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

2017-11-17 30页 doc 55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 姓名:王安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文献学 指导教师:顾志华 20050501内容摘要 尺牍即古代人们互相酬答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由于以往尺牍 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缺乏系统全面的审察,才促使本文对尺牍的学术价值进 行了新的认识,把尺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探讨它的知识系谱, 寻绎尺牍与其所处社会、文化、政治生态所具有的互动关系。 本文认为,尺牍在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文人尺 牍作...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清初文人尺牍研究 姓名:王安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文献学 指导教师:顾志华 20050501内容摘要 尺牍即古代人们互相酬答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由于以往尺牍 研究视野的局限性,缺乏系统全面的审察,才促使本文对尺牍的学术价值进 行了新的认识,把尺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探讨它的知识系谱, 寻绎尺牍与其所处社会、文化、政治生态所具有的互动关系。 本文认为,尺牍在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文人尺 牍作为古代文人之间往来交游的书信形式,它也就成为文入文化的一种具体 体现,以一种更加艺术化的尺牍形式,向我们比较直观的提供了一条观察古 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活动、学术动向等方面的通道,为认识古代的文人 和社会提供了一种权威的质料。 本文认为,文人尺牍是作为文人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而存在的,文 入文化的发展是明清文化的重要特色。文人尺牍揭示了文入思想及其行为的 丰富多样性,文人尺牍总结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文人尺牍还展现了文人多 层次的生活图景。 本文还从文学范畴、文体品性、文人礼仪等方面论述了文人尺牍的文化 意蕴。笔者认为,文人尺牍具备了两种特质:既是实用的文牍,又是文学作 品。它已经嬗演成了一种重要的文体,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含。尺牍文体包含 着 丰富复杂的社会文化信息,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性。虽然文人尺牍有各种礼仪 的 讲究,但它的过渡性的双重特点使礼仪的格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牍的程 序 化。笔者认为,无论从尺牍的创作还是从尺牍的结集出版,都可以看到尺牍的 媒介特性,尺牍专集的印行或多或少构成一种文化传播和文化普及行为。 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是要通过文人尺牍??这一文人文化的重要质料?? 的考察,达到为现实文化建设提供传统精神资源的目的,从而让我们从古典 文化的精髓中汲取益世的营养。 关键词;清初:尺牍:文人尺牍 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抽 . : ’ ;;’ 硕士学位论文 ’ ?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日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本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去牮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襁 日 月 日期: 年 日期:年,月矽日硕士学位论文 ’ ? 引 言 尺牍即古代人们互相酬答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我们之所以用 “尺牍”而不用“书信”, “是从其在中国古代的本原状态和涵盖范围以及 传统习惯考虑的”?。如今随着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普及,与过 去相比,人们已较少写私人信件了,更遑论讲究写法、艺术性与社会的内涵。 据闻,现在邮局邮递的更多是商业信函。也更有悲观之论说,写信终将成为 历史。这种背景下,就给我们一个探求尺牍之用的空间和机会。其实,作为 一种精神文化的产品和人们沟通的一种形式,书信在任何时候都有它的特殊 功用。在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同时呼唤民族文化复兴的声音同高的今天,尺 牍这一文化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尺牍源头 中国用书信作为交往沟通之方式,可上溯至两千五百年之前春秋战国时 代。当时文中记载有不少书信往还之事,如《左传》昭公二五年:“右师不 敢对,受牒而退”,其中所谓牒是指信函。但是“尺牍”一词,最早出现于 汉代,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日:“缇綮通尺牍,父得以后宁”,缇紫 之尺牍,即其呈送给汉文帝,请求替父赎刑的文书。《汉书?匈奴传》亦记 载:“汉遣单于书,以尺一牍,辞日,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尺一 牍”即汉代诏书,因书于一尺一寸之书版上,故名尺牍。自两汉而后,尺牍 一词逐渐成为公私文书之通称,而人们为求变化也开始用尺书、尺札、尺简、 尺翰、尺纸、尺锦、尺素、尺鸿、尺鲤等词来称呼书信。在漫长的文化传播 过程中尺牍衍生出很多名谓,根据学者研究发现,尺牍以写作的不同, 有简、札、牒等说法,以通信对象的不同又分化出笺、启、状、教、移、表 等。