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_苗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_苗阳

2013-03-23 4页 pdf 207KB 10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96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_苗阳 北京中医药 2010 年 7 月 第 29 卷 第 7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10. Vol. 29,No.7 牵拉或组织分离以及术后的化疗、放疗,可能导致盆 底神经的损伤,从而导致术后大小便功能的失常,常 规治疗收效甚微,中医从脾肾论治,先以温肾暖脾, 固涩止泻,后以桂附八味温补肾阳以调摄二便,可以 收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赖跃兴,靖大道.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 [J].中国肿 瘤,2007,16(5):323....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_苗阳
北京中医药 2010 年 7 月 第 29 卷 第 7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10. Vol. 29,No.7 牵拉或组织分离以及术后的化疗、放疗,可能导致盆 底神经的损伤,从而导致术后大小便功能的失常,常 规治疗收效甚微,中医从脾肾论治,先以温肾暖脾, 固涩止泻,后以桂附八味温补肾阳以调摄二便,可以 收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赖跃兴,靖大道.大肠癌流行因素的研究现状 [J].中国肿 瘤,2007,16(5):323. [2] Chessin DB,Guillem JG.Surgical issues in rectal cancer:a 2004 update [J].Clin Colorectal Cancer 2004;4 (4):233- 240. [3] Bittorf B,Stadelmaier U,Gold J,et a1.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i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with coloanal anastomosis in low rectal cancer [J].Eur J Surg Oncol 2004;30(3):260-265. [4] 汪建平.重视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 高[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6): 625-627. [5] 庞学武,陈光明,余剑雄.直肠癌术后并发腹泻的分析与 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18-119. [6] 雒琳,杨宇飞 .大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展望 [J].癌症进展,2005,3(6):28-34. 作者简介:王建彬,男,36 岁,博士,副主任医 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收稿日期:2010-01-25)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 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 * 苗 阳 1 段文慧 1 吴梦玮 2 荆 鲁 1 李立志 1 王乘龙 1 罗良涛 3 林家杨 4 史大卓 1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西苑医院名老中医在多年临床中以“心”为主线,围绕心气、阳虚, 血瘀水停等病机,将心衰分为气虚血瘀型、中阳虚衰、水湿内停、肾阳虚衰、水饮淩心型。 临证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治疗, 整体全面的把握心衰疾病的发展转归,减缓心衰病程进程。 诸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对于建立及优化中医心衰诊治的具有指 导作用。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老中医经验;西苑医院;名老中医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项目资助课题(CACMSO5Y007) 作者单位:1. 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 2.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 3.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4. 100097,香港医院管理局中医药部 ,,,,,,,,,,,,,,,,,,,,,,,,,,,,,,,,,,,,,,,,,,,,,,,,,,,,,,,,,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任何结构性或功 能性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中国最新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显示,35~74 岁成年人中约有 400 万心衰患者, 死亡率为 30 %,5 年死亡率达 67 %,甚至与一些恶 性肿瘤相当[1]。 心衰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 也是一个尚未攻克的顽固堡垒, 按照心衰进行 规范化诊治,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医认 为心衰病位虽然在心,但与肺、脾、肾等脏腑密切相 关。且有心气虚、心阳虚、血瘀、水停或痰浊逐渐加重 的演变规律。 我院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 治疗心力衰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总结出了一定 的遣方用药规律,值得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发掘。 1 病因病机 郭士魁老中医 [2]认为:心衰在中医中属于“心 痹”、“心水”、“喘证”、“水肿”、“气衰阳脱”等范畴。陈 可冀院士[3]认为: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心水证”、“心 气脱证”、“喘证”等类似心衰证候。