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

2022-02-04 4页 doc 319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淘淘

暂无简介

举报
「【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1.6【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土方计算主要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原始地形的处理: 对于进行土方计算的图纸必须进行原始地形的处理,图纸上必须有地形离散点信息或等高线信息;原始地形的离散点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数据转换】→【离散点层转换】/【图元转离散点】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离散点】功能进行录入;原始地形的等高线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数据转换】→【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详细操作参见HYPERLINK"mk:@...
「【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
1.6【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土方计算主要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原始地形的处理: 对于进行土方计算的图纸必须进行原始地形的处理,图纸上必须有地形离散点信息或等高线信息;原始地形的离散点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数据转换】→【离散点层转换】/【图元转离散点】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离散点】功能进行录入;原始地形的等高线信息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数据转换】→【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详细操作参见HYPERLINK"mk:@MSITStore:D:\\FastTFT_V11.1.0\\FastTFT%20V11.1\\Help\\TFThelp.chm::/1.6%20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htm"\l"_第二章__地形数据录入和转换#_第二章__地形数据录入和转换"第二章原始数据的录入和转换(2)设计场地的处理:如果已经做过设计场地,对于设计离散点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控制点】→【图元转控制点】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控制点】→【控制点添加】功能进行录入;对于设计等高线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也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等高线】→【取点绘制等高线】、【跟踪描等高线】功能进行录入,详细操作参见第二章原始数据的录入和转换;如果没有做过设计场地,此步骤可忽略;(3)选择土方计算的方法: 根据地形特点选择土方计算的方法;在软件中我们提供了五种土方计算方法,分别为:①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适用于地形变化连续的地形情况;②三角网法计算土方: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情况;③断面法计算土方:适用于地形沿纵向变化比较连续,横向不连续变化的地形情况,例如河道;④道路断面法计算土方:适用于各种道路工程,是专门针对道路工程土方计算提出来的计算道路土方的方法;⑤块面法计算土方:适用于地形变化不连续的地形情况,例如农田(梯田)规整规划等;(4)确定土方计算的范围:通过【确定计算范围】功能确定土方计算的范围;(5)录入自然标高:使用【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出每个十字点上的自然标高;(6)录入设计标高: 对于已经做过设计场地的图纸,可以采用【采集设计标高】进行设计标高的采集;对于没有做过设计场地的图纸,可以采用【优化设计标高】或【输入设计标高】等功能来获得设计标高;(7)进行土方量计算:计算土方量,绘制零线,出土方量统计表;(8)土方调配: 在做大型场地平整时,通过土方调配功能确定填挖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以达到土方运输量或运输成本最低、缩短工期、提高效益的目的。2.1【功能简介】本模块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地形数据和设计数据两大部分。地形数据部分主要是对原始的地形图进行输入、转换,使软件能识别已有的地形图信息;设计数据部分主要是对做过竖向设计的图纸进行设计数据的输入、转换。基础地形数据一般有三个来源:第一是直接使用电子地形图;第二是扫描纸质地形图作为光栅地形图背景;第三是全站仪数据文件导入成图。对于直接使用电子地图的地形图,可以通过原始地形的转换功能将地形转换成软件中地形的;对于扫描图或全站仪文件可以通过原始地形输入功能进行地形录入。2.2【地形的转换】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功能:通过换层等操作,将电子地形图转换成软件中地形的格式。地形图的转换主要包括地形离散点的转换和等高线的转换,对于拿来的地形图在转换前,首先查询一下离散点和等高线的属性,看一下是否有Z值,对于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1、 如果是离散点,通过【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功能,将高程数据转换为FastTFT识别的离散点数据;注意:当离散点较多,转换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建议用户在转换前做好其它图纸数据保存。