而这些说法无论在官员之间的政务沟通上,还是在私人的事务交往、感 情交流上都有广泛的使用,即广义的“尺牍”。分而析言之,公干文书则有 。赵树功: 《尺牍之用》.见《河北大学学报》哲学【: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页。 。赵树功《中囝尺牍文学史》,石家序:河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硕士学 位论文 ’ ? 章、奏、表、启、牒、状、札子、笺奏、驳议等等称呼,后人称之为“公牍”; 而私人信函,多用书札、信札、札翰、书疏、书问、简、函、小柬、手简等 称谓,是谓“尺牍”。故狭义的尺牍是书疏代名,可以代表以上所提及之所 有之私人信函。本文所论乃狭义之“尺牍”,即私人信函。 尺牍书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直为人们所重视。究其产生的源头,据赵 树功研究有二种说法,一是姚鼐的“书之为体,始于周公之告爽”说,二是 刘勰的“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说。”我们据考古发现 的文献形制,秦汉简牍一般长厘米、宽厘米、厚.一.厘米,以秦 汉制,厘米约相当于一尺,因此,称之为“尺牍”,这是最为常见的形制, 每简约写一个字,现在人们称书信为尺牍也由此而来。我们知道,在春 秋时候礼崩乐坏,教育、文化开始下移到平民,知识的垄断被打破,开始普 及性的传播,加之传播载体也主要是竹、木之类,比较便宜、便捷,所以现 代意义的私人书信在战国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当时的尺牍开始讲究修辞, 有一定的审美属性了。由此,笔者认为私人尺牍源自公书,有政治内涵,与 官方的诏书、文书、公文是一脉相承的。 二近代以来对尺牍的研究 书信,本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切磋学问、端正人品、传递信息、怡 悦情性的一种很好的文体。但古人往往视尺牍为“古文体之吐余”,将之当 作末艺,与正统的各种文体区别开来,缺乏学术的研究。 近代以来,特别是晚清民初以来,出现了一股股尺牍研究的高潮,我们 尝试从二十世纪初来着手尺牍研究状况的梳理。它大概可以作以下阶段划 分: 民国初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是第一阶段,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第二阶 段,七十年代来到当今是第三个阶段。 .民国初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是尺续研究酝酿和起始的第一阶段 本时期的尺牍研究又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限,前后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清季民初的尺牍研究总体上是低层次的,表现在尺牍选集出版的高涨。主要 。趔树功《中国尺牍文学史》.第贝硕士学位论文 ’ ? 是一些文人的尺牍选本,这从本文附录三可知当时情形。再有就是一些文人 编纂出版的尺牍合集,如吴修编辑出版的《昭代名人尺牍小传》与陶湘的《昭 代名人尺牍续集小传》等保存了大量清朝的文人尺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几十年是尺牍整理与研究的一个黄金时期,因为 这段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成果,从数量上看不少,流传到现在的尺牍以及相关 的研究性著作,笔者根据国家图书馆著录的现存尺牍文献统计有余种, 如果剔除其中的古籍、复本、再版等因素,应在中上下。尺牍读物大量 出版,其内容较前人更具生活气息,但大多是教人怎样写书信的指导书。这 些大量出版的书信指导书在当时颇受人们的欢迎,其特点如下:一是当时出 版的这类书印刷数量大、种类多,还出版了系列读本。如上海广益书局就出 版有《初学启蒙尺牍》、 《初学尺牍新编》、 《初学新式尺牍》、 《初等女 子新尺牍》、 《高等女子新尺牍》等尺牍系列读物。这些书适应了社会的不 同需求,促进了书信的使用和普及。二是这类书内容丰富。许多书分类详细, 介绍具体。对书信的格式、对象、称呼、行文表述等诸多内容和必须注意事 项等介绍得相当清楚明白。如年出版的《分类尺牍观止》,共十二册, 书中分政界类、学界类、社会类、亲戚类、家书类等四十多类,对写信 加以详细介绍。。上海广益书局年月出版的《新撰句解共和尺牍》四册 除了对书信详细的分类之外,还有该书编者贺群所说的如下特点:第一、此 书“凡社会应有各事,概已备述。初学尺牍者手此而观摩之,可获随事应用 之助益”。第二、“编中每函皆有答复。事情语气,互相符合,于社会上往来 酬答之作用,尤多便利。”第三、“近今社会往来之书札,泰半陋俚,不堪入 目,国粹沦亡,至可恫叹。本编注意及兹,故藉尺牍为演习国文之功用,所 撰各类文字,一以理明词达,宜雅宜俗为主。而每函复加以旬解,俾学者容 易通晓文言,以脱除粗俚之陋习。”第四、“典故载明出处,另行注释,更足 使读者知运用文字之法”。第五、“各种称呼格式,概从新制,尽合时宜。尤 堪资为书札之规程。”。三是这类尺牍读物不只介绍写信方法,在许多书中往 。苏华:《学会写信》,《书屋》总第期.年第期。 。贺群:《新撰句解共和尺牍》四册.上海广益书局年版。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往还有许多其他社会知识,如当时邮政介绍、铁路交通情况简介等。上面提 到的《分类尺牍观止》,就在书后附有一册《中华交通一览》,专门介绍交 通、邮政等常识。由此可见,旬解详细,使之了然于目,了然于心,而后使 读者掌握写信复答的基本常识,进而自如地运用文字,脱除粗俚之陋习,是 此类尺牍研究著作的的最大特色。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尺牍辞典。 如甲申出版社版的吴东园、朱诗隐等的《尺牍辞典》『续编?、 费有容的《尺牍成语辞典》、贡少芹的《尺牍辞典》、黄 钟瀛的《分类尺牍辞海》、范菊高的《尺牍描写辞源》年、 《尺牍用语小辞典》等。出是我们可以看到本时期有关尺牍的作品 大都是非常实用的指南性质的书,属于普及性的推广读本,它们既是具有应 用指导意义的研究,又具备一定的学术质量,对于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 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很明显的助推作用。