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

2017-09-01 14页 doc 70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 在《黄帝内经》中,经常有“弦”“ 弓”“ 机”“ 矢”“ 弩”“ 镵”等字出现,这和当时人们多精于弓弩习射的历史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后世尚武之风已渐趋式微,弓弦等物不容易随手触摸到,对于“弦”脉,也就只好用“如按琴弦”来比喻了。又因为对于“弩机”不太熟悉,所以对于“上守机”等的语义也就只好用引申义来解释,但我们如果从其本义去理解的话,则更容易体会原文的语境与语意。 1、弦与弓 “弦”字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比较多,许多人常将其误读作“玄”。《说文》释 曰:“弦,弓弦也...
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
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 在《黄帝内经》中,经常有“弦”“ 弓”“ 机”“ 矢”“ 弩”“ 镵”等字出现,这和当时人们多精于弓弩习射的历史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后世尚武之风已渐趋式微,弓弦等物不容易随手触摸到,对于“弦”脉,也就只好用“如按琴弦”来比喻了。又因为对于“弩机”不太熟悉,所以对于“上守机”等的语义也就只好用引申义来解释,但我们如果从其本义去理解的话,则更容易体会原文的语境与语意。 1、弦与弓 “弦”字在《黄帝内经》中出现比较多,许多人常将其误读作“玄”。《说文》释 曰:“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其中多用于对于脉象的描述。《黄帝内经》中出 现的的“弦”一般指的是弓弩之弦,偶尔也有“如按琴瑟弦”的情况出现,但那是极为特殊的情况。比如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说明一般情况下的弦脉指的是触摸普通弓弩之弦的感觉,也就是如按“新张弓弦”以外的弓弦,其手感和缓而较粗,没有“新张弓弦”那样急劲。 后世尚武之风已渐趋式微,自然弓弦不容易随手触摸到,也就只好“如按琴弦”了。比如唐代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五脏脉诊》中,注释“平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长竿,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时写道:“肝之弦脉,独如琴瑟调和之弦,不缓不急,犹如人高举行杆之稍„„”,1,但实际上,如果大家除按一下琴弦后就会发觉,即便是琴瑟调和之弦,也是很紧的,“不缓不急”是从音色的效果角度来讲的,所以调音师是从声音上来判断琴弦是否“不缓不急”,而不是从琴弦的松紧上来判断。因为琴弦极细,所以像“如按琴弦”的脉象是极少见的。假如弦脉到了“如按琴瑟弦”的状态,那是很危险的,说明病人已经无可救药了。比如在《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有这样的论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可见琴弦与弓弩之弦的区别是很大的。弓弦比因为较粗,虽然拉弓矢的力量很大,但也可以用手指直接去拉紧弓弦,当然更为专业的方法是用扳指带在大拇指上去扣弦,这样在发箭时矢的稳定性会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弓在保存的时候,如果是在南方的话,因为湿度比较大,平时不用时会将弦从弓上取下来,以防弓发生变形,这种状态叫做“驰”,这也是驰字的本来意义。在北方因为气候比较干燥,弓不容易变形,所以平时弦可以放在弓上,将弦安在弓上的状态叫做“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紧张。随着时间的流逝,弓的强度还会逐渐发生变化,所以“新张弓弦”的强度会明显的高于旧弓之弦。旧弓在使用前常需要校正,这叫做“校弓”也叫做“角弓”。 比如西汉的贾谊在上呈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中写道:“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汉书?贾谊传》中也引用道:“非亲角材而臣之”颜师古注:“角,校也。”一般在天气干燥时弓的强度比较大,其射程会自然也就比较远。比如曹丕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说明“弓燥”之时比较好用,也就是弓的张力比较大。 《素问?刺腰痛》还有这样的描述:“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在“张弓弩弦”这个词里面,连续用了四个带弓字旁的字,十分形象。用弓来形容疾病最为形象的比喻是“角弓反张”一词,如在隋代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风角弓反张候》中写道:“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俛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2,文中的“角弓反张”指的是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人体在正常状态下,躯体应该是向前弯曲的,比如太极拳谱中要求习练太极拳者要“一身备五弓”,指的就是人体的四肢与躯干要像弓一样有曲度,而不要完全伸直。