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2013-01-31 11页 pdf 1MB 1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108

暂无简介

举报
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2011 年 11月 2011年 第 6 期 外国文学 F oreig n L ite ratu re N o v . 2 01 1 N o .6 , 2 0 11 西 方 文 论 关 键 词 不可靠叙述 尚必武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叙事现象 , /不可靠叙述 0在西方 14 至 15 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初露端 倪;作为一种叙述技巧 ,它存在于多种类型的叙事文本之中;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论题 , 它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热议和争论 "本文从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 , 在研究路径上梳理了从 布思到费伦的修辞方法 ,从雅克...
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2011 年 11月 2011年 第 6 期 外国文学 F oreig n L ite ratu re N o v . 2 01 1 N o .6 , 2 0 11 西 方 文 论 关 键 词 不可靠叙述 尚必武 提要:作为一种叙事现象 , /不可靠叙述 0在西方 14 至 15 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初露端 倪;作为一种叙述技巧 ,它存在于多种类型的叙事文本之中;作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论题 , 它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热议和争论 "本文从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 , 在研究路径上梳理了从 布思到费伦的修辞方法 ,从雅克比到安纽宁 !汉森的认知(建构主义)方法 , 以及 /语法人称 0视 角;在研究范畴上考察了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 "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这一论题的 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修辞 认知 建构主义 语法人称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2一55 29( 2O11)06一0103一10 略说 /不 可 靠 叙 述 0 (U nreliable N arra- tion ) ,又称 /不可靠性 0(unreliability) , 是 西方文学批评界 !尤其是叙事学界讨论最 多的论题之一 "作为一种常用的叙述技巧 和普遍的叙事现象 ,不可靠叙述不仅存在 于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 而且也存在于非虚 构类叙事作品中 , 如传记和回忆录等;同时 它既存在于文字媒介的叙事作品中 , 又存 在于非文字媒介的叙事作品中 ,如电影 !绘 画等 "半个世纪以来 ,西方叙事学家主要 围绕不可靠叙述的判断 !文本表现及 其主要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纵 观西方学界关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 , 修辞 和认知(建构主义)无疑成为探讨这一论题 的主流方法 " 综述 阿博特 (H . P . A bbot t) 在 5剑桥叙事 导论 6一书中说: /在阐释不一致的情况下 , 如果有叙述者 , 叙述者的可靠性始终成为 争论的焦点 "0(68) 此论断绝非夸大其辞 , 尤其是进人新世纪以来 ,不可靠叙述的研 究迅速升温 ,成为 /当下叙事学讨论最多的 论题之一 0" (H ansen , 2007 :227 ) 欧洲知 名期刊 5文学理论杂志 62011 年第 1 期推出 1 0 3 2011年 外国文学 第6期 了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专刊 ,专刊 /序言 0指 出:不可靠叙述 /已经由一个边缘话题变成 了叙事学界热议的中心话题 0"(Ki ndi :1) 长期以来 ,布思(W ayne C . B ooth )开 创的修辞方法被奉为不可靠叙述研究之圭 皋 ,成为研究这一论题的主导范式 "直至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 , 认知(建构主义) 叙事学的崛起才打破了修辞方法一统天下 的格 局 "一 方 面, 以雅 克 比 (T am ar Y aeobi) !纽宁(An sgar N unning ) !茨维克 ( B runo Z erw eek ) ! 汉森(Per K rogh H an se n) 等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叙事 学家大胆地挑战和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 修辞方法 ,掀起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 热潮 "另一方面 , 以费伦(Jam es Phelan)为 代表的叙事学家又进一步修正和拓展了研 究的修辞方法 ,并促使部分认知学者反思 过激的认知立场 ,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一 定程度 的逆转 "此外 , 就这一论题所涉及 的范畴而言 , 西方学界对不可靠叙述的研 究已由单纯的 /虚构类叙事 0领域 , 扩展至 /非虚构类叙事 0领域 , 由单纯的 /文字叙 事 0媒介 ,扩展至 /非文字叙事 0媒介 " 本文拟从方法和范畴的双重层面展现 西方学界不可靠叙述的研究谱系, 试图由 此把握该论题在叙事学界的擅变与态势 " 在此基础上 , 对这一论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和任务提出若干建议 " 修辞方法:从经典到后经典 1961 年 ,布思在 5小说修辞学 6一书中 首次提出了不可靠叙述这一概念 "在题为 /叙述类型 0的第六章里布思说: /当叙述者 的言行与作品的范式(即隐含作者的范式) 保持一致时 , 叙述者就是可靠的 ,否则就是 不可靠的 "0(158 一59) 需要注意的是 ,布思 是在讨论叙述距离时对不可靠叙述做出上 述界定的 "他认为 ,就实用批评而言 , 在所 有类型的叙述距离中, 最重要的莫过于不 可靠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距离 , 产 生这一距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叙述者与作品 的范式之间的错位或不一致 "在布思看 来 ,这种不一致常常见诸于两条轴线: /事 实 0轴与 /价值 0轴 "布思接着对叙述者在 这两条轴线上的 /不可靠性 0作了进一步解 释,并由此论述了隐含作者与读者之间的 三种特殊关系:秘密交流(seeret eom m uni- cation) !