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

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

2018-03-16 10页 doc 23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口/汪细强 无论是信息技术学习,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信息素养属于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 知识。这种经验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融于教师 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学生高级思维的发 展。 针对意识形态的高级思维训练,虽说没有定式可言、没有模式可套,却有策略可探,可 以从细节中逐步渗透,可以从活动中让...
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
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口/汪细强 无论是信息技术学习,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信息素养属于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 知识。这种经验性知识的获取,体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融于教师 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学生高级思维的发 展。 针对意识形态的高级思维训练,虽说没有定式可言、没有模式可套,却有策略可探,可 以从细节中逐步渗透,可以从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此文以我亲身经历的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案例为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利用左手栏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支架”, 以丰富和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借以说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策略。 一、教学设计:寻找“临界点”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较多的是任务驱动教学、合作教学、主题研究式教学。 这些教学模式的特点归结在一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或是以项目 为中心的合作学习。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为关注的是解决教学中“最邻近发 展区”问题。如何发现和抓住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如何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 解,以便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如何寻找到适合学生探究和发现的“临界点”„„这 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里,我用左手栏进行了实践。 图片是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最常用途径,我们如何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且看下列分析和操作。 案例一:教学——图片里的信息 最邻近发展点 学生实况分析 学习内容 1.图片欣赏 1.图片是学生最喜爱和最容1.图片信息的理解。 2.照片拍摄 易感知理解的信息之一。 2.学生在制作文稿(包括演示3.图片选取 2.学生通常只是利用图片进文稿)中常需要插入图片。如 行装饰,片面追求外观装饰。何快速地查询所需图片,如何 3.学生对图片的感性认识往正确理解图片所包含的信 往以“概”带“全”,只知其息?如何适时地甄别、利用图 表未知其意。 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案例一所采用的方法实际上相当于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其目的是最大限 度地使教学真实、可行。这种“可行”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分析的前提之上。从“右” 到“左”依次是对教学内容的解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最邻近发展点的揭示,此分析拉 近了教师把握教材处理和学生实际学情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得以结合。在此 过程中,教师内心需要产生较大的反思,甚至需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思考和交流中寻找 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主题。 这种使用左手栏分析思考的方法使思考的过程显性化,利于将分析的诸项内容加以对 比,是给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支架”,使其知道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发现 教学中合适的切入点,为教学的开展寻找契机。 二、任务设计:确定“探究主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有大有小,所涵盖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涉及到诸如技能、 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不同方面。与此同时,针对不同时间段和学习单元又有单一性和综 合性任务之差异。课例中的任务能否完成,任务是否适合学生,任务在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 以及任务如何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这些问题需要实践去检验和论证。教学的目的 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借助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习方法、思维判断与拓展的过程,对学生各 项能力的发展进行渗透式训练与培养。因此,为任务设计而搭建的学习“支架”并不仅仅是 为了产生直接的任务效果,而是为了逐渐培养学生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思 维活动的一种方法和策略。 我们先比较下面针对同一种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两种不同的任务设计。 案例二:教学内容——用系列图片表达自己的发现 设计一 设计二 情 观看网络论坛文章《2005感动中国照片》 交流:说说你最了解的历史名 思考:感动你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用人。 境 什么信息方式体现? 思考:你对他最了解的一面是什 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最清楚和直观? 主 用系列图方式表达: 自己了解到的、自己 用系列图文方式表达:自己了解题 看到的或在自己生活范围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的是一位历史名人 (人事物)。 在情景“支架”搭建时,“设计一”侧重于引出系列图文的信息表达方式,较为直观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形象,学生只需视觉感知就能了解文体格式。但这种设计偏向于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实际, 容易在学生感知过程中产生“导向作用”,与后面任务的提出出现脱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与 学生的认知学习发生偏差。“设计二”侧重学生自己的发现和理性思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能力开始,容易抓住和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后面问题的产生又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和验证,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架设作用。