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17-12-05 50页 doc 118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第十三章 湘雅二医院 湘雅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创建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卫 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 院和国际援救中心合作医院。承担着以湖南省为主、辐射全国的医疗保健任务, 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国有公立医院。 医院占地28.16公顷(含暮云产业用地13.32公顷),有功能齐全的门、急诊 大楼及一流的住院楼(干部病房、外科楼、内科楼、放疗中心等)。 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0亿余元,仪器设备总价值2.8亿元...
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第十三章 湘雅二医院 湘雅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创建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教育部、卫 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 院和国际援救中心合作医院。承担着以湖南省为主、辐射全国的医疗保健任务, 是目前国内学科最齐全,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国有公立医院。 医院占地28.16公顷(含暮云产业用地13.32公顷),有功能齐全的门、急诊 大楼及一流的住院楼(干部病房、外科楼、内科楼、放疗中心等)。 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0亿余元,仪器设备总价值2.8亿元。其中有双螺旋CT、SL—18高能直线加速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DSA)、国际最新一代核磁共振仪等千万元以上设备5台(件),100万元以上的20台(件),10万元以上385台(件)。 目前编制病床已由建院初期的500张扩大到1234张,实际开放1500余张。年门(急)诊11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中大型手术2万余台次。 现有在岗职工269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37人,博士点20个,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点31个,硕士生导师200多人。设25个教研室、25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4 个研究所、23个研究室(中心)、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4个省级医疗中心和3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胸 心外科、代谢病与内分泌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儿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妇产科、泌尿外科、眼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 完成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00多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 奖近300项。其中国家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担负着医学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等多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在院学生2400余人。 近十年来,在历任院长胡铁辉、廖二元、尹邦良和历任党委书记王培、胡铁 辉、刘伏友为主的班子带领下,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医院作为湖南省首批三级 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卫生部“三育人”先进集体、卫生部文明 1 医院、“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 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职业道德建设样板医院、全国抗击非典先进单位(湖 南省内医院唯一)、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协助支持先进单位(全国医疗机构唯 一)、教育部八所院校七年制医学生教学评估考核第一名、湖南省精神文明先进 单位、湖南省文明医院,200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医院党的组织在建院初期为党支部委员会(1956年10月-1958年8月)和党总支委员会(1958年8月-1962年4月)。1963年1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联合发文,批准医院党的总支委员会升格为党的委员会。1971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委员会批复,成立中共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委员会。医 院党的组织由开院时3个党支部,30多名共产党员,发展到2003年的12个党支部,1088名共产党员,先后召开了四次党代会。 党委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职工。1994年医院曾获湖南省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 卷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先进集体。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 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近十年召开三 届(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年会,承办了全国城市医院第十届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出版了《学习与创新》、《理论、实践、创新》等研究著作。 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 进单位”。先后有200余篇论文参加全国各级政研会交流,有40篇获得优秀论文奖。 党政领导十分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工作互相支 持。坚持民主集中制,科学决策,保证了医院持续、健康的发展。建一流领导班 子,创一流业绩是历任医院领导的工作目标。领导班子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 真抓实干,廉洁自律。抓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 度,大力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领导班子密切联系群众,自 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群众的表率。先后建立了《医院领导班子转变作风自律守 则》、《院领导加强廉政建设十条措施》、《处以上干部廉洁自律规定》《院务公开 2 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在党员副处以上干部中开展讲政 治、讲学习、讲正气的教育活动,集中学习理论,自我剖析,切实整改,促进了 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医院领导班子1997年被湖南省高校工委评为“先进领导班子”。 党委把党支部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完善党支部的设置。党支部紧紧 围绕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开展工作,在党内开展党纪、党规教育活动,党建先 锋工程与党建凝聚工程得到加强。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与组织发展、 干部管理及群众团体等工作。近十年来,全院发展党员350多名,先后有20余 个党支部被评为院、校先进党支部,以及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了大 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坚持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 培养、选拔、使用,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近年来还实行中层管理干 部向党委公开述职,干部轮训、交流。2001年5-11月,院领导、党政中层管理干部、业务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分别实行竞聘上岗。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干部队 伍和学科建设的同时,通过引进、扶持、启用等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纪检和监察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教育、保护、监督、惩处”的职能得到 有效发挥,行业作风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实行院领导、党支部书记、科室领导三 级责任制,加强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了行风建设督查网络,各 支部设立了行风监督员,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了经常性教育,切实查处违纪、 违法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制定了11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出台了《关 于成立基建项目招标小组的决定》和《关于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规定,规范 了基建投资在20万元以上、设备购置在1万元以上项目的招标和采购程序。 开展纠正卫生行业不正之风警示教育,整治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加强了医 德医风教育。1994年医院被树为湖南省职业道德建设样板医院;2001年省卫生厅、监察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对医院的行风建设集中 评议,获得全省最高分;2003年获湖南省唯一的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 进单位。 党委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的作用,支持工会依照章 程和法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能。院工会下设女职工委员会、劳动民事 调解委员会、生活福利委员会及经费审查委员会,12个分会、126个工会小组。1996年被省教育工会评为“先进教职工之家”,199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工会送 3 温暖工程先进集体”,1998年被省工会评为“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1999年被教育工会评为“民主管理先进集体”。 医院团委下辖10个团支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1996年以来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的活动;在病房开展真情电话回访服务,向病人 发放服务卡;代谢内分泌研究所、胸心外科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卫生部青年文 明号称号;周智广教授、段宣初副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岗位能手。 生育工作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 先进单位和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医院有民革、民盟、农工、 致工、九三、民进、民建7个民主党派组织,成员达200余人。医院党委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经常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促进医院事业的 发展。 表1 1994--2003年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名录 4 表2 1994—2003年院长、副院长名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院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确立科学 的总体布局,按照医疗市场要求和医院建设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医院机构设置和 人员配备,对机构和人员编制实行跟踪和动态管理,形成较为合理的机构和人员 规模及结构。 1994年,医院加大了人事制度改革,启动全员聘任制。加大了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对青年医师进行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培训。截止到1994年底,医院有党办、院办等管理科室28个,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18个,心内科、普外科等专科13个,药剂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8个,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等所、室、中心20个,护理单元56个。与WHO合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社会心理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 1995年,医院在管理上以强化制度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增强经济实力为 5 思路,从核定工作量入手,定编定岗,精简机关工作人员,完成了岗位聘任工作。 99.2%的人员受聘,0.8%的人员按其工作性质给予缓聘、待聘和试用。在学科带 头人培养上,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医院选拔跨世纪学科带头人60余人。至年底医院在岗人员265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75人,占在岗人员总数的63.1%。成立了分子血液病学研究室、老年医学临床研究室、临床药学研究室。 1996年,精神卫生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在学校“211工程”部门预审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对象。设立了器官移植室、外科手术学教研 室。 1997年,根据医院发展需要,设立了肿瘤科、风湿免疫专科、新生儿专科, 并为这些科室配备了较为充足的业务骨干。为普及职工计算机基础知识,当年组 织563人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 1998年,医院加快了“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步伐。注重重点学科人员的 配备,精神卫生研究所有医疗、教学、科研人员40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14人;心血管病研究所2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9人;代谢内分泌研究所19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 1999年,为适应工作需要,医院除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理顺科室管理 关系,撤消、合并重叠机构,做好岗位设置、编制核定、人员聘任和撤岗减员工 作外,还注重职工继续教育,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对1999年毕业分配来院的大中专生实行人事代理;分流了部分后勤班组人员,初步实行了产业化管理;共核 减合同制人员100余人;配合医院网络化管理,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1121人;英语培训47人,继续教育学习565人。