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

2020-03-30 5页 pdf 447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年娇

人民教师

举报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目录】序言学会呼吸养生法,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章养生的智慧《黄帝内经》是“用之不竭”的养生宝典气法养生,天人相应健康以扶阳为根本,扶阳以练气为核心气是身体的能量源百病生于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养生的第一要务第二章呼吸的奥秘养生从呼吸开始学习婴儿好榜样——胎息是最完美的呼吸方法常做“有气运动”,强气血,除百病气的大本营在丹田丹田呼吸是呼吸养生法的精髓所在丹田呼吸不等于腹式呼吸第三章阳气的启示人体能量层次的探讨气就是能量的一种全面的养生离不开呼吸的辅助别...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
【目录】序言学会呼吸养生法,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章养生的智慧《黄帝内经》是“用之不竭”的养生宝典气法养生,天人相应健康以扶阳为根本,扶阳以练气为核心气是身体的能量源百病生于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养生的第一要务第二章呼吸的奥秘养生从呼吸开始学习婴儿好榜样——胎息是最完美的呼吸方法常做“有气运动”,强气血,除百病气的大本营在丹田丹田呼吸是呼吸养生法的精髓所在丹田呼吸不等于腹式呼吸第三章阳气的启示人体能量层次的探讨气就是能量的一种全面的养生离不开呼吸的辅助别让负面情绪削弱身体的正气迈向阳气的生活第四章身体的真理免疫力是身体的防火墙“多气者不病”练习呼吸养生法,显著增强免疫力倾听身体的声音第五章练习的享受练气自疗,保健延寿推广养生功的宗旨心肺功,最能强心健脑站桩功,导气下行,缓解高血压、糖尿病清净功,放松身心,启动自愈系统养生贵在有恒练气的效验结语心存养生,健康永恒序言学会呼吸养生法,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黄帝内经》是一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医理论宝典,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顺应四时的理念,一直被人们奉为养生保健的无上准则。黄帝拥有一支通晓医药的能人队伍,如岐伯、雷公、伯高、少师、少俞等,书中叙述群贤研究医疗的,都是鞭辟入里,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在远古时代,如注射筒、血压计、体温计等现在看来再寻常不过的医疗基本器材都是付诸阙如的,更别说显微镜、X光、超声波、断层扫描等复杂检验设备,也没有经过多年临床试验的药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就拥有如此高的智慧,能够建立一套颠扑不破的医学理论?如同道家经典的玄妙缥缈,《黄帝内经》的内容也相当深奥,后人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涵义,虽然历代名家批注迭出,但大都无法穷原竟委而成为天下公认的范本,即使是金元四大家也只能参透其中的一部分。试问在科学昌明的现代,医学家们是否能够追根究底,一窥这部宝典的全貌与真髓呢?古真说:“得诀归来好看书。”同样的,若要读懂《黄帝内经》,必须将贯穿书中的几项基本元素详加拆解,唯有进一步了解阴阳、气血这些关键词汇的真实涵义,剖析其物理规则,并用现代白话、科学语言来解释,使其易听易懂,才能拉近《黄帝内经》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充分得到它的灌溉与滋养。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人体内拥有的自然疗愈力量,是我们远离疾病的最佳禀赋。”这位古希腊的医生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即已告诉我们,自己的身体潜力无限,足堪依靠。在东方,几乎在同一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也持相同看法,养生的智慧就在了解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联,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善于培养自身的能量,这才是我们避免疾病、健康延年的根本之道。我的网站建立至今已经三年有余,在网上的讨论中,不少网友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有什么养生功可以让我们在家里自己练习?”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寻求健康的人士,但是有些人限于经济因素,有些人碍于时间难以安排,也有人居处偏远,总之,各有各的不便。现在信息发达,全人类已成为一个地球村,以往宗门派别、口传心授的传授方式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应该将养生的方法加以归纳整理,提供简易的养生功以及方便的学习方式,让人人有机会学习。网络上、书本里虽然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养生功,但是大部分都只有招式解说,缺少原理的,至于它们对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更是语焉不详。我认为,普传的养生功必须具有下列几个基本条件:其一,要简单易学。动作简易,不必老师当面传授,任何人都可在家里自己学习,而且一学就会,避免动作过于繁复让人知难而退。其二,要安全性高。因为没有老师当面指导,功法应以简易的呼吸吐纳及导引招式为主,不致因为练功而产生伤害。其三,要适用面广。因为青壮年与老年人的体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练习的程度、练习的时间都应依照年龄长幼、体能强弱的不同而弹性调整。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养生与医疗是健康的两大支柱,养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医疗。《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气血调和则百病不侵,因此本书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原理,并参考历代养生家的导引招式,综合提供三招养生功以供读者练习。