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petrel软件学习步骤

2012-11-10 22页 doc 745KB 2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0481

暂无简介

举报
petrel软件学习步骤Petrel软件操作流程 目录 3前言:如何才能用好petrel? 31、 合成记录 32、地震解释准确并符合地质认识 3一、加载数据 31.加井头文件 42.加井斜数据 43.加数字化断层 44.加数字化构造层 55.加分层数据 56.加小层 56.1加测井曲线 56.2加载checkshots 66.3 合成记录与声波校正 7二、建构造模型(断层模型) 7层位、断层解释: 77.生成、编辑Pillar 88.网格化 89.Make horizon ...
petrel软件学习步骤
Petrel软件操作流程 目录 3前言:如何才能用好petrel? 31、 合成记录 32、地震解释准确并符合地质认识 3一、加载数据 31.加井头文件 42.加井斜数据 43.加数字化断层 44.加数字化构造层 55.加分层数据 56.加小层 56.1加测井曲线 56.2加载checkshots 66.3 合成记录与声波校正 7二、建构造模型(断层模型) 7层位、断层解释: 77.生成、编辑Pillar 88.网格化 89.Make horizon 810.调整horizon 9三、小层模型 912.make surface 1013.Make zone 10Volume Correction通常选择Proportional correction 1014.Layering 1015.建几何模型 11逆断层建模 11四、属性模型的建立 1116.加载电测结果(也可以直接加载LAS格式的数据) 1217.生成砂泥岩测井曲线 1218.粗化测井曲线(砂泥岩模型 1219.数据分析 1220.建立相模型(只在砂泥岩模型中使用) 1221.粗化测井曲线(φE)(大致同上) 1222.数据分析(大致同上) 1223.Petrophysical Modeling 13五、体积计算 13六、如何进行聚类分析? 13术语集 14问答集 14Petrel2008安装的一个成功范例 15Checkshot答疑 17断层解释有哪些流程和技巧? 18手工地震解释和绘图的按键和快捷键有哪些? 18编辑polygons 18地震解释 18编辑key pillars in 3D 18输出文件: 18如何任意切割平面图并输出剖面图? 19地形数据加载初步: 191 地理投影的基本原理 202 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系 203 参数的获取 214 Global Mapper中参数的设定 225 下载网址、数据格式与色标技巧 前言:如何才能用好petrel? 1、 合成记录 2、地震解释准确并符合地质认识 同一断层在不同测线上的断距变化合理;逆断层统一用上盘紧贴fault stick(因为下盘一般平直且成像较差),且上下两盘分开且距离适当明显一点,以方便后期绘制polygons; fault polygons略超断点范围 相邻测线间的断层上下面、倾向要渐变,有利于后面建模准确。 解释过程中,在3D窗口中观察Seismic horizon是否合理(趋向一个面),Fault stick是否合理(趋向一个面且没有交叉现象). 解释的层位需连续,以和断层区别,有利于画断层polygon 一、加载数据 1.加井头文件 Import file—— well heads(数据输入格式:well head)数据编写格式:Excel.具体如下: 井名 X Y KB 补心高 MD 井类别 …… …… …… …… …… …… …… Kb,补心高术语解释如下图;MD为测量深度 2.加井斜数据 在生成的wells文件中输入井斜数据(格式为:well path/deveation)编写数据格式为Excel,具体如下: MD 井斜(倾角) 方位角 …… …… …… 可以在wells文件中进行calculator——字母=常数(如:A=1)——目的是增加一个道,以便以后加载曲线。 3.加数字化断层 新建文件夹——New folder——右键改名——数字化断层(格式:General lines/points)编写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具体如下: X Y Z …… …… …… 4.加数字化构造层 新建文件夹——New folder ——右键改名——数字化构造层面(格式:General lines/points)编写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注意在Input data dialog里面要设Template: Elevation time,以方便后面的convert to interpretation. 5.加分层数据 在Insert 窗口下选择 new well tops生成well tops1(可以改名)文件夹——Import file——加入分层数据(格式:Petrel well tops(ASCII))编写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具体如下: 井名 分层名或断层名(用引号引起) MD X Y Z …… …… …… …… …… …… well “surface” MD X Y Z 注:点击petrel导入参数的column #标题栏,按Delete键,可以删掉不必要的列。 6.加小层 在Insert 窗口下选择 new well tops生成well tops1(可以改名:例如改为小层)文件夹——右键——Import(on selection)——选择小层数据(输入格式为:Petrel Well Tops (ASCII)(*.*))——OK。 