有关研究尺牍的浅显读物的大量 出版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客观的效果却使这些出版物基于社会 广泛层面的积极参与而大大丰富了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消费的品位。加之 清季民初新的受众对只常通俗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大众尺牍作为“一种承载 近代生活的现实内容的文体,其审美观念和趣味,也与近代市民社会的经济 结构和社会心理相当契合”。。清季新式学豢的建立,受教育的人普遍增加, 也促进了人们的书信往来和书信指导书的需求。大众尺牍从那以后与文人尺 牍一起成为理解近代社会的双重触媒。 这时期还有一批学人对尺牍进行了学术性研究。例如,陈柱的《中国散 文史》商务印书馆年版、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年有国立 师范学院铅字排印本刊行、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刘半农的《应用文 之教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对尺牍进行了专门 性研究,如他的《日记与尺牍》、 《关于尺牍》、 《再论尺牍》等专论性的 文章。近人郑逸梅著《尺牍丛话》是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出版, 在年分辑连载于《自修》杂志期至期。以清纯明白的文言撰写, 准确精到地讲解信函的历史掌故、名品范本、写作规范、敬词忌语等,从尺 。若涵:《“论语派”论》。卜海三联书店年版,第负。 牍起源到村妇佳作,纵横放笔,情趣盎然,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尺牍研究充满阻滞的第二阶段 大陆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政治形势使学术研究受到严重的扭曲。尺牍作 为古典文化的重要表现与其它学术形式一样成为冲击的对象,许多尺牍选集 的珍本、善本甚至是遭到了焚毁。有关尺牍的研究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此时 期,港台方面有陶贞白于年选择其所藏《五柳堂藏明代书札》中部分内 容,于右任题签、胡适等作序影印出版,后北京文雅掌影印出版,单国霖先 生作了序言,对之进行了评价。 《五柳堂减明代书札》汇集了四十八位作者 共六十八通手札,其中绝大部分是明朝人士,而萧云从、顾梦游和髡残诸人 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书礼的作者大多为京城和地方的官员,另有文人书画家 和在野文士、僧人等,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学术修养,故这部尺牍集册 显示出高雅的文化品位。其内容相当丰富,在叙谈生活琐事外,片言只语中 往往涉及朝政大事和官场内情,颇有补于史料。 .七十年代末到当今是尺牍研究开新的第三阶段 七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逐步进入了币轨,学术研究 在思想界拨乱反正后又重新繁荣起来。新的时期尺牍研究亦有新开展,同时 港台地区有不少新成果面世。首先,对原有的尺牍选本进行重新注释翻译的 工作十分盛行,甚至一度代替了对尺牍本身的系统研究。较好的注释选本有 余军校注的龚未斋《雪鸿轩尺牍》湖南文艺出版社年版、萧平东校注 的许瑕村《秋水轩尺牍》湖南文艺出版社年版等。而谭邦和主编《历 代尺牍小品》湖北辞书出版社年版、祝鸿熹和曾良主编的《历代尺 牍名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年版、王兆祥主编的《历代名入名简》 山西人民出版社年版等评赏性的尺牍选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尺 牍学术研究的殿堂。 其次,大型的历代尺牍整理与出版工作显得很繁荣。王元勋、程化骡编 年影印岫庐现藏罕传善本丛刊 的《明人尺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版、陈眉公、会圣叹的尺牍合编《才子尺牍》台北广文书局有限公司, 年版。大陆方面,王世明主编的大型丛书《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硕士学 位论文 ’ ? 八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版共收录人的通书信,“字 佳文亦美,古趣独昂然”,有助于我们把握更丰富生动的历史。在《明代尺 牍》之后,将有《清代尺牍》出版,想来会有助于丰富历史资料。周书田、 范景中辑校的《柳如是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年出版,对这个“艳 过桃李,情深班蔡”的才女尺牍给予了相当重视。 再次,尺牍研究在注释、评点的基础上开始超脱纯粹的文学性研究而走 向更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朱大可在为《历代小简》香港今代图书公司 年版所做序言中对清人书信的弊端和特点进行了总结,王运熙、顾易生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年版说明了尺牍作为一个文体 的文学批评功能:钱锤书在《管锥编》里对尺牍也有精当的论述。尤可指出 的是李彬在其所著《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中从新闻传播的角度论述了“尺牍书疏,千罩面目”的情况,发掘出了文人 尺牍的另一番面貌。他认为在士大夫的传播活动中,书信属于常备之要目, 犹如居家过日子少不了柴米油盐。书信之为物,既是内容又是形式,既是讯 息,又是媒介。当它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 的作用时,至于渠道里流通的通信内容则另当别论。?赵树功的 《中国尺牍文学史》是第一部以尺牍为研究和描述对象的著作。詹福瑞先生 在其书序言中指出:“抓住了尺牍,就抓住了中国散文的一个‘魂’,对它 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散文的发展历程。然到目前,我们却缺 少对尺牍的全面梳理与研究,缺少一部描述尺牍发展的文学史。作者孜孜数 年整理尺牍,撰出此部尺牍专体文学史,是填补空白的力作。书中有关书信 出版的考辨、尺牍文学沿革中所呈状态的总结、尺牍文学独特魅力的把握, 尺牍文学特质的概括,准确而清晰;其中唐代干谒尺牍的分析、明代尺牍独 特魅力的把握,新鲜而富有创造性。”