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2017-09-01 10页 doc 25K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2011年12月 第13卷第12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ZHONGGONGsHUIAZHuANGSHIWEIDANGXIAOXUEBAO Dec.2011 Vo.13NO.12 【政治与;去律】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孙文博王久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商鞅变法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一次最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本文结合商鞅变法主要内 容,剖析其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的启示,即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2011年12月 第13卷第12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ZHONGGONGsHUIAZHuANGSHIWEIDANGXIAOXUEBAO Dec.2011 Vo.13NO.12 【政治与;去律】 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 孙文博王久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商鞅变法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一次最全面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本文结合商鞅变法主要内 容,剖析其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的启示,即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有效开展法律宣传,促使现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注重制度创新,同时保障新制度法制化;坚持法德相济,促 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统一. [关键词】商鞅变法;法律权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69(2011)12—0029—04 商鞅变法发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 期,虽然其法治理论和变法措施具有历史局限性, 但其中关于废除奴隶制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 制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等重大措施,在 客观上符合了人民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诚然,商鞅之法有维护封建君权治民的工具性局 限,但其设计的科学性,贯彻的彻底性以及突出的 实效性,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 ,树立法律至上权威.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 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之一即树立法律权威,使 其得到彻底贯彻.在颁布《垦草令》之前,为取信于 民,商鞅亲自在城南门导演了一场"徙木立信"的故 事.加之行法之初,"太子犯法,刑其师傅",商鞅以 其独特的方式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坚定不 移立场及魄力,向秦国人民证明了新法是极具权威 和信度的,决不屈从于权贵.任何人只要犯了法或 不遵从法令,就要依法惩处,以保证新法顺利实施. 另外,商鞅对"法"有特别的要求:"故圣人为民作 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务使"万民皆知所避就"?,而 且法要"明",要公诸于众,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 者".由于人人知法,"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 法以干法官也"?.另外,商鞅明令官吏"有敢删定法 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因此,"天下之吏民, 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由此,法律的 绝对权威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同时,商鞅也 非常重视法律执行的环节.他说:"国之乱也,非其 法乱也","无使法必行之法"?.有令不行,有禁不 止,是无从变法的.他的具体做法是"以法行法".商 鞅认为:"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 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有国君变法 的决心和各级行政机构的联结而无明法保证,新法 仍不能施行.也就是说,在执法的过程中,主张法律 至上,法律必须得到彻底的执行. 商鞅树立和尊重法律权威,坚持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的做法,对我国当前"执法难"等问具有极 强的现实启迪意义.当前,我国的法律内容涵盖了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宪 法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国家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 我国公民法治意识依然较淡薄,加之一些执法者情 法不分,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造就"法律白条"和 "判决书被拍卖"等现象,严重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 和公正力.因此,必须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树立法律 的绝对权威,保障法律得到贯彻实施,强化法律至 [作者简介】孙文博(1985一),男,河南鹤壁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王久高(1972一),男,安徽怀宁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 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 建研究. ?(至)???《商君书》新注编辑组:《商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 241,237,237,176,211页. ? 29? 高无上地位.在执法层面上,强调赏罚分明,加大执 法力度,摒除枉法徇情,杜绝特权保护,保障公民一 切合法的权利,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二,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出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需要,提出 了一系列司法原则.为了瓦解奴隶制的宗法统治, 他主张取缔奴隶主贵族的法外特权,认为法是国家 权力的象征,"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一切 "壹刑"思想,奉行刑无等级 人都应该遵守.提出了 的原则."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 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 赦.""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 换言之,奖赏和刑罚的实行,不分尊卑贵贱,不分亲 近疏远,一视同仁.商鞅的这种"刑无等级"的理论, 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 法制原则,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在执行中,商鞅 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而且官吏犯罪的危害 性远远大于一般老百姓犯罪,故各级官吏都不应该 徇私枉法,应该立法为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 是他极力贯彻这一原则,即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 公孙贾因教唆太子驷犯法,也被分别判处劓刑,黥 刑.