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表达技巧-(word)可编辑

2017-09-15 48页 doc 168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48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表达技巧-(word)可编辑【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表达技巧-(word)可编辑 高考现代文阅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种题型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所谓理解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替代的对象的理解和确认。但是,散文中有些词语是对文章中很多信息的概括和提炼,它的含义实际上就隐含在文章中,所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又包括对其他一些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信息的认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例: 文赤壁...
【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表达技巧-(word)可编辑
【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达技巧-(word)可编辑 高考现代文阅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种题型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所谓理解词语的指代义,一般指对文中出现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所替代的对象的理解和确认。但是,散文中有些词语是对文章中很多信息的概括和提炼,它的含义实际上就隐含在文章中,所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又包括对其他一些词语在文中所指代的信息的认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一种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例: 文赤壁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1 1.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 B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C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 D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 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 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2.对生动、形象的词语的理解(化为平易、朴实——还原法) (1)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答题关键:扣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将比喻义转换成平实的语言即可。 例: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 问:“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 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2)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阐明事理或抒发感情。 答题关键:只要将拟体还原为本体,理清“我”与描写对象的关系。 (((( 例: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 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上级领导来了,才开闸放松辔头,暂现片刻龙腾虎跃的真身,幕闭锣鼓停。如此观瀑布,跟看马戏团表演差不多。尤其当你听说,放两个钟头的水,将损失5000块钱,你便觉得那白花花流的都是银子,因而很是心疼。 (姜桂华《不忘露珠寂静之味》) 问:请解释本段文字中加点的两个词语。 精简机构: 湖泊水位降低,面积缩减。 管教:瀑布被人类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 (3)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答题关键:结合语境,辨明词句的象征义、寓意。 例: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门》 问: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关门”的含义。 “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4)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理解: 答题关键:直接正面表述。 2 例:于是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到了马庄,他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道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上了副排长,大家都欢天喜地的„„”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孙犁《荷花淀》) 问:请结合对文段意思的理解,具体分析词语“狠心贼”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几个女人对忙于战斗、离家别妻的丈夫的爱,是一种爱到极处却又带有几分娇嗔的复杂的表达,表现了一种亲昵的情感。 3.对词语特指义的理解 需要解释的词语带有明显的历史文化遗留的印记,或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有着特定的含义。理解这样的词语需要调动考生的知识积累,同时兼顾文中具体的语境的暗示。 例: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何为《贝多芬:一个巨人》 问:“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_“永恒”指的是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 【能力训练】 诗坛早有梅花误 梁实秋写过一篇散文《寒梅着花未》,涉及到文艺的批评、诗的艺术特质和诗人气质这些重大的理论课题,倘若写成理论专著,他自会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纵横驰骋,以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可是在一篇千字散文中完成(这种命意),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容量的浓缩,而且需要在散文文体允许的限度之内,以散文的笔致完成理论观点的传达,自然需要散文的大手笔和理论大家共聚一身的禀赋了。 这篇文章先援引了刘延涛先生有关王维的一段议论,引文指出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批评王维“对于民生漠不关心”,论据是王维的五言《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见了乡人,不问民生的疾苦,不问亲友的状况,只关心窗前的梅花,可知这派诗人,除了他个人以外,对于现实社会,是完全闭着眼了”。梁实秋以率直明彻的文风,首先表明同意刘延涛的见解——刘大杰对王维“实在责备太过”,他继而指出这是由于文艺批评“堕入了一般庸俗的邪见”——“以为凡是文学作品皆千篇一律的反映民间疾苦,否则便是无视于现实社会”。紧接着他明确立论:“殊不知文学范围很广,社会现象复杂,文学创作不能限于某一单题材。我们评论作家,也不应该单凭一首小诗来论定作者全部的性格。”在这篇短文中,梁实秋简述了王维的生平和际遇,并指出他写此诗时,大约是开元盛世,很难要求他询问“来日朱门前,有无冻死骨”之类的话。语言在平静中含激越,于恬适中显泼辣。他又结合王维的诗,谈到诗的艺术性质:“诗不比散文,要特别讲究情趣格调。四友斋丛话说‘五言绝句当以王右丞为绝唱’,评价实在很高。五言绝句,局面很小,容不下波澜壮阔的思潮,只好拈一星半点灵机隽语,既不可失之凝滞,亦不可过于庄严。像王维这首《杂诗》,温柔潇洒,恰如其分,不愧为绝唱。凡是有过离乡羁旅经验的人,谁不惦念其家园中的一草一木,人情所系,千古无殊。”这确是以平朴笔墨阐释了诗的艺术真谛。 1(第一段中“这种命意”具体所指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字) 2(本文标题为《诗坛早有梅花误》,题目中“误”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20字) 3(对于王维的五言《杂诗》,前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请分别概括他们的观点。 