共谋(eollusion) !协作("ollabo ra- tion) 等 ,而这些活动又都在不可靠叙述者 的背后进行 "布思指出 , 当读者发现叙述 者在 /事实 0轴上的报道或 /价值 0轴上的判 断不可靠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反讽效果:隐 含作者是反讽效果的发出者 , 读者是反讽 效果的接受者 , 叙述者是反讽的对象 "用 奥尔森(G reta O lson)的话来说 , /反讽为不 可靠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观点 !行动 !声音 上产生距离提供了形式手段 "0(94) 作为布思的高足 , 费伦无可非议地受 到这位第二代 /芝加哥学派 0扛鼎人物的影 响 "但费伦并没有盲从布思的经典修辞方 法, 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对其加以继承 和拓展 ,在不可靠叙述这一论题上亦是如 此 "费伦认为 , 布思对不可靠叙述的界定 具有一定的狭隘性 ,需要拓宽 ,然而他采用 的拓宽方法依旧是修辞方法 "费伦不仅聚 焦于隐含作者 !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 而且还聚焦于作为讲故事的叙述者和对讲 述内容加以阐释的 /作者的读者 0(authorial audi enee )的活动 ,希图由此将布思对不可 靠叙述的定义拓展至 /事实 0轴和 /价值 0轴 之外 "费伦说: /如果某个人物叙述者是不 可靠的 ,那么他关于事件 !人 !思想 !事物和 叙事世界里其他事情的讲述 , 就会偏离隐 含作者所可能提供的讲述 "0(2005:49 ) 费 伦用不可靠叙述来指代这些偏离 "他认 为 ,不可靠的叙述者通常会在叙述过程中 10 4 尚必武 不可靠叙述 做出三种相应的行为:报道 !阐释和判断 " 这三种行为既可能同时发生 , 也可能先后 发生 "不可靠的叙述者对隐含作者的观点 的偏离主要表现在: /事实/事件 0轴上的不 可靠报道 !/知识/感知 0轴上的不可靠解 读 !/价值/判断 0轴上的不可靠判断 "在对 此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 , 费伦归纳出了不 可靠叙述的六种类型: /错误的报道 0!/错 误的解读 0!/错误的判断 0!/不充分 的报 道 0 !/不充分的解读 0!/不充分 的判断 0" (2005 :5 1) 需要指出的是 , 费伦不仅 以叙述者和 隐含作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为基准来考量不 可靠叙述 , 而且还将叙述者与 /作者的读 者 0之间的叙述距离纳人研究视阂 "在 5疏 远型不可靠性 !契约型不可靠性及 <洛丽 塔>的伦理 6一文中 , 费伦根据不可靠叙述 的修辞效果 , 即不可靠叙述对叙述者和 /作 者的读者 0之间的叙述距离所产生的影响 , 又把不可靠叙述厘定为两种形式: /疏远型 不可靠性 0(estranging unreliability ) !/契 约型不可靠性 0(bonding unreliability )" 前者指的是不可靠叙述凸显或拉大了叙述 者与 /作者的读者 0之间的距离 , 而后者指 的是不可靠叙述缩短或拉近了叙述者与 /作者的读者 0之间的距离;在前者那里 , /作者的读者 0意识到 ,如果采用叙述者的 视角就意味着远离隐含作者的视角 , 意味 着作者一读者之间关系的缺失 ;在后者那 里 ,叙述者的报道 !阐释或判断与 /作者的 读者 0对这些元素的推断之间的差异 ,会产 生一定的悖论效果 , 即这些差异会减少叙 述者与 /作者的读者 0在阐释 !感情或伦理 上的距离 "也即是说 , 尽管 /作者的读者 0 意识到叙述者的 /不可靠性 0,但是该 /不可 靠性 0包含了隐含作者和 /作者的读者 0所 认同的交际信息 " (2007 :223一25 ) 例如 , 在小说 5长 日留痕 6的结尾处 , 当史蒂文斯 说 /戏谑中见温情 0时 , 他做出了不充分的 判断 , 因为他根本没有看到任何形式的人 类温情过多地依赖于戏谑与嘲讽 "然而 , 这句话却表明史蒂文斯在叙述过程中逐渐 明白了一些东西 , 同他第一次对法拉第公 爵的戏谑所做 出的缺乏感情的回答相 比 较,他已经开始向隐含作者石黑一雄的伦 理观迈近了一大步 "于是 /作者的读者 0不 仅在伦理上走近了他 , 而且也在情感上走 近了他 " 费伦认为 , 叙事学界关于不可靠叙述 的研究大都聚焦于 /疏远型不可靠性 0这一 极 ,而忽略了对 /契约型不可靠性 0的研究 , 因此他着力探究了后者 "在他看来 , /契约 型不可靠性 0主要有六种亚类型 , 分别是: /字面意义上的不可靠与隐喻意义上 的可 靠 0 !/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游戏性 比 较 0!/天真的陌生化 0!/真诚却被误导的自 我贬低 0!/对正常范式的部分接近 0!/通过 乐观比较的契约 0" (2007 :226一32) ¹ 与布思相比较 , 费伦对不可靠叙述的 研究具有三个鲜明特征 "第一 , 费伦继承 了经典修辞叙事学划分 /不可靠叙述 0的基 准 ) /叙述者 0与 /隐含作者 0之间的叙述 距离 ,在此基础上把不可靠叙述从两条轴 线拓展至三条轴线 , 阐述了不可靠叙述的 六种类型 "第二 , 费伦在继承经典修辞方 法的同时又有所突破 ,依据 /叙述者 0和 /作 者的读者 0之间的叙述距离这一基准 , 把不 可靠叙述厘定为 /疏远型不可靠性 0和 /契 约性不可靠性 0两种形式 "#第三 , 费伦把不 可靠叙述与叙事伦理相联系 , 探究了不可 靠叙述对叙述者 !人物 !隐含作者 !