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T 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2013-05-03 4页 pdf 1M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3732

暂无简介

举报
T 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923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网络出版时间:2012-9-4 10:3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093.TE.20120904.1033.003.html 在石油工业中,利用管路系统输送油、气资源是当 代能源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由主管道和分支管道 相交构成的分岔管路是油气输送管网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根据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之间夹角的不同,可分为 Y 形分岔管路和 T 形分岔管路。当多相介质(如原油 ...
T 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923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网络出版时间:2012-9-4 10:3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093.TE.20120904.1033.003.html 在石油工业中,利用管路系统输送油、气资源是当 代能源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由主管道和分支管道 相交构成的分岔管路是油气输送管网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根据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之间夹角的不同,可分为 Y 形分岔管路和 T 形分岔管路。当多相介质(如原油 和水、天然气和凝析液或者油气水三相混合物)通过 这些分岔管路时,在主管道下游和分支管道内不仅会 产生流量分配不均匀的现象,而且各管路内的相含率 和相分布等也会重新分配[1-2],有学者[3-5]提出利用这 种相分配不均现象可达到多相分离的目的。由单个或 多个分岔管路组成的管式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 小、质量小、压降损失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设备体 积和质量有严格要求的海洋平台。 目前,对于分岔管路内多相流动特性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气液两相流动[6-7],有关液液两相流动的研究甚 少。Yang 等[8]在 2006 年利用垂直布置的分岔管路对 油水两相流动进行实验研究,当入口为分层流动时分 岔管路对油水两相的分离效果较好,而当入口为分散 流时分离效果不明显,说明垂直分岔管路内油水分离 效果对入口流型非常敏感。同年,Yang 等[9]针对水平 布置的分岔管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时分岔管 路对油水两相基本没有分离效果。Wang 等[10]针对 T 形分岔管路油水分离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得到 油水分离效率依赖于入口流型和含油率。虽然分岔管 路可以作为分离器使用,但分离效率不高,分离性能易 受入口工况和运行条件影响。以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 T 形分岔管路分岔次数及入口流速、含油率对油 水分离效率的影响。 1 数值模拟 多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欧拉-拉格朗 日方法和欧拉-欧拉方法。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中, 流体相被处理为连续相,通过直接求解时均 N-S 方程 得到速度场和压力场,而离散相是通过计算流场中大 量粒子的运动得到的,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离散相 (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很低,通常低于 10%,可忽略其 对连续相的影响。由于在本研究中,第二相油的体积 分数不小于 10%,因此,采用能够模拟第二相体积分 数较高情况的欧拉-欧拉方法。计算选用的组成成分 和物性参数:主相为水,密度为 998 kg/m3,动力粘度为 0.001 kg/(m ·s);分散相为油,密度为 836 kg/m3,动力 粘度为 0.031 kg/(m ·s)。 1.1 控制方程 连续性方程: 式中:α 为相含率;ρ 为密度,kg/m3;为速度矢量,m/s; k 代表油相或水相。 T 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魏丛达1 许晶禹2 王立洋2 刘海飞2 吴应湘2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魏丛达等.T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油气储运,2012,31(12):923-926. 文章编号:1000-8241(2012)12-0923-04 摘要:油水两相混合物流经 T形管路时,会产生流量分配不均、相含率和相分布重新分配的现象,此 特性可用于多相混合物的分离作业。