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

2018-12-13 50页 doc 1M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 【专题知识框架】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要求 考察角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类群、代谢类型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几本规律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信息传递的形式;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种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与 物种多样性...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 【专题知识框架】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要求 考察角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类群、代谢类型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几本规律及其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 信息传递的形式;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种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与 物种多样性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 与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变化和种群特征结合在一起考查 影响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 几种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和措施 含义及实施措施 【三年高考命题与命题趋势】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各地都有考查。 (2)“生态系统的结构”在高考中也广泛涉及,因为本专题命题往往综合性较强,一个综合题可以全面考查本专题绝大多数知识点。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考查。 在命题角度上,本专题最常见形式为综合命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结合在一起考查。 在命题形式上,包括综合性选择题和综合性简答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专题内容较少,知识点也比较简单。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热点知识,在高考中也经常考查。 在命题角度上,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等内容。对具体情境的综合分析与种群和生态系统知识结合的题目。考查获取星系的能力和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在命题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居多,简答题多与前面知识结合。 命题趋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实行新课标地区的新内容,在实行新课标地区将成为热点,但以选择题居多,难度不会很大,难度系数在0.75以上。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难度系数在0.8左右。 “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可以与前面专题“种群数量变化”及“生态系统”有关知识结合,考查人口及种群数量变化,能量流动问题。以综合性题目出现,难度适中,难度系数在0.7左右。 【核心考点要点归纳】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 2(各成分的比较 比较 生物同 组成内容 作用 地位 联系 项目 化类型 非生生产者和 物的阳光、热能、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是必备 物质 空气、水分、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 联系生物成分 和能无机盐等 展的基础 群落和无 量 机环境的 两大“桥生产主要是绿色无机物?有机物;光能、自养型 主要成 者 植物,也包括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分(基石梁”,生 化能自养型;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 产者和各 微生物(如硝息场所 级消费者 化细菌) 以捕食关 系建立的主要包括绝 食物链和大部分动物, 食物网是包括营腐生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 消费最活跃能量流动生活和寄生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异养型 者 的成分 和物质循生活的各种种子的传播 环的渠道 生物(如菟丝 子) 营腐生生活 物盾循 的微生物及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 分解环中的 腐食性的动、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异养型 者 关键成 物(如蚯蚓、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分 蟑螂) 3.各成分相互关系 拓展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分析 (1)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联系看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制约的,具体渠道是食物链(网),而食物链的起点(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生产者)。 (2)从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上看 ?绿色植物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类型,如:以乔木为主的生态系统称森林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称草原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空间分布支配着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植物的种类越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环境就越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也就越容易维持。 (3)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能利用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是在物质上连接无机界与生物群落的桥梁。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4)从能量流动角度来看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没有绿色植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就不可能获得生命必需的能量。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存在基础。 (5)从群落演替的过程看 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首先进入定居的先锋生物必定是植物。 2(注意的几个问题 (1)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虽然单从物质循环角度看,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但自然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2)能充当生产者的生物不仅有绿色植物,还有一些自养细菌,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茵;能充当消费者的不仅是动物、还有寄生细菌;能充当分解者的不仅是真菌与细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 3.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A(食物链的分析 A―?B―?C―?D―?E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如当C大量增加时,虽然其他几个营养级数量暂时变化较大,但过段时间后数量又趋于新的稳定。 B(食物网的分析 (1)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B既是第二营养级又是第三营养级)。 (2)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B和E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界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如E大量增加时,会导致F增加,A减少,同时会引起与E有竞争关系的B减少)。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5)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6)生物数量往往还表现出与生物的生殖周期等有关的复杂关系。即分析问题时,既要注意遵循一定的规律,还要注意事物的复杂性,如环境不同,生物可能表现出其特殊性。 4.食物网中物种数量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这一营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下各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所以下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g的数量都减少。 (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然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d突然减少,则以d为食的e减少,以e为食的f也减少,f减少则g就更多地以b和c为食,从而导致b和c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f并非g的唯一食物,所以f减少并不会造成g的减少,g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能量流动的图解: 1(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4(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 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是热能。 6(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 7(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被生产者利用的。 (2)逐渐递减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100%。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与含义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 特点 正金字塔形 正金字塔形 出现倒金字塔形,如树上昆 虫与鸟的数量关系 能量沿食物链流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 象征含义 动过程中具有逐机物的总质量)沿食 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级递减的特性 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中每一营 每一级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 养级生物所含能 含义 目 生物量 量的多少 拓展 1(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比较教材中“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可以发现,在“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中,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中多了一条“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两种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方法和理解角度不同。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第?部分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 考点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人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2 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2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二、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 (1)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 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的调节能力。 2 3(影响 (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4(缓解措施 (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3)开发清洁能源。 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过程图解 说明: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环境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 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绿色植物同化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给无机环境,被生产者重新 利用,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4)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消费 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和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环 区别 在各级生态系统中进行 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具有全球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均沿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渠道进行 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不 断地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以物质形式存在和流动,能量促进了 物质的循环 四、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活动分析 实例1 实例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是否含有微生物 实验现象 A 不变蓝 1 A A 产生砖红色沉淀 2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 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B 变蓝 1 A B 不变色 2 结论分析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注:在AB中加入碘液,在A、B中加入斐林试剂。 1122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 类别 概念 传递形式 实例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 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 物理信息 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物理过程 的花 的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 化学信息 信息素 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便记路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动物的异常表鸟类等的报警行为、昆虫的舞 行为信息 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现及行为 蹈、鸟类的求偶行为 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 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3(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作用 (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天敌的减少,又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的数量变化。 