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戴志强钱币学文集_前言

_戴志强钱币学文集_前言

2013-03-20 3页 pdf 190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3431

暂无简介

举报
_戴志强钱币学文集_前言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前言 戴志强 1963年, 我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二年级 的时候开始习作, 写的第一篇文章, 是和郭 沫若先生讨论漳州军饷银饼的铸行年代, 题 目叫 《试论 /漳州军饷 0 银币》。成稿后, 便寄给了当时的 《历史研究》编辑部。不意 编辑部把是稿转呈给了郭老, 引起郭老高度 重视, 并在我的习作上做了多处眉批。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 我在刊物上正 式发表文章, 是十六年以后的事情。从 1979 年到 2004年, 先后发表短文 160余篇。其 中, 除了早期写过几篇有关殷商历史和安阳 博物馆馆藏甲骨的...
_戴志强钱币学文集_前言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前言 戴志强 1963年, 我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二年级 的时候开始习作, 写的第一篇文章, 是和郭 沫若先生讨论漳州军饷银饼的铸行年代, 题 目叫 《试论 /漳州军饷 0 银币》。成稿后, 便寄给了当时的 《历史研究》编辑部。不意 编辑部把是稿转呈给了郭老, 引起郭老高度 重视, 并在我的习作上做了多处眉批。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 我在刊物上正 式发表文章, 是十六年以后的事情。从 1979 年到 2004年, 先后发表短文 160余篇。其 中, 除了早期写过几篇有关殷商历史和安阳 博物馆馆藏甲骨的文章外, 几乎都和钱币相 关。 现在选编这本文集, 我想不只是为了汇 集个人在钱币学上的研究成果, 而是更想通 过我对钱币学的认识和思考, 回顾和反思二 十多年来中国钱币事业走过的道路, 从而为 中国钱币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 东西。由此, 这本文集的内容, 大致有三方 面组成: 一是, 对有关钱币的几点研究。 由于对钱币的兴趣和热爱, 所以在工作 之余, 星星点点地做了一些学问, 有几点学 习体会。其中主要包括: 11对早期实物货币 贝化的断代研究, 根据贝化的人工加工部分 的变化, 提出其有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 21 根据考古资料, 发现并验证了青铜块曾经是 我国西周时期的一种称量货币; 31根据钱币 实物的考证, 提出赤仄钱和赤仄五铢应是指 西汉武帝时期钱制改革以后, 经过净边工艺 处理的一种五铢钱; 41对王莽货泉的版别作 了分类研究, 并对莽钱的沿革历史做了断代 分析; 51分析认定了曹魏五铢钱的制作特 征; 61组织了萧梁五铢钱铸造工艺的模拟实 验, 发现萧梁时期的铸钱工艺已经达到范铸 法铸钱的最高水平; 71考察、认定了十国吴 越铸行的铅开元通宝钱; 81对北宋铜钱的金 属成份作了测试和研究, 提出宋钱的合金比 例的科学性; 91对北宋夹锡钱作了初步的分 析和讨论; 101对两宋年号钱和对钱历史作 了分析研究; 111发现、论定了两宋的木雕 母钱, 进而论证了宋钱的铸造工艺; 121对 辽代年号钱的历史和辽钱制作特征作了分析 研究; 131通过成份分析, 发现明嘉靖以后, 逐步采用黄铜铸钱, 取代了传统的青铜铸钱; 141对我国早期自铸银元 )) ) 漳州军饷银饼 做了断代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 有的是独 立完成的, 有的是和相关同志合作完成的。 考虑到阅读的方便, 这一部分的文章在汇编 时不再以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列, 而是以钱币 的历史程序作了重新编排。 对于钱币的鉴定, 是开展钱币学研究的 基础, 是学科的基本功, 我受家父影响, 孩 提时代便接触到钱币实物, 青少年时代经常 出入上海古玩市场, 并旁听了当年上海泉币 学社每周的例会, 聆听到老一辈钱币学家对 于钱币的评议和对有关文物的讨论, 耳濡目 染, 积累起了鉴定的经验。 1986年受聘为国 家文物鉴定委员, 1993年受聘为国家流通文 物专家组成员, 又参与了中国钱币博物馆的 筹建并主持了日常工作, 所以有机会接触和 鉴定了大量的钱币实物, 特别是各类珍贵钱 币和鉴定难度比较大的钱币, 在此基础上, 归纳整理了 《略论中国钱币的鉴定》。 #71# 和钱币鉴定研究相关联的, 还有钱币学 专用名词规范化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 各地钱币收藏者、爱好者的习惯用词不同, 致使中国古钱的专用名词既不统一, 也不规 范, 我曾经写过几篇关于钱币名词解释和传 拓、收藏的小文, 在钱币界产生过一定影响。 所以作为附件, 将其纳入这一部分之末, 或 许会对进一步规范钱币名词起一点积极作用。 二是, 对钱币学学科理论的一点认识。 