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2017-11-08 8页 doc 38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论文导读::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张澍(1776-1847)。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 论文关键词:冯国瑞,邢澍,张澍,表彰先贤 清代乾嘉时期是一个学术比较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朴学思潮在当时激为时尚。涌现出了如顾炎武、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以及俞樾、孙诒让等学贯古今、精通六艺的大师。甘肃虽地处边陲,但秦魏汉唐间一直是一个学术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 论文导读::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张澍(1776-1847)。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 论文关键词:冯国瑞,邢澍,张澍,表彰先贤 清代乾嘉时期是一个学术比较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朴学思潮在当时激为时尚。涌现出了如顾炎武、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以及俞樾、孙诒让等学贯古今、精通六艺的大师。甘肃虽地处边陲,但秦魏汉唐间一直是一个学术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宋元时期虽学术有所衰退,但到了明清,甘肃学术由沉寂又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李梦阳、胡缵宗、赵时春、金銮、胡釴等大师,奠定了甘肃学术在全国的地位。 在乾嘉朴学兴盛、大师辈出时期,甘肃也有两位闻名全国的大学者巍然立于乾嘉大师之列。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邢、张二公,皆精于考据文章、金石文字,又都善诗词、能文章,著述宏富。但由于他们一生大都在外地做官,学行著述很少为人所知。诚如邓宝珊所说:“有清一代,吾甘学人以淹博著闻海内,卓然成家者,厥推凉州张介侯、阶州邢佺山二公,然介侯历任黔蜀,晚居长安;佺山宦游浙赣,投老方归。人往风微,沾被未溥,朴塞固陋,靡自开拓,士气隳薄,有由然也。”[?] 所幸,上个世纪初期,同是陇右学者的天水冯国瑞先生[?]对邢、张二公的学行及其历史地位做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邢佺山先生著述考》、《邢佺山先生事迹考》两文张澍,并著《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存》刊印行世,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 (一) 邢澍(1759-1823),字雨民,号佺山,阶州(甘肃武都)人,二十一岁举于乡,三十二岁成进士,三十五岁出知永康县;三十八岁,调长兴,四十九岁由长兴迁署江西饶州府知府,寻迁南安知府。五十岁,由江右归秀水寓斋,省墓归籍。六十一岁回到阶州。道光三年(1823)八月八日卒于阶州,享年六十五岁。邢澍为官期间,补修城垣,重修地志,兴建同善堂、育婴堂,重建平政桥、丰乐桥,为当地办了许多实事,为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案无遗牍,深得百姓爱戴,有“邢青天”之誉。 邢澍“谦谨淡泊,朴学华辞,渊穆湛深。”[?]是清代陇右学术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著名的朴学大师、藏家和诗人。在金石学、文献学、方志学、姓氏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著作据漆子扬先生《邢澍著述考考辨》[?],“有文献记录的著作和手稿总计16种,曾刻印者11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6种:《寰宇访碑录》、《金石文字辨异》、《长兴县志》、《守雅堂文集》、《南旋诗草》、《关右经籍考》,其余著作(《两汉希姓录》、《十三经释天》、《全秦艺文录》、《旧雨诗谭》、《金石札记》、《司马法辑本》、《尸子辑本》、《孙子辑本》、《宋会要》、《晋书辨惑》)或密而不闻,或佚而不传。” (邢澍)“《守雅堂文集》计1卷。据《贩书偶记续编》,《文集》与《南旋诗草》合为《守雅堂集》,《清史稿?邢澎传》、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载《守雅堂集》有刻本,张廷济《瘗鹤铭》诗注、《昭代名人尺犊小传》、《清史列传?文苑传》作《守雅堂诗文集》,但原刊本不见于世怎么写论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集》本系未加整理的抄本,凡20篇,品类参差不一,次序乱而无类。”[?] 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且一直认为表彰先贤是“是固余小子之责也”。[?]又从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二十九日《大公报》第一百九十二册《图书》副刊,王重民《阅张介侯先生遗稿记》得知伯希和由西安购佺山遗稿数十种,凡八十四册,携归巴黎归家图书馆收藏。 