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6八上历史第六单元

2019-04-20 20页 doc 71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6八上历史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八上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单元知识网络】 附件: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 古代 近代 交通通讯 步行、马车、帆船、人工送信 轮船、火车、有线电报 文化生活 看戏剧、听说书、看杂耍 照相、电影、看报纸 社会习俗 缠足、男子留长辫等 剪辫、停缠足、文明的礼节和称呼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
6八上历史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八上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单元知识网络】 附件: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 古代 近代 交通通讯 步行、马车、帆船、人工送信 轮船、火车、有线电报 文化生活 看戏剧、听说书、看杂耍 照相、电影、看报纸 社会习俗 缠足、男子留长辫等 剪辫、停缠足、文明的礼节和称呼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3.2008年9月23日下午,张謇杯·2008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举办。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出身寒微,考中状元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南通博物院 D.创办大久精盐公司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骞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右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5.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以重工业为主 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 比较落后 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7.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右图),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行走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马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9.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0.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 11.右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该影片是( ) A.《歌女红牡丹》 B.《渔光曲》 C.《定军山》 D.《难夫难妻》 12.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他是( ) 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 D.严复 1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1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5.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16.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有(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9.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二、读图题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5)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使秦二爷兴办的企业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 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 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 (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四、探究题 24. 2008年09月16日,张謇盐垦事业学术研讨会在通州举行。专家学者就张謇100年前在该市三余镇开拓的盐垦事业进行研讨。张謇的盐垦事业是我国近代对沿海滩涂围垦造田,综合开发的典型范例。1913年春,张謇为改革盐务、解决大生纱厂的棉纱供应,与亲友收购了黄海之滨的一些盐场和芦苇荡,成立了大有晋盐垦公司。张謇利用海滨滩涂,废灶兴垦、兴修水利、种植棉花,形成了一整套的盐垦产业链,促进了经济发展。张謇嫡孙张绪武说:“张謇盐垦事业,挖掘开发了沿海资源。他所推行的大农业公司模式,创新了企业制度,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借鉴意义。”请你结合以上资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以《末代状元的强国梦》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原因、主要事迹及其你的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D4.A5.C6.A7.C8.B9.C10.B11.C12.A13.C14.C15.D16.A17.D 18.C19.A20.B 二、读图与解答 21.(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主要内容:新闻、评论、广告等(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3)现代汉语词典等。(5)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2.(1)兴办实业。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张謇;实业救国(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5)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23.(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2)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3)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四、探究题 24.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事迹:创办大生纱厂、建立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冶铁厂等。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评价:他为中国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不惧世俗、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 2008-12-02 人教网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检测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 黄文全 617067 一、选择题 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范旭东 D.郑观应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部门?(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服务行业 3.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总的来说 ( ) A.是比较落后的 B.是比较先进的 C.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D.内地比较发达 4.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B.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C.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6.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7.下列不是近代交通、通讯变化带来影响的是 ( ) A.促进商品流通 B.朋友间发Email C.便于百姓之间沟通 D.利于信息传达 8.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 9.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10.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 11.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 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 12.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 1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 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 14.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很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票。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如果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 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发展实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③.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 ④.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综合运用 17.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企业数 投资额 1863—1894 119家 680万元 1895—1898 74家 1432万元       材料二: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时间 面粉厂和 机器磨坊(家) 资本 (万元) 日产 (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①.根据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 ②.根据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请你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根据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原因。 ④.请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交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信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化生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社会习俗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思路解析:试题的关键词是“实业救国”和“清末状元”。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实业的状元是张謇。答案:B 2.思路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行业和地区不平衡。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答案:B 3.思路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比较落后。答案:A 4.思路解析: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主要是该地区官僚地主首先受洋务运动和外国企业的刺激,发展民族工业。答案:C 5.思路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得益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原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起了积极作用。外部因素是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的无暇顾及,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答案:D 6.思路解析:试题实质考查的是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近代通讯工具的出现,当时出现了有线电报,而无线电报和长途电话还没有在中国出现。写书信能够联系,但路途遥远,耽搁太久,不是最佳手段。只能选择有线电报。答案:A 7.思路解析:试题考查的是近代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而Email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新事物,是现代通讯工具,不属于近代通讯手段。答案:B 8.思路解析:以上都是人们广泛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但19世纪70年代就出现在上海的以上传媒工具只有报纸。答案:D 9.思路解析:试题的关键内容是对我们学习有直接帮助的文化生活成就,是课本和字典。前三项与我们学习生活都有帮助,但不是直接帮助。答案:D 10.思路解析:我国第一部在国家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A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B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C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答案:B 11.思路解析:以上四项礼节中有孙人格的是跪拜礼,而孙中山和黄兴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倡平等民主,所以不可能的是跪拜。答案:D 12.思路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法令。如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图片显示的是强行剪掉清朝长辫子的情景,因此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答案:B 13.思路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法令。如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上述选项中对体育影响明显的是禁止缠足。答案:A 14.思路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决定用新式礼服代替清朝官吏的官帽官服,中山装是这时期男士最有特色的礼服。答案:B 15.思路解析:试题逆向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最佳办法是浏览全部选项并判断其中的错误说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外国人看的而不是给中国人看。属于明显错误。答案:D 二、材料解析题 16.思路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其中前三个问题比较简单,可以从课文中提取现成答案。第四小题则要求我们在做答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进行升华。 参考答案:①《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②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企业谋取专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国内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没有广阔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三、综合运用 17.思路解析:试题以表格曲线和文字的方式展示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其中的数字分析其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①这是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时期,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②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这是内因;一战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外因。③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的特点。原因:一战结束,战胜的西方列强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再度陷入停滞状态。④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第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第二,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和轻工业部门;第三,社会性质的制约使其表现为整体水平落后。 18. 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识的能力。这些图片都是课本中出现的,再加上图片下的注释,不难看出这些图片分别是近代生活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的一个方面,由此再引出近代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及社会习俗方面总的变化。 参考答案:①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②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的便捷。③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剪掉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放足、不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 2006-12-28 人教网 下载: 下载:
/
本文档为【6八上历史第六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