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羽毛球史话

2012-11-12 50页 doc 26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670

暂无简介

举报
羽毛球史话羽毛球史话    羽毛球游戏,有的说起源于印度,有的说起源于日本,但从相传的年代 来看,羽毛球首先出现在日本。14 世纪至 15 世纪,日本出现了用樱桃插上 羽毛制成球和用木制球板击打的游戏。这种游戏一度传到欧洲和亚洲一些国 家,但后来逐渐消失了。大约在 18 世纪之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又在印度和 俄国出现。印度人把这种游戏称为“普纳”,因这种游戏是在印度的普纳这 个地方产生的;俄国人则根据法语中“飞动的”或“鸡毛毽子”的读音把这 种游戏称之为“沃朗”。当时,用的球形似我国的毽子,即在圆形硬板纸中 间挖个孔,...
羽毛球史话
羽毛球史话    羽毛球游戏,有的说起源于印度,有的说起源于日本,但从相传的年代 来看,羽毛球首先出现在日本。14 世纪至 15 世纪,日本出现了用樱桃插上 羽毛制成球和用木制球板击打的游戏。这种游戏一度传到欧洲和亚洲一些国 家,但后来逐渐消失了。大约在 18 世纪之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又在印度和 俄国出现。印度人把这种游戏称为“普纳”,因这种游戏是在印度的普纳这 个地方产生的;俄国人则根据法语中“飞动的”或“鸡毛毽子”的读音把这 种游戏称之为“沃朗”。当时,用的球形似我国的毽子,即在圆形硬板纸中 间挖个孔,插上羽毛后用线扎紧制成。 到过印度的英国人,将这种游戏引进到英国,并逐步把它演变成一项竞 技运动。为此,现代类型的羽毛球运动一般被认为源于英国。相传,1873 年, 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个名叫鲍弗特的公爵,一天在他的庄园里开 游园会,不巧天公不作美而下起了雨,于是他把游园会改在室内玩羽毛球游 戏。与会者对这种游戏十分欣赏,玩得相当开心。此后,这种游戏便开始风 靡英伦。那时用的球已从毽子改为羽毛球,球拍成为穿弦的拍子,游戏在中 间有网隔开的葫芦形场地上进行。这种游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羽毛球运 动。“伯明顿”也成了羽毛球的英文名称。 1893 年,英国 14 个羽毛球俱乐部发起成立了英国羽毛球协会。这是世 界上成立最早的羽毛球协会。 这个协会成立后,大力开展羽毛球运动,使英国羽毛球技术有了较大的 发展和提高,并在 1899 年创办了首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在 1899 年—1934 年间的 31 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中,英国羽坛人材辈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领 先地位,没有一个国家的选手能与英国选手匹敌,更没有可能夺取男女单打、 双打和混合双打全部五个单项的桂冠。 在这段时间,欧洲、美洲和亚洲国家也逐步普遍开展羽毛球运动,技术 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19 世纪中叶,美国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 20 世纪初,加拿大羽毛球运动也开始兴起,当时被称为世界一流的羽毛球馆 也在加拿大各地拔地而起。1922 年,加拿大羽毛球协会成立。欧洲的丹麦对 羽毛球运动尤为重视,亚洲的马来亚和印度也开始开展羽毛球运动,马来亚 于 1934 年成立了羽毛球协会,印度在这一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印度羽毛球赛。 这一时期的打法以四方球为主,控制落点和四角,重心稳,防守好,但速度 慢。 1934 年,由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 兰和威尔士九个羽毛球协会发起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934 年后,丹麦选手异军突起,开始向一直称霸的英国选手发起挑战。 在 1939 年第三十六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上,丹麦和加拿大选手打破了英国选 手的垄断局面,夺得了男、女单打和女子双打三项冠军,爱尔兰选手获男子 双打冠军,而英格兰选手仅获一项不太引人注目的混合双打冠军。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羽毛球运动处于停顿状态,技术水平 也从顶峰跌落下来。从 1947 年恢复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至今,英国选手再也没 有夺得过这一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冠军。 进入 40 年代后,国际羽坛呈现丹麦、美国、英国、加拿大和马来亚诸强 称雄的局面。其中,丹麦选手水平提高尤其快,1947 年在第三十七届全英羽 毛球锦标赛五个单项比赛中赢得了四项冠军。翌年,丹麦选手在这一锦标赛 中囊括了全部五项冠军。马来亚选手从 1947 年起初露锋芒,这一年 12 月在 印度孟买举行的一次国际比赛中,接连打败丹麦、印度等国选手,获得单打 和双打冠军,震动了国际羽坛。接着,在 1948 年—1949 年的首届汤姆斯杯 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中,马来亚队击败英格兰、丹麦和美国等 强队,荣获冠军。1949 年,马来亚选手黄德福和张成昆在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上为亚洲赢得了第一枚金牌——男双冠军。从此,国际羽坛进入了亚洲人称 雄的时代。 50 年代,是亚洲男选手战果辉煌、欧美女选手占先的年代。特别是马来 亚男选手技术水平飞速上升,不仅在 1951—1952 年、 1954 年—1955 年两次 蝉联汤姆斯杯赛冠军,而且包揽了 1950 年至 1957 年八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男单冠军和 1951 年—1954 年四届男双冠军。50 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选手 在学习欧洲打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快、准的独特打法。这种打法革新了 过去“慢、稳、守”的传统打法,加快了攻击力和控球能力。印度尼西亚男 选手凭借这一独特的打法,从 1957 年至 1964 年连续获得三届汤姆斯杯赛冠 军;另一选手陈友福在 1959 年成为第一个赢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 军的印度尼西亚人。 女子方面,丹麦选手在 40 年代后期和 50 年代初期威扬四海,几乎垄断 了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女双以及混双冠军。美国女选手从 1954 年起令人 刮目相看,其中狄维林(后随夫姓称哈斯曼夫人)到 1967 年止共获全英羽毛 球锦标赛 10 届女单冠军和 6 届女双冠军。美国女选手在 1956 年—1963 年间 还曾获得头三届尤伯杯赛——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冠军。 6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三支亚洲男队垄 断了历届汤姆斯杯赛的冠军,日本、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三支亚洲女队分别摘 取了历届尤伯杯赛的桂冠。