。可见是书把历代尺牍的性质与特色纳 入了一个有序的文学与文化发展史中:陈书良的《中国小品文史》湖南出版 社年版则把尺牍作为小品的特色说的很生动:谢楚发的《散文》单独 。李彬: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树功: 《中国尺牍文学史》,序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列章节说明了尺牍的实用功能与艺术特色,特别是把明清尺牍进行分类,即 政治讽刺、志士遗作、晚明短简、士人家书、辨学之书等五类。。郭预衡的 《中 国散文史》则把尺牍视为“冲口信笔”的散文,并对尺牍的论学、表性、传 情等各项特质进行了详论。,而且把清初的文章分成“学人之文”与“文人 之文”,向人们透露出清初学术发展的重要信息等等。吴承学的文体个案研 究不但宏观开阔而且微观深细,他的《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 出版社年版一书可以看到他在中国文体研究领域的开拓推进之功。其 中把尺牍作为“晚明小品”之一种对之进行了具体而精深的研究,并且发现 了它的文化品性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今人在研究三十年代“论语派”的 创作以及尺牍对他们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时,对尺牍的文学本质和文化属性也 进行了揭示,如吕若涵的《“论语派”论》。 另外,学者对尺牍书仪的研究主要有周一良《敦煌写本书仪考二》、《书 仪源流考》。,赵和平《敦煌写本朋友书仪残卷整理和研究》。,吴丽娱《唐 礼摭遗??中古书仪研究》商务印书馆年版等等,兹不赘述。 总之,以往尺牍之分析性研究以从文学性入手者居多,缺乏系统全面的 审察。由于研究的视野狭窄,思维方式单一,理论资源匮乏,以及不愿或不 能全面占有研究对象的全部资料而导致尺牍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支离破碎。 以往的学者,大多把尺牍定位成一种文学的质料,并从文学的层面进行评赏 性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尺牍的学术地位进行新的认识,笔者把尺牍作为一 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通过探寻它的知识谱系,找出尺牍与其所处社会、 文化、政治生态所具有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关于尺牍新的认识。 。谢楚发:《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页。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周一良:《敦煌写本书仪考二》,参见《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四》,北 京大学出版社年 版,第一页。《书仪源流考》参见《历史研究》年第期。 。参见《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硕士学位论文 ’ ? 一、清初文人尺牍的基本状况 尺牍是古人互相酬答的书信,在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 色;而文人尺牍就是古代文人之间往来交游的书信形式,它也成为文人文化 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们细读众多的尺牍可以获知传统文化丰富灿然的面 目,而文人尺牍则以一种更加艺术化的尺牍形式,向我们比较直观的提供了 一条生动活泼的观察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活动、学术动向等一系列方 面的通道,为认识古代的文人和社会提供了一种权威的质料。同时透过文人 尺牍及文人尺牍的传播也更可以彰显出其丰富的文化意义。我们在此讨论文 人尺牍的基本状况,主要是考述清初的文人情况,他们所处的大致社会态势, 以及他们尺牍结集出版的情况,论证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一清初的文人及所处的社会态势 关于文人这个笼统的概念,历来就有“士人”、“绅士”等名殊实似的 说法。“士人”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又叫“儒生?‘文人”。 有研究者认为,文人的主体是在各类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类 举子,如生员、秀才、举人等;还有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人,如教师、作家 等。他们是相对于农、工、商阶层的人士来说的,并不是一个独立性的社会 阶层。。根据张仲礼的说法,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的绅士就是文人的地位是 通过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而确立的。。其实明清的文入莫不有一定 功 名、学品、学衔,不乏通过科举而荣登朝堂,成为官僚的。钱穆先生也指出, 中国的文人并非自古至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 神为指导思想的核心。既不陷入宗教,也不深入科学。“其知识对象集中在 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 。孙立群: 《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版,第页。 。张仲礼: 《中国绅卜??关于儿祚‘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李荣 晶译,: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年版,第畎。 硕士学位论文 ’ ? 横溢四射之趣”,“同时都对政治活动抱绝大兴趣”。。笔者认为文人即脱离 了物质生产劳动,从事文化事业、精神生产,或者学而优则仕,积极参加社 会活动的那部分知识分子,精神兴趣离不不政治,生活上、意识上都有一股 子“贵族气”,而且在学绝道丧的大变之际,更有当路而立的使命感和气节, 坚决地维护传统的精神。 