关于“角弓反张”的本义,今人多不甚了解。实际上,“角弓反张”中“角弓”的本义指的是“校弓”。因为在“角弓”之前,必先卸下弓弦,也就是驰,弓在“驰”的状态下,其弯曲方向与弦安在弓上“张”时的弯曲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做“角弓反张”。 比如《诗?小雅?角弓》中写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无胥远矣。”骍骍:弓调貌。翩:反貌。反:弓之为物,张之则内来,弛之则外反。胥:相。“骍骍角弓,翩其反矣”的意思是说,在校弓的时候,要将弓反张过来,但这只是短暂的事,将弓校好之后,就要恢复其常态。在这里用校弓后的协调状态来比喻兄弟之间要搞好关系,不要疏远。《诗?鲁颂?泮水》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觩:弯曲貌,此作弛貌,一说弓紧张貌。搜,《辞源》注曰:象声词,疾速之声,并举“角弓其觩,束矢 其搜”为例。“角弓”与“束矢”都是射箭之前的准备工作,“角弓”指的是校弓,“束矢”是将矢捆扎成束,正是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好,弓矢用起来得心应手,所以在射箭时才能够听到箭矢的“嗖嗖”声。现在一般多将“角弓”说成以角饰弓,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 在《礼记?曲礼》有如下论述:“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右手执箫,左手承弣,尊卑垂帨。若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乡与客并,然后受。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进几杖者拂之。”古人在送东西方面是有说法的,下给上曰“献”,上给下曰“赐”,平等之间曰“遗”。遗人弓,平等相送。对于这段话,目前一般的解释是:弓是挂了弦的,就以弦向着对方,没有挂弦就以弓角向着对方。右手执末稍处,左手托中间把手处。身份地位相等,则稍作俯躬状就行了。受者若拜,客就要避开。送杖或几者,必拂其尘。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筋”字,《说文》解释说:“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角”字,除指兽角外,古代也指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一种用具,引申为校正。比如在《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桶,正权概。”郑玄注:“同、角、正,皆谓平之也。”箫,指的是弓的末端。弣,指的是弓把中部。其实,这里的“角”指的还是 “角弓”,也就是校弓。“张弓尚筋”说的是如果你要是送朋友一张弓的话,一定要送筋力强劲的弓(这只有在上弦之后,也就是在“张”的状态下才看得出来),在送人之前一定要将弓校好(必先卸下弓弦,也就是“驰”的状态才能角弓),所以说“ 弛弓尚角”。这种语意我们从“进几杖者拂之”这句话中也可找到旁证,那就是在将东西送人之前要将其收拾好,这是人之常情,对于手杖来讲,一般不会有什么质量问,所以将其拂拭干净就可以了,所以说“进几杖者拂之”。对于弓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你将没有校好的弓送人的话,不仅是很失礼的事,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对朋友造成伤害。比如他拿着这张弓去参加射箭比赛,会影响他的成绩,甚至有可能会因此失掉爵位。如果去狩猎的话,假如射不准猎物的话,有可能会因此受到野兽的伤害甚至丧命。后果如此严重,所以在送人之前一定要校好弓,至于是否要拂拭干净,对于弓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另外,如果将“弛弓尚角”解释为没有挂弦就以弓角向着对方的话,也于情理不通,试想谁会将一张不上弦的弓送人,另外,如果没有挂弦的弓可以弓角向着对方的话,那末挂弦的弓为何就不能以弓角向着对方,大家如果亲自操作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将弓弦向着对方,并且还要右手执末稍处,左手托中间把手处的话,这种姿势是很别扭的。如果一定要将弓弦向着对方的话,不如索性双手握在弓背处比较顺手。 2、机与弩 《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文中“机”字的本义指的是“弩机”,类似的比喻还见于《灵枢?忧恚无言》:“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灵枢? 小针解》及其后世医家则多以引申义来解释“机”字及本篇文字含义。但如果从“机”的本意来解释本篇的话,则更容易理解体会原文语境和语意。 “机”字的本义是指“弩机”,《说文》注曰:“机,主发谓之机。从木,幾声。”用弓矢弩机来比喻政事及学术观点的做法由来已久。比如《易经?系辞上》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经?系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在被儒家奉为五经之首的《尚书》中也论述道:“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3,其意是说就好像虞人用弩射箭一样,首先将弓弦拉开放在弩的“机牙”上,再看一下箭镞末端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然后才能放箭。