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2017-12-22 9页 doc 24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第5期(总第l23期) 《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韩镯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分校区,江苏南通2260O6) [摘要]汉代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作品原集久佚,目前对于其集中所收录的三首《六 言诗》,自明清以来有两种不同 的观点,其一认为是他人伪托之作,其二认为是孔融所作.笔者据《六言诗》三首所 载内容和思想倾向,同时结合孔融生平事 迹.可以推定此三首《六言诗》非孔融所作,当是另有其人. [关键词]孔融《六言诗》《后汉书》《三国志》 [中图...
【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第5期(总第l23期) 《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 韩镯蒉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分校区,江苏南通2260O6) [摘要]汉代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作品原集久佚,目前对于其集中所收录的三首《六 言诗》,自明清以来有两种不同 的观点,其一认为是他人伪托之作,其二认为是孔融所作.笔者据《六言诗》三首所 载内容和思想倾向,同时结合孔融生平事 迹.可以推定此三首《六言诗》非孔融所作,当是另有其人. [关键词]孔融《六言诗》《后汉书》《三国志》 [中图分类号]/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0)05—0045—02 汉魏时期的作家着述原集久佚,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 融亦不例外,今存作品集皆为明清学者自旧籍中辑出.因原 集久佚,目前集中所存是否皆为孑L融所作,学者多有异议. 尤其是孑L融集中所收《六言诗》三首,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 观点:其一认为是赝品伪托之作,其二认为是真品,当为孔融 所作,双方皆有所据. 孔融《六言诗》三首最早出现于宋代所编纂《古文苑》, 其后历代辑录孔融作品者多收之.明代辑录孑L融的诗作,首 推为冯惟讷,其《古诗纪》卷十三所录孑L融诗为七首:《离合 作郡姓名诗》,《杂诗》二首,《临终诗》,《六言诗》三首,另有 失残句若干.可谓比较完备.其后杨德明所辑《建安七 子集》,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孔少府集》,《文渊 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之(:fLJl~海集》,清丁福保所辑《全 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诗》一脉相承,皆在孔融名下收录《六言诗》三首. 今人刘知渐《建安文学编年史》在建安元年(196)下载: 北海太守孔融是年四十四岁,为袁谭所攻,无所依附.曹操 建议天子召为"将作大匠"(相当于建设部长).他到许昌 后,曾作六言诗三首来歌颂曹操……这是一篇组诗,第一首 写董卓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第二首写官民盼望"曹公归来", 第三首称颂曹操"忧国无私".可见孑L融初来许昌时对曹操 印象很好. 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之《孔融集校注》亦云:"此组诗 反映了汉末董卓之乱,军阀混战所造成的苦难以及作者对曹 操的歌颂.从组诗第三首'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二 句考察,当作于建安元年(196)." 又徐公持先生《建安七子诗文系年考证》(下简称《考 证》)及其所编着《魏晋文学史》亦认为《六言诗》三首为孔融 所作,且系年于建安元年(196). 又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附录亦云:"《六言诗》l三首 载本集.徐公持《考证》云:'其所咏,互为首尾,皆中平,初 平,兴平年间事,盖汉末颠殒播乱史实之回顾也.而其回顾 至'从洛到许'为止,可知作此诗时,汉帝方由洛阳移都于 许.'L可见俞氏认同徐氏之考证. 以上诸家对《六言诗》为孔融所作持肯定的态度,并目.作 了简明扼要的考证.但亦有怀疑为赝诗者,清代纪昀编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日:"其《六言诗》之名,见于本传.今 所传三章,词多凡近,又皆盛称曹操功德.断以融之生平,可 信其义不出此.