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基础规范

2019-11-18 5页 doc 665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8372

暂无简介

举报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基础规范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规范GB51102-20XX施行日期:20XX年4月1日住房城镇建设部相关公布国家标准《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规范》公告   现同意《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102-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2.2、6.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实施。《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XX中第7章内容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住房和城镇建设部...
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基础规范
压缩天然气供给站GB51102-20XX施行日期:20XX年4月1日住房城镇建设部相关公布国家《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规范》公告   现同意《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102-20XX,自20XX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2.2、6.2.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需严格实施。《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XX中第7章内容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住房和城镇建设部20XX年8月18日序言    依据住房和城镇建设部《相关印发<20XX年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通知》(建标[20XX]88号)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坚固践经验,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优异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1总则1.0.1为使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符合安全生产、保障供气、技术优异、经济合理、环境保护要求,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适用于城镇燃气工程中下列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    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2压缩天然气储配站;    3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1.0.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2术语2.0.1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naturalgas(CNG)    压缩到压力大于10MPa且小于25MPa气态天然气。2.0.2压缩天然气供给站CNGsupplystation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统称。2.0.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CNGfillingstation    将由管道引入天然气经净化、计量、压缩后形成压缩天然气,并充装至气瓶车、气瓶或气瓶组内,以实现压缩天然气车载运输站场。2.0.4压缩天然气储配站CNGstorageanddistributionsta-tion    采取压缩天然气瓶车储气或将由管道引入天然气经净化、压缩形成压缩天然气作为气源,含有压缩天然气储存、调压、计量、加臭等功效,并向城镇燃气输配管道输送天然气站场。2.0.5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multipleCNGcylinderinstalla-tionsstation    采取压缩天然气瓶组储气作为气源,含有压缩天然气储存、调压、计量、加臭等功效,并向城镇燃气输配管道输送天然气站场。2.0.6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CNGrefuellingstation    将压缩天然气加注至汽车燃料用储气瓶内站场。 2.0.7压缩天然气瓶车CNGcylinderstransportationtruck    将由管道连成一个整体多个压缩天然气储气瓶固定在汽车挂车底盘上,设有压缩天然气加(卸)气接口、安全防护、安全放散等设施,用于储存和运输压缩天然气专用车辆,简称气瓶车。2.0.8压缩天然气瓶组multipleCNGcylinderinstallations    经过管道将多个压缩天然气储气瓶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固定在瓶筐上,设有压缩天然气加(卸)气接口、安全防护、安全放散等设施,用于储存和运输压缩天然气装置,简称储气瓶组。2.0.9压缩天然气储气井CNGstoragewell    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竖向埋设于地下,且设有压缩天然气加(卸)气接口、安全防护、安全放散等设施,用于储存压缩天然气管状设备,简称储气井。3基础要求3.0.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相关要求。3.0.2压缩天然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相关要求。3.0.3压缩天然气可采取气瓶车或汽车载运气瓶组运输,也可采取船载运输。3.0.4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经过城镇燃气管道向用户供给天然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天然气发烧量、总硫和硫化氢含量、水露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中一类气或二类气相关要求。    2在天然气交接点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天然气烃露点应比最低环境温度低5℃,天然气中不应有固态、液态或胶状物质。    3天然气发烧量和组分波动应符合城镇燃气交换要求,天然气偏离基准气波动范围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分类和基础特征》GB/T13611相关要求,并应合适留有余地。    4天然气应含有能够觉察臭味。天然气中加臭剂最小量应使人在天然气泄漏到空气中达成爆炸下限20%时能够觉察。3.0.5经过管道向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输送天然气质量宜符合本规范第3.0.4条要求。3.0.6加臭剂质量及添加量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CJJ/T148相关要求。3.0.7供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宜采取管道输送;供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天然气可采取管道输送或车载运输;供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压缩天然气应采取车载运输。3.0.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设计应采取有效方法,降低噪声、废气等对环境影响。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相关要求,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相关要求。3.0.9压缩天然气供给站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相关要求。3.0.10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等级划分应符合3.0.10要求。