4(信息传递的来源及作用范围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如图所示)。 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例如:?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运动,就可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 方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 考点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可表示如下: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3.种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概念 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因素 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 (1)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 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 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 联系 4.对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调节 ?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平衡 ?实例: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变化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变化,从而达到和保持动态平衡。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生态系统成分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复杂 大 越少 越简单 小 二、生态缸的设计制作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1(制作生态缸的目的是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观察稳定性,可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3)若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二、生态缸的设计制作及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1(制作生态缸的目的是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观察稳定性,可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3)若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考点六、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 5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2012高考真题之,,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2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2. (2012海南卷)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 (2012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 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5((2012福建)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长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6((2012全国新课程)32((8分)某草原上生活 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7(2012广东)27、(16分)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 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 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 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8((2012天津)9.(11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 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 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P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12 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11 可能的是 (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9((2012江苏)26(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 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 群数量大约为____只。 11.(2012山东)26. (8分)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 起该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变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 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 会 。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 是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字方程式中 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2011高考真题之,,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1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2.(2011广东卷)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3.(2011山东卷)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B.?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C.?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信使RNA D.?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5.(2011新课标全国卷)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________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6.(2011山东卷)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7.(2011全国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 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 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 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8.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9.(2011天津卷)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为不放牧,G~G01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 据图回答: (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_____(从G~G中选填),_______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O3 能量最多。 (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多选)。 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 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 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 (3)据图?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 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11、(2011江苏卷)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 ,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 、 ? 。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 。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 、 ? 进行调控。 12(2011广东卷)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 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 化, 。该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 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 (如图12),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 、NaCl、HO和琼脂。 2 【2010高考真题之,,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0全国?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 (2010全国?卷)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3. (2010江苏卷)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4.(2010山东卷)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6.(2010江苏 卷)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7.(2010海南卷)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 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8.(2010上海卷)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10.(2010四川卷)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I)有人选择太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提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星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圈C。 ?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 - 200只,m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11.(2010广东卷)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2012最新模拟题之,,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2?宿州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A(?? B(?? C(?? D(?? 2.(2012?阜阳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3.(2012•安庆模拟)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4.(2012?杭州模拟)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 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 000 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 A.0.05% B.0.5% C.0.25% D.0.025% 5.(2012?黄山模拟)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D.该图中不 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2012?桐城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8.(2012?淮北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B(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物理信息只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传递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9.(2012?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 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10.(2012?黄山模拟)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B(物种退化 C(外来物种的入侵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11.(2012•合肥模拟)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13.(2012?兖州模拟)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 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D.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 14.(2012•芜湖模拟)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现已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图甲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猫头鹰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 _____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增加生物的种类,可以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这应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15.(2012?昆明模拟)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 2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2)图中B和C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__________ (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216.(2012•淮北模拟)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__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2011最新模拟题之,,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011?西宁)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鸠、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 2((2011?临沂)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2011?威海)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5((2011?莱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6((2011?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使粮食需求剧增,可采取大规模围海造田,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态系统中,维持自身相对稳定性能力最大的是草原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7((2011?