真实作 者的 /伦理取位 0产生的影响 "鉴于上述三 ¹ 关于费伦的/不可靠叙述 0观, 详见拙文 5叙述谎 言的修辞旨归:詹姆斯 #费伦的 /不可靠叙述 0观论略 6, 载5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62008 年第 5期 " 10 5 2011年 外国文学 第6期 个特征 , 我们可以说 , 从布思到费伦 ,不可 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完成了从经典阶段 到后经典阶段的过渡 " 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 认知方法 上个世纪80 年代 , 当布思开创的不可 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在西方学界大行其 道时, 也不乏与其相 /背离 0的声音传出,雅 克比即是一例 "雅克 比是以色列 /特拉维 夫叙事学派 0的核心人物, 长期从事不可靠 叙述研究 "受梅尔 #斯滕伯格关于虚构话 语是一种被激发或被整合的复杂性交际行 为这一论点的影响 , 雅克比在不可靠叙述 的判断和处理上引人了读者角色 ,把 /不可 靠性 0看作是一种 /阅读假设 0"为了解决 /文本问题 0, 如从无法解释的细节到 自相 矛盾 ,这一假设以牺牲某种与作者冲突的 ! 中介的 !感知的或交际的代理者为代价 " 在雅克比看来 , /不可靠性 0不是叙述者的 /个性特征 0,而是读者在语境范式下的 /推 测手段 0"因此 , /在包括阅读语境以及作 者和文类框架在内的语境里视为 -可靠 .的 东西 ,在另一个语境里有可能是不可靠的 , 甚至可以在叙述者的缺陷的范畴之外得到 解释 "0(110) 雅克比认为 , 与虚构现实的所有层面 最为相关的框架是对 /文本张力 0的解释 " 但是 ,文本的不一致性与叙述者的 /不可靠 性 0之间并不存在 /自动的联系 0,读者需要 利用不 同的原则和对感知到的 /张 力 0 !/困难 0!/不相容性 0!/自我矛盾 0!/怪 异的语言 0等加以整合 "自20 世纪80 年代 以来 ,雅克比不断探索读者用以解决 /文本 问题 0的 /阅读假设 0, 最终归纳出五种类型 的 /整合机制 0:存在机制 !功能机制 !文类 原则 !视角或不可靠性原则 !生成机制 " (10 8一23 ) "实际上 , 在这五种整合机制中 只有 /视角或不可靠性原则 0与不可靠叙述 相关 , 因为只有这一机制涉及叙述者的 /不 可靠性 0, 以及读者对 /不可靠性 0的阅读 假设 " 在挑战修辞方法的阵营中, 德国叙事 学家纽宁最为引人瞩目"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纽宁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不可 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提出质疑, 极力宣 扬与修辞方法相对立的认知方法 "在纽宁 看来 ,不可靠叙述研究的中心问题在于 /批 评家使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叙述者的不 可靠性 0, 即叙述者 /同什么 比较才变得不 可靠 0(U nreliable , eom Pared to w hat?) " (1997 :86 ) 对此 ,布思的回答是隐含作者的 价值与范式 ,而纽宁认为 , /不可靠 , 不是相 对于隐含作者的范式和价值而言, 而是相 对于读者或批评家之于世界的概念知识而 言的 "0(1999:70) 纽宁由此把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主体 从隐含作者转移到真实读者 , 而读者对于 不可靠叙述的判别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 标记不可靠叙述的 /文本线索 0, 以及用来 自然化这些文本线索的 /参照框架 0"具体 说来 ,标记不可靠叙述的 /文本线索 0有:叙 述者叙述话语的内在矛盾或叙述者言行的 不一致;叙述者对同一事件的叙述与阐释 之间的冲突或不一致;叙述者个人的言语 习惯(不遵守语言规范 ,使用感叹句 !省略 句等);对同一事件进行多重视角的叙述; 超文本符号(标题 !副标题 !前言等)的使 用 "(1999 :64一65) 在此基础上 ,读者大致 借助于如下十个 /参照框架 0来 自然化 /不 可靠叙述 0:1 , 一般的世界知识;2 , 历史世 界模型与文化符码 ;3 , 显性的人格化理论 与隐性的心理整合和人类行为模型;4 , 对 特定时期的社会 !道德 !语言规范的了解; 5 ,读者个人的知识 !心理特征 ;6 ,一般的文 学规约 ;7 ,文类规约与模型 ;8 ,文类与文体 1 0 6 尚必武 不可靠叙述 框架的范式;9 , 参照前文本 的互文框架; i0 , 具 体 文 本 所 建 立 的 结 构 与 范 式 " (1999:67一68 ) 在不可靠叙述这个论题上 , 纽宁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升了读者的角 色 ,强调读者之于判断不可靠叙述的重要 作用 "但在解构经典修辞方法的同时 , 纽 宁似乎走向了极端, 过于夸大了读者的 角色 " 然而, 在修辞叙事学出现后经典转向 之后 ,纽宁开始反思自己的激进立场 ,进而 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研究的综合方法 ) /认知一修辞 0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 , 纽宁 的转变主要受到了费伦的影响 , 尤其是费 伦关于 /隐含作者 0的新定义 , 以及文本意 义产生于 /作者代理 0!/文本现象 0!/读者 反应 0之间的循环互动这一论点 "在 5重构 /不可靠叙述 0概念:认知方法与修辞方法 的综合 6一文中,纽宁说:/一个叙述者是否 可靠不但取决于叙述者的范式价值与整个 文本(或隐含作者)之间的差距 , 而且取决 于叙述者的世界观与读者或批评家的世界 模式和范式标准之间的差距 , 当然 , 这些范 式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变化的 "0(2005 :95) 通过以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 5他们到了死 了 6为分析个案 ,纽宁得出结论: /只有当我 们认为不可靠性涉及读者代理 !文本现象 (包括个性化的叙述者以及不可靠性的信 号)以及读者反应等三重结构的时候 ,对不 可靠叙 述整 体概 念 的讨 论才 有意 义 "0 (200 8 :3 1) 在不可靠叙述这个论题上 , /欧洲叙事 学网 0现任主席 !