表3.0.10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等级划分    注:1总储气容积指站内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包含储气井、储气瓶组、气瓶车等)储气量之和,按储气设施几何容积(m3)和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并除以压缩因子后总和计算。        2表中“—”表示该项内容不存在。3.0.11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和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合建时,合建站等级应依据总储气量按本规范第3.0.10条要求划分。3.0.12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危险场所和其它相关位置应设置安全标志和专用标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153相关要求。4站址选择4.1通常要求4.1.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计划和城镇燃气专题计划要求,并应和城镇能源计划、环境保护计划等相结合。4.1.2一级、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宜远离居住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和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4.1.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选址应遵照不占或少占农田、节省用地标准,并宜和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4.1.4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应避开山洪、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且周围应含有交通、供电、给水排水及通信等条件。4.1.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宜靠近上游来气管道或气源厂站设置,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宜靠近供气负荷设置。4.1.6城市中心区不应建设一级、二级、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及其和各级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不应建设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和六级及以上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城市建成区不宜建设一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及其和各级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和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设置,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给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相关要求。4.1.7城市建成区内两个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水平净距不应小于300m。当不能满足距离要求且必需设置时,站内压缩天然气瓶组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表4.2.2中最大总储气容积小于等于10000m3要求实施。4.1.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防洪标准应和所供气用户防洪标准相适应,且不得低于站址所在地防洪标准。一级、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防洪标准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30年一遇,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20年一遇。4站址选择4.1通常要求4.1.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计划和城镇燃气专题计划要求,并应和城镇能源计划、环境保护计划等相结合。4.1.2一级、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宜远离居住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和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4.1.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选址应遵照不占或少占农田、节省用地标准,并宜和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4.1.4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应避开山洪、滑坡等不良地质地段,且周围应含有交通、供电、给水排水及通信等条件。4.1.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宜靠近上游来气管道或气源厂站设置,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宜靠近供气负荷设置。4.1.6城市中心区不应建设一级、二级、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及其和各级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不应建设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和六级及以上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城市建成区不宜建设一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及其和各级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和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站设置,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给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相关要求。4.1.7城市建成区内两个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水平净距不应小于300m。当不能满足距离要求且必需设置时,站内压缩天然气瓶组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表4.2.2中最大总储气容积小于等于10000m3要求实施。4.1.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防洪标准应和所供气用户防洪标准相适应,且不得低于站址所在地防洪标准。一级、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防洪标准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50年一遇,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30年一遇,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不宜低于洪水重现期20年一遇。4.2和站外设施防火间距4.2.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要求。表4.2.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储气井总储气容积按储气井几何容积(m3)和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并除以压缩因子后总和计算。 2居住区、村镇指居住1000人或300户以上地域。高层建筑达成居住区规模时,应按居住区对待。 3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室外降压变电站。低于上述规格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可按丙类生产厂房对待。 4铁路其它线仅指企业专用线,除此之外线路均应按正线实施。4.2.2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气瓶车固定车位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要求。