带较大量的药物;②将活性药物分散或包埋于载体基质内,一方面可增加药物分子的稳定性,防止外界介质的破坏、降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在连接靶向分子的过程中,药物活性部位与靶向分子相互作用而降低或丧失治疗作用;③一个载体表面能连接多个靶向分子,表现较强的结合力;④同样地,一个载体表面可连接不同的靶向分子,使载体具有更精确的靶部位选择性。同时,要达到药物靶向传递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例如:很快从血中代谢或排泄,不能达到或穿透到靶组织,被敏感的正常组织或细胞摄取等,这是药物靶向传递须着重考虑的问题。载体药物释放系统进行药物靶问治疗是将药物连接载体,应用载体理化特性和选择性分布的特点,将药物特异地导人一定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一种方法。渗人或包裹于载体的药物,只要与载体相连,药物的体内分布不取决于药物本身,面取决子载体的分布,这样递送药物到达游离药物难以到达的组织器官,不但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而且控制药物释放,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理想的药物载体复合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药物在体内输送过程中不被降解或过早释放;②具备特异靶向性,能被靶组织或细胞识别,③对宿主的毒性低且无副作用;④可按预期的速率释放药物;⑤可在宿主体内降解而不致积蓄,⑥具有生化稳定性而无免疫原性。目前作为载体系统的主要有:①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葡聚糖、DNA、脂质体和合成的多聚体;②颗粒载体如微粒和纳米粒(乙基纤维素微球,淀粉微球,聚苯乙烯纳米粒,聚丙酞胺微球等),脂肪乳剂和磁力控制系统(携载药物和磁铁颗粒的白蛋白微球、聚苯乙烯微球);③细胞药物载体如红细胞,白细胞和其他细胞。一般认为最有前途的载体系统即是脂质体。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释放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利用载体的物理特性,使其在特殊微环境下释放药物,如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等;②将能识别特定组织、细胞的特异性配体如抗体、激素和糖蛋白质等直接联于脂质体,使其分布到相应的组织器官;③用磁场控制载体复合物的组织分布,如携载体与超微铁颗粒(Fe3O4)的脂质体对外部磁场的作用敏感,利用这种脂质体导向治疗肿瘤时,在肿瘤部位加磁铁,使脂质体分布于肿瘤周围的毛细血管床。靶向性分三级:I级为器官组织靶向性,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床,且级为细胞靶向性,将药物选择性输送到特定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Ⅱ级为细胞内靶向性,将药物导人细胞内亚细胞位点(如溶酶体、线粒体或核等)。二、脂质体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特点脂质体作为靶向药物传递的载体,除具备上述颗粒药物传递系统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8,9,10]①脂质体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它们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天然成分,因此毒性很低,无免疫原性,无致热原性,能正常代谢和消除,②脂质体的大小、成分、表面电荷等有很大的选择空间,③脂质体能包裹亲水性和亲脂性的很多药物,包括酶、激素、维生素、抗生素和细胞因子等;④制备简单;⑤不同于固体的聚合物载体系统(如微粒、纳米粒),脂质体双层脂膜是动态的结构允许表面结合的靶向分子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靶向分一子能以最优构型与靶部位受体结合,⑥脂质体还为所包裹药物的靶向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包括细胞外释放、细胞膜融合和内吞,这样药物的靶向范围将更广泛;⑦在载药脂质体表面结合不同的配基如抗体、糖脂等可将药物递送到特定靶组织和靶细胞。三、脂质体靶向治疗的限制脂质体作为药物与基因载体的应用前景主要取决于脂质体在体内的稳定性,与靶细胞选择性作用和药物或基因释放人靶细胞内的效率与浓度。在体内,靶向脂质体到达特定细胞需要成功地完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脂质体必须达靶细胞然后被靶细胞识别或它必须识别靶细胞或它的周围环境,脂质体选择性与靶细胞作用而几乎不对非靶细胞起作用;其次,载于脂质体的药物在释放位点能达到所需要的药物浓度;最后,药物靶向性不应产生不能允许的毒性程度。