早在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传统官学的教育模式被突破,新型文士便 脱颖而出,孔子则是这种独立知识阶层的前辈。 《论语》等儒家经典所规定 的文人诸种品格,自孔子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祖师所确立的信仰系 谱为历代文人所承袭。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来观察,他们在社会上似乎一直扮 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参与政务,是国家政治体制里面重要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则又是社会文化的继承者,研读经史,以文章诗赋传诸后世。所以 笔者认可文人品格是“儒者?文官?诗人”的三位一体。一般地院在长时段的 历史行程中,文人阶层是不断分化的,有很多来自社会下层、底层,所以对社 会的认识较为深刻全面,既有小人物的辛酸痛楚之感触,也有成功者的春风 得 意之情怀。而且这种人生的遭遇,综其一生变化多端。前后落差之大,促使文 人风度大变,往往会由于所处生存的两难之境地,而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艰难 徘 徊。他们这种时上时下的状态“促使文化传播和社会关系的活化”。。 从晚明到清初,时局的变化非常复杂,不仅有朝代更迭动荡,民族矛盾 还激烈交织着。在思想文化方面则是封建正统观念与异端倾向的冲突与对 立。 这些矛盾使得文人面临着难以应付的人生困境和艰难选择。但值得注意的 是, 经过晚明思潮的冲击,传统规范的价值已受到深刻的质疑,尽管清王朝统治 者竭力提倡,它也不可能恢复原有的权威。这种时代的特点,在清初的文人 尺牍中有较为显著的反映。 明清之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晚明时代个性主义思潮的泛滥有很大关系。 但个性主义思潮没有强大到足以引起社会变革,在封建统治力量的压迫下, 许多人走向疏离正统、疏离政治、追求自我赏适的道路。这种消极的个性主 。钱穆《国史新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孙、上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义具有破坏性而缺乏建设性。因此,到了明术社会崩溃之际,许多人所想到 的不是推进社会变革,而是恢复由旧道德所保障的社会秩序。尤其面临尖锐 的政治冲突之际,旧道德传统更被一些人看作是团结人心、挽救危亡的唯一 力量。顾炎武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他既是一个学术大师,更是一个有使命 感的文人。相应的,在尺牍这一文体中他表明了儒家的功利主义思想,主张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时代的变局就是这样在 文人们的思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但是顾炎武们似乎不能代表那个时代文人闲适思想的主流,晚明以来文 人生活方式还是在清初文人知识分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方面体现在身 体力行于闲适生活,一方面大量通过手中所拥有的图书文化资源编写文人休 闲书籍,这种包括编辑书籍在内的生活方式,都成为当时的一种文人典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们在生活文化上的追求。周亮工、钱谦益、李渔 等便是这些文人的代表。 二文人尺牍的结集 .周亮工的《尺牍新钞》及二选、三选 周亮~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祖籍祥符今河南开封, 生于金陵。崇祯十三年会试中进士。次年授潍县知县,十七年迁浙江道 试御史。清入关后,先后任两淮盐运使盐法道、布政使参政兵备道、福建按 察使、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在吏部左侍郎任上被福建总督佟代参劾 入狱,后遇赦。康熙元年起先后为青州海道、江宁粮道,在江宁粮道任 又因事被去职,遇赦获免,康熙十一年年病逝于金陵。 周亮工是典型的文人,一生著述颇多,撰有《赖古堂全集》卷,诗文各 占其半,《因树屋书影》卷,《闽小纪》卷,有《字触》卷。在文集中多题 跋、引语、书后一类文字,对文物考古、版本改订多有参考价值。 《因树屋 书影》是在狱中写成,、圯述其生平所见、所学、所闻,内容大多关乎诗文、 小说、戏曲、音乐、绘画及风物名产等,向为学人所重。他嗜绘画,有《读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兰》。中华书局年皈。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画录》即《画人传》,但是由于《读画录》中有“人皆汉魏士,诗亦义熙余” 的诗句,被视为“语涉违碍”,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一起被朝廷查毁,致使流 传不广。他擅书法、篆刻,有《印人传》。他爱收藏、善鉴赏,精于印章的鉴 赏,家中富有藏书,其全集后附刻有《藏书》种。周亮工是清初著名的艺 术鉴赏家,又颇重版刻,其家刊《赖古堂集》为清初佳刻。 周亮工擅古文,宗唐宋八大家。魏禧评他:“博极群书而未尝好征引故实 以自侈其富,笔之所至,浩浩瀚瀚,若江河之放,一曲干旱而不可止其气也。 如是,每命一文,必深思力索,戛戛乎务去其陈言习见而皆衷于理义,无诡 僻矫激之辞以惊世骇俗,其正也如是。””由于他多与前明遗老交游,入清后 仕途又屡踬屡起,所以他的文章里有默然抑郁之气。康熙八年,他曾自 编文集,共得余篇,但翌年忽连同已刊旧集的藏板悉数焚毁。他的文集是 其子周在浚于康熙十四年年蔓集整理刻于南京,但山东巡抚国泰上 奏并于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初四准奏销毁他的文集。,他的尺牍出版物 虽亦在抽毁之列,但是颁行既久,不致灭绝,而得以布之后世。 周亮工生于金陵,加之怜才惜老,文人情怀很重,素为当时江南文人士 子所望,一时身边在野或前明之名人雅士相与接纳者甚多,文人来往不免诗 词酬唱,书函往返,故于蔓集尺牍甚有便利。尺牍小品“非经,非史,非予, 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己”,。但他却有深深的尺牍情结,集中体现在《尺牍 新钞》、二选、三选的编辑出版上。 周亮工选辑《赖古堂尺牍新钞》十二卷,对明术清初名人尺牍,精选收 录。篇首全录《文心雕龙?