2、 如果等高线有Z值,通过【数据转换】→【有高程等高线转换】将等高线转换到FastTFT对应的层上面就可以了;3、  如果等高线是连续的线但没有Z值,通过【数据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对等高线进行赋高程转换;4、 如果等高线是断线且又没有Z值,可以先使用【数据转换】→【断线自动连接】功能,将断线连接起来后再使用【数据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进行转换;5、 【等高线属性刷】与CAD中的属性刷概念类似,将相同高程的等高线通过此功能把属性刷过去,但这里不能用CAD中的属性刷,因为CAD中的属性刷无法将Z值信息刷过去; 6、 【等高线中间点简化】有些等高线中间节点很多,占用容量,通过设定中间点的偏离角度,将该角度范围内的点去除,达到降低等高线容量的目的,但线条的光滑性将下降;7、 软件提供自动识别转换功能,通过【自动识别转换】可以自动转换处理南方CASS生成的地形图,一次性完成等高线与离散点的转换。2.3【地形的输入】 ﻩ当地形图是矢量图或在图纸上单独添加地形数据的时候,可以使用地形输入功能进行地形数据的添加。地形的输入包括离散点的输入、等高线的输入、特征线的输入以及钻孔点的输入。 2.3.1【地形离散点的输入】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离散点】→【全站仪文件导入】/【离散点添加】/【沿线布离散点】功能:在图纸中添加离散点。离散点的输入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全站仪文件导入、单个离散点的添加和沿线布离散点。如果用户有全站仪文件,可以通过【全站仪文件导入】功能将文件中的数据一次性导入到图纸中;如果用户知道某点的标高值,可以通过【离散点添加】功能进行单个离散点的添加;如果用户需要沿线按一定间距布置离散点,可以通过【沿线布离散点】功能进行离散点的加密。1、全站仪文件的导入软件提供多种全站仪格式文件供选择,同时可以自定义文件格式,数据导入后,程序自动在DX-LSD层生成POINT高程点实体。单击数据文件栏中“文件名”后面的按钮,将配置好模板的全站仪文件打开,将模版“[I] [X] [Y][Z]”拷贝到右侧数据模版栏内(若模版为常用,可将其另存),将注释行标识拷贝到相应处,选择标注内容(Z值或序号Z值同时),调整好数据单位(一般以米为单位),单击【确定】将数据导入。2、全站仪文件格式的自定义 将全站仪文件用“记事本”格式打开,根据模板关键字说明将数据排布格式用关键字表示出来(主要是看数据间的空格数、标点及XYZ值的先后顺序),例如:0  47956.346,56595.316,232.7001  47895.689,56598.863,215.300 247923.357,56567.648,221.700则模板为“;[I][X],[Y],[Z]”,将模板写在数据文本的第一行,保存;模板关键字说明: ;ﻩﻩﻩ行标识符号,一定要有的; [X]、[Y]、[Z]离散点的x、y、z坐标值,具体顺序按文件中x、y、z值顺序;[I]ﻩﻩ离散点的序号,如果没有序号则不需要;[N]ﻩ离散点的名称,如果没有名称则不需要; 2.3.2【地形钻孔点的输入】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钻孔点】→【钻孔点添加】/【钻孔点导入】功能:录入土层的厚度。可以通过【钻孔点添加】功能,添加单个或小批量的钻孔点标高数据。如果钻孔点数据以文本的形式存在,则可以通过【钻孔点导入】功能将钻孔点数据导入。钻孔点导入的文本格式必须修改成如下格式:[TFZKDATAINFO]桩孔编号=X坐标;Y坐标;自然标高;土层厚度;例:如果有钻孔点数据文件,修改成如下格式:[TFZKDATAINFO]1=250;450;72;3;2=450;750;79;2;3=350;650;78;1.5; 2.3.3【地形等高线的输入】 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取点绘制】/【跟踪绘制】/【等高线标注】/【线条光滑处理】功能:通过取点绘制、跟踪绘制的方法录入等高线,输入后的等高线经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功能生成离散点。在绘制等高线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绘制的等高线是曲线还是折线。 2.3.4【地形特征线的输入】 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功能:特征线相当于不等高线,可以描述不等高度的地表地物,如陡坎、护坡、台地等。特征线绘制好后,需要在特征线的每个顶点上输入控制标高,对于陡坎与挡土墙可以通过【生成陡坎特征线】功能来生成陡坎特征线。特征线无需作离散化处理即可生成三角面,且三角面不会跨越特征线。  2.3.4.1【一般特征线绘制】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一般特征线绘制】功能:绘制特征线。在绘制特征线的时候可以输入统一高度,也可以在特征线节点处单个输入标高。    2.3.4.2【等高线转特征线】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等高线转特征线】功能:将等高线转换成特征线,同时特征线的标高就是等高线的标高,如果要修改特征线的标高,使用【特征线编辑】功能。  2.3.4.3【断面线转特征线】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断面线转特征线】功能:将断面法中绘制的断面线转换为特征线。如果断面线上断面点的标高少于2个,则程序不会进行转换。 2.3.4.4【偏移复制特征线】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偏移复制特征线】功能:在原有特征线的基础上偏移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用户输入)生成新的特征线,新特征线的标高与原有特征线的标高一致。    2.3.4.5【特征线节点加密】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特征线节点加密】功能:对特征线按照一定的间隔间距进行节点加密,加密后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逐节点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特征线各个节点的标高,使特征线更贴近自然地形。 2.3.4.6【生成陡坎特征线】菜单位置:【地形】→【特征线输入】→【生成陡坎特征线】功能:通过选择已有的特征线生成陡坎、挡墙的特征线。ﻩ在生成陡坎特征线之前,首先要用【一般特征线绘制】功能在陡坎的位置绘制一根一般特征线,同时输入特征线的标高值。单击进入【生成陡坎特征线】功能后,命令行提示“选择陡坎的基准线”,此时选择刚才在陡坎位置上绘制的特征线,回车后,命令行提示“确定该基准线的类型”,此时确认该基准线是顶部线还是底部线,确定之后再确认底部线(或顶部线)的方向,最后输入陡坎的高差,生成陡坎特征线。在输入陡坎高差时,可以逐个节点输入高差,也可以一次输入。  已经是陡坎特征线的特征线,不能对它进行【偏移复制特征线】操作,也不能再次【生成陡坎特征线】,如果需要修改陡坎特征线的标高,可以通过【陡坎线标高修改】功能进行编辑。 2.4【特征线的编辑】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特征线】功能:对已有的特征线进行高程编辑。