井名 MD X Y “小层号“ A3 1400.60 20401670.20 4950029.89 "TIIItop" A3 1410.00 20401669.79 4950029.66 "TIII 8#小层 " A3 1417.60 20401669.46 4950029.46 "TIII 9#小层 " 6.1加测井曲线 输入Well Logs 右键点击Wells文件夹,选中井,右键选择Import (on Selection); 注意2点: 1、 加载的曲线要让petrel能识别其类型的话,方法有2个。1:在输入曲线时,import well logs-Logs-Specify logs to be loaded-Property template选曲线类型。也可以2:在加载后,wells-Global well logs-加载的曲线上点右键-Setting-Template里面设定正确的曲线类型。以备在后期的合成记录中使用 2、 特别对于AC(dt)曲线来说,Import well logs-Units-Specify units里面选对单位!因为默认的单位好像是ft。导入曲线后需要核对核对的话,在井曲线上点右键-Settting-info-Template-Info 3、 测井曲线编辑用calculator和log editor均可。 6.2加载checkshots How to import check shot to a well Right-click on the Wells folder and select Import (on selection)... Select the check shot file and the correct Checkshots format In the import dialog, select the correct amount of attributes to import (quality check agaisnt header info). Select also teh correct attributes from the drop-down menu; with corresponding attribute names, types and units. Negate Z and Time values. Press Ok or Ok for all to import the checkshots. they are now stored under the Global well logs folder. 6.3 合成记录与声波校正 First insert a new synthetic seismic log by right clicking Global well logs or through the Synthetics process dialog. Open its settings panel and browse to 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tab. QC:声波校正后,检查一下所生成的速度曲线是不是和原始声波曲线在同一个量级上:Corrected sonic-interval velocity/Sonic velocity 接着点Systhetics-Seismogram做合成记录 1、 Sonic and time:Sonic correction要选已校正好的声波曲线 2、 Seismogram:依次生成AI、RC;然后利用RC*Wavelet=合成记录 3、 选择井旁地震道:BUG:每次合成都要重新选择Seismic volume(否则井旁地震道不能正常显示). 合成记录做完后,可在windows-well section里面查看效果,修改合成记录和地震提取道的setting使其美观。 调整时深关系:Sythetics-setting-synthetics-sonic and time-Time-Global time-点小手-Time选择时深关系-Run-ok 二、建构造模型(断层模型) 基本流程:1:资料准备: 2: fault polygons 或:Points(Surface 或:手工解释fault sticks (Fault stick (Key Pillars 对fault sticks的处理:setting-operation-Replace where Z > Surface(x,y) 层位、断层解释: Seismic-interpretation fold-insert fault建一个新断层;同时打开(模仿蓝马一边解释剖面一边看平面图上断层的组合)2Dwindows和interpretation windows开始解释 如果2D window里面井位字体太小,可以input-wells-setting-style-symbols里面修改font size, symbol size等。地震测线也是同理。 注意断层的长短也要差不多一致,以利于后面的建模。 同一层位编辑fault polygons,注意1、除非特别,polygon要尽量狭长一些,同一靠某盘。2、point的密度要足够,且对称,靠近边界线的地方要特别增加points,也边界外也不要随意拉得太长且最好只留一点,以使后面z赋值时能赋到且合理v。 7.生成、编辑Pillar 双击进程栏中的Define Model——命名——OK Fault model-Settings-Info-Domain-Elevation time(若还没有进行深度转换) 方法1:将解释好的fault sticks生成Key Pillars(此法生成的pillar一般偏离polygon,故建议用下法):processes-fault modeling;Input-断层名(Fault sticks,要确保其settings-info-Domain设置和fault model里面的一致)-Convert to faults in fault model-ok. !注意:1、粗心的容易在解释断层时多点一下导致无所谓的断点,要注意观察3D避免这种情况;2、断层stick倾向近似 方法2:由fault polygon生成。Fault polygons的节点要能卡住区域:v要密一些,至少在每条测线上都保证有一个点,才能保证z=a转换时逼近surface. 把断层多边形赋Z值;processes-Fault modeling-,按ESC键切换到选择编辑模式,x选择pillar的shape point模式:,这几种模式越往后越复杂。