刘大杰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延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实秋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 1(充分阐释他的诗学见解和美学观点。 2(诗界长期以来在对诗的批评上存在着误解和偏见。(也可用原文的“文艺批评‘堕入了一般庸俗的邪见”’来回答。意思对即可) 3(王维“对于民生漠不关心”。刘大杰对王维“实在责备太过”。首先表明同意刘延涛的见解,继而指出“责备太过”是由于文艺批评“堕入了一般庸俗的邪见”,他认为王维这首诗“温柔潇洒,恰如其分,不愧为绝唱” 第二种题型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什么是重要句子: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阅读文章时还会碰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到重要作用,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属于这类。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4)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2.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 (1)进行语法分析。如果是复句,就要先抓住第一层次,整体把握句意;如果是单句,就要先找准主千,明确陈述的对象。在抓住句子的第一层次或主干的同时,应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内涵的作用。 (2)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重要句子在文章或语段中往往起关键作用,在注意句子结构的同时,须考虑它在文章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果是结尾句一般是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启人思索等。 (3)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4)审视题干中的提示语。命题者常常通过题目中的提示语(或称“引导语”)来为考生指出答题的方向。提示语的信息有明示的也有隐性的,对此一定要加强审读,而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 1.句子的特定含义 (1)概括意义: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其含义是对某些文段或者全文的意义的概括。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归结句。一般来说,作者对这些句子都会进行适当的阐发。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首先必须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义。 例: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溯源》 问:请说明“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在文中的含义。 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2)哲理意义: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现出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分析句子的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的文段,这个文段就是该警句长生的土壤。 例: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冯骥才《日历》 4 问:“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2.句子的深层含义 (1)比喻意义:所谓比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格而产生的句子的临时含义。从 考试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比喻的喻体,准确把握比喻的本体意义。 例: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 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 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 插霄汉„„卞毓方《张家界》 问: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 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2)象征意义:所谓象征意义,是指象征的本体意义。分析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就是通 过分析象征体和本体的相似之处,追寻其背后隐藏着的作者的真实本意。 例: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到向往的尽头,而树 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 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 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 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 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 生。 ——高林瑜《看树》 问: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含义, 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人应该像树那样在人生的四季 里,坦然地以一种坚毅,几乎完美地走完人生。) (3)附加意义:作者运用双关等手法,使句子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 个意思,这隐藏的意思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这就是句子的附加意义。 例: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 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 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 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 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 天。 ——苏叔阳《春天的梦》 问:“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 的含义。 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 【能力训练】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鱼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鱼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灿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5 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清泉以及座下的盘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是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鱼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 里不能没有月辉。 (2)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 2.如何理解王维实在是清朝的“爱因斯坦”,这句话有何作用, 3.文章的题目是“明月清泉自在怀”,文章结尾又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 泉”。请结合文意,解释作者心目中“明月清泉”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1.(1)一个人不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始终保持高洁的心灵和淡泊的情怀。 (2)美好的品性在于辛勤的劳作,在于人格的独立,在于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 2.作者以类比的手法,用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识来衬托王维人品和学识。