如果上述任何步骤不能成功地完成,药物的靶向性治疗就不能实现。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利用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吞噬作用,将未修饰脂质体靶向到RES细胞。但是作为药物载体靶向治疗RE5外疾病有许多障碍,因为静脉注射脂质体后,脂质体快速被细胞和巨噬纸胞从循环中清除,脂质体主要聚集在肝、脾,其次是肺,淋巴结和骨髓。循环中的脂质体的逃避RES能力,不但取决于RES的功能状态,而且与脂质体的大小、组分、表面电荷和所带的配基有关。因此,封闭RE5系统或改变脂质体的大小、组分,可以减少RES细胞的摄取。然面,封闭RE5可以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因此,任何增加脂质体循环时间的方法都不应该抑制RES防御效率。目前减少RES细胞对脂质体摄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脂质体的组分。含有唾液酸分子的某些神经节苷脂脂质体影响循环时间,SIVIJPCI胆固醇和单神经节昔脂GM,的脂质体有较长循环时间。红细胞含有大量唾液酸残基的糖蛋白,模拟红细胞外膜脂质组成的脂质体(PC/SM/Ch/GM1,摩尔比为1:1:1:0.1)半衰期长,增加负电荷脂质如脑磷脂和磷脂酰肌醇(PI)也能延长脂质体的半衰期,用胆固醇和高相变温度磷脂如神经鞘磷脂(SM)或DSPC,DSPE代替PC,使脂质体在37℃成为刚性(rigid)或使脂质分子排列紧密,可以减少包裹药物的渗透,逃避RES摄取。这是由于肝特异性调理素参与了从循环中清除脂质体,肝脏调理素与刚性或排列紧密的脂双层的吸附较少。脂质过氧化可以促进肝脏摄取脂质体。因此,在脂质膜上掺人抗氧化剂维生素E,可以明显减慢肝脏清除的速率。由这些材料所制备的脂质体增加了血浆稳定性并减慢了RES清除率。动物的种属也与脂质体的清除有关,离体动物肝脏灌流实验发现,大鼠肝脏清除脂质体依赖于调理素的作用,面调理素对小鼠肝脏摄取脂质体无明显影响。目前所用的长效脂质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llen提出的在脂质体膜上掺人GM1,这种脂质体称为隐蔽脂质体(stealthliposame)[11],另一种是Klibaov等根据PEG与蛋白质结合后可以明显延长蛋白质半衰期的实验结果,提出在脂质体膜上掺人PEG的脂质衍生物以延长脂质体的循环时间。GM1以非特异性方式减少蛋白质与脂质体结合,延长脂质体循环时间需要GM,的最低浓度为7moll/q},该浓度形成最低电荷密度,提供脂质体表面足够的疏水性。掺人GM1,增加循环时的主要缺点是GM1,对不同种属的选择性强,对小鼠有效,对人则无效;另外GM1的价格昂贵,而且难以大量提取或合成。掺人合成的PEG脂质衍生物延长脂molPEG-PC或PEG-PE可以延长脂质体的半衰期,减少肝脾的摄取。在SM/PC/Ch脂质体中渗人PEG-PC。与DSPC的氨基甲酸酯衍生物明显降低了RES摄取。PEG-PE结合物的立体化学屏障与PEG链的长度和分子量呈正相关。PEG链越长(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5000),脂质体的循环时间越长。但是,对于DSPCIC}胶态脂质体,PEG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2000之间延长脂质体的作用最好。PEG提供了脂质体疏水表面与细胞表面配体的相互作用。应用脂质体的另一个问题是静脉注射脂质体后大部分限制在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是脂质体从血循环中移出的屏障。根据组织微血管的结构将毛细血管分为三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窦状间隙毛细血管,至今尚无直接证据证实脂质体可完整穿过前两类毛细血管。窦状间隙毛细血管在全身仅见于肝、脾和骨髓,间隙平均直径为100nrn,肝脏允许200nm的脂质体穿过,这样,小脂质体可以到达肝实质细胞。在骨骼肌、心脏、平滑肌以及肺、皮肤、皮下组织、浆液膜、黏液膜是连续毛细血管,这些血管间隙2-6nm,这样即使是最小的脂质体也不能通过。有孔血管壁有30-80nm孔,这些孔由一层薄膜覆盖。由于这种限制,靶向到血管外位点是成问题的。脂质体能靶向到血管外的组织器官包括肝、脾、骨髓。由于在这些器官存在带孔的毛细血管,直径小于200nm的脂质体可通过这些孔离开循环,容易靶向达到的另一个血管外位点是实质性肿瘤,这些肿瘤的毛细血管比正。四、靶向类型脂质体靶向性分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三种。脂质体的被动靶向即应用非修饰脂质体聚集在某些组织的趋势。主动靶向性是修饰脂质体如连接配体或单克隆抗体到脂质体表面。