然后选择利用Shift键+鼠标左键的方式把一条断层的线段激活(颜色变白)。 按Create Fault From Fault Polygons 就可以看到生成的Key Pillars所组成的断层。 检查key pillars的合理性,作适当手工编辑。 裁剪pillars(可不做!pillars长一点有利于后面的horizon line 编辑): Fault modeling - setting-operation-Cutextend ——再显示要编辑的点化断层——在浏览器下的Models下——单击Fault modeling——进入Pillar的编辑状态(包括:调整、美化、连接、切割)。编辑原则:使所有断点都落在断层面上。 在Fault modes下右键——setting——修改内容。 8.网格化 在2D窗口下——显示所有断层——圈定边界—— ——建立部分边界。 可以用断层作为边界——选中断层——单击 即可设置为网格边界的一部分。边界 闭合后——双击pillar gridding——Apply——OK——是——生成3D Grid——双击进程窗口中的make horizon——增加条目——在Input模块下选中well tops中的某一构造层面——按下 可以导入——OK。 在models下可以看到Horizon、Fault filter、Zone filter、segment下都有内容。网格化工作要反复计算、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make horizon. 9.Make horizon eq \o\ac(○,1)进程栏打开make horizon(双击) eq \o\ac(○,2)增加条目(append item in the table)(有几个油组就增加几个条目) eq \o\ac(○,3)well top栏内输入分层数据内的油组界面(约束)/ 或者在input #1里面用Surface约束 eq \o\ac(○,4)Input #1栏目内所需要输入的内容就是用来约束油组界面的,其内容是:数字化层面。 eq \o\ac(○,5)smooth 栏内,平滑次数改成2次,然后OK。 10.调整horizon 使每一个断点都要保证在其层面上,而且还要保证层面的光滑,平整(smooth): eq \o\ac(○,1)打开Edit 3D grid(单击) eq \o\ac(○,2)horizon面已经处于编辑状态,即可编辑、调整。 若horizons显示的断层和层位关系不理想(当然要在断层和层位解释合理以及fault polygons准确的基础之上),可利用Horizon-fault lines来调整: 1、 激活需要操作的模型,Horizons-setting-Operations-Resample,则在Fault model目录下产生Horizon-fault lines 2、 编辑horizon lines:首先激活Processes-Fault modeling状态,接着i)激活:工具栏select Horizons Nodes(选择层位在断层面上投影的节点),Add/move horizon node at front side of fault(编辑朝操作者一侧的节点-显示为实线);ii)操作:Add/move horizon nodes at active fault 3、 再一次make horizon-ok 三、小层模型 11.加载小层厚度数据 方法一: 新建文件夹——输入——文本文档格式数据:如下: X Y Z 20402877.16 4950623.07 22.17 20402730.84 4950588.20 19.38 方法二: 小层——stratigraphy——选择TIII top(变成黑体)——选择TIII 8#小层(不能变成黑体)——右键——convert to Isochore points——是——在Input窗口下生成TIII 8#小层 - TIII top [Filter],可以改名为TIII 8#小层。依次可以作每一个小层厚度数据。 显然,方法二不如方法一简单,但是,方法一要求在编辑数据时准确。 12.make surface 解释层位surface Processes-make/edit surface双击 Main-Input输入层位数据; Result输出surface的名称; Boundary 输出数据的范围,用polygon(注:画Boundary的时候,在边缘处最好把好的测线刚刚好包括进来); Fault center lines/polygon: 断层polygon用于输出以断层分界的polygon 其它重要参数: Geometry定义输出的几何结构,3个主要参数都要设置,Grid size and position-可Automatic,Grid-可50/50,Boundary-可去掉勾,以确保数据在Boundary之内。 Pre proc:圆滑参数 Algorithm: Fault里面的Use z(是否采用polygon的z值) 和Fill(输出是否包括polygon范围内的数据) 都要去掉勾! 小层 eq \o\ac(○,1)双击进程栏(process diagram)中的make/edit surface eq \o\ac(○,2)在Input栏中输入刚刚转化来的小层厚度数据;删除result栏内的内容——否;Boundary内输入已经建好的polygon(若要新建polygon,则:windows-2d/Processes-Make/edit polygons手绘一个polygon);attribute栏内选择thickness,也可以在生成的surface中改;Geometry——get all setting from selected(自动赋值);ggest setting from input——well tops/points(high density) eq \o\ac(○,3)Apply ——OK。 