大多数研究认为, 502· · 北京中医药 2010 年 7 月 第 29 卷 第 7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10. Vol. 29,No.7 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心之气阳虚衰为 本,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为标。其病位在心 且与肺、脾、肝、肾各脏腑密切相关,相互影响[4]。 1.1 心气虚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 对于心衰病机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味过于 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 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劳则喘息汗出,外 内越,故气耗矣”。 这些描述提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 虚。 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充沛,则血脉充盈 流畅,心气亏虚,则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 病理改变。 《金匮要略》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圣 济总录》 曰:“虚劳惊悸者, 心气不足, 心下有停水 也。 ”均明确指出心气虚为心衰的主因。 郭士魁老中 医[2]认为:心病日久,心阴阳俱虚,心气虚则血脉鼓动 无力,流行不畅,气滞血瘀。 进一步证实了心气虚是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之一。 1.2 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 心主血脉,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赖心气之推动, 而心气又有赖心阳的温煦激发, 心阳旺盛则心气充 沛, 心气充沛则运血正常, 同时也有助于心阳的激 发。 心气虚日久,累及于心阳,势必使机体出现一系 列的阳虚证候。由此可见心阳虚是心气虚之进,心阳 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在气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1.3 心气虚、心阳虚累及各脏腑功能失调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但并不局限于 心,常常涉及五脏六腑、气血阴阳 [5]。心主血脉,是全 身气血运行的中心,心气心阳不足,则鼓动血脉运 行无力,易形成血脉瘀滞。 肺主气,朝百脉,通调水 道,可助心气以运行血脉,调节水液运行;肺气不 足,则致气血运行不畅,水液运行失常,进一步加重 心血瘀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津液运行之枢纽,脾 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津液停滞而为水湿,助长心水 的形成;瘀血、水湿阻碍气机,则更易损伤心脾肺三 脏。 肾为五脏之本,命门所在,心阳有赖于命门之 火温煦激发,肾阳不足则心阳愈虚,血运更迟,肾 失蒸腾, 气化不利则水湿停聚, 泛溢肌肤发为水 肿,水气凌心发为喘;肾主纳气,肾虚则失于摄纳 而气逆于上为喘,导致心气、心阳暴脱。 总之,本病 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相关,血瘀、痰浊、水停为标。 而外感邪气、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常为 发作的诱因,若反复发作,可致各脏腑功能失调, 病情进一步加重。 1.4 血瘀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节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当“气虚不足以行血, 则血必有瘀。 ”心气虚久,累及心阳,心阳受损,寒自 内生是“心衰”致瘀的又一成因。 《素问·调经论》曰: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今阳虚生寒, 血为之凝着,脉为之不通,进而导致脏腑产生一系列 的病理改变。 瘀血在心,则心悸,憋气,心痛;瘀血在 肝,则胁痛症瘕;瘀血在脾胃,则腹胀纳呆,呕恶;瘀 血在肺,则水结气少,喘咳不卧。心阳受遏,五脏六腑 为之受累,致诸脏失养,气化不通,咳喘、水肿等症因 此而生。 所以说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环 节[6]。 2.5 水停是心力衰竭的必然结果 一般认为,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多责之于肺、脾、 肾。 而就本病而言,应责之于心阳不足。 由于心阳不 足,不能下助肾火,使肾阳虚亏,气不化津,津失敷 布,则停而为水。水溢肌肤则浮肿,上凌心肺则心悸, 喘咳。 《金匮要略·水气病》中早已提出:“血不利则为 水”,意即:血液瘀滞,脉络不畅可导致水肿发生。 血 脉瘀阻既使肺、脾、肾功能失常而致水停,又使血脉 内外津血转化障碍,潴留而为水。 赵锡武老中医[7]认 为:心藏神而舍脉,心阳旺盛,心血充盈则血运如常, 否则血流瘀积,造成肿胀及腹水。 总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为心主血脉、肺 朝百脉、脾主运化、肾主水等功能发生障碍,心气阳 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为标。诸病理因素及诸脏相互 影响,造成恶性循环,以致本病缠绵难愈,死亡率较 高[8]。 2 辨证论治 我院多位老专家在心衰各证型的诊治上各有侧 重、各有擅长,以下是总结了各位专家的经验后,将 心衰大致分为三型, 并列举了擅长该证的专家的临 证经验。 2.1 气虚血瘀型 此行为心衰辩证分型中最常见的一型。 本型主 证为:气短心慌,活动时及劳累后明显,可伴胸闷胸 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两颧暗红、舌质暗或见瘀斑 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此型病人多见于心衰早 期,NYHA 心功能分级为 I 级~Ⅱ级,病位主要在心、 肺。依据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9]早期改善病人的症 状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从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来 看,早期均有 BNP 的升高和心排血量的降低 [10],及 早的中医药干预治疗, 是预防心衰心气虚发展为阳 503· · 北京中医药 2010 年 7 月 第 29 卷 第 7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10. Vol. 29,No.7 虚的关键。