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

2018-03-17 43页 doc 85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 11(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 12(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3(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 14(一个国家的教育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法国D(英国 1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 1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17(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 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18(“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 1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需要 20(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A(具体内容B(学习过程C(概括D(获得策略知识 2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 22(“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 A(初期B(中期C(后期D(各阶段都可能 2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 2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 25(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2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27(在教学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 2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B(詹姆斯C(桑代克D(杜威 2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个案法D(调查法 3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4(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较严厉。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6(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7(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8(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9(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1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 理。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概念。 2(列举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6(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张小强怎么了?张小强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张小强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课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做„„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解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2(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 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2) 来源:青年人(Qnr.Cn) 2012/6/30【教师资格考试】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水平C(生产力水平D(文化发展程度 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 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5(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 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 8(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是( )。 A(教学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 9(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0(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B(思维表象C(动作表象D(定向映象 1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B(浏览阅读材料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3(“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B(定势C(原型启发D(负迁移 1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近因效应B(社会刻板印象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1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 1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1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表 1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年出版。 A(1903B(1913C(1924D(1930 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2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 2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卡连柯B(巴班斯基C(赞可夫D(凯洛夫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 24(儿童心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 25(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 26(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27(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29(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 )。 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30(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B(认知结构C(比较性组织者D(固定点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5(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6(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7(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最好。 8(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9(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0(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4(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5(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6(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于是把头发剃成足球式的形状。第二天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否则不准许他上课。于是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刘某来到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他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也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学校准许刘某上课,但是刘某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依然不允许他上课。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2(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3) 来源:青年人(Qnr.Cn) 2012/6/30【教师资格考试】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 )。 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 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7(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9(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10(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12(“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1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B(练习律C(实用律D(效果律 17(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C(分化D(同化 18(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B(格式塔C(认知主义D(建构主义 19(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B(高水平C(中等水平D(极高水平 20(“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 21(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 A(学习动机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学习迁移 22(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作( )。 A(综合学习B(并列学习c(类属学习D(总括学习 23(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 A(习惯性动作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2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 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 25(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基本策略 ) 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加涅D(夸美纽斯 28(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 29(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D(教学策略 30(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D(学生座位的分配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8(教材就是教科书。 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10(备课就是备教材。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简述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某初级中学与某保险公司是关系单位,保险公司每年在教师节、春节等重 大节日时都来看望全体教师,保险公司为提高营业额,就通过学校强制性要求在校所有学生必须购买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李平是该中学的一名在校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也刚刚下岗,家庭生活窘迫,无力负担几十元的保险费用。李平的班主任刘老师于是就此冷嘲热讽,并在李平面前说其父母不为其购买保险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导致李平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使李平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李平的学习。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4) 来源:青年人(Qnr.Cn) 2012/6/30【教师资格考试】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2(埃里克森认为,12 A(自主感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3(专家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B(迂回曲折式C(导入式D(实验式 4(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A(动机功能B(调控功能C(健康功能D(信号功能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 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B(连锁学习C (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7(学习程度需达到( ),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B(100%C(150%D(200% 8(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 9(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l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0(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 )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知识B(能力C(练习D(活动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构成。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D(认知策略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1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D(应有的道德面貌 15(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 )。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计划D(教学策略 1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 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17(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 18(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B(科学主义C(经验主义D(人文主义 A(行为主义 19(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20(“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的语言。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子 2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 2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 2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2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萄子C(孟子D(老子 2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 2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学生B(班级C(知识D(课程 27(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 28((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29(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 3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之类的事。 2(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3(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4(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5(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 7(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8(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9(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10(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如何克服。 2(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3(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5(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杨蒙是一名高中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 2(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一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一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结合本案例回答,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在上同一节画苹果的课上,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着什么差异? 3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2(B【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C【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4(B【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5(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B【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A【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8(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发现教学法”。 9(D【解析】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10(A【解析】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11(B【解析】略。 12(C【解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的重要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3(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14(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5(D【解析】由义务教育的特征可知。 16(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17(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8(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1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 20(B【解析】略。 21(B【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2(D【解析】略。 23(C【解析】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 24(A【解析】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25(B【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流程图和模式图都属于组织策略。 26(c【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27(A【解析】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28(A【解析】学校心理辅导针对的是正常学生群体,而不是个别学生。 29(B【解析】略。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2(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3(C【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4(C【解析】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5(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7(C【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8(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属于教师资格认定程序的范围。 9(C【解析】l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0(C【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11(B【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12(C【解析】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3(B【解析】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4(B【解析】根据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 15(A【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6(A【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7(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8(D【解析】略。 19(B【解析】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迈向网络时代。 