书记篇》以为序,刻于年青州任上。《二选藏 彝集》十六卷。, 《春在堂随笔》云:“沈谷人庶常,以《藏彝集》见示,皆 ”见周亮工:《辕古堂集?序》,:海吉藉出版社年舨,第页。 。雷萝辰: 《精代符省禁毁书汇考》,北京书日文献版社年版,第负。 ”毕淑:《题闭情小品序》说:“夏草庐,随兴抽检,得古人佳言韵事,复随意摘录,适意而止,聊 以伴我闲,命《阑情》。非经.非史,非了,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然而庄语足以警世,旷 语足以空世,寓青足以玩世,浃言足以醒世。而世无有醒者,必日此阑书不宣读而已。人之避闲也. 如是哉然而吾自成其非经、非史、非于、非集之闲书而己。”参见黄卓越《闲雅小品集观》,南 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版,第页。 ”《清史稿?艺文志》作“藏庋集”。硕士学位论文 ’ ? 前明及国初人尺牍。”。《赖古堂尺牍三选结邻集》十五卷,由于“内有钱谦 益、曲大均尺牍”是以被四库馆臣摘毁,但余书仍行世,故未得全部毁灭, 然而终难见其真实全貌了。 对于编辑尺牍而成书,周亮工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尺牍新钞?选 例》中说:“文章一道,惟经国大业,阐性言微,日进览观,味等菽栗”、 “文人制作,以诗古文为大业。尺牍家言,既非吟咏之音,又异纵横之笔”, 但又认为“尺牍为一时挥翰之文,非关著作”、“绸缪雁羽,多属风人;寄 托瑶函,类称尔雅。析唐风之正变,可返汉魏宏裁;推吏部之起衰,便洗陈 隋滞晌。兼以书溯钟王,画衷李郭,商宫徵夺元人之席,较黑自流太傅之馨, 诚为风雅至论,不仅藻翰翩翩。”。如此矛盾地对待尺牍让我们看到周氏对编 辑尺牍成书的“著作化”倾向性。。周氏甚至向海内文人约稿“犹有海内硕 彦, 不无挂漏之嫌者,以未走尺一,遍檄同人故也。倘不吝琼瑶,惠而赐我,嗣 成续集,伫候好音””,他的约稿使其《尺牍》系列出版物获得成功,于是就 有了二选、三选的编辑出版。 周亮工的尺牍二选、三选不常见,一方面是由于《尺牍新钞》的广泛传 播,另外一方面就是作者在选取尺牍上大大宽松了,不如初选之严。特 别是《三选结邻集》大量收入释氏之书、骈体书、文人聚讼之书、代笔之书, 而且多长篇巨制,少了灵性,多了呆滞,到处充满着酸腐气息。质量与水平 皆不如《尺牍新钞》,所以影响很小。此处兹不赘述。 .钱谦益、李渔等文人的尺牍 在清初,文人对尺牍的搜集、整理、刻印出版的著作化热潮中,除了周 亮工的比较有代表性以外,钱谦益的《钱牧斋先生尺牍》作为个人的交往与 文章创作的体现,其传播亦为后人所重视。。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南京:江苏人民出版杜年版,第页。 年版,第、?负。 周亮丁:《八牍新钞》,米点校,长沙:岳麓二 渐谓著作化并非笔者所刨,乃刚:一佚名作者所提,其虑以笔者理解便是,化 他人之作为表现自己观 点的著述,咀保全文化,寄托了一种深漾的文人情怀。 闰亮工:《尺牍新钞》,第页。 这一点赵树功论述很充分,参见《中国尺牍文学史》,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常熟人。万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崇祯时曾典试浙江,弘光朝廷时官礼部 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授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顺治五年 年,因江阴黄毓祺起义案牵连,被逮入狱,次年获释。自是息影居家,筑绎 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他既是清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又是文坛上的领 袖人物,集史、文、诗诸学于一身。钱谦益早年撰《太祖实录辨证》五卷, 立志私人完成明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知识界对他的史学才能 还是极度推崇的,认为“虞山钱谦益尚在,国史犹未死也”。他的诗文 在当时亦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号称“当代文章伯”,开创 了有清一代风气。乾隆四十四年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著书人 诗文”,其载入县志者均被删削。著作有《初学集》、 《有学集》、《投笔 集》、《开国群雄事略》、《列朝诗集》、《内典文藏》等多种。。 但钱谦益的尺牍遗留下来的并不多,这与他的阿附阉党、连仕两朝,大 节有亏很有关。尺牍在《初学集》中了了无几,至《有学集》问世,其尺牍 才初成规模。在当时另有《牧斋尺牍》单行本,但是清乾隆时明令查禁钱谦 益所有著作,认为“其中诋谤本朝之处不一而足”。其实当初钱氏改定《列 朝诗集》名称时己知禁忌所在,对于列明诸帝诗为《乾集》,亦心存侥幸, 其心迹与友人尺牍可鉴: “本朝诗人无此集不成模样,彼中禁忌殊亦阔疏, 不妨即付剞劂,稍待而出之也。”圆但问世不过百年卒遭禁毁。据有学者统 计,江西毁牧斋尺牍一部两本,乾隆四十三年江苏奉旨毁钱牧斋尺牍七十七 部,乾隆四十四年江苏又毁六十三部,同年浙江毁十四部刊本,。全国其它省 。今人苏大学教授钱仲联先生辑录、校勘、标点的《饯牧斋令集》,全八册.由:海古籍出版杜于 年?版,对钱谦益的学术成果进行令面整理,囊括所发《者学集》、《何学集》、《牧斋杂著》包 《牧斋先生尺牍》卷、《牧斋有学 括《投笔集》卷、《莆海集》卷、《牧斋晚年家乘文》卷、 集文钞补遗》卷、《牧斋外集》、《牧斋集补》卷、《牧斋集再补》卷等九种.其中《有学集 文钞补遗》以下五种,属首次付印,以前仅存抄本。尤其是《牧斋集再孙》,系标控者多年搜辑所得。 书后附有年谱、序跋、别传、祭文等资料。至于《列朗诗集》、《钱注杜诗》等,因内容与全集不类, 故朱收入。钱氏作品对明清惊世巨变作出了强烈的反响,诗歌兼具雄伟、奇 诡、温婉、裱丽等各种风 格,自具面目;古文内容广泛,涉及经学、史实考订、时评、诗文评、当代人 物、山川风光等,文章 气魄宏伟,格局恢张。 钱谦益: 《钱牧斋谦益先生尺牍?与毛子晋》,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 刊》,依据 志古堂本,台北:文海出版社年版,第页。 。雷萝辰: 《清代各省禁毁书汇考》,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督抚无不奉旨大毁其书, 《四库全书》对钱谦益的著述、文集径予屏弃,甚 至没能列入存目,一时世间似乎澌灭无遗。正像张舜徽先生所指出的,由于 著书的人犯罪伏法或者身败名裂,为社会所不齿,他们的著作也由疏远而遗 弃以至于散亡”。