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7-12-11 50页 doc 32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校代号:10532 学 :S10142011 号 密 级: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 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黄玉勇 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曾德明 教授 培 养 单 位: 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工商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10 月 1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11 月 22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姚艳虹 教授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校代号:10532 学 :S10142011 号 密 级: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 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黄玉勇 学位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及职称: 曾德明 教授 培 养 单 位: 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工商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10 月 1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11 月 22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姚艳虹 教授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high-tech industry by HUANG Yuyong B.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Professor ZENG Deming October, 2012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 要 随着知识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企业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创新,提 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高技术企业仅凭自身有限的资 源进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速融入产业创新网络,大量获取嵌入于网络的 创新知识,加以学习利用增加企业知识存量,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网络嵌入性成 为了一种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嵌入性作为网络嵌入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企业知识获取和学习,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 本文从组织学习能力的视角探讨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知识资源是实现企业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的基础。网络嵌入性和组织学习 等理论表明,关系嵌入性为企业获取外部网络稀缺性知识提供平台,而企业必须 通过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学习利用外界知识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创新实 践。鉴于此,本文构建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的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 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选取我国部分地区高技术 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 析。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而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 应。 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加强企业外部网络的建设, 发展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关系嵌入性的同时,还应重视组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提升创新绩效过程中的作用。期望本文 的分析与探讨能进一步充实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给企业的管 理实践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关系嵌入性;组织学习能力;企业创新绩效 II 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network economy, the process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ets speeding up,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fiercer, namely, the enterprises’ environment has been changing quickly. Enterprises can survive only by making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and improving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Meanwhile, high-tech enterprises only rely on their own limited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are insufficient, they must accelerate into the industry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ncrease enterprise knowledge stock through ob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knowledge that is of network embedded, then enha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Network embeddedness has been becoming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s',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important constituent,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fluences th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us influence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perspective, this paper that discussed the enhance role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high-tech industry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reality significance. Knowledge resources are the foundation to realiz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o w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network embeddedness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relationship embeddedness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enterprises to gain the external network scarcity knowledge, while enterprises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ractice only through stro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ility to learn and utilize ex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Therefore, we proposed a model of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it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while som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hypotheses had been put forward. Finally, we collected data from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some area of our country.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valid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f high-tech industry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il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playe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III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between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s the enhance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external network for the goo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making better use of it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mote effect from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to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ay this study can step forward enrich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have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actice. Key words: High-tech Industry;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V 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III 目 录 ........................................................................................................................ V 插图索引 ................................................................................................................ VIII 附表索引 .................................................................................................................. IX 第 1 章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3 1.2.1 研究对象 ????????????????????????????????????????????????????????????????????????????????????????????? 3 1.2.2 研究内容 ????????????????????????????????????????????????????????????????????????????????????????????? 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 1.3.1 研究思路 ????????????????????????????????????????????????????????????????????????????????????????????? 5 1.3.2 研究方法 ????????????????????????????????????????????????????????????????????????????????????????????? 6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8 2.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研究综述 .............................................................8 2.1.1 网络嵌入性理论 ?????????????????????????????????????????????????????????????????????????????????? 8 2.1.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内涵和维度 ?????????????????????????????????????????? 10 2.2 企业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12 2.2.1 企业创新理论 ??????????????????????????????????????????????????????????????????????????????????? 12 2.2.2 企业创新绩效及其评价指标 ????????????????????????????????????????????????????????????? 13 2.3 组织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15 2.3.1 组织学习理论 ??????????????????????????????????????????????????????????????????????????????????? 15 2.3.2 组织学习能力的内涵和维度 ????????????????????????????????????????????????????????????? 18 2.3.3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 19 2.4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现状 ...........................................20 2.4.1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述评 ?????????????????????????????????????????????? 20 2.4.2 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的相关研究述评 ?????????????????????????????????????????? 22 第 3 章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 .....................24 3.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 ............................24 V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3.1.1 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24 3.1.2 信息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25 3.1.3 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26 3.2 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7 3.2.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 27 3.2.2 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 29 3.2.3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 ????????????????????????????????????????????????????????????????? 31 3.3 概念模型与测量指标 ..................................................................................32 3.3.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32 3.3.2 关系嵌入性测量指标 ???????????????????????????????????????????????????????????????????????? 34 3.3.3 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指标 ???????????????????????????????????????????????????????????????????? 36 3.3.4 企业创新绩效测量指标 ???????????????????????????????????????????????????????????????????? 38 第 4 章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40 4.1 研究 ......................................................................................................40 4.1.1 调研问卷设计 ???????????????????????????????????????????????????????????????????????????????????? 40 4.1.2 问卷预测试与修正 ???????????????????????????????????????????????????????????????????????????? 41 4.2 数据收集 ......................................................................................................44 4.2.1 数据来源 ??????????????????????????????????????????????????????????????????????????????????????????? 44 4.2.2 数据收集 ??????????????????????????????????????????????????????????????????????????????????????????? 44 4.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4.3.1 关系嵌入性量表检验 ???????????????????????????????????????????????????????????????????????? 45 4.3.2 组织学习能力量表检验 ???????????????????????????????????????????????????????????????????? 47 4.3.3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检验 ???????????????????????????????????????????????????????????????????? 49 4.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0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0 4.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51 4.4.3 方差分析 ??????????????????????????????????????????????????????????????????????????????????????????? 52 4.4.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53 4.5 实证结果与管理建议 ...................................................................................57 4.5.1 实证结果分析 ??????????????????????????????????????????????????????????????????????????????????? 57 4.5.2 管理建议与对策 ???????????????????????????????????????????????????????????????????????????????? 58 结 论 .......................................................................................................................60 参考文献 ...................................................................................................................63 致 谢 .......................................................................................................................70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1 VI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2 附录 C 调查问卷 ......................................................................................................73 VII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插图索引 图 1.1 技术路线图 ......................................................................................................6 图 2.1 Argyris&Schon(1978)组织学习四阶段模型 ...................................................16 图 2.2 Nonaka&Takeuchi(1995) SECI 模型 ...............................................................17 图 2.3 陈国权和马萌 (2000)改进的组织学习模型 ...................................................17 图 2.4 陈国权 (2002)“6P-1B”组织学习模型 .............................................................18 图 3.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示意图 ...........................32 图 3.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32 图 4.1 关系嵌入性的测量模型 .................................................................................46 图 4.2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模型 .............................................................................48 图 4.3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模型 .............................................................................49 VIII 硕士学位论文 附表索引 表 2.1 网络嵌入性构成要素划分 .............................................................................10 表 2.2 关系嵌入性维度划分 ....................................................................................12 表 2.3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22 表 3.1 关系嵌入性三维度的测量指标总结 ..............................................................34 表 3.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三维度的测量指标内涵 .......................................36 表 3.3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总结 .....................................................................36 表 3.4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内涵 .....................................................................37 表 3.5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总结 .....................................................................38 表 3.6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内涵 .....................................................................39 表 4.1 初始问卷测度指标及计量题项 .....................................................................40 表 4.2 正式问卷测度指标及计量题项 .....................................................................42 表 4.3 修正的正式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 ...........................................................43 表 4.4 样本数据分布行业情况 .................................................................................44 表 4.5 关系嵌入性量表的信度分析 .........................................................................46 表 4.6 关系嵌入性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47 表 4.7 组织学习能力量表的信度分析 .....................................................................47 表 4.8 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48 表 4.9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的信度分析 .....................................................................49 表 4.10 企业创新绩效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49 表 4.11 有效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50 表 4.12 问卷变量相关性分析 ...................................................................................52 表 4.13 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54 表 4.14 行业性质影响分析表 ...................................................................................54 表 4.15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54 表 4.16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54 表 4.17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55 表 4.18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56 表 4.19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57 表 4.20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58 IX 硕士学位论文 论 第 1 章 绪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 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创新面临的挑战。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以最 新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首 要因素,知识基础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与 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数字化与网络化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竞争全球化、技术跳 跃式更新换代与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等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产生巨大冲击,而 这对企业的战略柔性、组织学习能力及企业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 竞争的多变性与需求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必须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断创新,并持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企 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面临更大的挑 战。当前,高技术的浪潮正在波及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高技术产 业的水平和规模将决定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网络嵌入性研究的兴起。传统的资源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依赖企业 内部拥有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异质性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因而将企业置于一种 封闭的状态,忽视了企业与其它外部实体的联系。然而,随着技术变革速度越来 越快,企业创新所需的知识的内隐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程度在提高,任何单一的 企业在动态环境的“漩涡”中均显得势单力薄,单个企业的有限资源已无法满足 其技术创新的要求,企业外部的的知识资源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于 是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取决于其获取企业边界之外新知识,并将其有效地整合和充 分利用的能力。积极有效地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组织组建创新网 络,获取广泛的外部知识是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剧烈的技术环境 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社会网络理论逐步运用到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中。社会网络理论认 为,企业行为嵌入于社会网络,其异质性资源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更多的是从 企业所嵌入的网络中获取,即企业网络提供诸多有形与无形的资源 [1]。 Dyer & Singh(1998)研究指出,与企业内部占有的资源相比,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稀缺性 资源和核心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创新 网络的兴起,网络嵌入性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工具,对于网 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络嵌入性的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企 业的网络嵌入性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能影响企业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进而 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网络嵌入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已 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探讨的热点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嵌入性,达到提升 企业创新绩效的目的,就成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 个背景,研究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1.