南丹麦大学的汉森也是一 位颇为活跃的学者 "汉森认为 , 过去的不 可靠叙述研究基本上问的都是 /或此或彼 0 (ei th er /or)的问题 ,而不是他所建议的 /既 是 ,,也是 ,,0(bot h/a nd) 的问题 "批 评家关注的是由 /什么 0(w hat)和由 /谁 0 ,(w ho) 来判断 /不可靠性 0"对此 ,布思使用 了隐含作者 ,查特曼使用了隐含读者 , 纽宁 则使用了真实读者 "汉森认为他们既对也 错:在对不可靠叙述的辨别上 , 他们是正确 的;但把判断 /不可靠性 0简单地归因于某 个单一因素 ,他们又是错误的 " (2 007 :244) 在对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加以批判和 整合的基础上 , 汉森归纳了四种类型的 /不 可靠性 0:1 , 叙述内不可靠性 , 是指由语言 标记所揭示的 /不可靠性 0;2 , 叙述间不可 靠性 ,是指一个叙述者对事件讲述的版本 与其他叙述者的版本相冲突的情形;3 , 文 本间不可靠性 , 是指人物的性格类型导致 读者对其可靠性的怀疑;4 ,文本外不可靠 J性,是指读者直接将 自己的知识与价值带 人故事世界 "汉森进一步指出 , 在同一个 文本中 ,不可靠叙述的四种基本类型同时 起作用 , 即 /不可靠性 0借助叙述者的话语 ! 其他叙述者的讲述 !叙述者所模仿的人物 类型以及读者带人文本的知识得到体现 " (200 8 :33 4 ) 实质上 ,无论是修辞方法还是认知方 法 ,都各有所长:认知方法尤其强调真实读 者之于不可靠叙述的判断 , 而修辞方法则 强调隐含作者和 /作者的读者 0的作用 "作 为不可靠叙述的两大主要范式 ,修辞方法 和认知方法无论对于丰富不可靠叙述理论 还是推进不可靠叙述的批评实践 ,都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 ,纽宁 !汉森两位学者 对这两种方法的整合却不尽如人意 , 对此 申丹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 "她认为 , 鉴于 它们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阅读位置 , 任何 整合它们 的努力都将归于失败 " (申丹: 74一75) 例如 ,纽宁的综合性方法实际上使 得修辞方法 占据了主导地位 , 凸显了文本 及其设计者(隐含作者 )对读者在不可靠叙 述者的认知处理方式上的多重约束 , 即不 可靠叙述是隐含作者的修辞策略 "换句话 说 ,纽宁的综合性方法在本质上是修辞的 " 10 7 2011年 外国文学 第6期 而汉森的四种基本类型都无一例外地以读 者判断为主体 , 使得认知方法占据了主导 地位 , 因此汉森的综合性方法在本质上是 认知的 "¹ /语法人称 0视角: 以第一人称叙述为例 实际上 , 除了从修辞和认知方法的角 度来研究不可靠叙述之外 , 还有为数众多 的学者从语法人称的角度 , 尤其是从第一 人称视角来考察不可靠叙述 "众所周知 , 作为叙述情境的一种主要类型 ,第一人称 叙述是小说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之一 " 巴尔(M ie ke B al )宣称: /所有的叙事都是第 一人称叙述的变体 "0(121一26) 斯坦泽尔 (F . K .Stanzel)认为 , /从定义上说来 ,第一 人称叙述者就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0(89 ) 在西方学 者当 中, 威廉 #里干 (W ill ia m Ri gg an) 对第一人称叙述者 /不可靠性 0的 研究最为充分 "在 5流浪汉 !疯子 !弃儿 !小 丑:第一人称不可靠叙述者 6一书中里干 说: /第一人称叙述是各种故事最 自然 !最 普及的样式之一 "0(18 ) 他认为 , /因为人类 在感知 !记忆和判断上的局限性 , 可能容易 错过 !忘记或错看了某些事件 !词语或动 机 , 因此第一人称叙述至少总是潜在地不 可靠的 "0(19一20) 里干主要研究了四种类 型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述者:流浪汉 !疯 子 !弃儿和小丑 "20 世纪小说不仅见证了 第一人称叙述的兴盛 , 同时也见证了不可 靠叙述手法的兴盛 "里干说: /20 世纪在很 大程度上把第一人称不可靠叙述 ) 一般 意义上的不可靠叙述 ) 作为自己特殊的 产儿 "0(31) 不可靠叙述随处散见于康拉 德 !福克纳 !马丁 #艾米斯 !贝娄 !伯吉斯 ! 石黑一雄 !麦克尤恩 !纳博科夫 !贝克特等 人的作品中 "单就 20 世纪下半叶而言 , 茨 维克(B runo Ze rw eek)曾评价说 : /20 世纪 下半叶文学中的不可靠叙述者 ,几乎不计 其数 "0(162) 纵观不可靠叙述的发展史 ,在 14 !15 世 纪的小说文本中这种手法就已经存在;在 从维多利亚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时 期,不可靠叙述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在 20 世纪的文学作品中 ,不可靠叙述被运用得 淋漓尽致"茨维克认为 , 战后西方小说表 现出三大特征:由不可靠叙述主导的战后 小说牵制和削弱了现存的关于(不)可靠性 的现实主义理念;一些后现代主义文本可 以 !但不一定非要通过不可靠叙述来加以 自然化;在某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文本中 , 不可靠叙述不再是 自然化过程的一个可选 项 "(16 2) 迄今为止 ,对 20 世纪小说的第一 人称不可靠叙述做出最详尽的研究的著 作 ,当属多尔凯 (E lke D .hoker)和马腾斯 (G unther M artens)两人主编的文集 520 世 纪第一人称小说的叙事不可靠性 6"该文 集从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实践的双重层 面 ,详细讨论了 20 世纪欧美小说第一人称 叙述者的 /不可靠性 0, 为不可靠叙述的断 代史 !国别史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非虚构类叙事作品 中的 /不可靠叙述,, 一般认为 , 虚构类叙事作品与非虚构 类叙事作品之间的差别在于叙述者身份的 不同 "在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 /叙述者 0不 是作者 , 而在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叙述者 是作者本人 "按照布思式 的判断方法 , 在 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叙述者不会偏离隐 含作者的范式 , 他们之间不会产生叙述距 离 ,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人 "由此可知 , 在 ¹ 关于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研 究 ,详见拙文5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 /不可靠叙 述 0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 6,载5国外文学 6201 "年第 1期 " 1 0 8 尚必武 不可靠叙述 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不存在不可靠叙述 " 科恩(D orrit C ohn )认为 , 尽管我们通常会把 /不可靠 0这个术语用在 那些我们认为头脑不正常的非虚构类作品 中(历史的 !