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改为统一标高】、【逐节点修改标高】、【逐节点采集自然标高】、【统一增减节点标高】、【陡坎线标高修改】。【改为统一标高】:将原有特征线的标高改成统一标高值,即特征线范围内为一平面。【逐节点修改标高】:将特征线的节点处标高进行逐点的修改。【逐节点采集自然标高】:在原有特征线节点上采集自然标高,并替换原有的标高。【统一增减节点标高】:在原有特征线标高的基础上统一增加或减少一定的高度。【陡坎线标高修改】:对陡坎特征线的标高进行逐节点修改。 2.5【地形等高线、特征线离散】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特征线离散】功能:对等高线和特征线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间距一般取等高线平均间距,程序默认取10米;若间距太密,运算速度会较慢。2.6【高程转负值】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高程转负值】功能:将图中的标高值一次性全部转换为负值。此功能主要用于处理海洋数据。2.7【地形离散点检查】 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离散点检查】功能:对图中所有离散点进行检查,程序自动读取最大、最小高程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录入正常范围高程值,过滤出错误离散点,尽量减少错误。 对于过滤出来的离散点,程序提供了三种处理方法:1、 改高程:逐个对超出正常范围的离散点进行修改。这种方法适用于超出正常范围的离散点个数不多或者离散点对全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 2、 改层:将超出正常范围的离散点转到其它层上,改层后数据用红色显示。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以将这些数据在图中保留,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参与地形的计算,所以这种方法在作图过程中使用比较多;3、  删除:当超出正常范围的离散点个数不多且对全局影响不大时,可直接删除。说明:为尽量减少地形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导致的地形错误,在地形处理完之后,一定要进行【离散点检查】操作。2.8【地形等高线检查】 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检查】功能:对图中所有地形等高线进行检查,程序自动读取最大、最小高程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录入正常范围高程值,过滤出错误等高线,尽量减少错误。对于过滤出来的等高线,程序提供了三种处理方法:1、 改高程:逐条对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进行修改。这种方法适用于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条数不多或者等高线对全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 2、 改层:将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转到其它层上,改层后数据用红色显示。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以将这些数据在图中保留,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参与地形的计算,所以这种方法在作图过程中使用比较多;3、 删除:当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个数不多且对全局影响不大时,可直接删除。说明:为尽量减少地形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导致的地形错误,在等高线处理完之后,一定要进行【等高线检查】操作。2.9【地形标高数据源设置】菜单位置:【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标高数据源设置】功能:设置计算时数据源采用的模式。设置之后,软件中所有涉及到自然标高采集计算的地方均采用这种设置。自然标高计算数据来源于离散点、等高线和特征线;为提高计算速度,可以设置将等高线与特征线离散化。 若采用第一项数据来源:“全离散点”,必须将等高线与特征线作离散化处理;若采用第二项数据来源(默认选项),只需要将等高线离散化处理;若采用第三项数据来源,则无需进行任何离散化处理;采用离散化处理可以提高运行速度,但据此生成的三维模型与实际地表会有一定出入; 标高计算源的默认选项为优先使用图上三角面,此时超出三角面范围将无法采集计算标高,若图上无三角面,则采用内存中的三角面计算标高,同时对超出三角面范围的地方,采用离散点距离加权的方法计算任意点标高;只使用内存三角面时,无论图面上的三角面如何都不会采用;限制特征线每段最大长度,主要是因为直接使用特征线构造三角面时,特征线将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度太大时构造的三角面不合理。 2.10【设计控制点的输入转换】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文件导入】/【控制点添加】/【图元转控制点】/【沿线布控制点】功能:在图中添加设计控制点。设计控制点的输入有三种方式,分别为:设计控制点全站仪的文件导入、单个控制点的添加、图元转控制点和沿线布控制点。   如果用户有控制点的全站仪文件,可以通过【控制点文件导入】功能将文件中的数据一次性导入到图纸中;如果用户知道控制点标高值,可以通过【控制点添加】功能进行单个控制点的添加;如果图中已经有控制点的高程标注,可以通过【图元转控制点】功能对图中的控制点标高数字进行一次性的转换;如果用户需要沿线按一定间距布置离散点,可以通过【沿线布控制点】功能进行控制点的加密。2.11【设计等高线的输入转换】 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等高线高程转换】【连接转换等高线】【等高线高程标注】【取点绘制等高线】【跟踪绘制等高线】【等高线属性刷】 功能:通过【有高程等高线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连接转换等高线】对图中已有的等高线进行转换;通过取点绘制、跟踪绘制的方法绘制输入等高线,转换、输入后的等高线经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离散】功能生成离散点。在绘制等高线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绘制的等高线是曲线还是折线。