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1985 年,Granovetter 从网络嵌入性的概念出发,界定了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 入性二维度划分 [3]。目前,涉及网络嵌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嵌入性(如 网络密度、网络位置、网络规模、结构洞等)方面,研究结构嵌入性与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等之间的关系。尽管关系嵌入性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来了, 但是国内外涉及关系嵌入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系嵌入性概念、构成要素和测 度指标等方面。虽然已有的研究提出了网络资源的特性及其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 势,但对企业的关系嵌入性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的机理研究仍存在不足,并且现 有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分歧,并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 本文试图从组织学习这一新的视角,揭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 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对于关系嵌入性的构成要素,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统一的 划分,论文基于已有研究,结合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将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 性划分为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要素,分析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 用,并选取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 作实证研究。通过对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为发挥网络资源在 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关系嵌入性理论、组织学习理 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2. 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 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技术及基础产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高技术企业作为高技术研发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承担者已经成为经济 学和管理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吸引了许多学者分析高技术企业的行为,研 究高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企业的创新模式从简单的线性模式、交互 作用模式到网络模式的演化。企业的经济行为嵌入在它与外部组织建立的各种关 系网络之中,网络已成为当代企业创新的重要环境特征。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 界开始认识到网络嵌入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网络嵌入性成为了企业生产 2 硕士学位论文 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网络嵌入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嵌入性对 企业绩效的影响越来愈大。基于此,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结 合组织学习能力的作用,构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 型,并以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关系嵌入性影响企业创新 绩效的作用机理。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企 业实践,对于高技术企业获取和利用社会网络的知识资源,增强高技术企业持续 竞争优势,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高技术产业 (high-tech industry)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产业发展速度快,具 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并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的波及效果较明显 的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高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的支柱 产业,特别是随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 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蓬勃发 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高技 术产业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尚无一致的界定标准。美国学者纳尔逊 (Nalson) 认为高技术产业,是指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资金,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 业。美国商务部把高技术产业定义为: R&D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为 10%以 上,同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也为 10%以上的产业。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 (OECD)把 R&D密集度 (R&D投入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作为界 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20世纪 80年代将 R&D密集度高于 4%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 业, 90年代后期根据各成员国产业技术密度的发展情况,将 R&D密集度高于 8% 的行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 2002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的通知》指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医药制造行业、医疗设备及仪器 仪表制造行业、航空航天器制造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电子计算机及 办公设备制造行业。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 2008年4月共 同 制 定 的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文件,高新 技术企业是指在重点高新技术行业,持续展开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其 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生产经营 活 动 ,在 我 国 大 陆 境 内( 不 含 香 港 、澳 门 和 台 湾 地 区 )注 册 登 记 超 过 1年 的 居 民 企 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还必须满足: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上要 达到 30%比例,其中研发的科技人员比例要达到 10%;在我国境内发生的R&D费用 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额占全部R&D费用的比例大于等于 60%;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收入占企业 当年总收入的 60%以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新医药与生物技术、 航天航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节能及新能源技术、 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八种技术行业领域。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 作为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集成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谋求战略优势的决定 性因素。与相比传统产业相比而言,高技术产业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点: 1. 高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高技术产 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其研发需要大量创新型的科研人才和管 理人才,其生产设备、材料涉及现代技术领域的尖端成果,且技术更新速度快, 产品生命周期短,与此同时,R&D经费及技术设备需要投入高额的人力、财力和 物力成本。 2.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和高风险的特点。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和物,采用领先的技术、工艺和手段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 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 市场、技术及管理等方面都面临很大风险。 3. 高技术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效应显著的特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 开发能力在推动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能对其他相关尖端产 业以及对传统产业产生有利的辐射与渗透作用,将其增长效果扩散至国民经济各 个部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带动整 个产业系统科技持续发展。 1.2.2 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综述相关理论及研究的 基础上,围绕关系嵌入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这一基本问题进行展开,试图打 开此作用机理的黑箱,深入分析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根据论文研 究的主题,研究内容包括: 1.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将 关系嵌入性划分为信任、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 2. 理论推演出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 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构建理论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3. 采用调查问卷对高技术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运用相关性 分析、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研究假设,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 相关管理建议。 4 硕士学位论文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在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 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然后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为 四章。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绪论。对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选题背景 进行了简要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同时,明确研究的 对象,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技术路线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网络嵌入 性理论、组织学习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所依赖的理论基础。 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对关系嵌入性内涵和维度、组织学习能力的内涵和 维度以及企业创新绩效的内涵和维度进行综述,并对关系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研 究以及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变量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为第三章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影响机理分析。为了深入研究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章结合高技 术产业特征,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三个维 度: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理,并引入组织学习 能力这一中介变量,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推演构建本文的概念模型,并根据相应 的影响关系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相关变量的测度指标,为第四章实证过程中问卷 设计奠定基础。 第四章,实证研究。针对第三章构建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以及相关标量的 测度指标设计并发送问卷、收集数据,经过对数据筛选和整理,运用 SPSSl8.0 和 Amos17.0 等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三章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对 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研 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的局限之处,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文章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网络嵌入性理论 企业创新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关系嵌入性影响企业创新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 概念模型与测量指标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研究结论 图 1.1 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本文涉及网络嵌入性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因此在研究中遵 循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相 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深入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组织 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1. 定性理论分析。笔者通过学校图书馆纸本资源、数字资源(中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 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EBSCO-ASP、SDOL Elsevier、 Springer、 Google学术搜索引擎)和相关专业书籍等渠道获取了丰富的关于关系嵌 入性、组织学习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筛选、梳理, 归纳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已有文献中研究的不足,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基 于组织学习的视角提出了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影响企业 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 6 硕士学位论文 2. 实证研究检验。本文通过选取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作为研 究对象,运用问卷调研和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对论文提出的模型和假设予以检验。 首先,在过大量文献收集、阅读和研究二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模型和待 检验的假设。在参考现有文献及学术团队讨论的基础上设计本文的调查问卷,通 过在学院的 MBA 班和湖南、广东等地区的高技术企业进行的预测试对问卷反复 修改与完善,确定最终问卷后对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问卷调研和数据 收集。然后,对收集到的一手数据通过 SPSS18.0 和 Amos17.0 进行实证分析,通 过实证分析检验本文提出的模型和假设,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用以描述说明受访对象 的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其中探索性因子 分析用于设计问卷和预调查,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修改完善测量量表,而验证 性因子分析用于正式调研数据的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与方差分析,相关性分 析用于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与强度,方差分析用于测量企业背景变量对潜变 量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用于分析和检验解释变量、中介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之间影响。 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研究综述 2.1.1 网络嵌入性理论 1. 网络嵌入性的内涵 “嵌入性 (Embeddedness)”概念由经济史学家 Polanyi 于 1944 年首先在在《大 变革》(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中提出 [4]。他认为,人类经济行为嵌入在经 济与非经济的中,将非经济的制度包括在内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他将经济 活动分为互惠、再分配和市场交换三种方式,并得出了“经济行为在前工业社会 里嵌入于社会关系中,而在工业社会里日益非嵌入”的结论。Polanyi 所认为的市 场经济的非嵌入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嵌入性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经济社会 学者的足够重视。 借鉴 Polanyi 的嵌入性思想,Granovetter(1985)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了 《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 [1],认为无论是在前工业社会还是工 业社会,经济行为必然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而且这种社会结构对个体行动 者的影响将持续存在,即行动者的经济行为要受到所嵌入的社会结构的限制。1992 年, Granovetter 对“嵌入性”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5],他研究认为网络嵌入性是指 整个企业社会网络的组织结构及企业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结关系,影响嵌入于现有 关系网络中的企业经济行为。 自此之后“嵌入性”研究视角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经济 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Barber(1995)重新构建了嵌入性的概念 [6],他认为嵌入 性的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能暴露与纠正新古典经济学社会化不够传统,以及修正 了经济学家和其他一些学者把市场经济系统具体化与绝对化的趋势。 Halinen & Tornross(1998)在研究中对“嵌入性”进行了定义,他指出,所谓“嵌入性”是指 企业在不同的网络形态下,彼此之间的关系或依赖程度 [1]。鲁开垠( 2003)认为, 民营经济的嵌入性是指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文化土壤 之中的行为,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嵌入性程度 [7]。 2. 网络嵌入性的维度划分 企业的社会网络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和信息提供了机会,从网络嵌入性角度 来研究企业的行为和产出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 网络嵌入性进行了分类。 ( 1)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 早 在 1985 年 , Granovetter 基 于 网 络 嵌 入 性 的 概 念 , 界 定 了 关 系 嵌 入 性 8 硕士学位论文 (Relational Embeddness) 与 结 构 嵌 入 性 (Structural Embeddness) 二 维 度 划 分 。 Granovetter(1992) 又对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作了进一步界定和解释。关系嵌入性 是基于互惠预期而发生的双向关系,主要从关系的内容、方向、延续性及强度等 方面来衡量;而结构嵌入则是关系之间的分布情况,主要采用关系联结在整个网 络中的位置、规模和密度等测度指标 (Granovetter, 1992)。关系嵌入认为行动者 可以通过网络中结点间的相互联系纽带来获取信息收益;结构嵌入则认为网络中 不同节点由于位置不同会产生信息优势的差异,强调网络的结构给企业带来的影 响。 ( 2)结构、认知、文化与制度嵌入性 Zukin & DiMaggio(1990)从企业所处的社会情境出发,提出了结构、认知、文 化及制度等四种嵌入性 [8]。认知嵌入性是在个人理性预算的基础上,在追求最佳 经济行为选择过程中而形成的嵌入性,着重突出行为者的理性行为;结构嵌入性 继承和发展了 Granovetter的定义,指经济交换受到网络组织结构的作用与制约; 文化嵌入性观点指出经济行为受到组织外部的价值观和信念等社会文化的制约; 而政治嵌入性则是行为者的经济行为受到法律与政治等制度框架的影响。 ( 3)业务嵌入性与技术嵌入性 Andersson,Forsgren & Holm(2002)从经济行为的研究角度,将网络嵌入性分 为业务嵌入性 (Business Embeddness)和技术嵌入性 (Technology Embeddness),并以 瑞典 97家跨国公司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业务嵌入性和技术嵌入性对企业 绩效和子公司在跨过公司中竞争能力发展的影响,实证表明网络嵌入性作为一种 战略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和竞争能力的发展 [9]。刘雪峰 (2007)通过四个 案例分析,得出网络嵌入性由技术嵌入性和业务嵌入性两个构成要素 [10]。李妍 ( 2009)借鉴刘雪峰 (2007)的案例分析结果,以及 Andersson,Forsgren & Holm(2002) 对网络嵌入性的分类,将网络嵌入性分为技术嵌入性与业务嵌入性,并以苏州民 营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11]。 ( 4)环境嵌入性、组织间嵌入性与与双向嵌入性 Hagedoom(2006)基于企业间合作关系不同层面的社会情景,提出三个层次的 嵌 入 性 : 环 境 嵌 入 性 (Environmental Embeddness) 、 组 织 间 嵌 入 性 (Interorganizational Embeddness)和双向嵌入性 (Dyadic Embeddness)[12]。这三个层 次的嵌入性可以分别理解为特定国家与产业的环境、企业的组织间多元网络的历 史背景及企业间二元联系。 上述主要学者关于网络嵌入性构成要素的四类划分如表 2.1 所示。在网络嵌 入性的诸多划分中,Granovetter 的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的二分法框架在国内 外学者研究中被广泛采用。本文研究中沿用 Granovetter 对网络嵌入性的划分,即 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关系嵌入即企业所在的外部关系网络影响并决定企业 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经济行为。结构嵌入则是从在宏观层次角度看,企业的关系网络嵌入在有企业组 成的社会组织结构,并且该社会组织结构的文化与价值观因素影响甚至决定其经 济行为这种划分方式不仅连接了微观和宏观,而且其他的各种嵌入类型,如历史 嵌入、文化嵌入等大都均可纳入这两种嵌入分类内。 表 2.1 网络嵌入性构成要素划分 构成要素划分 代表学者 Granovetter(1985,1992) 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 结构嵌入、认知嵌入、文化嵌入与制度嵌入 Zukin & DiMaggio(1990) Andersson et al.(2002);刘雪峰 业务嵌入与技术嵌入 (2007);李妍 (2009) Hagedoom( 2006) 环境嵌入、组织间嵌入与与双向嵌入 资料来源:文献整理 2.1.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内涵和维度 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内涵 网络嵌入性概念提出以来,企业在网络中关系嵌入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重 点关注的问题。关系嵌入性与二元交易关系相关,它是指交易双方对对方的需求 和目标的重视程度,以及交易双方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信息共享程度 (Granovetter,1992)。Gulati et al.认为关系嵌入注重网络嵌入的质量与内涵,即交 易双方彼此联结关系的强弱程度、多样程度以及联结双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13] 。 Andersson et al.研究指出关系嵌入性为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及伙伴 间所形成的、侧重于关系网络联结的一种非正式的网络结构,并且其联结关系的 强弱程度直接对知识信息共享产生影响 [9]。Simsek et al.指出,关系嵌入注重交易 关系的质量,即组织在考虑自身的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也会考虑对方的需求与目 标,并展现出信任、规范等行为 [14]。Uzzi 指出关系嵌入是一种合作伙伴重视双边 交易 (Dyadic Exchange)质量的特殊和密切的关系,参与各方能相互体察彼此的需 要与目的,而且彼此信任、信息分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安排这些行为将出现在联系 紧密的组织间 [15]。王国顺,刘若斯(2009)把关系嵌入界定为企业与外部供应商 等外部实体之间形成的关系,着重考察这种关系的质量和合作的持久性 [16]。陈琦 (2010)认为关系嵌入性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以直接联结为纽带并以交易关 系为基础的二元关系的强弱 [17]。王家宝(2011)将关系嵌入性定义为伙伴之间的 互惠性与亲密程度,其构成要素包括人际信任、可信度、重叠的身份、亲密性的 感知以及人际间的团结等 [18]。 本文所研究的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对于知 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来说,知识创新和产品更新速度快,瞬息万变的市 场环境、激烈的竞争以及自身有限资源的局限性必然要求高技术产业中的企业要 10 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其丰富良好的网络关系资源快速从企业外部获取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资 源,并加以整合。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界定 为高技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 之间基于交流合作形成的一种互惠的网络关系,重视彼此的信任、信息共享与共 同解决问题的程度,其嵌入性程度影响企业的行为与绩效。 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维度 国内外对关系嵌入性的相关文献,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关系嵌入性的维度进 行了划分。 Granovetter(1985)从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 维度,将关系嵌入性分为强联结嵌入性关系和弱联结嵌入性关系两类,其中强联 结嵌入性关系意味着行为者之间互动频率高、感情紧密、关系密切、互惠交换多 而广,反之即为弱联结嵌入性关系。 Uzzi(1997)、 McEvily & Marcus(2005) 认为关系嵌入性内涵包括信任 (trust)、 优 质 信 息 共 享 (fine-grained information sharing) 和 共 同 解 决 问 题 的 安 排 (joint problem-solving arrangements)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既相互独立的,又彼此相关, 均为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5][19]。信任是组织形成联结的前提,它意味着 合作各方不会利用彼此的缺陷来获取自己利益,优质信息共享即合作各方能够分 享彼此对对方有价值的稀缺性知识资源,对于共同解决问题安排则是合作各方能 够互相协作帮助解决彼此所碰到的难题。与此类似,2007 年 Gulati 和 Sytch 的实 证研究指出关系嵌入性包括共同行动 (joint action)、信任 (trust)以及信息交换的范 围与质量 (the quality and sop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三大要素 [20]。许冠南(2008) 借鉴 Uzzi(1997)、McEvily 和 Marcus(2005)以及 Gulati 和 Sytch(2007)等人的研究, 选取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要素衡量企业在制造业企业网络中的关 系嵌入,在对企业与合作的供应商及客户企业之间的信任、信息分享及共同解决 问题的状况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测量企业的关系嵌入性程度 [21]。李世超,蔺 楠,苏竣(2011)借鉴 McEvily & Marcus(2005)的研究,将关系嵌入界定为信任、 信息共享两个维度 [22]。洪茹燕(2012)在分析全球制造网络效应下跨国合资企业 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嵌入性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协同对企业知识搜寻与创新能力的影 响时,将关系嵌入性的维度概括为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方面 [23]。 王晓娟(2008)基于关系强度、关系质量与关系稳定性三个层面,分别选取 知识交流的频率、交换信息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及彼此履行诺言的程度、知识交流 关系的持续时间及其过程中的机会主义等指标题项,对关系嵌入性进行测度 [24]。 魏江,郑小勇(2010)基于 Granovetter 提出的互动频率、感情强度和互惠交换 基础上,加上信任构成四个维度测量关系嵌入强度 [25]。 Dhanaraj et al.(2004)把关 系嵌入性分为关系联结强度 (tie strength)、信任 (trust)与共同价值观和体系 (shared values and systems)三个维度,分析了外方母公司与国际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 1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关系嵌入性对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移以及新建合资企业与成熟合资企业的不 同重要性,并考察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对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26]。 王国顺,刘若斯(2009)把关系嵌入划分为关系强度、关系质量两个维度 [16]。 王志玮(2010)认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主要通过外部知识网络联 结强度、关系质量等维度来分析企业与外部知识网络中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27] 。