新闻的 !传记的或 自传的) , 但 这些作品的叙述者是作者 , 由于作者是叙 述者 , 因此我们就不能把他们明显宣称的 差异看作有任何意义 "(307) 弗鲁德尼克(M onika F ludernik )说: /只有 在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 我们才有真正的 不可靠叙述的例子 "0(100) 传记批评家戈 尼克(V ivian G orniek)指出: 写回忆录和写小说存在一个相似的任务 , 就是把生活 中的原材料写成一个塑造经 历 !改变事件 !传递智慧的故事 "在完成这 个任务的方式上 , 写回忆录和写小说有所 不同, 区别主要在于虚构的 /我 0可以是而 且通常都是不可靠的叙述者 , 但是非虚构 的 /我 0永远都是可靠的叙述者 "(vi i一ix) 在费伦看来 , 上述批评家只看到了区 别虚构类叙事作品与非虚构类叙事作品的 形式特征 ,他们只注意到非虚构类叙事作 品的正常形式 , 而忽略了非虚构类叙事作 品也存有不可靠叙述的例外情况 "他以迈 考特(F rank M eC ourt)的传记 5安吉拉的骨 灰 6中的一个叙述片段为例: 比利 . 坎贝尔说 , 我们回到圣 #约瑟 夫教堂 ,祈祷从现在起米基 #斯佩拉西家 的每个人都在暑假 中死去 , 这样他就再也 不能从学校请假 了" 我们中某个人 的祈祷肯定起 了作用 , 因为第二年暑假 , 米基 自己得了肺炎死掉 了, 他再也不能从学校请假 了, 这当然给 了 他一个大大的教训 " (17 2) 在费伦看来 ,上面这个叙述片段是 /不可靠 叙述 0的典型 ,其中包括弗兰克对他们祈祷 力量以及对死亡的意义的错误解读 !弗兰 克对发生在米基身上事件的错误判断等 " 如果考虑到叙述者弗兰克与隐含作者迈考 特之间的距离 , 以及叙述者弗兰克与 /作者 的读者 0之间的距离 , 这个叙述片段中的 /不可靠性 0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读解: 第一 ,弗兰克认为他们的祈祷与米基的死 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隐含作者麦考 特和 /作者的读者 0并不这么认为;第二 ,弗 兰克认为米基的死既让他不能从学校请 假 ,也给了他一个教训 ,但是隐含作者麦考 特与 /作者的读者 0认为米基的死与请假和 教训是无关的;第三 ,弗兰克认为 , 米基的 死亡使得他不能从学校请假 , 这就给了他 惩罚 ,但隐含作者麦考特和 /作者的读者 0 从 米 基 的死 上 看 到 了痛苦 和失 却 " (P h elan , 200 5 :70一 1) 那么既然虚构类叙事作品和非虚构类 叙事作品中都存有不可靠叙述 , 那么两者 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在费伦看来 , 虚构类 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与非虚构类叙事 作品中的至少存有两个方面的区别:首先 , 在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错误的报道这一类 型的不可靠叙述通常会伴随另外一种类型 的不可靠叙述 ;在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必 须有其他类型的不可靠叙述伴随错误的报 道 "其次 ,在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无论不可 靠叙述者在事实轴上是多么的不可靠 ,但 是他的叙述总能让读者对叙事世界有基本 的了解;在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 , 由于不可 靠叙述者的讲述总是指涉一个实际存在的 世界 ,他的 /不可靠性 0不能使读者对真实 的叙事世界有基本的了解 "例如在小说 5长 日留痕 6中 ,无论叙述者史蒂芬斯如何 不可靠 ,读者至少知道史蒂芬斯所处的叙 事世界中的基本要件 ,如达令顿府 !肯顿小 姐 !达令顿公爵等都是存在的 , 因此不会产 生 /史蒂芬斯到底发生了什么? 0的疑问 " 但在传记 5安吉拉的骨灰 6中 ,读者基本上 不了解米基所处的真实世界 , 因此会产生 1 0 9 2011年 外国文学 第6期 /米基 到底 发生 了什 么? 0这样 的疑 问 " (P h ela n ,2 005 :73一 5) 尽管都以传记为例来讨论非虚构类叙 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 ,但与费伦不同的 是 ,我国学者申丹等认为虚构类叙事作品 中的不可靠叙述与传记中的不可靠叙述的 区别在于判断标准和阅读假设 "(Shen : 50) 申丹等认为 ,传记中的不可靠叙述典型 地涉及 /作者式的叙述者 0!/文本外的现 实 0!/文本间的不一致性 0以及 /认知读者 0 之间的关系 "(Shen :57) 他们通过借助雅 克比的五种整合机制 , 对比了虚构类叙事 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与传记作品中的不可 靠叙述 "如果说费伦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研究了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 述 ,那么申丹等则是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 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做出了 颇有新意的探索 "毫无疑问 , 对于非虚构 类叙事作品中不可靠叙述的讨论扩大了该 论题的研究范畴 ,具有积极的意义 " 未来的方向与任务 在不可靠叙述研究极其兴盛的当下 , 西方也不乏有论者对其研究现状加以反 思 ,对这一课题的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 麦考 密克(P aul M eC orm iek )即是如此 "在((稳 定身份的要求与不一致叙述的(不)可靠 性 6一文中 ,他不仅提出了在修辞叙事学的 框架下 以 /稳定身份的要求 0(c一aim s for stable identity)作为判断不可靠叙述的新 途径 ,而且还对不可靠叙述的未来研究发 表了看法 "他认为 , 如果单纯地把那些研究不可靠叙述的分析 框架和阐释工具降低为寻找不可靠性的记 号 ,对不可靠叙述的未来研 究毫无裨益" 与之相反 , 若以推演的方式研究这个论题 会比较富有成效 , 即考察作者和叙述者的 双重目的 , 以及这些 目的如何在叙述进程 中进一步影响读者的判断"(347一48 ) 麦考密克是费伦的学生 ,深受费伦的影响, 是 /俄亥俄叙事学派 0的一名积极分子 "很 显然 ,他所提出的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方向 是修辞性质的"所谓的 /作者的目的 0!