物理化学靶向是掺人某些特殊脂质使脂质体对PH或温度变化等敏感,以使脂质体携带的药物作用于靶向位点,(一)被动靶向被动靶向是利用药物载体固有的理化性质和体内分布规律,将药物输送到载体分布的组织器官面发挥作用的一种方法。未修饰脂质体的体内分布与其注人途径有关,静脉注射未修饰的脂质体,由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5)的细胞摄取,集中于肝、脾、肺、淋巴结和骨髓。肌肉和皮下注射的脂质体近80%贮存在注射部位,部分脂质体可以被巨噬细胞吞饮,到达邻近的淋巴组织。这对于导向治疗与RES有关的某些疾病是极有前途的,RES与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phagocytesystem,MPS)是宿主机体关键的防御系统,除了从循环中清除颗粒物质如外源性颗粒、微生物、衰老细胞和细胞碎片外,RES还参与宿主对失血、循环和败血症休克、创伤等反应。RES对维持机体防御反应具有多种作用,释放药物到这些细胞是放大宿主防御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许多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脂质体包裹巨噬细胞因子被动靶向至RE5,激活巨噬细胞清除肿瘤,这对于临床上辅助治疗肿瘤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多数死于实质性肿瘤的病人是由于转移而不是原发性肿瘤。目前所用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对抗大多数转移。用脂质体激活巨噬细胞治疗转移瘤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区别致肿瘤细胞和非致肿瘤细胞,它们能破坏肿瘤细胞包括对其他宿主反应机制和抗瘤药物耐受的肿瘤细胞。巨噬细胞从循环中清除碎片尤其是衰老的红细胞,该过程是巨噬细胞的日常功能,与此相反,巨噬细胞如果破坏肿瘤细胞,它必须被激活。在体外、体内有两类物质可以激活巨噬细胞,一类是淋巴因子(lymphokines),如干扰素,另一类是细菌产物如细胞壁二肽(murmyLdipeptide,MDP)。(二)主动靶向性脂质体本身无特异靶向性,必须在脂质双层上装上归巢装置(homingdevices)才能具有组织特异性,常用的归巢装置有抗体、激素、糖残基和受体配体等。主动靶向是利用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人为设计和制备能选择性分布于靶器官的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组织器官、细胞或亚细胞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异性高,载体选择范围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使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在体内成功地发挥靶向作用,靶部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静脉注射脂质体由RES快速从血循环中去除,肝脏的清除率最高,其次是脾,次之是骨髓。毛细血管的结构是脂质体从血循环中移出的屏障。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窦状间隙毛细血管中,至今尚无直接证据证实脂质体可完整穿过前两类毛细血管。窦状间隙毛细血管在全身仅见于肝、脾和骨髓,间隙平均直径为100nm,肝脏允许200nm的脂质体穿过。在骨骼肌、心脏、平滑肌以及肺、皮肤、皮下组织、浆液膜、薪液膜是连续毛细血管,这些血管间隙2-6nm,即使是最小的脂质体也不能通过。有孔血管壁有30-80nm孔,这些孔由一层薄膜覆盖。除了靶部位必须是循环容易到达的以外,靶部位结合点必须足够多,才能使药物浓度达到治疗水平。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细胞戮附分子等常作为靶结合位点,而相应的抗体、配体等作为靶向分子用于修饰载体。Snfimov等实验证明,人颈动脉脂质纤维斑块下有大量1型胶原,应用与牛或人的1型胶原的抗体,或人血浆的纤维连接蛋白相结合的脂质体,灌流牛、兔和人的动脉发现,带有识别标记的脂质体可选择性地与动脉结合。此外,与动脉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的脂质体经静脉注人小鼠,与动脉内皮细胞结合的脂质体占注人剂量的75%。(三)物理化学靶向物理化学靶向是指在脂质体中掺人某些特殊脂质,使脂质体对pH或温度等变化敏感,以使脂质体携带的药物作用于靶向位点。如pH-敏感脂质体,热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磁性脂质体等。