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

2018-11-07 46页 doc 87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半开卷) 2011年1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4、CIPP 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
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
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半开卷) 2011年1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 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 4、CIPP 模式中的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 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A)、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B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 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 B)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现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 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A )一一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D )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D、上述三者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 0分}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统筹规划,集中管理;转变观念,注重体验;师一师合作,有效指导。 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1)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3)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 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 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4、简述测验编制与实施中"试测" 的含义。 为保证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中需要进行试测,即:将初步设计出的题目,在与将来受测对象近似的群体中预先使用,取得有关参数,以此了解测验品质。 四、论述题(每题1 5分,共3 0分) 1、试论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 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5分)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有: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相处;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加强师生互动。(五项各计2分) 2、请谈一谈对于推动新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的认识。 在简述自己体会到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现实问题基础上(3分) ,分析下述策略: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实施;开发与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指导,及时评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四项各计3分) 五、实例分析题( 3 0分) 题目: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体会。试运用生成性目标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教学行为,减少无效教学行为,为此我作了些尝试:如教4 5 - 3 0时,生1用摆小棒算,生2拨计算器算,生3想3 0 + 15=45,生4想40-30=10,生6 上车数一数,生7用妈教的竖 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抓住生4的算法来教例题,用板书写清楚,并训式算. . . ...我及时抓住生3的想法,讲清" 练学生说算理,再重点加以训练。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能促进思维的数学。试想,那些原始的、低价值的、千奇百怪的算法,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吗? 生成性目标,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运用这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论,我们可以体验到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师生双方由内在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0分) 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较好地体现了以生成性目标指导安排教学活动的好处。从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角度,该老师反思了只是简单教会学会各种算法,其实并不是有价值的教学。在他的实践中,有意将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训练"、"教学"与"引导"相结合,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相互借鉴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这种教学中能够实现得到教师切实的指导,教师则可以随时发现新的教学问题和实施教学的机遇,对我们教学改革是有启发的。(1 5 分) 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内含于各科教学中的根本问题。在生成性教学目标的观点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发掘教学价值,应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追求。这方面的探索永无止境。( 5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10 年7 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 0分) 1、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3、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课程方案的特征、教师自身的素质、课程实施的模式和策略、组织课程实施的机构,以及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因素等。 5、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修正和调适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 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D ) A、趣味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丰富性 2、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 ( B) A、多媒体化 B、实用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 3、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D ) A、民主化 B、多元化 C、规范化 D、差异化 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A)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5 结课的形式有多种,下列项目中有一种提法,一般是不会采用的,即(D ) A、归纳式 B、回味式 C、拓展延伸式 D、故事启发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 0分} 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2、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1)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为不同的主张。(2) 与目标模式相比,在其课程哲学、心理学基础上都是大不相同的。(3) 过程模式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4) 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 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3、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2) 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3) 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4、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目标分解(2) 任务分析(3) 起点确定(4) 目标表述(以及目标层次化) 四、论述题(每题1 5分,共3 0分) 1、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导课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导课方法,才能更好发挥导课的作用。( 5分) 导课艺术包括:(1)直接导课。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2) 故事导课。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人新课。(3) 创设情境导课。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 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4) 悬念导课。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5) 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度,引出新知识。(6) 解释题目导课。教材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人新课。(7)演练导课。这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型等进行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人新课。(8) 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联系实际,能举例说明上述8项中任意一项或数项者,计1 - 1 0分) 2、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1)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3分)(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 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6 分)?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 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 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3)培养目标与课程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6 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实例分析题( 3 0分) 题目: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 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学校还把学生写的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意义。 这是上海市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3分) 其意义在于:(1)完善课程体系(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 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上述五项各计3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4分)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海内外,与他们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使用率, 也丰富了课程资源,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5分)(结合个人体会来分析计1 - 3 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1、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欧洲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了综合课程的萌芽,到20世纪初,几乎在活动课程出现的同时,综合课程得到了发展,并具有明确的指向:克服由于学科细分所导致的知识零散。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大力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D)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A、泰勒 B、艾斯纳 C、杜威 D、斯坦豪斯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板书特点的是:( D) A、趣味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丰富性 3、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和。(B ) A、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B、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C、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D、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4、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5、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B )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开放课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 影响的持久性。(4)结果的难量化性。 2、简述CIPP评价模式。 CIP P是由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课程决策分四类:设计决定—涉及终止、改变或维持某一教学过程;终结性决定—涉及改变课程的活动;实施决策;循环决策—得知变革的效果后,决策者必须决定变革是否纳人课程,抑或再次试验。这四种课程决策分别与CIPP模式的部分,即背景评价、输人评价、过程评价及成果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 促 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 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 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4、简述教学模式要素与特点 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其特点是要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 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7分)(2) 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8分) 2、请谈一谈自己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认识。 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源于过去又指向未来,体现了师生由内在价值观引导下的经验成长的方向。生成性目标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随时利用课堂上意外出现的教育机会,发摔教育智慧的无限创造潜力。(10分)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运用生成性目标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情形。(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5分) 五、实例分析题(30分) 题目:西方学者威廉斯在其《教师供求规划》一文中指出:“尽管有各种新奇的小装置用来改进教学效率,但我们却认为,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依然是教育过程的支柱,新的技术工具并没有导致教师职责的废除,反而在帮助教师从专制的教的角色变为教学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因为,在教学手段的组织协调以争取教育的最佳效益万面,教师扮演着一个主角。”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并说明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的一般原则。 1、 这段话说明了教师、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关系。(10分) 2、对于现代教师而言,我们要求的不仅是会“使用”教育工具,而是会“运用”,现代教育工具不是新鲜的摆设,不是教师资力的标榜,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带来全新感受的教学要素,它同样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并受到教师的教学监控。(8分)3、 选择与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1) 依据教学目标(3分)(2) 依据教学内容(3分)(3) 根据学生变量(3分)(4) 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3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9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和其他要素。 3、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4、现代教学手段可分为光学媒体、音响媒体、视听媒体和综合媒体四类。 5、关于如何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至今 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仍常被一些课程专著所引述。它们是: 6、范例教学方法是运用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批判、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2、教学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对) 3、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错) 4、个性化是课程管理改革的时代特征。(对) 5、主观针对性是测验的特点之一。