可以对生成的surface进行设置,目的就是对surface面上的等高线进行粗化,操作如下:右键setting——Operation——surface Operation——Smooth——Execute 13.Make zone eq \o\ac(○,1)双击make zone,即打开 eq \o\ac(○,2)选择TIII 8#顶面——TIII 12#(即:TIII油组顶底界面) eq \o\ac(○,3)Append item in the table(有几个小层填加几个) eq \o\ac(○,4)Input type选择Isochore;Input栏内以surface(刚刚作完的)为小层顶底约束面,中间输入小层面,即小层数据中的Stratigraphy eq \o\ac(○,5)Build from通常选择Top horizon Volume Correction通常选择Proportional correction Build along通常选择Vertical Thickness[TVT] eq \o\ac(○,6)apply ——OK(结束了一个油组)。 在Model栏下的zone filter内便生成zone1、2、3 在Model栏下的horizon下生成各个小层的horizon 重复上面的操作作其他油组。 14.Layering eq \o\ac(○,1)双击Layering打开 eq \o\ac(○,2)Zone Division栏下选择proportion(成比例细分层) Number of layers = 小层厚度 × 2, 其中小层厚度数据计算方法有二: 1、 可以在spreedsheet中打开,计算其平均厚度 2、 可以在未做Layering之前的zone filter中的数据统计(即:setting——statistics下)——Average zinc(along pillar) eq \o\ac(○,3)apply ——OK 9.插入Intersection及编辑 在3D Grid下——Intersection——insert I/J Intersection.在其横截面上可以明显看到三个zone(即由TIII顶面和AI上、AI中、AI底四个面控制的)。 在进程栏中选择Edit 3D Grid,可以对Intersection进行编辑。 11.同时显示MD、TVD、SSTVD等的方法 在浏览器窗口(windows)中——well sections——选择井——右键——Insert Depth Panel——Setting——去掉use well`s depth measurement上的钩——选择深度类别——OK。 15.建几何模型 在进程栏(process diagram)中双击Geometrical modeling select——Constant Value Property template——Depth OK 逆断层建模 首先,如果断层的水平断距不大,没有必要分开做(考虑surface的美观,好像这种思路有问题 1、 数据来源:i地震解释或者构造图数字化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把同一层的上下盘的数据分成两个文件来处理ii做surface时将上下盘分开做,这样也可以避免在断层附近的surface难看 2、 建模时上盘放input1,下盘放input2 3、 据说最便捷的办法是手工编辑horizon lines 四、属性模型的建立 16.加载电测结果(也可以直接加载LAS格式的数据) 在wells文件夹中输入——电测结果(文本文档)数据。数据格式具体如下: #===================================== ~Curve DEPT .m : DEPTH AC .m : GR .m : RT .m : SP .m : dc .m : ~Parameter #===================================== #DEPTH AC GR RT SP dc 1250.000000 486.119000 7.685000 250.798000 63.542000 0 1250.125000 486.493000 7.877000 252.790000 63.541000 0 在每一条曲线的右键——setting——show——更改曲线类型。 发现新的数据加载方法(LAS文件类型) #DEPTH AC GR RT SP dc 1250.000000 486.119000 7.685000 250.798000 63.542000 0 1250.125000 486.493000 7.877000 252.790000 63.541000 0 17.生成砂泥岩测井曲线 (以电测曲线DC为例N为任意命名) 首先,在input窗口下——Global well logs下,选择一条测井曲线——右键calculator——输入公式N=if(DC<>0,1,0)——运行模块选择Lithologies——运算。 18.粗化测井曲线(砂泥岩模型 Scale up well logs——select log N——OK——属性模型中生成砂泥岩粗化模型。 19.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选择砂泥岩属性模型——选择层——开锁——在proportion下面选择(fit active/all curve(s) to histogram)——在variograms下面修改数据,如下: 泥岩:Major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500 search radius 2000 No lags 30 Minor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500 search radius 2000 No lags 30 Vertical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8 search radius 20 No lags 20 砂岩:Major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500 search radius 2000 No lags 30 Minor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500 search radius 2000 No lags 30 Vertical direction 310° band width 21 search radius 20 No lags 15 20.