年底全院在岗人员2540人(含短期合同工作人员),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39人,医疗专业高级职称257人,中级职称197人,博士63人,硕士192人;护理专业高级职称8人,硕士2人;检验专业高级职称3人,硕士2人;药剂专业高级职称3人,硕士2人;医技专业高级职称10人,硕士1人。医院具有教师资格人数达1421人。 1999年底,在中南大学党政领导下,医院提出了人事制度改革新思路,即 以“精简、高效”为原则,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进行机构调整,合理配置各 类人员,控制人员总数,优化人员结构;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严格干部管理权 限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改单一的委任制为竞聘上岗、考察任命、公开选拔等 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对现任的临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及党政副科以上干部 全面进行考核,逐步实行竞聘上岗;在人才培养上,大胆启用人才,积极引进优 6 秀人才来院工作。同年成立了听力研究室、小儿肾脏病研究室。 2000年,在全院对急诊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公开选拔,共选拔正、副主任2人,平均年龄41.5岁,均具有硕士学历;正、副护士长3人,平均年龄28.7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001年,医院对68个科室(含专科)正、副主任实行竞聘上岗,共任命正、 副主任108人,平均年龄43.3岁,64.8%具有研究生学历。同年12月,医院实行党政管理科室正、副主任竞聘上岗,任命正、副主任58人,平均年龄43.4岁,72.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对病室工勤、环卫岗位实行公开招标,委托物业 公司进行管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机关、 后勤科室定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业务科室定编方案》。 2002年,医院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新进人员分配制度进行改 革,逐步拉开了分配档次。血管外科从普外科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专科。通 过省卫生厅评审湖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中心、湖南省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湖南省耳聋防治中心挂牌成立,同时组建了中南大学临 床基因诊断治疗中心。 2003年,干部病房新增床位40张,设立了湖南省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出台了《关于返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规定》,既对不同年龄老专家作了工作 安排,又给科室引进高学历人才,建立良好的学术梯队留有空间,使科室专业技 术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本着以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工人岗位划分为科办、 技工与普工岗位,对行政、后勤班组进行重新认定,将工作性质相近的班组合并, 并取消部分班组,理顺了关系。制定了近5年学科梯队培养计划和《中南大学湘 雅二医院2003年-2010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以中南大学“高层次创造性 人才工程”为契机,启动了医院“名医工程”与“院士工程”,实施“152人才工程”,即:?培养出1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在他们中 间遴选出2-4名院士候选人,给予政策支持,力争到2010年拥有1-2名院士;?对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重点扶持,培养出50名左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的青年专家;?培养出20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使成绩卓越者成为医疗、教学、 科研工作骨干。为多渠道早成才,加强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在职人员学历水平, 制定了《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有关规定》,鼓励在职人员报考博 士、硕士,并给予时间、经费上的支持。严把准入关,规定国家级重点学科原则 7 上聘用博士,省、校级重点学科以博士为主,一般学科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方可聘 用。近5年医疗系列硕士、博士研究生数有较大幅度增加。医院采取超常规措施, 对精神卫生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代谢内分泌研究所3个重点学科的发展大 力支持,在国内、外公开招聘“长江学者”、“芙蓉学者”,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 2003年精神卫生研究所招聘1名“芙蓉学者”;心研所先后派出3名博士,进行博士后培养;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先后派出4人到国外进修。到2003年底,精研所师资队伍中有博士19人,占师资队伍的63.3%;心研所11人,占师资队伍的39.3%;代谢内分泌所11人,占师资队伍的57.9%。医院还十分重视学缘结构改 善,引进外校高层次学历人员,鼓励职工到国内、外名门师下攻读硕士、博士学 位,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临床师资722人中,外校毕业生113人,近两年先后招收、派遣博士后13人,分别为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引进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消化内科、新生儿科、放射科各引进博士后1人。注重跟踪学科前沿,了解学科 最新动态,10年内,共派出81人到英、美、法、德等10多个国家进修学习, 进修内容几乎涵盖所有临床学科,每年有针对性地派出30—50人到全国各地学习本专业领先技术。医院狠抓了职工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英语培训,到2003年底,对2300多人进行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和考试。每年分批向中南大学选派青 年技术骨干参加全脱产英语学习、培训300余人,并自行开办业余英语学习班, 近两年,有200余人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培训班。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按照总量控制,优化结构,按需设岗原则进行 管理,始终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中心。近10年来,医院机构设置逐步完善, 现有管理科室26个,临床科室25个,专科20个,医技科室8个,27个研究所、室、中心,65个护理单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结构有较大改 善。至2003年底,在岗职工2699人(含短期合同工作人员)。全院有博士生导 师53人,硕士生导师200多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委员15人(其中青年委员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主任委员26人,副主任委员37人;高级职称437人,中级职称761人。在岗人员中,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72人,占总人数的73.1%,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683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951人,医技专业人员338人。在683人的医疗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380人,占医疗专业技术 人员的55.96%;医疗系列中高级职称人员361人,其中学历为研究生以上者211人,占高级职称人员的59.5%。 8 1994年—2003年医院人员结构表 (含短期合同工作人员) 1994 633 708 313 254 556 1995 640 725 310 264 714 1996 659 764 311 260 679 1997 677 722 315 264 667 1998 652 763 310 267 551 1999 648 778 313 271 530 2000 641 818 318 273 416 2001 657 852 324 272 430 2002 674 926 333 269 461 2003 683 951 338 266 461 1994年—2003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学历一览表 (含短期合同工作人员)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12 262 256 261 278 257 264 316 366 361 238 208 218 211 193 197 177 144 157 171 183 170 185 215 181 194 200 197 151 151 633 640 659 677 652 648 641 657 674 683 25 38 45 50 53 63 85 94 113 146 152 158 174 192 187 192 193 219 241 234 456 444 440 435 412 393 363 344 320 303 3 5 5 5 8 8 9 12 14 14 227 254 248 243 224 213 230 270 301 326 478 466 511 474 531 557 579 570 611 611 708 725764722763778818852926951 0 \ \ \ \ \ \ \ \ \ 1 1 1 3 3 2 2 3 3 5 \ \ \ \ 1 2 5 12 17 20 11 11 14 15 16 16 17 19 24 23 112 129 126 130 128 134 146 181 203 202 180 170 171 170 166 163 155 124 106 113 313 310311315310313318324333338 0 \ \ \ \ \ \ \ 1 1 4 4 6 6 3 5 8 9 12 14 27 20 25 30 32 39 42 49 60 68 9 10 ICU 11 10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 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摆在首位,加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拓宽服务 范围、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环境,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工作成绩显著, 加快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1994年—2003年各项主要医疗指标见如下表、图。 平均住院病床周转病床使用住院病人年份 门诊人数 急诊人数 出院人数 日(天) 次数(次) 率(%) 手术人次 1994 542439 59126 12012 25.7 13.7 97.9 5292 1995 547703 60969 17658 25.65 15.67 97.94 9473 1996 564597 66677 20173 21.6 17.43 94.73 10537 1997 607604 75297 22994 17.22 20.67 100.34 11691 1998 698116 88291 30606 17.16 22.62 101.73 15620 1999 792369 86304 32684 16.73 24.53 105.5 17200 2000 807610 86664 36265 14.99 27.49 103.61 18146 2001 941816 98529 36863 12.96 29.66 107.26 20396 2002 980624 111833 42810 13.63 27.11 108.69 20231 2003 885555 97219 43078 13.42 27.55 108.71 21369 1994年,是巩固“三甲”、创建“三特”医院的关键一年。医院坚持将医疗 作为工作的重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高新技术为龙头,基本医疗为重点,优质 服务为宗旨,整顿了医疗秩序,理顺了医疗管理关系。制定了《关于住院医疗质 量考核标准及办法》,对医、护、技人员实行了“三基”培训和考试。在保证基 12 本医疗的同时,试行了点名手术、点名麻醉、专家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了 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开展医疗新技术54项。经额眶鼻入路切除颅底肿瘤达国 内先进水平,全省首例体外净化骨髓移植术获得成功,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 达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地实施了多例肝移植动物实验,为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打 下了坚实基础。接受全国及全省进修班36个,培训学员200余人,为花垣县先后派出2批扶贫医疗队。 1995年,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加强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 的管理。充分调动临床科室积极性,挖掘内部潜力,增设了以外科为主的综合病 房,进一步缓解了病人多、床位少的矛盾。进行医疗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了管 理力度。医疗纠纷与医疗差错实行了责任追究,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 开展医疗新技术42项。神经外科和耳鼻喉科联合开展了经口腔入路切除中、 下斜坡脊索瘤;心内科开展载脂蛋白E基因测定方法和动态血压测定;消化内科 在省内开展了食道测压术及24小时胃酸测定术检查,为返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提 供了可靠指标。成功地抢救了湖南省商检局大批亚硝酸盐中毒病人,受到国家商 检局、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卫生厅表扬。顺利通过了“三甲”复查和“爱婴 医院”的评审。与360多家单位签订了挂钩定点医疗合同。派出10余名护理骨干外出学习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的经验,为整体护理试点做好了前期准备。 1996年,医院编制床位为1000张(不含干部病房)。医院坚持以高标准、 严要求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将医疗质量的优劣纳入考评,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整 体医疗水平,出院人数上升到2万人次。全年开展医疗新技术100余项。率先在省内开展双螺旋CT检查、心脏起搏术治疗Q-T间期延长综合征、人参皂甙防治 开心手术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与临床研究、骨痂延长术治疗骨不连 接、胚胎带血管甲状旁腺移植、钡餐图文报告的开发应用、无需输血心内直视手 术、重水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等,分别达到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显微 神经外科手术和妇产科电视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填补了省内空白。成功地抢救了 长沙市商业学校群体农药中毒、芙蓉区杏园春酒楼锅炉爆炸事故中的伤病员。 规范了住院医师培训,对新毕业医师全面轮科培训。全校中标的16项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院占11项。