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食用油加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

2019-03-20 15页 doc 896KB 16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安全风险体系

智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

举报
食用油加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食用油加工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全套资料《2019-2020新标准整编汇总》单位名称:某食用油加工企业2019年 X月目录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41.1编制目的 41.2编制依据 41.2.1相关法规及规定 41.2.2部门规章 51.2.3地方法规及文件 71.2.4标准和规范 81.3基本要求 101.3.1健全机构 101.3.2完善制度 111.3.3组织培训 111.3.4落实责任 111.4术语及定义 121.4.1风险评价 121.4.2危险源 121.4.3危害 121.4.4...
食用油加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
食用油加工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全套资料《2019-2020新整编汇总》单位名称:某食用油加工企业2019年 X月目录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41.1编制目的 41.2编制依据 41.2.1相关法规及规定 41.2.2部门规章 51.2.3地方法规及文件 71.2.4标准和 81.3基本要求 101.3.1健全机构 101.3.2完善制度 111.3.3组织培训 111.3.4落实责任 111.4术语及定义 121.4.1风险评价 121.4.2危险源 121.4.3危害 121.4.4危险有害因素 121.4.5危害因素辨识 121.4.6风险 131.4.7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31.4.8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31.4.9风险评估 131.5危害因素辨识 141.5.1辨识范围 141.5.2辨识内容 141.5.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151.6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 15第2章风险识别措施 162.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62.1.1总则 162.1.2适用范围 162.1.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般要求 162.1.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182.1.5风险控制措施 202.1.6持续风险评价 212.1.7危险源的管理 222.2食用油加工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清单 23第3章风险评估体系 393.1企业风险源识别依据 393.2企业风险评价办法 403.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403.3.1作业活动的划分 423.3.2作业危害分析步骤 423.3.3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453.3.4食用油加工生产危害分析工作单 623.4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713.4.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723.4.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723.4.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733.4.4测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断标准 753.4.5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评判标准 763.5作业风险分析法 773.5.1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773.5.2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803.6食用油加工安全生产条件现场检查表 893.7食用油加工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023.8食用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表 117第4章风险控制体系 1714.1风险责任人划分 1714.2风险控制措施 1754.2.1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754.2.2食用油加工危险源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1754.3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1814.4选择风险控制时考虑因素 1814.5强化安全风险 1814.5.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814.5.2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834.5.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834.5.4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864.5.5安全教育制度 1914.6安全操作规程 1924.7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208第5章附录样表 2095.1风险点分类标准 2095.2风险评估表 2145.3风险告知牌 2165.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2815.5企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样表) 2815.6企业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样表) 2875.7作业活动清单 2915.8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2925.9设备设施清单 301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防范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本公司产品的质量水平,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符合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市场准入的要求,并实现持续改进、制定本方案,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暂行规定》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制事故的发生,我厂决定在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编制依据 相关法规及规定 序号 文件名 文件号、颁布实施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3号(2014年),2014年12月1日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修改,2009年8月27日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修改,2016年7月2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实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令,2014年1月1日实施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实施 8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2日实施 9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施行 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令第645号修订,2013年12月7日施行 11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施行部门规章 序号 文件名 文件号、颁布实施日期 1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0部门2015年第5号公告,2015年5月1日实施 2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5号,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3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69号,2014年9月29日实施 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9号令,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七部规章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9号令,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7 《油气灌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84号,2015年7月30日实施 8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劳部发[1995]56号,1995年1月22日实施 9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公安部第6号令,1990年4月10实施 10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2012年修订) 公安部令第120号,2012年11月1日施行 11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2003年4月1日实施 12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 公安部,2011年11月25日实施 1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号令,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80号修正 1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2016年7月1日 