周丽虹(2010)将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界定为企业间联结的强度、信任和 知识共享三方面 [28]。钱兵(2011)用联结强度、信任、知识共享这三个维度来描 述物流外包关系嵌入性 [29]。 综述所述,关系嵌入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表 2.2 对关系嵌入性的 维度的划分进行了汇总。近年来,学者们一般认为关系嵌入性是动态连续的,而 非一个非强即弱的二分变量 [21]。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用信任、信息共享和 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来衡量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并对这个三个维度进 一步进行阐述和探讨。 表 2.2 关系嵌入性维度划分 关系嵌入维度 代表学者 Granovetter(1985) 强联结嵌入性关系和弱联结嵌入性关系 关系联结强度、信任、共同价值观和体系 Dhanaraj et al.(2004) 王 晓 娟 (2008) ; 王 国 顺 , 刘 若 斯 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和关系质量 (2009);王志玮(2010) 魏江,郑小勇(2010) 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互惠交换和信任 联结强度、信任、知识共享 周丽虹(2010);钱兵(2011) ; Uzzi(1997) McEvily & Marcus(2005); Gulati & Sytch(2007); 组织间信任、优质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 许冠南(2008);李世超,蔺楠,苏竣 (2011);洪茹燕(2012) 资料来源:文献整理 2.2 企业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2.2.1 企业创新理论 20 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sis 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 济发展理论》中最先提出创新 (innovation)这一概念。学术界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 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 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他认为创新行为包括五种类型:?产品创新: 12 硕士学位论文 引 进 一 种 新 的 产 品 ;?工艺创新:采 用 一 种 新 的 生 产 方 法 ;? 市场创新:开 辟 一 个 新 的 市 场 ;?资源配置创新:获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 源;?组织创新:实现一种新的工业企业组织形式。随着创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创新的概念,企业创新日益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国内 外学者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主要倾向于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 Mansfield(1968)从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定义:企业技术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 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 [30]。陈劲和陈钰芬( 2006) 认为,技术创新是一项从新思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实 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是其成功的标志 [31]。 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创新的综合 性和复杂性日益提高,使得任何实力雄厚的企业均无法在其内部获得企业创新所 需的全部知识和信息,企业仅仅依赖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满足其技术创新的要求, 企业封闭式创新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Chesbrough(2003)提出开放式创新 模式,认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创新成为一种全局性的经济行为,创新思 路可以源于企业内部 R&D 部门,或 R&D 部门外的其他部门,也可能来自于企业 外部 [32]。企业为了成功地实施创新,需要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加强与外部其 他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及合作企业等)的联系与互动, 获取和整合企业内外创 新资源。随着企业创新理论的研究日趋成熟,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不仅仅局 限于技术方面的创新,也逐渐关注企业制度、市场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有关企 业创新创新绩效的研究和探讨,己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2.2.2 企业创新绩效及其评价指标 近年来,随着企业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取得 了一些进展。Hinloopern(2003)认为企业的创新绩效本质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创新 活动与该创新活动相关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33]。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价值就在于 对其创新活动本质规律的把握,从企业创新实践中总结和凝练经验,用于对企业 创新活动进行指导,那么如何科学地评价企业创新绩效就显得至关重要。鉴于企 业创新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长期以来,创 新绩效的测度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尚未形成较一致的评价体系。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于创新绩效的衡量,从切入点来看大体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以资源投入与获得产出来评估企业创新绩效。 Cordero(1990)认为创新 绩效的衡量必须考虑资源投入的节省与产出两个方向,并且区分成技术、营销与 整体的绩效三部分,并认为不同的测量项目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安排 [34]。另一种观 点则是以企业创新活动的结果对企业的影响来测量创新绩效。朱秀梅( 2009)参 考前人的研究,采用 3 个指标来度量企业创新绩效,包括:创新活动对企业盈利 率、企业市场开拓、企业员工成长的贡献程度 [35]。 1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从衡量创新绩效指标的数量上看,许多研究采用单一指标(如 R&D 投入、 申请的专利数量、专利引用或授权数量、新产品数量等)来测量,其中用得最多 的是申请的专利数量、开发的新产品数量或新产品收入占销售总额的比重。 Hagedoorn & Cloodt(2003)基于部分学者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国 四个高技术产业中 1200 家企业为样本,采用 R&D 投入、申请的专利数、引用的 专利数和新产品开发数量等 4 项指标测度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表明,这些指标存 在统计上的重叠性 (statistical overlap),建议仅用这些指标中的任意一指标即可很 好衡量高技术企业创新新绩效 [36]。王晓娟(2008)用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比重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 [24]。 关于创新绩效的衡量更多的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构建指标要素体系。 指标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学者们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创新绩效的结构, 运用不同的指标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度量。Prajogo & Sohal(2006)研究全面质量管 理与技术研发管理在决定企业质量绩效和创新绩效中整合作用的影响,提出以产 品创新绩效和过程创新绩效评价企业创新绩效,其中产品创新绩效包括新产品创 新性、新产品中使用最新技术的程度、新产品开发速度、新产品上市数量,过程 创新绩效包括企业技术竞争力、生产流程中使用新技术的速度、生产流程中更新 技术和诀窍的速度 [37]。秦剑,王迎军,崔连广( 2010)通过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两个维度测量创新绩效,其中产品创新绩效包括新产品发布数量、新产品的品牌 形象和市场美誉度、新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程度以及新产品的性能与质量,过程创 新绩效包括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控制系统和运营有效性 [38]。Hung et al.(2011) 采用产品和服务创新、工艺创新、组织整体创新三个方面衡量创新绩效 [39]。李志 刚等( 2007)使用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 5 个指标衡量企业创新绩效 [40]。王长峰( 2009)将企业创新分为技 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方面,并采用产品销售比重、创新产品成功率、工艺创新 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5 个问项测量企业创新绩效 [41]。近年来,国 内学者大都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两个角度测度企业创新绩效,选取的指标包括 新产品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的比重、申请的专利数、新产品的市场反 应、新产品中包含的先进技术与工艺、新产品开发速度及成功率等。张德茗,李 艳( 2011)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采取非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从创新效益和创新 效率两个方面,采用 6 个问项测量 [42]。龙静,黄勋敬,余志杨( 2012)基于前人 研究的方法,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两个指标,通过 5 个题目度量企业的创新绩 效 [43]。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创 新效益和创新效率两个层面测度企业创新绩效,突出测量企业创新绩效的两个关 键要素,即创新的质量和速度。 14 硕士学位论文 2.3 组织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2.3.1 组织学习理论 1. 组织学习内涵 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条件越来越激烈,为了维持和巩固企业竞争 优势,企业获取和吸收外部新知识并将已有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与运用已经成为成 功的关键,于是企业的组织学习活动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组织学习”的概念 “ 由 Cyert & March(1963)最先提出,当时被认为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辅助组织决 策的工具,Cyert & March 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有别于个人学习的过程,人们在这 一过程中会对组织问题有新的理解 [44]。 Argyris & Schon(1978)对组织学习做了全 面和系统地阐述,认为组织学习是对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解释 和反应,发现错误并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45]。随后组织学习得到了许多学者的 关注,目前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从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们主要从行为 学习视角、知识学习视角及学习过程视角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行为学习视角中的组织学习强调适应性学习的作用,即组织在大量尝试错误 的 实 践 中 使 过 程 和 程 序 不 断 优 化 , 最 终 促 使 企 业 组 织 获 取 竞 争 优 势 。 Fiol & Lyles(1985)认为组织学习是通过理解和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来改善组织行为,提高 组织活动效能的过程 [46]。Huber(1991)认为,如果一个组织实体通过对信息的处理 程序,它的潜在行为的范围发生了改变,则该组织实体在进行学习活动 [47]。 知识学习视角关注的是企业知识创造转化的过程,而不是行为的结果,将组 织学习看作为把数据转化为信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存储、分享、转 化、创新与应用的过程。 Nonaka & Takeuchi(1995)认为组织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 企业促进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并使知识传播于整个组织,体现在企业产品、服务 和组织体系中的能力 [48]。 学习过程视角侧重于从组织学习的过程角度对组织学习的概念进行深入剖 析,认为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涉及信息的获取和转移、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并促进 组织适应性和组织效率的提高,即组织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持续改进修正的动 态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的概念。Garvin(1993)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获取、转移与创 造知识的过程 [49]。Nevis,Dibella & Gould(1995)将组织学习过程整合为知识获取、 知识分享和知识利用三个阶段,并基于这三个阶段提出七个学习导向和十个促进 因素 [50]。 此外,Dodgson(1993)认为组织学习是企业围绕其商业活动和组织文化,对知 识和惯例进行建构,补充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各种运作程序,并通过提高各种技能 以调整、适应和发展其组织效率 [51]。陈国权 (2007)认为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 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使 1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组织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52]。从以上的文献综述可知企业组 织学习是为实现组织目标,企业通过组织合作,学习、获取和利用组织内外部知 识、创造新知识以优化组织行为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包括知识获取、 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还包括知识整合转化和知识应用创新。组织学习理论从一 个新的视角解释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何要搜寻企业外界知识,增加企业知 识存量,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2. 组织学习模型 组织学习模型用来抽象描述组织学习过程,对分析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很 好的辅助作用。针对组织的学习是如何进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组织学习的过程 模型。 最早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是由 Argyris & Schon(1978)提出的 四阶段模型 [45](图 2.1),即发现 (discovery)——发现组织内潜在的问题或外界环 境的机遇;发明 (invention)——企业分析差距并寻找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执行 (production)——执行拟选的解决和程序;推广 (generalization)——评估经验, 并将学习经验传播到组织所有相关区域,将其融入组织惯例和规范。 发 现 发 明 执 行 推 广 图 2.1 Argyris & Schon(1978)组织学习四阶段模型 Huber(1991)从信息角度提出组织学习模型 [47],该模型认为组织学习包括知识 获取 (knowledge acquistion,KA)、信息分发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ID)、信息解 释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II)和组织记忆 (organization memory,OM)四个环节, 组织学习就是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形成组织记忆的过程。 Nonaka & Takeuchi(1995)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揭示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分析组 织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学习的 SECI 螺旋式模型 [48](图 2.2), 即 社 会 化 (socialization) — 隐— 性 知 识 在 学 习 主 体 之 间 交 流 和 共 享 ; 外 在 化 (externalization)——隐性知识在组织中分享后经过整合转化为显性知识;组合化 (combination)——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组织将各种零散的显性知识整合 为新的知识体系;内隐化 (in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组织成 员学习组织的新知识将其转为自身的隐性知识。 16 硕士学位论文 隐性知识 社会化 外在化 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内隐化 组合化 in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显性知识 图 2.2 Nonaka & Takeuchi(1995) SECI 模型 国内学者对组织学习过程模型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 当属陈国权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陈国权教授 等提出组织学习过程模型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针对 Argyris & Schon(1978)的模 型缺少反馈环节,陈国权和马萌 (2000) 提出了改进的组织学习模型 [53](图 2.3)。 发明 知识流 过程 执行 发现 知识库 推广 反馈 图 2.3 陈国权和马萌 (2000)改进的组织学习模型 该模型在 Argyris & Schon(1978)的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反馈环节和知识库, 使得组织学习过程成为一个闭环。其中,反馈环节使得组织学习的效果得到评估, 并用以指导下一轮的学习,体现了组织学习持续改进的、动态的本质特征,增加 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知识库则说明组织学习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转化和扩散 的过程。组织学习的各阶段均伴随着知识的产生、流入和流出,组织知识通过知 识库的沉淀得以存储积累、整合和运用,形成组织的知识资源。 陈国权( 2002)在此模型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组织学习的“ 6P-1B” 模型 [54](图 2.4),认为组织学习过程由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六 1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个阶段 (6Process)及一个知识库 (1Base)组成。 组织的外部环境 发明 选择 知识库和 发现 执行 知识管理 反馈 推广 图 2.4 陈国权 (2002)“ 6P-1B”组织学习模型 从图 2.4 可看出,“ 6P-1B”模型在陈国权和马萌 (2000) 提出了改进的模型的 基础上引入了选择环节,即组织可从解决问题的各种创新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为 组织所用。此外,组织知识库与外界环境之间还存在知识的双向交流互动关系, 表明组织在从外界获取和吸纳知识的同时,也会向外部环境输出知识。 2.3.2 组织学习能力的内涵和维度 虽然组织学习能力是反映组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国 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组织学习能力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但由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关于组织学习能力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David Ulrich et al.(1993)从创造性学习视角将组织学习能力定义为“组织产生有影响力 的构想,并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实现跨越边界传播扩散知识的能力”[55]。王振江, 汪盛强( 2000)从适应环境的角度指出,组织学习能力是组织内部各成员对信息 认知、转移共享,并运用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自身的内部结构做出高效的调整,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的能力 [56]。 Kim(1998)从知识 学习的视角阐释了组织学习能力的基本内涵,指出组织学习能力为组织基于单个 个体学习能力而形成的团队学习能力,具体形式为组织作为学习主体对知识进行 获取、扩散、分享和转化的能力 [57]。此外,陈国权( 2007)认为组织学习能力是 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自身行为和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 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使组织保持可持续生存与健康和谐发展的能力 [52]。综合上 述观点,我们认为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是指企业在整合个人和团队学习能力基础上, 通过组织合作,对组织内外部知识进行获取吸收、整合转化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反映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的认知与 反应的能力,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组织学习能力研究中,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对 18 硕士学位论文 组织学习能力的维度进行了划分。 Pilar et al.(2005)提出度量组织学习能力的四个维度,即管理承诺 (managerial commitment) 、 系 统 观 (system perspective) 、 开 放 性 与 实 验 (openness and Experimentation)及知识转移和整合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gration)[58]。张立新 (2006)认为组织学习能力表现为一系列企业组织学习行为和组织学习过程,包括 知识的吸收、转移、复制、利用、保护等,并将其划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 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知识保护能力四个维度 [59]。陈国权 (2007)研究提出学习 型组织的能力(行为)模型,认为组织学习能力包括九个构成要素:发现能力、 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输出知 识能力、建立组织知识库能力 [52]。毛建军,武德昆,高俊山( 2008)从目标和任 务的明确性、领导责任与授权、实验与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团队工作能力、预 警 能 力 及 系 统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等 7 个 维 度 评 价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60] 。 Alegre & Chiva(2008) 基于组织学习的文献分析,提出组织学习能力由实验行为、风险承 担、与外部环境互动、内部对话和参与决策五个要素构成 [61]。 Hsu & Fang (2009) 在综述前人关于组织学习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将组织学习能力划分为知识吸收能 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两个维度 [62]。胡振华,阳志梅 (2009)将组织学习能力划分为知 识获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63]。魏江,郑小勇 (2010)基 于学习过程视角,将组织学习能力划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分享能力和知识利 用能力 [25]。李碧君 (2011)借鉴张立新 (2006)的研究,将组织学习能力划分为知识 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三个维度 [64]。 综合上述研究,从本文研究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知识获取、知识转化、知识 应用是企业组织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 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个要素来衡量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具体而言,知识获取 能力是指企业识别、获取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企业创新有用的知识的能力; 知识转化能力是指企业将知识进行整合存储并进行转移和分享,进而转换和创造 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将已有知识和新知 识应用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2.3.3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通过组织学习,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 发掘新的市场机会,获取并利用外部新知识用于企业创新。组织学习是企业获得 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从现有研究成果可 看出,国外学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进行企业问卷调研统计分析,对组织学习能 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Calantone, Cavusgil & Zhao(2002)从 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和组织内部知识分享等方面研究组织学习、企业 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对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1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及企业绩效均有积极的影响 [65]。 Alegre & Chiva(2008)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组 织学习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瓷砖产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组 织学习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正向显著相关,即组织学习能力越强,产品创新绩效 水平越高 [61]。Camisón & Villar-López(2011) 将组织学习能力划分为管理承诺、系 统视角、开放性和实验和知识转移四个维度,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 回归方法对西班牙 159 家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力 和组织记忆通过正向影响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发展,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竞争 优势的获得 [66]。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也进行了很多的相关 研究和探讨。陈国权和郑红平( 2005)从组织学习过程角度,实证研究了组织学 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组织学习能力与组 织绩效显著正相关,组织学习能力的机理要素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也呈显著正相 关关系 [67]。毛建军,武德昆和高俊山( 2008)以 394 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研 究了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统计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力对技术创 新和管理创新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绩效 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 [60]。阳志梅和胡振华( 200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组织学 习能力要素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要素知识获 取、知识吸收、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水平显著正相关 [68]。林勋亮( 2011)在 文献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三者的概念模型,实证 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均对企业创新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还通 过知识管理这一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产生间接促进作用 [69]。 从上面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可以得出,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 究已较成熟,国内外学者们研究认为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的影 响关系,即组织学习能力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企业提高其创新绩效。 2.4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现状 2.4.1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述评 关于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学者们进行很多研究,虽然都认为 企业的关系嵌入性是导致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但在关系嵌入性如何影响企 业绩效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所得结论不尽相同。 大部分学者认为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即企业关系嵌入性 越强,意味着企业之间联结越紧密,信息交换越频繁,从创新网络中获取的技术 知识与资源也就越多,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Dyer & Singh(1998)通过研究美 国和日本汽车制造产业中制造商与供应商间的联结关系发现,关系嵌入性越高越 有利于企业间合作交流,促进粘滞知识共享与传递,这正是丰田等日本企业具有 20 硕士学位论文 高绩效的原因 [2]。McEvily & Marcus(2005)以 234 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 表明企业企业关系嵌入性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即企业与主要顾客和供应商之间 的组织信任、优质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程度与企业竞争能力获得的水平正 向显著相关 [19]。许冠南(2008)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问卷调研对象,实证表明 关系嵌入性通过作用企业探索型学习,进而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1]。王琴 (2011)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 关系嵌入性对双方合作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中企业间关系嵌入性 对企业合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促进组 织协同作业能力的提高正向作用于合作绩效 [70]。