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2012-11-14 50页 pdf 669KB 4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8870

暂无简介

举报
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ICS29.240 F21 备案号:J1180—2011 口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118—2010 代替DL/T5118—200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Plandesignguidefortheruralelectricpowernetwork 2011—01—09发布 2011—05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 次 DL,T5118—2010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
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ICS29.240 F21 备案号:J1180—2011 口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118—2010 代替DL/T5118—200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Plandesignguidefortheruralelectricpowernetwork 2011—01—09发布 2011—05一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 次 DL,T5118—2010 前言⋯⋯⋯⋯⋯⋯⋯⋯⋯⋯⋯⋯⋯⋯⋯⋯⋯⋯⋯⋯⋯⋯⋯⋯“Ⅱ 1范围⋯⋯⋯⋯⋯⋯⋯⋯⋯⋯⋯⋯⋯⋯⋯⋯⋯⋯⋯⋯⋯⋯⋯-1 2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一3 4规划的编制⋯⋯⋯⋯⋯⋯⋯⋯⋯⋯⋯⋯⋯⋯⋯⋯⋯⋯⋯⋯⋯4 5负荷预测⋯⋯⋯⋯⋯⋯⋯⋯⋯⋯⋯⋯⋯⋯⋯⋯⋯⋯⋯⋯⋯·9 6电力(电量)平衡⋯⋯⋯⋯⋯⋯⋯⋯⋯⋯⋯⋯⋯⋯⋯⋯⋯·lO 7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ll 8供电设旋⋯⋯⋯⋯⋯⋯⋯⋯⋯⋯⋯⋯⋯⋯⋯⋯⋯⋯⋯⋯⋯2l 9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24 lO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26 1l环境影响⋯⋯⋯⋯⋯⋯⋯⋯⋯⋯⋯⋯⋯⋯⋯⋯⋯⋯⋯⋯一27 条文说明⋯⋯⋯⋯⋯⋯⋯⋯⋯⋯⋯⋯⋯⋯⋯⋯⋯⋯⋯⋯⋯⋯”29 DL,T5118—2010 前 言 本标准是对DL,r5118--20∞的修订。 本标准与DL/T5118--2000比较有以下主要变化: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对农村电力网、县城电力网及乡 村电力网给出明确定义; ——对规划编制原则进行了修改; ——对负荷预测提出了进行总体负荷预测、负荷分布预测及 分电压级负荷预测的要求,提出了综合选用两种以上方 法进行预测的要求; , ——对于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设施等内容,分别对县 城电力网和乡村电力网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有一定 前瞻性的要求; ——对于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的明确要求: ——取消“电源规划”一章; ——增加“电力(电量)平衡”一章; ——增加“环境影响”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电力 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喜庆、盛万兴、张莲瑛、刘福义、陈 俊章、解芳、陈志强。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5118—2000。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自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Ⅱ 1范 围 DL,T5118—2010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电力网规划的编制要求、技术要求及相关 事宜。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 nL7T5118—2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厂r156标准电压 GB3096-_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fI"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 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DL/T635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规范 DL,r814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建设部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 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 2 3术语和定义 DL,T5118—2010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村电力网ruralelectricpowernetwork 主要向县(包括县级市、区、旗,简称县)级行政区域内的 县城、乡(镇)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等各类用户供电的1lOkV (22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简称农网。 