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2011年6月21日实施 16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2013年2月5日实施 17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安全生产文件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6〕13号,2016年2月4日实施地方法规及文件 序号 文件名 文件号、颁布实施日期 1 《XX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7年11月29日经XX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 2 《XX省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XX省政府令第155号 3 《XX省消防条例》 2010年9月30日XX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4 《XX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 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8号 5 《关于在全省高危行业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 云安监管〔2008〕102号 6 《XX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 云政发〔2010〕157号 7 《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 云安监管〔2013〕13号 8 《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目录调整后安全生产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 云安监管〔2015〕58号标准和规范 序号 文件名 标准号、实施日期 1 《汽车加油企业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 GB50156-2012,2013年3月1日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5年5月1日 3 《建筑灭火器配置》 GB50140-2005,2005年10月1日 4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1996年2月1日 5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GB18265-2000,2001年5月1日 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9,2009年12月1日 7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2013,2014年7月1日 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2008,2009年10月1日 9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2463-2009,2010年5月1日 1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158-2006,2006年12月1日 11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2014年10月1日 1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13348-2009,2009年12月1日 13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5630-1995,1996年2月1日 14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3690-2009,2010年5月1日 1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1987年2月1日 16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3009-2007,2008年1月1日 17 《企业作业安全规范》 AQ3010-2007,2008年1月1日 18 《加油企业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AQ/T3050-2013,2013年10月1日 19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2007年4月1日 2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AQ3013-2008,2009年1月1日 21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2013年10月1日 22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T3022-2011,2011年6月1日 23 《用电安全导则》 GB/T13869-2008,2008年12月1日 24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2012年8月1日 《化学危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1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5-20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基本要求健全机构为了确保每个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进一步关注每个职工的生命安全,关心我厂的安全问,已成为公司每个员工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公司本着有岗就有责,有职就有责的原则,制定“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度,对于落实好我公司安全工作,确保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建立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的资源投入,其他部门及人员应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完善制度企业在隐患排查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培训企业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与标准、工作程序、方法等,并保留培训记录。落实责任企业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及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食用油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方案混编14术语及定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系统或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性、定量的表示。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危害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有害因素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R)=频率(L)×严重度(S)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危害因素辨识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汽油、柴油的装卸、存储和加油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辨识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风险识别评价流程图如下: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允许编制风险控制计划(如有必要)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风险再评价风险识别措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总则第一条持续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术语1.本制度所称的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或作业环境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2.危险辨识,是指辨识出危险因素,即潜在和固有的危险性、触发条件、存在条件;危险性评价是对辨识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风险程度。第三条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适用范围第四条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般要求第五条职责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2.行政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3.各车间、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第六条由行政部组织,各车间、部室每年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至少进行一次辨识和风险评价,辨识和评价结果向公司领导汇报。第七条要确保一定数量的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全公司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增强员工对危险源的预知预控效果。第八条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涵盖所有的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及周边环境,同时还要考虑生产场所以外的各种活动、装置及其他相关方的活动。第九条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所有作业区域内的生产活动、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1.正常和异常的情况;2.现在和将来的生产活动;3.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4.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和心理性、行为性和其它性危害。5.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规则》的20种事故类别。