应洪斌(2011)以我国制造业企 业为研究对象,从关系内容的视角,证明了产业集群中的关系嵌入性对企业技术 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影响 [71]。王家宝(2011)以上海 227 家企业的问卷数据, 从学习能力视角对关系嵌入性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验证 了关系嵌入性通过促进组织学习能力,进而正向作用于服务创新绩效的机制 [18]。 Chien et al.(201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关系嵌入性与信任在电子市场中的影响,结 果表明关系嵌入性和信任都直接影响电子市场关系绩效,而且关系嵌入性通过增 强供应商的信任产生更好的关系绩效 [72]。李世超(2012)基于关系嵌入性和知识 管理的研究综述,以 4 个大学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作为探索性案例,分析构建了产 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外部知识获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案例研究发现, 产学合作的关系嵌入性通过企业获取外部知识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73]。 与此相反,部分学者认为关系嵌入性对绩效存在负向的影响关系。 Granovetter(1973)认为强联结中企业所拥有的信息重叠度较高,虽然强联结能所 传递的信息较多,但是其信息的冗余度通常也较高;而弱联结尽管提供的信息不 一定多,但往往是具有较高价值的的非冗余信息,因此对企业提升绩效和能力的 价值更大 [74]。 还有些学者则认为关系嵌入性与绩效呈“倒 U型”关系,即适度的关系嵌入 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过度的关系嵌入性反而导致企业绩效下降。Uzzi(1997) 基于 23家纽约服装企业的研究,提出关系嵌入性影响绩效的“倒 U型”关系模型, 认为企业可能存在“嵌入性不足”与“过度嵌入化” [15]。 此外,有部分学者认为关系嵌入性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 认为不同的环境下的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同,即权变的观点。 Gargiulo et al.(2009)研究发现,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一系列的调节 因素的作用,尤其是网络密度方面的影响 [75]。任胜钢,吴娟,王龙伟( 2011)基 于 331 份企业问卷数据,探讨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 能力正向调节网络嵌入中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网络密度则对关系 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效应 [76]。 2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综合以上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绩效相关实 证研究中并没有得出较一致的结论,而是出现了“关系嵌入性悖论”的问题(见 表 2.3),而且对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的还未进行较详尽的分析,这 一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组织学习这一视角,对高技术产业中关 系嵌入性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关系嵌入性理论的研究做 一些补充。 表 2.3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 代表学者 绩效的影响 Dyer & Singh(1998); McEvily & Marcus(2005);许冠南(2008); 王琴(2011);应洪斌(2011);王家宝(2011);Chien et al.(2012); 正向作用 李世超( 2012) Granovetter(1973); Granovetter(1985) 反向作用 Uzzi(1997) 倒 U关系 权变关系 Gargiulo et al.(2009);任胜钢,吴娟,王龙伟( 2011) 资料来源:在应洪斌( 2011)的基础上补充整理 2.4.2 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的相关研究述评 企业创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紧密相关,国内外学 者对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一定的研究。 Hsu & Fang (2009)运用结构方 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以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数据,研究组织学习能力在 智力资本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实证表明,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 通过组织学习能力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结构资本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能力,负向 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 [62]。陈国权和周为( 2009)以 222份有效企业问卷数据,研 究企业家的领导行为、组织学习能力与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 业家的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三种导向的领导行为均对组织学习能力有 显著影响,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家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领导行为两者对组织绩效 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77]。胡振华,阳志梅( 2009)基于网络关系嵌入与结 构嵌入影响组织学习能力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网络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影响 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模型,并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63]。 朱兵等(2010)基于前人的研究,通过 182家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文化、组织学习 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在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 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78]。魏江和郑小勇(2010)研究了 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组织学习能力在强关系对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均起中介影 响 [25]。谢洪明,赵丽,程聪(2011)基于企业网络理论,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22 硕士学位论文 与民营科技企业为问卷调研对象,研究网络密度、企业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之间 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学习能力在网络密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 作用 [79]。张钢和任燕(2011)通过对 104家企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关系嵌入的 信任与信息共享两个维度正向显著影响企业创业导向,组织学习起部分中介作用 [80] 。王家宝,陈继祥(2011)以 6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作为案例,构建关系嵌入性、 组织学习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探讨企业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 力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81]。 综上,组织学习理论是研究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一个新思路,虽然有学者相 信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研究尚 未深入,大多属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当前的发展 阶段,关系嵌入性究竟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怎样影响,以及关系嵌入性如何通过 组织学习能力影响企业创新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企业实践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 题。本研究将基于企业创新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将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引 入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关系嵌入性、组织 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研究,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2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 3 章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 响机理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企业仅凭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很 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得生存和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取决于企 业不断从外部获取信息和知识进行创新。高技术企业如何构建和利用产业中的关 系嵌入性,提升其组织学习能力,以有利于企业学习外部知识,提高知识存量, 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呢,结合高技术产业特点,本章从理论上系统深入地阐述 关系嵌入性、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包括:高技术产业中关 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中介作用对 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提出模型假设和测量指标选取。 3.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 3.1.1 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愈演愈烈,高科技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 衡量—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由过去相对 独立的内部创新模式,发展形成多方合作、交互作用的开放式创新网络。信任作 为企业关系嵌入性的关键要素,是指企业相信合作伙伴不会采用欺骗的手段或利 用本方的弱点谋取自身的利益 [82],反映企业与合作方之间良好的合作意愿及基于 共同利益基础上,协调合作各方的行为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信心。随着高技术企业 参与产业创新网络的程度加深,企业与网络中的合作伙伴由最初偶尔一次性的交 易关系逐渐发展成为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合作关系。基于这种组织间的相互信 任,企业能更加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和信息,在交流互动中开展创新活动,增强企 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具体来说,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信 任关系的存在,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伙伴获取企业创新所需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 量。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产品应用周期逐渐缩短,企业自身的知识 积累和自主研发的知识与企业知识需求的缺口迅速拉大,迫切需要企业从外部获 取企业创新所需的新思路、新创意。基于企业与合作伙伴的信任,高技术企业通 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交流和沟通,获取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及供应 商的原材料信息,掌握市场的变化;通过与合作企业交流和互动,获取产品 R&D、 生产运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和知识;通过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 获得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的技术成果,引进和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通过与 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交流和沟通,获悉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走向和优惠资 24 硕士学位论文 源。第二,高技术企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存在巨大的市场、技 术和管理方面的风险,基于企业与合作伙伴的高度信任关系,企业与合作伙伴相 互依靠共同完成目标,一起分担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企 业创新效益。第三,企业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的存在,高技术产业创新所需的 资源和信息在产业链上的传输时间大大缩短,企业可根据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及时 调整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投入优势资源提高企业战略柔性,使得企业能针对技 术和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创新效率。 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在实证研究中也获到了有力的支持。 Zaheer et al.(1998)研究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通过 107家企 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间的信任 关系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83]。 Chien et al.(2012)基于电子市场 284家活跃的供应商和顾客企业调研数据,研究表明,供应 商和顾客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与关系绩效水平存在直接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信 任程度的增强,产生的关系绩效水平也越高 [72]。 3.1.2 信息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信息共享作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构成要素,是指高技术产业中合作 各方主动分享和交换事关彼此发展的重要信息、知识和技术经验的程度。Gulati & Sytch(2007)研究认为信息分享和交换的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分享信息的 详细程度、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交换信息的范围和类型 [20]。随着嵌入性程度的深 入,合作伙伴之间共享的信息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价格和数量数据,而是 趋向于更加详细的、复杂的和敏感的信息,如盈利能力、产品成本、战略导向和 组织行为等 (McEvily & Marcus, 2005) [19]。 高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知识和技术是构筑其核心 能力和发展综合优势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通过与产业中的合作伙伴的信息和知 识的分享与交换,高技术企业获取、引进和开发有价值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增加 知识存量,提高和改善企业创新绩效。从企业创新来源的角度看,在开放式创新 环境下的今天,高技术企业创新成为了一种全局性的经济行为,创新资源不仅来 源于企业内部知识源(如企业研发部、生产部等),也可能源于产业链中的供应商 和客户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企业与合作伙伴的信 息共享为企业获取外部新知识,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搭建了沟通渠道,而且随 着信息共享程度的深入,合作各方之间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基于共 享平台企业可以更及时地获得更准确、更广泛而复杂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知识,以 实现企业创新。从企业创新过程的角度看,信息共享是企业创新过程的重要内容 和环节之一。高技术企业通过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 绩效,获取竞争优势,其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转移和共享、知识创新和应用的过程。 信息共享在给企业提供了获取外部创意和商机的可能的同时,很可能产生知识溢 2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出效应,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对创新活动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和异质性资源, 进而加快企业创新实现的步伐,并提升企业创新质量。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与合 作各方之间频繁的互动促进了组织间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企业获得知识和信息 优势,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信息共享从创新来源和创新过程两个方面通过对企 业知识存量及其质量的影响而作用企业创新绩效,即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越有 利于企业获取高质量的外部知识资源,促进企业知识存量增长及其质量的提升, 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Tsai & Ghoshal(1998)通过跨国企业的业务部门的问卷调 研,分析了企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水平的影响,研究表 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正向作用产品创新能力,即信息共享程度越高, 产品创新能力也越强,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的提 升 [84]。简兆权,刘荣,招丽珠( 2010)以珠三角地区 116 家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 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即合作 企业间充分的知识共享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 [85]。 3.1.3 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共同解决问题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合作活动中共同协商,负责完成任务, 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行为和过程(许冠南,2008)。对高技术企业而言, 信息共享是为了解决合作创新中出现的问题,保持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长期稳 定优质的合作关系。McEvily & Marcus(2005)认为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合作伙伴间 发展一种具体的、启发式的关系以及一种表达和转移复杂的隐性知识块的专业语 言,这种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促进具体情境知识的转移,结果使得企业更好地学 习和掌握与合作伙伴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19]。 在企业创新目标确定后,创新过程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过程。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促进合作各方相互协调,一起分析解决合作中的难题, 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减少产品研发创新的时间和降低创新活动中的失误,进而提 升企业创新绩效。具体而言,高技术企业或组织之间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 效的提升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共同解决 问题的制度安排在合作活动中形成的共同语言和标准规范,减少了彼此合作的障 碍和成本,从而加快合作创新活动的实现,提高企业创新效益和效率。高技术产 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其技术研发需要大量创新型的知识资源, 企业与合作伙伴为了突破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瓶颈展开联合 攻关,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创新所涉及大量 的技术知识多以隐性知识存在,企业或组织之间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交流的共 同语言,为隐性知识在合作各方间转移和扩散疏通了便利渠道,提高了知识资源 的利用,同时无形之中减少了合作的障碍,降低创新的成本,促进了创新绩效的 26 硕士学位论文 提升。二是通过不断的共同解决问题,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增加了知识交流互动 的频率,通过对创新活动和生产运营环节的直接反馈,合作各方加深了对合作活 动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和探讨,共同深入研究问题的解决思路,这样既维护了良 好的合作关系为持续合作消除障碍,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提 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企业或组织之间交流反馈处理的越是快速、有效和妥当, 企业或组织之间信任也越是深厚,创新资源要素的转移、分享程度也就能够更加 充分,创新效率和效益也随即得到改善和提高。除此之外,企业与合作伙伴成员 通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深刻理解合作伙伴的目标和能力,促使合作过程中矛盾 冲突的解决和组织战略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合作成员的战略柔性和综合竞争优势。 近年来,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得到了一些学者们的关注。 Mcevily & Marcus(2005)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研究和对 234 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 证分析,提出企业与主要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解决问题能够积极而显著地促 进企业获取竞争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19]。张荣祥,刘景江( 2009)以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中的杭州格林蓝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案例,运用关键事件分析 技术探讨创业社会网络嵌入性,研究表明,问题协商解决作为高技术企业创业社 会网络嵌入的四个机制要素之一,显著影响高技术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与合作绩 效的提升 [86]。 3.2 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3.2.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是指企业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和获取企业组织内外部知识 资源,将其转化创造新知识并应用到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等开发中,实现企 业经济效应,优化企业组织行为能力。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与企业知 识存量基础有密切相关,企业的知识存量越多,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和应用知识 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然而,由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频繁,创新速度快, 而自身拥有资源极其有限,企业不得不从外部获取优质的异质性知识资源,以弥 补企业知识缺口,扩充企业知识容量。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是指高技术企 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之间基于交 流合作形成的一种互惠的网络关系,包括信任、信息共享与共同解决问题三个要 素。高技术企业关系嵌入性程度影响企业对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获取,从而影 响企业知识存量,知识存量又进一步影响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1. 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与组织学习能力 在知识市场运作过程中,信任是参与主体进行交换或共享知识最重要的要素 (Davenport & Prusak,2000) [87]。在合作创新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企业 增加了与合作伙伴彼此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知识共享和溢出的成本。信任对组 2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织学习能力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信任的存在,企业与合作伙伴 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加频繁,信息交流更为广泛,知识共享和转移的机会增加, 知识共享和转移的渠道途径也会逐步多样化和开放化,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伙 伴很容易获取企业所需的知识资源,增加企业知识存量。另一方面,信任作为合 作的“润滑剂”,能够消除组织间的合作冲突,保证了合作各方彼此信守承诺,真 诚合作避免欺骗和误导对方的行为。因此,信任在降低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 发生的概率的同时,提高了企业从外界获取知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保证了所获 得的知识的质量,进而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和依赖通过这种渠道获取的知识,提高 企业对知识的获取、转化和应用的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信任为信息和技术知识资源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交流共享提供了广泛的沟 通和对话的基础,推进知识与信息的全面交流,有利于企业获取高质量的、可靠 性的技术知识并将其进行高效转化与应用,促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 Dyer & Nobeoka(2000)认为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能加速合作伙伴间技术知识的分享 和信息交流的透明化,进而提高企业组织学习能力 [88]。 Levin & Cross(2004)研究 认为研发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能够激发成员企业的学习意愿,当技术知识提供 方的成员企业与技术知识接受方成员企业建立起信任时,通过技术知识流动的方 式为企业开展组织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并能消除企业进行组织学习的障碍 [89]。简 兆权,刘荣,招丽珠( 2010)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间互相信任可以营造自由开放 的沟通交流情境,从而正向促进知识共享 [85]。 2. 关系嵌入性的信息共享与组织学习能力 Chesbrough(2003)提出的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走出创新困境,维持竞争 优势提供了一种研究管理研发和创新的新视角 [32]。在开放式创新体系下,有价值 的新创意和新观点可以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 产业,而知识资源在产业中各主体间分布并不均衡,高技术企业由于自身拥有的 知识资源的有限性,需要不断从企业外部获取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提高企业 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获得竞争优势。 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知识资源共享开辟了企业获取知识的新途 径,是企业进行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信息知识高速 倍增,产业内信息共享给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外部知识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提 高知识存量水平奠定了基础。企业基于信息共享平台,与合作伙伴实现知识资源 的互补,以较低的成本可交换那些至关重要甚至无法通过市场渠道获得的信息知 识和技术经验,并合作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快速增加知识的存量,从而有利于企 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合作各方之间信息共享的深 度和广度逐步提高,企业与合作伙伴联系将更频繁,信息交换的内容更趋向于详 细的、复杂的和敏感的信息,甚至涉及对方的核心信息与知识。于是,企业在获 28 硕士学位论文 得最新行业动态讯息、市场情报等信息的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利用溢出效应还能 获取大量有积极意义的异质性知识资源,通过分享技术诀窍、管理经验等方式促 进 这 些 知 识 的 整 合 转 化 与 应 用 , 改 进 和 提 升 企 业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 Jeffries & Reed(2000)研究认为,合作过程中企业间信息共享能够促进想法和观点的自由交 换,有利于企业更快速和有效地学习 [90]。 Liu et al.(2010)研究表明,研发联盟成 员的透明度促进成员企业拥有的专有技术知识在联盟中的共享和转移,进而提高 企业组织学习的效率 [91]。 3. 关系嵌入性的共同解决问题与组织学习能力 在产业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合作伙伴通过相互交流互动,共同解决合作 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彼此感情信任的同时提高了合作各方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依据知识存储编码难易 程 度 , 企 业 的 知 识 集 合 可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explicit knowledge) 和 隐 性 知 识 (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经过简单编码存储可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和传递;与显 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则嵌入在组织实践和文化中,其转移和共享需要组织间的 持续不断的沟通互动。企业知识观 (Knowledge Based View,KBV)认为,隐性知识 由于其专属性、复杂性和内隐性,往往是导致企业能力与绩效差异最重要的因素。 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具有良好的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时,彼此间合作交流往 往会很频繁、密切,这促进大量显性知识在合作组织间转移的同时,也降低了隐 性知识的粘滞性,使得企业能获得深层次的隐性知识,从而有利于新知识的转化 与应用。