20(C【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21(C【解析】教师备课、上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22(C【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3(B【解析】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4(B【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25(C【解析】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6(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7(C【解析】见大纲关于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表述。 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28(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 29(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0(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2(正确。理由: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3(错误。理由: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错误。理由:题于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5(错误。理由: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6(正确。理由: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7(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8(错误。理由: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9(错误。理由: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沦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论。 10(错误。理由: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三、简答题 1((1)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2)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 3(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教育研究课题所规定的任务,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 ,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 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3)常用的训练方法: ?调整自我认识法;?自信心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注: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2(案例反映了中国、日本和美国在基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存在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是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日本的教育强调创新和基础相结合,日本教师不仅注重学生个体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创新,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学生是多看、多想、多 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2)教育方式存在的差异。 中国的学校教育方式偏向于应试教育的方式,注重用最终的考试来评价学生,标准则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日本学校教育的方式偏重于独立性和个性化教育,学校通过传授的知识教授与活动兴趣课程的安排,促进学生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美国的学校教育方式比较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并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将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注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惰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 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1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2(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C【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B【解析】这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5(C【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6(D【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 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7(A【解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8(D【解析】布鲁纳建立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A【解析】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10(B【解析】l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阐述。 11(B【解析】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二文艺专科学校,而西欧最早的则要算雅典时的弦琴学校。 12(B【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13(A【解析】《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4(D【解析】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典型,美国和联邦德国都是实行教育分权管理的国家,英国和日本就是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 析】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往 15(C【解 往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心理特点,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力。 16(A【解析】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17(B【解析】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18(c【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强化。 19(D【解析】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20(B【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 2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 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2(B【解析】“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23(C【解析】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24(D【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5(A【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6(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7(D【解析】分析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28(C【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9(B【解析】自然实验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30(D【解析】略。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错误。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3(正确。理由: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4(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斯巴达的教育。 5(错误。理由: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6(错误。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7(错误。理由: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误。理由: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 8(错 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9(错误。理由: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直接指导。 10(错误。理由: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三、简答题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2((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朗望。 3((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 4(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5(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共青团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 6((1)知道。(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四、材料分析题 1(张小强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张小强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 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张小强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 2((1)启发性原则, 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3)贯彻启发性原则还应注意:?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挚情感、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 2(A【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A【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4(B【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5(C【解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可知,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7(C【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 的职业。 8(B【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9(A【解析】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10(C【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1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1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1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1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1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1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对,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19(C【解新】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1(C【解析】 22(B【解析】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23(D【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韵核心。 24可知。 (A【解析】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5(C【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6(A【解析】桑代克是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 27(B【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等。 28(A【解析】模象直观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9(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减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30(A【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课外辅导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错误。理由:教学仅仅是德育的一个途径,德育还有许多途径。 3(错误。理由: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 4(错误。理由: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机制。 5(错误。理由:智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 6(正确。理由: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7(错误。理由: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8(错误。理由: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9(错误。理由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0(错误。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三、简答题 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2((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 (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3((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 4(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5((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地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6((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 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四、材料分析题 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 1((1)从法律的角度 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2(【答案要点】(1)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2)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 (3)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具体做法:评价目的的激励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4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2(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3(C【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4(C【解析】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5(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7(C【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8(C【解析】参加资格考试不属于教师资格认定程序的范围。 9(C【解析】l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0(C【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11(B【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12(C【解析】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3(B【解析】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4(B【解析】根据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 15(A【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16(A【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7(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8(D【解析】略。 19(B【解析】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迈向网络时代。 20(C【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21(C【解析】教师备课、上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22(C【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3(B【解析】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4(B【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25(C【解析】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26(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7(C【解析】见大纲关于教育与教学关系的表述。 28(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29(C【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0(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二、辨析题 1(错误。理由: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2(正确。理由:在这样的前提下问题解决的可能性较大。 3(错误。理由: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4(错误。理由:题于阐述的是代币奖励法的优点。 5(错误。理由: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 6(正确。理由: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7(错误。理由: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8(错误。理由: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9(错误。理由: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沦也被称为儿童中心 论。 10(错误。理由: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三、简答题 1((1)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2)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2(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 3(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教育研究课题所规定的任务,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考试焦虑问题。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3)常用的训练方法: ?调整自我认识法;?自信心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注:任举两种方法展开回答即可)。 2(案例反映了中国、日本和美国在基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1)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存在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日本和美国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是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日本的教育强调创新和基础相结合,日本教师不仅注重学生个体创造性 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创新,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学生是多看、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2)教育方式存在的差异。 中国的学校教育方式偏向于应试教育的方式,注重用最终的考试来评价学生,标准则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日本学校教育的方式偏重于独立性和个性化教育,学校通过传授的知识教授与活动兴趣课程的安排,促进学生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美国的学校教育方式比较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并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将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注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惰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4(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5((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1)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
本文档为【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集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