第十条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中,要充分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风险。第十一条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基于实际问题,通过初始风险评价和持续的风险评价,对风险评价实现动态、闭环管理。第十二条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标准化系统文件,并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回顾与更新,实现危险源的有效预知预控目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第十四条在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前,应充分作好以下准备工作:1.公司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2.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公司领导、车间(部门)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及现场作业人员等;3.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要全,基本覆盖本部门、本项目的所有施工、作业场所及所用的设备设施;4.参加辨识的人员必须掌握辨识范围和类别等基本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对本部门、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要求;5.资料准备齐全。第十五条危险源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2.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3.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第十六条辨识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2.收集本部门和其它同类部门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第十七条危险源的风险评价采用“定性判断法”和“定量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十八条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第十九条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第二十条经评价确定为重大风险危险源的由行政部整理填入《重大风险危险源清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将其传递给相关部门,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第二十一条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要遵循下列原则:1.消除风险;2.用低风险替代高风险,降低风险;3.通过有效工程对风险实施控制和隔离;4.改进管理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5.配备完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加强员工保护,降低风险。第二十二条重大风险危险源的控制1.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2.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4.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5.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6.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第二十三条一般风险危险源的控制: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持续风险评价第二十四条风险评价要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对危险源及时进行辨识和评价,处理重大风险,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第二十五条持续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1.使用前检查;2.计划任务观察;3.设备检查;4.工前危险预知;5.交接班检查;6.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7.定期、不定期检修;8.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回顾、评价与更新。危险源的管理第二十四条公司应制定重大风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行政部监督检查各部门对重大风险危险源管理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第二十五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采用新的物质;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各部门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和《重大风险危险源清单》,报行政部备案。食用油加工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清单公司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标准 序号 场所/环节/部位 风险辨识 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责任部门/责任人 (一)制冷 1 制冷机房 液氨储罐、压缩机、阀体、调节站等液氨泄漏。 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构成重大危险源A级/红色 1、必须根据制冷压力管道设计图纸中的制冷工艺设计说明,确定储氨单元的存氨量。2、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备案等。3、贮氨器、低压循环桶、气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均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4、系统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5、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上部均应安装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防爆事故排风机。6、制冷机房内事故风机及应急照明均应采用防爆型。7、贮氨器上方宜安装水喷淋系统。8、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并采用开式喷头。9、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至少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2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非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至少配备1套隔离式防护服、防毒面具及岗位人员一人一具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定期进行液氨泄漏应急演练。10、制定落实液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应急演练。11、每半年对避雷设施进行一次检测。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冷库安全规程》(GB28009)《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未构成重大危险源B级/橙色 2 液氨管线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成液氨泄漏。 中毒和窒息 B级/橙色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作业指导书》 3 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 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中毒和窒息 30人以上为A级/红色; 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统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30人以下为B级/橙色 4 快速冻结装置 快速冻结装置液氨泄漏。 中毒和窒息 B级/橙色 1、快速冻结装置应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不得超过9人。2、快速冻结装置上方的回气集管在车间吊顶上方应单独隔离或移至车间外。3、在快速冻结装置的出口处的上方应安装氨气浓度传感器,在加工间内应布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事故排风机,自动停止成套冻结装置的运行,漏氨信号应同时传送至机房控制室报警。4、热气融霜用的热气管,应从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除油装置以后引出,并应在其起端装设截止阀和压力表,热气融霜压力不得超过0.8MPa(表压)。如果需要采用热氨融霜工艺,必须设置有效的防止产生超压、液击的控制装置。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5 冷库 冷库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成液氨泄漏。 中毒和窒息 C级/黄色 1、制冷剂泵设置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泵的排液管上装设压力表、止逆阀。泵的排液总管上加设旁通泄压阀,防止蒸发器超压。2、库内风机线路按额定负荷一机一线,设置断路器、缺相保护和热保护等电器保护装置,并接地。3、穿过冷间保温层的电气线路应相对集中敷设,且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4、冷间内动力、照明、控制线路应根据不同的冷间温度要求,选用适用的耐低温的铜芯电力线缆,并宜明敷。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6 融霜作业环节 违反操作规程,融霜作业间隔时间短,液氨回抽不彻底。 中毒和窒息 C级/黄色 1、热氨融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超压,待系统内液氨回抽完全(压力降至零)后,方可向蒸发器管道供热氨。2、水冲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待蒸发器管道压力降至零方可用水喷淋后,严禁关闭回气阀。3、不得将热气直接注入低温液体中。4、使用热氨融霜的制冷系统宜采用自动化控制进行融霜,避免手动操作。