建立相模型(只在砂泥岩模型中使用) Facies Modeling——开锁——将Facies中的砂岩和泥岩向右侧倒入——然后再选中Use the variograms made in the data analysis和Use the vertical proportion curves made in the data analysis——OK 21.粗化测井曲线(φE)(大致同上) Scale up well logs——select logφE——OK——生成φE属性模型 22.数据分析(大致同上) Data analysis——选择φE属性模型——选择层——开锁 23.Petrophysical Modeling 开锁——选择泥岩——点击Use the transformations made in the data analysis ——选择砂岩——点击Use the transformations made in the data analysis 点击Use the variograms made in the data analysis ——OK 24.……18、19、20……三个步骤为建立φE属性模型的一个完整步骤。 建立其他模型,重复上述三步操作。 五、体积计算 25.make contacts建油水界面 eq \o\ac(○,1)双击make contacts,选择界面类型,定义名字,OK eq \o\ac(○,2)在models窗口下面生成Fluid contacts,右键可以对其进行设置 26.Volume Calculation体积计算 eq \o\ac(○,1)双击Volume Calculation打开 eq \o\ac(○,2)在Results标签——Output下面可以定义想要计算的参数 ——Boundaries下面可以定义计算的边界 eq \o\ac(○,3)在Properties标签——contacts下面定义边油水界面 ——Gen.Props.下面选择N/G和φ ——Oil Props.下面选择So含油饱和度 eq \o\ac(○,4)所有的参数设定完成后运行Run 六、如何进行聚类分析? eq \o\ac(○,1)双击Train Estimation Model 首先定义是否新建或者覆盖模型,选择要对哪些井、哪些测井曲线进行聚类,选择Setting可以分类聚类。此过程计算出的模型将会出现在Input下面 eq \o\ac(○,2)双击make well log 将上面计算出的模型放到well log标签下,即Estimated model下面;然后在well标签下选择要参与计算的井,OK 术语集 深度与高度: Kb: kb补心海拔=井口地面海拔+补心高 MD: Measure Depth,沿井身 SSTVD:sub sea true vertical depth subset,从平均海平面算起,=z TVD: true vertical depth Z: 时间: TWT: two way time TVT: true vertical thickness 井分层: Surface:层名 问答集 Petrel2008安装的一个成功范例 1、 licence文件:2008.txt SERVER yinlig ANY 8888 DAEMON slbsls c:\Program Files\Schlumberger\Schlumberger Licensing\flex113\slbsls.exe USE_SERVER FEATURE Petrel_0_MAAAAAH///a7A slbsls 1034 30-apr-2100 100 \ ISSUER=Petrel2008.1 START=13-mar-2008 SIGN="DEAD BEEF DEAD BEEF \ DEAD BEEF DEAD BEEF DEAD BEEF DEAD BEEF DEAD BEEF C0DE" Checkshot答疑 Checkshot 是链接时间域和深度域之间的桥梁,.对地球物理工程师来说,地层标定是否精确,时深转换是否合理,Checkshot 是关键.在GeoFrame 中,用户经常感到困扰的是Checkshot 的基准面是如何设定的。同样的数据,深度基准面不同, 相同深度所对应的时间就不同. 本文旨在通过下面的问答帮助用户深入理解GeoFrame 处理Checkshot 的方法. 问: 野外采集Checkshot 时深度和时间的基准面分别是什么? 答: 通常情况下,采集Checkshot 时深度基准面设在井的补心高,即Kelly Bushing (KB),时间基准面设在地震基准面,即SRD. 对陆上来说,SRD 往往对应的是地震测区的平均海拔;对海上来说, SRD 往往对应的是平均海平面. 问: 地震处理之后的Checkshot, 其深度基准面和时间基准面分别是什么? 答: 斯伦贝谢所做的VSP 处理通常会把垂深(TVD)和双行旅程时都较到地震基准面(SRD)上, 其他的处理公司会有所不同,所以处理公司在提交Checkshot 时应该注明所用时间和深度的基准面. 问: Checkshot 的时间和深度基准面都是SRD, 但当我将地质分层贴到地震剖面上时,剖面上所显示的地质分层的双行旅程时(TWT)与Checkshot 列表中的TWT 不一致,为什么? 答: 显示完全正确. 地质分层的深度是从KB 开始测量, 而Checkshot 的深度则是从SRD 开始测量,如果KB 与SRD 的海拔不同(二者往往会不同), GeoFrame 会根据KB 与SRD 的海拔差,对地质分层做自动的深度修正. 举例说明:工区基准面是平均海平面,地震基准面SRD 是0,井的基准面KB 是100 英尺,Checkshot 的时间和深度基准面都是SRD. SRD 与KB 之间有100 英尺的高差,因此深度为2000英尺的地质分层在Checkshot 数据列中所对应的时间应是1900 英尺所对应的时间。 问: checkshot 的时间和深度基准面都是KB(100 英尺). 