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ch4[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

2020-03-22 50页 ppt 1M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294839

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质检师,美国焊接学会会员。

举报
ch4[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  第四章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重点掌握][一般要求][教学内容]§4.1Fe-Fe3C相图§4.2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4.3复线铁碳相图§4.4铁碳相图的应用及局限§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1.各类特殊性能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和应用;2.白口铁的组织与性能。[教学内容][一般要求]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ch4[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
  第四章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重点掌握][一般要求][教学]§4.1Fe-Fe3C相图§4.2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4.3复线铁碳相图§4.4铁碳相图的应用及局限§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1.各类特殊性能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和应用;2.白口铁的组织与性能。[教学内容][一般要求]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2.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菜氏体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显微组织形貌;3.铁碳合金相图中各点、钱、区的含义,了解成份、温度、组织、相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根据相图,分析各种典型成份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4.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5.钢中常见杂质对钢的性能的影响?6.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7.铁碳相图的应用。8.铸铁的石墨化原理,石墨的形态,大小对铸铁性能的影响,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9.各类铸铁的成份,组织和性能特点及牌号识别;10.铸铁的常用热处理的方法和目的。[重点掌握]1.Fe组元δ-Fe(bcc)—1394℃—γ-Fe(fcc)—912℃—α-Fe(bcc)(同素异构转变)强度低、硬度低、韧性、塑性好2.Fe3C  (Cem,Cm)(在Fe-C相图中现为位于6.69%C处的竖直线)熔点高,硬而脆,塑性、韧性几乎为零。§4.1Fe-Fe3C相图1.液相L2.δ相高温铁素体(C固溶到δ-Fe中——δ相)3.α相铁素体F  (C固溶到α-Fe中——α相)强度、硬度低、塑性好 (室温:C%=0.0008%, 727℃:C%=0.0218%)4.γ相、A奥氏体 (C固溶到γ-Fe中——γ相)强度低,易塑性变形5.Fe3C一、Fe-Fe3C相图的组元二、Fe-Fe3C相图中的相三、相图分析(1)包晶点J与包晶转变线HJB:1495℃,C%=0.17%LB+δH——AJ   即L0.53+δ0.09——A0.17(2)共晶点C与共晶转变线ECF1148℃,C%=4.3%L4.3——A2.11+Fe3C(共晶渗碳体)——Le4.3高温莱氏体1.三条水平线和三个重要点三、相图分析AS——FP+Fe3C(共析渗碳体)A0.77——F0.0218+Fe3C——P(珠光体)珠光体的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Fe3C和F之间(3)共析点S与共析转变线PSK——A1线727℃,C%=0.77%2.液固相线液相线ACD固相线AECF3.溶解度线ES线:碳在A中的固溶线——Acm,1148℃,2.11%727℃,0.77%,A——A+Fe3CII如:Le——(P+Fe3CII)+Fe3C共晶——低温莱氏体Le’PQ线:碳在F中的固溶线,727℃,0.0218%—0.0008%室温,Fe3CIII4.GS线——A3线A——A+F三、相图分析(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1.工业纯铁(C%≤0.0218%)(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1.工业纯铁(C%≤0.0218%)(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L——L+A——A——A+F——F——F+Fe3CIII相组成物:Fe3C    C%=6.69%       F          C%<0.0008%相相对量: F%=Fe3C%=组织组成物:F(等轴晶)和Fe3CIII(小片状)234512.共析钢C%=0.77%(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2.共析钢C%=0.77%123-3‘3.亚共析钢0.0218%<C%<0.77%(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3.亚共析钢0.0218%<C%<0.77%45钢金相FP4.过共析钢(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4.过共析钢L→L+A→A→A+Fe3CII→→P+Fe3CII相组成物:F,Fe3C F%=Fe3C%=组织组成物:P,Fe3CII组织相对量:Fe3CII%=P%=T12钢金相(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1134-4‘2Fe3CIIP5.共晶白口铁(C%=4.3%)(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L→L+Le→Le(A+Fe3C共晶)→Le(A+Fe3C共晶+Fe3CII)→Le’(P+Fe3C共晶+Fe3CII)相组成物:F,Fe3C F%=Fe3C%=组织组成物:Le'5.共晶白口铁(C%=4.3%)共晶白口铁金相(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6.亚共晶白口铸铁——2.11%<C%<4.3%(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亚共晶白口铸铁金相6.