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世界近代史资料

2012-12-22 29页 doc 160K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3615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近代史资料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第一编世界现代化的起源与准备(1500—178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 我国...
世界近代史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第一编世界现代化的起源与准备(1500—178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它一旦产生,除非有不可抗原因,是不会中途夭折的,而是引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应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 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内部逐渐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 我国古代出现的商品经济多是作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不能因为一时商品经济繁荣而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况且历代统治者都强调重农抑商。 (这点可不答) 2、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资料为私人所有,通过雇佣劳动力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被视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其中一些国家也被称为“混合经济”,因为其政府掌控了生产的工具,并且对经济实行干涉主义。 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3、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4、香料群岛 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导致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展开的其中一个原因。 5、开普勒 开普勒(1571-1630)是德国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他首先把力学的概念引进天文学,他还是现代光学的奠基人,制作了著名的开普勒望远镜。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他被后世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6、文学三杰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 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诗人。他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而且也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7、艺术三杰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拉斐尔是意大利画家。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为《草地上的圣母》和《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大卫》、《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8、《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现在普遍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 其意义在于一般民众也有机会亲身学习,诵读和解释《圣经》,而无须借助教会和教士,这就从内部摧毁了以教宗为首的罗马教会作为精神权威存在的传统根基。这在破除罗马教会对文化垄断权的同时,也奠定了德国语文的基础和,是文化上的一大贡献。 9、预定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 神的谕旨永不改变,至高无上,彰显神的圣洁与智能。它统辖的范围包括亘古到永远的一切受造物,任何已经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事,无论是它们的原因、条件、彼此的轮替和关系,都在这谕旨之中。神以外的一切事都在这无所不包的谕旨内,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神以外的一切事,都是靠神创造与维持的大能而存在,并且继续存在。宇宙万物在神大能的护理之下,都朝着向神所定的最终结局迅速移动。 10、奥格斯堡条约 1555年在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会议上签订的和约。因会议地址在奥格斯堡,故名。 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和新教各邦诸侯之间的战争,制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各邦诸侯有权自由选定其自身及其臣民信仰天主教或路德宗新教。和约还规定,1552年前新教诸侯占有的天主教会土地和没收的天主教会财产不再归还;但凡领有教职教产的诸侯和高级教士,如皈依新教,应立即放弃其职位、土地和俸禄。和约进一步扩大了德意志帝国诸侯的势力,并使路德宗新教在德意志境内取得了合法地位,加重了德国的分裂局面。 11、腓力二世: 1556年,查理一世退位,其子腓力二世(1556-1598)继承西班牙王位,他对尼德兰的专制统治比起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派西班牙军队直接驻守尼德兰,任命其亲信担任重要职务,变本加厉地强化对尼德兰的控制,把政治权力集中在为国王之命是从的国务会议手里,剥夺剩余17省得自治权力,由国王任命主教。1557年,腓力二世为了不偿还国债,宣布国家财政破产,使尼德兰银行家遭受巨大损失并不断排挤尼德兰贵族的实力,限制尼德兰的商业贸易,给尼德兰强加了很多灾难。 12、捣毁圣像运动:1566年8月11日,佛兰德尔的一些手工工场工人和城市贫民发动起义。起义者手持斧头、木棍、铁锤和绳子直冲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圣骨之类的所谓“圣物”以及其他宗教仪式用品,没收教会财务,焚烧债券和地契。革命持续了十几天,在安特卫普等大城市及尼德兰12省中都有进行。这次革命行动,史称“捣毁圣像起义”。这一运动点燃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火焰,尼德兰独立运动开始了。 13、根特协定: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协定废除了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宣布恢复城市原有的特权,联合南北各省,共同反对西班牙。但是,协定关于宗教信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尼德兰独立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可以看出,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是不一致的,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 1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君王查理六世在世时,曾颁发“国事的诏书”,将王位交由长女玛利亚.特雷西亚继承。该诏书取得了欧洲各大国的同意。然而,1740年查理六世逝世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帕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国,垂怜奥地利的广阔领土,拒绝承认特雷西亚的合法继承权,要求瓜分奥地利版图。而英国、荷兰、俄国、捷克和匈牙利站在奥地利一边支持特雷西亚。这场战争长达8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战败。1748年1月18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亚琛条约》根据和约英国控制了印度,并获得了法属加拿大。 15、福隆德运动:17世纪中叶在法国发生的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福隆德是一种投石器的音译,故又称投石党运动。前期为1648~1649年高等法院福隆德运动;后期为1650~1653年亲王福隆德运动。亲王福隆德运动因缺乏民众支持,内部争权夺利,被马扎然分化瓦解。1653年运动被平息。 