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

2018-01-30 50页 doc 615KB 2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 概 述 1、项目实施背景 G210是延安市公路网的骨架干线和连接延安、榆林和西安的重要通道,也是延安主要进出口通道之一。G210安塞至延安段原为S206省道(延靖公路)的组成部分,原S206为三级公路,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至今仍有部分路段未能完全达到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路线平纵指标较低,路基排水、防护工程不完善,抗灾能力差,经常因自然灾害导致滑坡、塌方中断交通,造成路网服务水平低。随着区域石油化工工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安塞正式撤县设区,交通运输需求不断...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 概 述 1、项目实施背景 G210是延安市公路网的骨架干线和连接延安、榆林和西安的重要通道,也是延安主要进出口通道之一。G210安塞至延安段原为S206省道(延靖公路)的组成部分,原S206为三级公路,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至今仍有部分路段未能完全达到三级公路技术,路线平纵指标较低,路基排水、防护工程不完善,抗灾能力差,经常因自然灾害导致滑坡、塌方中断交通,造成路网服务水平低。随着区域石油化工工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安塞正式撤县设区,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大,现状道路技术状况难以解决延安北部尤其是安塞区的对外交通问题,严重制约了延安市及安塞区经济发展。为了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和原油产品及农产品便捷外运,建设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工程是延安市、安塞区“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对提高国省干线服务水平,早日实现“安塞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评价工作简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延安市交通运输局于2017年3月27日委托我公司承担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随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场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现场踏勘,通过全面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公众参与意见征询,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工程可研及相关技术资料,在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和因子筛选等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本报告书。 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本工程为国省干线改造升级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本工程为210 国道安塞经延安至甘泉项目中安塞至延安段,属于延安市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G210安塞至延安段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高和改善延安市公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项目路线布设较为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路线13次跨越延河,不会改变延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落 ~1~ 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并能为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4、建设项目特点 ? 本工程属于改建工程,沿现有道路进行拓宽,局部截弯取直或新建,建设里程25.764km。 ? 本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区境内,区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山岭重丘区,涉及桥梁17座,涵洞76道,设置养护中心一处。 ? 本工程沿线200m范围涉及16处村庄,无学校和医院。 ? 本工程以桥梁形式跨越延河重要湿地13次。 ? 本工程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类别为?类,不开展地下水影响评价。 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本期及运营期间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对沿线两侧环境的影响。 ? 本工程建设新增占地,带来土地资源减少、植被破坏等问题。 ? 工程建设与运营期对延河重要湿地产生的影响。 6、报告书主要结论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等要求。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县境内的交通运输环境,有效完善与周边交通路网的衔接,提升公路运输水平。工程推荐路线选线基本合理,公众赞同程度较高,在采取报告中相应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或者消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工可研编制单位、延安市及宝塔区和安塞区环境保护局、规划、林业、水利、土地、文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 1 总 则 1.1 编制依据 1.1.1 评价任务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延安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3月27日。 1.1.2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 1.1.3 相关行政法规依据 1.1.3.1 国务院行政法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6月3日; ?《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 ?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 1.1.3.2 陕西省行政法规 ~3~ ?《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2004年8月3日; ?《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0年4月1日; ?《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5年4月21日; ?《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2004年8月3日; ?《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11月29日;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7年4月1日;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1999年9月8日。 1.1.4 部门相关规章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2013年5月1日;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2003年6月1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1992年4月3日。 1.1.5 相关性文件 1.1.5.1 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7]37号,2007年3月15日;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14日;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 ?《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2004年4月13日; ?《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2004年6月15日;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环发〔2007〕184号; ~4~ ?《关于发布<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主要技术政策建议>的通知》, 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45号;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路铁路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86号; ?《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7号; ?《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2010年9月;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9号,2005年9月; ?《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 1.1.5.2 陕西省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陕西省限制投资类产业指导目录>的通知》,陕发改产业[2007]97号,2007年2月15日;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的通知》, 陕环发〔2007〕118号;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认真贯彻环保部5号令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工 36号,2009年5月11日; 作的通知》,陕环发〔2009〕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陕环发[2008]14号,陕西省环境保护局、陕西省建设厅,2008年3月4日; ?《陕西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水河库发〔2010〕8号,2010年3月26日; ?《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占用损毁河道工程及防洪影响补偿办法》的通知》,陕水发〔2010〕33号,2010年4月20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 ?《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政办发〔2004〕100号; ?《延安市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陕建发[2013]293号,2013年10月21日; ?《陕西省“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陕政办发[2013]54号,2013年12月30日。 