60 年代后期和整个 70 年代,在历届全英羽毛球 锦标赛中,男子项目的桂冠几乎全由亚洲选手所获,其中印度尼西亚球星梁 海量在 1968 年—1976 年的九届比赛中 8 次赢得男单冠军,女子项目则由亚 洲和欧洲选手平分秋色,日本的汤木博江曾夺得其中的女单冠军杯,混合双 打桂冠则几乎都为欧洲选手摘取。 70 年代后期,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技 术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欧洲的丹麦、英 格兰、瑞典选手在发挥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亚洲选手的技术与经 验,水平稳步提高,成为国际羽坛颇具威胁的劲旅。至 70 年代末,国际羽坛 出现了种类颇多的羽毛球技术风格,主要的有三种: 一、欧洲式:强调以稳准为主,打落点。这种打法运用高远球和网前放、 挑球拉吊四个角落,调动对方,主动伺机扣杀,击球力量大、落点准,反手 颇具威力。此种风格的打法在 40~50 年代曾是国际羽坛的主流,并称雄一 时。进入 70 年代后,此种打法在上网技术和速度上有突破,加快了进攻的速 度。 二、亚洲式:在稳准的前提下强调快速进攻。此种打法以印度尼西亚为 代,其特点是突出运用小臂和手腕的力量,步法快(注意运用弹跳和蹬跨), 挥拍动作小,击球点高,进攻中经常运用扣杀、快吊和劈杀;上网快,网前 多采用搓球和推平球,后场反手部位多采用头顶击球。 三、中国式:以“快、狠、准、活”为特点,在技术、战术上的表现为 快字当头,基本技术全面、熟练、特长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 狠,防守刁稳,以攻为主,能攻善守,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 进入 80 年代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选手的技术风格尽管不同,打法也各 有千秋,然而快速、全面、进攻的打法已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欧。 亚两大流派的技术交融,已推动着国际羽毛球运动向前发展。在高水平的比 赛中,高手之间的水平已没有太明显的差距,临场发挥和场上的应变能力往 往成为取胜的关键。羽毛球运动史上那种一人可以连续数届摘取桂冠的状况 在 80 年代已属罕见,当代羽毛球“四大天王”——中国的杨阳和赵剑华、印 度尼西亚的苏吉亚托、丹麦的弗罗斯特在重大比赛中互有胜负的情况正是说 明了这一点。国际羽坛已呈现群雄纷争的局面。 男子方面,中国、印度尼西亚、丹麦、马来西亚、英格兰、韩国队各有 所长;女子方面,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英格兰、丹麦队优势明 显。但总的来说,当今世界羽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占据 微弱的领先地位,而欧、亚实力的天平仍向亚洲倾斜。 为提高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水平和促进欧亚羽毛球技术交流, 1982 年 10 月欧亚各羽协在澳大利亚举行国际羽联会议期间共同倡议,从 1983 年起举办 亚洲和欧洲羽毛球对抗赛。在已进行的 4 次对抗赛中,亚洲联队以四战全胜 的战绩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羽毛球被列入 1988 年奥运会表演项目和 1992 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 目,羽毛球运动在国际体坛中的地位提高了。一些世界体坛强国开始“醒悟”。 瑞典奥委会开始给羽毛球项月分配经费。在联邦德国,羽毛球挤进了可以得 政府资助的“文化”项目之列。法国破天荒地申请举办公开赛。意大利 为扩大羽毛球运动的影响而邀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理事会会议在该国举行。 近年来在重大国际羽毛球比赛中从未露面的体育大国苏联和美国也开始对羽 毛球运动表示出少有的重视。总之,羽毛球项目这五枚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 对这些国家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 可以预言,这些体育强国对羽毛球的重视和大力开展这项运动,必将促 使世界羽毛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简谈羽毛球比赛规则    1875 年,世界上第一部羽毛球比赛规则草拟于印度的普纳。那时,因对 这项运动见解不一,因而所订的规则和场地标准也不尽一致。三年后英国又 制订了更趋完善和比较统一的比赛规则。1893 年,英国羽毛球协会成立后, 对比赛规则又进行了修订,并规定了统一的场地标准和羽毛球制作标准。1939 年,国际羽联通过了《羽毛球规则》。 1.场地规格 羽毛球场地呈长方形,长 13.40 米,单打场地的宽度为 5.18 米,双打 场地的宽度为 6.10 米。球场上各条线的宽度均为 4 厘米,丈量时要从线的 外沿算起。球场的界线应为白色或其它易于识别的颜色。球场上空 10 米和球 场四周 1 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2.羽毛球网 标准的球网长 6.10 米,宽 76 厘米,每个网孔为 1.9 厘米见方,网的 上沿缝有 7.5 厘米宽的双层白布,内用细钢丝绳或结实的绳子穿起来 在 网柱上。标准的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比赛规定,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 1.524 米,两端高 1.55 米的两根网柱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 3.羽毛球和羽毛球拍 羽毛球重 4.73 至 5.5 克,用 14 至 16 根羽毛插在半球形的软木托上制 成。软木托的直径为 2.5 至 2.8 厘米,外包一层薄皮。羽毛从托面至羽尖 长 6.4 至 7 厘米,羽毛上端围成圆形,直径为 5.4 至 6.4 厘米。在托上 1.25 和 2.5 厘米处,用线将羽毛编结牢固,然后用化学胶胶住。 羽毛球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工序多达 27 道,加上它的材料几乎都是来自 天然产品,质量甚高,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羽毛质量又受气候和空 气湿度等影响,所以羽毛球成本高,价格贵。 为普及羽毛球运动和使群众能在室外开展这项运动,用尼龙或塑料制成 的尼龙球和塑料球物美价廉,可代替用羽毛制成的羽毛球进行一般性比赛或 日常室外锻炼之用。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生产羽毛球,其中中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台北的产量居世界前三位。中国上海羽毛球厂生产的“航空牌”羽毛球的质 量居世界之最。1981 年 9 月 26 日,国际羽联在伦敦曾对中国、英国、日本、 印度尼西亚等 7 种羽毛球进行过产品质量测试,当今世界羽坛实力较强的 7 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作为测试人,用覆盖了商标的羽毛球进行 训练和比赛,然后根据使用性能评定分数。结果,中国“航空牌”羽毛球稳 定性和牢度最佳,评为 100 分,英国和日本的羽毛球均被评为 99 分。 在 1983 年 5 月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航空牌”羽毛 球被国际羽坛召集的专家评选为这届锦标赛的正式用球。从此,中国“航空 牌”羽毛球在国际羽坛享有盛誉。目前,瑞典、丹麦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 中国进口大量的“航空牌”羽毛球。 羽毛球拍用木材或其它质轻、坚实和富有弹性的材料如铝合金、石墨等 材料制成,重 95 至 120 克(不包括线的重量)。