16、掷出窗外事件 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发生了起义,起义的新教徒冲入王宫,把斐迪南派遣的两名钦差从20多米高的窗户扔出,史称“掷出窗外事件”,是捷克民族起义的信号,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这一事件使得双方的矛盾马上激化以战争形式出现。波希米亚危机再次引发了宗教斗争的导火线,三十年战争爆发了。德意志作为三十年战争的发生地及主战场是战争中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这种破坏导致了德意志帝国经济严重的衰败,政治发展严重倒退,宗教分裂合法化、外国势力可以随便干涉德意志的事务。 17、教皇子午线 1494 年经教皇仲裁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面调解,并于1493年5月4日作出仲裁,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 ,归葡萄牙。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 18、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是17世纪50~70年代,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英国通过三次战争耗尽了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成为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李尔本,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从一个思想流派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20、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是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最早在西欧产生?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引起了生产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工业化产品专业化地区;在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巨变的基础上,欧洲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14—15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具体表现为工场手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基本上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条途径是在行会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从行会手工业中分化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少数人富裕起来,多数人日益贫困。富裕的作坊主为了多赚钱,就扩大作坊,增加帮工和学徒,而自己则脱离了劳动,专靠剥削为生,成了资本家;那些帮工和学徒沦为雇佣工人。一部分在竞争中破产的作坊主也成了雇佣工人。 这就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和货币财富,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关系得以产生。 另一条途径是商人资本控制小生产者,把他们变成为雇佣工人,从而形成由商人掌握的手工工场。这样,小手工业者实际上成为领取原料、在自己家里干活、计件领取报酬的雇佣劳动者,包买主则变成了控制生产和销售的资本家。这种分散的家庭手工业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其活动范围比集中的手工工场要更广泛一些。 2、 城市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西欧城市开辟了世界市场。开辟世界市场是十四五世纪西欧城市的基本走向。在十四五世纪,西欧城市商人同时在波罗的海、地中海、大西洋上活动。从长远看,在大西洋的贸易最有前途。但就这两个世纪来说,在北欧、东欧、中东的商业活动却很有意义,东欧的粮食和原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欧。 第二,中世纪西欧城市孕育了近代特征的商业网,这是城市资本主义起源的又一重要贡献。 第三,中世纪西欧城市促进了城乡结合,为向资本主义过渡准备了各种条件。 3、 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和条件是什么? 首先,到东方寻找贸易机遇和金银财富,是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其次,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第三,封建制度危机的加深。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经济日趋衰败,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导致各国在财政上出现困境。第四,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第五,西欧国家中,在开辟新航路活动中走在最前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 西欧国家海外探索和主要成果是什么 1487年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 16——17世纪,英国和荷兰等国政府也先后支持航海家参与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642年荷兰人塔斯曼航抵大洋洲。所有这些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成果,实际上都意味着整个世界的形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东西方的交往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5、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出现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之后,扩大了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范围,改变了东西半球及其局部地区彼此隔绝、不相往来的状况,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有固定组织的市场——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拍卖市场等)(括号内可不答) 其次,引起了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指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殖民地特别是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使欧洲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剧增,导致物价上涨。价格革命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总之,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直接促使了资本势力的增长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两半球多种文明的汇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但是,东西两半球各种文明的汇合伴随着西欧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人民的殖民掠夺,地理大发现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6.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p22) 1) 经济:意大利正在破土而出的新的资本主义经济。 弗洛伦萨,新经济、新政治比较发达 2) 政治:弗洛伦萨市政府已归大行会掌握,封建贵族势力悉被清除,工人受资本家的统治。弗洛伦萨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城市共和国。 3) 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城市结构。 7.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p30) · 原因 1) 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发展起来,这些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力图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 2) 不少意大利学者利用到欧洲讲学的机会传播人文主义;各地的学者也纷纷前往意大利求学,学成归国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者,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3)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发展。 · 特点 1) 德国文艺复兴围绕教会展开,故称为宗教人文主义运动; 2) 法国人文主义运动具有宗教性和民主性; 3) 英国人文主义者既揭露封建主义的黑暗,又批评资本主义的本质; 4) 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揭露封建专制政治的腐败和骑士的堕落。 8.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p37) · 积极: 1) 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枷锁和各种宗教精神的桎梏,为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奠定了基础; 2) 产生了许多精湛的艺术品和文艺作品,成为人类文化的遗产瑰宝; 3) 为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 消极: 1) 人文主义者虽然揭露教会的腐朽,却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不敢进行宗教改革; 2) 不少作品中保留了迷信落后的东西。 9.16世纪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历史是什么?(p38) · 原因: 1) 根本原因: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 2) 天主教会极其腐败,成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 来自异端的挑战,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采取了神学异端的形式; 4) 理论上,马丁•路德建立廉价教会的系统理论,宗教改革运动最终形成高潮。 · 历史: 1) 13世纪,欧洲就有了改革天主教会和建立廉价教会的呼声:约翰•威克里夫,简化宗教仪式,建立不受不受教皇控制的英国教会。 2) 15世纪,杨•胡斯倡导改革运动,在捷克创立了西方第一个摆脱罗马控制的民族教会。 3) 16世纪初,马丁•路德提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系统理论,宗教改革最终形成高潮。 10、 试比较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异同。 首先,加尔文教更具有法律的形式。路德宗教改革者强调“个人良心”,而加尔文宗教则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第二,和路德的宗教相比,加尔文的宗教更多的是《旧约》的信仰。路德坚持让他们在那天其余的时间里娱乐或工作。而加尔文则恢复了古代犹太人的安息日,严禁有任何类似尘世事物的活动。 第三,加尔文教和新的资本主义理想更为密切。路德同情贵族,他至少有一次尖锐地指责金融巨子们的贪得无厌。加尔文则把商人和放债人的事业神圣化,崇尚勤劳、节俭的商业道德。最后,和路德主义比较,加尔文主义表现了新教革命比较激进的一面。路德保存了罗马礼拜仪式的许多特点,甚至某些天主教的教条。加尔文则摈弃了任何带有“天主教仪式”痕迹的东西,他的教会组织排斥主教统辖制度的任何痕迹。 总之,加尔文教派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教会,成为新教中的激进派,因而颇受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 11、 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 原因:17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彼得一世从欧洲考察归国后,立志通过改革彻底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内容:彼得一世努力迫使他的臣民改变生活方式,命令男女都要穿着欧式服装,强迫廷臣们用烟草。他简化古老的字母,在俄国创办第一份报纸;为了保证他的专制权力,他建立了国家警察制度;废除东正教会的家长式的权威。 他对西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到荷兰和英国去学习造船和工业。他学习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改良农业,鼓励制造业和商业,扶植象纺织和采矿等轻工业。 后果:彼得一世的改革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他用极粗暴的手段加以推行。他的改革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人民为彼得一世的改革付出了沉重代价,广大农民一贫如洗,经受着可怕的奴役。为了替战争筹集资金,他使通货贬值,向外国人出售重要的特许权,由政府垄断生产,强行征税。 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值得肯定。他为俄国创建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使俄国获得了在北欧的霸权,从而把俄罗斯国家变成俄罗斯帝国。彼得结束了俄国长期孤立的状态,建立了通往西方的通道,并基本确定了此后近200年俄国面向先进的西方的发展趋势。从此,俄国的历史就成为欧洲历史的一部分,并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12、 评16世纪之后的欧洲君主专制 专制君主制是在欧洲封建主义衰落和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一过渡时期的一种典型的政体形式。 专制君主制的首要功绩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四分五裂的封建状态,建立起有比较明确领土疆界的中央集权的政府,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专制君主制下,职业化的常备军和官僚体制开始发展起来。 专制君主制打破了中世纪等级制对中央权力的限制,逐步开始实现中央政府对每一个臣民的直接统治。 地域、法律、税收制度的初步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专制君主制也直接扶持资本主义。它们通常都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支持和参与国际外贸活动,其中包括殖民主义活动。一般来说,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的民族化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制君主制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专制君主制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开明专制的内容与作用。 (一)“开明专制”的内容 (1)政治改革,削弱或废除了某些特权,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朝政治平等的目标前进了一步,主要表现在:对农奴制的改革、对行政方面的改革、对法制方面的改革。“开明专制”的政治改革,抑制了贵族的特权,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分享了一部分政治权力。 (2)经济改革,使资本主义在各国较快地发展起来。开明君主大力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鼓励贵族经营工商业。 1、在农业方面,“开明专制”各国注重国内开发,大力提倡向落后地区移民,并保证农民的财产权和土地继承权,开垦荒地,修筑公路,开凿运河等,从而保证了“开明专制”时期各国农业的发展。 2、在工商业方面,由于各国的大力扶植,取得的成就最大。“开明专制”各国还推行重商政策,取消垄断和关卡,改善交通,造成正常的竞争环境和完善统一的国内市场。 (3)军事改革。主要内容是近代常备军的建立,其中尤以普鲁士为最典型。 (4)教育改革。 (二)“开明专制”的作用 (1)“开明专制”各国的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缩短了同先进国家的距离。 (2)“开明专制”各国基本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3)文教事业空前繁荣。“开明专制”时期,各国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文化名人,文教事业的繁荣,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进步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 (4)“开明专制”推动封建君主制逐步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尽管“开明专制”的目的是通过改革来缓解现存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危机,但开明君主的政策措施毕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开明专制”下的改革,为后来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奠定了基础。