ﻩ对于不同的情况,等高线转换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等高线转换前,首先查询一下等高线的属性,看看是否有Z值,如果有Z值,用户可以通过【有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直接转换即可;如果没有Z值,用户可以通过【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对等高线进行赋值转换;如果要转换的等高线是断线,用户可以通过【连接转换等高线】功能对等高先进行连接,再进行赋值转换。2.12【设计特征线的输入编辑】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特征线】 功能:特征线相当于不等高线,可以描述不等高度的地表地物,如陡坎、护坡、台地等。特征线绘制好后,需要在特征线的每个顶点上输入控制标高或定义特征线的统一标高。特征线无需作离散化处理即可生成三角面,且三角面不会跨越特征线。特征线生成包括一般特征线、建筑特征线、道路特征线、挡土墙特征线、排水沟特征线、护坡特征线等,为设计三角面模型的准确生成提供数据,为绘制设计剖面图上的地物剖面提供基础。【一般特征线绘制】:绘制特征线,用于特征线的添加;【等高线转特征线】:将设计等高线转换成设计特征线,特征线的标高值就是该等高线的标高值,如果需要修改,可以通过【特征线编辑修改】功能进行修改;【特征线节点加密】:对特征线按照一定的间隔间距进行节点加密,加密后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特征线】→【逐节点采集自然标高】、【逐节点采集设计标高】功能采集特征线各个节点的标高,使特征线更贴近自然地形或设计地形。【偏移复制特征线】:在原有特征线的基础上偏移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用户输入)生成新的特征线,新特征线的标高与原有特征线的标高一致。 【生成陡坎特征线】:通过选择已有的特征线生成陡挡墙的特征线。在生成挡墙特征线之前,首先要用【一般特征线绘制】功能在挡墙的位置绘制一根一般特征线,同时输入特征线的标高值。单击进入【生成挡墙特征线】功能后,命令行提示“选择挡墙的基准线”,此时选择刚才在挡墙位置上绘制的特征线,回车后,命令行提示“确定该基准线的类型”,此时确认该基准线是顶部线还是底部线,确定之后再确认底部线(或顶部线)的方向,最后输入挡墙的高差,生成挡墙特征线。在输入挡墙高差时,可以逐个节点输入高差,也可以一次输入。已经是挡墙特征线的特征线,不能对它进行【偏移复制特征线】操作,也不能再次【生成挡墙特征线】,如果需要修改挡墙特征线的标高,可以通过【挡墙标高修改】功能进行编辑。 【改为统一标高】:将原有特征线的标高改成统一标高值,即特征线范围内为一平面。【逐节点修改标高】:将特征线的节点处标高进行逐点的修改。【逐节点采集自然标高】:在原有特征线节点上采集自然标高,并替换原有的标高。【逐节点采集设计标高】:在原有特征线节点上采集设计标高,并替换原有的标高。【统一增减节点标高】:在原有特征线标高的基础上统一增加或减少一定的高度。【陡坎线标高修改】:对陡挡墙特征线的标高进行逐节点修改。2.13【设计等高线、特征线的离散】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离散】/【特征线离散】 功能:对设计等高线和设计特征线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间距一般取等高线平均间距,程序默认取10米;若间距太密,运算速度会较慢。2.14【设计控制点的检查】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控制点检查】功能:对图中所有设计控制点进行检查,程序自动读取最大、最小高程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录入正常范围高程值,过滤出错误控制点,尽量减少错误。说明:为尽量减少设计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导致的错误,在数据处理完之后,一定要进行【控制点检查】操作。2.15【设计等高线检查】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检查】 功能:对图中所有设计等高线进行检查,程序自动读取最大、最小高程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录入正常范围高程值,过滤出错误等高线,尽量减少错误。 对于过滤出来的等高线,程序提供了三种处理方法:1、 改高程:逐条对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进行修改。这种方法适用于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条数不多或者等高线对全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 2、  改层:将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转到其它层上,改层后数据用红色显示。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以将这些数据在图中保留,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参与地形的计算,所以这种方法在作图过程中使用比较多;3、  删除:当超出正常范围的等高线个数不多且对全局影响不大时,可直接删除。说明:为尽量减少地形处理过程中的失误导致的地形错误,在等高线处理完之后,一定要进行【等高线检查】操作。2.16【设计标高数据源设置】菜单位置:【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标高数据源设置】功能:设置计算时数据源采用的模式。设置之后,软件中所有涉及到设计标高采集计算的地方均采用这种设置。设计标高计算数据来源于离散点、等高线和特征线;为提高计算速度,可以设置将等高线与特征线离散化。 此功能与地形中的功能相似。详细的操作说明参见2.7【地形标高数据源设置】里面的相关功能。第三章土方估算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自然三角面生成         不带边坡估算        带边坡估算        设计三角面生成        整体土方计算  3.1【功能简介】本模块主要提供了针对场地的土方量估算功能,包括带边坡估算、不带边坡估算,以及自然三角面、设计三角面合面整体计算土方量。3.2【自然三角面生成】菜单位置:【土方估算】→【自然三角面生成】 功能:根据软件中设置的地形数据源形式,用三角面方式快速建立原始地表模型。在生成三角面的时候具体根据哪些数据源来生成,用户可以通过【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标高数据源设置】功能进行设置。在生成三角面模型的时候,在地形边界的地方,可能有部分三角面超出了地形的边界,请将这些三角面直接删除。 3.3【不带边坡估算】菜单位置:【土方估算】→【不带边坡估算】功能:在指定范围内输入水平面高程或倾斜面三个控制点标高,即可估算出该范围内土方挖填量。