钱谦益的著作的流传保存自然充满许多凶险,当然我们无法 确知当时政府毁书而天下文人藏书对立之状况,但其书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传 统文化之福,至少明末清初那段历史因为有了这种权威的尺牍文献而增强了 透明度。 李渔《尺牍》系列也颇有代表性特色,他的劳动使不少非主流文人的尺 牍作品赖以保存。李渔~是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 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 清兵入浙后,先移居杭州,又迁南京。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 书。其《尺牍》系列相比周亮工的《尺牍新钞》的出版而言更是充分运用了 征稿这一商业化的手段。其翼圣堂后期为芥子园书坊以征稿为主要手段, 推出了各种系列的连续出版物。《尺牍初征》书首有“征尺牍启”称: “今即以?初征》为媒,见斯集者,谅有同心;倘蒙不鄙,悉为邮寄, 则仆得以竟此鸿愿,岂独?二征》、《三征》、“四征》而已耶西湖流寓 客李渔敬启。”。 事实证明,李渔的征稿举措是相当成功的。其编印《尺牍》系列,采取广告 征稿与个别特约相结合的方法,稿源也甚富足。在致吴梅村函中,他竭力动 员“至于尺牍新篇,尤望倾庋倒筷”。。在给杜于阜的信中,他委婉解释“来 牍九首,拙选己登其八,惟复何元方一札,过于抹倒时人,未免犯忌,故逸 之”。。也因为广告征稿的特有效应,“宇内文人不惜染翰挥毫”,热烈响应。 盛行于这一时期的私家出版业的征文征稿现象,其根本的动因是经济利益的 驱使;而客观的效果却使一些出版物由于社会广泛层面的积极参与而大大丰 。张舜搬:《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扎年版,第页 。转引袁逸《古代的征文征稿》,光州丁报年月 .学术版。 。《与吴梅村太史》,见李渔:《率渔令集》令二卷,第一卷,‘篾翁义集》卷 三书,浙江古籍出版 社版,第页。 。《复杜于皇》。见《李渔夸集》第一卷《筑翁文集》卷三书。第页。硕士学 位论文 ’ ? 富了内涵提升了品位,这些尺牍专辑成为能创收射利的名牌产品,也成为数 百年间备受推崇的传世经典。也正是由于这一独特并操作简便的文化传播功 能,征文征稿被后世当代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但是在《四库全书》编纂的过 程中,其《尺牍》系列因为收录钱谦益的尺牍也遭到抽毁禁毁。 至于其他尺牍选本或专集,在本文“附录二”中可以看到一些清初尺牍出 版的盛况。此外,在《尺牍新钞》中我们也可寻捡到一些尺牍名录,如泰州 王相洗《自选尺牍》”,还有很多来自名为遗稿、遗集、初集、二集、存稿的, 也就不一一列出了。 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周亮工、钱谦益、李渔等人都是杰出的古代历史文 献整理家,值得学者/以重视。正是他们对古代尺牍文献的分类整理才让 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三文人尺牍的类别 文人本身在写作尺牍过程中并不在意尺牍的类别,后来文人在编撰成集 的时候却有其分卷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尺牍类别的区分。本文以周亮工的尺 牍编纂实践为例来说明尺牍的类别问题。通过《尺牍新钞》的阅读,我们可 以看到周亮工编纂尺牍成集的分类思想有如下几个特点: .严辞章、诏令之别,广揽友人、名人之尺牍,以尺牍内容的不同为他 编纂各家尺牍成册的根本指针 周亮工在编辑《尺牍新钞》的时候,“每见选家搜采翰牍,上至汉京之诏 令。左国之辞章,莫不收入琼编,侈为秘录”便不以为然,可见定例之严。 编者“合二十二家所藏卷帙”,“加以旧家秘本,废簏残编”,“甚至友人所 存往复之笺”,“数十年间,名人巨公之构,可谓侈矣”,。凡二百三十余家文 人尺牍。 .注意尺牍作者社会身份是文入编纂尺牍选本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周亮工编认为“谋文无定,通变趋时”,“自好尚波流,淫辞风煽,自宜 。周亮工:《尺牍新钞》,第页。 。周亮:《尺牍新钞》,第撕。硕士学位论文 ’ 归之大稚,范之正则。子瞻海外之文,悉抒理趣;昌黎毛颖之专,亦秉史裁: 岂可以尺牍小道,而不绳检也。故是集虽尚趣,不事儒迂”,”所以道士眠 食之言、瞿昙面壁之旨概不轻入。也就是说佛老之言是不能入选选本之中的。 像“代倩之章”这样的代笔尺牍也弃而不录体现了作者的取舍之严。 .注意尺牍内容的影响是编者所考虑又一重要因素 周亮工编辑《尺牍新钞》时坚持泥古尺牍要例置,文人聚讼尺牍要严绝, “宁失之 花月之作亦不取,而且“凡所登选,亦必有关大道,裨益古心”, 严,勿失之滥”,认为“裁书见志,取喻己怀”。而且内容上要求华与实相辅 相成,力求有争议的皆不收入,“是非之无定,毁誉之难明,尊己卑人”的尺 牍“概为删逸”。 .讲求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学术的科学性 周亮工指出:“一人之牍,必系之一帙者,可以辨其源流,见其品第。 至于次序,随选即登,总无定例。既非全纪世次,有初中晚之分;又非编次 缙绅,有通隐显逸之别”。。辨源流,见品第体现了学术的科学性。次序总无 定例,既非完全依据世次初晚,又不按照官员的通隐显逸,是灵活性的表现。 .文人尺牍“别于文集”而“卷分时地”,体现了地域性,又可以见 文人们“学与年俱进”,唯“亲师取友”“劝善规过”为永恒。 以《尺牍新钞》为例,卷一多为福建省籍人,如侯官陈衍、漳州曹学荃、 闽县谢肇涮,而且很明显的是,这些人的活动大多集中在晚明时期,清初时 多数已经离世。可见不仅有地域性而且有时代的区分。作者以晚明人居首卷, 恐怕是有怀念故人前朝的深意在内的。卷九多今安徽、河南、陕西人,如合 肥的龚鼎孳、商丘的侯方域、西安的方应祥等。总体上观察,以侯官、莆田、 江宁人居多,但也有河南祥符、安徽桐城、合肥、山东的人,这与作者的活 动足迹是有关联的。周亮工祖籍祥符,但生长于金陵,在福建、山东为官多 年,所以所识多为这些地方的人。有关学者结合诗学、文学的综合研究,认 。周亮工:《尺牍新钞》,第、、页。 。周亮工:《尺牍新钞》.第页。 。杨锡绂:《健慷先生尺牍序》,见《从书集成新编》八九《健慷先生尺牍》。 新文丰出版公司年元 月初版。 硕士学位论文 ’ 为明清“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明清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 引人注目的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数量庞大的郡邑诗选和诗话, 显示出强烈的以地域为视角和单位来收集、遴选、编集、批评诗歌的自觉意 识。””