表4.2.2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气瓶车固定车位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按在固定车位各气瓶车几何容积(m3)和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并除以压缩因子后总和计算。     2居住区、村镇指居住1000人或300户以上地域。高层建筑达成居住区规模时,应按居住区对待。     3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室外降压变电站。低于上述规格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可按丙类生产厂房对待。    4铁路其它线仅指企业专用线,除此之外线路均应按正线实施。4.2.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露天设置固定式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大于4m3且小于18m3时,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2.2中最大总储气容积小于等于10000m3要求实施。当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小于4m3时,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2.6要求实施。4.2.4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4要求。工艺设备操作放散、检修放散、安全放散和储气井、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检修放散、事故放散、安全放散放散管口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2.6要求实施。表4.2.4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居住区、村镇指居住1000人或300户以上地域。高层建筑达成居住区规模时,应按居住区对待。    2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室外降压变电站。低于上述规格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可按丙类生产厂房对待。   3铁路其它线仅指企业专用线,除此之外线路均应按正线实施。4.2.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露天工艺装置区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甲类生产厂房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实施。4.2.6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内气瓶组应设置在固定地点。气瓶组、天然气放散管口及调压装置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6要求。表4.2.6气瓶组、天然气放散管口及调压装置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室外变、配电站,和工业企业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室外降压变电站。低于上述规格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可按丙类生产厂房对待。    2表中气瓶组为露天环境设置。    3铁路其它线仅指企业专用线,除此之外线路均应按正线实施。4.2.7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其它建(构)筑物和站外建(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相关要求。4.2.8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和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时,应按本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给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对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液化石油气储存设施分别进行等级划分。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液化石油气储存设施和站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级、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应按本规范要求防火间距实施;三级、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储气井应按将本规范表4.2.1中总储气容积划分区间提升一档要求实施;三级、四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气瓶车和容积大于4m3且小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应按本规范表4.2.2中总储气容积大于10000m3且小于等于45000m3要求实施;三级、四级、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容积小于4m3储气瓶组应按本规范表4.2.2中总储气容积小于等于10000m3要求实施。  2液化石油气储存设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给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中合建站防火间距要求实施。5总平面部署5.1通常要求5.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总平面应按生产区和辅助区分区部署。5.1.2一级、一二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应设2个对外出入口;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宜设2个对外出入口。5.1.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四面围界应设置不燃烧体围墙。生产区围墙应采取高度大于2m不燃烧体实体围墙;辅助区依据安全保障情况和景观要求,可采取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生产区和辅助区之间宜采取围墙或栅栏隔开。5.1.4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四面围界应设置不燃烧体围墙,当采取非实体围墙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小于0.6m。5.1.5压缩天然气供给站集中放散装置宜设置在站内整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5.1.6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应设置气瓶车固定车位。固定车位应有显著边界线,每台气瓶车固定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5m,长度不应小于气瓶车长度。每个车位宜对应1个加气嘴或卸气嘴。5.1.7气瓶车在充气或卸气作业时应停靠在固定车位,并应采取固定方法预防气瓶车移动。5.1.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生产区应没有满足生产、运行、消防等需要道路和回车场地。固定车位前应没有满足压缩天然气运输车辆运行回车场地。当站内固定式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总几何容积大于500m3时,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站内固定式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总几何容积小于500m3时,可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和面积大于12m×12m回车场地。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m。5.1.9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生产区内应设置满足运行操作需要通道、爬梯和平台。