热敏感脂质体也称温度敏感脂质体,该种脂质体受热到达其双层脂膜的相转变温度(Te)时,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释放内容物到受热部位,低于Te时脂膜呈胶态,通透性小。应用时通过适当技术使靶部位温度稍高于Te导致脂质体快速释放内容药物。静脉注射含有甲氨蝶呤的温度敏感脂质体(DPPC/DSPC脂质体),靶向到加热的L1210鼠肿瘤细胞,药物释放和摄取的量与不加热的肿瘤相比较,肿瘤的药物浓度增加了14倍。释放率依赖于温度变化率,脂蛋白能增加脂质体释放药物。pH敏感脂质体由不饱和的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脂肪酸组成,在pH7.4时稳定,在低pH不稳定。在pH<6.5的酸性环境下,脂质体即与相邻的膜发生融合,这时pH-敏感脂质体释放包裹的药物到胞浆。这种特性是由于脂质体中含有不饱和PE,它在中性生理环境下即可形成六角相,需加人某些脂肪酸以制成稳定的脂质体。当pH<6.5时,脂肪酸的羟基质子化,脂质形成六角相,引起膜的融合。病理组织的pH比正常组织低,感染部位、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组织PH比正常组织低,炎症反应后60h,该部位的PH降低至6.5。细胞内吞空泡的pH范围为5.0-6.5,由于脂质体主要通过内吞被细胞摄取,脂质体达到的细胞内位点是溶酶体,在溶酶体脂质体逐渐被破坏,在多数情况下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细胞浆,然而,pH-敏感脂质体在内吞体酸性环境下不稳定,脂质体膜即与内吞体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至胞浆。光敏感脂质体在脂质体膜中掺入光敏物质化,从而释放药物至光敏部位。磁性脂质体将超微磁粉Fe3O4包入脂质体,当受到光照射时,光敏物质结构发生变利用外磁场将其定位于体内靶部位。五、靶向性靶向性评价是靶向给药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靶向评价一般是通过定量来实现的,药物的浓度(C),药浓-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组织内药量-时间曲线下面积三个参数是常用的定量指标。(一)相对摄取率rere=(AUC)m/(AUCL)s式中,AUC,是浓度一时间曲线算得的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标m和s分别表示脂质体和溶液。re大于1,表示脂质体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re愈大,靶向性愈好,小于1表示无靶向性。(二)靶向效率teTe=(AUCl)m靶/(AUCl)s非靶式中,(AUCl)m靶和(AUCl)s靶分别是靶器官或靶组织与非靶器官或非靶组织的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te大于1,表示脂质体对靶器官或组织比非靶器官或组织有选择性,te愈大,选择性愈强。脂质体的te。与溶液的ts。相比较的倍数,说明脂质体靶向性增强的倍数。(三)峰浓度比CeCe=(Cp)m/(Cp)式中,Cp为峰浓度,每个组织或器官中的'Ce值表明脂质体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Ce愈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第四节脂质体常用辅料及制备方法一、常用辅料(一)成膜材料制备脂质体最主要的材料为磷脂,磷脂包括卵磷脂、。豆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等。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毒性低与合成材料,体内可以降解且有良好的胜利相容性,价格低廉易得。其他常用成膜材料还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酸、胆固醇、胆固醇乙酰酯、b-谷甾醇、牛酰胆碱、蛋磷脂酰胆碱、合成二棕榈酰-dl-a-l磷脂酰胆碱、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二鲸蜡磷酸酯、二肉豆蔻酰卵磷脂等。尽管有很多种磷脂可供选择,但目前国内市售脂质由于厂家及批号的不同,存在化合物的纯度、价格以及毒性的问题。因此在脂质体制备中,尤其是均与脂质体(粒径均匀的脂质体)的制备,首要是应用优级或性能良好的脂质。目前最常用的磷脂是卵磷脂,其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甘油。卵磷脂又可分为蛋黄磷脂和大豆磷脂,通常将蛋黄磷脂成为卵磷脂,大豆磷脂成为豆磷脂。豆磷脂为卵磷脂和少量脑磷脂的混合物,引起成本比卵磷脂低,乳化能力强,原料易得,而在国内广泛应用于脂质体的研制。成膜材料应用注意事项如下:在使用脂质体前应对脂质体的纯度经行鉴定,可采用薄层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依据脂质体应用的目的选择脂质成分。