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14)

2018-07-31 50页 doc 42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14)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 备课人,陈春伟 1 2011年9月1日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圆满完成三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班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5人(包括本期刚从开阳转回来的一名外省学生)。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
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14)
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 备课人,陈春伟 1 2011年9月1日 学期教学工作 为了圆满完成三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班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5人(包括本期刚从开阳转回来的一名外省学生)。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三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应该加大阅读量,让孩子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写日记,学会习作。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 2 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 3 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识字教学要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靠经常不断地练习提高写字的技能。 钢笔字逐步做到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写字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 5 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3、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4、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 6 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四)习作教学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焦急、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写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五):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7 8 课文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 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 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9 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 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 下, 2(板书课题:。 3(播放课文MP3。(音频文件夹)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义)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播放ppt文件夹中的本课PPT)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 10 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11 课文2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3(听范文录音(音频文件夹中本课MP3) 4(播放PPT文件夹中的本课PPT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12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四、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 13 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文3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图片、文字介绍等。 14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播放课文MP3。(音频文件夹)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b.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播放PPT文件夹中的本课PPT 15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16 点评: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课文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一课时 播放PPT文件夹中的本课PPT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17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从中获得快乐~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本课在处理文本内容时~用了一课时~,作业例外,阅读课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学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本单元都是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18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在授课时~本人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子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 2、勾画描写槐花的特点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三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 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子们的欢乐心情。 4、孩子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 5、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重点, 在教学的重点点拨中~运用了句子比较突出重点。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在点拨的过程中适当提示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衬托的手法。?比如~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这里本人重点引导了~因为在写作中~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是要掌握。如~要体现天 19 气很热的句式:花儿,热得收藏起了笑脸,~星星,热得躲进了云层,~小花猫,热得直趴着喘气,~可是老师,仍然还在灯下批改作业,。描写天气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气特别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连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样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本人在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如:准备好工具书~词典字典等。阅读时不走马观花~要仔细地读~重要的地方勾勾画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细细品读~每句斟酌~体会每段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阅读~核实阅读中老师所出示的阅读要求。从而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课后练习~写一种植物或一处景物~并写出此处所发生的趣事~伤心事等。,学生作品略,学生习作是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们的认可。 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知识~同时也体现阅读课的实质意义~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落到实处~本人出示了与本课有关的四字词语。 20 劳而无功 劳苦功高 归根结底 张灯结彩 劳民伤财 劳师动众结伴而行 结草衔环 满不在乎 满面春风 满腔热忱 满城风雨 让学生自己去积累文本中的‚的?‚地?字短语~并安排抄写习作。即使课文中的知识处理不足也可以通过这种有效的作业方式足以弥补了。 ‚品读?是本文的重点~但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如: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仿写:1、,我离不开妈妈~就像河里的鱼儿离不开水~田里的禾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2,我离不开学校~就像幼小的孩子离不开妈妈的怀抱~大山的人们离不开大山的土地。, 总之~本人坚信~如果阅读坚持这样做~相信自己的教学效果差不了多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务实。只有脚踏实地的 21 教学~朴实的教学设计~会逐渐创新的。总归一句~语文教无定一~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2 3(共同评议。 .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二、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不是看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 c.个人爱好,如: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换习作,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23 二、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三、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四、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板书这些字都是多音字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三、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范读(放本课MP3)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24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 竞赛背诵。 四、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课文 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PPT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看课本插图导入,交流资料。播本课PPT 1(出示列宁照片(图片文件夹),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 第二年(1888年),列宁回到喀山后,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 25 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 用“列宁”这个笔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全名: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Nadezhda Konstantinovna Krupskaya)结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 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史称“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18年列宁遭到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宁的身体从此开始恶化。