成立了整体护理管理领导小组,在心血 管内科、胆道外科病房开展了整体护理试点并开展了全员培训,在省内率先加入 了全国整体护理网 13 1997年,遵循以病人为中心,门诊逐步实行分诊挂号、导诊导医,增设简易 门诊,实行计算机管理。克服“三长一短”现象,减少了医疗纠纷,降低了医疗 费用。平均住院日明显降低,受到卫生部表彰。根据医院发展及病人需求,筹建 肿瘤科,设置床位15张。加强了进修管理,制定并实施了《进修医师导师制》。 开展医疗新技术130余项。其中脊柱外科开展的椎管内突入腹腔神经纤维瘤 经后路一次切除手术,国内外均无报道;胸心外科开展了Bent all及全弓移植 治疗马凡氏综合征及大动脉夹层剥离术及冠状动脉搭桥同期主动脉瓣置换术,全 年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53台(次),创全省之最;妇产科世界首例报 导异常染色体核型46,XX,T(6;17)(P23;q21)及46,XX,T(9;11)(q32;q257); 内分泌研究所在国内首创“GAD抗体免疫沉淀酶活法”;医学心理中心的“中 国人个性和个性障碍的研究”是第一次与美国NIH的合作项目;血液科的逆转录PCR扩增慢性白血病Bcr-abl基因诊断慢粒,用特殊动物检测慢粒白血病的 u-bcr-abl基因重排,使诊断技术深入到分子水平。超声影像诊断科的彩色多普 勒组织成像检测心脏预激综合征,其准确率达国际领先水平;耳鼻咽喉科用钮扣 式气管套管救治慢性呼吸性衰竭患者,国内其它医院尚未用于临床;核医学科与 学校肿瘤研究所合作的“八五”攻关项目为结肠癌的定位提供了新的诊断手段; 骨科引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各种颈椎疾病;口腔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人工种植 牙、下颌骨肿瘤切除额骨移植加人工牙种植重建。 派出4批医疗队赴花垣扶贫、助残医疗队(肢体康复)及复明医疗队分别赴 郴州、永顺、常德;2批医疗队赴岳阳荣家湾参加火车追尾相撞事故救治;成功 抢救了木偶剧团、育华、八一路小学等单位群体食物中毒和燕山酒家、长沙楚霸 鞋厂火灾等事件中的伤病员,为抢救江西上高县70多名严重鼠药中毒患者赶制解毒药“解氟灵”及为安仁县500多名砷中毒中学生赶制解毒药“二巯基丙 醇”,使以上中毒伤害事件中的患者转危为安。7月,开展了湖南省首例远程医疗会诊,为我国省会城市较早开通远程会诊的医院之一,省党政领导到现场观看并指导。 医院贯彻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 整体护理的重视和力度,制定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质量检查及评分标准,年底 模式病房增加到10个,推动了护理水平的提高。 14 1998年,制定了《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科室考评条例和办法》、《住院医 疗质量考评月报表》、《关于特检项目的质检办法和处罚条例》,门急诊做到了不 限号,急症实行了鉴别、挂号、导诊、就医、收款一条龙服务。新建的放疗中心 大楼正式运转,肿瘤床位增至64张,直线加速器投入使用。启动了优秀的住院 医师申请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工作,对已晋升的主治医师要求明确专业主攻方 向,使之尽快培养成专家型人才。 开展医疗新技术118项。其中普外科开展的省内首例“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 全肝移植”的成功,对湖南省器官移植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胸心外科、新 生儿科的“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与根治术”,内科的“双色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白血病复杂染色体缺陷”,肝胆外科、放射科的“三 维螺旋CT胆道造影术”,泌尿外科的“经尿道前列腺(膀胱肿瘤)激光汽化切除 术加电切除术”,胸心外科ICU的“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护理” 及“微创心脏外科”,妇产科的“电子阴道镜”,新生儿科的“新生儿G-6PD缺乏 症血浆置换”,传染科的“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肝炎和新生儿溶血”,耳鼻咽喉科的 “下咽、喉及食道上段癌广泛切除,下咽及食道上段再造术”,口腔科的“颞颌 关节骨性强直伴颌面部严重畸形及睡眠期呼吸暂停窘迫综合征的同期手术治疗”,药剂科的“HPLC法测定CSA浓度 ”,病理科的“恶性黑色素瘤中端粒酶表 达的原位杂交研究”,儿科的“ B超检查诊断胡桃夹现象”,内分泌科的“微小 模型的建立与推广应用”等均达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顺利通过了由卫生部、卫生厅组织的“百佳医院”评审验收。整体护理病房 扩大到15个,先后有省内外29批236人来院参观学习。整体护理的开展,得到 了卫生部医政司、中华护理学会、卫生厅领导以及各来访医院代表的肯定。院内 感染科加强了管理,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至4.49%;加强了放射防护管理,被省卫生厅评为 “放射防护先进单位”。干部病房开设了老年专科门诊,24小时接 收病人入院。医院以159分(全省最高分)顺利通过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三甲” 重点抽查。为医疗挂钩单位制定了优惠服务的十条措施,与320多家单位签订“定点挂钩单位”合同。 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先后派出11支医疗队共80人,分赴重灾区安乡县安造垸、黄山头镇等地,行程达9700余公里,历时63天,诊治病人34182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7.8万元,捐赠医疗器械5万余元,捐资10万元,获湖南省卫生系 15 统唯一的“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医院在省内率先实施病房医嘱处理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的网络管理。举 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学习班”。 1999年,为确保医疗质量组织编写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资料汇编》,成立 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坚持了科室、职能部门和医院三级质量考 核,使医疗质量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门诊部被评为省“芙蓉标兵岗”、 湖南医科大学“文明窗口单位”。 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100余项。其中血液内科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诊断 罕见的(湖南首例)“MDS并获得HbH病7号染色体单体畸形”,胸心外科“冠 脉搭桥、室壁瘤切除、室缺修补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口腔科的“重度眶距增宽 症的矫正术”,内科心导管室的“三腔起搏防治房性心律紊乱”,脊柱外科的“腹 腔镜下BAK椎间融合术BAK/PCO/Proximity”,超声诊断科、产科的“胎儿心脏 轴测定”、胸心外科的“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妇科的“腹式鞘内子宫切除术”、 眼科的“漏斗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等达到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 护理部编写了《护士手册》,实施了《护士手册》的登记,促进了主管护师 以下人员素质的提高。严格了护理安全制度的督查,实行护士执证上岗。 2000年,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门诊开展了疑难病会诊,制定了《专 家门诊制度》、《专家门诊医德医风规范》、《专家门诊医疗质量考评条例》等制度。 开展了电脑导医服务,制作了各种宣传资料。不断扩大社区医疗及服务范围,积 极开展健康教育,如“肾友之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不孕症学习班”、 “社会精神医学教育”、“哮喘之家”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116项。其中研制的“四叶无架生物心脏瓣膜”为 我国首创;“罕见先天性肺动脉漏的介入治疗”、“巨细胞动脉炎诊治研究新技术”、 “电视腹腔镜下鞘内子宫切除术和电视宫腔镜下技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眼内注气联合光凝术的应用”、“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分别达国内先进或省 内领先水平。护理部对青年护士进行轮科培训,开展了55项护理技术革新。 2001年,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严格依法行医,充分尊重病人权利, 努力减轻病人负担,逐步实行病人选择医师,公示收费标准,完善“一日一清单”, 执行药品分开核算,调整业务收入结构,提高科技成份在收入中的比重,全院药 品收入控制在医疗收入的40%以下,坚持实行首诊负责制及特殊处方签名制。 16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全年共接受医保住院病人5000余人,门诊特殊病种就诊1113人,门诊特殊病种初审800余人,居全省之首。 组织住院医师“三基”考试65人,住院医师阶段考试109人,推荐44人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训进修医师500余人,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医师学习班 12个。 开展医疗新技术100余项。胸心外科成功施行心脏移植手术,患者至今健康 生存。普外科为2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儿成功地施行了急症原位肝移植,为 湖南省急诊肝移植且手术者年龄最小的先例。心血管内科“现代心脏起搏技术在 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应用”、内分泌科“放射配体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 体及其临床应用”、眼科“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肾病内科“连续性肾 脏替代疗法治疗多脏器衰竭及难治性肾功能衰竭”、神经内科“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肢体痉挛”,放射科、普外科、血管外科合作的“肿瘤与血管 性病变的介入微创治疗”等均在省内领先,整体医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派 出40余人次下乡,共诊治病人2000余人次,受到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好评。 加强了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建立了护理管理干部节假日查房的制度。向病人 公布分级护理要求,主动接受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服务 理念、技巧及行为规范的培训。 2002年,医院开展了以“明明白白看病”为第一主题的创建活动并赢得“百 姓放心医院”的光荣称号。湖南省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新的物价调整平稳过 渡。针对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邀请知名专家为全院职工上辅导课多 场,对1997年以来的重大医疗纠纷进行了回顾与评议。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医、 护、技人员医疗责任保险,降低了经济风险。严格了传染病监控与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合理用药的督查。全年实行医疗质量自查27次,疑难病大会诊313次,统一病历书写新标准,启用新的病案程序,缩微病案15万份,急症科制定了轮科医师工作程序和规定,急诊、留观人次及抢救成功率较 上年明显提高,稳居全省之首。 开展医疗新技术97项。在中南大学评出的20个奖项中,医院占11项。其中心血管病变、颅内病变的介入治疗、腔镜手术、大动脉瘤的隔绝治疗技术广泛开 展。内分泌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放射配体检测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 用”,血液内科 “遗传性血小板病‘May-Haggling异常’家系的基因、蛋白表 17 型诊断”,耳鼻咽喉科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应用”,胸心外科“非 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住院医师培训得到上级好评,与成 教学院合办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院外会诊200多人次,派出医疗队40余人次,分别到基层医院义诊6000余人次。经卫生厅审批医院新成立了5个省级医疗中心。 护理部开展了全院护士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和中南大学举办的基本护理操作 技能比赛,获得了好的成绩。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医院被指定为湖南省唯一的涉外定点医院,成立 了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和抢救队;协助省卫生厅制定了防治非典的详细预案和工作 方案,制定了各级各类防护措施;配备了必须的抢救设备和防护物品,设置发热 门诊和发热排查病房;共接诊发热病人1685人次,治愈发热排查病人26人。举办省市学习班培训院外医护人员2000余人,培训防治非典医疗骨干150多人。国务院督查组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疾控中心专家多次来医院检查,均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被评为全省医院中唯一的全国抗非典先进集体,2人分别评为全国巾帼抗非典先进和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3人评为湖南省抗非典先进个人。 成功地救治了因车祸受伤的全国五城会足球运动员22人,获全国五城会协作支持先进集体。组织参与了衡阳“11.3”大火的伤员抢救工作,并成功地救治 了被掩埋在废墟中达27小时之久的危重伤员江春茂。还参与平江学生群体食物 中毒等多起突发事件的抢救。在以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中,受到国务 院督查组、国家体育总局、省委、省政府及卫生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全年开展国内省内领先的医疗新技术87项,在中南大学评选的21项医疗新技术奖项中,医院占9项,其中内分泌的“放射配体法检测羧基肽酶H抗体及其临床应用”、胸心外科“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 用(BJVC)”获中南大学一等奖。9月29日,完全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完成的 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健康生存,其生活质量良好,能从事轻体力劳动。全年 完成肾移植40例,创造了一天内同时完成8例肾移植且人肾存活情况良好的记 录。“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基因诊断和分型”、“胸腹主动脉夹层的腔 内血管外科治疗”、“胸腔镜和腹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重度膝骨关节病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喉癌喉 18 次全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术”等,标志着医疗水平与医疗技术上了新台阶。 环节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抽查出院病历1万余份,在架病历8000余份,甲级病历率99.6%,特殊检查11万余份,综合阳性率80.3%,医院大会诊质量管理获省级优秀管理奖。进一步调整了门诊布局,使特约专家门诊、病理科、胃镜 室、口腔科、放射科诊疗流程更加优化,急诊通道的修建、中药房的调整、自选 药房的设立使之更趋合理和人性化。 医保工作成绩突出,医保病人数均居全省之首。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和纳入标 准,被省市医保中心指定为特殊病种唯一的鉴定单位,承担了医保病人中透析、 肿瘤和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被列为长沙市医保中心单病种中标的单位,获全省 医保工作一等奖。