以当代青少年熟 知的人物来与王维比较,使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王维的诗品和人品的清雅、高洁。 3.作者心目中的“明月清泉”,指的是人应保持高洁的心性和淡泊的情怀,甘于清贫,甘 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第三种题型 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 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 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 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 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6 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7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 记叙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 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称表达类 8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六)其他:1、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或好在哪里?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06高考黑龙江等地题:16除了以“沙漠——绵绵土——沙漠”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母体——绵绵土——故乡) 8、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9 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也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一、“重要词语”特点种种 1(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与文章内容、主旨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如《落叶是疲倦的蝴蝶》(2007高考福建卷,下称《蝴蝶》)一文中的“落叶”,就是重要词语,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它在文中“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理解了它的这两层意思才能正确理解全文的内容。 2(体现作者感情、立场的词语。 文章中有的词语关涉全文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对此,要给以足够的关注。如《蝴蝶》一文中“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这句话形容母亲的乳房为什么用贬义词“干瘪”“残缺”,细品便会发现,正是这样的词语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了她为孩子费尽心血,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再如“半农却„„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2007湖南卷《忆刘半农君》,下称《忆》),其中“亲近”就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比如《忆》最后一段中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什么是“朋友的憎恶”,不理解这一点,就可能对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不准。原来,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那么这“憎恶”里包含的作者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 4(有着丰富内涵或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 比如,李存葆《雪野里的精灵》(2007天津卷)中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精灵”一词就很好地表现了小花“美丽”而又“纤弱”,“稚嫩”而又“顽强”,“充满活力”等特点;也透露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另如,闻一多《兽?人?鬼》开头说:“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句中的“杰作”使用了反讽手法,感情色彩特别强烈。 5(包含修辞手法,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词语。 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比如“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忆刘半农君》),句中“陷沙鬼”“烂泥的深渊”都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恶之情。再如上面提到的“落叶”“杰作”“精灵”等,由于使用了得体的修辞,大大地增强了表达效果。 另外,一些重要的代词,对文章的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在语境中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等。都是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应特别重视。 二、怎样理解重要词语 基本原则:依据具体语境,避免望文生义。具体如下: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上面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它就应解释为“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再如,上面提到的“干瘪”“残缺”,依据所在句子“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就会发现“干瘪”“残缺”在这里不仅不含贬义,而且贮满歉疚、感激之情。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理解词语的依据。例如: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 10 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唐弢《琐忆》) “议论”本是“谈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从“议论”的内容和其中引用的那个成语。不难知道它是“造谣毁谤”。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比如,《湿湿的想念》(2007北京卷)中的“书”,内涵是什么,文章开头有:爷爷(沈从文)沿着一条河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文末还写到: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可见,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如果不将分散的这些相关内容作一番清理,理解就很难到位。 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是脱离语境,凭空猜想。这里提醒三点: 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 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比如,2007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阅读题中就有: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如果仅看词面而妄断肯定不合要求,这就需要运用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加以辨别。 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 众所周知,要理解的重要词语如果是多义词,答案一般都应排除其本义。可有一些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词典意义毫不相干,就必须充分借助语境。还有的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给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比如“辖制”和“影响”的词典义不同,但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却相同,都表示“管束”。像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分外留心。 