这些功法都是针对身体的基本需要而设计,只要勤练不辍,对健康必然大有裨益。除了饮食之外,呼吸是左右生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本书特别针对呼吸的功能多所着墨。练习呼吸养生法如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在人的一生当中,懂得自疗自愈掌握自己的健康,实在是至上的福气及最高的智慧。湛若水2009年5月于台北第一章养生的智慧《黄帝内经》是“用之不竭”的养生宝典已经凌晨一点多了,街道上虽然冷冷清清,但是台北市复兴北路的“铜猴子餐厅”里面好戏刚上场,鼎沸的客人将狭窄的店面挤得水泄不通。大荧幕上正在播放两支欧洲顶级球队AC米兰与利物浦的比赛,由于餐厅举办猜谜助兴,主持人不断地鼓噪,加上许多客人纷纷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喝彩加油,使得气氛非常紧张热烈。看球的人们人手一支香烟,弄得店里烟雾弥漫,空气非常糟。直到球赛结束,离开店里的时候已经快天亮了,两个朋友不禁呵欠连连,眼睛都快张不开了。我负责开车送他们回家,一路上我精神奕奕,丝毫不露疲态,他们深感诧异,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的体力这么好。火野问:我又上火了,长了口疮,痛到想哭,生不如死,尤其下午三点时口疮疼痛更加剧烈,请问有没有方法可以排放火气?若水答:火气主要是肝火,它在下午三至五点时最为剧烈。想要排放火气,我教你一招“闭气攻病”的方法:深呼吸,吸足一口气,感觉背部在用力,然后用心指挥背部的气向前压向胸腹部的肝脏,压迫肝脏的火气下行。这样反复几次,如果在几分钟后放了屁,就表示成功,肝火会慢慢消退,口疮也会逐渐缓解。闭气攻病的关键点是“心念苦处”,只要用心将气的压力带往你要攻击的目标,就一定能成功。开头的一小段文字,与随后我和网友在留言板上的一问一答,乍看之下好像互不相干,其实两者大有关系。在铜猴子看球赛当晚,到了凌晨两三点,我开始感觉体内浊气翻腾,头脑昏沉,浑身不舒服。我开始运气攻向肝脏,不一会儿肚子一阵咕噜作响,我急忙冲出餐厅,朝着大马路噼里啪啦放了一大串响屁,屁出人安乐,放完屁顿时感觉舒服多了。彭祖被誉为中国古代养生学始祖,练气自疗的功夫当然超级专业,他说:“偶有不适,则闭气以攻所患。”彭祖说的“所患”有两种情形:一是正气的停滞,一是浊气的阻塞,而“攻”这个动词有冲击、挤压、渗透的意思,也就是利用清气扫除浊气。《太清调气经》也说:“以心念苦处,以意相注,闭气攻之。”一般人只能指挥自己的身体做各种动作,但是练气的人可以指挥体内的正气达到某种目的,即“以意领气”,就是用意念带领气在体内流动。利用闭气攻病的方法自我排除浊气极为方便,哪里不舒服,就用气攻哪里,排出浊气,纳入清气,阻塞一通,疾患常能不药而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是先民介绍呼吸吐纳方法的主要著作。最近电视报导,北京的一位康复科医生从这些古文物中得到灵感,教导身体瘫痪的病人,训练他们思想专注在患处,结果康复的效果非常好,这个方法即是在利用“意到气到”的原理,运用专注力将正气导向患处来治病。其实,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在生病、受伤时产生疼痛的感觉,就是因为大脑下意识地将正气集中在患处,与邪气作斗争,以进行防卫及治疗。如果这位医生懂得教病人呼吸吐纳吸气入丹田,使其身上的正气更加充沛,那么康复的效果必然会更好。闭气攻病是一种呼吸法的应用,基本原理源自《黄帝内经》的一段话:“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气血必然左右循环,人身左为阳、右为阴;左阳上行为清气,供给身体生长所需;右阴下行为浊气,代谢身体产生的垃圾。位于身体右边的肝脏上火时产生的逆气,必须通过右半身的下行才能排浊。“闭气攻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自疗、养生方,将脏腑的污浊之气向外排出,对健康非常有益。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面,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不少自疗自救的养生功,这些前人的心得经验都极为有效,可说是非常宝贵的。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些养生功大部分只剩下名称,而没有细致的分解动作,以致后人无从学习,因此懂得使用的人已寥寥无几,这些养生功势必被岁月湮没而失传,殊为可惜。自古以来将养生原理论述得最为详尽的典籍,莫过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由《素问》《灵枢》两部书组成,各有九卷八十一篇,虽然作者不明,但此书距今已有两千年却是毋庸置疑的。从公元前四百七十五年的战国时代,到公元二百二十年的东汉时代,前后共约七百年的时间,《黄帝内经》历经各代医学名家编撰汇集而成,是一部中国最早、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医学典籍;不论是天人关系、血气运行,还是脏腑诊治、经脉识别、灸刺论述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智慧,诚为中国古代生命科学巨著。《黄帝内经》不但理论精辟,其中的脉诊等诊察技艺更是高超,书中说:“善诊者,察色按脉。”脉诊是中医诊断病情最独特的方法,少数医生脉诊的技术更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朋友老周的父亲生病住进了淡水马偕医院,经过了各种现代医学仪器的检查后,被通知回家等待检验报告结果。在等待期间,老周听从朋友的建议,带着父亲到淡水街上找一位老中医看诊,老中医把脉之后,立即断言得了血癌,一周后马偕医院检验报告出炉,果然是血癌。老中医的脉诊结果竟然跟现代精密的医学仪器一样准确,况且脉诊的时间仅需几分钟而已。中医脉诊实为人类医学中的奇迹,几千年前,在医疗尚未发达的时代,《黄帝内经》即对于人身经络的散布、穴位的功用,以及相关病机病理做了透彻的解析,成为后代中医脉诊、针灸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是依赖解剖、显微观察才得以建立的;老祖宗为何会有如此高超的智能,在全无仪器的协助下,能够全盘洞悉人体的机能,这套本领至今都还令人佩服之至。近百年来西方科学突飞猛进,宇宙万物的奥秘像是剥洋葱一样,逐渐一层一层地被剥开来,但是医学领域里尚有许多没有完全解开的难题,人类仍处于许多疾病的威胁与折磨之中。《黄帝内经》对于生理学、医学的贡献无与伦比,的确是全人类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身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深入研究,并将之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气法养生,天人相应如果将《黄帝内经》这本书加以抽丝剥茧,最后只会剩下三个基本元素:气、阴阳及五行。