3.2 县城电力网countyelectricpowernetwork 主要为县级政府所在建制镇行政区域内各类用户供电的 llOkV(220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 3.3 乡村电力网villageelectricpowernetwork 主要为除县级政府新在建制镇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乡 (镇)村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的各类用户供电的llOkV(220kV) 及以下各级配电网。 3.4 、 农村高压配电网ruralhighvoltagedistributionnetwm'k 农网内标称电压为35kV、66kV及llOkV(220kV)的配电 网,简称高压配电网。 3.5 农村中压配电网 ruralmediumvoltagedistributionnetwork 农网内标称电压为6kV、lOkV.20kV的配电网,简称中压 配电网。 3.6 农村低压配电网rurallowvoltagedistributionnetwork 农网内标称电压为380V/220V、440V/220V的配电网。简称 低压配电网。 3 DL,T5.118—2010 4规划的编制 4.1编制原则 4.1.1农网应满足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适度超前。 4.1.2应不断改善农网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电 能损耗。 4.1.3县城与乡村电力网、高压与中低压配电网、一次设备与二 次设备、有功电源与无功电源应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并应使农 网新建和改造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4.1.4农网发展应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装备水平 和智能化水平,并考虑新能源发电分散接入的可能。 4.1.5应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电力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并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 4.2基本要求 4.2.1应以县、乡(镇)、村总体规划为依据并纳入其经济和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 4.2.2应与上级电网规划相协调并纳入上级电网规划。 4.2.3应强化网架,优化布局,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并适当简化 电压等级。 4.2.4适当增强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对县城、重要供电 地区及重要用户应满足供电安全的^卜1准则。 4.2.5变电站、线路与配变台区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在自然灾害 易发地区,应适当提高变电站和线路设计标准,提高农网抗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 , 4 DL,T5118—2010 4.3规划年限分期及对各期规划的要求 4.3.1 农网规划年限应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的 年限一致,一般分为近期(5年)、中期(5年~15年)和远期(15 年以上)三种。 4.3.2近期规划应根据县、乡(镇)、村国民经济和社会近期发 展规划,分析农网现状,解决当前农网存在的主要问,提出5 年内农网结构调整和建设原则,确定逐年建设项目、时序及投资 估算。 4.3.3远期规划应根据县、乡(镇)、村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 展规划、能源分布与开发状况,对农村电力市场、电源、负荷和 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网建设基本原则和方 向,确定农网电源布局、主网架等。 4.3.4中期规划应根据县、乡(镇)、村国民经济和社会中期发 展规划,以近期规划为基础、远期规划为指导,提出规划水平年 农网布局、结构和建设项目。 4.4规划的主要内容 4.4.1农网现状分析 在了解县、乡(镇)、村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前提下,主 要分析农网能否适应县、乡(镇)、村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的需要, 找出存在问题,包括: I 供电能力能否满足当前负荷发展的需求,各级电网供电能 力是否匹配,有无瓶颈现象。 2电网网架、布局及主要供电设各状况。 3供电可靠性能否满足用户要求。 4各级电网正常运行时电压水平及干线线路电压损耗。 5电网线损率状况。 6电网自动化及通信状况。 5 DL,T5118—20t0 4.4.2负荷预测 应进行总量负荷预测和分区负荷预测,包括年最大负荷预测 和电量预测。有条件的应进行负荷分布预测。 4.4:3规划目标及技术原则 确定各规划期的目标、变电站布局、网架结构及技术原则。 