该文中的虞,是指掌管山泽林苑田猎的官员;省,是指察看;括,是指箭的末端扣弦处。 由弩机延伸开来,后来将触发式捕兽器也称为“机”,《庄子?山林》:“丰狐,文豹„„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后来的“机关”也是这个意思。此外,“机”还引申为许多机械发明的泛称,也可以泛指各种灵巧和关键的机械装置。《战国策?宋卫》说:“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荀子?议兵》:“固塞不树,机变不张。”《后汉书?张衡列传》:“衡善机巧。”《南齐书?祖冲之传》:“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汉书?艺文志?兵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论衡?儒增》:“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去不还。”凡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皆称为机关,机所以发,关所以闭也。 除本文所引文字外,在该篇中还有“去如弦绝”之语,用来形容出针之速。而这种针法显然不是像许多学者所说的是指毫针等长针手法。如果是指毫针的话,多数针法要进针到身体的一定深度,起针时如果要做到“去如弦绝”那样快的话,估计病人非得跳起来不可。大家如果射过箭的话,你就会知道,箭离弦时的速度有多快,就算是“强弩之末”,那速度也是很快的,虽然那时的力量已经不大。类似的比喻还见于《素问?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调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这与《孙子兵法》中用弩来形容兵势的用法是相同的:“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矢的一种强弓,“机”是装置在弩的木臂后部的机械发射装置。 弩机是一种转轴连动式的装置,其构件包括:钩住弓弦的“牙”,弩机的四周有起加 固作用的“郭”,“郭上有瞄准器“望山”,郭的下面有扳机“悬刀”,用“键”(即轴销)将各部分合成一个整体并固定于弩臂后端的空槽内。中国弩在问世以后的一千余年内,始终是世界领先的兵器,其原因除了中国复合弓技术先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发明了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弩机。弩在张弦装箭时,手拉望山,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它的下齿卡住悬刀刻口,这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弩臂上的矢道内,使箭尾抵于两牙之间的弦上,然后通过望山瞄准目标,往后扳动悬刀,钩心脱离悬刀刻口,牙下缩,箭即随弦的回弹而射出。“悬刀”相当于现在步枪的扳机。据考证,弩机最早见于战国,盛行于汉、晋。弩是我们的祖先为猎取食物和对敌作战最早、最先进的“机械枪”。从目前考古发掘看,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国地区,另外,在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的战国墓中也都有出土。弩在当时是一种最先进的作战武器,与普通的弓边拉弓边瞄准不同,它把拉弓和瞄准分为两个步骤,有的望山上还增加了刻度,从而加大了射击的准确性。弩弓的强度虽然很大,但可以静静的瞄准,当猎物出现在有效射程之内时,只要轻轻扣动弩机中的悬刀,就可以将箭簇在瞬间准确地射向目标。 “关”的本意是指门闩,《说文》中解释为“以木横持门户也”,另外引弓的动作也叫“关弓”。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关”是与“机”相对提出的,“粗守关”是与“上守机”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不懂得“守机”,也就是“不知机道”,所以才“叩之不发”;“叩之不发”在何少初先生主编的《骨伤针灸医古文》一书中注释为:“叩动弓弩机关,箭也射不出去。”文中的“小针”指的是九针,而九针中的“鍉针”恰恰就是模仿箭簇的形状,正如丹波元简所云:“鍉,音时,又音低,镝也,箭簇也。”在《汉书?项籍传》中有“销锋镝”的记载,颜师古注:“鍉与镝同,即箭镞也。”鍉的正确发音应该是“低”,鍉发“是”音时,是指化学元素“铥”的旧译。 在《灵枢?玉版》还将针具与兵器相比较:“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惟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关于“五兵”,杨上善注曰:“兵有五者,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如果我们将“醫”字拆开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是由几部分构成的,除了示酒的“酉”,还有“五兵”中的的“殳”和“矢(弓)”,“医”字周围的部分“匚”,读音为“方”“fang”,《说文》中解释为:“匚,受物之器,象形,读若方。”匚是古代的一种方形盛物器具,里面装上矢,就是“医”字。《说文》中解释说:“医,盛弓弩矢器也,从匚从矢。”由此可以看出,“医”指的是盛矢的一种器具。