但是气之中原本就包含了阴阳两极,而五行也是由阴阳增减添删所变化出来的相生相克作用,因此,这三个基本元素彼此之间可看成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它们都是气的衍生物。换句话说,《黄帝内经》整本书的主题就是在谈论气及阴阳五行的变化。《黄帝内经》立论的最大特点在于透过天人关系,对气的范围及涵义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观点出发,阐述自然界与个体生命之间的运化规律。因为自然界能够为生命带来给养,也能带来祸害,所以人的一生当中应当学会如何趋吉避凶,由此便形成了《黄帝内经》以生命为核心的养气思想。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气即能量,气是构成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身体的强壮与衰败,皆取决于气的变化。《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基本上《黄帝内经》谈的是天人关系,全书以阴阳两气为主轴,指出养生的总则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然阴阳的观念贯穿《黄帝内经》全书,那么想要更加透彻地了解《黄帝内经》,必须进一步探讨阴阳的真正涵义,因为上自天地的演化、四季的变迁,下至人体气血的衰旺、寿命的长短,皆是阴阳消长的表现。1926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写了《躯体的智慧》一书,他提出“稳态”的理论,在世界医学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坎农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稳态”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一切慢性病的起因皆来自人体“稳态”的被打破,必须从精神、体力、睡眠和食欲四大方面调整人体的稳态,这才是慢性病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恢复的根本出路;精神、体力、睡眠、食欲正是人体是否健康的表征,而健康的关键系于阴阳平衡。坎农的理论重新解读了人体生命与健康的意义,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及治疗方向。《黄帝内经》一书花了很大篇幅说明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这就是生命稳态的适应性调节;所有的医疗手段都不是万能的,真正治好疾病还需要靠人体自我调节能力。《黄帝内经》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阴阳五行必须互相制约,彼此之间才能保持平衡,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否则必生祸害。以人体而言,《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是创造人体的元素,如果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人体赖以存活的生命力也将杂乱无章,终将致病减寿。阴阳的性质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这是解释阴阳属性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定义。我先说“阴成形”的部分。阴这种能量有变化为物质形体的趋向,天地万物的形体都由阴所化成,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肉体在内。阴主静,阴的基本性质是“固化”;基于阴阳对立的原则,阳主动,阳的基本性质是“气化”,它有变化为空灵能量的趋向。“固化的阴”与“气化的阳”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即是静与动的结合,然后才产生了阴阳平衡的状态,进而创生自然界的万物。人体中阴阳能量的组成方式并不一定是黑白分明的,可能是阴中有阳,也可能是阳中有阴。例如《黄帝内经》说:“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这都是阴阳表里相应的道理。人体就像一张渐变的色纸,可以朝向物质的一方倾斜,也可以朝向能量的一方倾斜,换言之,它会偏向固化,也会偏向气化。一旦阴阳的变化产生不调和的状况,疾病就会发生。《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是性质相反的能量,在健康的状态下,阴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我们的精神会尽其所能地维持着阴阳平衡的稳态;人赖以生存的精气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假使阴阳分离,精气的结构也就瓦解了。而一旦阴阳平衡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疾病,如同我们的神经在兴奋及抑制功能失衡时便会生病的道理是一样的。关于人体阴与阳、固化与气化的观念,赛安慈、吴至青夫妇在《还我本来面目》一书中有颇为具体的陈述。该书指出,人体共分四个次元,除了肉体次元之外,还有能量体、意念体、自性本体三种次元存在,物质与能量是一种事物的两面。各次元之间的分野,全在于振动频率的不同。振频越高的次元,密度越低,越趋于无形;振频越低的次元,密度越高,越趋于有形。这个理论类似《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也是说阳的密度低、质量轻,所以上升为天;阴的密度高、质量重,所以下沉为地。人身小宇宙,身体的构成与天地同理。《列子·天瑞篇》说:“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列子这句话指出,人的精神属于分散(低密度)的清阳,肉体则属于聚合(高密度)的浊阴;《管子·内业篇》也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以上这些言论都在说明,天地万物皆是由气化的阳以及固化的阴媾和而成的。天空问:这几天读了您的书,发觉看书的经验很奇妙,因为我每天都是利用睡前的时间看书,想不到合上书就睡着了,还感觉丹田跳动、气机旺盛,第二天睡醒时精神饱满!小太问:我在看书的头两天也有相同的状况,整晚都觉得体内的正气在流动,所以睡得并不好,但隔天反而精神不错。若水答:一个人不论是提笔写字还是用计算机打字,由于意念的专注,所书写的文字都附有其本身的能量。人体的能量是由好几个层次构成的,你们在看书的时候,意念层便感应到书本的能量,所以阅读应该选择有益身心的书籍。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也说:“夫以气之清爽者,为我之元神;气之重浊者,为我之形体。”