5.1.10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合建时,应采取围墙将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区、加气服务用站房和站内其它设施分隔开。5.1.11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内气瓶组宜露天设置,需要时可加设罩棚保护。5.1.12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生产区内可种植草坪、植物、设置花坛,不得种植油性植物和影响生产操作、消防及设施安全植物。5.2站内设施防火间距5.2.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要求。表5.2.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储气井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1注1计算。     2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本表中总储气容积大于1000m3且小于等于10000m3要求实施。     3燃气热水炉间指室内设置微正压室燃式燃气热水炉建筑。5.2.2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天然气储配站合建时,站内天然气储罐或储气井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固定容积天然气储罐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2/3。    2当固定容积天然气储罐总储气容积大于20XX00m3时,应分组部署。卧式储罐组和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二分之一;球形储罐组和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且不应小于20m。    3当储气井总储气容积大于20XX00m3时,应分组部署。组和组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4天然气储罐和储气井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5.2.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气瓶车固定车位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3要求。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和气瓶车固定车位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表5.2.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储气井和气瓶车固定车位防火间距    注:1储气井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1注1计算。        2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2注1计算。        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或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天然气储配站合建时,站内固定容积天然气储罐和气瓶车固定车位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表相同容积储气开要求,且不应小于较大罐直径。5.2.4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时,站内储气井或气瓶车固定车位和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4要求。表5.2.4站内储气井或气瓶车固定车位和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    注:1储气井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1注1计算。      2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2注1计算。      3固定式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时,和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可按本表中总储气容积大于等于1000m3且小于10000m3要求实施。5.2.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气瓶车固定车位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5要求。表5.2.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气瓶车固定车位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按本规范表4.2.2注1计算。      2燃气热水炉间指室内设置微正压室燃式燃气热水炉建筑。5.2.6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加气柱、卸气柱和气瓶车固定车位距离宜为2m~3m。加气柱、卸气柱距围墙不应小于6m,距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不应小于6m,距燃气热水炉间不应小于12m。5.2.7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露天工艺装置区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7要求。表5.2.7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露天工艺装置区和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    注:1露天工艺装置区和压缩机室、调压室、计量室等生产建筑间距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2露天工艺装置区和储气井、固定式储气瓶组、气瓶车固定车位间距可按工艺要求确定。     3露天工艺装置区和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间距不应小于20m。     4燃气热水炉间指室内设置微正压室燃式燃气热水炉建筑。5.2.8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气瓶组应设置在固定地点,其和围墙间距不应小于4.5m,和站内其它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5.2.7中露天工艺装置区要求实施。5.2.9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气瓶组和调压计量装置之间防火间距应按工艺要求确定。5.2.10当本规范未作要求时,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相关要求。6工艺及设施6.1设计规模6.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模应依据用户需求量和天然气气源稳定供气能力确定。6.1.2压缩天然气储配站设计规模应依据城镇天然气用户总用气量和供给本站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供气能力及气瓶车运输条件等综合确定。6.1.3压缩天然气储配站总储气量应依据气源、运输和气候等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本站计算月平均日供气量1.5倍。当有补充或替换气源时,可按工艺条件确定。6.1.4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不应大于45000m3,总几何容积不应大于200m3。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总储气容积不应大于30000m3,总几何容积不应大于120m3。6.1.5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内气瓶组最大总储气容积不应大于1000m3,总几何容积不应大于4m3。6.1.6供给居民用户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供气规模不宜大于1000户。站内气瓶组总储气容积应按1.5倍计算月平均日供气最确定。6.1.7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固定式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不宜大于18m3。6.2工艺及设备6.2.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工艺和设备能力应适应输配系统输配气能力和调度、调峰要求。