因而,“开明专制”是资产阶级改革的先声。 14、 尼德兰革命的历史地位。 尼德兰革命具有鲜明的民族解放斗争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以卡尔文教为旗帜,以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专制统治,在北方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解放了生产力,为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尼德兰革命的胜利,不仅在尼德兰北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甚至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揭开了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标志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对国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它通过贸易和其他方式,把亚、美、非洲的许多地区,程度不等地卷入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漩涡。 同时,荷兰在海上贸易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表明它先于英国充当了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角,对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尼德兰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主要封建反动堡垒——西班牙和罗马天主教会。 (3) 尼德兰革命对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尼德兰赢得民族独立以后,带来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活跃。 (4) 推动了欧洲反封建和反西班牙霸权的斗争,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 尼德兰革命以其作为英国革命的先导而载入史册,从而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5为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是近代国际关系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书本85页) 答:首先,它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对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代以后的国际会议提供了初步经验。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除英国、俄国、波兰等国没有出席外,几乎包括了当时欧洲所有的国家,是欧洲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其次,合约规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表明国家主权,国界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成为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合约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统治欧洲国家的神权政治体制,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合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邦享有独立主权,新教和天主教有同等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政治体制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四,合约缔结后,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驻外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16、试分析伊比利亚国家在殖民争霸中衰落的原因。(书本81页) 伊利比亚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盛极一时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依靠其强大而先进的航海能力和武力,靠殖民掠夺和居间贸易而获得财富。 衰落原因: 首先,两国本土工业基础差,将大量的从殖民地掠夺来的黄金白银换成了精美奢侈品而未将它转化成原是资本,供皇室享乐而不是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发展十分缓慢。 然后,两国皇室权力巩固,当政的是封建皇族,安于现状,专制制度达到鼎盛,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发展。统治者对扩大再生产毫无概念,无法生产出足够的产品对外交换。 第三,居间贸易不可靠,一旦物价波动,贸易利润就好下降,财政收入就好减少,国力衰弱,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贸易垄断地位就会动摇,殖民掠夺也难以为继,恶性循环,造成帝国彻底衰弱。 第四,英国的崛起和西班牙的争霸,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消灭。尼德兰革命使西班牙失去富庶的荷兰,王位继承战争使它失去在欧洲的属地。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范围的殖民地的丧失使其衰落。 17、为什么英法长期海上争霸中英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书本92页) 首先,从政治制度来看,英国较法国优越。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代表人民利益的议会而不是国王,与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相比英国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和开放。在以后的争霸战争中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其次,从经济基础方面看来,英国比法国要好。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奠定了英国重工业的基础,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出口呢绒。而法国注重奢侈品的生产,对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不大。 第三,从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方面看,英国比法国强大。英国是岛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面向海洋发展的特性,故注重海军发展。近代早期英国通过长期海上掠夺培养出皇家海军的精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位。 第四,从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方面看,英国要比法国多。有30万英国移民移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英属殖民地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18、16世纪东方落后于西方的表现与原因 一、东方落后的表现 16世纪,当西欧率先步入资本主义门槛之时,东方诸国仍然在封建的故道上缓慢前行,政治上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经济上以农本经济为支柱。 地理大发现后,西方人在东西两半球文明的汇合和世界整体化的进程中扮演了主角,其殖民势力逐渐伸向世界各个角落,并将亚洲作为其活动舞台和掠夺对象。特别是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更加成熟,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在英国等国爆发并取得胜利; 欧洲大陆主要国家也开始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局部地适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表现出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趋势。