当我把2000 英尺的地质分层贴到地震剖面上时, 所对应的TWT 与Checkshot 数据列中的2000 英尺所对应的时间不同, 问题在哪? 答: 仍然是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 Checkshot 的深度和时间基准面是KB, 地质分层也是从KB 开始测量的. 把2000 英尺的分层贴到地震剖面上时, 系统会到Checkshot 列表中找2000 英尺所对应的时间, 然后根据KB 与SRD 之间的高差做时间调整, 调整幅度会从Checkshot 列表中的首对非零 TVD/TWT 点对计算得到. 举例说明: 工区基准面是平均海平面,工区的SRD 是0,井的 KB 是100 英尺,第一个非零TVD/TWT 点对是1500(ft) - 500(ms), 将地质分层贴到地震剖面上时,需要根据下面的公式做时间调整: (100 ft(KB) - 0 ft(SRD) * 500 ms) / 1500 ft = 33.33 ms. 问: 加载Checkshot 数据时是有没有捷径可以快速设定时间和深度基准面? 答: 没有什么捷径.一个快速对Checkshot 做质量控制的方法,就是将深度基准面设为KB, 时间基准面设为SRD, 在比较贴到地震剖面上的分层的TWT 值与Checkshot 列表中的值时就不会有混淆了如果Checkshot 的深度和时间基准面都设为SRD, 可以用UNIX 中的”awk”对checkshot 文件做整 体的深度漂移.比如: DEPTHSHIFT = KB - SRDawk '{printf("%10d%10d\n", $1+DEPTHSHIFT, $2)}' inputfile > outputfile.如果深度和时间的基准面都设为KB, 也可以用”awk”语句对checkshot 中的时间列做时间的整体漂移,比如:TIMESHIFT = ((KB - SRD)*(first non-zero time value)) / first non-zero depth valueawk '{printf("%10d%10d\n", $1, $2-TIMESHIFT)}' inputfile > outputfile 问: 当我改变Velocity To Seismic Datum 的值时,为什么地质分层所对应的TWT 值没有任何改 变? 答: 只有当Checkshot 的基准面在工区基准面之下时才会用到Velocity To Seismic Datum. 比如,井的KB 是60 英尺,而地震基准面(SRD)是200 英尺,那中间就有140 英尺没有速度信息,,这种情况下,KB 和SRD 之间的双程旅行时就由Velocity To Seismic Datum 决定,如果不指定Velocity ToSeismic Datum , 系统会自动由Checkshot 中的第一个非零数据对算出. 除此之外, Velocity ToSeismic Datum 值将被忽略. 问: 在Checkshot 列表中有时会发现TVD 有负值,数据有错误吗? 答:不全是这样. 当时间和深度基准面差别很大时, checkshot 中会有负的TVD 或TWT.比如:Checkshot 的深度基准面是KB 60 英尺,时间基准面是SRD 200 英尺,Checkshot 如表1,反之,如果KB 是200 英尺, SRD 是60 英尺, Checkshot 如表2。 问: 我打算用工区内所有井的Checkshot 在InDepth 中创建速度模型, 需要将所有的Checkshot都统一到一个基准面上来吗? 答: 不必调到统一的基准面上.InDepth 会自动将Checkshot 的速度校到SRD,也就是说, 从Checkshot 计算出的速度都是从SRD 开始的,用来做井点校正的地质分层也被自动校到SRD 上. 因此,InDepth 中的深度成果数据都是以地震基准面(SRD)为准的. 问: 通过声波曲线得到的Checkshot 其基准面时什么?GeoFrame 合成记录模块中生成的Checkshot 其基准面是什么? 答: 出于成本考虑, Checkshot 只在关键井中采集,对于非关键井,我们从声波曲线中计算Checkshot,此时的Checkshot 的深度基准面和时间基准面都是KB,因为声波曲线就是从KB 开始测量的.Synthetics 中生成的Checkshot, 其深度和时间基准面都是SRD, 即地震基准面。 断层解释有哪些流程和技巧? 解释完可分辨的断层后,根据1.断裂组合的需要,2.结合地质知识,比如说同沉积断层,伴生断层,地震剖面是否平衡(拉张盆地的构造样式是否合理)来确定断层 断层的解释是构造解释的一个重要方面,断裂系统的组合是研究构造特征的关键,因此,在识别断层和解释追踪断层的过程中,对断裂系统的组合采用以下技术及手段: ① 按断层的规模分类解释组合技术,先确定工区内延伸范围广、断距大的断层作断裂解释成图,编制大断层断裂系统图,再逐步编号分级成图,逐步细化,保证断层从大到小不同级别的组合及分布。 ② 水平切片确定平面延伸及断层走向和分布,在目标层段进行时间切片的解释,确定断裂系统的组合。 ③ 相干体处理技术,对确定的目标层段,进行三维相干体处理,从纵横剖面及水平切片上识别断层,保证断裂系统组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④ 用拉沿断层上升盘和下降盘的任意线的方法检查断层组合是否合理,走向是否正确;如果存在跳跃点时,再重新解释主测线和联络线,适当调整断层位置,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断层组合比较合理为止。 复杂断块一般断层发育、断块破碎,而且从下到上存在多套储盖组合和多套油水系统,复杂的油水关系与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断层两侧地层复杂对接关系,是形成油藏不同油水系统的关键。为确保不误解、漏解断层,确保成图精度,达到精细构造解释的目的。在地震剖面解释中,采用了多种解释方法和手段。 ① 先易后难的解释顺序 选择过井剖面和断点干脆,断层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的剖面作为主干剖面,建立主干剖面解释框架,在主干剖面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主测线和联络线方向的逐步加密解释,最终使解释网格密度达到50×50m。 因为主要断层在地震剖面上往往比较清楚,既容易解释又能很好地解释准确。 因此剖面解释时先解释主要断层,建立起工区构造模式、构造格局及与周边关系。然后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和构造发育机理,逐级解释断层。 ② 前后对比的解释方法 在地震剖面解释过程中,对那些剖面品质较差,断层不清楚,同相轴不连续性,解释难度大的剖面,采用前后对比的解释方法,参考前后已解释剖面,并考虑构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反复修正和调整,确保了解释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③ 充分利用解释系统灵活的解释功能 充分利用解释系统强大灵活的解释功能,如对构造比较复杂的地区,利用波形、变密度及多色标、剖面放大和缩小等综合显示技术,揭示断层及小断层,保证断层解释和层位追踪的准确性、可靠性。对断块破碎、断层多、资料品质差的地区,还利用多种解释性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精确落实构造。 在层位追踪解释的过程中,拉各方向的任意线、穿胡同线(尽量避开断层)检查层位闭合情况,确保层位追踪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逐个断层解释 解释断层是个技术活,除了经验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释习惯的问题,老外的方法很适用,就是每个断层起一个名字,解释完毕一个断层之后再解释另外的一个。这样子无论在什么解释系统下(lm,geoframe,petrel,discovery),我们都可以设置不同断层的颜色,然后通过明显断层在其他剖面的fault segment的投影,根据不用的颜色,就可以根据断点推出来断层,因为颜色不同,所以一目了然。 手工地震解释和绘图的按键和快捷键有哪些? 通用编辑: 3D: 窗口就当前视角快速平移:Shift+Veiwing mode(手) 编辑井径及文字的显示:井-parent setting 改变窗口背景颜色:点Toggle background color 编辑polygons 点 开始一个新polygon 点将选择polygon闭合 N 在激活的Polygon上添加一个新矩形 B 框选 编辑原有polygon: E,单击左键拖 尽量使用快捷键,可点击工具栏及可以看到,下面是常用快捷键 对polygons的数字化操作:setting-Calculations-Operations 地震解释 F 解释断层 H 解释层位。 H之后以下快捷键生效:U手工解释,G自动追踪,A二维种子点追踪,Shift+A三维种子点自动追踪, V 切换到查看模式 常用操作: 部分删除解释好的层位和断层:B-Delete键。 编辑key pillars in 3D Select shape points,选中节点,沿窗口中的#D editing widget拖动编辑。 输出文件: 如何任意切割平面图并输出剖面图? 二维上画好剖面线polygon,再在polygon上点击右键,creat vertical intersection.点击生成的vertical intersection,呵呵.这时在左下角有一个蓝色的按钮,点击.最后就选你需要的各种剖面了. 地形数据加载初步: 1 地理投影的基本原理 常用到的地图坐标系有2种,即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以经纬度为单位的地球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中有2个重要部分,即地球椭球体(spheroid)和大地基准面(datum)。由于地球表面的不规则性,它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也就无法实施运算,所以必须找一个形状和大小都很接近地球的椭球体来代替地球,这个椭球体被称为地球椭球体,我国常用的椭球体如下: 大地基准面指目前参考椭球与WGS84参考椭球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个平移,3个旋转,1个缩放),可以用其中3个、4个或者7个参数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个椭球体都对应一个或多个大地基准面。 投影坐标系是利用一定的数学法则把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网表示到平面上,属于平面坐标系。数学法则指的是投影类型,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它在英美国家称为横轴墨卡托投影(Transverse Mercator)。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分带标准分为3度带和6度带。美国编制世界各地军用地图和地球资源卫星像片所采用的全球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一种变型。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UTM投影规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6。 