在人体的多重构造中,肉体的振频最低,密度最大;换成《黄帝内经》的观念来说,肉体固化的程度高,所以肉体属阴,阴是固化的形体,必须吸阳,加以气化,才能赋予生机,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健康以扶阳为根本,扶阳以练气为核心明朝著名医家张景岳一生专心钻研《黄帝内经》,甚有收获,试于临床,每每获得良效,是理论与实践兼容并蓄的内经专家,他用三十年的时间编成《类经》一书传世,启迪了后世无数的习医人士。这位前辈医家对于养气也是颇有研究的,他在《景岳全书》中说:“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又说:“人生之气当以补阳为主,难得而易失者唯阳,既失难复者亦唯阳。”张景岳前辈从人体生理机能的根本来判断阴阳,他着重于人身的“元阴”及“元阳”,认为肾是命门的水与火。他还根据《黄帝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和“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理论,来证实在阴阳消长之中,阳气确实居于主导地位,失去阳气就无法生存。因此,张景岳提出“生命为阳气之作用”的论点,他反复论述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凡精血之生皆为阳气,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他认为,阴不能没有阳,无气便不能生形;阳不能没有阴,无形便不能载气。所以,物生于阳而成于阴,阴阳是相互依存的。但人体气血的流动及补充,最终动力是来自阳气的。人生病到底是因为阳出了问题,还是因为阴出了问题呢?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主张,论述也各有所本。药王孙思邈说:“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可见,孙思邈也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之源,人类年老体衰的根本原因是阳气的耗失。名医李可教授有起死回生之术,曾治愈十几万例重症患者,是中国当代独具特色的大医学家,他说:“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人百不见一。”李老前辈也主张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缺少阳气。那如何才能增补阳气呢?摄取阳气必须依靠呼吸,因此练气、学习呼吸养生法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在道家的“练气化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修炼法则中,几大要素的排序是气→精→气→神,修炼过程是从有到无,换言之,也就是从高密度到低密度。但是,天地的创生过程是神→气→精→气,过程是从无到有,也就是从低密度到高密度,进而形成人体,亦即西方科学家所说的“意识创造物质”,老子也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充分显示东西方的智者都知道万物的创生顺序是从无到有。高密度的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假合而成,有朝一日必将依循成、住、坏、空的顺序而崩解;低密度的灵性则趋向永恒,因此智者不为人间五浊恶世所迷,努力学道以追求能量及意识的提升。无知问:静坐时,“意识”的感觉变得很轻,身体好像不见了,但是忽然吸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知觉又全部恢复了,这是怎么回事?若水答:身体的能量会因意识的提升而改变,静坐时放空,呼吸渐渐变得轻微,身上的气“由精转气”,逐渐由物质趋向能量,所以会觉得身体变得淡薄。你说:“忽然吸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知觉又全部恢复了。”那是因为呼吸的材料是后天的精气,比较偏向高密度的物质,经由呼吸系统吸进来的气能让你感觉身体的存在。在我网站的留言板上常有网友提问说:静坐时常会进入微量呼吸的状态,好像只呼不吸,直到突然察觉,意识恢复清醒时,才连忙告诉自己重新吸气,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说,这是因为呼吸所得的能量属于肉体层级,打坐入静时,当身上能量提升为神气之后,身体摄能机制也逐渐离开呼吸而朝向“胎息”靠拢,所以呼吸变得若有若无,等待心识觉醒,才会再度催动呼吸。阳主动,阴主静,人体的生命全部来自阳气。一位法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测出人体内“气”的值,高于理论标准值的人,身体与精神都比较健康;反之,低于理论标准值的人不但常感疲劳,甚至容易罹患癌症等恶性疾病。若以中医的观点来看,此一现象即为人体阳气不足、气血虚弱,生理功能下降,就好比电压过低使得机器无法正常运转一样。《乐育堂语录》说:“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因为我们的身体属阴,需要吸阳赋予身体动力及热能,让人体的循环、消化、生长、排泄、免疫等生理功能以及肢体的一切活动得以进行。近代道学家、原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居士说:“神仙家宗旨,要与造化争权,以物质为初基,以功夫为手段,以至达到将肉体转换为能量为目的。将肉体经过一些特定之锻炼,以达气化(能量化)为目的。透过整体气化后,形成另一类生命,以带有自主性之能量体,永久长在。”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同理推之,大宇宙大阴阳,小宇宙小阴阳,两者实为一体,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人与天地相参也。”天地与人身的能量可以共振流通,我们透过自主的摄取阳气,供给生命气化的能量,这是练气的基本原理。美国心理分析师芭芭拉·安·布伦南天赋异禀,她成立光能灵疗学校教导疗愈治病,她在《手之光》一书中叙述:人体能量场HEF是宇宙能量场UEF的一部分,在生成肉身之后才逐渐与原有意识失去联络,并在三度空间的人间重新建立心理及生理感觉。芭芭拉所说的生成肉身,在道家而言,则以胎儿出生开始呼吸为界限,这是指生理方面而言;芭芭拉所指的“心理”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后天意识”,换句话说,人的身与心,在出生的刹那间,实已完成次元空间的转换。人体的建构既然以阴阳能量为原料,那么,不断地补充新的原料乃是养生第一要务。我们学习呼吸养生法,其目的即在于通过比较有效的练气技巧,促成体内与外界能量的交流,以补充自身的阳气,维持身体能量的阴阳平衡;练气甚至能够更进一步练化能量、提升能量,让我们的人生得以不断进化。