1982年, 中国钱币学会成立之初, 对于 钱币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大家的认 识不同, 分歧很大, 尤其是从事金融研究的 同志和在文物部门、博物馆工作的同志, 认 识有很大差距。为此, 我们曾组织过多次讨 论, 希望通过交流, 逐步达成比较一致的认 识。现在, 我们认识的钱币学, 是古钱学的 继承和发展, 其研究对象除了古代金属铸币 以外, 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的货币。既包括 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 各类金属铸币和 近现代的机器打制货币, 也包括古钞、近现 代纸币和银行信用卡等各类信用货币。还包 括由货币文化衍生出来的各类代用币, 各类 压胜钱、纪念章和相关的其它物件。总之, 钱币学是以古今中外各类钱币实物为研究对 象的一门学科, 因此, 它有鲜明的个性, 是 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一门独立学科。 钱币学的研究方法, 除了承继传统古钱 学的鉴定方法之外, 也是与时俱进的, 要不 断吸取和借鉴相关兄弟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 究方法。特别是把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应用到 钱币的鉴定和钱币学的研究中来, 使钱币鉴 定不仅只是看到钱币的表面现象, 而且可以 了解和掌握钱币内在的成份组成, 从而使钱 币学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即传统的鉴定 方法和科学的鉴定方法相结合, 这在钱币学 的学科发展史上, 在钱币研究的方法论上具 有重要意义。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学 科个性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 由于长期在我国的中央银行 ) ) ) 中国人 民银行工作, 参与过当代货币发行管理部门 和印钞造币管理部门的工作, 有机会参观考 察过国内外一些造币厂、印钞厂, 也参与过 当代流通币、流通纪念币、金银贵金属纪念 币, 乃至有关纪念章的讨论, 参与过有关 样稿、样币的评审, 所以对当代钱币的印制和 发行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投入过一定的精力, 做过一些探索和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我对古今 钱币学的认识和理解, 使之融会贯通, 也使我 进一步认识到钱币学的研究范围, 不能局限于 古代钱币, 也不能局限于历史钱币, 而是应该 涵盖到当代钱币, 认识到钱币学为现实金融工 作、货币工作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钱币学学科理论的这些认识, 有一 个逐步提高, 逐步升华的过程, 是在长期工 作和研究的实践中, 逐步体会和完善的。我 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和讲话中所涉及的相 关观点, 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认识程度。为了 客观地反映这个变化过程, 所以这一部分的 文章, 在这次选编时, 仍按发表时间的先后 排列, 文中的观点和提法也不再作重新修整。 三是, 和钱币学相关的闲言碎语。 这部分选编的文章, 大致包括三方面内 容: 一是在有关钱币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 上的发言; 二是有关钱币著作的序、跋和 评; 三是对前贤学者的追思和纪念。这部分 的内容比较分散, 文字长短不一, 有的只是 数百言, 千把字, 故称之谓 /闲言碎语 0。 但它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和钱币学相关, 它从 不同的角度, 反映了我对钱币学、钱币事业 或者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中国钱币学会于 1982年 6月底成立, 致 力于组织和推动当代中国钱币事业的发展, 取得了实效。我参加了学会的成立大会, 当 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4年 10月调入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局, 即中国印钞造币总公 司, 因为当时学会秘书处由印制局代管, 11 月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秘书处副处长, (下转 6页 ) #72# 后的中山国和赵国刀币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相关 关系很有帮助。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这种较早的复国后的中山国圆首刀的某些 特点, 是否继承了春秋晚期首部较圆的中型狄 刀样式 (见 《中国钱币大辞典 #先秦编》 512、 514页, 灵寿故城出土 ), 还有待研究。 