6.2.2压缩天然气系统设计压力应依据工艺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系统最高工作压力1.1倍。6.2.3向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和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运输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和气瓶组,在充装温度为20℃时,充装压力不应大于20.0MPa(表压)。6.2.4压缩天然气储气井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气井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6535相关要求。 2储气井应设置进、出气管道,不一样时工作进、出气管道可合并设置。 3储气井应设置排污装置、压力监测装置和安全放散装置。排污管道应设置限位和支撑装置,并宜从储气井顶部封头中心位置引出。 4储气井进、出气管道上应设置根部切断阀,独立工作储气井进、出气管道和成组工作储气井进、出气总管道应设置操作用切断阀和紧急切断阀。 5储气井排污管道应设置根部切断阀和操作用切断阀。多个储气井排污汇总管道排放管口应引至安全地点。 6井口应采取便于对储气井进行无损检测可开启形式,规格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要求。 7井管深度宜为80m~150m。井口应高出地面300mm~500mm。在土质疏松地表应设置导管,并应注入水泥浆封固。 8井管之间及井管和封头之间螺纹连接密封材料应性能可靠,且应耐天然气及土壤腐蚀。井管和井底、井壁间隙应采取硅酸盐水泥填充。 9井管、管箍和管底封头外表面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储气井四面地坪宜进行硬化和排水处理。 11储气井之间距离不宜小于1.5m。6.2.5压缩天然气瓶组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瓶应集中设置在瓶筐上,并应采取可靠固定和限位方法。    2在一个储气瓶组内,气瓶进、出气口应依据需要分别采取管道相连,并应汇总至一个或多个进、出气汇气管道;汇气管道应分别设置切断阀、安全阀、放散管及压力检测装置。    3应含有排污功效,气瓶排污管道应汇总连接至储气瓶组排污总管道。    4站内储气瓶组几何容积和总储气容积应符合本规范第3.0.10条、第6.1.5条、第6.1.6条和第6.1.7条对对应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相关要求。    5固定式储气瓶组宜选择同一个规格型号气瓶,并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站用压缩天然气钢瓶》GB19158相关要求。    6移动式储气瓶组应采取钢制气瓶或含有防火功效树脂纤维缠绕气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GB17258和《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GB24160相关要求。    7移动式储气瓶组内气瓶和固定和限位支架之间宜垫厚度大于10mm橡胶垫板,不得硬性施力固定气瓶。    8移动式储气瓶组中连接各气瓶进、出气口短管应含有一定伸缩性,管道连接形式应考虑对气瓶振动、晃动所产生位移赔偿。6.2.6放散装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进(出)站管道事故放散、总几何容积大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事故放散、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和天然气储配站合建站内储气罐检修及事故放散应设置集中放散装置。集中放散装置放散管口应高出距其25m范围内建(构)筑物2m以上,且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0m。    2压缩机、加气、卸气、脱水、脱硫、减压等工艺设备操作放散、检修放散、安全放散放散管口和储气井、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固定式储气瓶组检修放散、事故放散、安全放散放散管口应高出距其10m范围内建(构)筑物或露天设备平台2m以上,且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5m。    3不一样压力等级放散管宜分别设置。    4采取人工操作控制放散装置宜将放散天然气引至管道或容器内回收。6.2.7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工艺管道应依据系统要求设置安全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阀应采取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依据管道系统最高许可工作压力确定,且不应大于管道系统设计压力。    2当安全阀采取集中放散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第5.2.7条和第6.2.6条要求。    3安全阀进口管道应设置切断阀。6.2.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属于压力容器储气设施及工艺设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6.2.9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加气柱、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卸气柱、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内卸气装置应设置拉断阀、紧急切断阀和放空阀,并宜设置质量式流量计量装置。紧急切断阀应和紧急切断系统连锁。6.2.10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固定式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最高工作压力不应大于25.0MPa(表压),设计温度应满足最高和最低工作温度要求。6.2.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进(出)站天然气管道应在安全地点设置事故情况下便于操作切断阀。进站天然气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前应设置安全阀。6.2.12当进站天然气硫化氢含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要求时,应对进入生产压缩天然气步骤天然气进行脱硫。脱硫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脱硫装置应设置在压缩机前。    2宜采取固体脱硫剂。    3脱硫装置配置数量应能满足系统在检修周期内不间断工作需要。    4天然气经过脱硫装置流速宜为150mm/s~200mm/s,天然气和脱硫剂接触时间宜为20s~40s。    5严寒地域脱硫设备应采取保温方法。    6应设置脱硫后天然气硫化氢含量检测设施。6.2.13当进站天然气含水量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对压缩天然气含水量要求时,应对进入生产压缩天然气步骤天然气进行脱水。脱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脱水装置设置和选型应依据压缩机性能和天然气含水量确定。    2脱水装置配置数量应能满足系统在检修周期内不间断工作需要。    3脱水工艺宜采取固体吸附法。压缩机前段脱水宜采取分子筛二级脱水;压缩机后段或中段脱水宜采取分子筛一级脱水。    4天然气经过压缩机前段脱水装置流速宜为150mm/s~200mm/s,天然气和脱水剂接触时间宜为40s~60s。严寒地域脱水装置流速宜为150mm/s,接触时间宜为60s。    5应设置脱水后天然气含水量检测设施。6.2.14压缩机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气压力不应大于25.0MPa(表压)。    2应依据进站天然气压力、脱水工艺、设计规模、调度要求、排气量等进行选型。所选设备应便于操作维护、安全可靠,并应符合节能、高效、低振和低噪声要求。    3站内装机台数不宜过多,且压缩机型号宜一致。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应设置备用机组。    4多台并联运行压缩机总排气量应按各台压缩机公称容积流量之和80%~85%计算。    5压缩机各级冷却后排气温度不宜大于40℃。6.2.15压缩机应依据环境和气候条件设置于露天或单层建筑物厂房内,也可采取橇装设备。6.2.16压缩机室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缩机宜按独立机组配置进、出气管道及阀门、旁通、冷却器、安全放散、供油和供水等设施。    