为了防止经度方向的坐标出现负值,规定每带的中央经线西移500公里,即东伪偏移值为500公里,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因此规定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如(4231898,21655933)其中21即为带号,同样所定义的东伪偏移值也需要加上带号,如21带的东伪偏移值为21500000米。假如你的工作区位于21带,即经度在120°至126°范围,该带的中央经度为123°。 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2.5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 2 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系 先了解大地坐标的概念。 大地坐标,在地面上建立一系列相连接的三角形,量取一段精确的距离作为起算边,在这个边的两端点,采用天文观测的方法确定其点位(经度、纬度和方位角),用精密测角仪器测定各三角形的角值,根据起算边的边长和点位,就可以推算出其他各点的坐标。这样推算出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 我国1954年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由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了适应大地测量的发展,我国于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IAG-75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并在1986年宣布在陕西省泾阳县设立了新的大地坐标原点,由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坐标,称为1980年大地坐标系。 我们经常给影像投影时用到的北京54或者西安80坐标系是投影直角坐标系,如下表所示为北京54和西安80坐标系采用的主要参数, 从中可以看到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 在目前的GIS商用软件中,大地基准面都通过当地基准面向WGS84的转换7参数来定义,即三个平移参数ΔX、ΔY、ΔZ表示两坐标原点的平移值;三个旋转参数εx、εy、εz表示当地坐标系旋转至与地心坐标系平行时,分别绕Xt、Yt、Zt的旋转角;最后是比例校正因子,用于调整椭球大小。北京54、西安80相对WGS84的转换参数至今没有公开,实际工作中可利用工作区内已知的北京54或西安80坐标控制点进行与WGS84坐标值的转换,在只有一个已知控制点的情况下(往往如此),用已知点的北京54与WGS84坐标之差作为平移参数,当工作区范围不大时,如青岛市,精度也足够了。 3 参数的获取 对于地理坐标,只需要确定两个参数,即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对于投影坐标,投影类型为Gauss Kruger(Transverse Mercator),除了确定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外,还需要确定中央经线。 大地基准面的确定关键是确定7个参数(或者其中几个参数),北京54基准面可以用三个平移参数来确定,即“-12,-113,-41,0,0,0,0”,很多软件近似为Krasovsky(0,0,0,0,0,0,0)基准面;西安80的7参数比较特殊,各个区域不一样。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从测绘部门获取;二是根据三个以上具有西安80坐标系与其他坐标系的同名点坐标值,利用软件来推算,有一些绿色软件具有这个功能,如Coord MG。 中央经线获取可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根据已知带号计算,6度带用6*N-3,3度带用3*N;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经度从图1中查找。 图1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 4 Global Mapper中参数的设定 一般最便捷的projection:UTM Zone:合适的取代,datumWGS84,Units:Meters。但也有很多项目比较特别,以中吕宋项目为例: 1:Download Free Maps/Imagery from Online Sources-SRTM … 2:定义坐标系Tools-Configure-Projection,如下图 Scale factor:TM和UTM的区别就在于这个,UTM为0.9996;Central Meridian:中央经线,False easting:向左平移500km。 3、输出,建议采用zmap plus grid,文件会小一点。需要设置Sample Spacing;Export Bounds-All data visible on screen. 5 下载网址、数据格式与色标技巧 下载网址 SRTM: 它的数据集是一种数字地表高程模型(DSM),如树顶,房顶等的高程。而不是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 http://srtm.csi.cgiar.org/index.asp http://srtm.datamirror.csdb.cn/index.jsp 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在OZI的DEM数据格式中选择GLOBE(ARCVIEW)格式就可以打开 GTOPO30:1996年公布,分辨率30”*30”,覆盖率优于SRTM3,海洋高程一律为0 Etopo:
/
本文档为【petrel软件学习步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