气是身体的能量源每个人都看见过这样一个电视广告吧:一排玩具兵在打鼓,最初全体都打得很有劲,打了一阵子之后,陆陆续续就有些玩具兵逐渐慢下来终至停止,最后当然只剩下采用该品牌电池的玩具兵仍然劲道十足地猛敲。玩具兵必须有电才能动,如果换掉电池,改用电线供电,玩具兵就可以不停地打鼓。再举个例,汽车里的电池一面跑一面充电,引擎就能不停地驱动车子前进。人体跟玩具、汽车一样,必须有电才能活动,我们的呼吸器官从鼻子开始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管道连通到我们体内,而流经这条管道的空气,其中就包含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及“电能”。这条管道进入我们的身体越深,它的“充电”效果就越好;这条管道进入身体越浅,则“充电”效果越差。万一这条管道断了,人体就跟没有电的玩具、汽车一样,再也动弹不得。丹田就像是人身的电池,而全身的细胞更像无数的小电池。在白天,每个人都要工作、上班、上学,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身心必须随时应付各种外来的状况,所以白天是身体电池用电、耗电的时刻。到了晚上,我们利用睡眠让身体电池充电,清晨一觉醒来,便觉得精力充沛。这种情形与玩具的“充电电池”类似,电力消失了就必须再充电,所以人不能几天不睡觉,否则就会精疲力竭。此外,人老了电池性能衰退,充电能力越来越差,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长期练习呼吸养生法的人如果能够达到“行住坐卧心息相依”的境界,则可像汽车电池一样,一面用电一面充电,自然长保精力旺盛。人的一生,从婴儿到老年,呼吸的功能曲线由高而低,这是生命“成、住、坏、空”的历程。人到中年,呼吸的效率即由盛转衰,体能开始走下坡路。假使我们能够透过养生保健的手段,将呼吸图表中下降的曲线拉平,甚至将曲线由向下反转向上,生命的现象是否可能重现生机而长葆青春?这是古今中外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在古往今来全世界的各种宗教、哲学当中,对于生命本身的经营,以道家最为积极。道家秉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观念,不向生命屈服,勇于挑战生命,并利用各种养生术逆转生命。道家认为“顺为人,逆为神”,顺从生命轨迹的是凡人,而圣人是超凡的,这才叫真智慧。黄帝对于生命的究竟也很好奇,他问医官:“其气之盛衰,以致其死,可得闻乎?”人体气血的盛衰,由生至死的情况,其道理何在?关于这个问题,《黄帝内经·天年》以下列文字概括地描述人类一生的气血状况: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内经》这一段文章为人体一生气血的荣盛衰做了概括,我们探究这段话的涵义,可以察知这是一张“人体呼吸能量效率分布图”。在儿童时期,呼吸而产生的气的力量还可到达下半身;后来年岁渐长,气的力量便由下而上节节败退;到了百岁,终至“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因此,《黄帝内经》这段文章可以归纳出以下的结论。(一)在血气方面由十岁至百岁,人体血气的变化依序是:血气已通、血气始盛、血脉盛满、平盛不摇、肝气始衰、血气懈惰、脾气虚、肺气衰、肾气焦、五脏皆虚。在整个过程当中,人到了四十岁“血气渐衰”,是一个转折点,此后血气一路下坡,直至血气枯竭。(二)在体能方面由十岁至百岁,人类体能的变化依序是:好走、好趋、好步、好坐、目始不明、好卧、皮肤枯、言善误、经脉空虚、神气皆去。这里所说的“十岁好走”,意思是活泼跑动的样子。同样的,四十岁左右开始体力不济,故而“好坐”休息;到了八九十岁以后,则神气皆去,变得失智痴呆了。Igtseng问:练习腹式呼吸时,的确可以感觉丹田有热感,但是没练时就消失了,请问这就是气吗?我觉得这好像只是运动后局部血流增加而产生的热感,就跟跑步后小腿会发热一样。若水答:经由呼吸吸进丹田的气,就是古代养生家常说的精气,“力到气到”,当我们运动时,运用力气的部位就会充气充血而发热。同样的,练习腹式呼吸时,丹田部位的肌肉也会因聚集气而发热。气血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气血的旺衰左右着身体的强弱,这个道理在《论语》里面也曾提到,类似“少之时,血气未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及其老也,血气既衰”这样的字句屡次出现。再者,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它时时刻刻在进行新陈代谢,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及新生,人到中年,细胞再生的速度逐渐降低,以致脏腑器官的功能逐渐退化。如果我们善于通过呼吸来养生,那么旺盛的气血就可以让细胞得到充足的补养,让其活化而提高再生能力,让我们避免疾病,健康长寿。百病生于气《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有阳必有阴,据此加以延伸,人身左半身为阳,右半身为阴;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都离不开阴阳的变化,例如日与月、黑与白、动与静、冷与热、雌与雄等等,推之可千,推之可万,不可胜数。但是,《黄帝内经》说人身外阳内阴、背阳腹阴,其中到底传达了什么含义?现在,如果我们将阳动阴静这项对比元素的性质带入,《黄帝内经》这句话便可解释为:“身外的阳必向身内的阴流动,背部的阳必向腹部的阴流动。”这就是阴阳的定律之一。有人将“外为阳、内为阴”解释为皮肤与内脏的关系,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与《黄帝内经》的原意有所出入,“人之阴阳”所说的“外”,应该泛指身体的外部。那么,身体外部的阳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它会朝着人身内部的阴流动,而呼吸就是阳气流入人身的通道。动脉专司将血液由心脏输出,静脉则专司将血液送回心脏,这个作用称为循环,心脏绝不会哪天发了疯,将血液由静脉输出到肢体。气也一样,它是循着一定的轨道运行的:身外的阳朝向身内的阴流动,背部的阳上升朝向身前的阴下降,左半身的阳上升朝向右半身的阴下降。以上这些情况,如果阳朝向阴前进的方向无误,就称为“顺行”,顺行无碍,即形成良好的循环。万一气血行经的路线受到阻塞,影响所及,气血的流动就会停滞,这是不良的循环。也正因为这个道理,在实施针灸、按摩、放血、拔罐、刮痧等疗法的时候,往往只要将阻塞的部位打通,顿时气血循环即告畅通,令人感到无比舒泰。《黄帝内经·灵枢》说:“气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水不流动,日久必然腐败生虫,人身的气血也必须不停循环,才能将营养输入全身器官,并从其中运出废物。但是,气的运行并不一定永远顺畅。可能对气的行进路径造成阻塞的因素很多,例如浊气、火气、寒气、邪气或者碰撞受伤等等;因生病、老化而体弱气衰也会造成气前进的推力不足,致使血液沉淀、血管硬化。