2压缩机进气管道应设置手动和电动(或气动)控制阀门;压缩机出气管道上应设置安全阀、止回阀和手动切断阀。出口管道安全阀泄放能力不应小于压缩机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放散管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要求。    3压缩机进、出气管道宜采取直埋或管沟敷设,并宜采取减振降噪方法。    4应设置用于投产置换、生产维修和安全保护隶属设备。    5压缩机及隶属设备部署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缩机宜单排部署;        2)压缩机之间及压缩机和墙壁之间净距不宜小于1.5m;        3)关键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m;        4)机组联轴器及皮带传动装置应采取安全防护方法;       5)高出地面2m以上检修部位应设置移动或可拆卸式维修平台或扶梯;        6)维修平台及地坑周围应设置防护栏。    6压缩机室宜依据设备情况设置检修用起吊设备。    7压缩机紧急停车开启装置应设置在机组近旁。6.2.17进入压缩机天然气不应含有游离水,含尘量不应大于5mg/m3,微尘直径应小于10μm,且应符合所选择压缩机使用要求。当日然气含尘量和微尘直径超出要求值时,应进行除尘净化。6.2.18压缩机进、出口应设置缓冲罐,缓冲罐容积宜按天然气在罐内停留时间大于10s确定。6.2.19压缩机进气总管道中天然气流速不宜大于15m/s。6.2.20压缩机应设置自动和手动停车装置,各级排气温度大于限定值时,应报警并人工停车。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警并自动停车:    1各级吸、排气压力不符合要求值;    2冷凝水(或风冷鼓风机)压力和温度不符合要求值;    3润滑油压力、温度和油箱液位不符合要求值;    4压缩机电机过载。6.2.21压缩机卸载排气宜经过缓冲罐回收,并引至进站天然气管道。6.2.22压缩机、冷却器、分离器排出冷凝液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冷凝液应集中搜集,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2共用冷凝液汇总管道设备应设置避免冷凝液排放相互影响装置;    3压缩机宜设置自动排出冷凝液装置;    4密闭式冷凝液搜集分离罐设计压力应为冷凝系统最高工作压力1.2倍。6.2.23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应依据输配系统调度要求设置向下游管道供配气计量和调压装置。计量和调压装置应依据工作环境要求设置在露天或厂房内。6.2.24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压缩天然气供气系统应依据工艺要求分级调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取自力式调压器,不得采取手动装置节流减压;    2应依据工艺要求设置紧急切断阀和安全放散装置,安全放散装置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2.6条、第6.2.7条要求;    3一级调压器进口管道应设置快速切断阀,宜设置过滤器。6.2.25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应依据燃气流量、压力降等工艺条件设置天然气加热装置。加热能力应确保燃气设备、管道及附件正常运行。6.2.26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和液化石油气混气站合建时,站内液化石油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供给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相关要求。6.3管道及附件6.3.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工艺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相关要求。当属于压力管道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6.3.2压缩天然气和天然气管道、管件、设备和阀门设计压力或压力等级不应小于对应系统设计压力,其材质应和天然气介质相适应。6.3.3压缩天然气管道应采取无缝钢管,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或《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6479相关要求。6.3.4压缩天然气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外径大于28mm压缩天然气管道连接宜采取焊接,管道和设备、阀门连接宜采使用方法兰连接。    2钢管外径小于28mm压缩天然气管道及其和设备、阀门连接可采取双卡套接头、法兰或锥管螺纹连接。双卡套接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卡套式管接头技术条件》GB/T3765相关要求。    3管接头复合密封材料和垫片应适应天然气介质要求。    4当管道附件和管道采取焊接连接时,二者材质应满足焊接工艺要求。6.3.5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天然气管道应采取钢管,可采取技术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相关要求钢管。当设计压力小于4.0MPa时,电可采取技术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相关要求钢管;当设计压力小于0.4MPa时,也可采取技术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相关要求钢管。6.3.6压缩天然气加气、卸气软管应采取适应天然气介质气体承压软管,最高许可工作压力不应小于4倍系统设计压力。软管长度不应大于6.0m,有效作用半径不应小于2.5m。6.3.7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工艺管道在室外埋地敷设时,埋深不应小于0.6m,穿越车行道路埋深不应小于0.9m,冰冻地域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6.3.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架空敷设工艺管道和道路、其它管线交叉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8要求。表6.3.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架空工艺管道和道路、其它管线交叉垂直净距    注: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架空工艺管道至车行道路路面垂直净距可取4.50m。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以外地域,可在从地面到管底高度大于0.35m低支柱上敷设。6.3.9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埋地钢质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相关要求。6.3.10压缩天然气供给站进(出)站管道应依据需要设置电绝缘装置。7建(构)筑物和供暖通风换热7.1建(构)筑物7.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配站内关键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0年,建(构)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要求。7.1.2抗震设防烈度6度或6度以上地域,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建(构)筑物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相关要求。7.1.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生产厂房及隶属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耐火等级二级”相关要求。7.1.4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有爆炸危险甲、乙类生产厂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相关要求。建筑物门窗应向外开启。7.1.5天然气压缩机室宜为单层建筑,净高不宜低于4.0m。当压缩机控制室毗邻压缩机室设置时,控制室门窗应在爆炸危险区范围外,控制室和压缩机室之间应采取无门窗洞口防火墙分隔。当必需在防火墙上开窗用于观察设备运转时,应设置非燃烧材料密闭隔声固定甲级防火窗。7.1.6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加气柱、卸气柱周围应设置防撞柱(栏)。