列宁在晚年得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动。第二年(1924年)1月21日,列宁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26 3(板书课题灰雀,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播放本课MP3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1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看书上的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 27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反思 1.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 28 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2.应再重视朗读教学。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 习的其中一方面。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 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 课文 6 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播放本课PPT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â)。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29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像(20张)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吧。”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马克西姆?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二、初读课文播放本课MP3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î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30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听写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3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31 <<小摄影师>>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课文篇幅较长,文中以对话为主,自然段多而且乱。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把握这样一篇文章的重点、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时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填空的形式来降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课文写了( )和( )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高尔基是个( )的人。小男孩是个( )的人。便于学生在学习当中能贯穿全文,整体把握人物跟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完成填空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高尔基跟少先队员之间的情感。 二、以对话为线索,找出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活动。如:“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你怎么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孩子,回来~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通过对话,高尔基对男孩的关心和爱护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展开想像的翅膀,续写《小摄影师》后面发生的故事。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想像男孩回家后心情是如何如何难过,他又是怎样准备胶卷的,第二天又是怎样回去给高而基照相的,而高尔基呢,是如何不厌其烦地接受男孩的采访,怎样按男孩的吩咐摆好姿势,接受照相的。再次体会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坚持以读代讲,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悟,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课文 7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 32 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本课PPT)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出示图片)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n)岭、流域(yù)、遗(yí)迹、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 研究、震(zhâ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33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20年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 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4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听写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35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本单元精读课文有三篇。通过对这三篇精读文章的学习,学生们逐渐从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过渡到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奇怪的大石头》该篇课文就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 教学本课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两处。首先是导入,我让学生看一幅巨石的图片,看后请同学来谈感受。学生能结合实际,在看完图片后进行了发散性思考。我认为只要老师能够提供思考的舞台给学生,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会很配合、主动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其次、学习生字词部分也是我比较满意的板块, 36 在这一部分我就认读、书写、识记这三块进行教学,利用了多媒体,黑板等教具。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开火车、同桌互问、全部齐写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运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是争先恐后的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趣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带着课文知识走出课堂。 比较欠缺的地方是: 1.该堂课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落差。由于在字词块上占用了较长的时间,这使得整个教学进度变慢,没有完成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1-6段的目标。 2.在词语学习中没能很好的让学生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没能为下一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设想与重建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各知识环节,努力做到点对点、面对面、点面结合,尽量避免出现点盖面的现象。 37 2.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词语,加强学生理解词语、文章大意的能力。 课文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放本课MP3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38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2 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39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也可以是电视剧里或动画片里的人物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人,如如爸爸妈妈,同学等)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 40 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 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 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三,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41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标点有可不同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齐读巩固。 6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 ,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马克思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马卡连柯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 乌申斯基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42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课文 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播放《夜书所见》MP3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思念家乡亲人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43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忆、异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默写《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MP3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 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六、练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笔画顺序 44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 10 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风筝,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本课MP3及PPT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45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在生字本上写生字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在生词本上写生词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听写本课生词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主要是语气(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失望\难过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46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这篇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学生上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学习难度较大,课文难点较多,且本文思想内容可从多方面理解,这恰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研究性的教材。