球拍的框呈椭圆形,长 25 至 25.5 厘术,宽 20 至 20.5 厘米,框内用羊肠线或尼龙线编织成网状。球 拍的握把长 39.5 厘米至 40 厘米,手握处的直径最多不得超过 2.8 厘米。 4.比赛规则 羽毛球比赛分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和双打、混合双打七个项目、每场(盘) 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一方先胜两局结束比赛。每局一方先得 15 分(女子单 打是 11 分)即结束一局的比赛,然后交换场地,继续比赛。第三局(决胜局) 比赛时,一方先得 8 分(女子单打为 6 分)时,也要交换场地。 双方先选择发球或场地,发球一方发球后,比赛就算开始了。凡开球一 方得分为 0 或双数时,站在右发球区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在左发球区发球。 接球一方必须相应地站在斜对角的发球区内。发球时,双方必须站在各自发 球区内,不得踩线,任何一只脚都不得移动或离地。发球者球一触拍,双方 就可以在本场区内自由移动和击球。发球时,球与拍的接触点(击球点)必 须低于腰部,整个拍框要明显低于握拍的手,否则判为“过腰”或“过手” 违例,改由对方发球。发出的球必须落入对方所在的发球区内,发出区外则 被判失误。 羽毛球赛的计分与排球相似,只有发球的一方赢球才能得分,发球方输 球要换发球。双打比赛每方有两次发球机会,即一人一次。 比赛中,球拍连续击球两次或持球都算违例。球落地,以球托落地点来 判别是界外球还是界内球;球托压线是界内球、球托落在界外,即使羽毛部 分压在线上也属界外球。 在一局比赛(男单、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中,双方打成 13 平时,先得 13 分的一方有权选择再赛 5 分或不再加分(打到 15 分为止)。若确定再赛 5 分,则先得 5 分者为本局的胜方。如果双方打成 14 平时,先得 14 分的一方 有权选择再赛 3 分或不再加分(打到 15 分为止)。打到 13 平时,先得 13 分的一方未选择加分赛,当出现 14 平时,先得 14 分的一方仍有选择再赛 3 分的权利。 女子单打每局比赛中,打到 9 平时,先得 9 分的一方可选择再赛 3 分; 10 平时,先得 10 分的一方可选择再赛 2 分;如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也可 选择不加分,仍以一方先得 11 分结束这一局。 加分再赛时,报分从 0∶0 开始。加分赛结束后,记分表上这一局的比分 要加上加分赛以前的比分。如 13 平后加分赛结果为 5∶2,则该局比分为 18∶ 15。 团体赛的比赛方法比较独特。作为男子团体赛的汤姆斯杯赛,过去曾采 用九盘五胜制,从 1984 年第十三届比赛开始改为五盘三胜制至今。作为女子 团体赛的尤伯杯赛,也采用五盘三胜制。两个杯赛的比赛顺序为:第一单打、 第二单打、第三单打、第一双打、第二双打。 亚运会的羽毛球团体赛和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的团体赛,男女也均采用五 盘三胜制。但比赛顺序同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有所不同。亚运会和亚洲锦 标赛的比赛顺序是:第一单打、第二单打、第一双打、第二双打、第三单打。 世界羽坛的焦点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世界上首先创建的国际羽毛球组织——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 联,于 1934 年 7 月在英国伦敦成立,总部设在伦敦,是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 际体育组织之一。 这个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成立时,国际羽联只有加拿大、丹麦、英 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 9 个会员协会。 国际羽联成立后管辖的世界性比赛有: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 体锦标赛)、尤伯杯赛(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五个单项比赛)。上述比赛仅限于会员协会或临时会员协会的选手参加。 中国羽毛球协会未加入原国际羽联。 随着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 家要求加强同中国羽毛球协会的联系和合作。1972 年,斯里兰卡羽协在伦敦 举行的国际羽联年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同中国羽协联系的提案。1973 年 2 月,日本羽协与中国羽协签署会谈纪要,表示完全支持中国羽协的原则立场。 由于国际羽联无理阻挠中国加入该协会,亚洲羽联在忍无可忍的情况 下,于 1977 年 9 月 30 日在伦敦召开会议,提出了成立新的世界羽毛球联合 会的动议,并由马来西亚的郑仁瑞先生任世界羽联筹委会秘书长。 非洲羽毛球联合会 1977 年 7 月 30 日在坦桑尼亚成立。该会对国际羽联 不合理的投票权和数次未能开除南非种族主义羽协深为不满。 为争取会员的平等权利,在 11 月召开的世界羽联筹委会会议上,非洲羽 联宣布退出国际羽联,亚洲羽联理事会也作出了退出国际羽联的决定。 1978 年 2 月 15 日,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在香港宣告成立。世界羽毛球联 合会于 1979 年和 1980 年先后在泰国曼谷和中国杭州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 锦标赛(单项比赛)和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团体比赛)。 面对世界羽联日益发展的趋势,国际羽联 1981 年 1 月 8 日作出台湾羽毛 球组织改名为“中国台北羽毛球协会”的决定,并决定不准南非参加世界锦 标赛、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同年 2 月 23 日,国际羽联在伦敦举行特别会 议,以 57 票对 4 票通过了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合并的决定。 1981 年 5 月 26 日,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在东京举行会议,宣告立即实 行联合,成立新的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国际羽联主席斯特兰・莫林和世界羽 联主席他威分别代表各自的组织在联合协议书上签字。 两天后,新的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联合会由一名主 席、七名副主席、十二名理事和一名秘书兼司库组成理事会。原国际羽联副 主席、苏格兰的雷格・里迪当选为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席,世界羽联第一副 主席、中国羽协主席朱仄当选为副主席。 新的国际羽联成立后,除仍管辖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和世界锦标赛外, 还批准从 1981 年起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杯羽毛球赛和从 1983 年起举办的一 年一度的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 新的国际羽联成立至今,已更换过三任主席:苏格兰的克雷格・里迪(1981 年—1984 年)、丹麦的保尔—埃里克・尼尔森(1984 年—1986 年)、新西 兰的伊恩・帕尔默(1986 年起)。