常用的脂质有非饱和的磷脂和饱和的磷脂,前者如PC、磷脂酸和PE等。后者如DMPC、DPPC、DSPC、DPPA、DMPG和氢化豆磷脂等,这些脂质在动物实验中相对无毒。应用非饱和脂质时,宜加入少量抗氧剂a-生育酚或BHT(丁羟基化甲基苯)等。加入5%-20%带电荷的脂质可以防止脂质聚集。常见磷脂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加剂附加剂主要有胆固醇、聚乙二醇和稳定剂(1)胆固醇胆固醇是自然膜中的另一类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构成脂质体的最重要的附加剂,它也属于两性亲水分子,其结构具有亲油和亲水两种基团,可以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用于稳定双层膜。摩尔分数40%-50%的胆固醇是脂质体在液体中最稳定。通过实验证明,胆固醇的加入能增加含药脂质体的稳定性,原因可能是随着双分子层中胆固醇浓度增加,双分子层的刚性增加,降低了药物的泄露,增加了保留量。当胆固醇浓度达40%-50%时,脂质体刚性达一稳定水平,再增加胆固醇浓度,几乎不影响包封率。胆固醇的结构(2)聚乙二醇普通(传统脂质体)易被网状系统的细胞识别并摄取,导致其血循环半衰期(t1/2)很短,(通常低于30min),使普通脂质体膜表面引入聚合分子聚乙二醇之后,能形成空间稳定的脂质体,阻碍某些蛋白质的吸附和细胞的粘附,减少被RES吞噬,从而使血循环t1/2延长。PEG对脂质体的渗漏也有影响.实验证明,当体内持续给予喊PEG的载药脂质体时,发现脂质体在血液中含量较高,t1/2超过20小时,药物渗漏率每小时小于2.4%。(3)稳定剂脂质体作为药物的给药系统载体,应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性。脂质体长时间放置可发生聚集、絮凝、融合等而产生沉淀,这属于物理稳定性的范畴,在形成脂质体是,添加稳定剂可提高其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可以是硬脂酸单甘脂、蛋氨酸、精氨酸、辛酸、葵酸甘油酯、胆固醇、聚山梨酯、Span等。而在脂质体中加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抗氧剂(维生素E丁基化羟基甲苯)等可抑制氧化,提高化学稳定性。维生素E是有效地抗氧剂,并且与胆固醇相似,维生素E可提高双分子层刚性,是其疏水性提高,通透性减少,因此是脂质体重要附加剂。(4)凝胶剂当脂质体作为外用药物载体制成透皮吸收制剂,其不稳定性决定了不能体外直接给药,常需加入一定的高分子添加剂,尤其是亲水凝胶材料,如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卡波姆及其衍生物。(5)脂质体制备中也会加入一些其他物质,以便调节电荷、PH值等。需产生正电荷可以加入十八胺(stesrylamine)、2,3-二油酰丙基-1-溴化三甲胺(DOTMA)二甲双十八烷基溴化铵(DDAB)等。需产生负电荷可以加入磷酸二鲸蜡酯(DCP)当然使用带负电荷的磷脂,如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也可以达到带负电荷的目的。一般来说,带正电荷的脂质体可以较多的包载带负电荷的的药物。反之亦然、这类脂质体由于存在带点的界面,在相邻的双分子层之间有静电排斥,从而增加了双分子层之间的距离,使脂质体的内水相增加,载药量增大,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脂质体的聚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作为制备脂质体的附加剂,以磷脂、胆固醇为骨架膜材,同时加非胶束教书的脂质体),可克服脂质体对某些药物的包封量不够理想的缺点。同时实验表明,含表面活性剂胆酸钠或司盘类的多相脂质体在透皮稳定性方面优于分别混入乙醇、磷脂、油酸的脂质体。实例表明,各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提高载药多相脂质体的稳定性。如仅用Span80,所形成的脂质体不够典型,有大量小油滴存在,放置不稳定,包封率下降;若单用聚山梨酯80,所形成的脂质体形态典型,无油滴,稳定性较好。如用大豆磷脂作骨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复方唐松草新碱多相脂质体。实验表明,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剂量由从原来的100mg.kg-1减小到10mg.kg-1,而对S180的抑癌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42.7%。二.