现作如下反思。 一、教学思路清晰。一开始,让学生谈自己放飞风筝的自由与快乐,引出课文兄弟俩对风筝的不同态度,由此矛盾而上演了一场“精神虐杀事件”。最后讨论体会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导致这场“精神虐杀”真正的罪魁祸首。 二、教学方法得当。我紧紧抓住“精神虐杀”,重点研读三、四自然段。如第三自然段中通过圈点、朗读,突出“出神、惊呼、高兴得跳跃”,让学生体会弟弟对风筝的酷爱以及表现弟弟天真活泼的形象。第四自然段,以动作、神态等描写著称。教学时采用的表演“我”毁风筝的片断,学生很是受启发。评点时,大多学生都能指出表演学生的不到位之处,甚至后来连“我”的“傲然”神态都能表现出来。 47 朗读、表演,学生充分领略了“我”的毫不顾忌、无情践踏风筝的粗暴行径。 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的碰撞,难题顷刻瓦解。在讨论““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导致这场“精神虐杀”悲剧的幕后真正“凶手”是谁呢,””这个问题时,我出示了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及写作的年代,大大帮助了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降低了这个难题的难度,以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从家庭背景出发述说,有的从不平等的长幼关系阐述,大部分同学认识到了这是封建教育思想导致的落后观念所致。即使他们说的不完整欠深入,但我还是一一予以了肯定。 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毁风筝事件中的“抓”、“掷”“踏”等动作描写以及“傲然”“绝望”的神态描写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再让学生表演,一定会比粗读立即表演的效果好。 这堂课是以“精神虐杀”来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但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阐述过多分析了人物性格以及讲了文章选材的事情,使整堂课有“散”架之感。 48 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透,打开思维,并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的课堂才算是合格的语文课堂。 课文 11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文MP3。 2(生字、词语卡片。 3(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引发生活情感: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引入课文:有的同学喜欢下雨,因为„„,有的同学讨厌下雨,是因为„„,有一个人就十分喜欢下雨。 (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 齐读课题)他为什么喜欢雨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播放MP3,初步感知 1、 朗读激情:打开课本,倾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文字的美和文中的情感。 2(设问感知:同学们,现在你有点喜欢秋天的雨了吗,你喜欢它的什么, 二、逐节朗读,想象动情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赶快去读读,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4(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a、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在老师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闭上眼睛想象) b、以评促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真美~„„你的眼前出现了金黄、火红, 49 更美~你的眼前出现了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美极了~ c、直观感受,语言训练:这么多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说它 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d、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秋天的热闹、绚丽多姿。 e、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什么,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f、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 g、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h、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多人次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习写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 醒大家, b、练写生字。写在生字本上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生词本上 四、课外作业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生词复习检查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 二、出示填空,回忆内容 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 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三、谈话启发,拓展活动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2(引发兴趣: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 是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四、展示交流,赏评作品 1( 由创作者介绍或朗读自己的作品,要求表现出自己喜爱、或赞美等感情。 50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有一定的成就感。课前和学生一起搜集了描写秋天的词语~观察了秋天的变化~从气候到衣着。为此~我让学生去‚寻找秋天?。把学生带到操场~来到小河边~从小河边完全可以观望远处的田野。在我的引导下~很多孩子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绘秋天的景象。如~有孩子说‚秋天在校园里?。也有孩子说:‚秋天在田野里~小河边?~还有孩子说:‚秋天在蓝天上?。回到教室~我将孩子们说的每一句话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景象仔细地说说~边说我边板书特殊的重点的词句。如:秋天在蓝天上、天高云淡、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秋天在田野里~农民伯伯忙丰收~田里的稻子金灿灿的……。秋天在校园里~小朋友穿上了秋装~一片片树叶……,为了衔接新课内容~设置悬念~这么美丽的景象是谁谛造的呢,是雨。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优美~采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再现了秋天的美丽。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全文以秋雨为线索~像一串美丽的佛珠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 51 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果说~本人的教学能体现成功的话~那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一、抒情散文重在‚阅读感悟?写法。首先通过课文‚录音?‚范读?在‚读?的环节中~我领读了课文三遍~什么也不讲~也不提示~就是深情地领读。在读第三遍时~孩子们是完全进入了角色~不知不觉孩子们自己读起来了~我便悄悄地‚撤消?了领读~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激情~我偶尔也将文中具有亲切~神秘之感的语言领一句~如‚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还有草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从学生朗读的情感中完全能体现出‚好多好多?‚都?是重读了。通过重读一种亲切感便沉浸其中~更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构段上很有特色。三年级学生正是作文入门阶段~作为语文教学~学生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分层~分段~了解最简单的习作结构‚总—分—总?~能掌握‚总分、分总?等关系。如~本文第2—4自然段中~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一段的总起~下面进行分述~可以说是按总 52 分的顺序构段的。那么怎样按照总分的顺序构段呢,这是本人在本课中要渗透的语文知识与写作中的小技巧。 在这环节中~我以‚校园?为话题~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特点~说说‚我眼中的校园?。学生说的很火热。一女孩说:‚我眼中的校园是温柔的。风儿轻轻的~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更温柔的是操场边上的两棵柳树~枝条柔柔的~枝条上还吐出了点绿~像绿色的小米粒……。?这下举手的多了~一孩子又说:‚我眼中的校园是寂寞的。因为我们开始暑假了~一离开就是两月之久……。?一男孩说:‚我眼中的校园是洁白的。要是下上一场大雪~校园里白了~房子上白了……。?,学生有了这步基础~要传授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就不难接受了。, 第一、要把握所叙述事物的总体特点~明确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具体方面体现出来的。第二、组织语言构段。,中低年级学生写作文~难免在语言上不是很丰富~如果根据习作题材~组织构段~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话可说~而且层次不乱。,如、描写家乡的小河~同学们可以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加以描写。在构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总写这个季节小河的特 53 点~然后抓住每一个季节的具体特点描绘~这样会使你的构段更清晰。 二、抒情散文在‚读?中赏美。本课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使本文的描写形象~生动、富有诗意。那么~怎样体会文中艺术化的语言呢,首先~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如、文中第2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孩子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一定会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五颜六色的菊花~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 然后~理解句子时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同时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________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我们~冬天快要来了。?这些句子学生只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就能基本理解了。因为平时我们都知道钥匙是用来开门的~用‚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来开‚秋天的大门?