即使旧本有之,亦必黄初间购求遗文,媵托 融作以颂曹操,未可定为真本也."纪昀对《六言诗》从语言 风格一L"词多凡近",又从思想倾向上"多盛称曹操功德,与 孔融生平不符"两个方面提出异议,推断当是黄初年间曹丕 求购孑L融遗作时他人赝托孔融以颂曹操.徐公持《考证》中 反驳说:"按纪说似是而非.融作是诗,盖在建安初,其时曹 操提勤王之师,辑安帝室,甚收士大夫美誉.而融方离北海, 甫至朝廷,且与曹操有旧,故其当时着述,多含感激拥戴之 词.如《上书荐谢该》比曹操为'尚父',《与王朗书》称'主上 宽仁,贵德宥过;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皆其例也.昀以融 后与曹操有隙,且终被害,遂断言其初时亦'义不出此',乃偏 执之论也." 笔者以为纪昀所疑有理有据,徐公持先生所驳立论不 足,因徐先生所征引孔融所作,皆在建安元年之后,而此诗系 年却在建安元年.另外,孔融对曹操的态度,讽刺和唱反调 的例子亦远远高于徐先生所引对曹操的歌颂和感激.现从 [收稿日期】2010一o4—17 [作者简介】韩留勇(1978一),男,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分校人文系,讲师. 一 45— 韩笛男 其诗辑录到孔融集中源头,诗中所反映的内容以及思想倾向 等诸多方面,参考他书加以论证. 此诗非孔融所作的证据,除纪昀所疑之外,据笔者看来, 还有以下佐证: 其一,此诗系于孔融名下过晚,来源未明. 孔融当时的文章名满天下,生前作品并未整理结集.孔 融死后,据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孔融传》载:魏文帝深好融 文辞,每叹日:"杨,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 帛.所着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檄,教令,书记凡 二十五篇.l6'《隋书?经籍志》着录孔融作品为九卷.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卷.《宋史 ? 艺文志》无记载,故孑L融的着作原集,在隋唐时期还存留于 世的九卷或十卷,大约在北宋后亡佚.最早收录《六言诗》三 首的是《古文苑》,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古 文苑》九卷"条云.:"不知何人集,皆汉以来遗文,史传及《文 选》所无者.世传孙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 韩无咎类次为九卷,刻之婺州."广博如陈振孙已不知何人 所集,本书编纂令人怀疑.另据王晓娟《从(古文苑)辑录 (木兰诗)看其成书年代》一文所作考证l"根据《乐府诗集》 的成书时间,我们可以推测出《古文苑》的大致成书时间.因 为唐人'编纂'的《古文苑》,是绝对不会附人在宋代成书的 《乐府诗集》中收录《木兰诗》的相关内容和作者信息的.换 言之,《古文苑》编成肯定不会在唐代,而应该在jE宋仁宗嘉 桔年(1056—1063)间以后." 《新唐书》由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全书完成于宋仁宗 嘉韦占五年(1060).其《艺文志》所载孔融集尚存十卷.据王 晓娟所考,可知《古文苑》编成应该在北宋仁宗嘉韦占年(1056 — 1063)间以后,当稍晚于欧阳修所修《新唐书-艺文志》. 孔融集其时是否亡佚不得而知,《古文苑》的编纂者未必得见 孔融集,有可能杂钞其他书籍而成,故可知其所收录《古文 苑》所收录《六言诗》三首来源未明.所编纂成书的时间距 孔融之死建安十三年(208)亦甚远. 其二,此诗中所叙史事与孔融生平多不相符. 为行文方便,现将《六言诗》三首录入如下: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 惶惶莫违,百姓惨惨心悲.(《古文苑》四《诗纪》三)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 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 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 据徐公持《考证》断定其为孔融所作且系年于建年元年 (196)的理由是:"其所咏,互为首尾,皆中平,初平,兴平间 事,盖汉末颠殒播乱史实之回顾也.而其回顾至'从洛到许' 为止,可知作此三诗时,汉帝方由洛阳移都于许.据《魏志? 武帝纪》,《后汉书?献帝纪》载,曹操迎献帝都许,在建安元 年,故系此焉."徐先生所考《六言诗》"其所咏皆中平,初平, ....—— 46...—— 义亨'传两 兴平间事",大体上是不错的,但皆未细考,诗中所记董卓专 权暴政和其部将郭汜,李催纷争,孔融皆未亲历. 《后汉书?董卓传》载:"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 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 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西晋陈寿《三国志 ? 