现代医学所指的高血压、高血脂与高血糖“三高症”,大都是气血循环不畅、代谢功能不良所致。中医认为“百病皆因气逆”,“气逆”有两种状况:一是五脏六腑中五行之气的相克,一是气行方向的阻逆。气体是质轻而上浮的,一个人步入中年之后,下半身细胞的摄能功能退化,轻浮的气就会一寸一寸地上飘,由下而上的行气方向便成了“逆行”。“火曰炎上,水曰润下”,温度较高的气体上升力道会变得更加强劲,“上火”即是体内热气上升,致使浊气、废气无法下行排出,所以产生了气逆的现象。以单独的器官而言,心火、肝火、胃火是一般人最常发生的三把火,诸如生活紧张、压力过大、晚睡、过劳的生活形态,都很容易造成上火的现象,这往往也是产生高血压、心悸、过劳死的原因。荷西问:最近练气,觉得后脑胀胀的,头昏昏的,整晚睡不好,好像是上火,可是又没有口干舌燥、面红耳赤、口气不佳的现象。若水答:“念起则火燥”,你静坐时身心不够安静,丹田气守不住,所以气会飘动上浮。另一方面,现在你的呼吸要尽量放轻一点,以免吸入过多火气。你也可以加练站桩,有导气下行的作用。宋朝中医古籍《仁斋直指方论》也说:“人以气为主,气者,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除了年龄的因素之外,压力、忧虑、恐惧等情绪因素所造成的气郁也是气血淤滞的主要原因,情绪的波动造成肝火郁结、心气不舒,因而阻碍气血的循环,极易令人生病。有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不通的症状依病况的严重与否而呈现酸、痛、胀、麻等感觉,气血淤积日久,各种慢性病将如春苗遇雨而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养生的第一要务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人体也会产生这三态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累积日久,会堵塞经络,影响气血流动,进而产生毒素危害健康。我们吃下的食物和吸进的空气,虽然提供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让我们的生命得以维持,但其中也包含了农药、抗生素、防腐剂、色素、添加剂、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练习呼吸养生法的首要任务在于让我们的身体保持洁净,强化气血运行,排除体内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当一个人发生大便不通畅或小便不顺利的情况时,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因为固态及液态的废物积存在体内,排泄不出去,都会让健康发生问题。同样,气体淤滞在体内也会对健康不利。但是气体的质量较轻,虽然身体会通过打嗝、放屁等方式将其排出,但是这些浊气常常无法完全排尽,以致不知不觉地积留些许在身上;尤其胸腹之间、五脏六腑,更容易贮留浊气,阻碍了气血的流动,以致发生疾病。体内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而堆积过多时,就会转化成为碳酸盐,导致内脏纤维化、劣质化;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质,产生肽类、胺类、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日久,就可能产生自身中毒的现象,造成脑细胞受损、记忆力下降,甚至老年痴呆症。毒素还会损害肝细胞,使肝功能下降,导致肝炎发生,因此,及时排出体内毒素实为养生最重要的课题。一般人每天放屁的频率为6~20次不等,排气量在每天500~1500毫升之间,但是由于上火气逆的关系,身体上半部分浊气下排的路径经常遭到阻塞,造成下虚上实的症状,体内气体无法完全新陈代谢。我们如果养成科学呼吸的习惯,让我们的身体经常得到充足的氧气、精气,排掉积留在身上的浊气、火气,就能避免疾病的侵袭。此外,饮食习惯不良,或者工作过于辛苦、压力过大等因素,也会让身体产生超量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高能量的原子团,它会不断地袭击细胞,使得人类提早衰老、体弱多病,成为万病之源。在练习呼吸养生法的时候,透过身心放松以及排浊纳清的功能,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堆积。三焦主气,汉代名医华佗在《中藏经》里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黄帝内经》也指出,三焦是运化人体之气的器官,练气有成的人在打通三焦之后,胸腹、脏腑之间不再阻塞,气的循环代谢得以顺利进行。身体必须排出浊气,才有空间容纳清气,这就是“排浊纳清”。全身了无浊气,才能身轻体健,从外表看起来则是脸色洁净,容貌年轻。脸色干净与否是练气成果好坏的一个判断方法,如果一个人脸上布满黑气及斑点,总是脏兮兮的,就代表他的体内积存大量浊气无法外排。人体有“三消”,指的是打嗝、放屁、出汗,这是我们排放体内废浊之气的三条途径。当这三条途径都很顺畅的时候,气滞血淤的情况会减少,身体的感觉也会非常清爽。当浊气布满全身时,虽然检查不出什么疾病,但人也总觉得全身酸痛不舒服。道家认为,人身有三尸九虫,这是与生俱来深藏在脏腑深处的浊邪之气,是导致人们生老病死的根本原因。我们练气养生,主要目的即在于努力排出体内深层的浊气,随着浊气不断的排出,不但可以避免生病,而且正气也会不断积累。身心皆能洁净无染,即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阿土问:我学太极拳已有五个月了,一个多月前又加练站桩功。上个礼拜,我的右边脸颊冒出了四个很大的痘痘,随后右边脖子冒了两颗,右边臀部与大腿也各有一颗。令我惊异的是这些痘痘全都集中出现在身体右侧,这是什么原因?若水答:人体的气是左阳右阴,阳纳清,阴排毒,形成一个“气的新陈代谢循环圈”,你的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理论的佐证。只要坚持练习呼吸养生法,使清气持续注入身体,就能促进浊气外排。你长痘痘正是表明浊气在向外排出,这是好现象,但为了不让火候太过,练气时最好把心情放得轻松一点。现代人普遍体力劳动少了,身体的活动量不够,致使身体排气、排汗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内残留浊气毒水;而且现代办公室大都是密闭式的空调大楼,每个人的座位空间狭小,基于礼貌的关系,很多人养成了忍屁不放的习惯;况且,即使在夏天,办公大楼里的空调也是整天维持低温,“寒则气收”,冷空气使皮肤毛窍闭塞,以致身体适应节气的调节功能发生错乱。有位朋友要我推荐一个维持健康的秘诀,我告诉他:“每天让身体发热一次。”身体发热能够促进气血流动。原本我们的身体受到外邪侵袭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升温,这种发热现象能促使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快速增生;同时,巨噬细胞在发热的情况下,吞食并分解病原体的能力会更加活化。