制备方法(一) 逆相蒸发法 将磷脂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含药物的缓冲液,超声使成稳定w/o乳剂,减压除去有机溶剂在旋转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缓冲液使凝胶脱落,制得水性混悬液[12],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除去未包封的药物,即得大单室脂质体。姚亚红等采用此法制备了黄芩素脂质体,所得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9nm左右,符合肝靶向要求,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ich方程。魏铭也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苦参碱(二)薄膜分散法 将类脂质与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烧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内壁上形成薄膜,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磷酸盐缓冲液,不断振摇或搅拌即可生成脂质体[1]。如采用此法制备的细辛脑脂质体,包封率高达为54·1%。(三) 超声波分散法 在薄膜分散法基础上,再经超声波处理,制得均匀的单室脂质体: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人磷脂,得到胆固醇与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液以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如黄芩苷固体脂质体的制备。(四) 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或含有水溶性药物)中,不断搅拌至有机溶剂除尽为止[13]。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较大,不宜静脉注射。再经超声或通过高压乳匀机二次,所得产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数为多室脂质体。靖会等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脂质体,其脂质体颗粒圆整,粒径相对均匀。仵文英等用乙醚注入法制备了黄芩苷的脂质体。(五)复乳法 将少量的水相与较多量的磷脂油相进行乳化形成W/O的反相胶团,减压除去部分溶剂,然后加入较大量的水相进行乳化,形成W/O/W型复乳,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毛世瑞等用此法制备了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六) 冷冻干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分散于水中后,加人支持剂混合均匀、冻干后支持剂呈蜂巢状,脂质体膜分散附于蜂巢外部。当加人药物水溶液时,脂质体膜因水浸泡,缓慢弯曲最终成球状脂质体并包裹药物。该方法对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尤为适宜。张晓云等采用卵磷脂-甘露醇保护剂摩尔比1:8,pH为7·2磷酸盐缓冲液为水合介质,制得鬼臼毒素冻干脂质体,包封率达到93·72%。(七)熔融法 将磷脂表而活性剂加少量水相溶解,胆固醇熔融后与之混合,然后滴入65℃左右的水相溶液中保温制得。许汉林等精密称取卵磷脂和胆固醇分别置于烧杯中,加少量PBS溶解卵磷脂,倒入已经熔化的胆固醇中,搅拌,加入姜黄素溶液5ml混匀后倒入水浴65℃40ml的PBS溶液中,水浴放置10min即得姜黄素脂质体。(八) 冻融法 该法制备未包封药物的小单室脂质体,在冻干前将待包封的药物加入,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由于冰的形成、使形成的脂质体膜破裂,形成冰的片层与破裂的膜同时存在,此状态不稳定,在缓慢融化过程中暴露出脂质膜相融合重新形成脂质体;储茂泉等用该法制备丹参酮脂质体。(九)微射流法 微射流法是将粗分散体加高压(压力范围通常在30~150MPa)形成超音速流,并在孔径仅50um的十字形通孔中央发生高速冲击对撞,产生强的撞击力、超声波作用以及高度湍流分散作用而导致颗粒瞬间超微破碎、乳化、分散。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可获得粒度小、分布窄且分散稳定性高的微纳颗粒分散体系。如即莪术油脂质体的制备。(十) 硫酸铵梯度法、pH梯度法[14] 黄义昆等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盐酸川芎嗪脂质体,具体方法是取磷酸和胆固醇适薄膜加入3%硫酸铵溶液超声使膜脱落,再于45℃水浴孵化30min,将空白脂质体装于透析袋中用0.9%NaCl溶液透析,透析后的脂质体中加入药液,摇匀,于37℃水浴锅中保温2min,即得。