3.4 【带边坡估算】菜单位置:【土方估算】→【带边坡估算】功能:根据输入放坡坡比、调配的净方量或者场地标高,逐步优化出指定放坡范围内的最优的内边坡线,并且估算出场地的总的挖方量、填方量、净方量。界面如下图所示:   输入放坡坡比、调配的净方量(程序自动给出“建议场地标高”)或者直接输入场地标高,单击【计算】按钮,程序会根据输入的参数,自动优化出放坡范围内的内边坡线,多次调配优化,直至总净方量最小,确定出最优化的内边坡线;每计算出一次内边坡线,程序自动估算出总的挖方量、填方量、净方量。3.5【设计三角面生成】菜单位置:【土方估算】→【设计三角面生成】功能:根据软件中设置的设计数据源形式,用三角面方式快速建立设计地表模型。在生成三角面的时候具体根据哪些数据源来生成,用户可以通过【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标高数据源设置】功能进行设置。3.6 【整体土方计算】菜单位置:【土方估算】→【整体土方计算】功能:在生成自然三角面与设计三角面后,一次性计算出指定范围内的土方量。如果计算范围内自然三角面和设计三角面没有全部覆盖,则程序只计算自然三角面和设计三角面全部都有的那部分的土方量,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能与方格网法算出来的方量相差较远。第四章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土方计算范围的确定        方格网的自动布置         自然标高的自动采集          设计标高的确定         土方边坡的绘制        土方单级放坡         土方多级放坡         方格土方量的计算         土方量的行列汇总及汇总表的统计4.1【功能简介】方格网法主要适用于地形变化连续的地形情况,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其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输入地形图:首先要有数字化的地形图(有三维标高),如果等高线没有三维高程,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来输入三维标高,如果离散点只是文字,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功能将文字转成离散点。然后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将等高线离散化。(2)确定计算范围:使用【绘制区域】绘制出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范围,使用【划分区块】功能将区域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块。(3) 布置方格网:使用【自动布置方格网】绘制出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可以自己输入,角度可以自由设置,布置后可通过【方格网编辑】中的功能对方格进行调整。(4)采集自然标高:使用【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出每一个方格点的自然标高。(5)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可以采用【自动优化】、【标高采集】或【直接输入】来获得。(6)如果要进行边坡土方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单级边坡】、【多级边坡】功能进行边坡的绘制。(7)绘制土方零线。(8)计算土方量:使用【计算方格网土方量】功能来计算土方量,计算时可以设置是否考虑松散系数。(9)汇总土方量:最后用【土方行列汇总】和【土方量统计表】来统计土方量。4.2【确定计算范围】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确定计算范围】功能:确定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范围,再在范围内根据不同的设计标高规则可划分不同的区块。该菜单下有多个子菜单:【绘制区域】、【划分区块】、【删除区域】、【删除区块】。【绘制区域】:绘制出平土区域的边界。该区域的边界可以逐点绘制,自动搜索,填色生成或直接将普通线转为边界线。边界线可以由弧组成。 【划分区块】:在土方边界区域内划分区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随意进行区块的划分(可同区域边界,可自动搜索,也可逐点绘制或等间距布置),其中的【等间距布置】选项可以布置出连续的条状区块。一个区域内可以设置为任意多个区块。【删除区域】:删除已经绘制出来的区域,只需在区域内点取一点或输入区域编号即可。【删除区块】:删除已经绘制出来的区块,只需在区块内点取一点即可。说明:1、划分区域主要是方便用户出图,划分区块主要是为满足同一区域内有不同的标高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做一个区域,在区域内划分若干个区块即可。  2、不同区域的内容在不同的图层上,区块从属于该图层,方格网从属于区块。3、区块绘制时,顶点数越少计算速度越快,建议顶点数不超过50个,且区块的顶点不要有来回的现象。4.3【自动布置方格网】菜单位置:【方格网法】→【自动布置方格网】功能:对已确定的平土区块按用户设置条件自动布置方格网。 方格网布置界面如下图所示:方格网布置的方式有正交方格、非正交方格、同区块边界方格三种形式;通过正交方格绘制的方格均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即夹角固定为90度,绘制时输入横向与纵向间距,当间距相等时绘制出的方格为正方形(边界处除外),不相等时绘制出的是长方形方格,输入对准点的坐标,可通过按钮在图中进行位置的拾取。如果方格并非水平,有一定角度时,可以在“横向角度”项中输入角度值,或通过按钮进行角度的拾取,横向角度输入后,纵向角度自动在横向角度的基础上加90度,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完成正交方格的布置;选择非正交方格可以绘制出菱形的方格,在方格布置方式中选择“非正交方格”,纵向角度项被激活,如下图所示:菱形方格绘制时,除了需要输入横向、纵向间距,方格的基准点外,需要设置方格的横向角度和纵向角度;选择单一方格,即同区块边界的方格,选择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直接按区块的边界绘制与区块边界一样的一个方格,边界点即方格点,这类方格的布置形式一般用于地形很简单或平整,设计标高也很简洁的情况。设置方格点插入比例是为了使方格点文字大小适应不同方格大小。程序默认的文字大小是当方格为20*20时文字大小为2.5。假设方格点比例为p,方格点文字大小即为(2.5*p)。如果在这里没有修改方格点比例,在计算完土方量出图前,用户也可以通过【方格网法】→【查询和设置】→【土方显示控制】功能进行方格点文字大小的修改。