当体温超过三十七摄氏度时,病原体在细胞中的增殖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运动等方式提高体温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除了让身体发热之外,如果再加上流汗,那当然是更好的。近年来,西方医学也逐渐接受了排毒的观念。德国运动医学界发现,在所有体育项目选手当中,唯独马拉松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因为他们每天跑三十公里以上的马拉松,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也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分,如镉、铅、铜、镍等重金属物质排出体外,彻底去除了癌症的根源。排汗也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汗从体表气化,令人感觉清爽愉快。排汗无论对改善慢性病、促进血液循环、维护皮肤润泽,还是保持身材苗条,都具有很好的功效。科学家实验证实:深呼吸会加速排出体内毒素的速度。往往深呼吸及运动所带来的清理毒素的速度,是平常的十五倍。最有效的呼吸法,就是在一次吸气和呼气之间,憋一会儿气,使血液充分地利用氧气;同时,当你呼吸时,如果你吸得足、呼得尽,就能把体内血液中的毒素完全排光。每天3次,每次来10个深呼吸,持之以恒地去做,它的效果能胜过任何保健食品。此外,人体除了会产生物质性的浊气之外,也会积留一些看不见的阴邪之气。许多人到医院检查并无疾病,但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确有一些不明病因的疑难杂症,这让患者备受痛苦而求医无门。大体上,身体虚弱时容易产生阴邪之气,所谓“一正压百邪”,我们最好常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以培养浩然正气;练习呼吸养生法就是提升自身正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自然能够让我们避免阴邪之气的侵袭。身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动脉将干净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再由静脉将肮脏的血液送回心脏。青少年因为“其气在下”,利用呼吸将气带入下半身;“气为阳,血为阴”,下半身的静脉血与阳气相混合,从而充满生机,回流顺畅,产生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能够快速补充能量,清除体内废物,供应青少年活蹦乱跳的无穷精力。但是,人过中年之后,身上的摄能功能已逐渐转移到肚脐之上,气血交融的功能变差,以致气血动力不足,下半身的静脉血回流逐渐发生困难,从而滞留在腹部、臀部附近,所以观察腰围和大小便可以得知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黄帝内经》指明“人生十岁其气在下”,虽然并未标明自二十岁起直至百岁“气”的位置,但是很显然,其气在下时“好走”,这是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接下来随着年龄渐长而变成好趋、好步、好坐、好卧,这就是体能每况愈下的表现。十岁在下的气,随着年岁的增加而一寸一寸地往上移,二十几岁时气到肚脐,三四十岁便移到胃部附近,五六十岁上升到心脏附近,七八十岁更移到喉咙。只要气往上移动一寸,体能便相对衰弱一分,一直到气完全离开人身,人生便画下句点。练习呼吸养生法,首要的目的在于重建呼吸功能,让全身的细胞活化,恢复摄能作用。而且,透过呼吸的“纳清”功能,还可以促使身体自然“排浊”。拥有一个洁净无染的身体,才是健康长寿的最大保证。第二章呼吸的奥秘养生从呼吸开始人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便开始启动呼吸系统,这是人生的起点;一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寿终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呼吸的历史。我们每天约呼吸二万余次,几分钟不呼吸就会丧命,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一般人却通常不太注意呼吸对于健康的影响。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养生家的代表人物,他说:“善养摄者,须知调气焉。”药王的这句话明白地指出,懂得呼吸技巧,才称得上是养生达人。养生之所以能够改变我们的体质、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让我们健康长寿,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就是呼吸。英语的breath(呼吸)一词,原义即是生命或生命力,有呼吸才有生命,好比前面所举的例子,玩具及汽车有电才会动。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常会面临各种天灾人祸、疾病意外的侵袭,是否能够安然度过重重的难关与考验,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命力强壮与否。《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又说“呼吸精气”,认为呼吸可以摄取生命的基础物质,在《黄帝内经》中无所不在的这个“气”字,大体上皆源自呼吸及饮食所摄取的能量变化。人身的强弱取决于气血的旺衰,而呼吸是供给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呼吸才是生命力的根本来源。《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可见,庄子也认为,“呼吸+运动”是令人长寿的不二法门。日本自然疗法专家石原结实说:“过了四十岁,我们的下半身就会开始缩水,好像碰到了干燥剂。”他在《击退万病从下半身开始》一书中提到:“下半身肌肉一旦衰退,体力就会越变越差,人容易疲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痛风、癌症等病症也随之而来。”下半身的肌肉量占全身肌肉的70%以上,中老年以后,这些部位的肌肉如同融化的冰淇淋一样不断地往下掉,身材逐渐走样,健康也每况愈下。石原结实认为强化下半身的肌力是击退万病的首要秘诀,不惑之年(40岁)是身体旺衰的转折点,必须随时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善加保养。《黄帝内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同样的警告,人类身体状况变化的情形古今并无不同,因为气的性质本来就是上升的,四十岁过后,我们下半身的正气衰退,气自然飘浮上移。