被省卫生厅评为医院消毒工作先进单位和医院卫生质量信得过 单位。 在创建百姓放心医院第二主题“医疗优质高效”评审活动中,以全省最高分 通过,成为全国复审达标单位之一(校内唯一)。 作为医院的三大中心工作之一——教学工作一直被列入年度医院整体规划, 明确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的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在医院发 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中也对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具 体要求。严格遵循临床医学教学规律,顺应时代要求,探索与时俱进、具有中国 特色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以教书育人、培养优秀医药专门人才为目的,注重内 涵建设;注重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出色地完成了各层次的教学任务。 1、教学任务 医院承担了医学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等各层次教学任务,专业涵盖临床 医学、精神卫生、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临床检验学、临床药学、护理 学,到院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年学生总人数超过2000人。 年 次 本科生人数 研究生人数 护理大中专人数 进修生人数 总和 1489 121 80 646 2336 2000年 1580 168 100 676 2524 2001年 1563 222 132 646 2563 2002年 1696 376 108 614 2794 2003年 19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教学特色: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始终将教学工作纳入医院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 体制完善;?优先保证教学资金、场地和设施;?坚持抽调优秀教师脱产教学。 内诊外手妇儿传眼耳口皮放 科断科术产科染科鼻腔肤射 学学学学科学病学咽科性医 教教教教学教学教喉学病学 研研研研教研教研学教学教 室室室室研室研室教研教研 室室研室研室 室室 精祖康核老临临临临室临室儿医麻 神床国复医年床床床床童学醉与流 医医学病药护检精精心学精行学学教学学理验神神理教神病教教研教教学学病病学研卫 学生研研室研研教教教室学学 教教室室室室研研研教教研 研 室室室研研室室 由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设教务学生工作办公室,配备有双肩挑 干部和管理干部6名;全院设有25个教研室,均配备了1名主任专管教学工作,规模较大的教研室设有专职资料员或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方面,有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实施了教师 遴选制度、新课预讲制度、评课评教等一系列教学,对教学评议结果差、 20 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取消大课讲授和脱产教学资格;教师无论年资,新课讲授一 律实行预讲,由本科室高年资医师、脱产教学老师、教学质量督导团专家评课, 预讲合格方允许大课讲授。为了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持之以恒地坚持了教学人员 全脱产教学的制度,每学年脱产教学人员80余人次。 在医疗用地和医疗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医院优先保证教学资金的投入、 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的建设。现有多媒体大教室6个,多媒体示教室8个、教学机房2个,装备有多媒体授课系统、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台和高性能的监考系 统等教学设备;教学办配备有教学机房,非线性编辑系统、阅卷机、数码摄像机 等设施。外科系统示教室安装了外科手术视频传输系统;建立了影像诊断学计算 机辅助教学和诊断学技能综合训练实验室;建立了符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 委员会(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标准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中心。 3、教学成果: 1995年,医院被评为卫生部“三育人”先进集体,3人被评为卫生部“三育人”先进个人,妇产科、传染科、临床检验学通过校级优秀课题评估,儿科学启 动了PCLL(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教学法。 1996年,妇产科教研室获省教委“优秀教研室”称号。在学校首届大学生 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和组织奖。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写的教材 《基础精神病学》获卫生部科学进步三等奖。 1997年,“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学教程的实验性研究”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儿科学通过校级优秀课程评估,诊断学获校级优 秀课程称号;主编的教材《现代儿童精神病学》获卫生部科学进步二等奖,获卫 生部优秀视听教材二等奖1项;还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1998年,外科学荣获课程建设复评优秀奖,内科学获学校初评优秀课程一 等奖。 1999年,完成或协助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3 项;完成卫生部CAI课件3项;荣获中华医学会CAI课件二等奖1项;获得学校多媒体课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医院通过了湖南省高等医学临床教学基 地评审验收。 2000年,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儿童精神病学通过学校课程评估;中 标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1 三等奖4项;2人为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或副主编,11人为编委;1人获湘雅医学院第三届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 2001年,易著文教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精神卫生专业 课程建设通过校级、省级评估,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荣获省教育厅教学成 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获学校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3人荣获中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讲课十佳,1人荣获课件十佳。 2002年,外科学课程以全票通过湖南省重点课程评估,被评为省高校优秀 课程;诊断学再次被评为湘雅医学院优秀课程;在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教学评估 中,七年制学生理论测试取得全国第一名;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学校教改课题5项;医院所辖的教学基地在中南大学 临床教学基地评估中名列前茅。 2003年,医院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参与了包含中国8所重点大学医学院在内的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订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GMER)”课题的合作研究,在项目评估和考核中得到了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 (CMB)和IIME主席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儿科学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 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学校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1项;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项目3项;3人被评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2人荣获中南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 学竞赛讲课十佳,1人获得课件十佳。 医院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 科教兴院”的战略,科研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科研管理,医院 科技工作整体水平已迈入国内先进行列,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 进。科研课题、科研经费、科研论文大幅度增长,部级获奖成果始终保持了全省 领先地位。 随着科技工作的发展,科研机构建立已具规模,已拥有4个研究所、23个研究室(中心)、2个国际合作中心和1个临床药理基地,主办《临床心理学杂 志》、《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现代手术学杂志》、《糖尿病之友》、《中南药 学杂志》等刊物。医院有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动物室、图 书馆通过多年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为科研及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 22 实验中心组建于1981年,为全院共享的科研服务中心和基地,实验中心不断发 展壮大,工作环境、实验条件、制度管理均为省内医疗机构之首,目前拥有建筑 2面积1150M,实验设备200余台,价值400万元。医院图书馆建于1958年,目前以馆舍面积最大、设备最新最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最早,雄居湖南省医院图 书馆榜首。医院为省医学会医院图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几年放眼 知识化、信息化大环境,加快了建设步伐,在原有自动化管理基础上,加强文献 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建设,平均年新增书籍2500册,藏书量达6万余册,购置的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文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OVID外文全文数据库,BMA外文全文数据库等构建了数据库特色,拓宽了信息资源。实验动物室建于 21986年,占地面积1000M,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级标准,具有环境设施及5种实验动物合格证书,为省内医院唯一。硬件建设及维持运转每年医院投入在100万元左右,能供应各种级别的实验动物,提供常规动物实验技术,基本满足医院 科研课题所需。 1994200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15 16 18 20 20 19 25 19 47 26 8 12 13 15 30 24 28 23 52 48 5 3 10 3 11 5 4 5 4 9 6 5 7 7 5 6 6 7 5 11 4 3 2 1 1994200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6.75 10.6 13 11.8 47.7 11 28.2 12.7 62.1 32.2 9.8 14.5 17.5 22.7 48.5 74 73 63.9 141 105.5 14.6 4 82.5 74.5 21.7 16.5 23.5 317 25 112 90 41.5 114.5 67.5 50 71 85 110 90 408 $40日50 $16 $1 $26.83 3 63 6.7 152.1 318.12 282.41 23 1994200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98 407 337 388 378 352 478 570 637 836 SCI 2 5 1 5 6 10 11 11 10 30 2 8 4 1 4 19 17 8 SCI 17 16 SCI 17 1994200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4 20 18 28 19 32 28 4 5 13 1 1 2 2 2 2 2 3 3 1 1 临细蛋生分激病免骨临实精内胸儿心分细病血 床胞白物子光理疫密床验神科心科血子胞理液实生质化生共学学度精精医心血心管生与与净验物化学物聚实实检神神学血管血影物细免化开 发学学实学焦验验测病病情管外管像学胞疫室 室 实实验实分室 室 分学学报研科研研与生室 验验室 验析析研研研究研究究生物室 室 室 室 室 究究究室 究室 室 化学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24 创肝腔分糖临老听小临病医眼肝毒小分生细免国中中伤胆内子尿外床年力儿床理学病病物儿子物胞疫国国骨疾泌血病科病尿液药医研肾流学心研研咨麻生化生学医现临之研研外病学学究脏行研理究究询痹物学物实学代床友究究科研 室 室 研究研临室 病病究研中中中后学实学验杂精手心 究室 志 究床研学室 究心 心 心 遗实验实室 神术理室 室 研究研中症验室 验病学学 究室 究心 康室 室 学杂杂 室 室 复分志 志 中册 心 院 内 外 妇 儿 皮 传 急耳口麻 产 肤 染 诊 鼻腔 醉 属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科 喉 科 科 实显呼消血普脊生遗围妇呼血真免细生分艾急鼻口麻验微吸化栓外柱殖传产科吸液菌疫菌化子滋救咽腔醉动外实实止科外工实实肿实实实病实实生病医癌医医物科验验血实科程验验瘤验验验理验验物实学实学学室 实室 室 实验实实室 室 实室 室 室 实室 室 放验实验实实 验验室 验验验验免室 验室 验验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室 医院历届领导班子将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以“瞄准 国际先进、打造品牌学科、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整体水平”为指导思想,遵循“结 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创造一流成果、 培养一流人才、建立一流管理”的战略目标,将学科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 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 在保障学科建设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学科——职能部门——医院”三 级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湘雅二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为重 点学科建设开绿灯;抓政策导向作用,将竞争和激励机制引进学科建设中,加大 科技奖励力度,设立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加大投入,改善硬件,优化软件;制订 学科建设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学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 25 创造性,强调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重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 设,内部培养一批,送出进修一批,外面引进一批,改善了梯队结构,加快学科 建设步伐;加强学科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知名医院进行合作研究,互聘 专家,联合培养博士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鼓 励学科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增进交流,扩大影响。 