方格网布置完成后,可通过【方格网编辑】对需要调整的方格进行编辑。4.4【方格网编辑】菜单位置:【方格网法】→【方格网编辑】 功能:对已经布置好的方格进行合并、补绘、加密、裁减等编辑。该菜单包含了多个子菜单。【合并】方格合并功能是将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方格合并为一个方格进行计算,较多用于边界处有一些方格特别小的情况下;操作时先选择主方格,再选择要被合并到主方格中的方格;如果之前已经做过了标高采集,合并后,程序将自动重新采集标高;【行列合并】行列合并功能是将整行或整列方格与其相邻行或列进行合并;操作时选取主合并方格中的一点,再通过鼠标选择被合并行或列中的一点,如果选择的是同一列中的一点,则进行行合并操作,选择同一行中的一点,则进行列合并操作;如果之前已经做过了标高采集,合并后,程序将自动重新采集标高;【裁剪】方格裁剪主要用于区块内部有一部分不需要作土方计算,需要从布置的方格中抠除,例如平整场地中有个水池,这个水池不作计算,我们在整个区块的方格绘制完成后可对水池的范围进行方格裁剪操作,将水池部分的方格删除。裁剪时可以设置对边缘方格进行裁剪还是保留操作;如果之前已经做过了标高采集,裁剪后,程序将自动重新采集标高; 【删除】删除一个或区块内的所有方格,选择方格后,输入A即删除区块内的所有方格;【补绘】对区块内部分没有方格处可以进行补充绘制特殊方格;【加密】方格加密是以方格为单位,对一个方格内进行加密设置;操作时先设置加密后的横向方格与纵向方格数,再在要加密的方格内指定一点,选择加密的对准点,默认是方格的左下角,确认后完成方格加密操作;主要用于有一些方格内地形起伏较大,加密方格后可减小误差;【分割】当方格网经过特殊控制线,但在控制线位置没有方格点的时候,通过此功能将原方格网进行分割,保证在特殊控制线的地方有方格点,保证土方计算结果的精确;【调整方格点位置】移动方格点的位置,移动后,程序将自动将与之相关的方格边进行调整,如果之前已经做过了标高采集,移动后,程序将自动重新采集该点标高;【插入变标高点】在原有方格点的位置,插入新的方格点,以便处理设计台阶或自然地面陡坎情况。 4.5【采集自然标高】 菜单位置:【方格网法】→【采集自然标高】功能:程序自动采集方格网交点的自然标高。可以采集指定区块、指定区域或指定方格点的自然标高。 注意:1、要正确采集自然标高,要求图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地形离散点。同时,如果有地形等高线,必须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将地形等高线转换成地形离散点。2、如果自然地形进行了修改,需要将自然地形数据进行刷新(【三维场地】→【自然标高计算刷新】)以确保采集到的自然标高值是最后调整过的数据。3、如果采集完后图中出现实心的圆点,说明在圆点的地方采集到的标高有异常,用户需要手工去检查。4.6【确定设计标高】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确定设计标高】功能:确定计算的设计标高。设计标高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如果在【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模块中对设计数据进行录入转换过,可直接进行标高采集;也可以根据填挖方衡的要求可作自动优化处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可作直接输入操作。说明:如果设计标高确定完后图中出现实心的圆点,说明在圆点的地方标高有异常,用户需要手工去检查。4.6.1【自动采集设计标高】 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确定设计标高】→【采集设计标高】功能:用户此前在场地内输入了设计标高,程序自动采集方格网交点的设计标高。注意:要正确采集设计标高,要求图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的设计离散点。同时,如果有设计等高线,必须使用【原始数据】→【设计数据】→【等高线离散】将设计等高线转换成设计离散点。 4.6.2【设计标高自动优化】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确定设计标高】→【优化设计标高】功能:程序按最小二乘法,以总土方量最小、挖填平衡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优的设计平面。 单击【优化设计标高】菜单,指定要进行优化的区块或区域,弹出优化设计标高对话框,界面如下图所示:对话框中分几部分:第一部分是优化参数的设置,需要用户设置最初和最后松散系数,以及弃土量与埋土量,平衡系数自动根据实际挖方、实际填方量计算得出。默认的松散系数均为1,弃土与埋土量均为0。注:由于土方计算所得之填、挖方量,均需乘以土的松散系数,才得到实际的填、挖方工程量,这是因为土经过挖掘,孔隙增大,体积增加,即使挖方用作回填土,夯实后仍不能回复到原体积。此时其体积与原土体积之比称之为松散系数。天然密实土挖出来后体积将扩大(称为最初松散K1),将这部分土转到填方区压实时,压实后的体积也比最初天然密实土的体积要大(称为最后松散K2)。土的松散系数表土质 类别松土系 数K1K2砂土、亚砂土1.08~1.171.01~1.03种植土、淤泥、淤泥质土1.20~1.301.03~1.04亚粘土、潮湿黄土、砂石混碎石、亚砂土混碎石、素填土1.14~1.281.02~1.05老粘土、重亚粘土、砾石土、干黄土、黄土混碎石、亚粘土混碎石、压实素填土1.24~1.301.04~1.07重粘、粘土混碎石、卵石土、密实黄土、砂岩1.26~1.321.06~1.09软泥岩、软质岩石、次硬质岩石(爆破法开挖之石方)、硬质岩石1.33~1.371.30~1.451.45~1.501.11~1.151.10~1.201.20~1.30K1对于普通土取值1.2~1.3;K2对于普通土取值1.03~1.04。 第二部分是优化标高的设置,自动优化有点坡方式和三点面方式两种形式:注:对话框的优化选项中,点中(变黑)的一项是可以调整项,另外两项保持不变。【点坡方式】优化:即通过保持水平方向坡度、竖直方向坡度、一点标高三个参数中的两个参数不变,来改变第三个值,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三个参数中的一个是待定的,或者说是设计中最不需要关心的。例如:若“水平方向坡度”和“竖直方向坡度”是用户在设计中必须加以控制的,而“控制点”的高程则不甚重要,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输入“水平方向坡度”和“竖直方向坡度”后选中“控制点”一项,使其加黑。这组参数中的“控制点”,其缺省位置为当前坐标系的(0,0)点。为了更直观表达平面,用户可点击其后的“位置<<”按钮,然后在当前的平土区域中拾取某一特定的点。程序将自动返回该点的坐标和自然标高。注:坡度沿向上或向右方向上坡为正值,反之为负。如果勾选“水平面优化”,则程序自动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坡度设置为0,并自动进行优化计算。