的比喻非常形象,‚喇叭?是用来向人们传达信息就是告诉人们‚冬天快要到了。?相信孩子 54 们再经过反复朗读~体会就会更深。比如~朗读时要充满感情地把秋天的美丽~丰收、欢乐体现出来。语气欢快活泼~语调轻柔洋溢~语速较快~声音以‚虚声?为主~表情愉悦陶醉~眉宇舒展。 第三~进一步体现‚阅读与写作‚的快乐。在写作时~中心要定在哪几个方面~这是阅读与写作的重点。在这环节~我出示了阅读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很显然~课文从‚植物颜色的变化,果实的气味,小动物的活动~树木的样子?三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在这环节~我安排了三道‚快乐题?。1、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句。2、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3、我要和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去秋游。,我巡视了一圈儿~孩子们完成得很好。优美的词~美丽的画~眼里的秋收景象。,我边巡视边指导。‚用文字写的‘我要去秋游’?的同学。,首先要确定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秋游~并要写一写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在秋游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最后~回来以后~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整理一下~写一写~读一读。 55 巧用多种修辞文采。出示例句,课文第2自然段,。点拨: 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天写 得如此生动美丽。 练习并落到实处:用上这几种修辞手法~来写一下春天的 风吧:春天的风~有一支神奇的画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总之~‚美文美言?不在辞典里~它在生活中。只要用心 观察万物之变化~巧妙地‚安装?关键词句~使其‚万绿丛中 一点红?用心思考借助想象和联想去表现生活中的美。有‚体 验?与‚感触?才会写出优美的文章。通过体验产生兴趣~写 作才会快乐~愉快就是写作兴趣的源泉。‚阅读与写作?就是 一对孪生兄妹~‚魂不离体~体不脱魂?语文教学就是这样飘 妙神奇~它需要老师有‚一双巧手?‚一张巧嘴?—‚能抓、 能写、能画、能说……?。 56 课文 12* 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歌曲。和课文MP3 教学设计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歌曲)。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听课文MP3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1 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 57 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 从我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 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 58 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 第二课时 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秋姑娘轻盈地走来了。 59 太阳仿佛硕大的甜橙,散着几缕光芒;水清澈冰凉,荡漾着,闪动着;树立在路旁,叶片在天地间百转千回,与风为伴,翩翩起舞,尔后悄然无声地落在地上。 “秋丛绕社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大诗人袁缜对菊喜爱的写照,那菊花有大的、小的、黄的、白的、紫的„„这里一朵,那里一簇,姹紫嫣红。花里散着清香,心中的杂念顿时一扫而光,宁静和喜悦令人心旷神怡。花下,有蜂儿劳作,有蝶儿嬉戏。小草大都开始变黄,有的仍夹杂着翠色。一抹黄,一抹绿,给大地穿上了暖和的秋装。 风是最平常的,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没有春风的温暖,没有夏风的闷热,更没有冬风的凛冽。时而凉丝丝,轻悄悄,拂过我的脸颊,时而用力猛扑过来,带着些泥土、灰尘、树叶和清香。听,树叶轻轻作响;看,雁儿开始南迁,落叶开始飞翔。我伸手去抓那风,它却渐渐消逝了。这不就是秋风吗,带着几许清凉,几分洒脱。 秋的清凉中,还掺杂着火热~枫树林由青转为橘红,层层叠叠的叶片起伏着,飘动着,远远望去,宛如天边朵朵红云。树叶大大小小,像披肩,像彩霞,在风中为人们献上一支激情四射的舞蹈。我注视着这片烈火般的枫树林,情感也似乎和它一起,燃烧起来„„ 香气四溢的果园里,苹果涨红了脸,梨树笑弯了腰,石榴咧开了嘴,桃儿羞红了脸„„各种果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果实沉甸甸挂在枝头,多极了。农民伯伯的嘴弯成“月牙”,眼睛也眯成两条缝。秋,一个丰收的季节~不仅是果蔬,还有粮食。田野里,麦浪滚滚,麦穗一串串,麦粒一颗颗饱胀胀的,在风里此起彼伏,好像色的浪花拍打着,欢笑着向我们涌来。 秋天像青年,蓬勃向上。 秋天是美丽的图画,被各种风景渲染得亮丽迷人。 秋天如未来的希望,金色的丰收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前进~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60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课文 13 花钟 学习目标 ?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 1(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见彩图)。具有繁殖功能的变态短枝。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 有些学者认为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也是“花”,而多数人则认为被子植物才有真正的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花的形态 植物(20张) 61 结构,作为被子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的主要依据(见被子植物 门)。 制作多媒体课件。PPT ?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蛇麻草:3时 牵牛花:4时 蔷薇:5时 龙葵:6时 金菊,蒲公英:7时 睡莲:8时 金盏草:9时 半枝莲:10时 万寿菊:15时 茉莉花:17时 烟草花:18时 剪秋萝:19时 夜来香:20时 月光花:21时 昙花:22时 ?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 62 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全班交流。 四、当堂作业 ?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b(书写生字。 ?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课后延伸 ?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63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学生听写词语。 ?同桌互改。 二、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 ?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 18世纪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瑞典人),经过数年的精心研究和试验,制作 了世界上第一个花卉花蕾开放时间: 3时 蛇床花开; 4时 牵牛花开; 5时 蔷薇花开; 6时 龙葵花开; 7时 芍药花开; 8时 莲花开; 9时 半枝莲花开; 10时 马齿苋花开; 16时 万寿菊花开; 17时 茉莉花开; 18时 烟草花开; 19时 剪秋罗花开; 20时 夜来香花开; 21时 昙花开 64 三、学习最后一段 ?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引发兴趣:我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 四、展示作品 ?由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同学欣赏、评点。 五、交流体会 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新的经验或体会。 《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65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本节课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 66 2、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想象~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对字词的教学所用的时间较多~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 课文 14 蜜蜂 67 学习目标 ?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电脑课件PPT,课文MP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通称。有产蜜价值并广泛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以意大利蜂为代表) 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以中华蜜蜂为代表)。有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体被分枝或羽状毛,后足常特化为采集花粉的构造的蜂类。成虫体被绒毛,足或腹部具有长毛组成的采集花粉器官。口器嚼吸式,是昆虫中独有的特征。全变态。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 。有不少种类的产物或行为与医学(如蜂蜜、王浆)、农业( 如作物传粉 )、工业( 如蜂蜡、蜂胶)有密切关系,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昆虫,约有20,000种,包括众人熟悉的蜜蜂 熊蜂(熊蜂属〔Bombus〕及拟熊蜂属〔Psithyrus〕),以及上千种类似(蜜蜂属〔Apis〕)和 黄蜂和苍蝇的蜜蜂。成蜂体长约2公釐?4公分(约0.08?1.6吋)。 蜜蜂与某些种的黄蜂近缘,两者在生物学上主要的差别在蜜蜂(除了寄生的蜜蜂外)以一种花粉与花蜜的混合物餵养幼蜂,而黄蜂则以动物性食物或以昆虫和蜘蛛来餵养幼蜂。除了对食物偏好的差异外,还有一些结构之差异,最基本的不同是黄蜂覆盖著无分支的毛发,而蜜蜂至少有一些分支或羽毛状的毛发,花粉通常黏附其上。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於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 蜜蜂总科(Apoidea)的大部分蜜蜂是独栖或非社会性的,如它们不住在一起,每一雌蜂造自己的巢(通常在地底洞穴)及贮存粮食,这种蜜蜂没有阶级之分。一些独栖的蜜蜂在巢口筑烟囱或角塔,也有一些在树上或细枝、竹子里筑巢。大部分独栖成蜂的寿命均不长。有些种的成蜂一年里飞行的时间只有数周,而其余的时间则是以卵、幼体、蛹及幼蜂的形态留在巢室中。 独栖蜂供应幼体在封室时需要完全发育的所有食物。群居蜂如熊蜂与蜜蜂,则是采 68 渐进式的餵养幼体。关於社会性昆虫的生活环,参阅熊蜂(bumblebee)、蜜蜂(honeybee)各条。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昆虫简介】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器(上腭一对;下腭两对,第二对沿中线愈合,形成下唇)、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通常还有一或两对翅;腹部分节所有种类动物的通称。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昆虫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体分节,附肢有主节,具有外骨骼。鉴别特征为:头部有口,无步行肢,生殖孔接近肛门;在发育中通常有变态现象。 世界的昆虫种类大约有1000万种以上。而且现在已被人类认知的昆虫大约100万种,只占其中极少一部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69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 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 ?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 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70 ?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体会。 ?