“殳”字指的是一种专门的兵器外,有些类似我们今天去掉红缨的红缨枪,在针具中与“九针”中的长针类似。此外,在甲骨文中,它的本义是手有所持以治物。带“殳”字旁的字多和手的动作及其敲击出的声音有关,如殺、毃、毁、穀、毄、殴、段、殷、磬、殸、殿。比如《说文》:“磬,乐石也,从石殸„„殳击之也。”“殳”则代表手持针具进行针刺及其他治疗的状态。在一个“醫”字里面就出现了两种兵器的名称,这说明在古代战争是极其频繁的,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习武射箭是很平常之事,所以大家对兵器是非常熟悉的。比如生活中极为常用的“短”字,就和“矢”有关系,在《说文》中对“短”字是这样解释的:“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从矢,豆声。”说明当时的“矢”的长度是比较的,可能都批量化生产了,并且是随身携带的,可以作为衡量长短一般物体长度的标准单位。“酉”则代表的是药物。可以这样形象的理解,把一些小的工具等装在医疗箱里面,是在装不下的就挂在身上,大家注意看古代的行医图,就会发现医生的身上挂着医疗刀具和膏药等物品。著名文字学家康殷先生对自己名字中的“殷”很感兴趣,他考察了甲骨文及金文中“殷”字的字形,结论是“殷”字形象地描述了针刺治疗的情景。“殷”字一旁象裸体身形,另一旁是手持针具在进行针刺,一块残骨卜辞上还刻有“殷其不殷”,也 就是“适宜针刺还是不适宜针刺?”所以“殳”也可代表手持针具进行针刺的状态。他认为醫的初文和本字是殷,殷即针刺疗法之象形。商代般庚迁都于殷,改号为殷后,遂另造“醫”字。以代替“殷”字。,4,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是说九针的要领陈述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但做到尤其是要达到精深的境界则是很难的。正如《尚书?说命》所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明代大儒方孝儒在为邵真斋所作的《医原》一文中,对于“易陈难入”之理解说甚明:“羿能教人射,而不能使人命中;王良能教人御,而不能使人无衔橜之虞。术之精微可以言语授,而非言语所能尽;可以度数推,而非度数所能穷。苟不默会于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说,以应无涯之变,其不至于遗失者寡矣~况得其法而不知其说者乎,” “刺之微,在速迟”的意思是说,针刺的精妙关键就在于手法速度的快慢,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关键在于下针时机的把握,与射猎的道理一样。“微”字,《荀子?解蔽》论述道:“未可谓微也。”杨倞注曰:“微者精妙也。”“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是说弩机(悬刀)的活动范围很小,不会离开其所在的空间,在未扣动它之前,是很清静的,不能随便触碰它,如果扣动的话,这个动作也是很微小的,但发射出去的箭镞的力量却很大,用此形容针刺的动微而功著。《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伏生在《尚书大传》注曰:“旋机者,何也,传曰:旋者还也,机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旋机。”,5,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是将邪气比作猎物,其在弓弩的有效杀伤范围之内出现的时间极短,如《孙子兵法》中所云:“动如脱兔”;稍纵即逝,如果猎手反应不是很快的话,是很难有效射中目标的。所以说“至其当发,间不容瞚。”“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这一点从奥运会射击项目的飞盘比赛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所以,高明的猎手能够做到“知其往来,要与之期。”正因为知道猎物何时将会出现,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发射的准备,在目标出现的瞬间,及时准确的将箭矢向目标发射出去,而粗劣的猎手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说“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 对于文中的“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一语,在《黄帝内经》中解释各异。《灵枢?小针解》将其注释为:“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是一种“候气而刺之”的针法,正如原文所述:“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这种“候气而刺之”的针法,还见于《灵枢?卫气行篇》:“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 这种“候气而刺之”的针法,在《素问?离合真邪论》有着更为详尽的论述,该篇与《灵枢?小针解》有所不同,不完全是以引申义来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以其解释更接近原文本意。“帝曰:候气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强调“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这和用弩射取猎物的道理是一致的,其中的“取如发机”与“伏如横弩,起如发机。”