技术原则应有一定的前瞻性。 4.4.4电力电量平衡 主要进行有功电力负荷平衡,必要时进行电量平衡,提出供 电电源的建设要求。 4.4.5农村高压配电网规划 4.4.5.1近期规划 根据近期预测负荷和电网现状分析,按照近期规划目标,确 定近期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包括: 1变电站布点、容量构成和供电范围。 2网架结构。 3无功配置。 4校验计算(潮流、短路、^『-1)。 4.4.5.2远期规划 根据预测的远期负荷水平和已确定的技术原则,按照远期规 划目标,确定远期高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包括: l变电站布点、容量构成和供电范围。 2网架结构。 3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 4所需电源容量和布局,对上级电网提出要求。 4.4.5.3中期规划 根据中期预测负荷,以近期规划为基础、远期规划为指导, 确定中期高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包括: 1变电站布点、容量构成和供电范围。 6 DL,T5118—2010 2网架结构。 4.4.6农村中压配电网规划 中压配电网一般只做近期规划。在变电站布局、负荷分布确 定的基础上,确定中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包括: l电网结构。 2主干线路路径和供电范围。 3线路容量、导线型号。 4无功配置。 5校验计算(电能损耗、电压损耗、可靠率)。 4.4.7农村低压配电网规划 低压配电网一般只做近期规划。在负荷分布确定的基础上, 确定低压配电网的规划方案,包括: l配电方式(三相、单相)。 2配电变压器的布局、供电范围和容量。 3线路容量、导线型号(架空裸线、绝缘线、集束导线、电 缆线等)。 4校验计算(电能损耗、电压损耗)。 4.4.8建设规模 l近期各年度高、中压配电网建设项目及规模:自动化及通 信系统规模;低压配电网发展规模。 2中期期末高压配电网建设项目及规模。 3远期期末高压配电网建设项目及规模。 4.4.9投资规模 根据建设规模估算各规划水平年的静态投资规模和总投资。 4.4.10经济评估 进行财务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 4.4.”规划文本 编写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7 DL,T5118—2010 4.5规划的修编 4.5.1滚动修编 近期规划应逐年滚动修编,中期规划应三年修编一次,远期 规划应五年修编一次。 4.5.2不定期修编 当预测负荷有较大变动时,或县、乡(镇)总体规划、电力 系统规划变动调整时,或电网技术有较大发展时,应对农网规划 进行全面修编。 4.6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6.1农网规划由供电企业负责编制,编制工作宜采用计算机辅 助设计手段。 4.6.2农网规划报上级电网企业审核,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纳 入县、乡(镇)总体规划。 4.6.3县、乡(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 廊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严禁擅自改 变用途。 4.6.4农网规划由供电企业具体负责实旃。 4.6.5农网规划的实施应由县、乡(镇)、村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协调。 5负荷预测 5.1一般要求 DL,T5118—2010 5.11负荷预测应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包括: 1社会、经济资料,包括县、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土地规划、路网规划及相关历史资料(文档、图)。 2综合资料,包括人口、土地与自然资源、区域划分、居民 收入、环境与气象条件等。 3负荷资料,包括全县、分供电区、分电压等级、分行业的 历年用电量和负荷、负荷曲线和功率因数等历史资料。 4电源状况,包括上级电网为本县供电的变电站布局、电力 电量平衡及其他电源状况。 5大用户状况,包括合同需求负荷及电量、主要产品产量和 用电单耗及大用户的用电发展规划等。 5.1.2负荷预测结果应给出电量、负荷的总预测值及分区、分电 压等级与分行业的预测值。 5.1.3负荷预测的年限应与相应的规划年限一致。近期预测应分 年度进行,中、远期预测可只预测期末负荷。 5.2预测 5.2.1一般采用自然增长率法、用电单耗法、外推法、相关法及 智能预测方法等进行预测。可根据负荷预测的条件和所搜集的数 据综合选用两种及以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5.2.2预测工作宜先进行用电量预测,再进行负荷需求预测。一 般先进行各目标年的电量需求预测,再根据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 小时数求得最大负荷需求的预测值。 9 DL,T5”8—2010 6电力(电量)平衡 G.1有功电力平衡 农网规划以电力平衡为主,电力平衡按规划目标年份,分阶 段、分电压等级、分供电区进行,主要包括: l确定目标年度由上级电网供电韵容量和备用容量,由地方 电厂(包括单位自各电厂)和新能源发电装备供电的容量及电量。 2确定由上级电网供电的各电源变电站的站址、容量。 3确定电源点(含电源变电站及其他电源)及其配套工程的 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 4确定其他电厂(含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农网的电压等级、 接入方式及供电范围。 6.2无功电力平衡 无功电力平衡应根据就地平衡的原则,分电压等级、分供电 区进行。 