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和混合k-ε 湍流模型,研究了 T形管垂 直分岔次数、入口混合流速、入口含油率和流量配比等参数对 T形管路中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计 算结果表明:增加分岔次数有利于油水分离;流量配比存在较优区间;较低的入口混合流速和入口含 油率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这些结论对 T形管路结构优化和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水两相流动;T形管;多相分离;分离效率 中图分类号:TE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6047/j.issn.1000-8241.2012.12.013 设计计算 924 www.yqcy.net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设计计算 动量守恒方程: 式中:p 为压力,Pa;为压力应变张量,Pa;为当地重 力加速度,m/s2;K 为相间的动量交换系数; 为外部 体积力,N; 为升力,N; 为虚拟质量力,N;l 代表 第 l 相。 假定离散相以液滴形式存在于连续相之中,当离 散的液滴直径较大时,需要考虑升力 的作用: 附加质量力 的定义式: 式中:t 为时间,s。 油水两相的相间交换系数表达式: 其中,液滴弛豫时间 τ 和曳力系数 f 分别为: f =CDRe /24 式中:d 为当量长度,m。 混合k-ε 湍流模型: 式中:ρ m 为混合密度,kg/m 3; 为混合速度矢量,m/s; µ t,m 为湍流粘度,kg/(m ·s);Gk,m为湍流动能,m2/s2;Cµ 为常量;k 为湍流的脉动能量,J;ε为湍流的脉动动能 耗散率。 1.2 几何模型 T 形多分岔管路(图 1)主管路和分支管路的管径 均为 50 mm。采用结构化网格,并在分岔接头处对网 格加密,以便提高计算精度。油水两相入口采用速度 入口条件,主管路下游出口和分支管路出口处为充分 发展的管流条件,壁面为无滑移条件。采用二阶迎风 求解油水两相控制方程组,速度场和压力场的耦 合采用改进 SIMPLE 算法,控制进、出口流量的相对 误差小于 0.1%。 1.3 参数定义 为定量描述 T 形分岔管路的两相流动特性,定义 如下相关参数。 油相相分配比: f o =Q ob /Q oi 水相相分配比: fw =Qwb /Qwi 混合流量配比: T 形分岔管路分离效率: η = |f o - fw|×100% 下支管路水中含油率: 式中:Q oi 为入口管路油相体积流量,m3/s;Qwi 为入口 管路水相体积流量,m3/s;Q ob 为分岔管路油相体积流 量,m3/s;Qwb 为分岔管路水相体积流量,m3/s。 1.4 模型验证 为了验证所采用的计算模型,选取 Yang 等[8-9]的 实验数据,对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分岔管路内的油水 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验结 图 1 T 形多分岔管路三维几何模型 925www.yqcy.net 果比较(图 2)。其中,两组实验工况相同,入口流型均 为分散流,混合流速为 1.8 m/s,入口含油率为 25%。 显见,油水两相分配比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 合较好。当分岔管路水平布置时,在主管路和分岔管 路之间,油水两相的相分配不均现象不明显,而当分岔 管路垂直布置时,油水两相的相分配不均现象较明显, 与 Yang 等得出的结论一致,说明利用欧拉多相流计 算模型能够较好地对 T 形分岔管路内的油水两相流 动进行模拟。 岔次数的增加不但能够提高分离效率,而且可以在更 宽的流量配比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分离效率。 油水混合物经过 T 形管路分离后,主管路下支管 出口水中含油率是一个影响后续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 指标。与分离效率类似,当 T 形管路垂直分岔次数增 加时,同样工况下的主管路下支管出口水中含油率明 显降低(图 4)。因此,当 T 形管路用于油水分离作业 时,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垂直分岔管路数 来改善分离效果、降低水出口的含油率指标。 2.2 入口混合流速和入口含油率 当入口含油率相同时,增大混合流速 vm 会降低分 岔管路的油水分离效率(图 5),这是因为混合流速增 大使入口管路的流型发生了变化。过大的混合流速使 入口的油以分散相的油滴存在于水中,这不利于油水 两相在分岔接头处进行相的重新分配,从而恶化油水 分离效果。此外,当入口混合流速一定时,较低入口含 油率的分离效率最大值η max 略高一些,且低流速下分 离效率“平缓过渡”区间较宽,说明较低的入口含油率 更有利于分岔管路的油水分离。在不同工况下,油水 分离效率最大值η max 分别为 77.56%、75.19%、62.32% 和 61.23%,相对应的流量配比 f bi 分别为 0.3、0.4、0.2、 0.4。可见,T 形管路用于油水分离时,为达到较高的 分离效率,最佳流量配比数值应该略大于入口含油率。 设计计算 图 2 油水两相分配比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图 3 不同分岔次数下分离效率与流量配比的关系 图 4 不同分岔次数下支管出口水中含油率与流量配比的关系 魏丛达等:T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 Wei Congda,et al:The law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in T-shaped pipe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2 结果与讨论 T 形分岔管路用于油水分离已获初步成功,然而, 影响油水分离的因素较多,以下主要探讨结构参数和 流动参数对 T 形管路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2.1 分岔次数 T 形管路的垂直分岔次数对支管路和主管路的 相分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中,入口混合流速 vm=2.0 m/s,含油率α o=0.3 ;分别选取一次、二次、三 次、六次分岔结构,在相同的入口工况下,分别研究 T 形管路油水分离效率η 和主管路下支管出口水中的含 油率α or。 