郑庆忠等采用pH梯度法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50·18士2·87)%,平均粒径162nm。遥控装载—硫酸铵梯度法(十一)表面活性剂增溶法 脂质薄膜、多层脂质体或单层脂质体与胆酸盐、脱氧胆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混合,通过离心法或凝胶过滤法或透析法除去表面活性剂,就可获得中等大小的单层脂质体。如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十二) 离心法 罗云等称取卵磷脂、胆固醇、硬脂胺、补骨脂素、VE分别溶于30ml氯仿-甲醇溶液后,置于茄形烧杯中,加入玻璃珠若干粒,于40℃水浴上旋转蒸发至形成薄膜(A),取10mlPBS加热至55℃,倒入A中,并浸入55℃水浴中搅拌30min,经SephadexG50分离去掉游离的补骨脂素,40℃度离心得到补骨脂素脂质体。(十三) 喷雾干燥法 储茂泉等先采用薄膜法将丹参酮制备成脂质体混悬液,然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前体脂质体。前体脂质体水合而重建的脂质体的粒度分布与喷雾干燥前的脂质体无明显差别,脂质体中的丹参酮和大豆磷脂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均较稳定。(十四) 其他方法 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技术联用,如白铭等采用薄膜法联用微射流法制备的辣椒素脂质体具有粒径小而均匀、稳定性好的特点。张雅铭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并冷冻干燥制备了蕨麻索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均匀。王琳等用乙醇注入式硫酸胺梯度法制备马钱子碱长循环脂质体,其脂质体颗粒圆整、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度优于马钱子碱磷酸盐缓冲液。脂质体制备方法还有表面活性剂处理法、钙融合法、振动干燥法、粉末床研磨法、法兰西挤压法等。但用于制备中药脂质体的报道甚少。目前中药脂质体制备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其研究成果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中药的一些自身缺陷限制了其发展。如:中药成分复杂,存在分离、提取、精制困难的问题;中药特别是复方脂质体由诸多成分协同发挥疗效,在选择脂质体理想质量控制指标方面存在困难;中药脂质体载药量少,有时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中药脂质体稳定性差,渗漏现象的解决还存在一定难度;某些脂质体制备工艺复杂,大规模生产还需克服许多技术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材料、新设备的涌现,中药分离、提取技术的改进,将会促进中药脂质体的深入研制。中药脂质体也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充分的应用。第五节实例(一)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制备[15]番茄红素(LycopeneLYC)是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是536.88,含有11个共轨双键和2个非共轨双键碳碳双键。它是非VA前体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乙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苯、油脂等,色泽为红色。作为平而共轨多不饱和烯烃,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过氧化自由基、防癌抗癌、延缓衰老、上肢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日前常用的抗氧剂VE的100倍、β-胡萝卜素的2倍多。