持之以恒的有效建设,日积月累的实力沉淀,2001年医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重点学科建设考核评审工作,精神病与精神卫 生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胸心外科学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内科、儿科、肾 内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眼科、泌尿外科成为中南大学重点学科。形成 了龙头学科与支撑学科,特色专业与一般专业,优势方向与发展方向并存、互长 的良性学科生态环境,为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重点学科胸心外科由著名胸心外科专家谢陶瀛、詹樾教授创建于1950年。1962年成立省心血管外科协作研究组。1978年被确定为卫生部全国进修医 师培训基地,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2年列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该学科已发展成为技术先进、实力雄厚、设备精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与 国外学术界密切协作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学科。设5个研究室,4个专业组,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人;年手术量2500台(次),心内直视手术1500台(次),居全国综合医院前列,总 死亡率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近5000万元的科研医疗设备。临床、科 研、教学水平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有一定国际影响。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低温麻醉,冷血脑灌注实验及临床应 用研究,其中冷血脑灌注被定为4种开心手术基本方法之一。7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深低温体外循环、停循环开心手术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系统研究,199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瓣膜外科、冠脉外科、新生 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及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工作,挽救了 大量垂危的生命。至2004年首例心脏移植患者已健康生活3年余,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健康生活200天。“低温体外循环心肺保护”、“器官移植临床及供体研究”、 “牛心包无架生物瓣膜及牛颈静脉带瓣导管”及“围产期新生儿先心病诊治”、 26 “胸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5个稳定研究方向,各具特色。 近5年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课题15项,经费6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部级科技奖20项, 发表学术论文146篇,主持编写的多媒体《心脏手术》CAI系列教材,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有国内公认的 学术带头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合理学术梯队,强劲的发展势态,学科身居国 内领先行列。其相关学科强盛,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 共建技术发展平台。 科学研究体现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项目起点高,研究水 平属国内领先,居国际同类研究前沿。低温体外循环心肺保护研究不断揭示心肺 保护机制,对今后低温体外循环手术方法改进,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心脏移植 供体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动物进行基因改造,消除或减少异种移植超急性 排异反应,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器官移植供体器官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无架生物 瓣的研制将为病人提供组织相容性好、耐久、血流动力学满意的理想人工心脏瓣 膜;围产期新生儿先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将使胎儿先心病早期诊断及出生后早 期治疗成为现实,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研究将胸 心外科疾病的诊断提高到分子水平,同时通过对患者后代的产前诊断达到杜绝遗 传的目的。 学科人才培养优势十分突出。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硕士点,1993年被授予博士点,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高层次专业人才,其中博士生24人,硕士生42 人,已毕业研究生全部在国内各大医院胸心外科工作,大都成为学术骨干或 学术带头人。近五年来邀请国内外30余名著名学者访问讲学,派出10余人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前身为湘雅医学院精神科,由我国现 代精神病学的创始人之一,前湘雅医学院院长凌敏猷先生创建于1934年。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5人。 1951年成为卫生部精神病学高级师资培训基地,195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建立博士点。200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行列,主办了教育部部属唯一的 精神医学系,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已培养本科生14届,硕、博士研究生260 27 名,居全国同学科之首。3人分别为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官员和科学顾问以及国外 3本期刊编委。主编、主办《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心理社会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研究中心,中国心理卫 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全国精 神医学著作出版基金会,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机 构等全国性学术团体均设在本学科点。 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精神应激、临床心理评估、成瘾医学、儿童精神 卫生、生物精神病学,五个研究方向各具特色。尤其在精神卫生学领域优势突出, “临床心理评估”研制了智力、人格等五大系列测验30种,占全国常用标准化 心理测试70%以上;“精神应激”主要研究应激相关疾病的中介机制与心理治 疗;“成瘾医学”主要研究成瘾行为的流行学、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生物精神 病学”主要研究精神病的病因与精神药物机制等;“儿童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学”重点研究儿童多动症及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与干预。 学科人员中有中华精神科学会常委、中华行为医学会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博士授权点评议组专家、国家医生执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专业技术 资格考试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委员会主委、中国儿童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卫生 专业委员会主委、国家药品评审专家、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精神 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副总编、《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 编、《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副主编、《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副主编、The Drug and Alcohol Professional杂志编委等兼职。 该学科是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为数不多设在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病学 科,主持制订了详细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与诊断》,使我国精神疾病临床 诊断由经验型进入标准化,在全国广泛使用。研制了一系列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 量表及软件。精神药物中毒的药物分析与诊断、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 测评精神疾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药物对生育的影响和精神疾病遗传进行咨询与 指导;精神应激的心理应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神经症、心身疾病的治疗; 吸毒与酒瘾的脱瘾与康复治疗;儿童心理障碍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司法精神病鉴 定等方面居国内领先行列。 近10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CMB课题4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 28 “八五”攻关2项,“九五”攻关1项,国际协作项目9项,WHO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6项,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800多篇;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出版专著34部。与WHO、美国NIH、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 大学等保持较多的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5年来,58位国外学者来访,67人次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 由伍汉文教授等创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列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学科,1993年成立代谢内分泌研究所,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2000年成为临床医学(内 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10人,中青年临床医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该学科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 代谢性骨病组组长、内科遗传学组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常 委、糖尿病分会常委、湖南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内科学会主委、内分泌专 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单位。有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代谢性骨病:以代谢平衡试验等方法对糖尿病的无机盐代谢失衡进行系统研 究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当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 果之一,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地方性氟中毒钙镁制剂预防疗效研究》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图像分析早期形态诊断骨质疏松研究获美国国际性学 术会议优秀论文奖;骨疲劳实验的冲击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复方尼尔雌醇 片获国家药监局的临床研究证书;从分子、细胞、整体上系统地阐明了基质金属 蛋白酶与骨质疏松疾病的机理关系。 建立了骨质疏松新一代生化标志物和正常骨代谢指标数据库,原发性骨质疏 松症防治优化方案的研究与微骨折的鉴定与评价。2002年以《原发性骨质疏松 症的诊断与防治的系列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研的新一代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筛选与应用、骨微组织的三维重建 29 (confocal法)和有限元分析易感基因筛查、骨质疏松药物筛选的细胞-组织模型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价与新药开发等,已有新的突破。 糖尿病:对慢性组织缺氧及醛糖还原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机 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卫生部及湖南省科技 进步奖4项。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GAD酶活性检测法和GAD抗体、IA-2抗体、羧基肽酶H抗体的放射配体检测法;成为国内能自主检测5种胰岛自身抗体的独家单位;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GAD抗体致胰岛β细胞损伤作用;首次采用猪脑GAD和人GAD DNA疫苗预防NOD鼠胰岛炎和?型糖尿病。率先调查了国内人群LADA的患病率,并提出其诊断标准建议;首次观察到雷公藤甙和罗格列酮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延缓衰竭的作用。首先提出了符合国际的LADA诊断与治疗方案,在国内普及推广。《糖尿病饮食调配盘》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主编 《糖尿病之友》杂志。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警干预研究、糖尿病治疗后果评价系统研究、谷氨 酸脱羧酶DNA疫苗预防胰岛炎的研究等将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早期分型研究及 预测奠定基础,为代谢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二十世纪50年代起开展了内科遗传学的临床研究, 《人类染色体病的诊断与预防》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至1998年,为全国临床(内科)遗传学组单位。在国内首次报告了糖尿病患者姊妹染色体互换频 率及影响因素的结果。首次诊断了Turner综合征,家族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 减退症,脊柱骨骺发育不全伴进行性关节病(SEDT-PA),遗传性II型碳酸酐酶基因突变,von Recklinghausen病、FGFRI突变致Kallmann综合征及Gsα基因突变性Albright综合征等疑难疾病10多种。建立了单基因遗传内分泌代谢病的 DNA库。是医学遗传学权威巨著《人类孟德尔遗传》第十一版的副主译单位。 主编出版《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和激素过敏感综合征》。 该学科开设了内分泌专科、代谢性骨病、糖尿病、肥胖等专科门诊。