另一种情况是,腹围过大也会带来祸害。腿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肌肉周围遍布毛细血管,担负了协助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中老年之后因为下半身力量不足,以致静脉血无法回流,造成脂肪、水分的累积,肥胖臃肿的腹部犹如层层的游泳圈,使得循环、代谢的效率变差,并增加心肺的负担。“肚为肉之土”,肉从肚皮老起,当一个人的腹部成为一堆组织松散的肥肉时,全身的肌肉也逐渐退化。腹围扩大造成内脏脂肪堆积,是形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文明病及生活习惯病的元凶。近来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了一项调查报告,推测腹部脂肪组织涉及复杂的新陈代谢循环,可能引发人体内部发炎,脂肪组织与体内炎症细胞有关,腹部肥胖可能导致全身系统性的发炎加重,进而间接伤及肺脏的功能。腰围过大,脂肪容易囤积在肝脏、肾脏等器官,这些内脏细胞的脂肪因为代谢旺盛,会把储存在细胞内的花生四烯酸释放到全身,成为制造发炎性物质的原料,进而造成慢性炎症。腹部积油、积水造成经脉堵塞,气血停滞,导致脏腑污浊之气无法外排,此时高氧化的自由基也会造成染色体变异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腹部脂肪过多可能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并且和糖尿病、癌症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近年腰围对疾病的影响,普遍被认为比身高体重指数BMI更重要。因此“腰围管理”成了目前大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座谈,一位官员跟我们一起喝茶聊天,他一直抱怨自己大腹便便,有如身怀六甲,不仅难看,也有损形象,于是我教了他一招,要他坚持练下去。一个多月以后再遇见他,啤酒肚果然消失不见了,看起来体态轻盈。其实,我教他的招式很简单:想象你站在海滩上,一位穿着比基尼的妙龄女郎从面前经过,这时你会紧缩肚皮、挺起胸膛,伪装年轻健壮的样子,这就是锻炼腹部的标准姿势,能够维持这个姿势不变,两三周后啤酒肚就会跟你说ByeBye。我们很少看到体力劳动者腹围过大,大腹便便的大多数是官员、老板或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为什么?我们在劳动、运动中用力时,自然会绷紧腹部,因为绷紧腹部才使得上力气,劳动者常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腹力,肚皮自然能够保持弹性而不松弛。这一招我教过许多人,虽然简单易学,但练成的并不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开始练得像模像样,但过一会儿就坚持不住,啤酒肚又凸出来了,将我的耳提面命忘得一干二净;况且练个一两天后肚皮酸痛难当,需要坚强的毅力才能继续练下去。老人家为何行动迟缓、弯腰驼背?都是因为下半身气血退化,以致双脚无力,就像树木的根开始腐败一样,而且双脚无力连带着使得腰杆也失去了支撑的力道。因此,自古以来脚部的保养都是颇受重视的,广为流传的搓揉脚心、热水泡脚、赤足走路等都是保养足部的有效方法。在此,我再提供一个锻炼足部、背部的功法:坐在床上,或是提肛来调和阴阳,其实提肛会把火气往后带,应该改为提阴窍才对。提肛像是忍大便,你把它改成忍小便,就差不多是提阴窍了,常提阴窍、守涌泉,气就会下降。我在我的上一本书《气的原理》中提到,练气时首先必须驱动气血往下流动,与地气相接。人以天阳为魂,地阴为魄,大地是生命之母,我们身体的正气一旦与地气连接,即可获得阴气,用以滋养人体。赛安慈夫妇在《还我本来面目》一书中也写道:“如果我们透过意念使丹田与地心相通,丹田吸足来自地心的地气,我们就会觉得身心稳定,充满力量。”人必先法地,地才能法天,这是天人合一的必然规律。长保气机运转的功法层次有高有低,一般练气者都以维持“意守丹田”为目标。但是每个人平日都要工作,工作会分心,丹田不容易守得住;还是加守阴窍效果较佳,因为阴窍是人身接地电的插头,“阴足阳自来”,常常提阴窍接触阴电,自然吸引头顶阳电下降,经由涌泉入地;而且阴窍吸力强,与丹田搭配更容易维持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什么是不即不离?用现代物理学的话讲,就是身上的能量随时保持α波,让身体不断地充电,为细胞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生理学家说过,每一个生物体都有电荷分布,人体当然也不例外。人体内的生物电分布在每个细胞内外或细胞之间,虽然这种电流非常微弱,但现代的科学仪器已经可以明确测出细胞及其周围所带电荷的分布状况。细胞的生物电受到损伤时,能量会发生变化,反而推之,外来的能量也能增强细胞的生物电。练气或冥想时,我们的脑电波会呈现与宇宙意识相应的α波。但是,一般人在清醒状态之下,想要将脑电波转为α波并不容易,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才办得到。丹麦哥本哈根甘乃迪学院的脑部研究人员曾经对瑜伽静修者实行监测,结果惊讶地发现,静修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自己的意识状态。他们还监测出瑜伽静修者在深呼吸及伸展全身肌肉的状况下,即使睁开眼睛,也能出现高α波,换句话说,练习瑜伽的人即使在做体位操时,也可以进入“动态静修”的境界。古人云:“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一旦身体气机启动,最好时时刻刻保持运转,如果气机时动时停、时无时有,健康将难以进步;就像蒸包子一样,一会儿开火,一会儿停火,包子就蒸不熟。现代人生活紧张繁忙,如果不能保持身上常有气感,健康很难有所进步。医学家为了检测关键性的脑波讯息及意识层次,特以Pmax[α(f)]代表定点α波最大百分率。一般人在睡眠或闭眼状态下,他的Pmax[α(f)]值最高不超过44±3%的范围;但实验小组曾针对某禅修高人检测,这位高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值仍高达100%。这就是道家“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的真正含义,分分秒秒都必须保持在“养气”的状态,此即道家所谓的“长生须伏气”的道理,时时让身体被稳定的慢波包围,就能让生命力始终维持在最高峰。但是,因为心乱则气散,那么想要达到动态静修的境界,就必须具备很好的修心功夫,也就是必须随时随地保持内心清静,修行高人能显现出与世无争的超脱风范当然是有道理的。道家祖师之一尹真人说:“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间,可夺
/
本文档为【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