当然我们通过尺牍的考察也看到了尺牍这种“文学选本”的“收集、 遴选、编集”的地域性。结合周亮工的其他著作,如《闽小记》等,也很容 易发现这一情况的存在。在文人尺牍中,除了那些反映地域性的因素外,有 很多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尺牍,而相当一部分尺牍的内容是劝善规过的导向, 这在本文第二章的分析中有体现。这也是一个尺牍分类中很值得注意的问 题。 民国徐望之对尺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的《尺牍通论》从尺牍的角色 与功能入手将尺牍分为交际、政事、学术、亲属四大类。但是清初文人尺牍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轻盈灵活。我们从思想表达的角度对尺牍可作如下区分: 表达文人情怀的感怀尺牍、谈文论学的学术尺牍以及人伦尺牍。当然,较而 论之,徐望之的分法更为细致些,本文把文人的论政的尺牍分一部分到“感 怀”,将交际类与亲属类合为“人伦”,是否科学,全为论述的方便。一般 来说,清初文人之尺牍并无明显的类别区分,只是从所表书的内容来说呈现 不同特点。本文即从尺牍内容的不同特点来区分其类别,单纯谈它们的类别 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蒋寅:《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年第期.第 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二、清初文人尺牍的内容和特点 文人尺牍是文人们往来交游的书信形式,它是作为文人文化的一种具体 表现形式而存在的。那么文人尺牍必然会具有文入文化和文人所具有的一些 特点。近来有学者认为文人文化的发展与流行是明清文化的重要特色,明清 时期许多文化现象的转变都和文人文化的发展有所关联,深入理解文人文化 是掌握明清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事实上,文人文化也常被用柬指涉当时文人 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只是一种社会的“影像”,其“实体”则多 样化,而文人尺牍及其生活理念、学术等构成了实体的重要成分。。我们认为 只有从具体的层面出发来思考文人文化,才能对文人文化有全面性、结构性 的理解,而文人尺牍正是我们一个楔入点。笔者认为文人尺牍内容从多个方 面显著地展示了文人文化的面貌。 一揭示文人多样化的思想 .标榜自己,评议贤人,无论叙事论心往往会带出普遍性的韵含;谈政 局演化、国运兴衰,论人事更替、世道变迂,以用典论讽历史事相,对现实 有所揶揄,以张其不凡之情怀 宋祖谦说:“仆所作《寒鸦赋》,幸足下一序。非足下目击,不知仆艺 泪濡墨。”。此种夸奖堪称独具一格。宋懋澄对杨大说:“吾视天下犹剩物残 编,不足烦我四大。”。他不久又说;“诗文非怨不工。我于世无憾,遂断二 业。”。他还说:“人生累我,岂惟妻子,皆为古人所累耳。”。这种标榜调 侃,陈己之情的短笺,表现了一种文人的纯粹自我的姿态,是一种公开呈示 。“影像”与“实体”之论,参见鸿泰《清二人的生活经营,雅俗的辩证》。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东 弧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蒋绛国中心合办的“ ”.台北:“中国?常生活的论述实践”国两;学术研讨会..。 。《与吴冠五》又,见《尺牍新钞》第页。 ”见《尺牍新钞》第页。 ”《与戚五》,见《尺牍新钞》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的语言,而且作为自语的形式可以看成是生存所必需。”文德翼的“明月入怀, 毕竟幽冷,不如朗日在胸,以赤腹投人也”。更是让人体会出文人独特的语言 风貌。 盛于斯也说: “斯福薄不敢妄及,愿此生得一少年如张绪、卫介、王子晋,能饮一斗 不醉;得一老缁、老黄,能编饮酒记天宝遗事;得一迟暮佳人,能歌?离骚》 舞三尺剑,醉颂《南华?秋水篇》。妒此十年,则少年者且鬓鬓矣,老缁、 老黄亦欲各求出世大路矣,迟暮佳人亦欲寻到头伴侣矣,斯何人不办西行装 束乎事态如此而已,生平如此而已。”。 才子风流、斗酒不醉、迟暮佳人、醉颂秋水等文人经验的追诉,构成了文人 心中生活的理想状态,但是现实无不让文人多愁善感,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位 差让我们见到了那一时代文人儒心道骨的精神风貌。文人们一方面以“少更 患难,长阅沧桑,江海横流,确乎孤立,未尝轻动于富贵”为标榜。,也会发 出“历过少年,文人一番生死,朝露夕槿,不足为喻”。的人生感慨,但终不 可避免的出现诸如丧予、亡妻、病恙、困顿等等痛惑。张芳在《与黄俞邰? 又》 中更是大发悲怆之论:“异书求易得,名士寿难延。”。虽是诸如此类的俗事 比比皆是,今天读来狷介中犹带伤感,与晚明尺牍小品的轻松格调也就大大 不同了。可见在文人尺牍中往往保留着文人士群关于文化的经验与历史的记 忆,他们往往同情同类,批判害己害身的,表达对一些历史事相的感慨。 因此可以说,文人们通过对命运的把握,感受历史变迁,通过政治经验的把 握,进行自我定位,即所谓实现“言论之为士的存在方式”。。 杜浚《答某公》云: “自古小人之祸,君子激之;君子之名,小人成之。至于成君子之名。 赵固:《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礼年版,第页。 《与陈石丈》,见《尺牍新钞》第页。 。《与金冶》,见《牍新钞》第页。 《复:铁山师》,见《尺牍新钞》第页。 见《尺牍新钞》第页。 见《尺牍新钞》第页。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第页。 硕士学位论文 ’ ? 业已受小人之祸,天下事因之破坏者,不少矣。”。 盛于斯在《与傅远度》中说: “贫者士之常,此是为范史云作解嘲耳。”。 难道就不是对文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一种观照吗 稽永仁在一通《与黄俞邰》的尺牍中表露了对金圣叹的同情,他说在金 圣叹被处决那天凌晨梦到他了,“披发跣足,耸身案上,蒙面而泣”,。一副 凄惨状。张芳在《与陈伯玑》中则给他很高的评价: “昊门金圣叹分解律诗,其说即起承转合之法,亦即顾中庵两句一联, 四句
/
本文档为【清初文人尺牍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