【三点面方式】优化:即通过保持三个控制点中的任意两个点的设计标高不变,来改变第三个控制点的标高值,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至于三个控制点前的哪个开关按钮变黑,用户可参考上面第一组参数的控制方法。优化标高设置完成后可单击【优化计算】按钮,程序自动根据设置的平衡系数和优化选项进行土方量计算,计算结果在对话框中显示。单击【确定】按钮后,区块内各个方格点的设计标高即按优化选项中设置的规律进行添加。说明:优化设计标高可以只对一个平土区域,或一个区块。要求已完成自然标高的采集,或已输入方格交点的自然标高。4.6.3【直接输入设计标高】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确定设计标高】→【输入设计标高】 功能:按设计者的要求输入设计标高值,可输入某几个方格点、某几个方格或指定区块、区域的方格的设计标高值。如果区块进行了“采集设计标高”或“优化设计标高”,同样可以使用该功能来修改设计标高值,以满足设计的需求。单击【输入设计标高】菜单,指定要输入设计标高的范围,弹出设计标高输入对话框,界面如下图所示:等高面:选择要输入设计标高范围内的标高为统一值,选中该选项后,程序自动激活“统一高度”栏,在该栏中输入统一设计标高即可。增减自然标高:通过增减自然标高来获得设计标高,即整个范围的设计标高整体比自然标高高出或降低一定高度,也就是说整个范围的高程差是一样的。增减设计标高:在设计区块或区域中已经通过“采集设计标高”或“优化设计标高”功能录入了设计标高,可通过此功能对整个设计地形进行一定高度的抬高或降低。 一点坡度面:通过一个控制点标高,两个不同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方向角度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拾取<<”按钮,选择倾角,坡度值沿选定方向上坡为正值、下坡为负值。控制点后面的“拾取<<”按钮,拾取的是控制点的坐标位置,控制点的标高需要用户输入。输入完成确定后即按指定坐标位置控制点标高,再按这一点的两个方向上的坡度值将整个计算范围内的标高值计算出来。两点坡度面:通过两个控制点标高,一个方向的坡度录入设计面高程。三点面:通过三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四点面:通过四个控制点标高录入设计面高程,四点面录入的为球面。 4.7【标高点调整】菜单位置:【方格网法】→【标高点调整】功能:手动调整方格点的标高值,该菜单下有多个子菜单。【逐点输入标高】:按设计者的要求逐点输入标高值(包括自然标高、设计标高和土层厚度)。当只输入设计标高时,程序可以将自然标高值赋值给设计标高;当只输入自然标高时,程序则可以将设计标高值直接赋值给自然标高。【文字匹配输入标高】:将方格点附近的普通文字转换为自然标高或设计标高。【工作高差调整】:设置土方计算区块的预留厚度、压实厚度、原始草皮厚度以及就地平衡填方量压实换算系数。TXS:就地平衡填方量压实换算系数;K:压实系数;Ra:实验室最大击实干容重;R:天然土容重; 【标高值互换复制】:将方格点上的标高值进行调整,包括自然标高值设计标高值互换、自然标高复制到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复制到自然标高、自然标高值清空、设计标高值清空。ﻩ界面如下图所示: 4.8【采集土层厚度】 菜单位置:【方格网法】→【采集土层厚度】功能:当需要计算石方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土层厚度,通过此功能,可以将测量出来的土层厚度采集到方格点上。  4.9【边界放坡】边坡绘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选线放坡,对区块中同一边界线上的方格进行一次性放坡,具体功能通过【选边放坡】实现;第二种是所有方格一次性放坡,通过【选边放坡】功能实现;第三种是选点放坡,主要用于复杂边坡的绘制,通过【选点放坡】实现。这三种方式都支持多级放坡。4.9.1【选边放坡】菜单位置:【方格网法】→【选边放坡】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一次性绘制同一边界上的方格边坡,程序支持一次性绘制一个区块的所有边坡,同时支持多级放坡。 土方区块边界上自然地形与设计地形有一定的高差,需要通过边坡或挡墙将区块边界的设计标高与自然标高连接起来。选边放坡是将区块中同一边界线上的方格按设置进行统一放坡,单击【选边放坡】,在要绘制边坡的区块边界内指定一点(指定位置与哪个分界线的垂直距离近就对哪个边界线进行放坡),弹出对话框如图所示:对话框中,挡墙高度参数可设置挡墙绘制的最小高度和最大高度,最小高度与最大高度的设置使得在放坡时挡墙的绘制更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当放坡点的高差小于最小高度时,放坡时直接进行放坡;当放坡点的高差介于最小高度与最大高度之间,不进行放坡操作,直接绘制挡墙(平面效果即表现为在放坡处有两个重合的方格点,一个即挡墙顶部的标高,另一个为挡墙底部的标高);当放坡点的高差大于挡墙最大高度时,如果是填方情况就先进行放坡,再绘制挡墙,挡墙的高度为之前设置的挡墙的最大高度,所以在平面上表现时,坡脚处的高差均为设置的挡墙最大高度。如果是挖方情况,会在放坡位置处先设置挡墙,挡墙高度即设置的最大挡墙高度,再根据挡墙顶端的标高进行按比例放坡。(平面效果中表现为填方放坡坡脚处的高差均为设置的挡墙最大高度,挖方放坡时,在放坡边界上与方格点有一重合的放坡点,且该点的高差为设置的挡墙最大高度)。   如果要一次性绘制所有边坡,则直接在命令行输入A就可以了。放坡的部面图可用下图表式: H:放坡点高差;A:挡墙最小高度;B:挡墙最大高度;H<A全部放坡左侧为挖方护坡图示,右侧为填方护坡图示A≤H≤B全部挡墙左侧为挖方挡墙图示,右侧为填方挡墙图示H>B放坡+挡墙左侧为挖方挡墙+护坡图示,右侧为填方护坡+挡墙图示 放坡的三维效果图可用下图表式: 我们以挖方为例,就各种情况的放坡作举例介绍:例1、对边界直接以1:2的坡比放坡,不作挡墙处理,边坡放到自然地表面,坡顶处要求绘制2米宽的步道:在边坡绘制对话框中,起始处挡墙的最小和最大高度均设置为0。设置挖方放坡的坡比,设置的坡比为H:L=1:2,在挖方坡比的空格中输入2。由于所举的例子中说明放到自然地表面,所以最大坡脚线L值可根据放坡点的高差设置的相对大一些。在放坡终止处步道宽度设置框中设置步道宽度2米,设置完成绘制后即绘制出1:2的挖方护坡,坡顶处有2米宽的步道。设置框如下图所示:例2、区块边界高差在1至2米的范围内作挡墙,小于1米时直接以1:2的坡比放坡,高差大于2米时,先作2米高的挡墙,再由挡墙顶端进行放坡,坡比也是1:2,放坡区块边界的高差在0~4米不等: 在边坡绘制对话框中,挖方放坡起始处挡墙的最小高度设置为1,最大高度均设置为2。挖方坡比设置框中输入2。挖方最大坡脚L根据高差可设置为20,设置完成进行绘制。设置框下图所示:绘制结果为边界上高差值小于1米的方格点进行放坡,坡度为1:2;高差在1~2米之间的方格点,直接进行挡墙的绘制,图面上表现为在边界的方格点上添加一个边坡点,该点即挡墙的墙顶标高,设置标高值同自然标高,高差为零;高差大于2米 的地方先进行挡墙的绘制,挡墙的高度即设置的最大高度 2米,再根据挡墙顶端的高度以1:2进行放坡,放到自然地表面。  