获国家 “九五”、“十五”攻关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 基金2项、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1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3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项,以及一批面上项目和国 际合作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32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30 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研制国家III类新药1种,主编医学专著7部,参编38部。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65人,在读博士生35人,硕士生26人,博士后1人。 心血管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创始人王肇勋教授从美国带回第一台心电 图机, 从而开创了国内最早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科。包括门诊、病房、心导管室、 心电图室与电生理室、心血管病研究室五部分。 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7人,8人曾在美国或西欧著名大学留学。是卫生部心血管药 物试验基地之一,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 成员。为湖南省心电学会主任、湖南省流行病学学会主任委员单位。2001年批准为湖南省“十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 三个研究方向:临床血脂与冠心病、心电生理及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病防 治。 临床血脂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测定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开展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及血脂与 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的研究。主办了“中国血脂网 (www.chinalipid.com)”访问人数已超过20万。 心电生理及心脏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发展的热点,创建了省内第 一个心导管室。在国内较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其安装数量和种类处国内领先 水平。拥有国际先进的心脏影像设备,开展了各种复杂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分 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经卫生厅批准成立了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及湖南 省临床介入质量控制中心。 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对湖南省高血压的流行、高血压发病机制、并发症及危 险因素进行了研究,为高血压的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血脂异常的诊 断与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冠心病的诊治和心脏病介入治疗在省内处于领先 地位。 近5年来,获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共7项。获部级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0余项。主 31 编《临床血脂学》、《心脏内科研修精要》、《离子通道与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 疾病基础诊断与治疗》、《临床血脂100问》、《赫斯特心脏病学》等专著,参编著 作20部。年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近5年在SCI中发表论文40篇。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南方长城心脏会议”。多次被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儿科创建于1958年,学科创始人为我国著名儿科专家严淑芳教授。1978年起为硕士点,1986年为博士点,2000年起招收博士后。2001年批准为湖南省“十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9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常务委员、儿肾学组副 组长、免疫学组委员,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儿科医学教 育分会执行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心电向量学会主任委员、省儿科学会主任委 员、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中 西医结合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分设新生儿、呼吸、心血管、肾脏、血液、神经、内分泌、消化、保健等9个亚专业,拥有5个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小儿肾脏病、小儿心血管疾病及心电 学、新生儿疾病与脑损伤、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结核病、小儿血液系统疾病。 小儿肾脏病专业是湖南省唯一的小儿肾脏病专科及湖南省小儿肾脏病临床 中心,拥有肾脏病理、肾脏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培养实验室,主编专著3部。小儿肾脏疾病的防治、儿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穿刺肾脏病理检查、小儿心 血管专业对小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小儿心电向量图及无创心功能等处于国内先 进水平。小儿结核病专科是目前省内唯一的专科门诊,小儿哮喘的治疗及“小儿 哮喘之家”活动颇具特色。小儿神经性疾病、糖尿病、甲亢、甲低及矮小症等的 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小儿血液专业在省内最先开设小儿血液病专科门诊,对儿童 白血病和淋巴瘤系统化疗,急、慢性再障的综合治疗独具特色。儿童保健专业开 设了儿童健康咨询、早教、高危儿的早期干预,VOJTA检查方法及治疗脑瘫患儿。 小儿消化专业用中西医结合及饮食治疗急、慢性腹泻病,疗效显著。新生儿专业 是湖南省综合医院成立最早的新生儿专科,对新生儿各种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 平,围生期手术前后的监护救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获科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基金30余项。中华医 32 学科技奖1项,省级医学科技进步奖16项,全国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主编著作22部,参编28部,主编医学视听教材7部。主编或参编全国儿科学教材共11部,近5年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及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1983年成立肾病科,1987年建立血液净化中心,198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批准为硕士点;1991年招收博士生,2000年批准为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 站。2001年被湖南省批准为省“十五”重点学科。2002年6月成立中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2003年湖南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该科。为中华血液净化 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委员、中南六省肾脏病协作组组长单位、 湖南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湖南省血液透析学会主任委员单位。 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学科由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及研究室组成。 在国内较早开展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持续动静脉滤过等血液透析新技术。 为湖南省肾病专业床位数最多的病室和省透析病人台次最多的透析单位; 2000年为湖南省第一家引进CRRT机,并应用于临床抢救多器官衰竭的病人,累计使 用台次为湖南省各医疗单位之首;拥有湖南省唯一的全自动血液透析器复用机, 并完全按照美国FDA标准程序进行复用的湖南省唯一单位。 拥有高效液像色谱仪、肾脏病理成像仪、荧光显微镜等先进设备。拥有湖南 省肾病专业唯一的装备齐全的腹膜透析室、肾脏病理诊断室、尿液分析室、肾脏 生化诊断室、分子诊断室和色谱工作站。 该学科逐步形成了以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胃肠透析)、间质性 肾炎及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慢性透析病人并 发症及CRRT抢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提高急、慢性透析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腹膜透析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 理,提出了采用基因治疗防治腹膜纤维化,该领域处于国际前沿。 在中毒性肾损害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研究方面,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评价X线造影剂、甘露醇和铅亲合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在前列腺素与肾脏疾 病研究方面,从分子水平探讨正常肾脏、肾脏炎症、肾小球硬化、慢性透析病人 MIA的作用机理。在尿毒素的胃肠道清除研究方面,发现腺体封闭剂,可促进 33 肌酐清除。在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研究方面,研究慢性透析病人营养不良、慢性 炎症及动脉硬化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慢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率。 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教育部访 问学者基金及湖南省科研课题等20多项,课题经费累计近300万元人民币,1996年6月中标美国百特EGP基金,获10万美元资助,该项资助为中国大陆首次中 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专利2项。4位博士先后获国际透析青年探索者大奖并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30余部。学科已成为省内领先, 国内先进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妇产科创立于1954年,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批准为中南大学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15人。为湖南省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单 位。 该学科以妇科肿瘤、围产医学、普通妇科为专业研究方向。 妇科肿瘤研究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展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妇科肿瘤;最 早开展阴道镜技术,出版了国内第1本“阴道镜图谱”等标志性成果;8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CA125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诊断卵巢癌及进行了HPV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妇科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已进行了基因修 饰的细胞疫菌防治宫颈癌实验研究。 围产医学方面: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 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产生妊高征动物模型及临床治疗进行初步实验,获2001年(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胎儿缺氧监测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早期诊断及预测胎儿窘迫的方法;与美国 耶鲁大学医学院合作,在胎儿畸形方面作了大量筛查,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妊娠 期糖尿病方面进行了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和妊高征相关性研究,提出了GDM诊断标准的新建议,获省、厅科研成果奖。 普通妇科率先在国内开展显微输卵管复通术,成功率达98%以上,随后相继将显微外科技术推广到输卵管妊娠、不孕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显微修复和整 形,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内较早开展诊断性腹腔镜在妇科的应用及腹 34 腔镜下妇科各种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目 前正在研究抗血管新生疫苗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多见病、恶性肿瘤治疗拥 有良好的信誉。目前开展电视腹腔镜的手术有:宫外孕治疗、卵巢瘤、子宫切除 等。率先在省内开展了电子阴道镜,发现了大量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年轻宫颈癌。 200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宫颈电圈切除术、宫腔镜、电凝术、新柏氏涂片细胞 学等新技术。 产科在诊断处理急危重病人方面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2002年开展对孕中期妇女进行妊高征的预测,发现高危孕妇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妊高征发生,取得 很好效果;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反复流产、早产、ICP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疗胎儿窘迫,母儿血型不合方面摸索了一整套防治妊娠并发症 的新方法。 生殖工程实验室1984年开展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并承担了国家“七?五” 重点攻关项目,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1988年6月诞生了我国第一例异体供胚的试管婴儿。第二代试管婴儿即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也受孕成功。 遗传优生实验室开展了外周血染色体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基因诊断、部分 遗传病及胎儿发育异常的产前筛查、肿瘤标记抗原CA125的检测等。在数千例染色体检查中发现9例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 近年来中标省厅级以上课题43项,发表论文194篇,科研成果16项,专著31部。 眼科成立于1952年,1987年成立眼病研究室,1990年成立湖南医科大学眼病研究中心。1993年获卫生部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资助,为中南大学重点建设学 科。2004年成立湖南省眼库。1978年成为教育部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有5人分别担任国内15种专业期刊的编委,为全国青光眼学组 组长和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单位。 