商鞅之法虽带有历史局限性,并且过于残暴,但 其严格,公正的执法精神被后人传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 基本原则."平等权"有其特定的含义:"第一,任何 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的权利,同时平 等地履行法定义务;第二,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 对任何人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应因人而 异.,应当秉公执法;第三,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 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种平等是在法律面前 的平等,即实施法律上的平等,是把法律作为同一 尺度无一例外地适用于全体公民.目前,我国在反 腐败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展,诸如一些省部级干部 都曾身居高位权倾一时,最终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完全得 到实现,现实中还存在一些法律面前"'某些人'与 人人不平等"的现象.近几年,一些"官二代""富二 代"知法犯法,徇情避法等现象频频爆出,说明我国 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公平的根本诉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由于立法,执法的公平和公正都与国家机构的架 构,职能的改革密切相关,因此,一套完善的法律制 度和一个健康的执法环境从根本上有赖于政治体 制改革的深入.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 革的力度,推动司法制度深化改革,加强对行政机 关严格执法和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的监督,从根本上 真正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三,有效开展法律宣传,促使现代法制观念深入 人心 众所周知,国民对法律知晓的程度与法律得到 贯彻执行的程度一般成正比.商鞅变法之所以成 功,得力于卓有成效的普法宣传.人人知法,官吏不 敢恣意胡作非为,国人也知有所避就.商鞅立法简 明晓畅,且每一法律事关民众切身利益乃至身家性 命,使人不得不重视法律,这就为宣传普及法律创 造了条件.商鞅强调法律必须"明白易知",重视设 置专门的职位来负责解释和宣传法令,寻求通晓法 令条文的人来担任主管法令的法官."天子置三法 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二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 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皆此秦一法 官."每部法令都有一个副本放在天子的殿中,在殿 中给法令建一个"禁室",写个封条把它封起来.每 年一次,依照"禁室"所藏法令的条文,把法令颁给 官吏啪.诸侯和郡县的法官和法吏,一接到朝廷送来 的法令,马上就要组织认真学习,然后负责向各级 官吏和老百姓解释,宣传.这就使得普法宣传有了 组织和人员保证,让普法工作成为国家一项长期的 政策,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个创举. 商鞅普法之措对当前我国加大现代法制观念 的宣传和普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代法制的最高 层次为法律信仰,即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心悦诚服的 认同和归依感,对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的认同是法 律信仰的核心内容.当公民普遍养成对法律的坚定 信仰时,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节器的最高权威地位 将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实践而得到全面体现, 法治的现代化从而得以实现.由于我们历史上封建 专制统治时间较长,公民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要实 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 意识的培养,要相当长的时间,要充分认识到法制 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为此,必须在三个方面 ?《商君书》新注编辑组:《商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2页. ?许崇德:《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2页. ? 30? 着力加强现代法制观念的宣传和普及:一是,充分 认识到普法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将普法工作作 为一项制度或长期国策明确下来.只有长期的行之 有效的普法宣传,才能使得现代法制观念深入人 心.二是,倡导上行下效,领导干部带头知法,守法, 执法,维法,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将其列入干部绩效 考核范围之内.三是,采取各种通俗易懂,行之有效 的,促使法律意识在公民心中由外化转为内 化,积淀法治精神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 四,注重制度创新,同时保障新制度法制化 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它通过确立 土地私有权,推动了秦国由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向地 主经济制度的转变.商鞅继承了法家进步的历史 观,而各国变法成功的事实,更使他们认识到,"凡 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即制定严明的制度是立 国的根本,是建立秩序和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而 制定制度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时宜,才 能行之有效地达到设立者的目的,即所谓"制度时, 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基于这样的认识,商鞅在秦 变法,敢于因时立制,创新制度,并把新制度法制 化,这是他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废井田,开阡陌",彻底消除领主贵族在经济 上的割据形势,推动新兴地主经济发展,从法律上 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制度创 新之核心."奖励垦荒""轻税免役""以人口征收赋 税,地多者不增赋"等措施的成功运用,使得秦国境 内"积粟如丘山".粮食的大量储积,大大增强了秦 国国力,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六国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商鞅农业制度创新的成功对于我国当前 依法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等具 有重要现实启迪意义.近些年,我国对"三农"问题 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空前加大.但是,"三农"问题解 决的关键在于农业制度的创新及其法制化保障,以 便于各项"利农"政策的真正贯彻和落实.农业制度 的创新和改革就是要改革现有体制中不适应农业 生产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围绕如何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制定新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政策,以促 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此外,随着我国改革 开放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要加强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制度化创新及其法制化保障建 设.