另外,其他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血性心 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 在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劳力型气促为突 出现者辨证多属气虚血瘀,亦可参考本型治疗。 史大卓主任医师 [11]认为,此证宜用活血利水兼 以益气为法。 此时尚处心衰病程初起, 心体受累尚 浅,应以活血利水治标,益气固本,临床上多用丹参、 泽兰、益母草等合人参、黄芪、桂枝等益气药佐以行 水。 陈可冀院士[3]认为,此证宜用加味保元汤。 保元 汤出自明代魏桂岩所著的《博爱心鉴》,此方只人参、 黄芪、甘草、肉桂四味,是临床常用补气方剂之一。该 方剂主在益气,兼以温阳,补而不滞,温而不燥,但其 活血之力稍弱。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原方基础上加 用丹参、川芎、赤芍,名为加味保元汤,再结合引起心 衰之原发病的不同及兼症之区别加减应用。 若为形 寒肢冷,并发劳力型心绞痛,尤其是寒冷诱发者,加 栝蒌、薤白、干姜、重用肉桂或桂心;肺心病心衰伴随 轻度肺瘀血,肺通气及弥散功能障碍,气短显著者加 葶苈子,蛤蚧尾研末冲服;口干渴,盗汗明显者加玉 竹、地骨皮,另服生脉饮;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肥厚 者加红花、地龙,三七粉冲服。 2.2 中阳虚衰、水湿内停型 本型主证为:心悸气短,形寒肢冷,食欲不振或 兼呕恶,小便短少,肝脾肿大,水肿,舌淡苔白滑,脉 沉细。此型多见于心衰发展至中期,或以右心功能不 全为主者。 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 Ⅲ级,此时病 位已累及心、肺、脾、肾四脏。心衰由左心功能不全之 肺瘀血进展到右心功能不全致体循环瘀血时, 所引 起一系列症状体征时多归为此证。 郭士魁老中医 [2]认为:此时为心脾肾阳虚,哪一 脏位置选用哪一脏药为主,通心阳以桂枝为主,健脾 以四君子为主,温肾阳以附子为主。 若有水肿,需在 益气温阳的基础上加利水药,如茯苓、泽泻、车前草、 益母草。 赵锡武老中医 [7]提出:以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 真武汤为主方,适当配用“治水三法”随证施治,三法 即“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开鬼门法乃宣肺透 表,作用部位在肺,可配合越婢汤,肺热者配麻杏石 甘汤等。 洁净府法在于行水利尿,其作用在肾,若右 心衰竭,可以五苓散加车前子,沉香、肉桂。去菀陈莝 法作用在血脉, 可应用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苏木等 行气之药,助推气血运行。 陈可冀院士 [3]认为,此证当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苓桂术甘汤其组方虽无参芪之补气要药, 又无麻附 等温阳之品,但切不可以药测证而机械理解。心衰病 至此期,心气虚已进展为心阳、脾阳虚,无形或轻症 之瘀已变化为有形之痰饮水气夹瘀, 如不阻断痰饮 水气则会迅速质变为阳虚水泛甚至阳脱证。 故处于 此阶段的心衰病人,本虚标实并存。苓桂术甘汤源自 《伤寒论》,具温阳健脾利水降逆之功,是脾虚兼水饮 的主治方剂取此方之意一是突出脾虚湿盛在病机演 变中的重要性:二是强调温补而不留邪,化饮活血而 不伤正,即张仲景治疗痰饮以“温药和之”的思想。临 证当在判断正邪消长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基本方:茯 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丹参、桃仁。动则气喘或合并 心绞痛者加人参、生黄芪;肺淤血显著或伴肺水肿者 加葶苈子、苏子;胃肠道淤血心下痞塞,干呕或呕吐 明显者加姜半夏、砂仁、陈皮、佩兰;肝脾肿大者加鳖 甲、三棱、莪术;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冬瓜皮。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苗阳主任医师 [12]认为:慢性 心衰的患者治疗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益气 健脾利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散 精,输布津液”,且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土生金 (肺)。 母病及子,心病后可致脾虚湿盛,气血化生乏 源,最后致肺失宣降,通条水道功能异常,而至气、 血、水之病变。 故脾气虚损进一步加重,是心气(阳) 虚衰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3]。 因此在心衰治疗过 程中注重以四君子(或六君子)汤补益脾气,茯苓杏 仁甘草汤宣肺利水,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针 对近年来心衰的病生理研究,临证多加用葶苈子、北 五加皮、玉竹以强心 [14];丹参扩张冠状动脉、川芎减 慢心率抗心肌缺血、红花降低冠脉阻力[6];琥珀、柏枣 仁、远志 [14]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等药物,辨病论 治,随证加减,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改 善预后的作用,临床获得了较好效果。 2.3 肾阳虚衰、水饮淩心型 本型主症为:心悸怔忡,气短喘息,甚至端坐呼 吸,或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形寒肢厥,面色苍白,下肢 水肿或重度水肿,尿少或无尿,唇舌紫黯,脉微细欲 绝。 本型本虚标实皆甚,属危急重症,抢救不力可迅 致死亡[8]。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或终末期心衰多 属此证,相当于重度全心衰或心源性休克阶段,病变 脏腑波及心、脾、肾、肺,形成数脏同病,气血水交互 为患。 翁维良研究员[15]认为此证宜用真武汤化裁。 真 504· · 北京中医药 2010 年 7 月 第 29 卷 第 7 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10. Vol. 29,No.7 武汤出自《伤寒论》,是温阳利水方剂,其心动悸,四 肢沉重,身瞤动,小便不利及水肿等症状,与右心衰 竭或全心衰竭,NYHA 心功能Ⅲ级~Ⅳ级者非常吻 合。 应用真武汤须悉心分析心衰发生发展至此阶段 的心脾肾阳虚程度与痰瘀水饮互结之问的消长变 化。 