日前已被联合国联农组织(FAO/WHO)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认定为A类营养素,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我们最新的研究证实番茄红素还具有预防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番茄红素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被氧化降解,进而会影响到产品的保存价值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钊一对番茄红素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容易被氧化降解,生物利用率不高等特点,为增加番茄红素的水溶性和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采用旋转薄膜-超声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并对其组分和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1.均匀设计优化番茄红素脂质体的配方影响因素和水平的确定及实验标的安排,根据预试验并总结有关文献资料,筛选对番茄红素脂质体制备是形成于少杯壁上的类脂薄膜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水合难易程度、脂质体混悬液沉降稳定性等有影响的5种因素:胆固醇与磷脂的质量比(Chol:PC)、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LYC:PCB),水合介质种类(Vehicle)、水合介质用量(Volume)、有机溶剂挥发温度(Temperature),每个因素选12个水平(拟水平)。根据均匀设计法原理和适用原则,按均匀设计表U12(125)进行拟水平试验,列出实验,见表1。试验号Chol:PCLYC:PC水和介质种类水和介质用量/mL有机溶剂挥发温度/℃11.0:100.01:10.01molPBS+0.5%甘油酯203421.0:100.02:10.02molPBS+0.5%吐温80163431.0:100.03:10.01molPBS+0.5%吐温80123441.5:100.04:10.02molPBS+0.5%甘油酯243151.5:100.01:10.02molPBS+0.5%吐温80163161.5:100.02:10.01molPBS+0.5%吐温80123172.0:100.03:10.02molPBS+0.5%甘油酯242882.0:100.04:10.01molPBS+0.5%甘油酯202892.0:100.01:10.01molPBS+0.5%吐温801228102.5.0:100.02:10.01molPBS+0.5%甘油酯2425112.5:100.03:10.01molPBS+0.5%甘油酯2025122.5:100.04:10.02molPBS+0.5%吐温8016252.番茄红素脂质体制备工艺卵磷脂、胆固醇、番茄红素溶入二氯甲烷中、恒温旋转减压成膜、充氮气约5min,除去残余溶剂、加入水合介质和玻璃小珠、恒温旋转洗膜形成脂质体混悬液书水浴超声20min(25℃)100Hz、探针一超声60次(300Hz,每次5s,间歇5s)、即得番茄红素脂质体、充氮气,密闭,4℃保存。3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脂质体各组分的检测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即DSC曲线,它可以考察脂质体制备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药物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对脂质体柔性的影响[16]。单一组分磷脂形成的脂质体DSC曲线上可以发现两个特征不同的吸热峰。前一个吸热峰形平缓且峰而积较小,来源于磷脂分子中极性端的热运动,磷脂L双层结构转变为P称为预相变。磷脂极性区结合其它分子特别是极性分子会显著影响预相变。后出现的吸热峰称为主相变,峰而积较大,来源于磷脂分子中碳氢链的熔融,结构中含有不饱和键会降低主Tm,增加碳链长度会提高主Tm,同样,结合脂溶物质主要影响主Tm。脂质体中添加不同物质,可诱导脂膜表而产生区块结构,如药物、表而活性剂等有可能影响脂质体膜的Tm变化。4.脂质体制备脂月旨质体制备均匀设计结果根据表1,对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番茄红素脂质体根据包封率大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设Y为试验结果(即包封率%),n为试验次数(即试验水平数),m为因素数bo,b1,bz,b3,""""bm,为回归方程的系数,则多元回归方程可表达为:Y=b0+b1X1+b2X2+b3X3…+bmXm,将表中数据采用均匀设计软件2.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及有关的回归参数。自变量个数m=5,试验次数n=12}回归方程为:y=(1.60e+5)-5.85X(1)+(-4.54e+3)X(2)+(1.14e+4)X(3}-2.60X(4)+1.60X(5}样本容量N=12,显著性水平=0.05,检验值Ft=4.541,临界值Ft>F(0.05,5,6
/
本文档为【脂质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