亚共晶白口铸铁,2.11%<C%<4.3%(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7.过共晶白口铸铁(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7.过共晶白口铸铁(一)Fe-C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4.3复线铁碳相图§4.3复线铁碳相图1.固溶→固溶体C→γ-Fe(FCC)——A,C→α-Fe(bcc)——F2.化合物Fe3C3.石墨Fe3C→3Fe+G复线铁碳相图,是在实线的Fe-Fe3C相图上再叠加上虚线的Fe-G相图,不同点在于:(1)Fe-G  共晶、共析温度高些,1154℃, 738℃(2)Fe-G  共晶、共析成分左移4.26%,0.68%(3)溶解度曲线也向左移E',2.08%(4)液相线C'D'稍高于Fe-Fe3C相图共晶:Lc1→G+AE        (1154℃)共析:As1→G+F           (738℃)一、碳在Fe-C合金中的存在方式二、复线铁碳相图§4.3复线铁碳相图铸铁组织中析出石墨的过程-石墨化1.两种形式   a.按Fe-G相图从液相中或A中直接析去G。   b.接Fe-Fe3C相图,先结晶出Fe3C,随后在一定条件下,     Fe3C→Fe+G2.液态直接析出石墨的过程  a.第I阶段  过共晶成分L→L+GI(>1154℃)→AE+G(共晶)+GI(1154℃)  共晶成分L→AE+G(共晶)(1154℃)  亚共晶成分L→AE+G(共晶)+AE初生 (1154℃) b.第II阶段——析出二次石墨    A→A+GII             (1154℃→738℃) c.第三阶段——共析石墨     As'→Fp+G(共析)(738℃)三、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亚共晶铸铁(3.0%)稳定平衡转变示意图附:举例:§4.3复线铁碳相图附:举例:亚共晶铸铁(3.0%)稳定平衡转变示意图三、铸铁的石墨化过程§4.3复线铁碳相图1.按石墨化各阶段进行的程度不同,得到不同组织的铸铁。四、铸铁的组织和分类石墨化程度 名称 第一阶段(液相析出) 第二阶段(A中析出) 第三阶段(共析析出) 显微组织 灰口铸铁 充分(AE'+G)充分(AE'+G)充分(AE'+G) 充分(As'+G)充分(As'+G)充分(As'+G) 充分'(F+G)部分'(F+P+G)不进行' F+GF+P+GP+G 麻口铸铁 部分(AE'+G+Le) 部分(As'+G+Le) 不进行 P+Le'+G 白口铸铁 不进行 不进行 不进行 P+Le'+Fe3C§4.3复线铁碳相图2.接石墨形态分类四、铸铁的组织和分类a.灰口铸铁片状石墨b.可锻铸铁     团絮状c.球墨铸铁球状d.蠕墨铸铁蠕虫状§4.3复线铁碳相图a.  C,Si强烈促进石墨化        P促进石墨化微弱,提高铸铁流动性,(Fe3P)              碳当量:CE=C+1/3(Si+P)b.  S  Mn         S阻碍石墨化,热脆         Mn+S→MnS削弱硫的危害c.合金元素Cr、W、Mo、V与C亲合力强,阻碍石墨化   Al、Cu、Ni、Co增加Fe自扩散能力,促进石墨化。五、影响石墨化过程的因素1.化学成分Fe C Si S  P2.冷却速度§4.3复线铁碳相图六、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石墨相当于钢基体上的裂纹或空洞,减少基体的有效截面积,并引起应力集中。片状石墨引起严重应力集中,团絮状和球状轻。变质处理后,石墨片细化,割裂作用减轻,强度提高。蠕墨铸铁,端部钝,强度、塑性提高。可锻、球状铸铁中石墨对基体裂作用小,强度、塑性提高§4.4铁碳相图的应用及局限二、局限性1.反映的是平衡相,而不是组织2.反映二元合金中相的平衡状态3.没有反映时间的作用——平衡条件下一、应用1.选材2.热加工制定的基础§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1.共析钢奥氏体化温度Ac1温度:        F(bcc,0.0218)+Fe3C(6.69)→A(Fcc,0.77)一、共析钢的奥氏体化(晶格改组和Fe,C原子的扩散过程,遵循形核、长大规律)§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a.形核(优先在相界(F,Fe3C)b.长大c.渗碳体完全溶解d.碳的均匀化一、共析钢的奥氏体化(晶格改组和Fe,C原子的扩散过程,遵循形核、长大规律)二、亚(过)析钢的奥氏体化2.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三、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1.加热温度T↑→A化↑   (D↑→浓度梯度大)V↑→转变开始温度↑,转变时间↓2.加热速度§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三、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3.含碳量C%↑→界面多→核心多→转变快4.合金元素   a.Cr、Mo、W、V、Nb、Ti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奥氏体形成速度    b.Co、Ni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奥氏形成速度    c.Al、Si、Mn影响不太5.原始组织片状,片间距小→相界面多→碳弥散度大→碳原子扩散距离短→奥氏体形核长大快>粒状§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四、奥氏体晶粒大小及控制表征晶体内晶粒大小的量度,通常用长度,面积,体积或晶粒度级别表示。1.晶粒度:2.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本质晶粒度: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奥氏体晶粒随温度的升高而且迅速长大→本质粗晶钢奥氏体晶粒随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才迅速长大→本质细晶钢三、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3.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a.加热工艺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b.钢的成分——合金化A中C%↑→晶粒长大↑MxC%↑→晶粒长大↓  1)碳化物形成元素细化晶粒  2)Al→本质细晶钢  3)Mn、P促进长大w§4.5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本质细晶粒和本质粗经历(示意图)§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1等温处理       2连续处理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1.共析钢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冷却到一定温度,保温,测量A过冷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A1以上:A稳定A1以下:A不稳定,过冷C曲线有一最小孕育期:1:T↓,A——P的驱动力F提高2:T↓——D↓§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特征A1——鼻子温度(550℃)A过冷→P(S,T)索氏体,屈氏体。