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经第二章

2012-09-12 14页 doc 80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5756

暂无简介

举报
政经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992年文科)1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这是根据1992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知识点(1993年以后的考试大纲,这个知识点已删掉)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本主义再生产实质的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既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
政经第二章
第二章 社会经济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992年文科)14.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这是根据1992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知识点(1993年以后的考试大纲,这个知识点已删掉)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本主义再生产实质的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既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所以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过程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再生产就是生产关系的不断维持和扩大。这就是说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只生产商品,也不只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指的是生产规模,选项B指的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选项C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部分,不是全部(没有指出再生产出资本家),所以都不符合题意要求。 (1992年文科)2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C.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D. 充当储蓄手段 E.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答案 ABDE 解析: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有关货币职能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纸币职能的理解和掌握。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今天,纸币还可以充当银行储蓄的手段(由于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充当贮藏手段),可以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所以,正确选项是A、 B、 D、E。选项C,不符合题意要求。 (1993年文科)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问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答案 D 解析:1993年考试大纲有了较大的修订,不但名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大纲》改为《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而且考查要点的编写基本依据也从“旧四门”变为“新四门”课程(即现在文科考的四门课)设置的框架和体系。这道题就是根据资本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有关货币的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货币出现后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展开的理解和掌握。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展开。货币的出现,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交换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C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选项D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1994年理科)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答案B (1994年理科)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 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答案 C (1994年文科)3.下图中, ox轴表示商品的需求数量, oy轴表示该商品的价格,DD' 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曲线DD'说明 A.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B.商品价格的基础是商品需求数量 C. 商品价格是商品需求数量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答案A (1995年文科)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答案 A (1995年理科)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准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 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部门 内 部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不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即部门之间竞争,其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因此,如果题干问的是“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实现”那就要选B 项。 (1996文科)4.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 lO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答案C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有两个特点:   1、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价值尺度职能中可以。由该特点引出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货币用来媒介商品交换,所以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由于货币可多次媒介,所以商品价格总额是货币量的倍数,所以:M=P*Q/V。   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足值的也可以是不足值的。因此仅代表货币符号的纸币可以充当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商品要求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用该尺度表现并交换,商品需要等价交换,所以需要一个被社会公众所公认的交换媒介,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由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时就是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其职能是充当交换的媒介,即必须是发生货币与商品的现实交换。根据这一来衡量题目中所给出的各选项,只有C项才符合要求。 (1996年文科)12.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答案 ACE (1996年理科)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 B 解析:以计算机软件为例,本题主要考查对使用价值含义的理解。作为商品计算机软件的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也就是计算机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为软件的有用性,软件磁盘本身使 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同时,运用软件的计算机也是它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故A、D不 是选项。购买软件的货币是软件的价值尺度,因此C也不属于选项。 (1996年理科)27.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10)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 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 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4 分)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 要求办事。(1分)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这是价 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具有决定性作 用。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个 别价值,获得更多的盈利;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 生存和发展。(5分)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对我国企 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该题首先应阐明价值规律及其三个基本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两点 :一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为什么也要按价值规律要求办事;二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遵循价 值规律的现实做法。 (1997年文科)24.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4.答案要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1997年理科)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 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 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答案 B (1998年文科)13.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价格总额 答案ABDE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马克思在论述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时,揭示了货币流通量规律。决定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因素是:第一,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它又取决于投入流通过程中的待购商品总量和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量与之成正比。第二,同名货币流通次数,即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货币流通量与之成反比。因此,货币流通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之比,这就是货币流通量规律。用公式表示就是: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这个公式只是就货币单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言。实际上。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例如用于还债、支付工资、纳税等,以及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商品的赊购赊销和彼此抵消债务的业务等等。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货币流通量规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时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公式是: 上面的公式表示的是金银等贵金属充当货币材料时的货币流通量规律。当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有其特殊的流通规律。因为纸币并不就是货币,而是货币的代表和象征;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但它代表着货币的价值,是价值的符号。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马克思说,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正确答案是ABDE选项。 根据这一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参加流通的商品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但影响流通中货币量的这三个因素可以依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发生变化。因此,待实现的价格总额以及受价格总额制约的货币流通量,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流通的商品量增加,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或者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货币流通量就会增加。反之,由于商品量减少,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流通量就会减少。在商品价格普遍提高时,如果流通的商品量依相同比例减少或流通的商品量不变,而货币流通速度依相同比例增加,货币流通量就会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比价格的上涨更为迅速,货币流通量就会减少。在商品价格普遍下降时,如果商品量依相同的比例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依相同的比例减慢,货币流通量仍会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比商品价格的跌落更为迅速,货币流通量就会增加。   货币流通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也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这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它自身的价值决定的。 (1999年理科)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答案C (1999年文科)23.价格体系的内容包括 A.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 B.批零差价关系 C.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的关系 D.地区差价关系 E.