目前,国际羽联拥有 66 个正式会员协会 和 27 个临时会员,其中尽管包括南非羽协,但国际羽联规定南非羽协不得参 加国际羽联管辖下的任何比赛活动。 原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朱仄 1981 年至 1984 年曾任国际羽联副主席,现 任中国羽协副主席的吕圣荣从 1984 年起已两次被选为国际羽联副主席,现任 中国羽协副主席的王文教从 1984 年起也已两次连任国际羽联理事会理事。 汤姆斯杯赛实际上是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由原国际羽毛球联合 会创办于 1948 年。 这一比赛之所以被称为汤姆斯杯赛,是因为比赛的冠军奖杯由原国际羽 联首任主席乔治・汤姆斯捐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汤姆斯是英国一位著名的羽毛球制品商和羽毛球运动员,生于 1881 年。 他从 18 岁起就从事羽毛球活动,曾多次获得英国羽毛球冠军,曾连续 4 次获 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9 次男双冠军、8 次混双冠军。1934 年 5 月, 国际羽联成立时,他被选为首届主席。 1939 年 3 月 11 日,汤姆斯在一次国际羽联理事会上提出,组织世界性 比赛的时机已经成熟,并表示将为这一世界性比赛捐赠一只奖杯。他的建议 在同年 7 月国际羽联年会上被采纳后,汤姆斯化费 1700 英镑,在伦敦铸造了 一只高 71 厘米、宽 41 厘米的银杯。这只银杯由杯盖、杯身和杯座组成,盖 顶屹立着一个运动员的塑像,杯身上刻有“国际羽毛球锦标赛冠军杯——由 乔治・汤姆斯爵士赠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1939 年”的英文字。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定于 1941 年前后举行的这一比赛未能 举行。这只已被命名为汤姆斯杯的银杯只好暂时被存放在一家银行的地下室 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羽联在 1948 年至 1949 年间举办了首届汤 姆斯杯赛。到 1988 年止,汤姆斯杯赛已进行了 15 届,冠军一直为亚洲队垄 断。其中,印度尼西亚队共获得 8 届冠军和 3 届亚军,马来西亚队获得过 4 届冠军和 4 届亚军,从 1982 年开始参加汤姆斯杯赛的中国队已获 3 届冠军和 1 届亚军。此外,丹麦队曾获 5 届亚军,美国队和泰国队各获 1 届亚军。 尤伯杯赛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由原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创办于 1956 年。 尤伯杯为世界女子团体冠军奖杯,是英国的贝蒂・尤伯夫人精心和 捐献的。尤伯夫人当时认为国际上应该有一个专供女性竞技的大型羽毛球团 体比赛,这将有助于提高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的水平。 这座银质奖杯高 46 厘米,由一个可旋转的地球仪连接杯座,地球仪上端 有一个挥拍欲击球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塑像。杯座上刻有“国际羽毛球女 子团体赛冠军杯由尤伯夫人赠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1956 年”的英文字。 尤伯夫人也曾是一位著名运动员,她在从 1930 年到 1949 年举行的 13 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中,曾获得 1 次女单冠军、4 次女双冠军和 8 次混双冠 军。 尤伯夫人 1956 年捐赠这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冠军杯后,主持了首届尤伯杯 赛的抽签仪式。 国际羽联从 1956 年至 1988 年间共举行了 12 届尤伯杯赛,日本队获第 四、五、六、八、九届冠军和第七届亚军,中国队获第十、十一、十二届冠 军。印度尼西亚队获第七届冠军和第五、六、八、九、十一届亚军。美国队 获头三届冠军和第四届亚军。丹麦队获头两届亚军,英格兰队获第三、十届 亚军,韩国队获第十二届亚军。     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比赛办法    这两个杯赛的比赛办法基本相同。1948 年至 1982 年间举行的前十二届 汤姆斯杯赛和 1956 年至 1981 年间举行的前九届尤伯杯赛,均是每 3 年举办 一次。参赛队除上届冠军队和东道国队不经预选赛直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 外,都先要分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4 个赛区进行预赛,从中选拔出 4 个队参加决赛阶段比赛。预赛和决赛阶段的比赛均采用淘汰制,这两个杯赛 是跨年度进行的。即头年进行预选赛,翌年进行决赛阶段比赛。 1983 年 3 月,新的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对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的比赛办 法作了修改,规定这两个杯赛由原来每 3 年举办一届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 而且同时在同一地点举行。国际羽联还决定把原两个队之间要进行 9 盘比赛 (5 盘单打和 4 盘双打)改为只进行 5 盘比赛(3 盘单打和 2 盘双打),同时 把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队数由原来的 6 队增至 8 队,除上届冠军队和东道国 队外,从 4 个指定赛区选拔出 6 个队。预选赛和决赛阶段比赛均先分组进行 单循环赛,获各组前两名的队进行交叉半决赛,然后胜队之间进行决赛。如 果上届冠军又是东道主国,则从预选赛中多选拔 1 个队。 这两个杯赛的竞赛规程还规定,决赛阶段的比赛在偶数年举行。为此这 两个杯赛最近的三届比赛分别在 1984 年、1986 年、1988 年举行。 源远流长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羽毛球单项比赛之 一。它始于 1899 年,由英格兰羽毛球协会主办。在 1977 年国际羽联创办世 界羽毛球锦标赛前,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和国际羽联主办的汤姆斯杯赛和尤伯 杯赛一起,并列为世界羽坛三大赛。多少年来,人们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看 作是世界羽坛最高水平的单项比赛,获冠军者被视为世界冠军,因此全英羽 毛球锦标赛为国际羽坛所瞩目。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初期是在英国范围由各地方协会派选手参加,后来逐 渐扩大到英联邦。国际羽联 1934 年成立后,才使这一锦标赛成为非正式的世 界单项羽毛球锦标赛。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办了 11 年,到 1987 年止共举办了 77 届。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 3 月的中、下旬或最后一周在伦敦附近的温布利 体育中心举行,是二三月间欧洲一系列国际羽毛球公开赛中的最后一站。每 次都云集了世界羽坛的精英,成为全球性的羽坛大会战,其号召力甚至超过 原国际羽联举办的头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原国际羽 联和世界羽联联合后,从第三届起才真正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项锦 标赛。 