6.3电量平衡 对于水电电源比例较高的县(其供电电量大于30%),应分丰 水期、枯水期进行电量平衡。对于新能源比侧较高的县也应进行 电量平衡。其他主要由大电网供电的县,一般可不进行电量平衡。 10 DL,T5118—2010 7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 7.1电压等级 7.1.1农网电压等级应符合GB/T156的规定。 7.1.2经济发达地区,宜引入220kV:电压级。 7.1.3对于采用110kv乃5kv,lokv电压等级的地区,在新建或改 造时,宜优先采用llOkV/lOkV电压级。 7.2合理供电半径 7.2.1高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 1 i10kV、66kV高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分别不宜大于 120km、80km。 2 35kV高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1。 表1 3$kV高压配电同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 I 负荷密摩 10 30 50 l∞ 250 500 1000厦以上 I kW/Imaz l 供电半径 28 20 16 12 8.5 7 5 l km 7.22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 中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2。 表2中压配电网合理供电半径推荐位 l 变电层次 下列负荷密度(kW/ba2)时合理供电半径(km) l 10 30 50 l∞ 300 500 10GO及以上 l 110kV/10kV16 12 10 8~9 6 5 ≤40 I 66kV/10kV DL,T5118—2010 裹2(续) 下列负稽密度(kW/bm2)时合理供电半径(Ion) 变电层次 10 30 50 l∞ 300 5∞ 1000及以上 llm|v『j5kWlokvll 8 , S 4 3 ≤25 11仳Vn洲 碰★N仡哺一 23 16 14 ll 7 5.5 ≤45 7.2.3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 低压配电网的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见表3和表4。 寰3 3NV三相低压配电罔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 村、镇曩:i::等薛量密度 <2∞ 200~400Ⅷ~1000>lO∞ !罂X三塑鲤黑色I平地村落 O7~1.0 <07 <05 <04⋯t:⋯J山区村落 0.8~1.5 <0.7 <05 注:用电设备容量密度等于供电区用电设备额定容量总和与供电范围之比. 表4 449V/220V单相低压配电同合理供电半径推荐值 ●J 村、镇鼍::j:霎菩量密度 50 2∞ 3∞ 5∞ l∞0 440V/220V单相低压配平地村落 09 0.6 O.5 0^ <04 电嘲合理供屯半径 m 山区村落 0.8~lj11 l 电容器量言运行小时 3000~15∞15∞~l∞010∞~6∞ 600 7.9短路容量 农网短路容量的控制值为: 220l(V 110I【V 66kV 35kV 10l【V.(20kV) 40kA、50kA 31.5kA、40kA 31.5kA 25kA 16kA、20kA 对于农网llOkV及以下变电站低压侧宜取较低的数值。 7.10通信千扰 农网对通信设施的干扰及保护措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能源部、建设部能源电[1993]228号文中4.9的规定。 DL,T5118—2们O 8供电设施 8.1 35kV~llOkV变电站 8.1.1站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l接近负荷中心; 2便于进、出线的布置,交通方便; 3少占农田,利用自然地形可有效捧水; 4避开易燃、易爆及严重污染地区; 5根据发展规:射预留扩建的位置,占地面积应满足最终规模 的要求; 6注意对公用通信设旋豹干扰问题; 7土壤电阻率不要过大,使接地易于实现。 8.1.2县城电力网变电站建筑物应与环境协调。县城中心区在选 址困难时,可考虑采用户内型、紧凑型,并考虑与其他建筑物混 合建设。 8.1.3乡村电力网变电站及县城非中心区变电站宜采用全户外 或半户外布置,宜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 8.t4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宜为2台或l台,最多不超过4台。 二次侧为lOkV的三相变压器单台容量宜在下列范围: 1lOl【V lo^n,A~63M、硝 66kV 1M、,A~3I.5MVrA 35kv I_F.|=^~16_秆骗 8.1.5变电站设备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 1主变压器应为有载调压、低损耗节能型。 2断路器及其他配电设备应为无油型,宜选择性能好、质量 好、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产品。 21 DL,T5”8—2010 3继电保护装置应采用微机保护装置。 4装设必要的自动化装置。 5无人值守变电站应配置防盗系统、防火报警系统和遥视系 统。 8.1.6县城电力网变电站建筑物及配电装置应具有与所在地区 地震烈度相匹配的抗震能力,电气设备应满足GB50260的抗震要 求。 8.2架空高压配电线路 8.2.1高压配电线路应采用架空线路。 8.2.2高压架空配电线路宜选用钢芯铝导线,llokv架空线路也 可选用铝台金导线。导线截面积应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并进行 电压损耗与发热等项校验。主干线的截面积应根据规划最终负荷 值一次选定。