要坚持进步的动态法律观,法律建设要随时根 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或调整,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关系. 五,坚持法德相济.促使法治与德治有机统一 商鞅变法既有积极,成功和进步的一面,也有 许多缺陷和局限性.商鞅推行"连坐法",防民如同 防贼,使大量无辜百姓和基层士兵无端遭受酷刑; 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的法律,伤害人伦亲 情,违背了《周礼》早已深入人心的"亲属之间不得 互相告发"的人性化规定;"轻罪重刑"的制度,使司 法行为恐怖化;"刑用于将过"的规定,让没有犯罪 事实但有所谓"犯罪动机"的人遭受酷刑;"不赦不 宥"的规定,使所有''犯罪分子"失去"悔过自新,重 新做人"的机会,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燔诗书而 明法令"等法令破坏了支持变法的社会基础,些 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变法最后失败,造成了他 本人遭车裂的悲剧圆. 显然,商鞅之法重刑法而轻伦理道德,重法治 而轻德治,虽变法有成,但民心犹怨.法家思想的后 继者韩非,李斯等利用"法治"思想进行统治,征服 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由于过于 依赖"法治"而一味严刑峻法,很快覆灭于积怨深重 的农民起义.商鞅变法的最后悲剧,有力地说明了 单纯地依赖"法治"管理国家和社会,并不是灵丹妙 药.在我国这样一个注重"德治"的国家,盛世的出 现内在地需要"法治"和"德治"有机统一网.虽然封 建"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君主所 倡导的"德治"也与我们所追求的"以德治国"在内 涵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法治"和"德治"思想, 对于今天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 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不可偏废,两者存在 着互补的内在关系.首先,"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 国"为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 重要来源,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重要价值 目标,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重要 .道德建设对法律的实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并且能够弥补法律建设的不足.其次,德治需要法 律手段的保障.道德的内容要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必须把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 改革中,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通 过对制度与法律的执行,惩恶扬善,弘扬社会主义 道德.最后,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有 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我国正处在 ? 31? 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法律有一个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法律因其不完善而不能 有效调整社会关系时,社会主义道德可以自己独特 的功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作用. 汉代思想家贾谊曾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 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德治的作用在事先,法治的作 用在事后.换言之,德治是引导思想,法治是规范行 为;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内外结合,形成合力, 共同作用.不能把"以德治国"变成与"依法治国"相 对立的另外一个基本方略,更不能以"以德治国"来 否定或者淡化"依法治国".唯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起来,方能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治理国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幸之,王敏.浅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与借鉴 意义[J].作家杂志,2010,(3). [2]茹继田.和谐社会与商鞅变法[.I].西部时评, 2006,(4). [3]马春生,范薇.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必要性 [J].专家论坛,2007,(4). 责任编辑:王玮玮. (上接第25页)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大部 分都面临着技术无知的困境,缺乏前几代消费者必 须具备的生产知识.因此,为了消费自我消费的激 情,消费文化逐渐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 是追逐差异.在琳琅满目的物品面前,人们 必须要拥有某种知识才能进行选择然而,时尚驱 动厂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突出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的 产品与众不同.实际上,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越是具 有相似性.许多厂家采用全球化的平台建设来制造 产品.在共同的平台上,先设计出一个基本的产品, 然后再进行各种细小的,表面上的改变,把它变成 为特殊的商品.制造商将这种基于现代平台的变化 称为镀金.在销售过程中,会夸大那些能够被快速 和轻易制造出来的细微差别的价值,使这些表面因 素成为关键作用.人们喜欢这种差别,陶醉于不同. 厂家在构想差异中创造产品和利润;消费者在许多 同质化的商品中构想差异,寻找刺激.消费者无形 中也在参与了厂家的商品制造.弗洛伊德曾经把这 种现象叫做细微差别迷恋症.人们就是在追寻这些 细微差异中不断满足自己,然后不断放弃. 二是追逐性能.当前,许多产品的性能强大和全 面,人们有可能一生都不会用到,只是使用其中的 几种功能,其他功能闲置无用.但是,当人们在选择 物品时,还是会选择具备多种性能的物品.例如,在 城市交通如此拥堵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愿意买越 野车在城市里行走;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音乐播放 器可以储存上万首歌曲,有些人可能只是喜欢听其 中的几十首歌.但是,人们对ipod音乐播放器仍然 ? 32? 趋之若鹜.表面看来,这是一种过量和浪费.深层次 讲,这是一种预防未来不确定性的情绪.人们假设, 尽管现在没有什么用,但是也许有一天会使用该性 能.当物品的性能与实际使用相分离,人们会被性 能唤起欲望或者设想未来.. 三是追逐变化.消费的激情永远不会停止,它 是变化的原动力.当今世界,产品,管理,资本,机构 等等都在变化.变化的代名词是创新.麦肯锡公司 评价沃尔玛企业是前沿企业的典范,它的生产力来 自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 夫?乔布斯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沉重感被再度从零 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每件事情都不再那么确定. 它释放了我,让我进入我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 阶段."当员工初到苹果公司时,公司就希望他们立 即做一件事:忘掉曾经了解的技术.苹果公司所做 的事情与其他公司都不一样.无论是产品的设计, 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公司独具的简单运营方 式,只要是在苹果,所有事情就会不同.把在其他公 司的工作习惯带到苹果来,可能会造成更多的麻 烦.在变化中寻找自我,在创新中体会快乐.摆脱拥 有的自由,也是一种自由.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颖
/
本文档为【浅析商鞅变法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