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13-04-20 2页 pdf 423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3796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简清, 麦燕萍,张成,曹奔放 Effect of diff erent drainage devices for craniosurgery on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J ian Qing , Mai Yanp i ng , Zhang Cheng , Cao Ben� f ang 摘要:目的 比较颅脑手术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颅脑手术选择合适的引流装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照 组( 438 例)采用传统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简清, 麦燕萍,张成,曹奔放 Effect of diff erent drainage devices for craniosurgery on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J ian Qing , Mai Yanp i ng , Zhang Cheng , Cao Ben� f ang 摘要:目的 比较颅脑手术使用两种不同引流装置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颅脑手术选择合适的引流装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照 组( 438 例)采用传统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引流;观察组 ( 375 例)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引流。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留 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 01) ;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发生颅内感染 23 例( 5. 25% )、3 例( 0. 80% ) ,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 01)。结论 开颅手术后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引流可缩短引流时间, 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颅脑手术; � 颅内感染; � 引流装置; �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 � 硅胶引流管; � 一次性引流袋 中图分类号: R473.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1 4152( 2011) 10 0035 02� DOI: 10. 3870/ hlx zz. 2011. 10. 035 � � 神经外科手术时常于创腔(血肿腔、瘤残腔)或脑 室放置引流管以引流术后残留积血或渗血。由于引 流管与外界相通, 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一旦发生颅内 感染, 则导致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延长, 病死率及 致残率升高。为此, 我科对颅脑手术后使用两种不同 引流装置颅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为颅脑手 术选择合适的引流装置提供参考。 1 � 资料与方法 1. 1 � 一般资料 � 对照组为 2006年 1 月至 2008年 5 月我院收住行颅脑手术放置引流管患者 438例,观察 组为 2008 年 6 月至 2010年 8月我院收住行颅脑手 术放置引流管患者 37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 05) ,见表 1。 表 1�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男 女 年龄 (岁, �x � s) 诊断(例) 脑出血 脑外伤 脑肿瘤 手术类型(例) 颅内血肿 清除术 脑室穿刺 及引流术 硬膜下血 肿清除术 脑肿瘤 切除术 置管部位(例) 双侧 创腔 脑室 对照组 438 285 153 57. 5 � 16. 0 323 82 33 251 142 12 33 109 231 98 观察组 375 236 139 53. 9 � 35. 0 268 86 21 214 123 17 21 84 196 95 � 2 / t� 0. 400 1. 670 3. 017 2. 971 1. 280 P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作者单位:钦州市灵山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钦州, 535400) 简清: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科研项目: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20094116) 收稿: 2010 12 03;修回: 2011 01 20 1. 2 � 方法 1. 2. 1 � 引流方法 � 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方法, 置入 8~ 12号长 18 cm 的多侧孔硅胶管, 外接一次性无菌 引流袋。观察组使用山东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 司生产的 8~ 12 号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由引流导 管、三通阀、调速开关、脑压调节瓶、集液袋等部件构 成)。手术时将引流导管置入所需部位, 然后连接各 引流组件,将三通阀连接于引流导管和引流连接管之 间,根据治疗需要悬挂脑压调节瓶于合适的高度(患 者仰卧位侧脑室前角距脑压调节瓶倒立 U 形玻璃管 水平位 15~ 20 cm) ,低位悬挂集液袋, 引流速度由脑 压调节瓶的高度或调速开关来控制。两组患者术后 护理均按颅脑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密切观察意识、 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 �体温高热及时给予降温处理, 如药 物降温、物理降温、人工冬眠疗法。�做好基础护理。 �引流管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 如为创腔引流 管应将引流袋(集液袋)悬挂于床头且低于头部 10~ 15 cm,如为脑室引流管抬高引流袋(集液袋) , 其最高 点距穿刺点 15~ 20 cm。引流装置保持无菌状态,各 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执行相关操作时严格无菌操 作。随时检查切口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污 染,如有及时更换。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引流 液的颜色和量, 注意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移 位、脱落。引流不畅时自上而下轻轻挤压引流管。小 儿、昏迷及躁动不安的患者加用床栏和约束带约束健 侧肢体,以防抓脱引流管。严防引流液体逆流入脑内 导致逆行性感染。�置管引流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及 引流量而定, 达到引流目的后创腔引流管一般在术后 24~ 48 h拔除,脑室引流管< 7 d拔除,如果引流管留 置时间超过 10 d尚不能拔管时, 应考虑改行内引流 术。 1. 2. 2 � 方法 � 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颅内 感染发生率。颅内感染诊断:开颅术后 3~ 14 d 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体温波动在 38. 