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71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随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过生本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的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总结了近期在生本教学探讨中出现的问题: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优等生只有一两人,如何在他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4、小组合作,展示的时间过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接着,我确定了教学思路:小组分工细化,讨论的问题开放化。 72 有了思路,教学过程的落实就有了风向标。在第一课时第一回合的小组学习中,让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检查本组同学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进行了细化分工。如一号学生指给二号认,其他听;接着二号指给三号认,其他听 „„认读时,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并负责教会不会认的同学,做到人人过关,再进行展示。虽然字词预习效果好,也用了8分钟的时间。第二回合的小组学习,我让组长组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读书。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由于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广,很易达成目标。但较费时间,读—评—读来回几个回合,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第三回合,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接着小组展示。四个小组都发了言:“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写蜜蜂离家二里多路都能飞回家。”“这篇课文写作者带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飞蜜蜂。蜜蜂也能飞回家。” “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从四个小组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动了脑筋。接着小组主持人进一步问:“请问下面还有补充的或有不同意见吗,”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来一组展示,情况也会大同小异。怎么办,我只好运用师本的优势,问了一句:“谁能把他们的发言连起来说一说,”一语道破天机,有几个孩子举手, 73 其中一位把课文的内容能大概总结出来。第一课时,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此时已拖堂几分钟。 反思这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课文 15 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PPT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74 列文虎克,英文名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主要成就: 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交流。 ?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主读书。 ?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75 ?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传颂。 一天,出差回来的父亲给莱特兄弟带来一件礼物:一个会飞的蝴蝶。父亲轻轻地给玩具上了上劲,小东西便在空中飞舞起来。小兄弟俩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们觉得它飞的不够远,于是仿造玩具的样子又做了几个更大一些的。这些仿制品有的能够飞越树稍,有的飞了几十米远,但兄弟俩的一个尺寸很大的仿制品却遭到了失败。但这没有让他们难过,反而激起了兄弟俩制造飞机的念头。 1900年10月,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试飞了,但是,试飞的结果不尽人意,飞机只能勉强升空而且很不稳定,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认真的分析才知道,原来他们所沿用的前人数据有理论上的错误。于是,他们制造了一个风洞,以便通过实验修正数据,设计飞机。 这个风洞仅仅是一个6尺长,每边12寸宽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风机以一定的速度向里吹气。与现代的高速风洞相比,它真是简陋至极,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辅助工具却帮了兄弟俩大忙,他们通过它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根据它,兄弟俩设计出的第三架滑翔机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强风还是微风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安全而平稳地飞行。 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 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 76 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听写生字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77 ?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显微镜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交流讨论。 三、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五、交流玩中收获 ?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六、练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78 课文 16* 找骆驼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 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 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79 ?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人体器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反思所得 ?教师引导:本组课文已学完,你们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交流对观察的认识。(交流时要多加引导和肯定) 二、畅谈观察,指导交流 ?教师启发:这段时间,同学们玩了什么,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现在交流一下我们中的发现,好吗,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设法让大家都来说,涉及范围尽可能广些。 ?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三、开展竞赛,评选最佳 80 ?组织开展观察发现的竞讲比赛,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a(看谁的仪态大方、声音响亮。 b(看谁的观察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c(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 ?各组推荐一人上台参加竞赛。 ?师生共同评议。可设“仪态奖”、“观察奖”、“发现奖”等奖项。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一、交流日记 ?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 ?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 ?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二、评议日记 ?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 ?组织学生评说。 ?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 三、再写日记 ?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请 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 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 它组词。 日积月累 81 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课文 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自制生字词卡片。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 (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 82 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 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播放课文MP3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听写词语 83 二、朗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布置实践活动 ?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设计提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点什么,有些不妥,这毕竟局限了学生的认识,若能让学生谈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想必学生一定会积极交流,也将使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接下来检查预习,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还不够,应当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我想对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词语的落实也应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请保留此标记。)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 84 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 课文 18 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关于神话故事。 ?“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比如白蛇传等 ?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85 听课文MP3 ?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 印象。 ?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听写生词 二、指导写字 ?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同座练说。 ?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86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课文,我用的是几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的主题曲,《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动画片音乐,起到引起共鸣、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 87 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社体的巨大变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师:请你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提醒同学注意句子中的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不要只说成是什么变成了什么。