5、避免多个大型蒸发器共用一套除霜方案。 《制冷空调作业安全技术规范》(AQ7004)《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9237) (二)污水处理 1 污水处理池清理 硫化氢、甲烷(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造成爆炸、中毒。 中毒和窒息 C级/黄色 1、建立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审批制度、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2、相关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护人员等均应进行专项培训。3、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在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作业流程。4、必须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程序,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5、作业时,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将相关检测结果记录存档,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应停止作业,人员撤离。6、作业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重新进行池内气体检测。7、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8、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9、监护和救援人员应能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13年59号令) (三)实验室 1 危险(剧毒)化学品管理 违规操作引发的中毒。 中毒 B级/橙色 1、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应经企业负责人批准,报请公安部门批准后找合法供应商购买。2、危险(剧毒)品一旦进入本单位,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入库、登记,填写《危险(剧毒)品保存登记表》,做到一物一账,双人双锁管理,保证门锁牢固有效,钥匙要妥善保管,不得委托他人代管,要定期或不定期核查。3、危险(剧毒)品的领用应本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双人签名填写《危险(剧毒)品使用领料单》,使用部门负责人同意批准后领取。库房人员严格按领料单上注明的用途、品名、规格,核准发放。4、检测科室在剧毒品配制、使用时应填写《危险(剧毒)品配制使用记录》,双人同时在场并作好记录。将剧毒品配制溶液明显标识,双人双锁保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四)锅炉 1 锅炉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 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导致锅炉内超压或缺水而引起爆炸。 锅炉爆炸 B级/橙色 1、安全阀、压力测量装置、水位测量与示控装置、温度测量装置,以及其他保护装置的设置、技术参数、运行和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锅炉及附件应定期检验。2、6蒸吨/小时以上蒸汽锅炉应设超压保护室,燃煤锅炉应装设点火程序控制装置和熄火保护装置;其他类型的锅炉应按照TSGG0001-2012第6.6条的规定装设安全保护装置。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第6.6条 2 燃油、燃气、煤粉锅炉的特殊安全设施或措施 未配置防爆门或放散管,可燃气体积聚而产生爆炸。可燃气体泄漏、一氧化碳聚集引发中毒、窒息。 其他爆炸中毒、窒息 B级/橙色 1、燃油、燃气、煤粉锅炉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防爆门的位置应不危及相关人员的安全。2、燃气管道上应装设放散管、取样口和吹扫口,其设置部位应能满足将管道内燃气或空气吹净的要求。3、燃烧器周边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燃气锅炉点火未按规范操作,熄火后未吹扫进行二次点火作业,燃气与空气在炉膛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二次点火时引起火灾爆炸。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在点火程序控制中,点火前的总通风量应当不小于三倍的从炉膛到烟囱入口烟道总容积;锅壳锅炉、贯流锅炉和非发电用直流锅炉的通风时间至少持续20秒钟,水管锅炉的通风时间至少持续60秒钟。2、单位时间通风量一般应当保持额定负荷下的总燃烧空气量。3、熄火保护装置动作时,应当保证自动切断燃料供给,对A级锅炉还应当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充分吹扫。燃气锅炉,其燃烧器必须保证点火安全时间≤5s,熄火安全时间≤1s。注:燃烧器启动时,从燃料进入炉膛点火失败到燃料快速切断装置开始动作的时间称为点火安全时间,燃烧器运行时,从火焰熄灭到快速切断装置开始动作的时间称为熄火安全时间。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 (五)空压机 1 空压机及管道 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而导致压力剧增引起爆炸,或管道内积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爆炸。 容器爆炸 D级/蓝色 1、安全阀、压力表定期校验,空压机压力联锁装置完好可靠。2、活塞式空压机与储罐间的止回阀、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排空管应完好、有效。连接空压机及其储气罐间的管道应定期清扫,清除管道中残留的积碳。3、电器柜应有可靠的PE保护线,且屏护可靠;高压控制系统不得带负荷拉闸。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GB22207) (六)建筑及消防 1 建筑物防火间距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防火间距不足,扩大了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 A级/红色 1、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等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016-2014表3.4.1的规定。2、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散发火花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016-2014表3.5.1的规定,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016-2014表3.5.2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 建筑物耐火等级、构建材料和防火分区 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建筑物和构建耐火等级不合格,扩大了火灾的危害性。 火灾 A级/红色 1、各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单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应与其使用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相适宜,并有明显标识。2、当同一建筑物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3、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作业场所的危险性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4、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隔墙中的填料应使用矿渣棉或玻璃纤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 爆炸危险性厂房的泄压 爆炸发生时,泄压面积不符合要求,扩大了爆炸的危害性。 火灾 A级/红色 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门窗,门、窗应向外开启。2、泄压面积应经过计算,并符合GB50016-2014中第3.6.4条的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4 危险建筑物 危险建筑物遇风雨及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垮塌。 坍塌其他伤害 B级/橙色 1、应对建筑物进行危房鉴定,且有鉴定结论或报告,并建立档案。2、凡鉴定为危险建筑物,应拆除或大修,暂时无法处理的应封闭,并拆除水、电和气源,设置明显标识。 5 消防设备及通道 未设置自动火灾报警装置,未设消防水系统与消防通道。 火灾 B级/橙色 主控室、电气间、电缆隧道、可燃介质的液压站等易发生火灾的建构筑物,应设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应设置消防水系统与消防通道,并设置警示标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车间主控楼(室)等要害部位未按要求设置2个安全出口。 火灾其他伤害 B级/橙色 车间主控楼(室)、主电室、配电室、电气室、电缆夹层、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地下加压站等要害部位的疏散出口必须按规定设置2个安全出口;主控楼(室)、主电室、配电室等、电气室面积小于60m2时;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的电缆夹层及不超过100m2的地下电气室、油库、地下液压站、地下润滑站(库)、地下加压站且无人值守的,可设一个,其门必须向外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七)电气设备 1 电器防爆 易燃易爆场所未设置防爆电器或等级不够。 触电火灾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防爆场所应配用防爆电器。应根据爆炸性危险区域的等级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组别,正确选择相应类型的级别和组别的电气设备,并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敷设的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保护。2、每层厂房应设独立电源箱,使用断路保护器。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2 电气线路 临时线路未装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 触电 D级/蓝色 1、临时线路敷设符合安全要求,应安装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2、临时用电设备PE(保护接地线)连接可靠。