孤本流传海外,而陇上频经兵燹,流传未知何所。乡人友人,亦无详其事者,诚可慨也~遂有搜集整理佺山著作之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冯国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抄录了邢佺山《守雅堂文集》和《南旋诗草》两部著作,将《守雅堂文集》重新“排比次第,董理而附笺,增益若干首。《南旋诗草》也增益若干首,征引史志原传数首张澍,且编《事迹》、《著述》二考,间采和清人阮(芸台)、钱(竹汀)、孙(渊如)、洪(稚存)、张(介侯)、张(叔未)、章(实斋)、秦(小岘)、吴(兰庭)、施(希闰)、何(承燕)、吴(思亭)诸人往还酬唱之作,分编数目,曰《杂俎》,成《守雅堂稿辑存》四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行世,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二。扉页为冯国瑞写书名。前序有五篇,分别为张鹏一、邵力子、孙蔚如、冯炳奎、温天纬所撰。后序一,为冯国瑞撰。卷一为事迹考、著述考;卷二为文集;卷三为诗集;卷四为《杂俎》。 1938年冯国瑞辑本《守雅堂稿辑存》今已不多见。现在所能见到的是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陇右文献丛书》之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该书由漆子扬、王锷两先生校点,李鼎文先生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年出版。依校点者,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对原书的序次做了调整,“卷一为《文集》,卷二为《诗集》,而将原书卷首的《序》、《传》,原书卷一的《事迹考》、《著述考》,卷四的《杂俎》列为附录一。又搜集了《清史稿?文苑传》等七篇,列为附录二。又在《文集》中补入《〈金石文字辨异〉序》一文”。[?]内容较原本更为翔实,且多有考证补遗,文字悉用简体,版式横排,句读清晰,便于今人阅读研究,是研究冯国瑞先生以及邢澍学行不可多得之校本,弥足可贵。 (二) 张澍(1776-1847),字伯瀹,又字寿谷、时霖,自号介侯,凉州(甘肃武威)人,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经学家,史学家。自幼聪颖过人,七岁开始从乡贤刘星武先生受学。九岁丧母。十四岁举于乡,朱石君题《续黔书》诗:“张生天下英,胸罗武库富,十四歌鹿鸣~”十九岁成进士,博闻丽藻,才气无双,一时惊以为异人。二十一岁出都赴贵州玉屏任,后又调署遵义、四川屏山、江西永新、泸溪等县,一度代理贵州广顺州知州,期间曾讲学兰山书院、汉南书院。晚年寓居西安整理著作。道光二十七年五月丙戍卒于西安。终年七十二岁。《清史稿?文苑传》有传。 张澍自幼就有远大的抱负,想往成为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良吏:“余自幼负志,耻 为文人,思为吏,稍有树立,冀附于古循良后耳。”[?]但他的仕途很坎坷,所任多为贫山僻壤间的山城小县,其抱负难以实现,而且他性格耿介,常与上级发生争执张澍,得罪上级。因而屡不得升迁,抱负难以施展。“以子之精心,果立著书当可传,以子之直气严情,筮仕实不合。”[?]虽然张澍仕途上不甚称意,但是在学术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中说:“甘肃与中原隔,文化自昔朴塞,然乾嘉间亦有第一 ),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甘肃人物志》谓其“博学二流之学者,曰张介侯(澍 强记,于书无所不读,精考据,为海内名家,”张澍一生著述很丰富,已刊行的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凉州府志备考》等;未刊行的著作有《诗小序翼》、《元史姓氏录》、《帝王世纪》辑本、《续敦煌实录》、《鹊野诗微》、《文字》、《韵学一得》、《识别》、《叠字谱》、《天文管窥》、《消夏录》等。 张澍在姓氏学、辑佚学方面的成就最为人称道。张介侯辑佚学方面的代表作当属《二酉堂丛书》。《二酉堂丛书》,一名《张氏丛书》。《二酉堂丛书》收集了唐以前甘肃人的著作和甘肃古代地理书的辑佚本二十一种,是研究古代甘肃乃至西北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鲁迅先生曾仿效张介侯辑佚之书,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他说:“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乱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创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累为一帙。”[11]张澍姓氏学方面的巨著是《姓氏五书》,此书按韵布姓,以姓氏述人事,是研究中华姓氏谱系、族源变迁的必读书。 张澍在当时已名噪海内,与阮元、钱仪吉、段玉裁、王引之、郝懿行、臧在东等都有交游。但由于他后半生一直生活于西北,为官又在偏僻之地,因而其大量著作未被人注意和重视,散失殆尽怎么写论文。对于张澍的事迹,也很少有人知晓。诚如冯国瑞所说:“其治学务矜博大,于舆地、姓氏、谱牒造诣特深。以彼其才,生及盛世,获遍交当代学者,腾达京华,漫游江湖,朴学华辞,兼长并茂,巍然在乾嘉大师之列,而清代关陇学者,介侯允为大宗矣。综其平生所著述,都数十种,如干巷里中,后学至举其姓字,而或茫然,其遗书流传日渐散鲜。”