7.1.7压缩天然气设备罩棚宜采取避免天然气积聚结构形式。7.1.8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控制室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控制室设计规范》HG/T20508相关要求。及换热7.2.1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封闭式生产建筑供暖通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和空气调整设计规范》GB50019相关要求。7.2.2非供暖地域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含有爆炸危险建筑物宜采取敞开式、半敞开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顶棚宜采取隔热、防雨、不燃轻质材料。7.2.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含有爆炸危险封闭式建筑物应采取通风方法。工作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6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12次/h。7.2.4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天然气加热装置宜采取热水或蒸汽间壁换热形式,压缩天然气瓶组供气站内天然气加热装置宜采取热水间壁换热形式,换热能力不应小于计算换热量1.25倍。加热装置宜具自温度自动控制功效,热水和蒸汽供热系统应设超压泄放装置。7.2.5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天然气加热装置用供热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相关要求。当属于压力管道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7.2.6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属于压力容器供热设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150和《管壳式换热器》GB151及相关安全技术要求。8消防和给水排水8.1消防8.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在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应按1次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储气井、固定式储气瓶组及固定车位气瓶车一起火灾灭火消防用水量确定。站区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8.1.1要求。表8.1.1站区消防用水量    注:1总储气容积为储气井、固定式储气瓶组储气总容积和气瓶车在固定车位最大储气容积之和,按其几何容积(m3)和最高储气压力(绝对压力,102kPa)乘积并除以压缩因子后总和计算。      2当和天然气储配站合建时,台建站消防用水量应将天然气储罐储气容积计入总储气容积后按本表实施。8.1.2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消防设施设计和建筑物消防用水量确实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相关要求。8.1.3下列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及工艺装置区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1五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    2固定式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四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    3固定式储气瓶组总几何容积小于18m3、气瓶车固定车位数量小于1个且站址在供水量大于20L/s市政消火栓保护范围150m以内三级压缩天然气供给站。8.1.4当设置消防水池时,消防水池容量应按火灾延续时间大于3h计算确定。当消防水池采取两路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有效容积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水量,但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不应小于100m3;当仅设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3。8.1.5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消防给水管网应采取环形管网,给水干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它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供给要求。严寒地域消防给水管网应采取防冻方法。8.1.6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室外消火栓宜选择地上式消火栓。 8.1.7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储气井应依据储气规模配置干粉灭火器,每25个储气井配置8kg干粉火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个;工艺装置区配置8kg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个;加气柱、卸气柱配置8kg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个。建筑物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相关要求。8.2给水排水8.2.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水冷式压缩机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压缩机对水量、水压、水温、水质要求。8.2.2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生产生活用水量应按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浇洒及绿化用水量之和计算。用水指标应依据生产设备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相关要求确定。8.2.3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废油水、洗罐水等应回搜集中处理。8.2.4站区场地应有完整、有效雨水排水系统,并宜采取暗管排水。8.2.5排出站外污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相关要求。9电气9.1供配电9.1.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作为可间断供气用户气源压缩天然气储配站内生产用电、生活用电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中“三级负荷”要求,站内消防用电和自控系统用电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中“二级负荷”要求。9.1.2当压缩天然气储配站作为不可间断供气用户气源时,生产用电、消防用电和自控系统用电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中“二级负荷”要求。9.1.3压缩天然气供给站电气防爆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选型、安装和线路敷设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相关要求。    2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要求。本规范附录A未要求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相关要求。9.1.4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6kV以下变配电装置应采取干式设备,6kV及以上变配电装置宜采取干式设备。20kV及以下配电变压器应采取干式变压器。9.1.5压缩天然气供给站内
/
本文档为【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基础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