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2019-05-19 5页 doc 16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炮台作者:难得糊涂一老翁) 大沽口炮台是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是“海门古塞”。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 汇处,素有津门海防要隘之誉。 明代为抗倭始从而设计。清咸丰八年(1858)奏请朝廷加强海防,确保京畿安全,建大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 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5字为名号;另一座建在北岸石壁上。配建小炮台25座。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9年6月25日,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 (炮台作者:难得糊涂一老翁) 大沽口炮台是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是“海门古塞”。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东南60公里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 汇处,素有津门海防要隘之誉。 明代为抗倭始从而设计。清咸丰八年(1858)奏请朝廷加强海防,确保京畿安全,建大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 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5字为名号;另一座建在北岸石壁上。配建小炮台25座。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9年6月25日,提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1900年,提督罗荣光率守军和义和团并肩抗击八国联军,最终壮烈殉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沽口炮台被拆除。现仅存南岸“海”字炮台。 大沽口炮台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 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 地址:天津市塘沽区东沽 门票:成人10元学生5元 开放时间:8:00-17:00 交通: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东沽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 汽车: 乘从天津到塘沽的621、613中巴车,到塘沽后再换乘110路公交车可到。 联系电话:塘沽区旅游局电话022-******** 投诉电话:天津旅游局电话022-********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大沽口炮台周边食宿、停车场、卫生间等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周边景区:西沽潮音寺、海门园、天津渤海儿童世界、天津海滨浴场、贝壳堤悦园、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塘沽金街、塘沽北塘渔村、塘沽滨海世纪广场 景点地图: 大沽口炮台方位图景区相关资料: 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 大沽口炮台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 型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 (炮台作者:佚名) 另一处炮台建在北岸石壁之上,称“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这个时期修建的炮台,在方法上较前有了很大改进。炮台用木材和青砖砌成后,外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砸实,炮弹打在炮台上只能打一个浅洞,避免了砖石飞溅而带来的危险。炮台高度达到了三至五丈,宽度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在外形上出现了方、圆两大类型。 1856年5月,英、法军队在美、俄的支持下进攻大沽口炮台,炮台沦陷。联军首次入侵天津,1858年5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天津条约》。 1860年8月1日,英法军队出动舰船30余艘,兵力5000余人集结大沽海面,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乘虚在北塘登陆,先占领北塘炮台,后包抄大沽炮台。我国守军个个勇敢,在一场惨烈的战斗后,大沽炮台失守。英法联军进犯津、京,清政府与英法签定了《北京条约》。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十分重视大沽口的军事防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加固。同时增建了平炮台三座。光绪元年(1875年),再次对原有炮台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欧洲购买了铁甲快船、碰船、水雷船等武器装备,使大沽口成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重要的军事海防要塞。 1900年,英、俄、德、日、美、法、意、奥等国组成八大联军再次入侵大沽口,罗荣光率将士坚守炮台,顽强抵抗,最后募不敌众,以身拘国。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用自己的血 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了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其中著名将领罗荣光就是诸多为国捐躯英烈中的代表。为此,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59年写下《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严厉谴责侵略者挑起“海盗式”的战争,热情赞许中国抵抗是“有理”的正义行动。 1901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 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他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毛泽东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 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沽口炮台作者:难得糊涂一老翁 炮台作者:佚名 大沽炮曾用炮弹作者:zhangyang 清代大沽口炮台设防沙盘作者:zhangyang 小炮台作者:佚名 彩旗飘扬作者:佚名 炮台围墙作者:佚名 血战之后的大沽口炮台作者:佚名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0年01月20日
/
本文档为【天津塘沽区大沽口炮台景点介绍(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