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肝豆状核变性路径

肝豆状核变性路径

2013-04-08 4页 doc 33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0305

暂无简介

举报
肝豆状核变性路径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一、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ICD-10 编码:B8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证 痰瘀互结证 肝气郁结证 肝肾阴亏证 脾肾阳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
肝豆状核变性路径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一、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ICD-10 编码:B8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内蕴证 痰瘀互结证 肝气郁结证 肝肾阴亏证 脾肾阳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豆状核变性(ICD-10 编码:B83.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已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扭转痉挛、腹水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患者 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 X 线片 (6)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血清铜、24 小时尿铜 (7)肝胆脾胰肾及腹水 B 超 (8)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 CT、血清蛋白电泳、24 小时尿 锌尿、系列蛋白、骨密度、食道吞钡 X 线片、骨关节 X 线片、骨髓细胞学检查等。 (八)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内蕴证:清热化湿,通腑利尿。 (2)痰瘀互结证:祛痰化瘀,活血散结。 (3)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肝肾阴亏证:滋补肝肾,育阴息风。 (5)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2、针灸治疗: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及证候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3、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震颤、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 症、舞蹈样动作、精神障碍等对症治疗;肝脏损害的保肝治疗以及脑损害的脑保护治疗。参 照《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 年)。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及证候选择不同的手法。 5、康复训练:对言语、吞咽及肢体肌张力障碍、步态不稳等进行康复训练。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症状与体征改善,病情好转 1 级以上者(参照改良 Goldstein 标准)(杨任民. 肝豆状核变性.第 1 版.安徽科技出版社,1995)。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有严重扭转痉挛,或合并有严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贫血、肾脏疾病等其他 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
本文档为【肝豆状核变性路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