/叙 述者的目的0!/叙事进程 !/读者判断 0充分 体现了费伦的修辞叙事学理念 "麦考密克 强调考察 /叙述者的目的 0和 /作者的目 的 0,更是直接呼应了费伦关于人物叙述是 一门间接交流的艺术的论点:人物叙述既 涉及作者对读者的交流(即作者的 目的) , 又涉及叙述者对受述者的交流(即叙述者 的目的) "(Phelan , 2005 :1) 如果说麦考密克关于不可靠叙述未来 研究的建议代表了修辞方法的立场 , 那么 纽宁的观点则代表了认知方法的立场 "在 5建构整合性的认知方法与修辞方法 6一文 中,纽宁为研究不可靠叙述列出了六个方 向:一 ,整合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的洞见 , 发展深人彻底的不可靠叙述理论;二 ,对不 可靠叙述的线索提供更精细 !更系统的解 释;三 ,当代小说家和过去小说家对不可靠 叙述者的不同使用 , 以及他们对文化话语 的折射和反应 ,都有待研究;四 , 不可靠叙 述的历史有待书写;五 ,不 同媒介 !不同文 类 !不同学科中的不可靠叙述是一个丰厚 的研究领域;六 ,具体不可靠叙述者的接受 史有待重新审视 "(2008 :68一69) 但是 ,仔 细观察纽宁对不可靠叙述未来研究的建议 的语境 , 不难发现他的认知方法 /情结 0" 纽宁认为 ,不可靠叙述 的认知分析框架开 拓了下述四个新领域 :一 ,搭建了叙事学和 认知科学之间的强梁 ;二 ,这一认知再概念 化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不可靠叙述史的书 写;三 ,不可靠叙述的认知理论有助于理解 读者如何从整体上解读叙事;四 , 如果我们 考虑到读者和批评家在自然化文本时所采 用的认知策略或文化上被接受的模型 , 那 1 1 0 尚必武 不可靠叙述 么就可以评价历史变化的主体性概念和同 样变化着的不可靠叙述用法之间的联系 " (2008 :68) 比较之下可以发现:纽宁关于不 可靠叙述未来研究的六条建议 , 几乎是认 知方法在不可靠叙述研究上所取得贡献的 /翻版 0".笔者认为 , 为了进一步丰富后经 典语境下的不可靠叙述研究 , 还有如下四 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 第一 ,在发展不可靠叙述研究修辞方 法和认知方法的同时 , 也可以不断开辟不 可靠叙述研究的新方法 !新路径 "当下 ,修 辞方法和认知方法无疑占据了研究 的主 流 ,在继续发展和完善这两种主流方法的 同时 ,有必要发展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 , 开 拓研究的新视角 " 第二 ,对不可靠叙述这一概念的批评 史加以梳理和总结 "自1961 年布思提出不 可靠叙述这一概念以来 , 迄今己走过 了将 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不可靠叙述理论在得 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 也引发了一定 的争 议 !混乱和误读 "梳理这一概念的批评史 ! 接受史 ,不仅有助于廓清不可靠叙述研究 的脉络 ,也可以反思叙事学的发展历程 " 第三 , 加强研究除第一人称叙述者之 外的其他类型叙述者的 /不可靠性 0"无论 是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 , 还是语法人称视 角 ,几乎都集中在第一人称叙述者 /我 0的 /不可靠性 0上 "那么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 /我们 0!第三人称叙述者 /他/她/他们 0!第 二人称叙述者 /你/你们 0是否也存有 /不可 靠性 0? 该如何界定这些不可靠叙述者的 类型与特征? 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 第四 !对于中国学者而言 , 如何结合中 国特有的文化语境 , 考察不同文类 !不同时 期 !不同媒介中的不可靠叙述 ,是当下研究 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接受访谈时 , 费伦语 重心长地说 : 中国叙事理论家非常了解西方的叙事传统 和叙事理论 , 但是西方的叙事理论家却对 中国的叙事传统知之甚少 "如果我们能在 中西方的叙事传统上有更多的交流 , 那么 我们彼此之间就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 彼 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富有成果 " (尚必武: 159 ) 虽然费伦给出的是关于中国叙事学整体发 展的建议 ,但对于不可靠叙述这个 /叙事理 论和叙事分析的一个核心概念 0(N 如ni ng , 2008 :29)也同样适用 " 结语 在文学创作上 , 不可靠叙述是一个重 要的技巧和手法;在叙事理论上 , 不可靠叙 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在批评实践上 , 不可靠叙述是一个有益的分析工具 "纵观 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学界 的不可靠叙述研 究 ,修辞方法与认知(建构主义)方法无疑 构成了研究这一论题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 是 ,这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分析虚构类叙 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 , 而且对于分析非 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也同样具 有参照价值 "就不可靠叙述的未来研究而 言 , 我们在整合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 的洞 见的同时 ,不仅需要开辟新的研究路径 , 同 时也需要对这个概念的批评史加以梳理和 总结 "我们尤其应该结合 中国的文化语 境 , 考察不同文类 !