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3 主电室、电气室、配电室 未设置通风或空调系统,电气盘、箱、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火灾触电 D级/蓝色 1、设置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确保电气设施完好。2、电气盘、箱、柜必须设置设备编号、当心触电标识、单线系统图、接地和接零标识。3、相序线及接线标识规范、柜门保护接地并牢靠、接线位和母牌等裸露部位均有有机玻璃罩、穿线孔应封堵、线路应横平竖直、固定有序。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高、低压电气柜前未铺设绝缘胶板,使用不合格安全用具。 触电 D级/蓝色 1、高压柜前必须铺设绝缘胶板。2、高压试电笔、绝缘手套、绝缘套鞋、接地线等电工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按检验标准要求送检,并张贴标识,确保有效。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 (八)检维修和清理作业 1 检维修和清理作业 检维修无安全施工方案,停机未执行操作牌、停电牌制度。 触电高处坠落车辆伤害 D级/蓝色 1、设备检维修和清理工作应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安全交底,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安全确认制度、挂牌制、监护制、锁具制,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和现场的安全交底。2、检修之前应有专人对电、氯气、液氨、正己烷等要害部位及安全设施进行确认,并办理有关检修、动火审批手续。3、使用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进入潮湿密闭容器内作业不应大于12V。 检修过程未落实检维修作业方案。 火灾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D级/蓝色 1、进入设备内清理检修,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测定设备内部氧含量高于19.5%,在人孔处有专人监护。2、检修中应按检修方案拆除安全装置,并有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装置的变更,应经安全部门同意,并应作好记录归档。3、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应设安全通道、梯子、支架、吊台或吊盘,不应利用煤气管道、氧气管道作起重设备的支架。高处检修管道及电气线路,应使用乘人升降机,不应使用起重卷扬机类设备带人作业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 检修结束未按程序进行试车,安全装置未及时恢复。 火灾机械伤害其他爆炸 D级/蓝色 1、设备检修完毕,应先做单项试车,然后联动试车。试车时,操作工应到场,各阀门应调好行程极限,做好标记。2、设备试车,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施工单位交出操作牌,由操作人员送电操作,专人指挥,共同试车。非试车人员,不应进入试车规定的现场。3、检修完毕,安全装置应及时恢复。 1220风险评估体系我公司结合所设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企业风险源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山东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1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9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汽车加油企业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XX安监管危化[2016]71号)《XX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XX安委【2016】3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企业风险评价办法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预危险性分析法PHA2、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3、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4、工作危害分析法JSA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1.方法概述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HazardAnalysis,简称JHA),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辨识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后根据风险度=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的公式来计算出数值,确定其数值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分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步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三四个词表示一个步骤。分解时应该认真研究这项工作,班组有关人员—起讨论,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后将该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辨识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最后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分析前应当成立分析小组,确定分析的具体工作,把这项工作分解成若于步骤后,填写到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中。记录表包括工作步骤,该步骤的潜在危害、主要后果、风险度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些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并认真总结和统计,在计算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否则由于分析人员认识的不同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2.方法应用该方法首先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分解时,各岗位有关人员要一起讨论,认真研究该项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在辨识危害过程中的方法基本与上期介绍的标准危害(隐患)分析方法一致,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辨识,并列出清单。然后,再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比照已划分好的标准分别填写相应的数值。在测算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重点考虑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和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针对每一因素制定具体的测算标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项比照标准填写相应的数值。测算的标准可参照表1所列内容。作业活动的划分本体系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等参考点进行有机结合,而进行划分。(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2)异常情况处理:停电,加油机设备故障处理;(3)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汽车装卸车、储罐、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4)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作业危害分析步骤(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表1作业活动清单格式(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单元/装置):No: 序号 岗位/地点 作业活动 活动频率 备注 1 2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LEC法参照表2-1,LS法参照表2-2)。表2-1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岗位:工作任务:No: 序号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L E C D 评价级别 管控级别 工程控制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指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8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风险点岗位:工作任务:No: 序号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L S R 评价级别 管控级别 工程控制 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3、管控级别是指按照附录A.8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可以按下述问题例举提示清单提问: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险有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滑倒、绊倒、摔落、扭伤?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5)噪声或震动是否过度?6)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7)照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8)物体是否存在坠落的危险?9)天气状况是否对可能对安全存在影响?10)现场是否存在辐射、灼热、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
/
本文档为【食用油加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2019-2020新标准完整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