而且,随着企业与合作伙伴合作创新的深入,组织间容易形成一起处理 问题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范式,促进产业链中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学习而同时减少彼 此合作的障碍也有助于企业更快地对这些新知识的整合应用。此外,通过不断的 共同解决问题,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增加了知识交流互动的频率,提供了交流反 馈的平台。基于对创新活动和生产运营环节的直接反馈,企业可有针对性地修正 向合作伙伴学习中的错误并填补遗漏,提升了企业获取知识的质量。同时,企业 根据研发、设计和生产等过程中的学习和模仿效果的反馈,可指导和改善企业对 新知识、新技术的整合应用,从而促进这些技术知识转化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和服 务开发实践,提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Mcevily & Marcus(2005)研究指出,共同解 决问题安排在通过促进复杂的、难以编码的内隐性知识的转移进而获取企业竞争 能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 Collins & Hitt(2006)认为联盟成员通过合作共同 决策、解决问题或冲突能够为合作伙伴进行新知识交换和创新创造条件,为企业 展开持续学习提供保证 [92]。 3.2.2 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创新是企业对从外部获取的新知识和内部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吸收,创造 出新的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量,并将其应用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过程。随着科 2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技术愈来愈综合化和复杂化,高技术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种类也愈来 愈多。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局限决定了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满足企业创 新的要求。无论企业的技术实力如何雄厚,均无法从其内部创造出企业创新所需 的所有知识,不可能占有创新所需的全部知识与技术,于是,企业必须不断发掘 利用市场机遇,获取外部的新鲜知识并加速其在企业内部消化应用,以求得在竞 争生态中良好生存。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无疑显得非常重要。企业 创新是知识渐进累积学习的结果,高技术企业在创新实现活动中,其组织学习能 力与创新绩效往往密切相关。诺基亚 (NOKIA)公司通过在专利联盟中积极学习行 业内技术领先者的专利知识,由此取得了在移动通信领域综合技术能力的迅速提 升及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93]。 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内,企业与合作企业或组织围绕事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展开合作和交流,由于各方拥有的技术知识资源的异质性,促使组 织之间相互进行知识溢出和知识共享,此时企业可从外界不断识别和获取对企业 发展和创新有价值的知识资源,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存量水平的提高,为企业 下一步进行知识内部转化和知识创新奠定基础。高技术企业良好的知识获取能力 使企业能通过组织之间的知识溢出、知识共享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大量的新知 识和新技能,企业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开阔,发现的新机会和新创意也越多, 从而给企业快速带来更多的创新,企业创新的效益和效率也将随即得到提升。企 业的知识获取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新鲜血液的同时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存量增长,然 而企业知识存量的增加是一个知识转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即对知识加工升值的过 程,而非企业内外知识的简单叠加。首先,对于从外部获取的知识,企业根据企 业创新的需要进行初步筛选,并加以编码存储于企业的知识库,实现企业知识在 数量上的增长;其次,高技术企业创新所涉及的知识种类多、复杂性高,并不是 所有获取的新知识可以被企业直接吸收和利用,特别是那些关键的专业技术和管 理经验及相关知识由于其专属性而多以隐性知识存在,企业必须基于现有知识将 其进行一定的转化加工,才能内化为企业自身的知识资源,并创造企业进行技术 创新和管理创新所需要的新知识,实现企业知识在质量上的提高。企业的知识转 化增加企业知识的存量,通过内化创新创造易于企业吸收和利用的新知识,知识 转化能力越强,企业对知识的整合吸收就越充分,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的提升。企业创新活动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已有 知识及已获取、转化吸收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的情况。高技术企业创新价值的实 现离不开企业对新知识的应用,一方面,知识应用能力越强,企业知识创新的周 期就越短,对产品性能和服务改进的速度与创新开发的速度也就越快,因而从整 体上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能力越强,企 业知识创新能力就越强,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有价值知识资源应用于企业 R&D、生 30 硕士学位论文 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环节,通过对现有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改进及新产品、新服务 和新市场的开发实现企业创新价值的商业化,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益。许冠南, 周源,刘雪锋( 2011)通过对家电、电子、服装、家居和制药行业五家国内制造 企业的案例研究分析表明,新知识的获取与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正向作 用 [94]。 综合上述分析,知识资源是实现企业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从外部 搜寻获取知识加以转化和应用的能力是建立在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组 织学习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了企业创新的发展,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驱动要 素。企业必须通过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学习利用企业外界的稀缺性知识资源才能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创新。 3.2.3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高速倍增,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决定性因素是企 业的组织学习能力,而关系嵌入性通过交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企业组织学习 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 入性对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技术产业中的关 系嵌入性通过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即是企业关系嵌入 性有利于企业构建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外部网络关系,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信任越 高,信息共享程度越深入,合作中的问题能够共同有效解决,进而越有利于企业 从外界获取关键性知识资源,通过企业吸收转化能力的作用,提高企业自身知识 存量的数量和质量,并将内化后的知识应用于企业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中, 实现企业创新的经济价值。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学习 能力,进而通过组织学习能力的作用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对企业 创新绩效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产业创新网络中良好的关 系嵌入性有助于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 关组织形成高质量的合作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企业从外界获取丰富的创新知识, 并加以转化和应用,显著增加其知识存量,改进和提高学习能力,企业创新也随 之增加。陈国权,周为( 2009)研究认为,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家的关系导向和 变革导向领导行为两者对企业组织绩效影响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77]。邹国庆, 倪昌红( 2010)以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实 证得出,企业管理者的商业关系能通过促进组织学习而间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95] 。谢洪明,赵丽,程聪(2011)以高技术企业为实证调研对象,研究表明企业 的网络密度通过学习能力产生对技术创新绩效的间接影响,企业学习能力在其中 起部分中介作用 [79]。 Yam et al.(2011)对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学习 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子能力之一,在企业的外部创新来源与技术创新绩效之 3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间起中介作用,即企业的外部创新来源通过促进企业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影响企业 创新绩效 [96]。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是企业取得创新优势的基础因素,本文在关系嵌入性与企 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中引入中介变量——组织学习能力,重点分析了高技术产业 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对组织学习能力作用进而影 响到企业创新绩效的机理。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构建基于组织学习能力的关系嵌 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如图 3.1 所示)。 间接影响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 组织学习能力 企业创新绩效 间接影响 图 3.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示意图 3.3 概念模型与测量指标 3.3.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本文模型中涉及了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根据第二章的文 献综述及第三章前面两节的理论分析,本研究的自变量——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 入性,其通过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 维度来衡量;中介变量——组织学习能力,其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 和知识应用能力三个要素;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拟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 两个层面测度企业创新绩效。综合本文前面章节研究和分析,构建基于组织学习 能力的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如图 3.2 所示: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 信任 H1 H4 企业创新绩效 H2 信息共享 H5 H3 H8-H11 H7 6 H共同解决问题 组织学习能力 备注: H1-H 11 为本文将要提出的假设 图 3.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 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 本文通过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来衡量高技术产业中关系 嵌入性,通过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理分析可知,关系嵌入性为企业 32 硕士学位论文 提供嵌入于产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资源,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信任为企业与 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互动提供了前提基础,有利于企业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资源, 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关系 嵌入性的信任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信息共享通过对企业知识 存量及其质量的影响而作用企业创新绩效,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 获取高质量的外部知识资源,促进企业知识存量增长及其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 创新绩效,关系嵌入性的信息共享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或 组织之间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交流的共同语言,为隐性知识在合作各方间转移 和扩散疏通了便利渠道,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无形之中减少了合作的障碍, 而且不断的共同解决问题,既维护了企业与合作各方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持续合 作消除障碍,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系嵌入性的共同解决问题维度与 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H2: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息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H3: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在本文已做详细论述, 高技术企业通过与合作企业或组织之间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建立 和维持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企业通过合作伙伴间相互知识共享和知识溢出获取 外部知识资源增加自身知识存量,从而有利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信任为 信息和技术知识资源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交流共享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基础,推 进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和转移,有利于企业获取高质量的、可靠性的技术知识并将 其进行快速转化与应用,有助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提升;产业内信息共享给企 业带来了丰富的外部知识源,有利于企业快速获取互补的异质性技术知识,增加 知识存量,从而促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提高;在产业合作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 业与合作伙伴通过相互交流互动,共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加速显性知识转 移的同时,有利于降低隐性知识的粘滞性,使得企业能获得深层次的隐性知识, 从而有利于新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 积极影响。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假设: H4: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有正向影响 H5: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息共享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有正向影响 H6: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有正向影 响 3. 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 知识资源是实现企业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创新是企业对从外部获 3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取的新知识和内部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吸收,创造出新的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量, 并将其应用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过程。通过机理分析可知,高技术企业良好的 组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获取、积累和共享,促使企业员工快 速地消化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进而极大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知识 获取和知识转化是企业通过从外界识别和获取对企业发展和创新有价值的知识资 源,进行知识内部加工和知识创新,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为企业创新绩效 提升提供了知识基础;知识应用是将企业消化的知识整合应用于企业的新产品和 新服务开发,是企业创新价值的实现。总之,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其创新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反之亦然。因此本文建立如下研究假设: H7: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 4. 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中介效应假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自变量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通过中介变量组 企业织学习能力对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由于关系嵌入性由信任、 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构成,因此,本文针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中 介效应提出如下假设: H8: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信任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H9: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信息共享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H10: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共同解决问题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H11: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3.3.2 关系嵌入性测量指标 前文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分为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构 成要素,本小节也将分别探寻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测 量 指 标 。 表 3.1 总 结 了 国 内 外 学 者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 主 要 参 考 了 McEvily & Marcus(2005)、Gulati & Sytch(2007)、许冠南( 2008)、王琴( 2011)、李世超等( 2011)、 Chien et al. (2012)等学者关于关系嵌入性中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 相关测量指标。 表 3.1 关系嵌入性三维度的测量指标总结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信 任 主要客户/供应商与我们公平谈判;主要客户/供应 McEvily & 商不误导我们;主要客户/供应商信守承诺 Marcus[19] 许冠南 [21] 合作企业与本企业在商谈时能做到实事求是;合作 企业与本企业都能信守承诺;合作企业没有误导本 企业的行为;合作企业不会利用本企业的弱点来获 取不当收益 34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信 任 李世超,蔺楠,苏 沟通时都能做到彼此间实事求是;采取行动时都会 [22] 照顾到对方的利益;有能力完成各自在项目中承担 竣 的任务 [72] 我们相信电子市场供应商记得我们的最佳利益;电 Chien et al. 子市场供应商给予我们企业以承诺;电子市场是值 得信赖的;电子市场供应商与我们企业真诚相待 信息共享 主要客户/供应商提醒我们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 McEvily & [19] 主要客户/供应商与我们分享其未来的发展计划; Marcus 主要客户/供应商分享其知识产权和敏感信息 [20] 信息交换质量与信息交换范围 Gulati & Sytch [21] 许冠南 合作企业与本企业信息交换频繁,而非局限于既定 的;合作企业与本企业相互提醒可能存在的问 题和变化;合作企业与本企业能尽可能地相互提供 所需的信息;合作企业能与本企业分享其未来的发 展计划 征询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相互提供所需的信息资 李世超,蔺楠,苏 料;互相提醒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变化;就项目进展 竣 [22] 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主要客户/供应商与我们共同克服困难;主要客户/ McEvily & [19] 供应商与我们共同负责完成任务;主要客户/供应 Marcus 商与我们协作互相帮助解决对方的问题 [20] 初始设计;质量提升;成本控制;产品改进;生产 Gulati & Sytch 工艺流程;子采购;相互调整关系 [21] 许冠南 合作企业与本企业能共同负责完成任务;合作企业 与本企业能互相帮助解决对方问题;合作企业能与 本企业共同协作克服困难 [70] 王琴 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克服商业经营中陷入的 困境;企业与合作方相互负责完成双方预约任务 基于现有相关研究的测量指标,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从“公平协商”、“信 守承诺”、“误导行为”、“顾及对方”和“值得信赖”五个方面测量高技术产 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维度;从“互相提醒”、“分享计划”、“提供信息”和 “信息交换”四个方面测量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息共享维度;从“共同 负责”、“共同协作”和“互相帮助”三个方面测量高技术企业结构资本的组织 3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习维度。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三个维度的具体指标内涵见表 3.2。 表 3.2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三维度的测量指标内涵 概 念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信 任 公平协商 主要合作伙伴能与本企业进行公平的协商、谈判 信守承诺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注重信誉,能够彼此信守承诺 误导行为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之间真诚合作,避免误导/欺骗对方 的行为 顾及对方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采取行动时都会照顾到对方利益 值得信赖 主要合作伙伴是值得信赖的 信息共享 互相提醒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互相提醒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变化 分享计划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彼此分享未来的发展计划 提供信息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尽可能提供彼此所需要的知识、经 验和重要信息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之间信息交换很频繁 信息交换 共同负责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共同负责,完成目标任务 共同解决问题 共同协作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共同协作,克服困难 互相帮助 主要合作伙伴与本企业能互相帮助,解决对方问题 3.3.3 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指标 针对组织学习能力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国内外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 需要,开发了相应的量表对组织学习能力加以测量。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前文将组织学习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个 构成要素,并将通过这三个构成要素的测量指标衡量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本文在 对以往学者关于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的研究进行总结时,主要参考了陈国权 ( 2007)、吴晓波,刘雪锋,胡松翠( 2007)、Hsu & Fang(2009)、Yam et al.(2011)、 张洁,戚安邦,熊琴琴( 2012)等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如表 3.3 所示。 表 3.3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总结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知识获取能力 陈国权 [52] 善于从外部获取知识和经验;善于从外部得到咨询意 见和指导;善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 搜寻外部信息和知识;辨别有用的外部信息和知识; Hsu & Fang [62] 正确预测未来核心知识的发展 迅速感知市场及行业变化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客户 王长峰 [41] 需求或市场变化信息 36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知识转化能力 吴晓波,刘雪 企业的组织机构富有柔性、灵活性;企业能敏锐的认 [97] 锋,胡松翠 知市场变化;企业能快速的分析和解释市场需求变化 [62] 整合内部已有的知识;将知识运用于特定的问题或任 Hsu & Fang 务;有效分类知识以备将来运用;有效和灵活的运用 已有知识或新获取的知识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41] 王长峰 准确评估从外部获取的技术知识;引进技术存储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 吴晓波,刘雪 企业有清晰的行动目标和明确的行动方案;企业内部 [97] 锋,胡松翠 职责划分明确;企业经常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开发知识 的问题;企业有较强的推出新产品使其商业化的能力 [96] 鼓励支持工作团队识别并争取改善提高的机遇;能将 Yam et al. 获得的知识转化应用于日常运营活动 张洁,戚安邦, 新技术和新知识可很好地应用到目前新产品开发中; 熊琴琴 [98] 可很好地利用新技术和产品完善更新技术平台;有能 力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把获取的技术知识成功转化为商 业的产品和流程 综合已有相关研究的问项设计,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从“感知市场变化”、 “了解行业信息”、“获取需求信息”、“员工外派与培训”和“开放程度”五 个方面测量知识获取能力;从“知识存储”、“知识搜索”、“员工交流”和“知 识加工”四个方面测量知识转化能力;从“应对变化”、“引入创新”、 帮助员 “ 工”和“应用开发”四个方面测量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归纳知识获取能力、知识 转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测量指标,本文构建了包涵十三个指标的组织学习能 力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内涵见表 3.2。 表 3.4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指标内涵 概 念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知识获取能力 感知市场 企业能够敏锐感知外部市场及行业技术最新变化的信息和 变化 知识 了解行业 企业了解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等相关的信息和知 信息 识 获取需求 企业能够快速有效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 信息 员工外派 企业经常派人员外出考察或参加培训以学习同行的先进技 与培训 术和管理经验 开放程度 企业主动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取对方的经验和知识 3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续表 概 念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知识转化能力 知识存储 企业能将获取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和存储以备将来使用 知识搜索 企业大多数员工能够很方便地使用企业的知识库搜索所需 知识 企业员工之间经常进行业务技能、经验和信息方面的交流 员工交流 知识加工 企业能很快的把从外部获取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转化为员工 容易理解的形式 企业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或新获取的知识来应对环境变化 知识应用能力 应对变化 引入创新 企业能很快根据新技术知识引入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 帮助员工 企业经常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员工及时获得所需知识 应用开发 企业能够很快地利用新技术和新知识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 3.3.4 企业创新绩效测量指标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量表有很多,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学者们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测量体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 率两个层面衡量企业创新绩效,强调测量企业创新绩效的两个关键要素,即创新 质量和创新速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参考了 Alegre et al.(2006)、 Zhang & Li(2010)、张德茗,李艳(2011)、龙静,黄勋敬,余志杨(2012)等学 者有关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测量题项,如表 3.5 所示。 表 3.5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总结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99] 创新效益 被淘汰的替代产品;通过新技术产品扩展企业产品范 Alegre et al. 围;通过技术改进产品扩展企业产品范围;环保产品 的开发数量;市场份额的增长;国际新市场的开发; 国内新目标群体的开发 [100] 经常引进新产品;优质的新产品开发数量;使用新产 Zhang & Li 品渗透市场 [42] 张德茗,李艳 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显著;企业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高;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比重高 龙静,黄勋敬,余 新产品数的情况;申请的专利数情况;新产品产值占 [43] 志杨 销售总额的比重情况 [99] 创新效率 创新项目平均开发时间;创新项目平均工作时数;创 Alegre et al. 