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规定只赛 5 天,由于场次受限制而规定男单只设 64 个位置,女单、男双和混双均设 48 个位置,女双设 32 个位置,如参赛选手 超过上述数字,那些初次参赛和知名度不高的选手,则要经过预选赛方能进 入正式比赛。5 个单项比赛都采用淘汰方式进行。 中国从 1982 年开始每年均派选手参加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栾劲和赵剑华 获得过男单冠军。张爱玲、李玲蔚、韩爱平和辜家明曾获女单冠军,李永波 和田秉毅曾获男双冠军,林瑛和吴迪西、徐蓉和吴健秋、李玲蔚和韩爱平曾 获女双冠军。其中赵剑华在 1985 年曾创下了几项纪录:第一次参加全英羽毛 球锦标赛就夺得男单冠军;是 1947 年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恢复以来第一个左手 握拍的运动员夺得男单冠军;同曾 8 次夺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冠军、印尼的 梁海量一样,也是在未满 20 岁就夺男单冠军。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概况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 项锦标赛,至今共举办了五届。 在原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 1981 年联合成新的国际羽联之前,世界羽坛存 在着两个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一个是原国际羽联 1977 年创办的,一个是世界 羽联 1978 年办的。这两个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因都未能云集当时世界羽坛的所 有名将参赛,所以均算不上真正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项锦标赛。 原国际羽联创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每 3 年举办一次,首届比赛 1977 年 5 月 2 日至 8 日在瑞典的马尔默举行,丹麦选手夺得了男、女单打和混合 双打三项冠军,印度尼西亚和日本选手分获男双和女双冠军。 第二届比赛于 1980 年 5 月 26 日至 31 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 印度尼西亚选手获男、女单打,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四项冠军,英格兰选手 获女子双打冠军。 世界羽联创办的首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1978 年 11 月 4 日至 7 日在泰 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选手获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项冠军,泰国选手获 混合双打冠军。 第二届比赛 1979 年 6 月 10 日至 20 日在中国杭州举行,中国选手获男、 女单打和男子双打三项冠军,泰国和香港选手分获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 军。 从第三届起,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由新国际羽联主办。第三届世界羽毛球 锦标赛 1983 年 5 月 2 日至 8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届比赛汇集了世 界羽坛所有的名将,从而揭开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史上新的一页,并名副其 实地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单项比赛。 在第三届比赛中,中国选手夺得女子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印度尼西亚 和丹麦选手分获男子单打和双打冠军,瑞典和英格兰选手获混合双打冠军。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86 名选手参加了这届比赛,这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举办 以来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 在比赛期间,国际羽联举行年会作出决定,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与汤姆斯 杯赛和尤伯杯赛一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但与这两个杯赛不在同一年举 行。 第四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1985 年 6 月 10 日至 16 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 市马鞍形体育馆举行。比赛结果,中国选手韩健、韩爱平,韩爱平和李玲蔚 分别夺得男、女单打和女子双打三项冠军。在本届比赛中,中国女选手表现 尤为突出,包揽了女子单打前三名和女子双打冠、亚军,又一次充分显示了 雄厚实力。 在前三届比赛中从未进入决赛的韩国选手在这届比赛中有了明显的进 步,夺得了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两项冠军。“羽毛球王国”印度尼西亚的选 手全军覆没,五个单项均未进入决赛。这届比赛争夺十分激烈,五个单项的 决赛全部打满三局,这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中是从未有过的。 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1987 年 5 月 18 日至 24 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中 国选手创造了世界锦标赛史上的奇迹:夺得了全部五个项目的冠军。 由于羽毛球运动已被列为 1992 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开 展羽毛球运动越来越重视。这届共有 3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00 名选手参赛, 其中包括世界体育强国——美国和苏联选手。世界杯羽毛球赛和其它重大 赛事    世界杯羽毛球赛始于 1981 年,每年举办一届,到 1987 年止已举行了七 届。 这个杯赛是原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后由新国际羽联批准并得到“阿 尔巴”钟表工业公司资助而设立奖金的一个世界性大奖赛,其全称为“阿尔 巴”世界杯羽毛球赛。 参赛的选手由主办国羽协根据当年在国际比赛中的战绩邀请,一般男选 手 16 名,女选手 12 名。头两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只设男、女单打两个比赛项 目而且必须决出第三名;从第三届开始增设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三个双打 项目,并规定在五个项目半决赛中的负者不再进行比赛,均并列第三名。 世界杯羽毛球赛规模和影响虽不及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世界锦标赛, 但没有重奖,越来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其中第七届世界杯羽毛球赛曾设奖 金 122000 美元,是迄今世界杯赛中设奖最高的一次比赛。 