威海)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切断下列过程,碳循环就基本停止的是( ) A(工厂使用煤和石油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2011?北京东城)一块弃耕的农田上,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9((2011?温州)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的形式进行的 2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10((2011?湘潭)“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下列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11((2011?常州)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偶尔去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12((2011?北京东城)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4((2011?西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 ?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A(????? B(????? C(????? D(??????? 15((2011?汕头)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 ) A(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6((2011?烟台)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的形式进行的 2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17((2011?江西联考)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 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 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 18((2011福建省师范大学附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19.(2011河南汝阳一高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 20((2011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统一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下表。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 ) (单位:百万千焦) 净生产量 种呼吸传递给 传递给下 未被利用 同化量 (净同化 群 消耗 分解者 一营养级 的能量 量) 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C 2 1.4 微量(不计) 无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 B(A净生产量为59.5 C(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 D(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4.3% 22((2011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23.(2011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2月七校联考)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24((2011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5.(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检测)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 ???? B ??? C ?? D ?? 27((2011辽宁大连模拟)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IUCN)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地球上物种继续在消失,国际社会无法实现到2010年阻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目标。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B(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 27((2011吉林长春一中模拟右图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 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 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 28. (2011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9.(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目前,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1)在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若人体要得到1KJ的能量,玉米至少要固定________KJ的太阳能。 (2)如果将原来膳食结构鸡肉:粮食=1:3,改为膳食结构为鸡肉:粮食=1:5,理论上,玉米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人类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能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__。 (3)在一年中,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除图中所示的能量外,还将有三部分能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未被利用的。 30.(2011届山东省潍坊三县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频繁发生。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190多个国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共同协商,签署新的。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结合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4)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储存在1800kg葡萄糖中,则图中最高营养级释放CO的最大量为 (假设最高2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全部用于自身消耗)。 (5)“周一请吃素”,这是哥本哈根环保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广大环保人士的支持。试从碳循环和能流动角度分析该理念的合理 性: 。 (6)松土是许多地方栽培植物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措施。但是现在有些专家认为松土会加剧全球变暖,结合示意图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 性。 (7)坎昆会议后,解振华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应该采取哪些减排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为落实国家减排目标,山东省制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拟在黄河三角洲建立一个大型生态农业基地。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是 。 31((2011山东德州一模))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a,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请据图分析回答: ,2,1(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流量是 kJ?m?y,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为 。 (2)b值为 ,过程E表示 。 (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 。 (4)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 。 (6)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需要施肥的原因是 。 32((2011河北名校联考)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 (2)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 。 (3) 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D水样在实验中起 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 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 ,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 和 。 (4)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 。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 。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2(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 3(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调节大气CO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 2 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6(下列不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 9(在美国的亚利桑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为了保护鹿,人们就开始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若干年后,鹿的数量剧增,以致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食树皮,因而树也死了,对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大量流失。你认为造成上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根本因素是( )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 B(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的生长受到影响 C(鹿的适应能力太差 D(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5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蜘蛛、蜜雀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11.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12. 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所示。假设北美郊 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 物种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寻找配偶 13.2 h(吃植 4.8 h 2.4 h 大鼠 3.6 h(追逐小鼠) 物种子) 浣熊 18 h 0.0 h 3.6 h(吃大鼠) 2.4 h 18 h 0.0 h 1.2 h 北美郊狼 4.8 h(吃浣熊) 6.0 h(被大鼠追10.8 h(吃植 小鼠 4.8 h 2.4 h 逐) 物种子) 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 B(浣熊数量减少 C(大鼠数量增多 D(小鼠数量减少 13.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 化是D增加,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72A(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为:甲(2.50×10kJ?m)、乙 ,,,,72727272(13.30×10kJ?m)、丙(10.80×10kJ?m)、丁(0.28×10kJ?m)、戊(250.00×10kJ?m),则乙与丙 一定是捕食关系 B(增加物种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植物之间的竞争强度将加剧 D(人为因素导致生物交流的加强,使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 15.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 )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 2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 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7.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2平均种数(种数/米) 20 18 10 2 000 900 20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5.0 49.1 78.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据表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18.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涸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 19.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 21. 下列有 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22.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选项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禁止捕杀任何野生动物 23. 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 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24.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O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2 C(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B所处的营养级 25.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减轻酸雨危害的有效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物种丰富度越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二、非选择题 27.下图中m、n、g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o、p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j、k、l、q、r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调查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解模型中包含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__条,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鼠自身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对该湖进行围湖造田,则该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4)为有效控制该湖的鼠患,短期和长期应分别采取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_。 28.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 (3)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 10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kJ;B种 88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 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 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29.