110kV主干线导线标称截面积宜不小于160ram2, 66kv主干线导线标称截面积宜不小于125mm2,35kV主干线导 线标称截面积宜不小于1001rma2。 8.2.3架空高压配电线路的杆塔,35kV线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 电杆,66kV、110kv线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电杆、窄基铁塔或钢 管杆。 8.2.4通过县城区的高压配电线路,应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同杆 架设,导线、金具与绝缘子、杆塔及基础的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 8.2.5高压配电线路的防雷、防污染等应达到相关规程、标准规 定的要求。 8.3配电变压器台(室)及中、低压配电线路 8.3.1配电变压器应采用节能型电力变压器。 8.3.2配电变压器台(室)的布置按下列规定确定: 1配电变压器台(室)应设在负荷中心附近。 2 315kVA以下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架空变压器台。 22 DL,T5118—2们0 3 315kVA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宜采用低式布置,布置方式应 符合GB50053---1994中4.2.2的规定。 4当有严重污染及其他危及安全运行的场所,不适合露天布 置时,宜采用户内布置或箱式变电站。 8.3.3中压开关站接线应简化,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两回进线。 8.3.4架空中压(或低压)配电线路同杆架设时,同杆并架的线 路应为同一电源。 8.3.5架空中压配电线路宜选用钢芯铝绞线或铝绞线,县城城区 及乡镇所在地等人口密集区域的线路宣选用绝缘导线。架空中压 配电线路主干线截面积应根据规划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一次选 定,并校验电压损耗。中压主干线导线截面积宜不小于; 县城电力网100mm2。 乡村电力网63EIIID.2。 8.3.6架空低压配电线路可采用钢芯铝绞线、铝绞线、铝芯绝缘 线、铝芯集束绝缘导线。主干线导线截面积应根据规划负荷按经 济电漭e密度选定,并校验电压损耗。主干线截面积宜不小于40mill2。 23 DL,T5”8—一2010 9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 9.1规划原则 9.1.1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实用、兼顾发展的原则。 9.1.2新建或改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宜采用与调度自动化系 统统一建设的模式。 9.2调度自动化 9.2.1 县级电网调度是电力系统五级调度的组成部分(简称县 调)。在农网规划设计时,应按农网规模规划县调的技术装备,并 应考虑与上级调度相协调。 9.2.2县调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应符合DI../T635的规定。 9.2.3县调自动化系统应按照电力行业有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 防护的要求,建立安全防护体系。 9.2.4县调自动化系统应采用标准的通信规约,其接口应能与管 理信息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及远动抄表系统等智能化设备的 接口相配合。 9.3变电站自动化 9.3.1对于常规变电站,其保护设备仍能满足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的前提下,可采用R1U方式;其保护设备不能满足安全可靠运行 要求的,应采用分层分散式或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9.3.2新建变电站应采用分层分散式或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9.4配电网自动化 9.4.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应符合DE/r814的规定。 24 DL,T5118—2010 9.4.2新建或改建的配电线路的配电终端宜选用多功能的一体 化装置。 9.5通 信 9.5.1农网通信包括调度通信、数据传输、图形传输和业务管理 通信。 9.5.2农网通信系统宜采用光纤、电力载波、公用网等多种通信 方式,满足信息传输的需要。 9.5.3县调自动化系统至变电站之问的通信通道应建立专用通 道;至枢纽变电站和无人值班站之间宜采用有备用通道。 9.6电 源 县级调度、通信设备及自动化装置均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 DL,T5118—2010 10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 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建设 部能源电[1993]228号文中7.1~7.5的规定执行。 DL,T5118—2010 11环境影响 11.1噪 声 11.1.1噪声标准 县城电力网各类变电站、配电室和箱式变电站运行对的厂界 噪声应符合GB3096__2008中5.1的要求。县城电力网杆上变压 器运行的噪声也应符合GB3096—2008中5.1的要求。 11.1.2县城电力网变压器(电抗器)的噪声 1 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电抗器)的外形结构和冷却方式, 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散热措施,根据需要确定散热器的安装位置。 