魏书》裴松之注引《续汉书》日:"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 迁北中军侯,虎贲中郎,北海相,时年三十八."_l0j刚以上二 书所载孔融在刘辨被废而汉献初刘协被立时外放作北海相, 是年38岁,与《后汉书》本传所载建安十三年被杀,时年56 岁相符合.而据《后汉书?灵帝纪》载:"(中平六年)九月 甲戌,董卓废帝为弘农王."E6~m59《后汉书?献帝纪》载:"(中 平六年)九月甲戌,(刘协)即皇帝位,年九岁."又见北宋司 马光《资治通鉴》载:"(中平六年九月)甲戌,卓复会群僚于 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袁隗解帝乐于绶,以奉陈 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 言者."?又《三国志?武帝纪》载:"(何)进乃如董卓, 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 帝,京都大乱.""Ul以上诸书所载可知,献帝初立在中平六 年(189),孔融任北海相亦当在是年. 自此之后,孔融外任自然远离朝堂之上,至建安元年 (196)被征为将作大匠.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在郡六 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及献帝都许,征融为 匠作大将,迁少府."又《后汉书?献帝纪》载:"(建安元年八 月)庚申,迁都许."《通鉴?汉纪》亦载之. 从中平六年(189)至建安元年,孔融远离朝堂.如《六言 诗》中所述"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惶莫违,百 姓惨惨心悲.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诗中所概括的 董卓专权和暴政以及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催,郭汜相攻纷争, 直至建安元年汉献帝始得东归定都许,其事多发生在洛阳和 长安.据《后汉书?献帝纪》:"(初平元年二月)丁亥,迁都 长安.董卓驱徒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_6]哪 又"兴平二年正月癸丑,大赦天下.二月乙亥,李催杀樊稠而 与郭汜相攻.三月丙寅,李催胁帝幸其营,焚宫室."[6]e377以 上诸事《后汉书》,《三国志》及《通鉴》载之甚详,此不赘述. 皆非远在北海的孔融所亲见,何以能够建安元年刚至许便能 对七八年问的事情洞若观火,并且概括得如此简要?此为 《六言诗》非孔融所作佐证之一.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亦与汉末史实不符. 据《三国志?武帝纪》和《通鉴》所载,自中平六年(189)曹操 起兵讨董卓后,一直活跃在关东,后以兖州为基地发展自己 的势力和扩充地盘,无所谓"梦想曹公归来".此为《六言 诗》非孔融所作佐证之二.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诗中所述"从洛到许" 盛赞曹操忧国无私的情况,亦与孔融生平不符.此为《六言 诗》非孔融所作佐证之三.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建安 元年,为袁谭所攻……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 内蒙古电大学刊 虏.""又《三国志》裴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载:"遂为 袁谭所攻……城坏众亡,身奔山东,室家为谭所虏."疑 "山东"当作"东山",又见《通鉴》:"青州刺史袁谭攻融…… 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曹操与融有旧,征为将作 大匠.""东山"其下胡注云:"都昌县之东山也."[1都昌 县位于今江西省北部,孔融建安元年由江西应征人许(今河 南省许昌市)为将作大匠,不经过洛阳,孔融何由得见"从洛 到许巍巍"的盛况呢?故此为《六言诗》非孑L融所作佐证之 二0 "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 禄常饥",曹操减膳,群官跟从:孔融亦不例外,但是如诗中所 言达到"虽得俸禄常饥"的程度,与孔融生平史事亦不符. 此为《六言诗》非孑L融所作佐证之四.由上所述可知,孔融在 建安元年被征为将作大匠,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将作 大匠一人,二千石.本注日:承秦,日将作少府,景帝改为将 作大匠.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森木土之功,并树桐 梓之类列于道侧."