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2018-01-26 7页 doc 20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摘要】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轻负高效”成了不少教师谈论的主题。要真正构建实效的课堂,不容忽视的是我们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有效参与 实效课堂 激励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学会提...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 【摘要】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轻负高效”成了不少教师谈论的主题。要真正构建实效的课堂,不容忽视的是我们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有效参与 实效课堂 激励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已经为大多数教师所熟知并加以运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不少人认为,课堂上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有效学习。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你说、我说、大家说,其实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课堂上缺乏有数学价值的“数学味”,有的课堂说的、参与的只是一小部分活跃的学生,有的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成为优生的“应声器”,还有的学生只扮演了听众或观众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些学习方 式无不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课堂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从而构建扎实有效的课堂呢,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巧设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引领学生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以下特点: 1、铺设桥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启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每个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生长点。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教材起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去设计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由旧入新,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正迁移。这样不但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也为重难点的学习铺设了桥梁。 11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32复习解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相关的 11练习,之后启发学生思考:(1)能不能把和直接相加,(2)23 可以怎么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处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既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又具有可探究性,且学生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的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完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2、理清思路——在突破知识重难点处精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也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关键。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能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精心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发现知识间的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就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例尺”时,先让学生将文具盒、书本的底面画在一张纸上,让学生感受这些平面图形能画下。接着让学生将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地面画在同一张纸上,让学生感受这个平面图形不能画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于是教师又适时提出3个问题:(1)怎样才能将长9米、宽6米的长方形教室地面画在这张纸上,(2)为什么要将教室的长和宽缩小相同的倍数,(3)缩小相同的倍数时要考虑哪些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交流。之后结合画出的图形让学生说说“图上的长和宽是怎样确定的,图上距离 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怎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比例尺的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节课中,比例尺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发展了数学思维。 3、揭示内涵——在探求知识的规律时巧问。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认识得到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规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用量角的方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发现每个同学计算的结果不一样。这时教师继续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呢,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手中的长方形、三角形纸片,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把长方形沿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并没有到此罢休,又提出了两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如果把四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 少度呢,”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最后总结概括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巧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规律,进行了创造性学习,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适时调控,让沉闷的课堂“动”起来。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充满感情,富于想象,思维活跃,有时难免误入“旁门左道”,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各种资源,有效地进行调控,让课堂呈现精彩。 1、疏通脉络,合理调控。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不少长短不一的小棒,在小组内任选三根小棒进行搭配,根据实验结果分类填写下表: 实验报告 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你发现了什么 边 边 边 能围 成三 角形 的边 围不 成三 角形 的边 通过这样的分类,学生不难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结论,但这一结论不是老师直接授予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得出的,教学脉络清晰,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2、变错为宝,灵活调控。 动态的课堂存在许多不可预知性,错误是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法国“做中学”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虽然有些绝对,但却有着积极的意义。不轻易对学生说错,有意识地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暴露思维过程,修正错误,消除疑虑,正确构建新知。 教师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让全班学生找一找,这道题的计算有错吗,为什么这样计算不行,学生通过辨析,发现这道题的余数比除数大。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学习的素材,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白了余数应该比除数小的道理,显示了教师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三、激励评价,让学生的热情“涨”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根据儿童乐于鼓励、表扬,厌恶批评、指责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既切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童心的语言、表情,以温暖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表现欲,激活其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能动地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优势去努力,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1、激励性评价——激活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既是探索知识、接受思想、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和学生交朋友,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洞察学生的心理,以真正达到了解学生,从而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组织好教学活动,恰如其份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以激活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 2、赏识性评价——增添学习动力。 “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 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一定存在着差异。其学前教 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认知方式、思维策略、学习能力等方面就会有所不同,其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也会各具特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解学生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小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特长,应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点滴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体上找出长方形。一个学生很快说出在长方体纸盒上找到了长方形,教师及时引导“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第一个找到了长方形。能说出是怎样找到的吗,”“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上下两个面都是长方形。”“你的观察方法真好。大家按他的方法找出长方体上其它的长方形好吗,”当全体学生按他的方法找出手中长方体上所有的长方形后,教师接着引导“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在物体上找图形的方法。你们还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别的图形吗,”学生很快在小组众多的物体中找到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赏识”与“引导”融为一体,在激励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也在老师的褒扬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实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调控这根指挥 棒下奏响起数学课堂和谐而美妙的精彩乐章。 参考文献 李艳红;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1 曹当妹;;准备情绪 投入创作——“活动作文”教学探究[J];吉林教2 育;2010年02期 姚风云;诗画结合 情境相融[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3 刘晓云;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浅议[J];吉林4 教育;2010年02期 赵晓丽;优化课堂提问 有效指导[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5
/
本文档为【创设活动课堂 促进有效参与《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于都葛坳中心小学 廖唐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