具有6个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病、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及眼表疾病、 屈光及眼肌病与弱视、眼眶病与眼部整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在国内率先开展鼻腔内囊吻合及角膜移植术,国内较早开展视网膜脱离复位 35 术、眼显微手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置入术。目前视网膜疾病与复 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青光眼早期诊断、难 治性青光眼治疗、晚期青光眼康复、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置入、色素层炎的诊断与 治疗、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泪道插管等技术处国 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开展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等手术。配备有美国氩 激光仪、玻璃体切割器、Nd:YAG激光仪、超声探测仪、眼底图象处理系统、德 国蔡氏手术显微镜、动静态视野计等先进设备。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基金课题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课题5项,湖南省科委重点项目课题1项,湖南省科技厅和卫生厅基金课题22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专利11项。发表论文230余篇,SCI收录论文6篇。主编专著15部。为国际ORBIS眼科顾问单位。自1996年以来,国际ORBIS眼科已先后派出14名国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派出20余人次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5年来,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班18次,其中“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视网膜病诊治进展”及“眼肿瘤整形”等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5人。 该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泌尿系肿瘤、腔内泌尿外科、肾移植、男性学、 尿流动力学等5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获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省、部级成果奖4项,主编著作5部,参编20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率先在湖南省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和电气化切除术,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开展了阻断肾蒂原位肾脏冷灌注局部低温肾实质切开取石 术,结石取出率高,肾脏功能损害较小,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新型腔内碎石系统、 气压式弹道碎石机,具有安全、高效、术后恢复快和价格低廉等优点,适用于输 尿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合并“石街”、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在省内率先 开设男性学专科门诊,在全国较早对阳痿(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逆行射精进 行研究,疗效较好,较早利用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诊断血管性阳痿,并采用阴茎 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阳痿,尿道内灌注前列腺素E治疗阳痿,手术治疗血管性阳痿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近年来,肾移植手术的数量和治疗效果达 36 国内先进水平,并相继开展了腹腔镜下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在长期的 医疗科研科学实践中,泌尿外科已成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普通外科现有床位130余张,分为肝胆胰、胃肠、小儿、血管、乳腺甲状腺 5个专业组。另设普外实验室、肝胆研究室、内窥镜室、红外线扫描室、乳管镜 室。年住院病人4500余人(次),手术3400余台(次),平均住院日下降至15天,病床周转率在160%以上。 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26人。为湖南省外科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普外科专 业主任委员单位。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胆管结石的系列研究, AOSC和胆石症的病理生理研究 (血小板聚集性改变和前列环素、血栓素变化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获省、 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手术加内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使大 量病人得到根治,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着重于肝脏 肿瘤的研究,开展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及各种复杂的肝切除手术,年完成各类型肝 切除手术120余例。在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的治疗上,开展了联合肝叶及半肝 切除的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及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技术的应用,该领域达国内先进水 平。积极探索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将CRRT、早期肠内营养、B超或CT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灌洗,内给氧等应用于临床,使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得到改善。开展 各种胰腺手术(胰十二指肠、胰腺癌区域、胰岛素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等);胃肠外科较早开展标准淋巴结廓清胃癌根治术及全胃切除术后各种空肠代 胃术,成功进行了各种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切除,双吻合技术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切 除吻合术。严格按照TME标准进行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回肠或结直肠J-POUCH吻合预防直肠储袋功能不全,获良好效果。2000年采用PPH技术治疗痔疮,省内率先开展人工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乳甲外科于1996年开展了带血管胚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移植,2002年引入省内首台乳管镜并应用于临床,配合各种改良乳腺癌根治手术,使乳腺疾病的诊 治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2001年开展甲状腺癌的功能性颈淋巴 结清扫术。 小儿外科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获得良好疗效。1998 37 年成功完成1例胸腹对称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近10年来,内镜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手术及十二指肠镜下诊断及治 疗(肝囊肿切除、肝癌切除、脾切除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年完成近200台十二指肠镜下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胆管胰管支架置入等手术。 1994年成立肝移植攻关组,开始肝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如 背驮式肝移植动物模型建立、病理生理研究、无肝期处理及血管重建技术等方面 均有多篇论文在中华系列刊物发表,在国内有较大影响。1998年,成功进行了湖南省第一例原位背驮式全肝移植,获得了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和省科委科技成 果奖。此后,相继进行了9例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肝移植、 小儿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支持治疗等经验,获省、厅 级科技成果奖4项,该领域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卫生厅科研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100万余元。纳米细菌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在人类胆管结石及胆汁 中发现纳米细菌存在的证据,并在纳米细菌与动脉硬化,肝硬化等领域做了大量 研究,已有多篇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2003年与发现纳米细菌的芬兰学者合作成立了“中国-芬兰纳米细菌”研究中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获部、省、卫生厅成果奖20余项,获专利4项。主编《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学科人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 术交流。 传染病学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最早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 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先后有11人出国深造,6人学成回国。是中华医学会湖南省肝病 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湖南省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传染病/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该学科是湖南省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尤其在肝病研究和诊治方 面具有明显特色,1993年成立肝病研究中心。1987年在全国最早运用胎肝治疗 重型肝炎;1989年进行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1993年开展血浆置换治疗重 肝;1997年开展负压排放腹水、冷藏分次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新技术,同年 完成1000余例不同肝病铜代谢研究,100余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的临床诊断和 38 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1998年首创脐血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2002年采用脐血干细胞治疗重型肝炎。1999年以来开展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 临床观察。2000年成立艾滋病实验室,开设门诊、咨询和治疗,完成多项研究, 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 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卫生部课题3项,省级和横向课题30余项。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艾滋病专项基金课题各1项,科研经费55万元。获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研制开发国家级?类新药-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并获专利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核酶治疗丙型肝炎实验研究、 艾滋病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HBV DNA疫苗研究、YX物质抗嗜肝DNA病毒的研究、第八型肝炎病毒的研究、HBV S基因变异、艾滋病等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耳鼻咽喉科创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1960年成立耳鼻咽喉科教研室。1981年批准为硕士点,1990年批准为博士点,1999年成立听力研究室,2002年成立湖南省耳聋防治中心。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人。为湖南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副 主任委员单位。 研究方向:耳科学听觉的分子神经生物学、耳聋的分子病因及其防治、耳外 科、耳神经外科及眩晕外科治疗、新生儿听力筛查、内耳疾病、听力辅助装置的 基础与应用研究,听生理、耳聋的分子机理及防治研究中某些领域居国内领先水 平;头颈肿瘤以鼻咽癌和喉癌研究为主、鼻科学以鼻腔、鼻窦炎性疾病、耳鼻咽 喉遗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 在听力重建与康复、眩晕的外科治疗、头颈肿瘤的切除及其整复、耳鼻咽喉 内窥镜手术、变态反应治疗方面各具特色。耳外科和头颈外科特别是晚期头颈肿 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培养博士、硕士10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课题20多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主编和合编著作30余部,参加国际合作交流10次。 该学科由放射医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组成。 39 放射科建立于1958年,1964年成立放射学教研室。2002年成立湖南省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现为湖南省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6人。仪器设备先进,有1.5T双梯度磁共振(MRI)、螺旋CT、双C臂心血管造影机、遥控胃肠机、 数字X线自动胸片机、激光照相机、自动洗片机及计算机影像后处理系统等大 型高级医疗设备。 普通X线、CT、MRI年完成检查10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成立介入病房, 年完成介入检查1000余台(次)。已常规开展了肿瘤的灌注及栓塞治疗,各种腔 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椎间盘病变切割治疗、鼻泪管支架治疗、CT引导下的活检及硬化治疗,神经介入、周围血管介入、肝癌介入、盆腔介入治疗达国内先进水 平,肝癌介入治疗的基础研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CT和MRI方面,常规开展了支气管成像及CT内窥镜检查、各种血管病变成像、胆道CT造影成像、面颊部三维成像及肿瘤血供特征的研究。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项,获省级以上成果10项。年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专利4项,主编专著7部。先后与日本及美国影像界人士进行多次学术交流, 2人在欧洲放射学会及北美放射学会作学术报告。 超声诊断科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物理诊断室。