注释: ①过去多将中山国 /城白0 刀和赵国刀币统称为战 国 /直刀0。 ②两种情形又见 《中国钱币集》第一集 159 页,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5年。 ③见黄锡全 《先秦货币通论》 216、 218页, 紫禁城 出版社, 2001年。 ④有关 /城白0 刀的发现与研究, 见陈应祺 《战国 中山国 /成帛0 刀币考》, 《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一辑,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5年。陈应祺 《中山国灵寿城址出 土货币研究》, 《中国钱币》 1995年 2期。 ⑤张弛 《中国刀币汇考》,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⑥见陈应祺 《战国中山国 /成帛0 刀币考》, 《中国钱 币论文集》第一辑,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5年。陈应祺 《中山国灵寿城址出土货币研究》, 《中国钱币》 1995年 2 期。也有学者主张此是赵灭中山国后所铸行, 见周祥 《圆足 布研究》, 《上海博物馆集刊》第六期, 1992年 10月。 ⑦见黄锡全 《先秦货币通论》 221页, 紫禁城出版 社, 2001年。 ⑧见黄锡全 《先秦货币通论》 218页, 紫禁城出版 社, 2001年。主张 /城白0 与赵地成、柏有关者, 说见 裘锡圭 《谈谈 /成白 0 刀》, 《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 集,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 ⑨吴良宝 《中国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研究》, 科学文 献出版社, 2005年。何琳仪 《成白刀币考》, 《古文字研 究》 24辑, 中华书局, 2002年。 (责任编辑: 高聪明 ) (上接 72页 ) 从此正式投入了钱币学会的工作。 1986年 4月 起主持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工作, 在同年 11 月召开的中国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 接任秘书长之职, 一直到 2004年底的二十年 中, 我参加过的中国钱币学会的工作会议, 包 括学会的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全国秘 书长工作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以及有关地 方学会的活动、学会学术委员会的活动, 《中 国钱币》编委会的会议和国内外有关钱币的学 术研讨会、会约有二、三百次, 几乎每次 会议都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我曾多次谈过, 我 们是当代中国钱币事业的弄潮儿, 是钱币事业 的兴风作浪者, 推波助澜者, 如果说当代中国 的钱币事业取得了一些成果, 那么和中国钱币 学会的工作, 和这几百次的会议与学术活动不 无关系, 但这些发言和报告, 多数没有成文, 事后也没有再做专门的整理, 现在选编的只是 其中的一小部分, 虽不得其全豹, 但求管中窥 豹, 略见一二。 过去的二十年, 是我国钱币学研究成果的 高产时期, 出版发行了一大批与钱币相关的专 著、文集和谱录, 虽然它们的学术价值参差不 齐, 但它们是我国钱币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见证, 其内容涉及到钱币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从中可 以看到当代中国钱币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我 应约曾为其中的一些书写过六十余篇序文, 这 次检录出其中的四十篇, 收入这本文集。 当今的钱币学是在承继前人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于前贤的研究成果和 他们的道德品行、治学精神, 我们要十分遵 重, 谦虚学习, 并在我们的实践中努力发扬 光大。出于这样的目的, 所以也选录了有关 的几篇文章, 收入这本文集。 2000年, 金融时报社副总编徐耀中和艾 俊川先生曾经采访过我, 并以 《博击币海 ) ) ) 戴志强和他的钱币学研究》为题做了报 道, 今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是文列入本书之 末, 作为收篇之作, 同时也感谢他们对于钱 币事业的关注、支持和对我本人的厚爱。 该书由中华书局于 2006年 1月出版。 邮购地址: 北京西城区西交民巷 22号北 京方泉斋集币服务部 ( 100031) 电话: 010- 66081376, 66194539 (责任编辑: 高聪明 ) #6#
/
本文档为【_戴志强钱币学文集_前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