[12] 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是在他的清华同学刘盼遂的启发下写成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冯国瑞来到北平,借宿在刘盼遂宿舍中,两人闲谈中,刘盼遂出示所著《段王三先生年谱》(注:指乾嘉大师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并且谈到段王三先生与张澍有过交游,说张澍是“一代石师”,“ 此固一代石师,将徯于后学之表彰者。”冯国瑞听完之后,当即“瞿然而起曰:‘有是哉,是固余小子之责也。’”“辑逸之心,油然而生。”实际上,冯国瑞在西宁时,就已经“得其手校本《二酉堂丛书》,增补钩乙,颇见完善。”来到北平后,又获得张澍遗书多种,“尝欲为之重校而合刊之,以饷士林。”这年暮春,冯国瑞“山居无事”,于是“参以他籍”张澍,撰成《张介侯先生年谱》遗书,张介侯先生学行大端,略见于兹。 《张介侯先生年谱》初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不分卷一册,被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一扉页有谢国祯题字,书首有刘盼遂和冯国瑞序。另外,《武威文史资料》第一辑收录了张志春先生的点校本《张介侯先生年谱》,对于正文部分进行了断句转载。格式改竖排转为为横排,并保存了原有的异体字和古文字。对文中所录《养素堂文集》的段落部分以原文进行了校正。 《张介侯先生年谱》详尽地著录了张澎一生的主要经历和学术成就。其中还收录了张 澍部分著作的片段,如《五凉旧闻自序》、《与陆平泉前辈学使书》、《上那绎堂制军师书》《姓氏寻源自序》、《姓氏五书自序》、《姓韵自序》、《三史姓录自序》、《姓氏辩误自序》等,对于研究整理张澍著作提供了材料。尤其是收录了张澍与段玉裁、王引之、郝懿行、臧在东、钱衎石、朱香初诸人论学之作十篇,为研究张澍学术及乾嘉学术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三) 冯国瑞对于“二澍”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刘盼遂云:“君生与介侯同乡里,其后风遗沫之服膺者应多。则是编能得介侯之真,足以信今而昭后者又何疑焉,是亦陕甘文献一大事业也。”邵力子云:“邢佺山在乾嘉诸贤中不愧为卓然大家,岂仅为西北一隅之学者哉,仲翔所辑之著述考,可见其学术梗概,其纲罗散失之功不可没矣。”孙蔚如云:“今关西艺文诸志,佺山既辑于前,仲翔又辑存佺山之佚,陇右文化其将日进而益上,而永远弗歇益盛欤,”[13] 事实上,冯国瑞和“二澍”在学术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搜罗、整理乡贤的著作,目的都是要表彰先贤,激励后人,延续关陇学风,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家乡情、爱国情。作为陇上后学小子,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冯国瑞的这种传承乡邦文化的精神,为挖掘、整理、研究、保护陇上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晚年自号麦积山樵、石莲谷人、敦煌长史,有书斋,名曰“绛华楼”。甘肃天水市秦城区和平巷人。著名学者,陇上一代文宗。在金石考据、文章诗词、石窟遗存、古籍辑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任承允:《桐自生斋集诗文集?邓宝珊序》 [?]冯国瑞:《守雅堂稿辑存?后序》[M] .漆子杨、王锷校点,李鼎文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漆子扬:《邢澍著述考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 [?]漆子扬:《邢澍著述考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 [?]冯国瑞:《张介侯年谱?刘盼遂序》[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年 [?]冯国瑞:《张介侯年谱?自序》[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 年 [?]冯国瑞:《守雅堂稿辑存?后序》[M] .漆子杨、王锷校点,李鼎文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张澍:《养素堂文集?潘石生考功传》[M] .兰州古籍书店,1990 [?]冯国瑞:《张介侯先生年谱》[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 年 [?]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 [11]《鲁迅全集》第八卷《会稽郡故书杂集序》[M] . [12]冯国瑞:《张介侯先生年谱?自序》[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 年 [13]注:此处所引刘盼遂、邵力子、孙蔚如的评价,系转引自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筹备委员会主编《冯国瑞九十诞辰学术纪念会会刊》(内部资料)中胡圭如《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一文。
/
本文档为【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