5~ 40. 0 � , 在原基础疾病改善的情况下再次加 重,脑脊液有炎症改变,颜色混浊、絮状沉淀甚至为脓 �35�护理学杂志 2011年 5月第 26卷第 10期(外科版) 性。实验室检查: � 脑脊液中白细胞数> 10 � 106 / L , 其中多核白细胞数> 50%, 糖定量< 2. 25 mmol/ L , 蛋白> 450 mg/ L ,氯化物< 120 mmo l/ L; �细菌培养 呈阳性结果。凡符合第� 条即可确诊,如细菌培养阴 性,需符合其他条件。 1. 2. 3 � 统计学方法 � 数据采用 SPSS11. 0 进行 t 检 验和 � 2 检验,检验水准�= 0. 05。 2 � 结果 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 5. 40 � 3. 28) d, 23 例 ( 5. 25%) 发生颅内感染; 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 ( 4. 29 � 3. 07) d, 3 例( 0. 80% )发生颅内感染。两组 比较, t= 4. 954, � 2 = 12. 930, 均 P< 0. 01。对照组脑 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6例, 其中溶血性葡萄球菌 2例, 鲍曼不动杆菌 2例, 屎肠球菌 1例,聚团肠杆菌 1例; 观察组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1例, 且发生 2 次不同菌 株的颅内感染,第1次感染细菌为溶血不动杆菌,第 2 次感染细菌为洛菲氏不动杆菌。 3 � 讨论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一种 严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 医疗费用增加等不良后果。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为 1. 8% ~ 8. 9% [ 1�2] ,病死率为 3. 8%~ 30% [ 1, 3�5] 。颅内 感染发生后, 由于细菌毒素及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 应,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障碍, 表现为发 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不及时合理治疗, 可造成严重 并发症及后遗症, 如癫痫、脑脓肿、脑积水、硬膜下积 脓及脑血管性损害等 [ 6]。 正常情况下由于颅脑生理屏障的保护, 细菌不 易侵入颅内,而开颅手术损伤颅脑的生理屏障并侵 入颅内操作, 这为细菌进入颅内开辟了一条捷径 [ 7] 。 关于放置引流管的感染率国内外均有报道, 研究较 多的是脑室外引流的易感性。国内学者报道脑室外 引流感染率为 10% ~ 17% [ 8] , 赵新亮等 [ 9] 研究显 示, 脑室外引流术患者感染率为 10. 4% , 剔除脑室 外引流因素后, 置管患者感染率仍高达 3. 22% , 感 染原因来自于引流口细菌直接污染, 以及部分病例 拔管后, 出现引流口漏, 需缝扎引流切口, 增加了细 菌的感染机会。 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装置,由于不易观察引流滴 数,引流速度难以控制,引流袋过高则致引流不通畅, 过低可引起低颅内压综合征; 并且出现引流管堵塞时 不易及时发现, 导致引流量减少, 从而使颅内压增高, 加重病情,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观察组使 用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主要由脑压调节瓶及集液 袋组成,其管道呈全封闭式状态,密闭性能好。搬动 患者时调速开关可随时关闭, 防止引流液倒流, 并能 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脑压调节瓶可有效反 映颅内压的压力数值, 引流速度易控制, 根据颅内压 的大小来调节引流管的高度,同时可根据脑压调节瓶 的倒立 U 形玻璃管内脑脊液的液体波动及滴数来反 映引流管是否堵塞或引流不畅; 集液袋容量为 1 000 m l,可容纳 3 d的引流量, 装满后经严格消毒其下方 的橡胶塞后, 用 50 m l注射器抽尽袋内的引流液, 不 仅可以准确记录引流量,而且避免了传统开放引流袋 记录引流液每日更换引流袋而可能造成的污染[ 10]。 因此,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1)。此外,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时,护理人员 可肉眼观察引流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传统 引流由于不易观察液体滴速而导致管道堵塞、引流不 畅的情况发生, 保持了引流的有效性,从而缩短了放 置引流管的时间。这也可能是减少颅内感染的原因。 综上所述, 开颅手术需要放置引流管时,应用一 次性颅脑外引流器进行引流可缩短置管时间, 降低颅 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时,一旦引流管堵塞应立即从头 部方向向外挤压引流管,无效时可根据医嘱从三通阀 给予尿激酶 2~ 4 万 U 加生理盐水 10 m l注入后夹闭 引流管 1 h,以便尿激酶充分发挥溶解血块功能,从而 使引流有效。 参考文献: [ 1] � Reicher t M C, Medeiros E A, Ferraz F A . Hospita l ac� quired mening itis in patients underg oing craniotomy: in� cidence, ev olution, and r isk factor s[ J] . Am J Infect Con� tr ol, 2002, 30( 3) : 158�164. [ 2] � De Bels D, Kor inek A M , Bismuth R, et al. Empirical treatment of adult postsurg ical nosocom ial meningit is [ J] . Acta Neurochir ( W ien) , 2002, 144( 10) : 989�995. [ 3] � 刘窗溪,万登济, 李健龙, 等.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 分析[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1) : 4�6. [ 4] � 尚爱加,程东源, 周定标.清洁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2) : 84�86. [ 5] � 舒航,李昭杰, 林志俊,等. 脑室冲洗治疗颅脑术后继发 颅内感染[ J] .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 5) : 386�387. [ 6] �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M ] .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68. [ 7] � 白刚,罗林.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47 例原因分析 [ J] . 云南医药, 2005, 26( 6) : 519�521. [ 8] � 吴维民,罗云平. 侧脑室侧角穿刺外引流治疗急性梗阻 性脑室内出血[ 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17( 1) : 40� 41. [ 9] � 赵新亮,申长虹, 甄自刚.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 研究[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3) : 278�280. [ 10] 彭艳梅, 戴翠萍,钟金兰.两种脑室外引流器应用效果的 临床观察[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5) : 29�31. (本文编辑 � 宋春燕) �36� Jou rnal of Nu rsing Science � May 2011 � Vol� 26 � No� 10( Surgery E dition )
/
本文档为【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