在欧洲资本主义呈现勃勃生机的同时,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领先于欧洲的东方诸国则被动地卷入了世界整体化的历史进程,在西欧列强的挑战面前,统治者的昏庸、制度的腐朽、商品经济发展的迟缓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茫然无知或难以适应,使其日益朝着封闭、衰落的方向发展。 二、东方落后的原因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种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结构,封建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 第二,东方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就是一个明证。 第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日本都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影响了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而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各国轻视和忽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 第四,盲目自大,因循守旧,缺乏新思潮的冲击。东方国家习惯于躺在过去辉煌的业绩上,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19、 英国革命爆发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首先,封建统治阶级——贵族,分裂为旧贵族和新贵族两大阶层。 其次,在圈地运动中丧失土地的农民,一部分继续留在农村,成为农牧场的雇佣劳动者,另一部分流浪到城市,成为雇佣工人,他们和城市中原有的手 工业者构成了英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身受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是后来革命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第三,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他们包括农业资本家和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与宫廷有密切关系的大金融家。资产阶级的主体是中、小工商业者,他们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成为革命中的领导力量。 在宗教领域,英国国教正日益受到加尔文教的冲击。 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英国王室却在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使得以国王为首的旧势力不仅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它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一场空前的政治大革命即将来临。 2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长老派与独立派的斗争 战胜了骑士党后,圆颅党内部进一步分裂,形成了国会与军队对立的局面: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利益的长老会派控制了政府和国会,是革命的既得利益者,认为革命应该就此结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府;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独立派控制了军队,他们在克伦威尔领导下,主张应当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废除现实社会中束缚工商业发展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对长老会派独占政治和宗教权力不满。 1647年3月,国会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借口,宣布解散军队,遭到士兵们的拒绝。同年8月,克伦威尔带领军队进入伦敦,清除了国会中11名长老会派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开始控制长期国会。此后,军队内部独立派与平等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二编 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1780—186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 《独立宣言》:(课本149页) 《独立宣言》是一份在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有重大意义的伟大文件,它全面地阐述了北美革命的基本原则,第一次以国家政纲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对于人权和民权的要求,它的精神成为美国独立和建国的思想基础,鼓舞了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 美国1787宪法: 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 HYPERLINK "http://baike.soso.com/v569345.htm?ch=ch.bk.innerlink"联邦宪法,它以法律形式巩固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民主成果。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 HYPERLINK "http://baike.soso.com/v3264747.htm?ch=ch.bk.innerlink"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 1787年宪法不仅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当今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有借鉴意义。该宪法不足之处在于体现了不民主的一面,默许了黑人奴隶制。 3、杜桑.卢维杜尔: 南美洲独立运动早期领袖,南美洲独立运动伟大的革命家,海地共和国缔造者之一。 海地革命是拉美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黑人革命;杜桑·卢维杜尔作为领导人,揭开了整个拉丁美洲黑人革命的序幕,为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由国家树立了榜样。 4、塞缪尔.斯莱特: 英国殖民美国人,美国纺织业的开创者,他于1790年在罗德岛州建立美国的第一家纺织厂,他重新仿制出机器,开创了美国的纺织业。 5、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工人们提出了提高工资的要求,并进行一系列的斗争,最后与包商代表达成了最低工价的最低标准。但七月王朝政府不承认这个协议,包商撕毁协议。政府的行为引起了工人的抗议,11月21日爆发了罢工运动。政府在数千名工人赴集会会场的途中突袭集会工人,,工人愤怒进行还击,开始武装起义。三天后,击败政府军,占领了里昂市。随即政府调集大量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失败。 6、日不落帝国: 18世纪,荷兰衰落,英国在英法战争中打败法国成为当时的欧洲强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在海外所夺取和拥有的殖民地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所有的国家,1860年英国占领的殖民地面积已达到647.7万平方公里,遍布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面积几乎接近半个世界,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阶段。 7、反谷物法运动:(课本207页) 英国反谷物法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新兴的、在政治上无权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经济地位逐渐衰落但仍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地主贵族间的一次斗争。