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现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湖 南省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专科学会委员单位。 该学科是全国最早将二维超声应用于临床的超声科室之一,在省内率先开展 了二维多普勒超声和经食管超声心脏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经直肠超声、术中 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新指标的定量测定、DTI定位预激综合征旁道、高频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 腹部与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在国内率先报道了超声诊断双下腔静脉、左下 腔静脉畸形等罕见病例,开发了直肠内置水囊诊断盆腔疾病和超声引导卵泡穿刺 取卵的新方法。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开展了胎儿心脏病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区域筛 选,先后有3人赴美国学习研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轴测定、卵圆孔瓣测量、 三血管切面、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筛选和诊断胎儿心脏病、多普勒血流频谱分类诊 40 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心脏病的超声诊断,腹部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胎儿 畸形(心脏病)的产前超声诊断。 近10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省级科研课题14项;在SCI、中华系列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6篇,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主编《现代超声诊断学》,参编《超声医学》等专著11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3项、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3项,与临床科室合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993年邀请日本专家来院讲学,先后有5人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同位素室成立于1973年,1980年更名为核医学科,并成立核医学教研室。 有医技人员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为湖南省医学会核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杂志、亚洲核医学杂志编委单位。 2拥有一栋面积为1000M,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独立的核医学楼, 配备有SPECT、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电脑多功能测定仪、肿瘤蛋白芯片检测 仪等高精尖设备50余台(套)。核素显像诊断、脏器功能测定、体外化学发光分 析测定及核素治疗项目均居省内领先,核素治疗更是享誉省内外,其中以局部脑 血流、肾血流、心肌断层、股骨头缺血坏死、全身骨转移病变和甲状腺结节显像 等独具特色。核素外照射治疗皮肤血管瘤等,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癌和甲亢取得 了很好的疗效。 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合编专著12部;其中获省核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13112篇,自行组装的摄碘功能仪获湖南省科委奖励。1991年举办了中南六省核医学学术会议,先后多次邀请美国核医学专家来长沙讲学。 老年病科前身为1961年创建的干部病房,1986年成立老年病科,1993年成立老年病学教研室,1995年成立老年医学临床研究室,1996年设立硕士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已毕业12人,23人在读。有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2人。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老年医学医疗、教学、 科研基地之一,专业设施及医护质量在省内居领先地位。 开设了老年心血管、呼吸、消化、代谢内分泌及神经等专科以及特需病房, 并建立了CCU、睡眠实验室、语言肢体康复训练室。拥有病床245张,仪器设 41 备价值约500万元。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老年多脏器功 能衰竭、老年性痴呆等的诊断和治疗及高龄老年人常见病的研究。开展老年病研 究已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省直地厅80%的老干部在该科就诊,年门、急诊量8000余人次,收治入院病人3000余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次数800多 次,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在高龄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近2年来,大面积心肌梗塞、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 及相关疾病的诊治有显著特色。 近5年来获省、部级资助课题近30项,协助其他科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多 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了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大会、亚洲睡眠疾病年会、亚 太地区抗衰老年会、亚太地区心血管年会并进行学术交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手术心肌缺血的并发症研究”获1996年湖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1项,《现代老年医学精要》一书被评为200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为湖南省医学会第六届 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编委、《实 用老年医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编委、《中国睡眠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感染控 制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编委。 脊柱外科于1984年在国内率先成立, 2002年成立湖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 为全国脊柱外科专业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的专业学科,年均手术1000余 台次,病床数与手术台次比位居全国前列。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现为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脊 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脊柱脊髓损伤专业 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委员单位。 研究方向分为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方面主要研究胸腔镜和腹腔镜在脊柱外 科应用、纳米人工骨在脊柱融合技术中的应用、不同融合技术在治疗下腰痛中的 临床疗效分析、镜下椎间融合器的研制、退行性脊柱侧弯不同术式长期随访、治 疗小儿侧弯和后凸畸形可吸收内固定研制等研究;基础方面主要包括:腔镜下内 固定研制、VEGF在脊髓缺血性损伤中的基础研究,以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同 重建方式生物力学、脊柱疾病及手术入路相关解剖学、多因子在腰椎间盘退变中 的机制等研究。 学科特色:1990年率先在国内应用三维矫形技术治疗各种脊柱畸形600余 42 例,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率先在国内开展高位颈椎肿瘤、畸形重建及退行性腰 椎不稳椎间融合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胸腔镜和腹腔镜辅助进行微创脊柱外科手 术;在湖南省首先开展各种类型颈椎病外科治疗技术。 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985行动计划课题经费资助1项,省部级课题资助10余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广泛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2003年成功的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和脊柱脊髓损伤疾患诊疗 和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 1986年成立血管外科专业组,2002年成立血管外科专科,是湖南省首家(唯 一)的一家血管外科专科,也是中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治疗血管方面疾病的专科。 开展的腹主动脉夹层并腹主动脉瘤的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下腔静脉滤网植 入、主双股搭桥、股腘动脉自体血管搭桥、布加氏综合症的腔房搭桥、复杂的腹 主动脉瘤并髂动脉瘤的手术切除或腔内隔绝、巨大的颈动脉体瘤的切除;重大血 管创伤的紧急救治如颈动脉横断性损伤等高难手术,新生儿巨大的淋巴血管畸 形,K-T综合症等先天性血管病变的综合治疗等均在省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AHA基金的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省、 部级奖励3项。在腹主动脉瘤的病因学研究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的基础研究方 面,处于全国先进地位。曾获得国际血管联盟的奖励。 药剂科成立于1957年,现有主任药师2人、副主任药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5人。1992年成立湖南省毒物咨询中心, 1996年成立临床药学研究室。有多人分别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 审专家,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 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主编《中 南药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药学部分)、“救心复脉注射液抗休克研究《药学部分》”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 “八五”攻关课题。“骨质疏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药学部分)”1996年获卫生部“九五”攻关课题。承担8项厅局级研究课题。开发了尼尔骨康、溴莫尼定、 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液、洛美沙星滴眼液等近10种二、三、四类新药。转让 43 了15项技术。 急性药物中毒的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为全省乃至全国检测中毒样品3000多例,协助政府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多起。 在《中国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篇。主编或主译的药学专 著有12部,《临床药学》已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统编教材。获中华医学 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药学专利3项,先后有10多人次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进修和学术交流。 医院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融合了医学、卫生学、生物医学、医院管理学、 工程管理、建筑学等多门学科与技术。进入90年代,如何解决建筑、布局不合 理、流程交叉的问题,医院选择了以人为本、整合资源、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 发展之路。经过近10年的基本建设,大大改善了就医环境,为医教研搭建了坚 实的平台。 1994年12月8日,投资3700万元(卫生部投资215万元、省政府投资30 2万元、其余为医院自筹)建筑面积15000M、设有500张病床的外科大楼落成开 业,此外,还铺设了1100M大口径自来水管道,实现了医院东南北三方供水。 1995年,根据卫生部卫计发(1995)第68号文件,医院成立《“九五”基本建设设计工作小组》,加强对基本建设的领导。争取到卫生部100万元投资,完成了内科楼手术室的改造;完成了2300万元(含国外政府贷款160万美元)的设备购置,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07台(件);投资826万元,兴建了两栋职工宿 舍,共122户;完成了804户煤气入户工程;投资203万元购买HICOM382型程控电话交换机一套;投资9.6万元对院内通讯线路安装改造。 21996年,完成锅炉房1820 M的改建工程,购置安装10吨锅炉1台;新增 2双螺旋CT 1台;新建放疗中心;程控电话扩至2000门;竣工基建面积15100M, 22其中住宅132套,面积11000M,钟华楼(干部病房)3700 M,9月28日钟华楼隆重开业。新增万元以上设备77台(件),总价值885万元。 21997年3月,医院购得复兴街56号新建住宅(3960M)1栋,新建住宅6 2栋,建筑面积34000M;完成了文艺村及桐梓坡住宅工程建设,职工住房面积由 22过去的人均19M增至32M。对十四病室污水处理站进行了改建,日处理污水量 44 由400吨增至2000吨,使医院污水处理达标。全年采购万元以上设备50台(件),总价值793万元,万元以下设备361台(件),总价值约1771万元。 1998年医院为重点学科和相关建设投资达624.5万元,扩大科研用房面积 2355M,改造和扩建后的实验动物楼、医学实验中心投入使用,明显改善了科研 2平台。租用圆珠笔厂3800M,作为集体宿舍;拆除大院医生楼和原13栋住宅楼, 2完成了职工住宅楼(6000M)的建设和门诊楼、新办公楼等的改造。全年共采 购万元以上设备105台(件),价值1673万元;万元以下设备1123台(件),价值707万元;办理进口设备63台(套),价值154.87万美元。 1999年,启动桐梓坡住宅工程;门诊配电间增容改造;完成了门诊楼中央 2空调安装、无障碍通道新建、消防安装等改造工程及十四病室11000M的新、老 2楼装修及水、电、消防、中央空调网络建设;完成了21000M劳动村住宅工程建设;完成了制剂楼改造、扩建等配套工程,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并于10月底正式投产;全年共采购万元以上设备110台(件),价值1476万元;办理进口设备95台(套),价值1500万元。 2000年,完成了医疗区总体规划论证设计报建及第二住院大楼的选址与论 证工作;对桐梓坡H6工程及DSA用房进行了改造;新增DSA 1台并投入使用;全年共采购万元以上设备154台(件),价值3262万元;办理进口设备109台(套),价值360万美元。 2001年,第二住院大楼经省卫生厅、省计委、省建设厅、卫生部等部门批 2复同意建设。采购万元以上设备152台(件)。新增绿化面积725M。 2002年11月8日,第二住院大楼动工兴建。同年,拆除了临街门面,新建 门诊地下停车场,对门诊前坪进行了绿化和亮化。完成了有线电视网络的改建, 新增境外电视节目4套。完成MRI的调试安装及投入使用。购置暮云镇近200亩山地,医院占地面积共达420多亩。开通了800户职工宽带网用户。 2003年,完成门诊楼新增候诊区的扩建和涉外非典用房的改建。绘制了医 院地下管网图,将南元宫、职工食堂的生活污水改进市内下水管道排放。第二住 院大楼主体工程于9月29日提前封顶,被评为湖南省重点项目管理先进集体; 22004年底,一座高23层、总建筑面积92000M的新型住院大楼将落成投入使用。 (朱鹏寿、许毅、梁锋、洪学荣,相关科室提供资料) 45
/
本文档为【第二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