2 llOkv、35l【V户内变电站应控制在60dB(A)~65dB(A) 以下。 11.2工频电场 按照GB16203--1996中的有关规定,输、变、配电设备运 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8h最高容许值为5kV/m。 11.3无线电干扰限值 根据GB15707--1995的有关规定,距边导线投影20m处的 110kV线路干扰限值不超过46pV/m;220kV线路干扰限值不超过 53“V/m。 ”.4环境影响的评价 11.4.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县城 电力网重要电网建设项目在必要时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1.4.2县城电力网供电设施的建设应与城市的建设特点相适 27 DL,T5118—20’O 应,与市容环境相协调,并注意水土保持。 1在保护地区、重点景观环境周围,所建变电站和线路应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 2在新建供电设施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对自然保 护区、绿化带、植被及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3应对电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气等捧放物进 行有效的处理。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条文说明 DL,T5118~2010 目 次 范围⋯⋯⋯⋯⋯⋯⋯⋯⋯⋯⋯⋯⋯⋯⋯⋯⋯⋯⋯⋯⋯⋯⋯”31 规范性引用文件⋯⋯⋯⋯⋯⋯⋯⋯⋯⋯⋯⋯⋯⋯⋯⋯⋯⋯⋯32 术语和定义⋯⋯⋯⋯⋯⋯⋯⋯⋯⋯⋯⋯⋯⋯⋯⋯⋯⋯⋯⋯”33 规划的编制⋯⋯⋯⋯⋯⋯⋯⋯⋯⋯⋯⋯⋯⋯⋯⋯⋯⋯⋯⋯⋯34 负荷预测⋯⋯⋯⋯⋯⋯⋯⋯⋯⋯⋯⋯⋯⋯⋯⋯⋯⋯⋯⋯⋯⋯37 电力(电量)平衡⋯⋯⋯⋯⋯⋯⋯⋯⋯⋯⋯⋯⋯⋯⋯⋯⋯·38 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39 供电设施⋯⋯⋯⋯⋯⋯⋯⋯⋯⋯⋯⋯⋯⋯⋯⋯⋯⋯⋯⋯⋯..43 农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45 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46 环境影响⋯⋯⋯⋯⋯⋯⋯...-⋯⋯⋯⋯.,.⋯⋯⋯⋯⋯⋯⋯⋯4'7 ●2 3 4 5 6 7 8 9 m¨ 1 范 围 DL,T5118—2010 本章明确提出了:“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电力网规划的编制要 求,技术要求及相关事宜。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 的规划设计。”其中“编制要求”一词是新增加的,这更符合本标 准的实际内容。将DIJT5118--2000(简称2000版)中的“新建、 扩建”改为“建设”,文字上更简洁。 31 DL,T5118—2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相对于2000版的“引用标准”一章,对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 文件作了调整和增补。 3术语和定义 DL,T5118—2010 本章为新增加的内容。 3.1“农村电力网”是把2000版前言中农村电力网的定义在文字 和电压等级上略加修改而成。明确农网的服务对象}.要是县(包 括县级市、区、旗,简称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县城、乡(镇)村 或农场及林、牧、渔场等各类用户。考虑到农网的发展,把农网 电压等级改为llokv(220kv)及以下。 3.2、3.3农网发展至今,县城和乡村的用电负荷、用户有一定 差别,供电要求也不相同,因此电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也应 区别对待,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考虑到上述因素,第3.2 节和第3.3节分别定义了县城电力网和乡村电力网。两者的区别 是供电服务的行政区域有所不同。前者服务于县级政府所在建制 镇(县城)的行政区域,后者服务于除县城以外的县辖行政区或 农场及林、牧、渔场。这样定义后,农村电力网就由县城电力网 和乡村电力网两部分组成。 3.4~3.6考虑到相关标准中的名词术语,为了与之相协调,并 使本标准的用语更明确,第3.4节~第3.6节定义了农村高压配电 网、农村中压配电网和农村低压配电网。 DL,T5118—2010 4规划的编制 本章是由2000版第3章的内容修订而成的。2000版第3章 分5节,修订中删除了其中的第3.3节“经济技术评估”,增补“基 本要求”和“规划的修编”2节。现本章共6节。 4.1编制原则 认真考虑国家改革开放形势与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相 关政策,结合农网发展的实际情况,吸取和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 本章明确提出农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科技创新提高农网科技 含量和装备水平的原则,以及农网协调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原则。 4.2基本要求 本节根据2000版第3.1.4条与第3.1.5条修订而成,共提出5 条要求。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1)明确提出强化网架、优化布局、提高供电能力和适当简 化电压等级的要求。