第一届至第三届和第七届世界杯赛均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四 届至第六届分别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万隆举行。杯赛比赛规程规定:男、 女单打均分 4 个组先进行单循环预赛,获 4 个组第一名的选手进入半决赛; 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则都先分两个组进行单循环预赛,获各组前两名的选 手获半决赛权。 中国选手参加了全部七届比赛,女选手成绩十分突出,不仅在七届女单 比赛中夺得六届冠军,而且从第三届增设双打项目起,垄断了全部五届女双 冠军。 世界杯羽毛球赛创办以来的七届中,战绩最为显赫的是中国女选手李玲 蔚。她不仅已连续四届夺得世界杯赛女单冠军,而且与队友韩爱平合作已三 次赢得世界杯赛女双冠军称号。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参照世界网球大奖赛的办法 组织的,始于 1983 年。 与世界网球大奖赛不同的是,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各站比赛结束后, 国际羽联还要根据参赛运动员在当年各站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的累计积分, 选出男单前 16 名、女单前 12 名和男女双打与混合双打各前 6 对选手进行一 次总决赛,最后决出当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的冠军。因此,世界羽毛球 系列大奖赛总决赛是当今世界羽坛一年一度的最高水平的比赛。 从 1983 年创办到 1985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只设男子和女 子单打两个项目,半决赛中的负者要决出第三、第四名。随着羽毛球运动的 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 1986 年起,总决赛又增设了男子双打、女子双打 和混合双打三个项目,并规定半决赛中的负者不再比赛,并列第三名。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由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所属会员协会举办的设有奖 金的公开赛组成。1983 年和 1984 年共设 13 站,从 1985 年起增至 18 站,1988 年又增至 19 站,并根据奖金总额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比赛。其中, 奖金总额不少于 22000 美元的定为一级比赛,总额不少于 14000 美元的定为 二级比赛,总额不少于 8000 美元的属三级比赛。但近年来奖金总额猛增,有 的公开赛设奖金达 4 万多美元,为此有人已提出应把比赛从三级改分为四 级。在系列大奖赛中,比较著名的传统比赛有中国台北精英邀请赛、日本尤 尼克斯羽毛球公开赛、荷兰羽毛球公开赛即斯堪的纳维亚羽毛球公开赛、全 英羽毛球锦标赛、香港羽毛球公开赛、泰国羽毛球公开赛、马来西亚羽毛球 公开赛、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公开赛、丹麦羽毛球公开赛等。中国羽协从 1986 年起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首届 1986 年在福州举行,第二 届 1987 年在南京举行。 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规定,在所属各站的比赛中,单打进入前 64 名、 双打进入前 16 名的选手,均按国际羽联规定的计分标准计分。计分标准如 下: 名次 冠军 亚军 三至四名 五至八名 九至十六名 十七至卅二名 卅三至六十四名 一级 280 210 150 100 60 30 10 二级 215 155 105 65 35 15 5 三级 100 70 50 30 20 10 — 国际羽联规定,世界各地羽毛球运动员可自愿自费参加世界羽毛球系列 大奖赛所属各站比赛,但主办国点名邀请的运动员的一切费用由主办国负 责;有资格参加总决赛的运动员,其一切费用由国际羽联支付,总决赛地点 由国际羽联根据赞助情况确定。 中国运动员虽然每年参加系列大奖赛的次数并不多,但因每次参赛所得 名次较高而积分往往名列前茅,所以每年均有几名男女运动员获总决赛的参 赛权。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 1982 年 10 月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期间,亚洲和欧洲 一些羽协共同提出倡议:举办欧亚羽毛球对抗赛,以提高世界羽毛球运动水 平和促进亚洲和欧洲羽毛球技术交流。 经过欧洲羽联和亚洲羽联的共同努力,欧亚羽毛球对抗赛从 1983 年开始 举行。 对抗赛规定,欧洲联队和亚洲联队共进行 9 盘比赛,其中三盘男子单打、 两盘女子单打、两盘男子双打、一盘女子双打和一盘混合双打,即九战五胜 制。 至今,欧亚羽毛球对抗赛共进行了 4 次。从比赛结果来看,亚洲整体实 力明显强于欧洲。1983 年,亚洲队以 5∶4 战胜欧洲队;1984 年,亚洲队以 7∶2 战胜欧洲队;1986 年,亚洲队以 7∶2 战胜欧洲队;1987 年,亚洲队以 7∶2 战胜欧洲队。 羽毛球运动在中国    旧中国,羽毛球运动仅仅作为活动身体和消遣的手段在上海、广州、天 津、北京等几个城市的少数体育馆和学校中流行,没有举办过较大规模的比 赛,更谈不上什么技术水平。 羽毛球正式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运动,是 50 年代初期在中国逐步开展起来 的。 1954 年,中国成立了以归国华侨为骨干的国家羽毛球队。国家队的第一 批队员中有刚从印度尼西亚归来的王文教、林丰玉、陈福寿等人。 后来,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小牧等也相继从印尼回国, 成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中坚力量。 1959 年,中国举办了首次全国性羽毛球比赛,有力地推动了羽毛球运动 的普及和提高。 1956 年,羽毛球被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赛的有 2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 进入 60 年代后,中国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逐 渐形成了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技术风格,创造出快拉快吊结合突击,杀、 吊上网搓和推,进攻结合拉吊等新的打法。 技术上的创新与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使中国羽毛球队在 1963 年以后的几年中在国际羽坛异军突起,战果卓著。 1963 年,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迎战来访的汤姆斯杯得主印度尼西亚国家 队,取得四胜一负的战绩,震惊国际羽坛。 1965 年,中国队出访世界羽毛球强国丹麦和瑞典,获得全胜,在总共 34 盘比赛中有 33 盘以 2∶0 获胜。当时,由于中国在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合法 席位没有恢复,一直不能参加世界性比赛,因此有的外国通讯社称中国羽毛 球队是“无冕之王”,认为“只要没有中国参加,任何世界冠军都是不实在 的”。 然而,从 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正处在巅峰时期的中国羽毛球 运动很快跌入谷底。 十年动乱后,中国羽毛球运动逐步得到恢复。1978 年,尚未完全恢复元 气的中国羽毛球队出征曼谷亚运会,获女子项目和混合双打三项冠军,男子 项目则全军覆没。 1979 年,印度尼西亚队提出愿在第三方的地区同中国队进行一场男队的 实力较量,以决定“真正世界冠军的归属”。