(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2、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需要评估 (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 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教学活动更加有趣;?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提供有效的交互;?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有利于个别化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规模。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人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深人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一) 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 1)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实施者对改革的认识清晰程度。课程实施的主题— 学校和教师关于改革的目的、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清晰程度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贯穿改革全过程的问题。比如一个新课本可能会被教师错误地理解,但他们会说“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其实他们并没有了解新课本的特征。(3 )改 革 本身的复杂性。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来会越困难。(4 )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二)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1)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 (三)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2)政府部门的影响。(3)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 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 2、结合教学工作实例,分析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导人,有什么样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的有关导课艺术的特点、功能与方法等知识,对照实例,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认识,得出如何应用导课艺术的结论。分析时可侧重一些方面来谈认识,说明结论时要符合所举实例的实际,要能够联系自身实际,从自己的学习体会上面来加以探讨。)(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0-10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错)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对)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洗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整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关键一点是要具体,明确;目标陈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谁来完成这个行为,即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2)用来达成目标的实际行为;(3)行为的结果,如一篇论文;(4)完成行为的适当情境或条件;(5)用来评价作品获成绩的标准。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屯正确性等。 2、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 〔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处理有何特别之处,收到什么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引述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原则的内容,对照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得出遵循教学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涉及的教学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分析时应结合所举实例,侧重一、二个原则来充分论述。〕(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0-10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8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 、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体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 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z分,共10分) 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对)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教学? 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 优点。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2)弊端。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因而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 )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 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 (3) 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 方式和交流的范围。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0-10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8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3、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4、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5、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错) 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人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 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来会越困难。?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 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 施的进程。 (3) 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社区与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 ?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举例适 当,计5分) 2、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1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2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3 )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4) 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能联系实例分析,加3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7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对)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教学? 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1)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 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3) 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4) 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联系实际分析,计5分) 2、试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 )完善课程体系(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 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联系实际分析,加3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5、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6、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典型的研究方法有: 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法和人种学研究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对) 2、 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错) 3、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4、 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5、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 )需要评估;(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 3、如何评价课程设计中泰勒的目标模式? 评价泰勒的目标模式:第一,目标模式是合乎逻辑的。第二,目标模式是合乎科学的。第三,目标模式合乎民主的需要。第四,目标模式合乎教育的要求。第五,目标模式具有组织和连贯的力量。但目标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这种模式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等等。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优点:第一,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 弊端:第一,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优点:第一,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弊端: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则一种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 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导课艺术的特点包括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等。其功能为: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等。 教师常用的导课的方法有: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举例说 明计0-5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6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 3、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4、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5、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6、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错) 2、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错) 3、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对) 4、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5、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什么是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整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 5、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第二,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第三,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第四,提供有效的交互;第五,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第六,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第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第八,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第九,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第十,扩大教育规模。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当前,在 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三)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 (四)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结合实践分析,计0-5分) 2、论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 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新教材) 试题 2006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 论。 2、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3、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4、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错) 2、当代教学模式将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把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错) 3、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错) 4、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5、教学评价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教学? 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什么是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3、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4、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认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1)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2)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3)改革本身的复杂性。(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二)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后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1)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三)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2)政府部门的影响。(3)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 -5分〕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举例分析计0 2、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结课艺术。 结课是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通过重复强调、归纳总结等方式,回顾与概括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结课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激励式等。 应用结课艺术要做到:(一)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结构等。(二)注意首尾呼应。要与导课相呼应,做到前后一致,使课程主线清晰。(三)做到适可而止。要避免提前或拖堂,做到按时下课。(四)注意形式多样。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举例说明计0- 分)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3、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4、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 及其关系的过程 。 5、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第一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是使学习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 。 6、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C ) A、课程目标 B、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C、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内容本身的 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 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B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课程实施 的实践观 4、教学动力不是无规则动力,而是有方向的,教师引发的教学动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这说明教学动力具有(A )特征。 