不同时期 !不同媒介中 的不可靠叙述 , 以早 日实现 中国叙事学研 究成果的对外交流 , 为 /世界叙事学 0的建 构做出贡献 " 口 参考文献: 1 Ab bo tt , H . P o rte r . 刀记 山 m b rid g e ln tr浏 u e tion to Na rra tive . C滋m b rid g e : C U P , 2 0 0 8 . 2 . B a l, M iek e. Na rra zolog y : In tr记 u erion 了飞eory of Na rra rive . Trans. Christine h e e m e n . T o ro n to : U o f T o r o n to P , 1 9 8 5 . 3 , B以2th , W ayne C . 了九e Rhe torie of Fi etion . Chi- 1 1 1 2011年 外国文学 第6期 eago : U o f C hieagn P , 196 1. 4 . C ohn , D orrit. / D iseordan t N arration .0 S tyle 34 . 2 (2000 ). 5. F ludern ik , M on ika. / Fietion vs. N on一F ietion : N ar- ratologieal D ifferen tiation . 0 石护2口eh ln und E rZaeh l- rheo rie im 20. Ja hrk und ert: 凡-tsc hrift fu er Wi lhelm Fu ege r. Ed . Joc rg H elbig . H eidelberg : U niversitaetsvrlag C . , 2001 . 6. G orn ick , V iv ian. / P reface .0 L 泛ving 20 Te ll the Ta le : A G u ide to Wr iting A介0loir . Ed . Jane T aylor M e D o n n ell. N e w Y o rk : P en g u in , 19 9 8 . 7 . H a n se n , P e r K ro g h . / F ir st P er so n , P r ese n t T en se , A ulho rialP resenee and U nreliab le N a rratio n in Sim - ultaneous N arratio n . 0 Na rm rive Un re liab ility in the T 肥 n zie ih一Ce n tu ry Fi rs t一Pe rso n No ve l . E d s . E lk e D ,h o k e r a n d G u n th e r M a rten s. B e rlin : W a lte r d e G ru y te r , 2 0 0 8 . 8 . 一 / Re eon sidering th e U nreliable N arrator.0 Se m i- otica 165 . 1/4 (2007 ). 9 . 助 n dt, To m , and T ilm ann K 6P Pe , ed . / U nreliable Na rration.0Jo urna lof Litera ry 了.heory 5.1 (2011). 10 . M cC o rm iek , P a u l. / C laim s o f S ta b le Id en tity a nd (u n ) reliability in n issonant N arratio n .0 PO etics 丑对口y 30 . 2 (2009 ). 11 . M cC ou rt , Fran k . A 尹lgela ,s A shes. N ew Y ork : Sc ri- b n e r , 1 99 6 . 1 2 . N O n n in g , An sg a r . / -B u t w h y W ill Y o u S a y th a t l a m M a d ? . O n th e T h e o ry , H isto ry , a n d S ig n a ls o f U nreliab le N arration in B ritish F ietion .0 A rbe iten ausA ngl isrik und Ame rika n艺stik 22. 1 (1997). 13 . 一 / R eeo neeP tualizing th e T heory , H istory and G enerie Seo pe of U nreliable N arratio n : T ow ards a S y n th esis o f C o g n itiv e a n d Rh e to rie a l A P P ro a eh es . 0 Na rra tive Un re lia b iliry in th e T w e n tie th一Ce n ru ry Fi rs 卜Pe rson No ve l. 14 . 一 / R ee o n e e P tua liz in g U n relia b le N a rra tio n : S y n - th e siz in g C o g n itiv e a n d Rh e to rie a l A P P ro a e h e s. 0 A 1b 用脚 n ion to Na rra tive Th eo ry . Ed s. J am es P h e la n a n d Pe te r J . R a b in o w itz . (2x fo rd : B la e k w ell, 2 0 0 5 . 1 5 . 一 / U n re lia b le , C o m P a re d to W h a t? T o w a rd s a C o gn itiv e T h e o ry o f Un re lia b le Na rra rio n : P r o legO - m e n a a n d H y P o th e se s. 0 G re nz 反加rsc h re itu nge n : Na rra tol 呼 en 油 Ko nt ex t/ 7 .ra nsce nd ing Bo un - da ries : Na rra tol-)g) , in 1b 刀tex t. Ed s. W alter G r住nz w e ig a n d A n d re as S o lb a e h . T o b in g e n : G u n te r N arr Ve rlag , 199 9. 