在任务“支架”搭建时,两者任务都旨在让学生发 现图片媒体在信息时代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图片信息的表达方式,从而引申到对图片的 理解和欣赏。“设计一”的维度界定较大,学生虽说可以选择的面宽广了,选择的题材多样 了,提倡了以学生感知为主,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中心,但也正是由于此而导致学生更加无所 适从。这种设计过多强调任务完成的成效性和任务确定的人文性,反而忽略了任务生成同时 的实效性,忽略了任务选择确定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和思维过程的指导,从而失去了“支架” 的意义。“任务二”首先在范围界定上显得较小,但主题显得较为集中。在相对集中的范围 内,学生容易结合自己的感知与发现,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此提炼过程中掌握了 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即“资料分析-判断选择-提炼观点”。在这种过程中,学生 已经体会到了如何以已有知识能力发现待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体会到自己的研究问题就是 要从众多信息中发现和挖掘独特的观点。 但是如何让学生自己产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呢?我们可以继续运用左手栏搭建“支架”设计。 我的研究„„ 熟悉的„„ 看到的„„ (对自己感触最深的那(写出某一位名人对1.书本上看到的历史名人传记和故事。 些事情体现那位名人自己影响最深的一2.通过他人讲解的历史名人传记和故事。 的哪一个方面?) 些事情) 3.网络收集查着到的历史名人传记和故事。 还是从右到左的思考分析方法,“看到的„„”是学生见到和听到的“原信息”,“熟悉 的„„”是学生理解消化的信息,“我的研究„„”是需要学生加以提炼和推荐给他人的信 息。这种“支架”的搭建就是交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其表象说 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提炼问题的技巧和策略,是信息加工分 析的策略,是信息加工处理的思维过程。 三、合作学习:完善、实施“学习” 我们可以分三个不同侧面理解合作学习:一是个体在小组中积极能动地参与;二是小组 中个体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技术实施合作教学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合作学习培养了优秀学生,也培养了“懒虫”。原因在于,其一,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 目标“特意”设计合作环节,使大多数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的内涵被忽视或忽略了。 其二,学生在合作环节中不知道合作中到底要怎样做,要做些什么,往往是热热闹闹一阵子 之后,交流表演的还是那几个学生,当听众的是依然迷惑的大多数学生。 下面,我用两个使用左手栏处理的教学设计片段探讨合作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架” 设计。 案例三:教学内容——任务验证 哪里获取„„ 需要信息„„ 任务 生活起居、工作、外出调 用系列图片展现周恩来总理的 查等 克己奉公 小组合作计划要成员一起商讨论证,从而保证任务的可行性。运用左手栏可以把大家的 建议集中起来,进行选取。还可以将任务逐步细化,针对不同的任务具体落实到实施的途径 和成员,让成员在论证计划的同时明晰该做的事情,以及清楚怎么去做。 案例四:教学内容——图片选取交流卡 图片主题 想(联想)到什么 图片展现的内容 背景 前景 主题 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有发言和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 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支架”,教给活动小组行动的方法,提供成员独自思 维的空间。案例四运用左手栏设计的步骤可以用在成员独自思考,也可以用在成员之间合作 交流的成果汇总。 学生有效的学习需要通过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互动来实现,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强调学生 和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用左手栏给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搭建“支架”,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分析加工信息,促进合作学习“行”与“神”的结合,最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 能力。 四、阅读评价:信息加工处理 在信息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应对现代信息知识的“洪灾”。这种综合 思维是指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和知识;对信息的准确性和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程度进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评价;将信息综合成一种对特定用途者有用的、简捷的形式或格式,以供自己或他人使用。 体现在信息网络教学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网络阅读了。通过阅读,学生识别信息的真伪, 提炼信息表达的思想,用自己的感知与思维对阅读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 案例五:网络阅读及其评价 想(联想)到的„„ 看到的„„ 山村的孩子很可怜,他们文字 孩子们每天只吃两顿馊了的米饭,过节连鸡 过生日连一碗米饭都没有,而蛋都没有。 我们却这么浪费。 图片 一个红色盆子里有一些发馊变味的饭。 我们都有很多衣服,而山文字 这个孩子在炎热的7月还穿着厚厚的衣服而村的孩子有的甚至没有衣服且是她唯一的衣服。 穿,只能穿别人丢掉的衣服,图片 太阳下一个女孩着一件脱线了的厚厚的衣 相比之下我们多幸福。 服。 感想: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那些孩子虽然穷,却有志气、不向命运低头,我们与他们相 比,差太远了 我用《还有更贫穷的求学者》(http://oblog.winjy.net/user1/10/archives/2005 /652.html#34769)一文进行尝试,发现多数学生没有信息分析、处理的习惯,没有信息分 析、处理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分析信息,判断、选择信息。最典型的表现在于热衷对网络文 章进行留言和评论,内容却空洞乏味。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左手栏给学生阅读搭建“支架” 进行教学。 在案例五中,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后确定“文中哪个方面对你的印象和感触最深”,重 点分析了解该部分的内容,如文章中农村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环境、徐本禹的行动等。这 种设计类似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其次,确定目标后,前后联系,找出系列相关的资料进一 步分析,并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产生想象和联想,填写到左手栏中, 这时候要立足客观信息,为学生有凭有据提供基础。最后,联系几个资料的分析加以想象, 综合提炼出自己的感想,形成自己的评论。 通过课后统计可以看出来,学生的理解、感知、判断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信 息有了整体理解,并有针对性地选取自己感知最深的部分进行分析,最后能够根据分析的信 息结合个人理解做出合适的评判。同时说明,通过运用左手栏进行深入分析信息时,学生感 知判断有评有据,学生感想能将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无意识形成了信息加工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方法和策略。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广场路小学)
/
本文档为【用左手栏搭建学习“支架”应用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