[6东汉官吏秩禄等级与基本同西 汉,只是"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孔融作为二千石的官吏, 每月的月钱应该是6500钱,米应为36斛._1就算国家有难 而减少官员俸禄,按照惯例,也应该发放一半的俸禄.孔融 如此高的俸禄难以养家糊口,甚至弄到官僚个人"虽得俸禄 常饥"的地步,让人难以置信,从常理上也让人无法接受.此 为《六言诗》非孔融所作佐证之四. 其三,此诗对曹操的思想情感和倾向皆与孔融一贯行为 相悖. 在现存孔融作品中,诚如徐公持《考证》所言:"而融方 离北海,甫至朝廷,且与曹操有旧,故其当时着述,多含感激 拥戴之词."笔者认为不过是孔融有求于曹操时的应景之作, 非孔融真实情感的表露.而孑L融对曹操的态度在建安元年 前后,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建安元年前对曹操心存戒 心,其后则是自持门第和才望,多次戏侮曹操的例子则是比 比皆是. 建安元年之前,孔融在北海,对曹操心存戒备.据《后汉 书?孔融传》:"袁,曹方盛,而融无所协附.左丞祖者,称有 意谋,劝融有所结纳.融知绍,操终图汉室,不欲与同,故怒 而杀之."[6"又《三国志?魏书》裴注引《续汉书》亦载: "左丞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言此民望,不可失 也.丞祖劝融白话强国,融不听而杀之."[1若二书所载 属实,后来历史也证明,孔融对曹操的怀疑是有先见之明的. 孔融对曹操的怀疑和戒心,以常理来看,不可能建安元 2010年第5期(总第123期) 年(196)一到许都,他对曹操的态度就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建安元年之后,孔融多次和曹操唱对台戏,立场和态度都比 较鲜明.据《后汉书》和《三国志》所载,建安九年(204),曹 丕私纳袁熙妻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 赐周公."暗讽曹操纵容儿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远征 乌桓,长途奔袭取得大胜,孔融作《与曹公书啁征乌桓》,反对 曹操远征,认为是小题大做.此年因连年饥兴兵作战,缺少 粮食,曹操提出禁酒,孔融并且写了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 书》,提出酒对治国安邦大有益处,公然同曹操唱对台戏.至 建安十三年,曹操忍无可忍,终于诬杀孑L融并夷其族.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孔融从中平六年(189)北海出任北 海相,到建安元年到许都任职将作大匠,直至建安十三年 (208)被曹操族灭,孔融对曹操的态度可谓是变化不大.所 以《六言诗》所体现的对曹操的盛赞有加,与孔融生平对曹氏 的态度和思想倾向相悖,此诗当非孔融所作,系年于建安元 年也缺少直接可靠的证据. 另外对《六言诗》三首的出处,逯敛立辑校《先秦汉魏晋 南北朝诗》系于冯惟讷《诗纪》卷三,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 卷一《孔融集校注》亦如此,应当为《诗纪》卷十三,二书皆脱 "十"字.盖逯先生失检而吴氏承袭其误而不觉. [参考文献] [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9册,第104—105页. [2]刘知渐.建安文学编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10—11. [3]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20. [4]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384. [5]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增刊十四辑[C].北京:中华书局, l982.127. ]范哗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6?【宋 1965. [7][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38. [8]王晓娟.从《古文苑》辑录《木兰诗》看其成书年代[J].兰州学刊, 2009,(7):172—175. [9]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97. [1O][晋]陈寿.[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l982. [11][宋]司马光编着[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 书局,1956. [12]中国历代官制[M].济南:齐鲁书社,1993.87. [责任编辑:李春辉] -.-—— 47.—-——
/
本文档为【【doc】《六言诗》非孔融作考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