16 . O lso n , G reta. / R eco nsidering U nreliability : Fa l- liable and U n trustw orthy N arrator. 0 Na rra tive 11. 1 (2003) . 17 . Phelan , Jam es. / E strang ing U n reliability , Bo n ding U nreliability , and the E thies of Lo lira . 0 Na rra tive 15 .2 (2007). 18 . 一 L iving to Te ll a加 u t It . Ith aca : C o rnell U P , 2 0 0 5 , 19. R iggan , W illiam . Pi ca ros , Ma dme n , Na ifs , and a ow 儿3 : 介 亡价 王re liabl e Fi rs 卜Pe rson N drra to r. N or - m a n : U o f O k lah o m a P , 1 98 1 . 20. Shen , D an , and X u , D eiin. /Intratexaulity , Extra- te x tu a lity , In te rtex tu a lity : U n re liab ility in A u to b i- ograPhy versus F ietion . 0 八龙tics 孔对ay 28 . 1 (2007 ). 21.Stanzel, F .K .A Theory of Na rra tive .T rans. Char- lo tte G Oe d se h e . C a m b rid ge : C U P , 19 8 4 . 2 2 . Y a e o b i, T a m a r . / A u th o r ia l R h e to rie , N a rra to r ia l (U n ) R eliabi lity , D iverge nt R eadings: T o lsto y ,s K re u rze r SO na ra . 0 A 1bm 那 nion to Na rra tive Th eo - ry # 23. Z erw eek , B runo . / H istorieizin g U n reliable N arra- tio n : U n re lia b ility a n d C u ltu ra l D ise o u rse in N a rra - tive Fietion.0 Style 35.1 (2001). 24. 尚必武:5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 6,载5当代外国文 学 62010 年第 2 期 " 25. 申丹:5叙事 !文体与潜文本 ) 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 说 6"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10 Y JC 7 52 03 3 )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 10 018 1 1 2 # Se le eted A b stra ets Ianguage gam es, m yth gam es and religion Parody , this PaPer exam ines the Play strategy and objective in th is no ve l to reve al the im Plica tio n s o f e o o ver ,5 w ritin gs. 夕花 N 山 n Se l仁eon flnem en t an d B reak th ro ug h : T rad ition and De ve1oP m eni of A Il1erican R h etor ica l C riti- e ism 84 S inee th e 19 90 5 , A llle riea h a s be e om e th e een ter o f intern atio na l n arra tive stud ies. O f th e n um e ro us a PP ro aeh es to fictio n al n arrative , th e rhe to rieal , th e fem in ist an d th e co g nitiv e h av e be e n th e m o st influ - e n tia l. F oe usin g o n th e rh eto rieal aP P ro aeh , th is P ape r Po in ts ou t its tw o self一im P o sed eo nstra in ts in th e n eo 一A risto te lia n tra dition : first , d elib erately n o t P ay in g a tten tion to v erb a l te eh n iq ues , a nd seeo nd , d e- libe ra tely n o t eo n side rin g th e co n text o f erea tio n . T h e P re sen t stud y argue s th at , in o rd er to rea eh a m o re a eeura te un de rstan d in g o f th e im Plie d a utho r ,5 n o rm s a n d be tter a eeou n t fo r th e a uth o r一a ud ien ee eom m u - n ieatio n , it 15 n eeessary to in teg rate lan gu ag e , eo n text o f crea tio n , an d , m o reo v er , in tertex tua l eom Pa ri- son in to rh eto riea l eritieism . 飞减0 Xi a C ha ng in g V iew s on R u ssia n P ost一m od em L ite ra ture 95 In R ussia , d u ring th e d eve lo P m en t o f critieism o f P ost一m od ern litera ture m o st of th e em in en t e rities eh a n ge th e ir Po sitio n fro m d e fen d ing a nd ad vo eating /
/
本文档为【西方文论关键词不可靠叙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