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引起的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化结构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传统的地主贵族间的利益冲突和调整,而这种利益的调整最终是有利于力量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这也表明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8、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在西欧,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年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迅猛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也在这300年里逐渐形成一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社会理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9、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由马克思,恩格斯执笔起草,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注意必然胜利,它阐明了无产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它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论述了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领导力量。最后《共产党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伟大号召做为结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从此,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给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此而蓬勃向前发展着。 10、东方问题 所谓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这是恩格斯对东方问题实质是概括。一般说来,它是指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利益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从欧洲看来,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称东方问题。 11、克里奥人 美国 HYPERLIN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2%A8%E8%A5%BF%E5%93%A5%E7%81%A3" \o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中,法国、西班牙早期白人移民的后代,或是法国、西班牙人与黑人混血的后代。以及加勒比海的海地也有部份克里奥人。 12、克里米亚战争 亦称东方战争,1853 年至1856年俄国同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国之间的战争。十九世纪中叶,土耳其已沦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以便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而这恰恰与英法两国利益相矛盾。1853年6月,俄国出兵占领康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宣战。11月,俄军袭击土耳其舰队获胜,英法两国出面干涉。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1855年2月撒丁产战。同年九月,英法土撒联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国被迫放弃在黑海保有舰队和要害的权利,宣布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中立。克里米亚战争动摇了俄国的欧洲霸权地位。 13、占西女王 印度民族女英雄。1853年占西王公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份登基。不久公国被英国兼并。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美貌、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14、巴布教  巴布教是从伊斯兰教的一个教派发展而来的。它的创始人是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他创立巴布教派,并自称巴布,宣传“巴布”是广大信徒与马赫迪之间的使者。巴布教迎合灾难深重的伊朗教徒盼望救世主(马赫迪)早日降临人间的愿望,宣布马赫迪降世的时间已经到来。一旦马赫迪降世,伊朗将成为“正义王国”,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都将过上幸福的生活。巴布教的这种朴素的教义宣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信奉巴布教的教徒人数激增,尤以北部各省和阿塞拜疆省的南部特别盛行 15、塔列朗 塔列朗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从大革命到七月王朝屡任政府要职。1814年至1815年间,时任法国外交大臣的他率法国代表团参加了维也纳会议。会上他利用反法同盟国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正统主义”原则,即战争爆发之前欧洲的王朝与政治秩序属于正统,不得变更。塔列朗的正统主义成为了维也纳会议奉行的指导原则之一,不少国家恢复了法国革命前的旧王朝的统治。强调正统主义,实际上保卫了战败国法国的领土免被瓜分,保护了法兰西民族的利益。同时,根据这个原则,凡是恢复正统王朝统治的国家,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这对于限制大国的扩张野心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16、四国同盟 1815年11月,俄、普、奥三国在签署建立神圣同盟的条约两个月后,又与英国缔结了四国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维护1815年的《巴黎和约》;任何一方如受法国攻击,盟国都必须出兵相助;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与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条约的有效期为20年。四国同盟成为神圣同盟的补充,目的就在于遏制法国的东山再起,反对新的革命运动。1818年法国按期偿清赔款后,也加入同盟,参与镇压欧洲革命运动。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P125—P129 政治前提:贵族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即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标志着英国近代议会制的确立,它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政权,推行符合其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贸易政策和税收政策,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经济前提: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圈地运动给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者,征服和扩大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开辟和扩大了国际市场。从而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经济前提。除了对国内人民剥削外,依靠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国债和税收制度,源源不断的黄金转化为资本。 技术前提: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条件。 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为机器发明提供了理论根据,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 工业革命的进程与特征 P129—P135 进程:1、棉纺织业—工业革命的急先锋 2、冶金业和采矿业—工业革命的中流砥柱 3、交通运输业—工业革命的集大成者 4、机器制造业—工业革命的完成者 特征:1、开始于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 2、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以使用非生物能源(蒸汽)、粗质量的机器大生产和并不太高的技术水平为特征,它的物质基础是煤和铁。 3、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最主要的特征)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P134—P138 结构性变革 它是一场技术革命,致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变化;又是一场社会变革,导致阶级结构变动、人口迅速增加,英国最先进入工业社会。