新项目的平均成本;创新项目效率的全球满意度 [100] 在行业内率先引进新产品;迅速将新产品推上市场; Zhang & Li 38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构成要素 学 者 测量指标 创新效率 张德茗,李艳 [42] 企业的新产品中包含了一流的技术和工艺;企业产品 创新速度快;企业产品创新的成功率高 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情况;创新产品的成功率情况 龙静,黄勋敬,余 [43] 志杨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本文从创新产出的角度出发,综合前人关于创新效益 和创新效率测量指标,从“新产品开发数量”、“新产品市场反应”和“新产品销 售收入”三个方面测量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创新效益这一构成要素;从“产品 创新速度”、“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和“先进的技术与工艺”三个方面测量高技术 企业创新绩效的创新效率这一构成要素。此外,为了消除单一年份数据的波动性, 我们设计问项进行调研时考虑被调查企业近三年创新产出的信息,高技术企业创 新绩效的具体指标内涵见表 3.6。 表 3.6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内涵 概 念 指标名称 指标解释 创新效益 新产品开发数量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很多 新产品市场反应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新产品的市场反应很好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 入总额比重很高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产品创新速度很快 创新效率 产品创新速度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很高 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与同行相比,近三年企业的产品中包含一流的技术 与工艺 3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 4 章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 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调研问卷设计 文章运用相关题项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变量进行测量,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 收集数据。为了保证调研问卷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通过以下几个 步骤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首先,根据文章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结合关系嵌入 性、组织学习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文献的梳理,吸收了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正,设计测量题项,形成问卷初稿;其次,在问卷 初稿形成后,通过请教导师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 修正,以用于预测试调研;第三,选取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MBA 班学员及 湖南省、广东省等地的高技术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进行小样本的预测试调研,根据 被试者的反馈和建议及预调研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并适 当删除不合理的问项,形成文章最终的调研问卷(见附录 C)。 表 4.1 初始问卷测度指标及计量题项 变量类型 概 念 观察指标 指标计量题项 A1 自变量 信 任 公平协商 信守承诺 A2 误导行为 A3 顾及对方 A4 值得信赖 A5 信息共享 互相提醒 A6 分享计划 A7 提供信息 A8 信息交换 A9 共同负责 A10 共同解决问题 共同协作 A11 互相帮助 A12 中介变量 组织学习能力 感知市场变化 B1 了解行业信息 B2 获取需求信息 B3 员工外派与培训 B4 40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变量类型 概 念 观察指标 指标计量题项 中介变量 组织学习能力 开放程度 B5 知识存储 B6 知识搜索 B7 员工交流 B8 知识加工 B9 应对变化 B10 引入创新 B11 帮助员工 B12 应用开发 B13 新产品开发数量 C1 因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 新产品市场反应 C2 新产品销售收入 C3 产品创新速度 C4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C5 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C6 4.1.2 问卷预测试与修正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问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 5 级李克特 (Likert)量表度量法, 问卷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系嵌入性量表,第二部分是组织学习能力量 表,第三部分是企业创新绩效量表,第四部分是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初始问卷 的题项主体部分共计 31 道题。本次测试选取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MBA 学员 和长沙、广州、深圳等地的高技术企业发放问卷,其中在 MBA 班和长沙发放纸 质版问卷 80 份,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以电子版问卷委托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和朋友 发放 70 份,总共发放 150 份问卷,最终收回 125 份,回收率为 83.3%,将其中问 项填答不完整、连续多题选择同一数值等无效问卷剔除,得到有效问卷 101 份, 有效回收率为 80.8%。通过选取小样本进行预测试,对有效的预测试数据进行整 理,运用 SPSS18.0 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形成本研究的正式量表。 1. 效度分析 效度 (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的正确程度,即量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它所 测量的理论概念。量表效度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表面效度 (Face Validity)、效标关联 效度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内容效度 (Content Validity)、结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等四个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使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来衡量量表的效度。 问卷量表的测量题项主要是广泛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其成熟量表调整修 改而来,并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复修正和优化,因此本问卷量表具 4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本文在预测试阶段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通过探索性因子 分析检验量表结构效度,并调整量表的题项,从而使调整后的问卷量表具有良好 的结构效度。首先,考察所选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的指标是 KMO 数 值:大于 0.6 是进行因子分析的最低要求;0.6, 0.7 表示勉强可以;0.7, 0.8 表示 适合; 0.7, 0.8 则表示很适合;0.9 以上则表示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101]。然后, 对预调研的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以及测量 题项的归并进行适当删减与修正。 按照上面的研究思路,对初试的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初试样本 数据对关系嵌入性量表进行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发现样本 KMO 值为 0.844, Bartlett 的球形检验卡方值为 509.738,显著性概率值为 0.000,适合作因子分析。 采用 SPSS18.0 对关系嵌入性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以主成份提取公因子和最大 方差旋转法,得到三个公因子,三个因子累积解释的总方差量为 64.515%,反映 了原潜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作进一步分析,删除共同度接近 0.5 的 A4 题后,因子 累积解释的总方差量为 66.868%,问卷有效。同样对组织学习能力量表进行因子 分析适合性检验,得出样本 KMO 值为 0.813, 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 796.548,显著性概率值为 0.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 3 个公因子,三个因子累 积解释的总方差量为 64.162%,反映了原潜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作进一步分析, 其中, B7 题对各公因子的共同度都低于 0.5,因此予以删除,原量表中测度知识 获取能力的 B4、 B5 题及测度知识应用能力的 B12 题被归入了知识转化能力因子 中,说明该三题测度信息不准确,因此将其从量表中删除。删除这四个题后,因 子累积解释的总方差量为 74.895%,问卷有效。通过对企业创新绩效量表进行因 子分析适合性检验,得出样本 KMO 值为 0.875, Bartlett 的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 303.839,显著性概率值为 0.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 1 个公因子,累积解释的 总变异量为 63.809%,删除共同度低于 0.5 的 C6 题后,因子累积解释的总变异量 为 68.842%,问卷有效。最后形成本文研究的最终正式调研问卷,正式问卷的问 题主体部分共计 25 题,各变量测量指标及计量题项如表 4.2 所示: 表 4.2 正式问卷测度指标及计量题项 变量类型 概念 观察指标 指标计量题项 自变量 信 任 公平协商 A1 信守承诺 A2 误导行为 A3 值得信赖 A4 信息共享 互相提醒 A5 分享计划 A6 提供信息 A7 42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变量类型 概念 观察指标 指标计量题项 自变量 信息共享 信息交换 A8 共同解决问题 共同负责 A9 共同协作 A10 互相帮助 A11 感知市场变化 B1 中介变量 组织学习能力 了解行业信息 B2 获取需求信息 B3 知识存储 B4 员工交流 B5 知识加工 B6 应对变化 B7 引入创新 B8 应用开发 B9 新产品开发数量 C1 因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 新产品市场反应 C2 新产品销售收入 C3 产品创新速度 C4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C5 2. 信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 (Reliability)主要是反映量表在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程度,即在类似 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常用的信度指标有三类: 稳定性 (Stability)、等值性 (Equivalence)和内部一致性 (Internal Consistency),预测 试阶段本文通过测量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指标衡量量表信度,并采用 Cronbach’s , 系数作为量表内部一致性的检验标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量表的 Cronbach’s , 系 数越大,内部一致性越高,信度也越高,反之则内部一致性越低,信度也越低。 一般而言, , 系数大于 0.6 即可接受, , 系数在 0.7, 0.8 之间表示一致性信度较 好,, 系数大于 0.8 表示一致性信度非常好 [102]。通过对修正后的问卷量表进行信 度测量,得出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如表 4.3 所示。 表 4.3 修正的正式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 , 系数 , 系数 量表名称 测量题项 Cronbach’s 总体 Cronbach’s 关系嵌入性量表 A1, A11 0.864 组织学习能力量表 B1, B9 0.866 0.918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 C1, C5 0.886 4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通过表 4.3 可以看出,修正后的问卷量表的总体 Cronbach’s , 系数为 0.918, 各分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在 0.864, 0.886 之间,均大于 0.8,信度非常好, 这些数值表明,修正后的正式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4.2 数据收集 4.2.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问卷发放主 要基于高技术企业,综合采用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尽可能获取各高技术行 业类型的样本数据。根据研究需要,调研受访群体主要是高校在职的 MBA 和 EMBA 学员,以及在高技术企业工作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中涉及的 企业集中在湖南、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 4.2.2 数据收集 研究问卷从 2012 年 6 月底开始发放,至 9 月中旬回收截止,数据收集历时两 个多月,共发放调查问卷总数 300 份,回收问卷总数 256 份,回收率 85.3%,剔 除无效问卷 26 份,最终有效问卷 230 份,占回收问卷的比例为 89.8%,分布的行 所示。本文采取了三种途径对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一是利用周末时 业如表 4.4 间向学院在职的 MBA 和 EMBA 学员发放纸质版问卷 50 份,有效问卷 36 份;二 是利用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发放纸质问卷,并将纸质问卷委托在高技术企业工作的 同学和亲友填写,发放 180 份,有效问卷 150 份;三是将研究问卷悬挂于专业问 卷调研网站,通过网络问卷对高技术企业进行调查,发放 70 份,有效问卷 44 份。 表 4.4 样本数据分布行业情况 企业信息 行 业 频数(家) 比例( %) 累计比例( %) 电子信息技术 82 35.7% 35.7% 高技术服务业 25 10.9% 46.5%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5 10.9% 57.4% 被调查企业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23 10.0% 67.4% 所属的行业 资源与环境技术 21 9.1% 76.5% 新材料技术 19 8.3% 84.8%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19 8.3% 93.0% 航空航天技术 16 7.0% 100.0% 4.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是实证检验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 度水平的实证分析,其研究才能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的概念模型和测量题 44 硕士学位论文 项设计均建立在国内外权威文献研究及专家学者意见,因而文章研究结构和收集 的数据均不会存在较大的信度、效度方面的不足,虽然如此,为更进一步检验测 量量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提高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以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仍 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的验证。 信度分析是一种评价测量量表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文章 利 用 SPSS18.0 的 信 度 分 析 功 能 , 将 针 对 每 个 变 量 所 对 应 的 问 卷 题 项 , 计 算 Cronbach’s , 系数量表信度。效度分析是评价问卷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文章 根据研究需要将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两个层面考察测试问卷的效度。内容效度 指量表的内容所反映研究主题的程度,笔者在设计问卷测量问项时广泛参阅国内 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正,并通过预调研分析对 其进行优化,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指量表能够测量到理论 概念或特质的程度,本文将使用 Amos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变量作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以检验问卷量表的结构效度。 一般而言,评估模型适配的拟合指数包括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 和简约适配度指数三种(吴明隆,2010)[103]。绝对适配度指数有卡方值 (Chi-square, , 2 )、卡方自由度比值 ( , 2 df )、拟合优度指数 (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 (AGFI) 、 误差均方根 (RMR)、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等;增值适配度指数有规范拟合指 数 (NFI)、非规范拟合指数 (NNFI或 TLI)、比较拟合指数 (CFI)等;简约适配度指数 有简约拟合优度指数 (PGFI)、简约规范优度指数 (PNFI)等。借鉴吴明隆( 2010) 的研究,文章将综合运用绝对适配度指数、增值适配度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 选取 , 2 df 、 GFI、 RMSEA、 NFI、 NNFI、 CFI、 PGFI和 PNFI等八类广为认可和 应用的指数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一般认为,若 , 2 df <5,表示模型可接受, , 2 df ? 2,表示模型拟合非常好; RMSEA 数值小于等于 0.10,表示模型适配, 小于等于 0.08,表示模型良好,小于等于 0.05,表示模型适配度非常好;GFI、NFI、 NNFI和 CFI大于等于 0.90表示模型拟合度高; PGFI和 PNFI大于等于 0.50表示模型 可以接受;此外,所有观测指标的因素负荷量(验证性因子分析中的标准化回归 系数)大于 0.50,且各指标因素负荷的临界比 (Critical Ratio,C. R.)的绝对值大于 1.96,即参数估计值达到 0.05的显著水平,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较好 [103]。 4.3.1 关系嵌入性量表检验 1. 信度检验 根据信度检验标准,对关系嵌入性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 4.5。 由表中数据可知,关系嵌入性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为 0.882,大于 0.7 的高信 度水平。从删除各指标后的 , 系数来看,删除“信息交换”能较小幅度地提高量 表的信度水平,但由于该指标具有较好的理论支撑,故暂且不作删除。 4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表 4.5 关系嵌入性量表的信度分析 , 值 Cronbach’s , 值 删除该指标后的题 项 指 标 关系嵌入性 —— 0.882 公平协商 A1 0.869 —— 信守承诺 A2 0.869 —— 误导行为 A3 0.865 —— 值得信赖 A4 0.872 —— 互相提醒 A5 0.877 —— 分享计划 A6 0.877 —— 提供信息 A7 0.875 —— 信息交换 A8 0.885 —— 共同负责 A9 0.870 —— 共同协作 A10 0.864 —— 互相帮助 A11 0.868 —— 2. 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 Amos软件对关系嵌入性量表作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及拟合结 果分别如图 5.1和表 4.6。 1 A1 e1 1 1 A2 e2 信 任 1 A3 e3 1 A4 e4 1 A5 e5 1 1 A6 e6 信息共享 1 A7 e7 1 A8 e8 1 1 A9 e9 1 共同解决问题 A10 e10 1 A11 e11 图 4.1 关系嵌入性的测量模型 从表 4.6可知,关系嵌入性量表各指标的因子负荷中除了“ A8信息交换”指标 为 0.44,低于 0.5以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大于 0.5的接受标准,各个指标的因子负荷 的临界比值 (C. R.)均达到大于 1.96的显著水平,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适配标准, 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46 硕士学位论文 表 4.6 关系嵌入性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路 径 标准化路径系数 路径系数 C. R. p ? 信任 A1 公平协商 0.66 1.00 A2 信守承诺 信任 ? 0.67 1.06 11.19 *** 信任 ? A3 误导行为 0.79 1.24 9.14 *** 信任 ? A4 值得信赖 0.68 1.07 8.28 *** 信息共享 A5 互相提醒 ? 0.51 1.00 ? 信息共享 A6 分享计划 0.52 1.12 7.95 *** ? 信息共享 A7 提供信息 0.59 1.44 6.34 *** ? 信息共享 A8 信息交换 0.44 1.03 5.17 *** A9 共同负责 ? 共同解决问题 0.71 1.00 A10 共同协作 ? 共同解决问题 0.79 1.15 11.04 *** ? 共同解决问题 A11 互相帮助 0.71 1.02 9.56 *** 评价指标 绝对适配度 简约适配度 增值适配度 2 GFI RMSEA PNFI PGFI NFI NNFI CFI 评价结果 0.94 0.07 0.65 0.55 0.92 0.94 0.95 2.21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4.3.2 组织学习能力量表检验 1. 信度检验 根据信度检验标准,对关系嵌入性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 4.7。 由表中数据可知,关系嵌入性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为 0.904,大于 0.7的高信度 水平。从删除各指标后的 , 系数来看,任一指标的删除均不能提高量表信度,表 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 表 4.7 组织学习能力量表的信度分析 , 值 Cronbach’s , 值 删除该指标后的题 项 指 标 组织学习能力 —— 0.904 B1 感知市场变化 0.889 —— 了解行业信息 B2 0.893 —— 获取需求信息 B3 0.896 —— 知识存储 B4 0.889 —— 员工交流 B5 0.893 —— 知识加工 B6 0.890 —— 应对变化 B7 0.900 —— 引入创新 B8 0.896 —— 应用开发 B9 0.897 —— 4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2. 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 Amos软件对关系嵌入性量表作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及拟合结 果分别如图 5.2和表 4.8。 1 1 B1 e1 1 知识获取能力 e2 B2 1 B3 e3 1 1 B4 e4 1 知识转化能力 B5 e5 1 B6 e6 1 1 B7 e7 1 知识应用能力 B8 e8 1 B9 e9 图 4.2 组织学习能力的测量模型 从表 4.8可知,组织学习能力量表各指标的因子负荷均达到大于 0.5的接受标 准,各个指标的因子负荷的临界比值 (C. R.)均达到大于 1.96的显著水平,各项拟 合指标除了 PGFI为 0.44,略低于 0.50的接受标准外,其余指数均达到适配标准, 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表 4.8 组织学习能力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路 径 标准化路径系数 路径系数 C. R. p ? 知识获取能力 B1 感知市场变化 0.77 1.00 B2 了解行业信息 知识获取能力 ? 0.77 1.08 11.45 *** 知识获取能力 ? B3 获取需求信息 0.76 1.01 11.58 *** 知识转化能力 B4 知识存储 ? 0.93 1.00 ? 知识转化能力 B5 员工交流 0.66 0.82 12.32 *** ? 知识转化能力 B6 知识加工 0.95 1.04 23.36 *** ? 知识应用能力 B7 应对变化 0.64 1.00 ? 知识应用能力 B8 引入创新 0.76 1.13 8.73 *** 知识应用能力 ? B9 应用开发 0.71 1.14 8.55 *** 评价指标 绝对适配度 简约适配度 增值适配度 , 2 / df GFI RMSEA PNFI PGFI NFI NNFI CFI 评价结果 2.86 0.95 0.09 0.56 0.44 0.95 0.95 0.97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48 硕士学位论文 4.3.3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检验 1. 信度检验 根据信度检验标准,对关系嵌入性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列于表 4.9。 由表中数据可知,关系嵌入性量表的 Cronbach’s , 系数为 0.870,大于 0.7的高信度 水平。从删除各指标后的 , 系数来看,任一指标的删除均不能提高量表信度,表 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 表 4.9 企业创新绩效量表的信度分析 , 值 Cronbach’s , 值 删除该指标后的题 项 指 标 企业创新绩效 —— 0.870 新产品开发数量 C1 0.844 —— 新产品市场反应 C2 0.834 —— 新产品销售收入 C3 0.854 —— 产品创新速度 C4 0.836 ——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C5 0.845 —— 2. 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 Amos软件对关系嵌入性量表作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及拟合结 果分别如图 4.3和表 4.10。 企业创新绩效 1 C1 C2 C3 C4 C5 1 1 1 1 1 e5 e4 e3 e2 e1 图 4.3 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模型 从表 4.10 可知,企业创新绩效量表各指标的因子负荷均达到大于 0.5 的接受 标准,各个指标的因子负荷的临界比值 (C. R.)均达到大于 1.96 的显著水平,各项 拟合指标除了 PNFI 为 0.49 与 PGFI 为 0.33,略低于 0.50 的接受标准外,其余指 数均达到适配标准,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表 4.10 企业创新绩效测量模型拟合结果 路 径 标准化路径系数 路径系数 C. R. p ? 企业创新绩效 C1 新产品开发数量 0.76 1.02 10.81 *** ? 企业创新绩效 C2 新产品市场反应 0.79 1.14 11.29 *** ? 企业创新绩效 C3 新产品销售收入 0.71 1.05 10.32 *** ? 企业创新绩效 C4 产品创新速度 0.80 0.98 11.68 *** C5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 ? 企业创新绩效 0.74 1.00 4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续表 评价指标 绝对适配度 简约适配度 增值适配度 , 2 / df GFI RMSEA PNFI PGFI NFI NNFI CFI 评价结果 1.89 0.98 0.06 0.49 0.33 0.98 0.98 0.99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4.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本小节运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文章第 三章提出的研究假设。首先受访群体的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从性别、年龄、学历、 公司股权性质、公司成立年数、公司员工人数和公司资产规模等八个方面进行描 述;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检查研究中各变量间的相关结构;然后,运用方差分 析测量行业性质对潜变量的影响;最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研究假设。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正式调研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对受访群体的个人及企业基本信息的描 述性统计分析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有效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变 量 类 别 频 数 所占比例 (%) 性 别 男 151 65.7% 女 79 34.3% 25 岁以下 (含 25) 66 28.7% 年 龄 26-30 岁 82 35.7% 31-35 岁 47 20.4% 36-40 岁 17 7.4% 40 岁以上 18 7.8% 高中(中专)及以下 5 2.2% 学 历 大专 40 17.4% 大学本科 143 62.2% 硕士及以上 42 18.3% 公司股权性质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81 35.2% 民营企业 78 33.9% 三资企业 45 19.6% 其他企业 26 11.3% 5 年以下 24 10.4% 公司成立年数 5-10 年 60 26.1% 50 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 变 量 类 别 频 数 所占比例 (%) 公司成立年数 11-20 年 79 34.3% 20 年以上 67 29.1% 100 人及以下 40 17.4% 公司员工人数 101-500 人 59 25.7% 501-1000 人 41 17.8% 1001-2000 人 7 3.0% 2001 人以上 83 36.1% 100 万元以下 9 3.9% 公司资产规模 100-500 万元 28 12.2% 500-1000 万元 33 14.3% 1000 万元以上 160 69.6% 从表 4.11 可以得到,在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中: 1.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性别方面,受访者的性别大部分为男性,占比 65.7%,女性比例为 34.3%;年龄方面,被访者的年龄分布最多是在 26-30 岁之间, 含 25)群体,所占比例为 28.7%,31-35 岁、36-40 比例为 35.7%,其次为 25 岁以下 ( 岁及 40 岁以上群体分别占有 20.4%、 7.4%和 7.8%;学历方面,受访人员大部分 是大学本科学历,占有比例 62.2%,其次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 18.3%,高中及 以下、大专学历分别占到 2.2%和 17.4%。 2. 被调查企业基本信息:公司股权性质分布方面,被调研的企业以国有及国有 控股和民营企业为主,分别占 35.2%和 33.9%,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分别占 19.6% 和 11.3%;公司成立年数分布方面,较大一部分处在 11-20 年之间,占到 34.3%, 公司成立年数达 20 年以上的,占总有效问卷的 29.1%,而 5-20 年之间的,占 126.1%, 5 年以下的占有 10.4%的比例;公司员工人数分布方面,被调研企业的员 工人数规模在 100 人及以以下的比例为 17.4%,人数在 101-500 人之间的占 25.7%, 人数在 501-1000 人之间的占 17.8%,人数在 1001-2000 人之间的比例仅为 3.0%, 而人数在 2000 人以上的占据大部分,为 36.1%;公司资产规模分布方面,资产规 模在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为 69.6%,其中资产规模在 500-1000 万元的企业有 14.3%,资产规模在 100-500 万元的企业占 12.2%,而资产规模在 100 元以下的企业仅占 3.9%。 4.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Correlate)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紧密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 统计分析中常利用相关系数定量地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紧密程度。本文运 用 SPSS18.0 对模型中的所有变量做皮尔森 (Pearson)相关分析。Pearson 相关系数 r 5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的取值范围在 1与 +1 之间, r , 0 表示两个变量存在正相关,而且 r 的绝对值越 接近 l,则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越强;反之, r , 0 表示两个变量存在负相 关,而且 r 的绝对值越接近 0,则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越弱。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 4.12 所示。 