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的病机都是阳虚而水 饮停蓄,前者为脾阳不足,后者为肾阳虚弱。 陈可冀院士在治疗此型心衰时,主用基本方为: 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丹参、桃仁。 少尿或无 尿,加猪苓、车前子、冬瓜子、冬瓜皮、泽泻;腹水甚 者,并用黑白丑末吞服;肺淤血、肺水肿咯血者,加旋 覆花、苏子霜、大小蓟、侧柏叶,并三七粉冲服;胸腔 积液或心包积液显著者加己椒苈黄汤; 心悸甚合并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速、频发室性早搏者,加 琥珀末冲服,珍珠母、苦参;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时,加用红参另煎兑入;长期大量利尿 剂应用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出现口烦 渴、舌光红无苔、烦躁者加生地、玄参、石斛、芦根;合 并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伪膜性肠炎, 病人 腹泻频繁难止, 是脱证之兆。 应并用保元汤加罂粟 壳;厥脱既成,心源性休克时静脉应用参附针或合生 脉针。 史大卓主任医师 [10]认为,心衰久病及肾出现腰 酸背冷等心肾阳虚血瘀之症,宜心肾并补,在补气的 基础上,选加仙灵脾、巴戟天。此二药辛甘而温、性温 而不燥,善温补肾阳。长期应用,无伤阴耗气之弊。利 水则选用车前子、赤小豆、茯苓皮、椒目等,淡渗利水 而不伤阴 3 结语 总结我院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 是希望将 心衰的中医诊治规范化、系统化。 陈可冀院士[3]指 出,心衰辨证固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望、闻、 问、切四诊取得病人的综合信息为基础,但应结合中 医证的规范化研究成果及现代医学对心衰病理生理 认识进展,即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可使其辨证更趋 于合理,体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治疗上,施以紧扣中 医病因病机的理法方药,结合现代病理生理、中药药 理学的研究成果,做到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常变有 度。 名老中医在临床治疗中,除了详参病机、辨证施 治外,还根据西医诊断类型、原发病等不同,在益气 温阳、活血利水基础上分别有针对性的辨病施治,做 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整体全面的把握心衰疾病的 发展转归。许多年来,西苑医院注重心血管病的中西 医结合治疗 [8],在几代名老中医的钻研下,根据辨证 论治及中医的整体观念, 初步对于心衰患者诊疗规 范进行优化。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效果显著,在各家经 验中总结归纳,寻找规律,传承精华,对于建立中医 心衰诊治的规范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金玫 ,邓扬扬 .“上工治未病”对心衰防治的指导意义 [J]. 北京中医药, 2008,6(27):406-407. [2] 翁维良.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现代著名老中 医著重刊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4-88. [3] 李立志 ,陈可冀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2006,2(4):136-138. [4] 赵文静,苗阳,马晓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16-817. [5] 史大卓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要注重阴阳互化、气血相关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1065-1066. [6] 陈可冀 ,史载祥 .实用血瘀证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9:121-153. [7] 苗阳,吴梦玮,荆鲁,等.赵锡武治疗慢性慢性心力衰竭经 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0,223(13):37-38. [8] 苗阳,赵文静,荆鲁,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回 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04-409. [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12):1076-1095. [10] 李立志,王承龙,苗阳,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 N 端 B 型钠尿肽关系探讨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8,6(8):883-885. [11] 张扣启,孙青.史大卓教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经验撷菁 [J].中医药学刊,2003,21(1):29. [12] 高铸烨,苗阳,雷燕,等 .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 心肌梗死的回顾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 769-771. [13] 苗阳,徐凤芹,汪晓芳,等.益气活血中药合西药治疗慢性 心功能不全 60 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社,1995,11:668. [14] 申宝娜,孙振祥,袁智宇 ,等 .治疗心力衰竭经验 [J].中国 中医药信息杂志社,1995,17(6):30. [15] 翁维良.临床经验辑要(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91. 作者简介:苗阳,女,52 岁,主任医师,中国中医 科学院西苑医院心一科主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内科临床及新药研究。 (收稿日期:2010-01-13) 505· ·
/
本文档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学术经验_苗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