中的“起如发机”含义完全相同;而“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则是对“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的进一步诠释。“知其可取如发机”明确地指明了下针要“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其速度要迅猛快捷,如同射取猎物一样,也就是要做到“取 如发机”;换言之,也就是要做到“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如果下针时机不当的话,“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这就如同打猎一样,过早“发机”就会吓跑猎物,太迟“发机”则会使猎物溜掉,所以说“刺之微,在速迟。”这里强调的是下针要“速”。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的具体含义是“不知其取如扣椎”。“椎”字,张景岳注为“木椎”,本应该扣动“弩机”的手扣在了木椎上,箭镞当然发射不出去,所以说“不知机者扣之不发”。“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中的“不可”是不必的意思,“挂”是指区分,其意是说会使用弩机的猎手,不假思索就能够及时地叩动弩机,从而能够准确地将箭簇向目标发射出去。 总之,“扣椎”也好,“守关”也好,都是与“守机”相对而言的,指的都是“不知机者”的低劣水平。“椎”是用于一种捶击的器具,后作槌、锤。关于“椎”字的本意,《说文》解释道:“椎,击也,齐谓之终葵。从木,佳声。”《墨子?备城门》:“长椎,柄长六尺,头常尺。”古文中的“椎”字与“楗”外形非常接近,所以“椎”字可能是由“楗”误写而成。关于“楗”字的本意,《说文》解释道:“楗,陷门也,从木,建声。”与以“以木横持门户”的“关”字含义相同,指的都是门闩。如《老子》有云:“善闭无关楗而不开”。既然“扣椎”是与“发机”相对提出的,所以“椎”与“机”一样,都应该是弩上的部件,如果不去扣动“悬刀”而是去“扣椎”也就是敲击“楗”的话,是不可能蒋箭镞发射出去的。所以说“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 以此推之,“粗守关”中的“关”也应该是弩上的部件,而“关”与“楗”字含义又恰好相同,所以“关”指的就是弩上的“楗”。类似的比喻还见于《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从文中可以看出,固定不懂的解剖结构称之为“楗”,可以活动的解剖结构则称之为“机”。而弩机上固定“悬刀”的轴就叫做“键”,《说文》注曰:“键,弦也,一曰车辖,从金,建声。” 车辖是指安在车轴两端管住车轮不脱离轴的小铁棍。同时“键” 与“楗”意同,指的都是门闩。如《老子》中的“善闭,无关楗而不开。”也作“善闭,无关键而不开。”“键” 、“楗” 与“关”都用指门闩,现代汉语中“关键”一词之意即源于此。在用于“扣椎”、“守关”时,都是与“守机”相对而言的,指的都是“扣键”、“守键” ,而“楗”是不能活动的,所以说“不知机者扣之不发”。 3 结论 在《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成书时代,人们多精于习射,,6,所以业医者容易体会“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上守机”及“伏如横弩,起如发机”的深刻含义。后世尚武之风已渐趋式微,自然弓弦不容易随手触摸到,也就只好“如按琴弦”了。由于对于“弩机”也不太熟悉了,所以对于“上守机”等的解释也就只好用引申义来解释,但我们如果从其本义去理解的话,则更容易体会原文的语境,这对于正确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无疑是有帮助的,对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所裨益。 以上为管窥之见,限于笔者学识,谬误之处难免,望各位针灸前辈及同道不吝赐教,是为盼。 (备注?文中所有引自《灵枢》的原文均出于: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明?赵府居敬堂刊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引自《素问》的原文则出于: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文中所有引自《说文》之注,均出于李格非,徐中舒,赵振铎等.汉语大字典.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 4 参考文献 1、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62 2、丁光迪、倪和宪、吴考槃.诸病源候论校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 3、江灏、钱宗武.今古尚书全译.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38 4、康殷.古文字形所反映的商周时期的针?灸?熨(火烙)疗法.中国针灸,1984;4(5):46 5、江灏、钱宗武.今古尚书全译.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4 6、胥荣东.大成拳养生功法.第二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92~98
/
本文档为【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