表 4.12 问卷变量相关性分析 变 量 均 值 标准差 1 2 3 4 5 1.信任 3.634 0.840 1 2.信息共享 3.298 0.660 0.623** 1 ** 3.共同解决问题 3.375 0.779 0.734 0.653** 1 ** ** 4.组织学习能力 3.496 0.690 0.642 0.609 0.729** 1 ** ** ** 5.企业创新绩效 3.357 0.757 0.691 0.625 0.743 0.719** 1 注: **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企业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与企 业创新绩效绩效和组织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而且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 创新绩效也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 4.4.3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 ANOVA)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用 于 两 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心理学、生 物学、工程和医药的试验数据等领域。 本文将调查企业所属行业作为自变量,将 关系嵌入性三个维度、组织学习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运用 SPSS18.0 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考察行业差异对潜在变量的影响。 1. 方差齐性的检验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先将高技术企业所属行业性质与五个因变量进行方差齐 性检验,如表 4.13 所示。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方差齐性检验计算出的 p 值分别为 0.036、 0.042、 0.171、 0.015 和 0.083,说明行业性质的不同除了对关系嵌入性的 信任和信息共享两个维度及组织学习能力没有通过方差齐性检验以外,对共同解 决问题和企业创新绩效均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基础。 表 4.13 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Levene 统 计 , —— df1 df2 Sig. 信任 2.192 7 222 0.036 信息共享 2.129 7 222 0.042 共同解决问题 1.494 7 222 0.171 组织学习能力 2.566 7 222 0.015 企业创新绩效 1.830 7 222 0.083 52 硕士学位论文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5 2. 行业性质差异的影响 由于高技术企业所属行业性质差异对信任、信息共享和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没有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因此不能对这三个潜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从表 4.14 中数 据可以看出, p 值均大于 0.05,说明高技术企业所属的行业性质的不同在共同解 决问题和企业创新绩效两方面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即高技术企业的行业差异对 共同解决问题和企业创新绩效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表 4.14 行业性质影响分析表 共同解决问题 企业创新绩效 行业类别 频数 N 均值 Sig. 均值 Sig. F 值 F 值 电子信息 82 3.419 3.442 生物医药 23 3.449 3.765 航空航天 16 3.188 3.150 新材料 19 3.211 3.242 高技术服务业 0.606 0.751 1.965 0.061 25 3.547 3.280 新能源 19 3.263 3.242 资源环境 21 3.270 3.057 高新技术改造 25 3.413 3.344 传统产业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5 4.4.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根据变量因果关系,以下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 假设 1 至假设 11 进行检验。针对理论推演得出的企业关系嵌入性、组织学习能力 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分别建立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 系嵌入性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组织学习 能力中介效应四个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分析。 1.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通过 230 份问卷有效数据对关系嵌入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多元回 归分析,把企业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作为自变量,企业 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算结果见表 4.15。 5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表 4.15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标准化 未标准化系数 系数 Adjusted 模 型 t 值 Sig. R 2 F R 2 标准 Beta 系数 b 误差 信任 0.235 0.057 0.261 4.122 0.000 信息共享 0.203 0.065 0.177 3.119 0.002 共同解决问题 0.424 0.063 0.437 6.686 0.000 120.538*** 0.615 0.610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从表 4.15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 决问题三个自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 F 值为 120.538,达到 p<0.001 的显著性 水平,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 T 检验 Sig.值分别为 0.000、0.002 和 0.000, 均小于 0.05,说明该三个自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可知, 自变量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可解释的变异量 R 2 为 61.5%,关系嵌入性各维度的标准化系数 , 均大于 0,说明关系嵌入性各维度 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作用,研究假设 H1、 H2 和 H3 通过了验证。 2.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通过 230 份问卷有效数据对关系嵌入性影响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行多 元回归分析,把企业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作为自变量, 组织学习能力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算结果见表 4.16。 表 4.16 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标准化 未标准化系数 系数 Adjusted 模 型 tR 值 Sig. 2 F R 2 标准 Beta 系数 b 误差 信任 0.143 0.055 0.174 2.622 0.009 信息共享 0.197 0.062 0.188 3.156 0.002 共同解决问题 0.424 0.061 0.478 6.966 0.000 101.957*** 0.575 0.569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从表 4.16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 <0.001 的显著性 决问题三个自变量对组织学习能力影响的 F 值为 101.957,达到 p水平,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 T 检验 Sig.值分别为 0.009、0.002 和 0.000, 均小于 0.05,说明该三个自变量对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可知, 54 硕士学位论文 自 变 量 信 任 、 信 息 共 享 和 共 同 解 决 问 题 对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可 解 释 的 变 异 量 R 2 为 57.5%,关系嵌入性各维度的标准化系数 , 均大于 0,说明关系嵌入性各维度对组 织学习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作用,研究假设 H4、 H5 和 H6 通过了验证。 3.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通过 230 份问卷有效数据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关系 进行回归分析,把组织学习能力作为自变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作为因变量,建 立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算结果见表 4.17。 表 4.17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标准化 未标准化系数 系数 Adjusted 模 型 Sig. R 2 t 值 F R 2 标准 Beta 系数 b 误差 组织学习能力 0.789 0.050 0.719 15.638 0.000 244.538*** 0.517 0.515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从表 4.17 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 F 值为 244.538,达到 p<0.001 的显著性水平,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 T 检验 Sig.值为 0.000,小于 0.05,说明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可 知,自变量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解释的变异量 R 2 为 51.7%,组织学习 能力的标准化系数 , 等于 0.719>0,说明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 响作用,研究假设 H7 通过了验证。 4.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将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 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企业创新绩效为因变量,分步骤加 入模型中进行回归分析。通常应用回归分析检验中介效应分为三步:第一步,检 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二步,检验检验自变量与中 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第三步,控制中介变量后,检验自变量对 因变量的影响作用是否消失或是明显地减小 [104]。在前面分析中关系嵌入性的三 个维度对组织学习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组织学习能力对企 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以下将检验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关系嵌入性三 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步骤如下:首先,向回归模型中加 入自变量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变量及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回 归分析;其次,再向模型中加入中介变量——组织学习能力,进行回归分析,分 析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即若加入组织学习能力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 量的影响作用消失或明显地减小,则表明其具有中介影响。 5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根据以上方法步骤,分析结果见表 4.18。从表中数据可发现,在回归模型中 加入自变量与因变量后, F 值为 120.538,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01,信任、信息 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的 T 检验 Sig.值分别为 0.000、0.002 和 0.000,均小于 0.05, 即该三个自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且关系嵌入性各维度的标准化系 数 , 均大于 0,自变量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因变量企业创新绩可解 释的变异量 R 2 为 61.5%。随后,加入组织学习能力, F 值为 105.702,达到显著 性水平 p<0.001,模型可解释的变量 R 2 增加到 65.3%,而且自变量、中介变量的 T 检验 Sig.值均达到小于 0.05 的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关系嵌入性各维度的标准 化系数 , 均大于 0,表明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仍然存 在正向作用,但与加入中介变量之前相比,未标准化的系数 b 明显有所减小,因 此,可以得到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自变量与 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假设 H8、 H9 和 H10 通过验证。 表 4.18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标准化 未标准化系数 系数 Adjusted 模 型 t 值 Sig. R 2 F R 2 标准 Beta 系数 b 误差 步骤 1:向模型中加入自变量——关系嵌入性 信任 0.235 0.057 0.261 4.122 0.000 信息共享 0.203 0.065 0.177 3.119 0.002 共同解决问题 0.424 0.063 0.437 6.686 0.000 120.538*** 0.615 0.610 步骤 2:向模型中加入中介变量——组织学习能力 信任 3.420 0.001 0.188 0.055 0.209 2.195 0.029 信息共享 0.139 0.063 0.121 共同解决问题 0.287 0.067 0.295 4.304 0.000 4.914 0.000 组织学习能力 0.325 0.066 0.296 105.702*** 0.653 0.647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整体作为自变量,把企业 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变量,并根据前面的步骤依次将其加 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 影响作用进行检验,运算结果见表 4.19。 56 硕士学位论文 表 4.19 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标准化 未标准化系数 Adjusted 系数 模 型 Sig. t 值 R 2 F R 2 系数 标准 Beta b 误差 步骤 1:向模型中加入自变量——关系嵌入性 关系嵌入性 0.874 0.047 0.774 18.480 0.000 341.528*** 0.600 0.598 步骤 2:向模型中加入中介变量——组织学习能力 关系嵌入性 0.604 0.066 0.535 9.094 0.000 0.353 0.065 0.322 5.474 0.000 组织学习能力 207.441*** 0.646 0.643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 p<0.001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 F 值为 341.528,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01,自变量关系嵌入性的 T 检验 Sig.值为 0.000, 小于 0.05,关系嵌入性的标准化系数 , 等于 0.774>0,可解释的变异量 R 2 为 60.0%, 表明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组织学习能 力变量后, F 值为 207.441,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01,模型可解释的变量 R 2 增加 到 64.6%,而且自变量、中介变量的 T 检验 Sig.值均达到小于 0.001 的显著水平。 进一步分析,关系嵌入性的标准化系数 , 等于 0. 535>0,表明关系嵌入性对企业 创新绩效仍然存在正向作用,与加入中介变量之前相比,未标准化的系数 b 明显 有所减小,因此,可以得到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与企业 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假设 H11 通过验证。 4.5 实证结果与管理建议 4.5.1 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运用问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三个维度对企业 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同时验证了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 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如表 4.20 所示)。从表格内容可知,通过实证分析得 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 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1 、H2 和 H3 得到支持;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 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 H4、 H5 和 H6 得到支持;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 H7 得到支持;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 在中介效应,假设 H8、 H9、 H10 和 H11 得到支持。 5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表 4.20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研究假设 检验结果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假设 H1:信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持 支持 H2:信息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持 H3: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假设 H4:信任对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持 支持 H5:信息共享对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持 H6:共同解决问题对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假设 H7: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支持 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效应假设 H8:组织学习能力在信任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支持 支持 H9:组织学习能力在信息共享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支持 H10:组织学习能力在共同解决问题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支持 H11: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知识资源是实现企业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关系嵌入性为企业提供嵌入 于产业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资源,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 良好的关系嵌入性有助于高技术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 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形成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关系。基于信任关系,企业可以通 过合作伙伴获取企业创新所需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量;企业与合作伙伴的信息 共享为企业获取外部新知识,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搭建了沟通渠道,并且随着 信息共享程度的深入,企业基于共享平台可更及时地获得准确而复杂的技术知识; 合作组织间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为隐性知识在组织间转移和扩散疏通了便利渠 道,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共同协作解决合作创新中问题的能力。 总之,企业的关系嵌入性有利于企业从外界获取丰富的创新知识,并加以转化和 应用,显著增加其知识存量,一方面直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另一方面, 企业知识存量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了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改善,而 组织学习作为企业内外部知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转化器,其能力越强,越有 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4.5.2 管理建议与对策 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针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关系嵌入性管理的实际情 况,为推进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建议与对策。 58 硕士学位论文 1. 发展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关系嵌入性。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鉴于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有限,单一企业 独立进行创新越来越难,企业必须加入到外部开放式创新网络协作研发,才能较 快地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网络是外界知识进入企业的途径,高技术企业 要长期有效维持与合作伙伴的高质量的交流合作关系,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 提供便利渠道,必须发展和维护企业良好的关系嵌入性。第一,建立高技术企业 与合作伙伴间的信任机制。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内,企业与合作企业或组织围绕 事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展开合作和交流,高技术企业应整合与合作 伙伴的对接与合作,转变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投入相关资源,互相承担风险,建 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信任机制,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实现多赢的局面;第二, 完善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挖掘企业创新的创意和机会,利用 知识溢出效应获得对企业创新有价值的隐性知识。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信 息知识资源共享开辟了企业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是企业进行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来 源。第三,优化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共同解决问题的机制,并在共同解决问题中 培育共同语言和标准规范,减少了彼此合作的障碍和成本,同时通过对创新活动 和生产运营环节的直接反馈,纠正失误和弥补遗漏,以提升创新绩效。 2. 培养和加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本文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高技术企业组织 学习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正向显著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扮演重 要角色。知识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创新就是将知识整合转化应用于产品 和服务的过程,因而企业需要向外界学习,以获得新知识。高技术企业参与合作 创新网络与其他企业和组织建立联结,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进而提高 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作为外部新知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转化器,是企业 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驱动要素。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强意味着企业能很好地学习利 用外部知识,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培育和加强组织学习能力,高技术企业 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塑造有利于开展组织学习 的企业文化,处理好信息知识的获取与处理、编码与检索等组织学习的各阶段, 从而提高组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强化组织学习活动,加 强部门协作和员工交流,扩充企业知识库容量,形成积聚与倍增效应,不断提升 组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加强企业外部网 络的建设,发展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关系嵌入性的同时,高技术企业还应重视组织 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及在 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唯此,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 天,高技术企业才能更好地整合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切实有效最大限度的地提升 企业创新绩效,实现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结 论 伴随知识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 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企业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和利用企业外界的新知 识已成为企业创新最重要的源泉。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网络嵌入性和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为指导,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关系嵌入性、组织学习能力和企 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界定,通过理论推演 深入分析并构建了以组织学习能力为中介变量的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 创新绩效的机理模型,然后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相关测量量表设计调研问卷并 回收 230 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了研究假 设。 1. 本文主要结论 (1)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创新绩 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信任为彼此合作交流提供 了前提基础,有利于企业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资源,增加企业知识存量的同时, 降低了合作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创新效益;信息共享是企业获取外部知 识关键要素,良好的信息共享水平,促进企业获取更多高质量的有用信息与知识, 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的安排能促进合作各方 相互协调,一起分析解决合作中的难题,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同时能把网络中各 方资源聚合,企业通过合作研发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 (2)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的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组织学习能 力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得合作组织间 坦诚相待,展开深入的交流合作,推进知识与信息的分享和转移,有利于企业获 取真实有效的技术知识并将其进行快速转化与应用,提升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合作组织间信息共享给企业带来了丰富的外部知识源,使得企业能快速获取大量 异质性技术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量,进而促进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的提高;高 技术企业与合作伙伴频繁互动,共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加速简单嵌入 知识的转移,而且能降低复杂嵌入知识的粘滞性,使得企业能获得深层次的隐性 知识,从而促进了新知识的转化与应用。 (3)高技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资源是实 现企业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创新是企业对从外部获取的新知识和内部 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吸收,创造出新的知识增加企业知识存量,并将其应用于企业 产品或服务中的过程。高技术企业较强的组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对内外部知 60 硕士学位论文 识的搜寻获取、积累和共享,促使企业员工快速地消化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加 以应用,进而极大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 (4)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 响。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产业创新网络中良好的关系嵌入性有助于企业与大学、 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形成高质量的企业外部 网络合作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企业从外界获取丰富的关键性知识资源,将其加 以转化和应用,显著提高企业自身知识存量的数量和质量,改进和提高学习能力, 企业创新绩效也随之得到提升。高技术产业中的关系嵌入性越强,高技术企业组 织学习能力就越强,企业知识存量就会快速增长,进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 2. 本文创新点 本文建立在已有的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组织学习能力中 介变量,探索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选取我国部分 地区的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 性、组织学习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创新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本文提出关系嵌入、组织学习能力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深 入阐述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弥补了以往研究网络 嵌入性主要集中在结构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局限,丰富了 关系嵌入性的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组织学习能力理论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一个新思路,虽然有学 者相信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研 究尚未深入,大多属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理论发 展的新趋向,将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 响结构中,实证分析验证了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关系 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努力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的精神,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及理论 推演构建研究模型,在实证分析部分也尽量采用可科学的研究方法,但由于笔者 的知识和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文章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 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样本数据的局限。