例3、直接放坡到指定的边界线上:有些时候对区块边界放坡时,只要放到指定的边界线上即可,不需要关心坡比时,我们可以选择【直接放坡到指定的边界线】,通过选择或绘制这条边界线,边界线的设计标高可以是自然标高值,也可以由用户手工录入,绘制后,直接根据方格上的设计标高与指定边界线上的标高值计算坡度。 例4、按比例放坡,但当坡脚线L=5时,不再放坡,直接绘制挡墙: 在边坡绘制对话框中,挖方坡比设置为1:2,挖方最大坡脚线L设置为5,提交绘制边坡。当高差比较小时会直接放坡到自然地表面,当高差比较大时,以1:2放坡,有可能坡脚线达到5米时还有一定高差存在,此时系统根据设置不再进行放坡,直接在坡脚线5米 处进行挡墙处理。 4.9.2【转角放坡】菜单位置:【方格网法】→【转角放坡】功能:对区块外转角处放坡精细化处理,通过输入角度等分数一次性多级放坡。   4.9.3【选点放坡】菜单位置:【方格网法】→【选点放坡】功能:土方选点放坡是为了满足用户绘制复杂边坡而设计的,比如转角处的边坡,内凹角的边坡绘制。选点放坡在操作中是单个方格点间进行放坡,即通过设置放坡坡比及步道宽度,一次性将两个方格点间的边坡绘制出来,完成后再绘制与下一个方格点间的边坡。单击土方菜单下的【选点放坡】,弹出选点放坡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同时命令行提示:ﻩ选择其实放坡方格点: 选择放坡的起始方格点。 指定该点放坡方向[切换(S)/选线(F)]:ﻩ指定起始放坡点的放坡方向,一般放坡的方向均与方格的方向一致。 选择下一点同方向放坡[下一点变方向放坡(A)/同点转角度放坡(Z)/多点渐变角度放坡(F)/直接放坡边界(D)/最大坡脚边界(M)/区块边界(B)]ﻩ选择第二个放坡点,第二个放坡点方向与前一个放坡点方向一致时,直接选择第二个放坡点;下一点变方向放坡(A)第二个放坡点方向与前一个放坡点方向不同时,输入A,重新设定第二点放坡方向。ﻩ同点转角度放坡(Z)ﻩ第二个放坡点与第一个放坡点为同一点时,输入Z进行同一点转角度放坡;这里可以手动设置放坡角度,也可以通过输入角度平分数自动进行转角度放坡。ﻩ多点渐变角度放坡(F) ﻩ选择两个放坡点,设置放坡方向后,程序从第一个放坡点方向渐变至第二个放坡点方向。选择的这两个放坡点中间可以间隔多个放坡点。 直接放坡边界(D)ﻩ选择、绘制放坡的坡脚线或坡顶线,直接放坡到该线。这种方式放坡时不考虑坡比值。最大坡脚边界(M) 选择绘制最大坡脚限制线。区块边界(B)ﻩ直接放坡到区块边界上,即区块间进行边坡连接。 多级放坡平面图:多级放坡断面图:   4.9.4【删除边坡】菜单位置:【方格网法】→【删除边坡】功能:将绘制好的边坡删除掉。  4.9.5【绘制示坡线】菜单位置:【方格网法】→【绘制示坡线】功能:绘制示坡线,表示放坡方向,与护坡图例类似。 4.9.6【计算起始放坡线】菜单位置:【方格网法】→【计算起始放坡线】功能:确定场地放坡的内边界线,保证土方计算后放坡范围不超过用地范围线。4.10【计算土石方量】菜单位置:【方格网法】→【计算土石方量】功能:计算指定区块、指定方格或指定区域的土石方量及边坡的土方量。 单击【计算土石方量】菜单,弹出对话框,需要用户选择是否考虑松散系数,如果考虑松散系数,需设置最初、最后松散系数值,松散系数有在HYPERLINK"mk:@MSITStore:D:\\FastTFT_V11.1.0\\FastTFT%20V11.1\\Help\\TFThelp.chm::/3.10%20计算土石方量.htm"\l "松散系数#松散系数"土方优化中作过详细介绍,这里不作重复解释,松散系数的取值范围可参看HYPERLINK"mk:@MSITStore:D:\\FastTFT_V11.1.0\\FastTFT%20V11.1\\Help\\TFThelp.chm::/3.10%20计算土石方量.htm"\l"土的松散系数表#土的松散系数表" 土的松散系数表,对于普通土K1取值1.2~1.3;K2取值1.03~1.04。说明:如果用户的设计标高值是自动优化所得,且优化时已设置了松散系数,那么在计算土石方量时不需再考虑此系数,直接计算即可。如果不考虑松散系数、计算后显示场地内土石方量和总的土石方情况,有边坡的话显示边坡土石方量,如下图所示:如果计算土石方量时考虑松散系数,则计算结果中每一项都有一个计算值和实际值,如下图所示:确定后将土方量写入各个方格中。说明:如果计算时考虑了松散系数,确定后方格中写入的也是实际方量。土方量计算完成后可通过【土方行列汇总】,对区块内所有方格或指定行或列的方格进行方量汇总。输入A,进行整个区块的自动汇总,如果有边坡,单独添加一列显示边坡的方量,也可以指定特定的几列或几行进行汇总。土方量计算完成后,通过【土方量统计表】,出土方量统计表,可以统计单个区块、单个区域内的所有区块、所有区域内的所有区块的土方量,并绘制出,可以导出成WORD格式,并且可以直接打印。4.11【挖填面积计算】 菜单位置:【方格网法】→【挖填面积计算】 功能:计算土方填挖方区域的表面积,并进行颜色填充,同时出填充图例。 第五章三角网法计算土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土方计算范围的确定        三角网的自动布置        三角网的编辑         自然标高的自动采集        设计标高的确定        三角网土方量的计算           土方量汇总表的统计5.1【功能简介】三角网法适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形情况,三角网法计算土方量,其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      输入地形图:首先要有数字化的地形图(有三维标高),如果等高线没有三维高程,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无高程等高线转换】功能来输入三维标高,如果离散点只是文字,可以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属性图元转离散点】功能将文字转成离散点。然后使用【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等高线离散】将等高线离散化。(2)       确定计算范围:使用【绘制区域】绘制出要计算土方的区域范围,使用【划分区块】功能将区域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块。(3)      自动布置三角网:使用【自动布置三角网】绘制出三角网。三角网可以按自然离散点来布置,也可以按设计离散点来布置;区块边界插点间距可以自己输入,布置后可通过【内插三角网】、【调整三角网】、【删除三角网】、【调整三角点位置】功能对三角网进行调整。(4)      采集自然标高:使用【采集自然标高】功能采集出每一个三角点的自然标高。(5)      设计标高:设计标高可以通过【采集设计标高】、【优化设计标高】或【输入设计标高】等功能来获得。(6)      绘制土方零线。(7)       计算土方量:使用【计算土方量】功能来计算
/
本文档为【「【土方计算常规操作步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