强化网架和优化布局是为了适应农 网用户和负荷发展的需要,简化电压等级是电网发展的 趋势,我国近期研究成果也证明农网简化电压等级在技 术经济上是适宜的。 2)提出了增强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对于县城、 重要供电地区及重要用户应满足供电安全的^卜l准则。 3)对于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提出应适当提高变电站和线路 的设计标准,提高农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3规划年限分期及对各期规划的要求 本节由2000版的第3.4.1条和第3.4.2条修订而成,内容未作 大的改变。 DL,T5118—2010 4.4规划的主要内容 本节由2000版的第3.2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及第3.4节 的第3.4.3条、第3.4.4条修订而成。将2000版第3.2节的9条内 容增补为ll条。将农村高中压配电网规划编制流程归入本节内。 本节主要修改之处如下: 1)将2000版第3.2.1条搜集资料的内容移至本版本中第5 章“负荷预测”的第5.1节中。 2)增加了“4.4.1农网现状分析”一条。因为现状分析是 农网规划工作的基础,是规划编制不可缺少的内容。 3)第4.4.2条中明确提出进行总量负荷预测和分区负荷预 测。并提出有条件的应进行负荷分布预测,比2000版有 了较明确和较高的要求,以适应农网发展的新要求。 4)第4.4.5条中明确提出农村高压配电网进行近期规划、远 期规划和中期规划。规定了各期规划的内容,指出在高 压配电网远期规划中应就所需电源容量和稚局对上级电 网提出相应要求。 5)第4.4.6条中规定农村中压配电网仅进行近期规划,而不 必进行中、远期规划。这更符合目前规划工作的实际情 况,同时没有必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4.5规划的修编 本节是由2000版第3.4.5条修订而成的。规定了滚动修编和 不定期修编的年限。滚动修编的年限在2000版中未作规定。考虑 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本版本的规定更为严格、明确。 4.6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本节是由2000版的第3.5节修订而成的。修改的主要内容有: 35 DL,T5”8—2010 1)提出了宜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农网的规划设 计。这有利于提高农网规划工作水平,使规划工作科学 化更有意义,并使农网科学规划工作进入农网建设与改 造、农网管理工作的正常程序。 2)明确了规划编制完成后的审核、批准的程序。由上级电 网企业审核,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县、乡(镇) 总体规划。 5负荷预测 DL,T5"8—2010 主要修订内容有: 1)将2000版第3.2.1条搜集资料的内容移至本章第5.1.1 条,并作了修改、增补。 2)对于预测方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了“综合选用两种及以 上适宜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核。” 3)将2000版第4.3节“电力电量平衡”不作为本章内容, 而单列为第6章。 DL,T5118—201=o 6电力(电量)平衡 本章由2000版第4.3节单列修改而成,主要修订内容有: 1)规定了农网规划以电力平衡为主,对于新能源或小水电 供电电源比例较高的县应进行电量平衡。 2)规定了进行无功电力平衡的要求。这是农网规划不可忽 视的内容。 DL,T5118—2010 7规划设计的技术原则 本章由2000版的第6章修订而成。将原来的.9节改为lO节。 7.1电压等级 本节为新增的节,是由2000版第6.1.1条和第6.1.2条修订而 成的。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1)在经济发达的县宜引入220kV电网。这是农网发展提出 的新要求,有的地区已经这样做了。 2)在采用1lOkV/35kV/lOkV电压级的地区,在新建或改造电 网时,宜优先采用llOkV/lOkV电压级。经过论证,llOkV/ lOkV电网在技术经济上优于110kv_135kv/lokv电网。此 外,这种电压级比较容易实现,有的地区已经进行了改造。 7.2合理供电半径 本节为新增的节,是由2000版的第6.1.3条和第6.1.4条修订 而成的。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1)增加了35kV高压配电网在不同负荷密度下的合理供电 半径推荐值(见表1),这是根据农网最新研究成果推荐 的供电半径值。 2)根据科研成果,新推荐了llOkWlOkV和66kWlOkV电 网中lokv配电网的合理供电半径。负荷密度范围为 lOkW/km2~1000kW/km2及以上。合理供电半径对于农 网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 7.3供电可靠性 本节是由2000版的第6.2节修订而成的,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39 DL,T5118—2010 1)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的县城电力网,其高中压配电网应 满足供电安全的^卜1准则。 2)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的乡村电力网,其高压配电网宜满 足供电安全的^,-l准则。 2000版仅提出重要的35kV~110kV变电所应满足供电安全 的Ⅳ一l准则,中压配电网可不采用供电安全的^L—l准则。本版的 要求更明确、更高。这是适应农网发展和用户要求而提出的。 40 7.4容载比 本节是由2000版的第6.4节修订而成的,未作重大修改。 