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样本量必须是观测指标 总数的 10 倍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才比较科学,本文调研问卷测量题项为 25 个, 有效问卷数为 230 份,基本满足研究要求,但仍非真正意义的大样本研究,这也 是导致模型某些指标拟合程度不够好的原因之一,后续研究扩大样本容量可进一 步增加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在研究选择的样本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研 61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样本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的高技术企业,获得的调 查数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因地域因素的限制而影响研究结论普适性与推广性。 而且被调查的群体中不可避免存在一部分人不了解本企业的网络嵌入性、组织学 习活动和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研结果的准 确性。今后的研究中,可拓宽实证研究样本的地域范围,选择高技术企业中对公 司的网络嵌入、研发创新方面比较清楚的员工作为调查对象。 第三,本文把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作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 效影响的中介因素,并实证分析和验证了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 和间接影响,但文章并未结合具体的高技术企业作深入的案例分析,因此研究的 结果缺乏动态性。未来的研究中,挑选典型高技术企业作详细的案例研究,通过 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进一步深入探讨关系嵌入性影响企业组织学习能力,进而 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这将会给企业的管理实践带来更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62 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刘若斯 . 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长沙 :中南大学 ,2008,2-16 Dyer, J. H. , 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2]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60-679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3]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Polanyi, K.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4] our time. Boston, MA: Beacon Press,1944,39-68 Granovetter, M. 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ic sociology. Boston: [5]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25-56 Barber, B. All economies are "embedded": The career of a concept, and [6] beyond. Social Research,1995,62(2):387-413 民营经济的根植性与发展环境 .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鲁开垠 .[7] 2003,13(4):17-21 Zukin, S. , & DiMaggio, P. Structures of capital: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8] economy. Cambridge, 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0-50 Andersson, U. Forsgren, M. & Holm, U.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9] networks: 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1):979-996 [10] 刘雪峰 . 网络嵌入性与差异化战略及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07,30-55 [11] 李妍 . 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网络嵌入性、创新动 力、创新能力关系视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 :江苏大学 ,2009,20-31 [12] Hagedoorn, J. 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3):670-680 [13] Gulati, R. , Nohria, N. & Zaheer, A.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203-215 [14] Simsek, Z. , Lubatkin, M. H. & Floyd, S. W. Inter-firm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427-442 [15]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63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of Embedded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35-67 [16] 王国顺 ,刘若斯 . 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系统工程 , 2009,27(6):54-60 [17] 陈琦 . 企业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 IT 资源前因与绩效结果 :[浙江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0,7-74 [18] 王家宝 . 关系嵌入性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1,11-160 [19] McEvily, B. & Marcus, A. 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1):1033-1055 [20] Gulati, R. & Sytch, M. Dependence Asymmetry and Joint Dependenc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a Manufacturer's Performance in Procurement Rel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1):32-69 [21] 许冠南 . 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探索型学习的中 介机制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 2008,5-120 [22] 李世超 ,蔺楠 ,苏竣 . 基于知识转移的产学关系嵌入作用机制研究 .科学学研 究 ,2011,29(10):1532-1541,1459 [23] 洪茹燕 . 关系嵌入与吸收能力的协同对企业知识搜寻的影响——全球制造 网络效应下对中国轿车企业自主创新分析 .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12,18(1):71-76 [24] 王晓娟 . 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浙江黄岩模具产业集群的实证 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8,26(4):874-879,867 [25] 魏江 ,郑小勇 . 关系嵌入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 于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的 中 介 性 调 节 效 应 分 析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2010,40(6):168-180 [26] Dhanaraj, C. , Lyles, M. A. , Steensma, H. K. and Tihanyi, L. Managing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transfer in IJVs: The role of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the impact 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5):428-442 [27] 王志玮 . 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浙 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0,57-200 [28] 周丽虹 . 业务外包与企业绩效——基于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性和动态能力 视角的实证研究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暨南大学 ,2010,17-65 [29] 钱兵 . 物流外包关系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 SEM 的分析方 法 :[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南开大学 ,2011,12-28 64 硕士学位论文 [30] Mansfield E.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New York: W. E. Norton, l968,35-45 [31] 陈劲 ,陈钰芬 .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 ,2006,27(3): 86-91 [32] Chesbrough, H. 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3,44(3):35-41 [33] Hinloopern J. R&D efficiency gains due to cooper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80(2):107-125 [34] Cordero R.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firm: an overview. Research Policy,1990,19(2):185-192 [35] 朱 秀 梅 . 高 技 术 企 业 集 群 式 创 新 机 理 实 证 研 究 .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9,12(4):75-82 [36] Hagedoorn, J. ,Cloodt, M. Measur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s there an advantage i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 Research Policy,2003, 32(8):1365-1379 [37] Daniel I. Prajogo, Amrik S. Sohal. The integration of TQM and technology/R&D management in determin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mega,2006,34(3):296-312 [38] 秦剑 ,王迎军 ,崔连广 . 驱动资源与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绩效研究 .管理 科 ,2010,23(2):28-37 [39] Richard Yu Yuan Hung et al. Impact of TQM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1,20(2):213-225 [40] 李志刚 ,汤书昆 ,梁晓艳 ,赵林捷 .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 究 .科学学研究 ,2007,25(4):777-782 [41] 王长峰 . 知识属性、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 :[山 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09,8-116 [42] 张德茗 ,李艳 . 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 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23(3):56-67 [43] 龙静 ,黄勋敬 ,余志杨 . 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服务 性中介机构的作用 .科学学研究 ,2012,30(5):782-792 [44] Cyert, R. M. & March, J. C.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63,15-35 [45] Argyris, C. , Schon, 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Washington: Addison-Wesley Press, Reading,1978,160-170 65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46] Fiol, C. M. , Lyles, M. A.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4):803-813 [47] Huber, G.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88-115 [48] Nonaka, I. ,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60-76 [49] Garvin, D. A.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74(4):78-91 [50] Nevis, E. C. , Dibella, A. J. , Gould, J. M.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as learning system.s1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36(2):73-85 [51] Dodgson, M. Learning, trust,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Human Relations, 1993,46(1):77-95 [52] 陈国权 . 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能力系统、学习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及其相 互关系研究 .管理学报 ,2007,4(6):719-728 [53] 陈国权 ,马萌 . 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3(3):15-23 [54] 陈 国 权 .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过 程 模 型 、 本 质 特 征 与 设 计 原 则 . 中 国 管 理 科 学 ,2002,10(4):86-94 [55] Ulrich, D. , Glinow, M. A. , Jick, T. High-impact learning: building and diffusing learning capability.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3,22(2):52-66 [56] 王 振 江 , 汪 盛 强 . 组 织 学 习 力 测 度 . 上 海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版) ,2000,6(5):436-440 [57] Kim, L. Crisis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in catching-up at Hyundai motor. A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s,1998,9(4):506-521 [58] Pilar Jerez-Gómeza, Jose Céspedes-Lorentea, Ramon Valle-Cabrera.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a proposal of measur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6):715-725 [59] 张立新 .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以深圳企业为例 :[浙江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06,11-39. [60] 毛建军 ,武德昆 ,高俊山 . 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J].北京科 技大学学报 ,2008,30(7):820-825 [61] Alegre, J. , Chiva, 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test.Technovation, 2008,28(6):315-326 66 硕士学位论文 [62] Ya-Hui Hsu, Wenchang Fa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9,76(5):664-677 [63] 胡振华 ,阳志梅 . 网络嵌入性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研 究 .现代管理科学 ,2009,28(2):64-66 [64] 李碧君 . 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医药化工集群 企业为例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1,11-32 [65] Calantone, R. J. , Cavusgil, S. T. , Zhao, Y. Learning orientation, firm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2,31(6):515-524 [66] Camisón, C. , Villar-López, A. Non-technical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memory and learning capabilities as antecedent factors with effects on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40(8):1294-1304 [67] 陈国权 ,郑红平 . 组织学习影响因素、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管理 科学学报 ,2005,8(1):48-61 [68] 阳志梅 ,胡振华 . 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 .科技 管理研究 ,2009,29(8):462-464,481 [69] 林勋亮 .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11,51(2):201-208 [70] 王琴 . 关系嵌入性对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浙江工商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1,11-80 [71] 应洪斌 . 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关 系内容的视角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23-40 [72] Shu-Hua Chien, Ying-Hueih Chen, Chin-Yen Hsu.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rust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e-marketplaces: An empirical study in Taiwan.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3):460-468 [73] 李世超 . 产学合作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案例研究的概 念模型与解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9(5):6-13 [74] Granovetter, M.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78(6):1360-1380 [75] Gargiulo, M. , Ertug, G. & Galunic, C. The Two Faces of Control: Network Closure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mong Knowledge Work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9,54(2):299-333 [76] 任胜钢 ,吴娟 ,王龙伟 . 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网络能力的调节 67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效应检验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23(3):16-24 [77] 陈 国 权 , 周 为 . 领 导 行 为 、 组 织 学 习 能 力 与 组 织 绩 效 关 系 研 究 . 科 研 管 理 ,2009,30(5):148-154,186 [78] 朱兵 ,王文平 ,王为东 ,张廷龙 . 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软科 学 ,2010,24(1):65-69 [79] 谢洪明 ,赵丽 ,程聪 . 网络密度、学习能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 ,2011,32(10):57-63 [80] 张钢 ,任燕 . 关系嵌入对创业导向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科 技进步与对策 ,2011,28(19):80-84 [81] 王家宝 ,陈继祥 . 关系嵌入、学习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基于多案例的探 索性研究 .软科学 ,2011,25(1):19-23 [82] 曾德明 ,黄玉勇 ,禹献云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障碍及对策研究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35(2):64-67,63 [83] Zaheer, A. , Mcevily, B. , Perrone, V. Does trust matter?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n performance.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2):141-159 [84] Tsai, W. &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intrafirm network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8,41(4):464-476 [85] 简兆权 ,刘荣 ,招丽珠 . 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 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22(2):64-71 [86] 张荣祥 ,刘景江 . 高技术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嵌入:机制要素与案例分析 .科学 学研究 ,2009,27(6):904-909 [87] Davenport, T. H, Prusak, L.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Ubiquity,2000,20(8):55-78 [88] Dyer, J. H. , Nobeoka, K.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345-367 [89] Levin, D. Z. , Cross, 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You Can Tru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in Effective Knowledge.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1):1477-1490 [90] Jeffries, E. L. , Reed, R. Trust and adaptation in relational contracting.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4):873-882 [91] Liu, C. P. , Ghauri, P. N. , Sinkovics, R. 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elation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Alliance Outcomes.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45(3):237-249 68 硕士学位论文 [92] Collins, J. M. , Hitt, A. Leveraging Tacit Knowledge in Allianc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Relational Capabilities to Build and Leverage Relational Capit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6,23(3):147-167 [93] 任声策 ,宣国良 . 专利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技术能力提升——以 NOKIA 为 例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27(9):96-102 [94] 许冠南 ,周源 ,刘雪锋 . 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案例研究 .科学 学研究 ,2011,29(11):1728-1735 [95] 邹国庆 ,倪昌红 . 管理者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32(5):66-73 [96] Richard C.M. Yam, William Lo, Esther P.Y. Tang, Antonio K.W. Lau. Analysis of source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f Hong K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2011,40(3):391-402 [97] 吴晓波 ,刘雪锋 ,胡松翠 . 全球制造网络中本地企业知识获取实证研究 .科学 学研究 ,2007,25(3):486-492 [98] 张洁 ,戚安邦 ,熊琴琴 . 吸收能力形成的前因变量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 响分析——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 ,2012,33(5):29-37 [99] Alegre, J. , Lapiedra, R. , Chiva, R.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6,9(4):333-346 [100] Zhang, Y. , Li, H. Innovation search of new ventures in a technology cluster: the role of ties with service intermediar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31(1):88-109 [101] Kiesler, S. , Sproull, L. Managerial response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perspectives on problem sensing from social cogni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2,27(4):548-570 [102] 张红兵 ,贾来喜 ,李潞 . SPSS 宝典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434-444 [103] 吴明隆 . 结构方程模型—— Amos 的操作与应用 .第二版 .重庆 :重庆大学出 版社 ,2010,36-254 [104] 陈晓萍 ,徐淑英 ,樊景立 .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8,290-329 69 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致 谢 光阴似箭,随着论文的落笔,转眼间两年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也即将 结束,回想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求学历程,感触颇多,收获也颇多。在学 习和生活中,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及身边的亲人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关心和帮助,借 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亲人表达最真诚谢意。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曾德明教授,自入校以来,曾老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 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为我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学位论文从选题及框架确定,到框架的修改,再到论文写作与反复修改完善直至 最终定稿,每一步都渗透了曾老师辛勤的汗水。曾老师学术知识渊博,治学态度 严谨,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育和指导,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的学术知识,还 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曾老师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影响着我,将激励我在 以后的学习生中活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在此,谨向曾老师再次表示衷心的 感谢~ 感谢工商管理学院给我传授知识的各位老师们,如马超群教授、杨智教授、 袁凌教授、姚艳虹教授、薄湘平教授、欧阳润平教授、喻建良教授、张喜征教授、 张运生副教授、陈立勇副教授、蔡艳萍副教授、李亚伯副教授、吴慧副教授、万 炜老师等等,感谢您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导。还有感谢硕士期间给予我诸多帮 助的辅导员孔一枚老师、李婷婷老师和刘军虎老师。 感谢研究生阶段认识的师兄师姐、同学和朋友,感谢 B413 梯队这个大家庭 中的所有成员。特别感谢大师兄禹献云、李健师兄、邹思明师姐、贾曙光师兄、 陈强师兄、周海燕师姐、胡淼鑫师兄、王磊师兄、彭大泽师兄、陆良琼师姐、朱 昶阳师兄等在学术科研及生活上给予了我诸多关心、帮助和指导。感谢我的同门 成春平、刘惠琴、文金艳和李宝霞,在一起的欢歌笑语将永远长存。感谢室友张 春龙、黄剑和姚洵,有你们的陪伴,我的研究生生活才更加丰富。同时,还要感 谢同班同学,如任奇、张二朋、郭勇、张兴全、吕伟、陈宥任、谭依兰、张群艳、 刘顺利等同学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此外,感谢所有帮我发放 与回收调查问卷的老师、同学和亲友,感谢您们为我学位论文的数据收集做出的 辛勤付出,使得我的论文得以顺利撰写。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给予我无限的关心和爱,在求学的路上, 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支持我、鼓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 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殷切期望~ 黄玉勇 2012 年 10 月长沙 70 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 曾德明 ,黄玉勇 ,禹献云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障碍及对策研究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35(2):64-67,63. 71
/
本文档为【高技术产业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