中国队以男女队同时应战。中 方阵容中有韩健、栾劲、孙志安、姚喜明、刘霞、韩爱平、张爱玲等后起之 秀,印度尼西亚队由以林水镜、纪明发、张鑫源等世界名将出战。这场交锋 在香港进行,采用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的比赛方法。结果,中国男女队分别以 6∶3 和 5∶0 获胜。 70 年代后期,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中的一些人无视成员国的正当要求,坚 持其不合理的选举制度,严重地阻碍了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在这种情况 下,1978 年 2 月在香港成立了另一个羽毛球运动的世界性组织——世界羽毛 球联合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加入了这个组织,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81 年 5 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联合会议,宣告了两个组织的 联合。中国羽毛球协会成为联合后的国际羽联的正式会员。 进入 80 年代,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继续回升。  1980 年 2 月,在新加 坡举行的中国、印度尼西亚对抗赛中,中国男队以 5∶4 险胜对方,其中韩健 力挫两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林水镜,但女队以 1∶3 失利。这说 明双方水平相当,势均力敌。1981 年 7 月,中国队在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的羽 毛球比赛中,夺得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枚金牌。1982 年 3 月,中国羽 毛球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全英锦标赛,取得女子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 1982 年 5 月 20 日和 21 日,是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历史性的时刻。如果说,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支男队以往的比赛都是非正式的“前哨战”,那么,在 这两天里进行的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决赛则是两队实力的一次真正较量。一 方是首次在汤姆斯杯赛中亮相的“无冕之王”,旨在夺魁;另一方是七届汤 姆斯杯得主,意在卫冕。这场决战十分令人瞩目。 第一天,印度尼西亚队以 3∶1 领先。舆论的天平顿时倒向印度尼西亚, 行家们纷纷预言印尼队将蝉联冠军。 第二天,形势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中国队连赢四盘,最后以 5∶4 战胜印 度尼西亚队,第一次夺得标志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最高水平的汤姆斯杯。 这场冠军争夺战中,栾劲勇胜八次全英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梁海量,韩 健智取被誉为“天皇巨星”的林水镜。 1983 年 5 月,中国选手首次参加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李玲蔚摘取 女子单打桂冠,林瑛和吴迪西成为新的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1984 年 5 月,首次参加尤伯杯赛的中国女队以 5 战 5 胜不失一盘的战绩, 夺得代表世界羽毛球女子团体最高水平的尤伯杯。中国男队在汤姆斯杯赛决 赛中卫冕失利,以 2∶3 负于印度尼西亚队。其中,两盘双打均遭败绩,暴露 出中国男队的薄弱环节。 1988 年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喜获丰收的一年。他们在所参加的 14 次国 际大赛中共夺得 32 个冠军和 25 个亚军。其中,在 6 月举行的第四届羽毛球 锦标赛上,韩健成为第一个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韩爱平获女 子单打冠军,她还同李玲蔚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在年底的世界羽毛球系 列大奖赛总决赛中,韩健和李玲蔚分获男、女单打冠军。 这一年里,中国女选手优势明显,在瑞典公开赛、全英锦标赛、世界锦 标赛和印度尼西亚公开赛 4 次大赛中,均包揽了女子单打的前四名。从个人 来讲,韩爱平的战绩最佳,共获得 5 次单打冠军、2 次单打亚军,并先后与 徐蓉、李玲蔚合作,获 6 次双打冠军。为此,这一年被誉为“韩爱平年”。 男选手当中,老将韩健雄风犹在,新秀赵剑华和杨阳日趋成熟。特别是赵剑 华,1985 年只参加四次比赛,夺得三次单打冠军、一次亚军。他在全英锦标 赛上的出色表现,使他成为该锦标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男子双打也有 起色,李永波分别与丁其庆、田秉毅合作,在联邦德国、丹麦、瑞典公开赛 和马来西亚精英赛上四次赢得男子双打冠军。李永波和田秉毅还在世界锦标 赛、印度尼西亚公开赛和世界杯赛上三次打入决赛。 1986 年 5 月,中国男女羽毛球队双双进入第十四届汤姆斯杯和第十一届 尤伯杯赛的决赛,对手是印度尼西亚男女队。 5 月 3 日,中国女队在雅加达出战东道主女队。李玲蔚、韩爱平、吴健 秋在前三盘单打中均以 2∶0 战胜对手,为中国队蝉联尤伯杯赛冠军奠定胜 局。在夺杯无望的情况下,印度尼西亚队赢了后两盘双打。 5 月 4 日,中国男队迎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上届汤姆斯杯赛冠军 印度尼西亚男队。中国队排出新阵,由杨阳、丁其庆和熊国宝三位新秀出任 前三盘单打。由杨阳顶替老将韩健打第一单打,出乎对方意料。结果,杨阳 以 2∶0 轻取苏吉亚托,丁其庆 1∶2 负于刘邦高,熊国宝 2∶1 力克林水镜, 中国队以 2∶1 领先。第一盘双打,张强和周金灿 0∶2 不敌纪明发和陈财富。 但田秉毅和李永波在决定胜负的第二盘双打中,以 2∶0 击败林水镜和叶忠 明,从而使中国队以 3∶2 战胜印度尼西亚队,第二次捧回汤姆斯杯。 5 月 28 日至 6 月 1 日,首届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福州举行。这项比赛被 国际羽联列为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中的一站,以后每年在中国举行一次。 在岁末进行的 1986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中,杨阳和李玲蔚分 获男、女单打冠军。 1987 年 5 月 24 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写下了光 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首次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成为历 史上第一个囊括世界锦标赛全部五项冠军的国家。杨阳获男子单打冠军,韩 爱平获女子单打冠军,田秉毅和李永波获男子双打冠军,林瑛和关渭贞获女 子双打冠军,王朋仁和史方静获混合双打冠军。 1987 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于次年 1 月举行,中国选手在五个 单项的决赛中荣膺四项冠军。