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2017-09-06 17页 doc 36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 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来源:考试大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 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源:考试大网 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见83,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 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来源:考试大 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9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9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9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9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9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9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9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9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 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臵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来源:考试大 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 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臵来报告评价结果。 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41、配臵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臵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 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15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学生,、教,教师,、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两者互动为主,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52、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所研究的对像就是“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153、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人都具有的。 154、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与阶段过渡发展规律的学科。 155、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156、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其消极方面指防止和治疗心理疾病,积极方面则指要引导和保持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发展~从而能在正常的活动和发展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发挥心理的功能~保持和增进积极的情绪~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的理想。 157、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用来解脱烦恼、减少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功能。 158、身心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狭义的心理发展即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不断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与品德的过程。 159、品德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在外界影响下产生道德行为的中介过程所涉及的心理成分相互关联和制约的模式~或动力机制。品德形成的过程: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 160、心理气氛:是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人们的心境、情绪体验、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待活动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态度等。1、精细加工策略:这类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精细加工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将所学的新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包括形像联想~谐音法。 161、组织策略:,群集:也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归类~它是组织策略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概括:该类策略指学习者利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162、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学习策略。 163、阅读理解策略:主要是指综合应用前面所列举的一些精细加工、组织、元认知等策略及其应用类化、推理等手段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的策略。 164、比较著名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是鲁滨逊设计提出的~包括:概揽~提问~阅读~复述~复习。 165、PQ4R由托马斯滨逊提出~它由六个步骤组成: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 166、问题解决的策略:一般解题策略——IDEAL~具体解题策略——应用题解题策略。 167、问题包含: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方法。 168、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 169、问题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臵于问题情境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 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简称“问题教学”。 170、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171、同化: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172、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17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174、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吕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175、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176、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177、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射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在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178、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179、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180、接受学习:是小学生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接受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其实~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181、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其特性的观念。 182、概念学习: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 183、学习迁移:即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就是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184、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18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6、动机冲突: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或数个目标与动机~而不同的目标和动机又不能同时达到或满足~尤其当它们互相排斥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的现象~又称心理冲突~心理矛盾~或简称冲突。 187、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特征: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完成某种的任务~着重声誉~并获得成功,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抱负水平~相信自己的技能~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效的亲密关系为标准。 188、练习:就是按动作技能操作程序反复操作。 189、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190、技能:这种通过练习而获得、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就是技能。这种操作方式可以是认知性的称作认知技能, 也可以是动作性的~表现为一系列有顺序的熟练的肌肉动作~称作动作技能。 191、能力:是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92、动作系统:就是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193、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 194、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 195、规则的结构属性:规则的层次和程序组织~规则的精确性~规则的实例~规则的功能 196、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是个体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和编码~使之变成有利于记忆的较大的单位。 197、顿悟:指的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认识或感受。 198、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故称其为先行组织者。 199、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200、舆论:是群体中大多数人对某一行为的共同意见。,三,内聚力:即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201、士气:指群体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
/
本文档为【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