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由说,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生1:他的心脏,变成了红红的太阳。 88 师: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柔软苍翠的柳条。 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随风飘舞的柳枝。 生4: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 师: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表达~ 生5:他的牙齿,变成了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生6:他的鼻子变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生,:他的肌肤,变成了广阔无边的草原。 生9:盘古的耳朵变成了起伏的山峰;他的汗毛变成了茂密的丛林„.. 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为很多我们还有没想到。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讲得完吗, 生齐说:讲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89 四、多种形式 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同桌接读、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将身体的部位、以及变成什么鲜明呈现出来。而且这一部分有许多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以次方式朗读还可以突出要积累的好词佳句。 五、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对有些环节的处理还欠考虑,如“盘古的身体化作宇宙万物”一段,我将男女师三者合作起来读,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紧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练习,直接进行男女生对读,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课文 19 赵州桥 学习目标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90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 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失高度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 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9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 ?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 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三、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拓展活动 ?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六、作业 抄写第三自然段。 课文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 92 ?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 《清明上河图》画卷简介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93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 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播放MP3 ?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 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94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 化。 ?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 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b(“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二、民主推荐 ?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三、成果发布 ?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 同学可以提问。 ?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95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读读认认 ?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 近。)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四、展示台 ?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 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96 ?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四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课文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习目标 ?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 由背,教师充分肯定。可以是第二单元学的 ?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97 ?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抄写《望天门山》。 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流展示。 a(展示朗读或背诵。 b(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背诵,默写《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配乐情境朗诵。 二、想象画面 ?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三、拓展活动 ?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课文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一张中国地图。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 ?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 98 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生字新词。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 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全班交流。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 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 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听写生字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如: 99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学生交注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阴朔山水甲桂林。 三、积累语言 ?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文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张中国地图。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小黑板两块或文字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小兴安岭山脉。山文方向近似西北,山势低缓,海拔600?1,000公尺。分水岭两侧不对称,西南坡缓长,东北坡陡短。东南段主要出露花岗岩和变质岩,为长期隆起剥蚀区。西北段广泛分布第三纪陆相沉积。第三纪时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已隆升,但小兴安岭西北段尚与松辽平原、俄罗斯境内的结雅(Zeya)河低地联成一片。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才沿东北向、西北向的断裂抬升为高地,与小兴安岭东南部连接成为西北向的山地,并把松辽平原与结雅河低地隔开。与此同时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小兴安岭东北侧的逊河流域保存有大片玄武岩台地,山地东南侧德都附近有五大连池火山群。直到1719、1921年还有火山喷发。 100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 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当众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要求举止大方, 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三、读书闯关 ?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a(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b(检查“闯关”。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班级抽读。 ?抄写生字、生词。 ?统计已“闯关”的人数。 ?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a(学生自由练读。 b(学生在小组内过关。每人从“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读一段,组员互相评议。 不能过关的可再读。 四、课后作业 ?认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想想该怎样介绍,可先在父母面前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101 b(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喜读爱读想读。这么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师应如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体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呢,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对课改的理解。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我通过投影片,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主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02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 103 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我就对学生说:“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其中一个语词放进这个句子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感人呢,”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太美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 104 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3)读评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学生可以抓重点词句读,可以全段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感爱小兴安岭的美,在读中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爱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爱益的。 