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 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理解题中考的,而是其他试题涉及的,这也应该注意。比如2007全国卷?(材料为茅盾的《海南杂忆》)14题: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如果不明白“天涯”一词的本意是天之尽头,又怎能理解作者有此一问的原因, 四、典型试题分析(2007年湖南卷,有删节)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11 [分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时只有结合上下文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才能正确解释。根据语境可知~作者之前对刘半农君“很起了反感”~否则不会有“弄烂古文”之说。 [答案]?“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2(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分析]本题看似考查重要句子的含意。但着眼点还是对词语“朋友”的理解。要界定“朋友”在这里的内涵~必须注意:?结合上下文,?把握作者话语的指向,?体会作者的感情。 [答案]?“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五、实战演练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东拼西凑、移花接木是八卦制造者们的主要“生产”方式……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湘离婚前后一干人等的表演~有人公布李厚霖的偷情照片……有人声称要裸奔向李湘求婚~并公布了信誓旦旦的求爱信~这种明显带有炒作痕迹的做法~恶搞的成分大过了娱乐~居然也能为媒体所争相报道。 莎士比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这是时代的苦难~这是疯子给瞎子领路的时代。如果没有我们对娱乐无节制、无原则的盲目需求~就不会有这么多八卦男人疯了一样地在调制“谣言鸡尾酒”。 娱乐失去了其健康的肌体~也许娱乐早就溃烂到人人都可以吐一口痰的地步……作为娱乐的主体~明星本来可以引导娱乐的走向~但正是因为娱乐圈自身缺乏良性的优胜劣汰能力~才导致恶劣的风气从圈内蔓延到圈外~否则~明星们也不会在正当权益被侵害的情况下失去抵抗的能力。于是~在这个娱乐乱世~面对混乱和唾液~明星只能选择忍耐。(摘自2007/1/22《中国青年报》之《娱乐过度的时代》) 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八卦男人?谣言鸡尾酒?唾液 ?懂得了除了怨天尤人也还可以嗟叹自身~懂得了除了历史的无情急流以外毕竟还有自身的选择~懂得了自己有可能不幸成为靶子成为铁钻~也未必没有可能成为刀剑成为铁锤~懂得了有人负我处也有我负人处……所有这些都会使一个老人变得更可爱更清纯更智慧更光明更哲学一些。(摘自王蒙《我的“黄昏哲学”》) 2(理解“靶子”“铁钻”“刀剑”“铁锤”在文中的含义。(3984字) 参考答案 1(?靠东拼西凑、移花接木来制造各种假新闻以达耸人听闻目的的那些网络恶搞者。?以各种谣言拼凑起来的娱乐新闻。?带有侮辱性的谣言。 2(“靶子”“铁钻”“刀剑”“铁锤”都是比喻,联系前面的“历史的无情急流”以及句中的“不幸”,不难明白“靶子”“铁钻”比喻各类政治运动中被打击、被批斗的对象,而“刀剑”“铁锤”则比喻各类政治运动中打击、伤害别人的人。 “理解重要的句子”是历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对整个文章的理解。“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全文的“文眼”;3(有着丰富内涵的语句;4(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结构或主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5(使用了修辞手法,内容比较含蓄,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12 此考点的检测,有的以选择题的形式让考生直接判断对句子内涵理解的正误,有的以主观表达题的形式检测。 【知识梳理】 在考试设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种句子。 1(起始句。它在文章的开头。往往有提示、总起、概括、转承的作用。或交代全文的内容以及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记叙文),或提出全文的观点(议论文),或介绍写作对象的特征(说明文)。 2(收束句。它在文章的结尾。或作结论,或作照应,或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升华,抒发感情。如《荷塘月色》的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的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照应了开头,而且使文章的意境更圆更美。 3(过渡句。它往往出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及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连接处。能使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衔接、连贯紧凑;从内容的角度看,它往往标志着由一方面的内容向另一方面内容的转换,如《琐忆》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是。 4(矛盾句。这里所说的矛盾句是指下面的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没有细致地领会原文,就觉得所提供的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句子,跟我们的理念或者生活的逻辑不符;二是文章的前后几句好像自相矛盾。在典范的作品中,真正的文理不通、自相矛盾是不存在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你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这类句子往往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5(比喻句。比喻句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往往有下面几种:在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中使作品的观点通俗好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对这类句子,解释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 6(结构较复杂的句子。现代文中许多句子的意思一看就知道,但是有些句子需要斟酌以后才能明晓其含义,如果缺少斟酌的功夫,也就会误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解读】 例1((2004年广东卷第19题)依据下面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文段]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 注:?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解析]此题正是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对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收束句。这句话有多种理解,至少应写出两种意思。一是表层意:“天坛、太庙依傍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理解表层意的关键是理解“祖荫”所指,因为其他几个词语的意思是单一的,而“祖荫”虽指“祖上留下的福荫”,可这“福荫”究竟是什么呢,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然不同。此处既然是“天坛、太庙”依傍的,不是“大树”是什么,再说,它是承接前一个问句“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显然就是对这个问句的回答(如果是反问句另当别论)。还有,本段开头“前人种树后人凉”也提示了“树”这一答案。那么,答案是不是这样就“搞定”了呢,差矣~这还只是字面意。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收束句,我们仅仅从它的表层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做理解题有一个十二字方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我们仅从这一段话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多处在谈“树”其实也是在谈艺术;结合全文来看,就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树”是“故乡”的象征,是“艺术”的象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另一层意思——比喻意: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或“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13 不能不提醒一下的是,高考中凡是作为“理解”来考查的句子都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探究其深层含义。 