季节差价关系 答案ABDE (2000理科)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D (2000理科)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的原理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答案D 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是,生产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凝结成新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组成部分。如果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了价值增值过程,就生产出了剩余价值。所谓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劳动力的出卖者通过具体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通过抽象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使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劳动二重性理论,也使马克思有可能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提出剩余价值率这个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范畴,从而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2000年文科)19.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答案BCE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发生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凡是发生货币转手的同时没有发生相应的商品转手的,都属于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其中一个生产经营者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商品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从而深化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试题的每一个选项都涉及一个场景,让考生分辨在不同的场景货币实行什么职能。通过这种形式考察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命题时会给出一些例子,如:银行给储户付利息、企业给职工付工资、企业和个人给国家交纳税收、个人企业交纳租金。考生应当注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支付手段是是先给货后付款。在试题的各个选项中,A选项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C选项的行为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D选项的行为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答案是BCE 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赊账买卖、清偿债务,另外还有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②B属于赊账 ③C属于支付税款 ⑤E属于支付地租 而另两项被排除的A属于货币职能中的价值尺度,因为它只是以观念货币的形式表示了商品的价格,D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这里货币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也就是买卖手段。 (2001年文科)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C (20001年理科)36.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 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使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 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1995年1月25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时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 《燎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 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 去年下降了5.9%。 摘自 《经济日报》1996年12月12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经历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摘自 《经济日报》1999年7月8日 请回答: ①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4分) ②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济的成功所在。(2分) ③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4分) 36答案: (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平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 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 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 加盈利。(2)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 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 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2分)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分) (对意义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 本部分总分4分。) 解析: 2000年是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后一年。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 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深化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是专门研究国企改革问 题的。宏观而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行相关的配套改革,为国 企 改革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有企业本身在练内功上狠下功夫,进行必要的内 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题结合邯钢内部改革的成功案例,要求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与邓小平理论两门学科的有关知识,一方面对邯钢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谈一 下邯钢经验的普遍意义。这样出题,特别能看出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第一个问题涉及材料1,首先要求概括总结出邯纲改革的主要举措,然后分析实施这一举措 的依据,对依据的分析要紧扣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第二个问题涉及材料2,要求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之道。从材料2可以看出,邯钢的经验就 是调整产品结构,使产品适销对路;注重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个问题涉及材料1、2、3,要求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 答案中说明只要紧扣材料,可以有不同表述。考生答题中只要能答出第一、二两个问题,把 前两个答案重新组合一下,即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等等,就会有分。 (2002年理科)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被马克思称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 其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其二,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作用。 其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相结合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建立了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同样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重要理论前提,即从实物构成上把资本区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在价值构成上把资本区分为c、v、m三个组成部分,从而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前提等。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002年理科)5.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货币价值 答案A (2002年理科)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答案 ABDE (2002年文科)4.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 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答案C (2002年文科)5.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答案B (2002年文科)3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答案要点 (1)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2)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申,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2003)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中的提法错误,B项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表现,C项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均不符合题意。 (2003)18.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答案】ADE 【分析】本题考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①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②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变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③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垄断价格的出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据此分析,选项A、D、E正确。 (2004)1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 ABDE (2005)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答案C (2007)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成 答案 B (2007)21、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答案:BD (2008)21.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答案AB (2009年)5.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09年)22.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答案】ACD 【解析】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B选项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在什么时间创造出来的,不是其价值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2010年)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答案 (d) (2011)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 D 【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 (2012)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两个不等的量。如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而劳动创造的价值是5元,其中2元的差额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工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说明资本家所剥削到的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资的关键是划分了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因此,该题正确选择是B。 不选ACD的理由是:选项A,“资本家的预付资本”是指在生产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其中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选项C,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劳动力的价值,从量上看,也就是工人工资的部分;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是全部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是根本无法得到的。选项D,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同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2012)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  )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 CD 【答案解读】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有关商品经济价值的知识点。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内部矛盾的统一体。选项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抽象劳动决定的。选项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是要求等价交换的,从表面上看,商品是物体和物体的交换,但实际上是劳动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时间相交换。   不选 AB的理由是:选项A,劳动和自然界都是创造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如,阳光、空气、海洋,等等,它们都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都有使用价值。选项B,具体劳动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决定的。
/
本文档为【政经第二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