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m代12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m、m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热点题型分析】 热点题型1 明确能量流动规律,解答与能量流动有关的分析、计算与应用题 【例1】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至少需要的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解析 本题考查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关的计算问题。从题干的“至少”和各种食物所占比例入手,用数学方法解答该题。 由题意“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为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获得草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20%= y,即y,20ax,5x。 答案 C 【例2】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 B.??? C.?? D.?? 【例3】目前,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1)在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若人体要得到1KJ的能量,玉米至少要固定________KJ的太阳能。 (2)如果将原来膳食结构鸡肉:粮食=1:3,改为膳食结构为鸡肉:粮食=1:5,理论上,玉米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人类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能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__。 (3)在一年中,玉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除图中所示的能量外,还将有三部分能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未被利用的。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项目 来源 去路 生产太阳能 非最?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者 高营下一营养级;?残体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 养级 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 起来的能量 消费上一营养级所最高?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残体者 同化的能量 营养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 级 括动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方法技巧】能量传递效率及有关计算 ?在一条食物链内,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规律:若已知较低营养级求较高营养级时,“最多传递”取“最高传递效率”(20%)并相乘,“最少传递”取“最低传递效率”(10%)并相乘;若已知较高营养级求较低营养级时, 则“最多消耗”取10%并相除,“最少消耗”取20%并相除。 ?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来计算某一生物获得最多(或最少)的能量的规律是:若已知较低营养级求较高营养级时,“最多传递”取“最短链”和“最高传递效率(20%)”,“最少传递”取“最长链”和“最低传递效率(10%)”;若已知较高营养级求较低营养级时,则“最多消耗”取“最长链”和10%,“最少消耗”取“最短链”和20%。 ?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 【易错指导】不能正确理清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和相关过程的实质是做错该类试题的主要原因: ?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 热点题型2 掌握物质循环过程,解答物质循环分析题 【例1】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的途径为突破口来解答该题,解题时,要注意各选项的箭头方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通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氧化无机物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这样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经各级消费者利用,最后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又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归还于无机环境中去。 答案 A 【例2】大气中CO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10年坎农世界气候大会上低碳生活再次获得普遍认同。2 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含量 2 B(大气中CO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 2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理清生产者的代谢特征、大气中的CO的主要来源、生物群落2 的概念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自养生物可以利用大气中CO来制造有机物;使环境中的CO含量降低,A22正确。大气中CO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对大气中CO的浓22 度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B错误。自养生物为生产者,异养生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 答案 B 【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2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 2 (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 2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同点:(1)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不同点: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如来自无机环境的CO最终还是以CO的形式归还无机环境中了;能量22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被循环利用,如绿色植物将太阳光能转变成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些能量最终却以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方法技巧】碳循环图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判断技巧 (1)根据?与?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是生产者,?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根据???的碳都流向?,可进一步判断:?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分解者。 (2)不能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等同于无机环境。 热点题型3 熟悉信息的种类和作用,解答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关的试题 【例1】(2008?广东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熟记生态系统信息的来源、种类及作用时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既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A错误;植物的信息传递既可以是化学信息还可以是物理信息等,B错误;食物链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C错误。 答案:D 【例2】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传递特点。?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无机环境只能提供物理信息,其它信息不能提供,行为信息针对动物之间。 答案:B 【例3】(2009?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级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 【知识储备】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易错指导】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它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 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5)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6)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 热点题型4 抓住图像的突破口,解答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试题 【例1】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相A对数丙量乙BED甲C 时间 A.丙种群在A、B、C、D、E五中,A点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点种群增长率最大 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 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从甲、乙、丙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关系和振幅的含义入手解答该题。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变化趋势,A点后丙数量下降,所以A点年龄组成应衰退型。根据三条曲线的变化关系可确定食物链为:乙?丙?甲。图示曲线反应了甲、乙、丙的种群数量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曲线的振幅越小,说明受环境影响越小,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答案 A 【例2】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 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的关系 【例3】 (2009?天津卷)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B.?? C.?? D.?? 解析 本题以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群落的演替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点。同学们应以两曲线变化的异同为突破口来解答此题。据图分析可知, 气候发生变化,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正确;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至极低,其后由于气候条件逐渐适宜,群落经次生演替,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正确。 答案 B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概念 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影响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因素 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 (1)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联系 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 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易错指导】对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混淆不清 三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热点题型5 强化环保意识,解答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验与分析题 【例1】(2010上海综合能力测试)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例2】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 B.??? C.??? D.??? 解析 本题以实验设计为载体,考查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理解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富营养条件下水体的变化,找出实验的自变量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与乙、甲与丙、乙与丙的自变量分别为NP等矿质、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种类;所以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可通过观察丙池中水体的变化来验证?所提出问题。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是水体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都是富营养化的因素 答案 A 【例3】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工业污水(2#)、混合污水(3#)、人工池塘水(4#);?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氮含量;?取等量的上述 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4份菖蒲分别在4个容器中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氮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 4#在实验中起 作用。 (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 、 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 (3)BOD和总氮含量的测定表明,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明显,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了解水质净化程度。现有金鱼若干条、金鱼缸4个、各种水样以及其他需要的用具,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就菖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进行定性对比实验。 ?取4个相同的金鱼缸,编号为A、B、C、D。 ? 。 ? 。 ? 。 (4)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由此 看来,利用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原因是这些物 种 。 (5)从安全角度考虑,用于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 收获以后,不适宜作为 。 题型攻略 【知识储备】(1)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引起后果: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 (2)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短时间内有可能呈现“J”型增长。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侵入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缺少天敌的控制。 【方法技巧】1. 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人类行为对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是无益的;因为经过长期的形成、完善过程,成熟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已经达到了平衡,物种的引进、个别物种的绝灭及环境的破坏都可能会打破这个平衡,最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
本文档为【高考生物专项复习资料 专题19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生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