7.5农网接线 本节由2000版的第6_3节修订而成。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1)第7.5.1条提出了对于选择农网接线方式的4点要求,比 2000版更简要:明确。 2)第7.5.2条提出了由省、市电网企业规划220kv电网引 入县级行政区域的要求。 3)推荐的接线方式相应地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相一致。 7.6中性点运行方式 本节是由2000版的第6.5节修订而成的,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1)66kV电网接地方式,由2000版的“不接地或经消弧线 圈接地”改为“经消弧线圈接地”。这是根据东北电网 66kv电网运行经验进行修改的。 2)增加了第7.6.3条:“35l【V~10kV电压等级不接地系统,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超过10A, 宜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0A以内。” 这样,当因雷电等原因引起非金属性单相弧光接地时, 有利于电弧电流经霉时自动熄灭,增强电网的安全性。 DL,T5118—2010 3)增加了第7.6.4条:“35kV~lOkV电压等级不接地或经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当单相接地电流超过150A时,宜 改为低电阻接地系统。”低电阻接地是为了限制单项接地 电流。 4)增加了第7.6.5条:“35kV~lOkV电压等级经低电阻接 地系统,10kV、20kV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宜控制在150A~ 500A范围内,35kV系统控制在1000A及以下,考虑跳 闸停运,并与重合闸装置相配合。” 7.7电压调整与电压损耗分配 本节是由2000版6.7节修订而成,修改内容主要如下: 1)第7.7.1条将GBl2325--2008中的“电能质量供电电 压允许偏差”的主要规定列入本条。2000版仅提出“农 网各类用户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应符合GB12325--1990 的规定。” 2)新增第7.7.2条,规定应采取合理限制线路电压损耗与调 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农网用户供电电压偏差问题。 从本质上讲,电压偏移是电压损耗造成的,所以解 决该问题应当限制电网元件(线路、变压器)的电压损 耗。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变压器的电压损耗已无太大 的降低空间,所以未对其提出更高要求,而仅对线路的 电压损耗提出限制要求。只靠限制线路电压损耗来满足 电压偏移的要求,在技术上有困难,在经济上不合算。 因此,必须与调压技术相配合,才能解决电压质量问题。 目前,电压质量问题在农网中仍未妥善解决,所以要求 在规划工作中予以重视,采取措施。 3)第7.7.3条中,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将2000版第6.7.3 条中的线路电压损耗控制值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线路损耗的大小事关电网的投资、网损和年总费用, 4】 DL,T5118—2010 也关系着供电成本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条所列数 据是有关单位综合考虑农网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年总 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各级电网允许电压偏移等为约 束条件,以供电半径、线路电压损耗等为优化变量,综 合优化电网结构和线路电压损耗所得出的结果。 4)第7.7A条中推荐了6种农网适应的调压方式。 7.8无功补偿 本节由2000版第6.6节修订而成。修改内容如下: 1)第7.8.1条规定了4项无功补偿原则,与2000版第6.6.1 条相比,增加了“不得向上级电网倒送无功功率”和“采 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两项内容。这是针对目 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2)第7.8.2条分别规定了变电站、公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 中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值。2000版仅规定了低压用户和配 电变压器低压侧的功率因数值(0.9)。 本条所推荐的功率因数值也是有关单位对农网综合 优化研究得到的结果。 3)第7.8.5条为新增条,规定了当补偿容量较大时,应装设 电容器分组投切装置,以防止无功功率倒送,并起到调 压的作用。 7.9短路容量 2000版中第6.9节为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建设部“城 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第4.7条,未列出短路容量值。本版本 节列出了短路容量的值。由于系统容量增加,短路容量也有所提高。 7.10通信干扰 本节为2000版的第6.8节,未进行修改。 42 DL,T5118—2010 8供电设施 本章由2000版的第7章修订而成,取消了原“7.4电缆线路” 一节。 8.1 35kV~110kV变电站 本节由2000版的第7.1节修订而成,修改内容主要有: 1)第8.1.1条站址选择增加了“注意对公用通
/
本文档为【DLT 5118-2010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