随着流量配比从 0 增加到 1,T 形管路的油水分 离效率η 均出现了“急剧上升-平缓过渡-快速减 小”3 个变化阶段(图 3),即流量配比对油水分离效 率影响显著。针对 T 形管路的实际应用,需要找出 曲线平缓过渡区间的流量配比范围,以便控制油水 分离过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随着垂直管路分岔次 数的增加,分离效率η 逐渐增大,趋向于流量配比 f bi 在 0.3~0.4 区间附近取得最大值,从一次分岔到六 次分岔,分离效率的最大值分别为 38.06%、50.83%、 61.25%和 70.52%,并且曲线中的“平缓过渡”阶段在 整个流量配比过程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可见,分 926 www.yqcy.net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设计计算 随着流量配比的增大,下支管出口处水中含油率 呈明显下降趋势(图 6)。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入口混 合流速或含油率增大,均会使下支管出口水中含油率 增大。为了降低水中含油率,可以增大 T 形管的流量 配比,或者在低入口混合流速和低含油率下运行。 3 结论 对 T 形分岔管路装置中的油水两相流动进行数 值模拟,了垂直分岔次数、入口混合流速和入口含 油率对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T 形管路油水分离存在较优的流量配比区间。 随着垂直分岔次数的增加,T 形管路对油水分离的效 率显著提高,并可在更宽流量配比范围内保持较高的 分离效率。 (2)油水两相混合物经过 T 形多分岔管路能够得 到较好的分离,但分离效率受到入口混合流速、入口含 油率的影响,T 形管路适用于低混合流速下的油水分 离作业。 (3)欧拉多相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油水两相在 T 形管路内的流动。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油气水三相分支管流的 流动特性研究”,10572143。 作者简介:魏丛达,高级工程师,1967 年生,1991 年毕业于石油大 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开发技术研究。 电话:13823116580;Email:weicd@cnooc.com.cn 图 6 不同工况下 T 形管路下支管出口水中 含油率与流量配比的关系 图 5 不同工况下三次分岔 T 形管路分离效率与 流量配比的关系 [1] Buel J R,Soliman H M,Sims G E. Two-phase pressure drop and phase distribution of a horizontal tee jun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1998,24:775-792. [2] Pandey S,Gupta A,Chakrabarti D P,et al. Liquid-liquid two phase flow through a horizontal T-junc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2006,84(A10):895-904. [3] Azzopardi B J,Colman D A,Nicholson D. Plant application of a T junction as a partial phase separator[J]. Trans IChemE,2002, 80(A):87-96. [4] Wren E,Azzopardi B J. The phase separation capabilities of two T-junctions placed in series[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2004,82(A3):64-371. [5] 王立洋,郭军,张军,等. T 型多分岔管路中的油水两相流动实 验研究[C]// 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 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582-588. [6] Shoham O,Brill J P,Taitel Y. Two-phase flow splitting in a tee junction-experiment and modeling[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87,42(11):2 667-2 676. [7] Adechy D,Issa R I. Modeling of annular flow through pipes and T-junctions[J]. Computers & Fluids,2004,33:289-313. [8] Yang L,Azzopardi B J,Belghazi A. Phase separation of liquid- liquid two-phase flow at a T-junction[J]. AIChE Journal,2006, 52(1):141-149. [9] Yang L,Azzopardi B J. Phase split of liquid-liquid two-phase flow at a horizontal T-jun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2007,33:207-216. [10] Wang Li-yang,Wu Ying-xiang,Zheng Zhi-chu,et al. Oil- water two-phase flow inside T-junction[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8,20(2):147-153. (收稿日期:2012-01-04;编辑:关中原)
/
本文档为【T 形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规律及其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