A、方向性 B、动力性 C、动态性 D、转化性 5、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和环境因素( A)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 2、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 在培养目标上,他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自由独立、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适切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强调学生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上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目标分解(2)任务分析(3)起点确定(4)目标表述(以及目标层次化) 4、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5、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 促 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 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 )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 第一: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1)增强课程的适应性;(2) 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3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4 )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第二: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1) 课程设计建立在较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基础上;(2) 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3) 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2、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 (1 )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 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2 )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现社会规定的课程文化,其中必然掺杂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 解,而或多或少地对课程进行改编。其次,不同的学生对同样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3030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 83X 2,对学生说:“2 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开头第一句是最难导人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人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 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5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儿童能够胜任成人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 2、20世纪70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3、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 4、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5、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6、为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B ) A、人本主义取向 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C、认知发展取向 D、社会重建取向 2、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C )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课程实施 的实践观 3、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 )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 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 4、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发展趋势的是(B ) A、多媒体化 B、实用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 5、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有关仪器或中介,可以把课堂观察分为(C) A、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B、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C、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D、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一于教育领域。 在培养目标上,他主张教学的目标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真正成为自由独立、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强调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适切性;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强调学生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课程、教学的评价上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主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 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 )影响的持久性。(4) 结果的难量化性。 3、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4、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 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情感性。?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949年以后,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课程研制与实施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我国中小学教育规模十分庞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课程,实行集中统一的课程计划与教学指导。表现在全国共用一个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这一时期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全国使用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课程结构中偏重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文化科学的基础课程的份量始终偏多。特别是数学、语文等学科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占得很大。三是课 堂教学过多地依赖教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新课改是对以往课改的继承与发展,既吸收了以往课改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对其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在课程设计取向上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 )增 强 课程的适应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继承了以往这些研究的成果,把课程结构的调整作为课改的具体目标之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明确施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施行教材编写资格审查;?优化课程设置,除学科课程之外,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至高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2) 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改变以往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进行学生主动参与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性学习,以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终身学习的能力。(3 )注 重 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4)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2、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 (1) 政策支持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教育政策的制定在于使某种教育行为取得合法地位,从而为教育行为的实施作好准备。(2 )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集中培训将要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校长,首先使他们形成正确意识;积极引导和协助家长参与学校生活,使他们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认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把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计划、可能取得的效果向地方行政当局及社区机构介绍,取得他们的物质或精神支持。(3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4) 课程专家的支持策略。(5) 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 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 3030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 083 X 2,对学生说:“2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试 用 学 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人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人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五类:光学媒体、音响媒体、文字图像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 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4、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5、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发展个人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6、广义的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A)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 ) A、非指导性教学 B、自学 C、个别教学 D、程序教学 3、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4、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_ 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D ) A、教育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哲学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 A、科学性 B、教育性 C、启发性 D、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一共有三种教学模式:1、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2、校园网:(1)计算资源;(2)辅助教育资源;(3)管理与办公自动化;(4)图书查询;(5)电子邮件;(6)使用Interneto 3、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网络教学:(1)同步讲授式;(2)个别辅导式;(2)讨论学习式;(4)基于资源的探索学习式。 2、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上课,倡导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3、简述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1 )在知识观、学习观上都持与目标模式较为不同的主张。(2 )与目标模式相比,在其课程哲学、心理学基础上都是大不相同的。(3) 过程模式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4 )没有说明具体的行动方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4、简述教师如何影响校本课程开发。 首先,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起一种观念上的作用,它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系列行动的效果。其次,教师是否具有熟练的课程开发技术影响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第三,教师要具有精诚合作的精神。第四,教师的行动研究素养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5、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2 )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3 )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 1)政策支持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教育政策的制定在于使某种教育行为取得合法地位,从而为教育行为的实施作好准备。2) 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集中培训将要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校长,首先使他们形成正确意识;积极引导和协助家长参与学校生活,使他们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认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把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计划、可能取得的效果向地方行政当局及社区机构介绍,取得他们的物质或精神支持。3)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4)课程专家的支持策略。5)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 2、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 依据教学目标(2) 依据教学内容(3) 根据学生变量(4) 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共30分) 五、实例分析题(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1、综合性原则2、均衡性原则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料,满足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03年7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2、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 3、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三种形态。 4、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6、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中有四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和媒体受传者。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D)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 学D、哲学 2、(D)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B、罗杰斯C、杜威D、斯金纳 3、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B )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和环境因素。( A)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5、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D ) A、科学性B、教育性C、启发性D、正规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当代课程设计表现出哪些趋势? (1) 多种取向的综合。(2)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3)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4 )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有哪些? (1 )体现教育的服务性。(2 )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 )表现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过程。(4) 促 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配。(5)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4、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哪些? (1 )目标评价模式。(2 )外观评价模式。(3) C IPP 评价模式。(4 )自然评价模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一)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1) 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2) 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3)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 2、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 依据教学目标。(2 )依据教学内容。(3) 根据学生变量。(4) 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五、实例分析题(共30分) 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人教育资源范 3、 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 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
本文档为【04-11年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