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导学案

2019-04-17 11页 doc 44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导学案种群的特征 一、目标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知识点掌握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                    的总和,叫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最        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 一、目标要求 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知识点掌握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                    的总和,叫种群。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最        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              。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占该种群个体种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        、          和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指一个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 5、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四、例解析 例题: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应为        。 解析:这是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叫标志重捕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可以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N︰39=34︰15,N=39×34÷15=88。最近几年的高考对种群密度的计算都有涉及,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把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牢记住,并能够加以运用。计算公式:N:[a]=[b]:[c]   [a]其中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c]表示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答案:88只 五、课后检测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我国的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5.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6.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7.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 8.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 A       B        C       D 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二、非选择题 10.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饲养幼蜂、防御敌人等。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发育为工蜂,主要决定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请回答: (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      。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 (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种内互助。 (4)许多将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是最先孵化出来的那只蜂王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出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之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种内斗争。 11.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12.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0只。该地区约有多少只麻雀__________。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学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通过阅读课本P65~P69 页,独立完成)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1 .数学模型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学形式。 2.以“问题探讨”中实验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 (1)算出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min)的数量,完成课本中相应表格。 (2)若用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繁殖产生的细菌代数,则计算细菌种群数量公式:________________。 二.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类型 (一)增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结合课本两个实例,理解“J”型增长。(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 公式: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____, 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____, t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__。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 (2)建构种群数量“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①模型假设(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模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画在右图)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_________________                              (二)种群数量的稳定、波动和下降 1.影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_____的,在_________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 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 四、巩固检测: 1.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观察并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2.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4.右图为迁入一个新建的小牧场内的鼠群的生长曲线图。 试分析曲线中食物最有可能成为限制鼠群繁殖速度的一段是  (    ) A.CB段    B.DE段    C.EF段   D.BD段 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  C.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课标点击】 1.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总结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 1、什么是群落?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结论: 1、群落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群落的物种结构 1、群落的物种组成 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考: 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 结论: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 ____; 称为丰富度。 3. 种间 关系 阅读课本72-73页剩余内容,回答: 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2、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间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落的空间 结构 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 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结论: 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导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