P的形成取决于生核,长大速率。T↓,生核,长大↑。T↓→600℃,D↓,长大慢→层间距薄,短扩散型相变,综合性能好,HB较低,韧性好。T↓→HB↑,强度↑(1)高温转变区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共析钢等温转变图(C曲线)(a)不同等温下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b)等温转变图(C曲线)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特征§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2)中温区转变,贝氏体转变550℃~230℃(Ms)A过冷→B,碳化物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F基体上的两相机械混合物。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特征§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a.A过冷→M+A'残余b.转变产物:马氏体M,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C%<0.23%,板条状MC%>1.0%,针状,马氏体c.实质:T低——C无法扩散→非扩散性晶格切变→过饱和C的铁素体。d.M转变的特征,①无扩散性②瞬时性③存在Ms,Mf④不完全性⑤体积膨胀(3)低温区转变——马氏体转变,MS→Mf之间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完成的,离于非扩散型转变。 550℃~350℃ 上贝氏体 半扩散型,Fe不扩散 羽毛状 碳化物在F间,韧性差 350℃~Ms 下贝氏体 C原子有一定的扩散能力 针状 碳化物在F内,韧性高,综合机械性能好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3.共析钢等温转变组织——性能的关系§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1)珠光体型   (2)贝氏体   (3)马氏体   4.亚(过)共析钢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转变温度降低,片间距小,细晶强化→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提高B上:强度、韧性差B下:硬度高,韧性好,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硬度高  C%↑→HRC↑针状马氏体,硬而脆,塑、韧性差板条状,强度高,塑性,韧性好二、影响C曲线的因素(一)A成分§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C曲线反映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分解转变特性,这些取决于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和加热时的状态。C曲线的形状位置,不仅对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速度和转变产物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钢的热处理工艺也有指导性作用。A中C%↑→C曲线右移.对亚共析钢,钢中C%↑,A中C%↑→C曲线右移对过共析钢,一般在AC1以上A化,钢中C%↑,未溶Fe3C↑→有利于形核→C曲线左移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边,稳定性最高。二、影响C曲线的因素§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一)A成分1.含碳量二、影响C曲线的因素§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除Co以外,所有合金元素溶入A中,增大过冷A稳定性——右移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Cu,不改变C曲线形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Nb、Ti,改变C曲线形状除Co、Al外,均使Ms、Mf下降,残余A↑2.合金元素,(Co%↑→左移)§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2.合金元素,(Co%↑→左移)(一)A成分二、影响C曲线的因素合金元素对碳钢C曲线的影响(a)Ni的影响(b)Cr的影响(c)W的影响二、影响C曲线的因素§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一)A成分除C0以外,所有合金元素溶入A中,增大过冷A稳定性——右移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Ni、Cu,不改变C曲线形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Nb,、Ti,改变C曲线形状除Co、Al外,均使Ms、Mf下降,残余A↑加热温度和时间A化温度↑,时间↑(成分均匀,晶粒大,未溶碳化物少,形核率降低)→A稳定性↑,C曲线右移(二)A化条件的影响2.合金元素,(Co%↑→左移)三、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Ps:A→P开始线Pf:A→P终止线K:珠光体型转变终止线Vk:上临界冷却速度(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M最小冷速Vk’:下临界冷速→完全P最大冷速(1)CCT位于TTT曲线右下方A→P转变温度低一些,t长一些(2)CCT无A→B转变CCT测定困难,常用TTT曲线定性分析1.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2.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等温转变曲线的比较三、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1)根据工件要求,确定热处理工艺。(2)确定工件淬火时的临界冷速。(3)可以指导连续冷却操作。(4)选择钢材的依据。(5)C曲线对选择淬火介质与淬火方法有指导。3.C曲线的应用V1:炉冷(退火)PV2:空冷,S,TV3:空冷,S,TV4:油冷,T+M+A'V5:M+A'三、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3.C曲线的应用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和连续转变曲线的比较及转变组织§4.6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
本文档为【ch4[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