四、自主学习,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 105 的培养,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是违背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教学目标,把能力目标提高到了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中找景、读中寻景、读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再独立自学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有一位同学学了第四自然段,这样说:“小兴安岭的秋天太美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还有一位同学说:“小兴安岭的宝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馋得我直流口水。”有的干脆做起了推销员,有的急着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106 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合作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不能在小组中更深入地学习。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其二,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对“雾”的描写,学生能从“升、浸”中体会到雾浓、雾大,范围广,但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展开想象,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很遗憾的教学艺术,我则不然,我认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美的孕育,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希望自己能永远在这方园地里工作、学习,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缘分吧~ 107 ? 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 课文 24* “东方之珠” 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 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5000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有美丽的夜景,从晚上抵达香港的飞机上,可以看到香港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色,恍如黑夜中的明珠。香港因而有东方之珠的别名和美誉。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在20世纪70年代起被国际上誉为“购物 天堂”。 学习目标 ?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108 ?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在学习课文时~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主体~紧紧围绕“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 109 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二小节主要描写沙滩迷人的景物和游人的感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滩风光~不知不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在学习海洋公园那一段我放了一段海洋动物表演的图片~学生一下就理解了海豚和海狮的“顶球”、“钻圈”、“嬉水跳跃”~非常的“精彩”。 二、抓住词句~品味感悟 例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找描写“精彩表演”的词语~读读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找出“开怀大笑”一词~认为这个词语虽然是写观众的神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海豚的精彩表演~才会使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找出“举世闻名”一词~通过这个词语~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接着~我要学生观察图上的画面~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 110 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香港~这样学生对香港的感受就更深刻了。 总之~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文字中畅游学习~快乐地学习~就是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小黑板,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111 ?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 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习作 ?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 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 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 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读读背背 112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指名读。集体齐读。 ?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 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 示会,好吗, 课文 25 矛和盾的集合 学习目标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 架”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11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矛和盾的图片。 ?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 “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 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 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矛与盾》全文仅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答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寓言都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 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 ?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 几遍。 ?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 果怎样, 114 ?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四、?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 稳稳托住上半部。 ?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 呢,结果怎样,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 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作业 ?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 115 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 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互相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 课文 26 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116 ?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前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听课文MP3 ?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 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 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 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 ?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 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 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117 课文 28* 狮子和鹿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这一单元已学课文,想想课文给自己哪些启发。 ?根据课文插图制作活动挂图:丛林、池塘为背景,另外用纸画一只鹿并剪下来。 ?抄录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的小黑板。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 ?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听本课MP3 ?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 ?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狮子和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118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作过多的提问。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去引导孩子。 我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能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3、你认为鹿在经过这次狮口逃生后是会依旧喜欢角还是转而喜欢腿呢,”孩子们读完课文后基本上都能将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对于第二个问题也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作答。但对于第三个问题,同学们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都认为鹿会喜欢转而腿,因为虽然腿不好看,却很实用,能够帮助鹿躲避危险。这与我备课的想法不太一样,我认为鹿在狮口逃生后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长得不漂亮的东西也有它的用处,不能因为其丑陋而否决它的一切,但也不能否定角,角的美丽我们都不能抹杀,我们应该看到两个事物的长处和短处,将长处和短处合理有效地利用起来。我没有通过说理的方法让孩子明白要全面地去看待问题。我出示了一个情景:狮口逃生的鹿啊,来到溪边,看着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越看越生气,恨不得把那两只角给磨平。时间一天天过去,有一天,森林里召开小动物的选美比赛,好多小动物都去参加了。小鹿这时想起自己头上美丽的角来,于是就去报名参加比赛了,结果,小鹿因为有着像珊瑚一样美丽的角而赢得了比赛。那 119 你说,这时候鹿又喜欢什么呢,孩子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不一定要与孩子们据理力争也能达到教学效果。让孩子看到另一个画面,用事实说话,在事实中明白该怎么去分析、看待问题。 课文 27 陶罐和铁罐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课文朗读录音带。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的准备。 ?同座同学开始闯关。