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2019-06-06 8页 doc 23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09—2011年)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努力保持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大力营造支持物流业发展...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2009—2011年)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物流业的影响,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努力保持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结合我省物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大力营造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建立全省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湖北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 (二)总体目标。 力争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到2011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网络,构建中部物流区域、南北物流通道、长江物流通道的支撑平台,形成与东、西部物流区域的有机衔接;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5%,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年均降低0.2个百分点;培育1-2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物流园区,10-15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物流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三大物流圈,建设长江、汉江物流通道和一批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以武汉和宜昌、襄樊两个副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建设辐射国际及国内的武汉城市圈物流圈,辐射川、湘、渝、贵等省区的宜(昌)荆(州)荆(门)物流圈,辐射豫、陕、渝地区的襄(樊)十(堰)随(州)物流圈。在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重点发展阳逻物流园、东西湖高桥物流园和天河航空物流园、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仙桃商贸物流园等综合性枢纽型物流园;在宜(昌)荆(州)荆(门)物流圈重点发展三峡物流中心和荆州、荆门存储配送型物流园;在襄(樊)十(堰)随(州)物流圈重点发展襄樊枢纽型物流中心园区和十堰鄂西北存储配送型物流园。 1 依托武汉、宜昌、荆州、咸宁、鄂州、黄石、黄冈等长江干线和襄樊、天门、潜江、仙桃等汉江干线上的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充分发挥长江水道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形成东、中、西部物流区域有机衔接的水运物流通道。依托京广、京九、汉丹、襄渝、焦柳、武合、武广等铁路物流枢纽,京珠、沪蓉、闽乌高速及107、207、316、318国道等公路物流枢纽,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陆路物流通道。 以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武汉为核心,加快建设十堰、襄樊、黄石、黄冈、宜昌、荆州、荆门、咸宁、随州、恩施等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依托我省现有的汽车、钢铁有色、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石化、纺织、农产品等优势产业,结合产业布局特点,延伸重点产业链,大力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促进全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有效衔接。 依据《“十一五”湖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全省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全省港口布局规划》、《全省骨架公路网规划》、《湖北内河航运规划》及《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武汉新港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发展多式联运,形成以武汉、宜昌、襄樊、恩施、神农架等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网,以武汉新港、宜昌新港、汉江干线码头等为主要依托的内河物流网,以京珠、沪蓉、闽乌高速及107、318国道为依托的公路物流网,以京广、京九、汉渝、焦柳、武合、武广等为依托的铁路物流网,实现各物流网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强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物流园区与物流网的直接联通。 (三)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主体。 鼓励外资、民营资本等各种资本进入我省物流市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资源整合。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建立和优化物流供应链,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我省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力争3年建成1-2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园区),发展5-10个国家4A级物流企业和15-20个国家3A级物流企业。 (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汽车、钢铁、电子信息产品、煤炭、建材、日用品、农产品、农资、医药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支持商贸连锁企业和专业运输企业融合发展,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统一配送,培育和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完整网络布局的综合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发展粮油、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推动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发展, 建立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医药物流行业加快发展,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提升医药企业信息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医药企业竞争力。推动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鼓励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发展绿色物流。发挥邮政现有网络优势,加快发展邮政物流。 (五)加快保税物流的发展。 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境内关外”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区域配送中心和采购中心;进一步拓展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加快与武汉新港、天河国际机场、公路二级口岸、铁路口岸等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加快发展江海联运、铁海联运和公铁联运,打造武汉新港集装箱国际货物转运中心,加快开通天河国际机场全货机航线,加强其与保税中心的联动,提高货物的国际航运中转能力。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武汉保税物流中心(B型)与武汉新港、武汉空港、出口加工区开展“区区联动、区港联动”试点,筹建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武汉保税港区。 (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整合省内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全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建立与全国联网的公路运输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连通长江流域上下游骨干港口的货运信息系统;加快构建集商务、金融、税务、交通运输、工商管理、海关等政府部门物流信息为一体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省物流资源信息共享;推动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其加快与中部地区其它城市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对接;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行业性的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中心,积极推广应用企业资源(ERP)、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七)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根据国家物流标准编制规划,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家关于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的制订、修订和试点;加大物流地方标准制订、修订力度,完善物流地方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重点物流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实行内部分类标准,制订和应用托盘、条码、周转箱、各种物流作业、安全等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流设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引进和采用单元装载化物流机械,加快推进全省物流的单元装载化。 (八)推广现代物流新技术应用。 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完善并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加大对无线射频识别和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加强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 三、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转运设程。 依托我省长江、汉江上的武汉、宜昌、襄樊等主要和重要港口,京广、京九等铁路动脉,京珠、沪蓉等高速路网,武汉机场、宜昌机场、襄樊机场等航空枢纽,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武汉、宜昌、襄樊等现代物流基地,提升中部地区的物流主枢纽作用。积极支持武汉新港、武汉高桥物流园、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和襄樊鄂西北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网络和长江汉江黄金水道作用,提高公路、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重点解决港口与铁路、港口与公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衔接不畅以及各种交通枢纽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落地、拆装等问题,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逐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以沿江、沿线为轴线,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三级物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全省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二)物流园区工程。 在武汉、十堰、襄樊、黄石、宜昌、荆州、荆门、咸宁、随州、恩施等全国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按照符合全省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站场、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武汉阳逻物流园、武汉高桥物流园、友和道通航空物流园、汉口北商贸物流园、黄石棋盘洲物流园、三峡物流中心、宜昌东山商贸物流园区、荆州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园、襄樊樊城物流园、襄樊余家湖铁水联运物流中心、荆门综合物流园和咸宁、黄冈、十堰物流园等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物流园区建设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优势,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三)城市配送工程。 积极鼓励武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九州通集团、风神物流集团等重点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在武汉、襄樊、宜昌等全国性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工程,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建设招商物流武汉阳逻分发中心、中百集团8+1城市圈物流配送等重点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 (四)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 加快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等大宗商品物流通道建设,完善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加强武汉、宜昌等重要商品港口物流设施建设,改善大型物流装备设施条件。加快国家粮食物流(武汉)基地和荆州、襄樊、宜昌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我省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武汉白沙洲、孝感南大、荆州两湖平原、荆门通源、襄樊洪沟、十堰堰中、咸宁温泉、随州香菇、恩施特色农产品等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加快武汉山绿集团冷链物流、黄石鄂东农产品冷链物流、襄樊鄂西北冷链物流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积极支持省农资公司、富迪集团、黄冈黄商集团、襄樊鼓商集团等企业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开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充分发挥邮政企业服务“三农”的作用,做大做强农村邮政物流。 (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物流业,支持武钢、武石化、东风、宜化、江钻股份等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中烟湖北公司物流中心、东风自主品牌整车及备品配送中心、华中钢铁大市场、湖北新冶钢钢铁物流中心、十堰汽配物流中心、荆门化工产品物流园、东风十堰和襄樊现代物流项目等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六)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和技术推广工程。 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等院校,武汉邮科院、华工科技等科研院所,神龙公司、湖北新龙药业、武钢国贸等企业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引导企业推广应用国家标准化托盘,在重点领域鼓励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