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变革可以归结为三个比例的变化,即(1)、工农业比例变化。体现在产业结构变化之中。农业在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而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二三产业已经成为英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英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2)、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的变化。大工业逐渐取代手工业,小手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受到无情排挤;(3)、城乡结构变化。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其中工业压到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是最深刻、最根本的变化。 工业飞速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建立了强大的机器制造工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遥遥领先的工业优势地位。另外,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英国凭借工业革命过程中先进的技术、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有利的国际形势,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树立了其工业霸权地位。 对外贸易与海外运输 对外贸易:“工业上的霸权带来了商业上的霸权”,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拥有世界出口总额的1/4和世界进口总额的1/3。(1)、工业技术上的优势,保证英国的商品价廉物美,在世界市场尚处于有力的竞争地位,出口贸易大为增加。(2)、英国的外贸结构同样反映出英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海外运输:英国注重发展海军和扩大海上运输,不断用新的技术成就来更新和加强自己国家的舰队,英国利用自己强大的海军在世界各地的商路上继续抢占殖民地、海军战略基地和贸易据点。海上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英国工业化向四周扩散,使英国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从世界古典文明的边缘一跃成为世界近代文明的中心和唯一的工业化中心。英国工业化进程也从英国逐步推广到西欧和北美局部地区,形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巨大浪潮,是世界进入“大西洋革命”的时代。 4、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p139——154) 原因:1、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 2、自英国开发海外殖民地以来,为了维护英国本土的垄断利益,颁布了一些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法令,例如《航海条例》。随着北美殖民地自身发展,殖民地人民越来越希望减低对英国本土的依赖,寻求独立发展其自身的经济。然而,这却引起了英国当局的不满,因为英国当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继续充当其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因此,英国当局开始采取很多高压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经挤的自由发展。英国当局首先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及解散其议会。60年代,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为增加税收,颁布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和1767年的《唐森德税法》。 3、殖民地居民感到强烈不满,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然而,英国当局不但不作理会,更在1773年3月5日派驻北美英军开枪射杀反抗英国当局暴政的波士顿居民,制造了“波士顿惨案”,使得殖民地民怨沸腾,后于1773年12月16日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英国当局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特点: (1)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阶段,革命的主体的反英独立; (2)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3)是近代早期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本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4)革命没有太大反复,有利于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5)有外援支持; (6)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5、 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评述 (p164) 一、 君主立宪派:由金融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组成,目标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立宪君主国。为了恢复秩序,建立新的国家制度,从8月4日开始,制宪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通称《八月法令》,表明资产阶级运用法律手段,结束封建贵族统治,建设新的社会制度取得了初步的胜利。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民获得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强调主权在民,粉碎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随后两年内,陆续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在此基础上,1791年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二、 吉伦特派:以新闻记者布里索为首,主要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尤其与西部和南部主要港口城市的利益联系密切,要求经济自由,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领导人民推翻王权。建立共和。坚决反对封建复辟势力,对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外国的武装干涉、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相互纠缠,吉伦特派束手无策,无力维持政局稳定,也不能顺应人民的要求。 三、 雅各宾派:是小资产阶级和平民群众的联盟,颁布三个土地法令,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势力。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严峻的军事和经济危机迫使雅各宾派走向激进,经济局势的恶化、通货膨胀的持续、大量军费开支引发严重的财政危机。雅各宾派至此宣布了一系列恐怖政策,严峻的恐怖政策在初期取得相当成效,局势的缓和意味着恐怖政策已经完成了使命。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特殊手段,恐怖统治为保卫法国大革命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带了严重的消极后果。 6、 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1、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绝大多数是农民,城市市民,借助三级会议的选举,第三等级提交了大量的陈情书,要求国王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实施权利平等,经过斗争争取,国王和贵族阶级被迫同意,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等于贵族和教士等级的代表之和
/
本文档为【世界近代史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