一次没有过关,可以练习后再次闯关。 ?汇报、交流,展示闯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可加1颗星,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可加2颗星,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可加3颗星。 a(愿意参与第一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守关员,看他们是否能通过。 120 b(愿意参与第二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互相评议,看哪些地方读得有感情,也可请读书同学自己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c(愿意参与第三关展示的同学自己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领悟到的寓意。看谁能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说得有理有据。 ?增设一项特别奖项??“智慧星”:鼓励学生比较《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 三、拓展练习,引导实践 ?摘抄本课中你认为写得写的词句。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课后找《伊索寓言》读一读。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 121 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22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 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 子。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 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 组组词。 ?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 助。 ?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课文 29 掌声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 123 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展示屏。 ?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先听课文MP3录音 ?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忧郁并不仅仅表达了心里的忧伤,更 可以是一种心灵的颓废,更是心中的忧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也许改变的 只是一种落寞的眼神,淡然的气质,冰冷的神情。意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屏显本课的生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124 关爱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当你给人时,别人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敬你。 鲜花因阳光雨露而美丽,生命因关心呵护而灿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 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 么想的呢, ?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四、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六、实践活动 125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学习目标 ?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 验”等1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示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 意为止。 ?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这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 后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三、精读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又是怎么做的呢,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126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 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二、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教育家的实验目的其实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从她与教育家质朴的对话中,让我们感受到她那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 127 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看到很多这样的镜头:公交车从远方驶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蜂拥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顾被辗在车轮下的危险;拥挤的商场里,不知在卖什么紧俏商品,长长的队伍里,总有人不自觉地插队,面对旁人的指责面不改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可以如此牺牲自尊,更何况是面临生命的威胁,钻研教材时,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苍白的说教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不知自己上这篇课文应该定位在哪里,反复思考,我觉得孩子们毕竟还是很纯真的,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还不至于植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更何况相信很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选编这篇课文入教材便是一个证明。当然现实社会中,阳光的一面还是有的,前不久刚看到一则报导,杭州某公交车站秩序井然,无论是谁都能自觉地排队乘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原因是一直以来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来累月地到这里维护义务维持秩序,久而久之,人们便养成了习惯。看来阳光下虽然有阴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驱赶,还是能缩小这阴影的范围的。于是我打算结合文中的实验,也进行一次与三年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实验。 学习课文时,结合实验,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让学生着重抓住“不假思索”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然后这毕竟是实验,接着,我列举了正反两个实例:第一个是反面的例子,某歌舞厅不慎失火,因为出口很小,里面的人慌乱逃窜,堵住了出口,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灾后的画面惨不忍睹,横七竖八的尸体堆积在一起,焦黑一片。这是在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片里看到的真实画面。孩子们从我的描述中,不难分析出由于人们遇到灾情不够沉着冷静,更由于缺乏先人后已的精神,求生的本能却没能换来生命的得救。结合我们学校上个学期的“地震演习”,两千多人在两分钟之内安全迅速地从四个楼梯口撤离,两厢对照,相信如果当时慌乱中有人出来维持秩序,那么哪怕只有一个出口,几百个人也能在几分钟内平安脱险,惨剧便也不会发生。第二个例子是在《读者》中看到的一个故事,在一次矿难中,井下作业的几十个人正争着想从窄小的洞口出去,这时时间就是生命,跑在前面的班长勇敢地站出来维持秩序,指挥大家安全地撤离,正当最后几个队友要出去时,矿井坍塌了,本来完全可以逃生的班长因此而光荣牺牲了。这样的结局过于残酷,然而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听完故事,我让大家讨论:大家觉得班长牺牲得值不值得, 课文 31 给予树 学习目标 ?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 128 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 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 吧。“给予树”是给予人以希望的树 二、初读课文 ?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b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 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两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129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130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和 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课文 32* 好汉查理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131 《好汉歌》MP3 一、谈话揭题 ?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 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 事。 ?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学生听课文MP3,激发朗读的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 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b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 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 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132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 语和成语。 ?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 际能力。 ?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 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 夸奖别人。 ?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 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填写“成长卡”。 133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 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 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习作态度认真等。 ?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我的发现 ?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 彩。 ?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读读背背 ?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指名试读。 134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 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趣味语文(猜字谜) ?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
本文档为【11秋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备课教案&#40;14&#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