例2(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文段]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能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解析]此题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测理解句子的能力。?抓中心句。这里要理解的两句,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是补充说明的句子。?抓中心词。第一句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害虫”。?对照选项。选项C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害虫出现”。此主干与被理解的中心句的主干相同。再对照修饰语,原句与选项C项主语的修饰成分都是“能抗虫害”;宾语的修饰成分前者为“更难对付”,后者为“更不容易杀害”;根据以上对照可知C项正确。对照D项,其主干是“作物保护害虫”,显然与原句意思不合。B项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品种无法对付害虫”,显然也是错误的。?注意关键词语的特殊义。如“雾剂”一词,上面用了引号,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有特殊含义,而A项却说“‘雾剂’污染环境”,将它理解为本义,显然有误。 【技巧点拨】 一、要了解句子作用,防止答题想当然。重要的句子都有其基本作用,弄清它们,答题时就可以用它们作为框架,避免答案偏离方向。 在“知识梳理”部分已经谈了“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矛盾句、比喻句”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下面几种句子的作用。 1(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多为记叙、描写之后的议论、抒情句。 2(警示句。对某些现象有概括、提炼的作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3(情感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4(引用句。表达一定的思想,证明某种看法。 5(讳饰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为了避免直言带来的不妥。 二、不忘文章中心,不要生搬硬套。 1(重要句子或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或是文章中心的部分内容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心,理解重要句子时如果忽视这一点,不仅丢掉了一把重要的钥匙还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 2(有的同学喜欢拿同类型句子的基本作用“套”,也是不行的,必须有语境意识,有文体意识,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战演练】 阅读贾平凹的《对月》,回答后面问题。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 14 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笋。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1(文章第三段“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七段““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从我的落疤里新生”在文中如何理解, 3(文章前后两次提到“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真是……的明镜。”这两句话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234字, 【参考答案】 1(反衬人的生命短暂。2(活着,不求生命的长寿,而是块块乐乐地生活,踏踏实实的工作,而走完自己人生的半圆,为完成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3(开头一问句引出下文对月亮照出世人的人生百态的描写,引发读者的思索;结尾一句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思考,二句首尾呼应。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强化练习 、2006北京,21: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06广东,17(2):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 15 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2006江西,18: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2006湖北,17: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气氛似的。……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2006福建,13: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请谈谈你对“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这句话的理解。 、2006四川,14: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 16 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2006辽宁,19: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2006四川,16: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文中第六段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 、2006天津,20: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 )造心要有手艺。……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案】?丈夫耐心倾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答案】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代表着在冲击和破坏中一息尚存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它“张嘴大叫”的造型象征着不甘毁灭的悲啼。“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蕴含着作者对以泥公鸡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目前处境的同情和忧伤之情。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答案】?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答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答案】“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 17 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答案】“迷路”的原因:?对乡村的背弃;?被城市拒绝和抛弃。 、【答案】两者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 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 ?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散文题,汪曾琪的《泰山很大》: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18 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的表达作用的题目,应据“泰山是一面镜子”这句话,抓住比喻(暗喻)来回答:泰山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联系全文内容前后对照仔细品味,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19
/
本文档为【【论文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语言的丰富含义及语言的表达技巧-(word)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