李玲蔚连续第三次蝉联女子单打冠军,熊国宝 首次登上男子单打冠军的宝座,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桂冠,分别被田秉毅 和李永波、林瑛和关渭贞夺得。 1988 年 5 月 23 日至 6 月 4 日,中国男女羽毛球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 行的第十五届汤姆斯杯赛和第十二届尤伯杯赛中,双双蝉联冠军。 中国羽毛球界在胜利之时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口号,认为中国男队已 无优势可言,女队的优势正在减少。从外部讲,印度尼西亚、丹麦、韩国、 马来西亚等强队对中国选手的威胁越来越大。从内部讲,后继乏人,特别是 男子年轻尖子选手不足,是中国羽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羽毛球名将录    现代羽毛球运动问世 100 多年来,特别是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创办近 90 年来,世界羽坛涌现出不少球王、球星、甚至巨星,他们为世界羽毛球运动 的开展、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近二三十年中,羽坛更 是新星辈出,开展羽毛球运动比较深广,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几十 位乃至上百个有成就的羽毛球优秀选手。如群星璀粲,使羽坛生辉,比赛也 愈为激烈好看。我们仅从 70 代和 80 年代中涌现出的众多球星中,挑选了部 分有代表性的优秀运动员,介绍给读者。     誉满世界羽坛的梁海量    梁海量是印度尼西亚羽坛宿将,在六七十年代扬威世界羽坛,曾是世界 羽坛传奇人物之一。 梁海量生于 1949 年 8 月 18 日,身高 1.79 米。他技术全面,战术富于 变化,上网速度快,中场善于突击,尤精于后场头顶杀对角和直线。 梁海量的父亲曾是羽毛球运动员,他是印尼泗水羽毛球协会发起人之 一。在父亲的影响下,梁海量刚满 9 岁就拿起了羽毛球拍,12 岁就夺得泗水 少年冠军赛冠军。1964 年,他 15 岁时赢得了全国少年冠军称号,在印尼羽 坛显露了头角。 1967 年,梁海量 18 岁第一次作为印尼队的一员,参加了第七届汤姆斯 杯赛。印尼队在决赛中以 3∶6 负于马来西亚队而卫冕失败,但印尼队赢得的 三盘比赛中,有两盘是梁海量取得的,其中包括梁海量令人惊讶地击败了马 来西亚著名的大将、1966 年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陈奕芳。他的成功和 出色表演使他在国家队中确立了无可争议的地位。从此,他的技术突飞猛进, 水平节节上升,开始了他威震世界羽坛的全盛时期:1968 年 3 月,他在全英 羽毛球锦标赛上首次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接着,他从 1969 年至 1974 年又连 续六届蝉联了全英锦标赛男单桂冠;1975 年他夺得全英锦标赛男单亚军,但 第二年他又夺回了这项锦标,从而成为全英锦标赛创办以来第一个、也是至 今为止唯一夺得八次全英赛男单冠军的运动员。回国时,成千上万的同胞在 从机场到市政厅的街道上夹道欢迎他光荣归来。 在整个 70 年代,梁海量一直是参加汤姆斯杯赛的印尼队队长和第一单 打,为印尼队连续赢得四届汤姆斯杯赛冠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后,梁海量表示挂拍退出赛场,但因印尼羽坛青黄不接,在 1980 年又 披挂上阵,为印尼夺得了第二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 1981 年,32 岁的梁海量宣布退出正式比赛,表示要用更多的时间培养新 手。然而,1982 年 5 月,印度尼西亚队重新起用他参加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 的决赛,并对他寄予厚望。但事与愿违,决赛中梁海量以 1∶2 败在中国新秀 栾劲拍下。 梁海量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投资于羽毛球制造厂、奶品农场和公路建 筑,但他与羽毛球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任印尼羽毛球队教练。 印尼“国宝”林水镜    林水镜是继梁海量之后印尼羽坛出现的最佳运动员,被视为印尼的“国 宝”。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初期,他扬威世界羽坛,被誉为“世界羽坛上 的天皇巨星”。 林水镜 1956 年 2 月 28 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羽毛球世家,他的父 亲是 50 年代中爪哇羽毛球好手,姐夫曾是印度尼西亚队参加汤姆斯杯赛的主 力队员。林水镜自幼喜爱羽毛球运动,在他父亲的辅导下,少年时就打下扎 实的基本功,为他后来扬名国际羽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 年,18 岁的林水镜开始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一举夺得全国羽毛 球少年组和甲组公开赛两项冠军。接着,他开始参加大型国际比赛,1975 年 获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邀请赛男单冠军。他的黄金时代始于 1978 年,这一年里 他夺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和第八届亚运会男子单打冠军。1979 年和 1981 年,他又两度在全英锦标赛上夺魁。他还在 1982 年的第二届世界 杯羽毛球赛上荣获男子单打冠军。他不仅单打技术好,双打也很出色,曾分 别在汤姆斯杯赛中出任单、双打,为印度尼西亚队夺得第十、第十一和第十 三届汤姆斯杯赛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水镜身高 1.75 米,体力好、速度快、力量大、反应灵敏、技术全面。 他步法敏捷而稳健,手法粗犷而细腻,动作泼辣而潇洒。他的打法以“快捷、 凶猛”著称,“拿手好戏”是上网快、网前搓、推球神速,扣杀凶狠、力量 大和落点刁钻则是他的“杀手锏”。 林水镜不仅单打出色,而且在双打上也是羽坛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 年龄的“老化”和体力下降,林水镜在单打比赛中越来越不尽人意,但又不 愿舍弃心爱的羽毛球事业,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单打,专攻双打。他分 别同陈金德、叶忠明、杨荣美等队友配对,1984 年至 1986 年曾连夺三届世 界杯羽毛球赛男子双打冠军,1986 年夺得印度尼西亚公开赛男子双打冠军, 1987 年获中国台北精英赛和日本公开赛男子双打冠军。     “双打王”梁春生和洪耀龙    梁春生和洪耀龙均是印度尼西亚 70 年代著名的羽坛高手。梁春生 1952 年 10 月 4 日出生,是我国 50 年代和 60 年代著名球星梁秋霞的弟弟;洪耀龙 出生于 1953 年 2 月 10 日。他们俩是世界羽坛一流水平的双打组合,70 年代 在印尼有“双打王”之美称。 梁春生和洪耀龙 1972 年开始组对,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仅一年功夫,他 俩在翌年 3 月就获全英锦标赛男双亚军。从 1974 年至 1980 年的 7 年间,梁 春生和洪耀龙几乎垄断了全英锦标赛的男双冠军,六次夺魁。 1974 年梁、洪双打组合在第七届亚运会上夺得男双冠军,在 1977 举行 的首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梁、洪又荣膺世界男双冠军。 梁春生和洪耀龙双打技术出类拔萃,动作快捷,胆大心细,配合默契, 而且攻击力量大。他们的打法以闪电式的封网结合变化多端的杀球为主。更 为可贵的是
/
本文档为【羽毛球史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