1.1.6 相关规划文件 ~5~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安塞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2020)》; ?《河庄坪镇总体规划(2009, ?《延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区规划》。 1.1.7 有关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 1.1.8 项目文件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陕西恒万达交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2017年8月; ? 建设单位提供的与工程有关的其他文件。 1.2 评价目的 根据项目的工程特点、环境影响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周围的环境状况,分析预测 ~6~ 项目建设对当地自然、生态、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提出消除和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评价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为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中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提供依据,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3.1 环境影响识别 在对项目沿线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状况和工程性质,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见表1.3.1,1。 表1.3.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拆迁材料机械运输桥涵占地 弃土 路基 路面 桥涵 绿化 复垦 环境资源 安置 运输 作业 行驶 边沟 土质 -2S -1L +2L 地面水文 -1S 物质 资源 地面水质 -1S -1S -1S -1L +2L 水土保持 -2S -2S +2L +2L 陆地植被 -1L -2S -2S -1L +2L +2L 生态 环境 陆栖动物 -1L -1S -1L +2L +2L 声环境 -2S -2S -2L +1L 空气质量 -2S -2S -2S -1L +2L 生活 质量 居住 +3L -2S -1L +1L +2L 美学 -1S -1S -1S -1S +2L +1L 注:+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1=轻微;2=中等;3=显著。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1.3.2 评价因子筛选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1.3.2,1。 表1.3.2-1 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表 类 别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 PM、NO 102 环境空气 施工期评价因子 TSP、沥青烟 运营期评价因子 NO 2 现状评价因子 pH、石油类)NH-N、COD 3 地表水 施工期评价因子 COD、NH-N、石油类、SS 3环境 运营期评价因子 SS、石油类 现状评价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 声环境 影响评价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 固体废物 影响评价因子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土 ~7~ 土壤、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动物、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现现状评价因子 状 生态环境 施工期评价因子 土地利用、土壤、植被、动物、景观、水土流失、农作物 运营期评价因子 植被、动物、水土流失、景观 景观 影响评价因子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1.3.3 评价标准 遵照延安市环境保护局下达的评价标准执行。 1.3.3.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3.3,1。 表1.3.3-1 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值 标准名称 标准号 执行标准 项 目 类 别 限 值 单 位 PM 24h平均 150 10《环境空气 3GB3095-2012 二级 μg/m 24h平均 80 质量标准》 NO 21h平均 200 pH值 6,9 无量纲 COD ?20 《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 ?类 质量标准》 NH-N ?1.0 mg/L 3 石油类 ?0.05 昼 间 60 2类 等效A声级 夜 间 50 《声环境质量昼 间 70 GB3096-2008 4a类 等效A声级 dB(A) 标准》 夜 间 55 特殊 昼 间 60 等效A声级 敏感点 夜 间 50 注:声环境质量执行标准为:距道路红线35m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35m以外区域执行2类标准。 1.3.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3.3,2。 表1.3.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执行 标准值 标准名称 标准号 项 目 标准 类 别 限 值 单 位 颗粒物 最高允许 120 3mg/m 沥青烟 排放浓度 75 15/3.5 排气筒高度/最颗粒物 20/5.9 m/(kg/h)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GB16297- 高允许排放速率 二级 30/23 放标准》 1996 颗粒物 ?1.0 3mg/m / 沥青烟 无组织排放监控 浓度限值 林格曼 烟气黑度 1 黑度级 《污水综合排放标pH 一切排污单位 6,9 无量纲 GB8978,1996 一级 准》 SS 其他排污单位 70 mg/L COD 50 《黄河流域(陕西段)DB61/224-2011 一级 / mg/L 氨氮 1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石油类 5.0 ~8~ 昼 间 7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GB12523- / 噪声排放限值 dB(A) 噪声排放标准》 2011 夜 间 55 昼 间 60 2类 夜 间 50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GB12348-2008 噪声排放限值 dB(A) 噪声排放标准》 昼 间 70 4类 夜 间 55 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固体废物 改单中相关要求 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沿线地区的环境特征,同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本工程的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4.1 评价工作等级 1.4.1.1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4.1,1。 表1.4.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2222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面积?20km 面积2km,20km 面积?2km 或长度?100km 或长度50km,100km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22本工程路线全长25.764km,50km,永久占地面积为1.2008km,2km,路线13次跨越延本工程 河重要湿地,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导则要求,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 1.4.1.2 环境空气 本工程为一级、二级公路,全线位于农村地区,沿线养护中心站内不设锅炉,冬季采用电取暖,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4.1.3 水环境 3本项目运营期污水排放量2.42m/d,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见表1.4.1,2。 表1.4.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表 建设项目污水排建设项目污水水质地表水 项目 地面水水域规模 3放量 (m/d) 复杂程度 水质要求 3三级判据 200?Q,1000 简单 中小河:多年平均流量小于150m/s ?,?类 3本工程 2.42 简单 延河多年平均流量9.16m/s ?类 三级评价 评价等级 ~9~ 1.4.1.4 地下水环境 本工程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类别为?类,不开展地下水影响评价。 1.4.1.5 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判定本工程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见表1.4.1,3。 表1.4.1-3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表 区域声环境 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判别依据 受噪声影响范围内的人口 功能区划 级增高量 一级评价标准判据 0类 ,5dB(A) 显著增多 二级评价标准判据 1类、2类 3,5dB(A) 增加较多 三级评价标准判据 3类、4类 ,3dB(A) 变化不大 本工程 2类、4类 ,5dB(A) 增加较多 评价等级 一级评价 1.4.2 评价重点 按项目工程特点、区域环境特征及环境功能区划等,确定评价重点为: ? 施工环境影响评价; ?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评价范围与环境敏感区 1.5.1 评价范围 依据1.4.1节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结合各环境要素导则要求,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见表1.5.1,1。 表1.5.1-1 环境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 三级 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区域及弃土场等临时占地区域 环境空气 三级 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区域 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区域,跨越水体上游100m,下游1000m地表水环境 三级 水域 声环境 一级 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区域 1.5.2 环境敏感区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确定了本工程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等的保护目标。 1.5.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植被、水土保持设施,见表1.5.2,1。 ~10~ 表1.5.2-1 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序类别 位置 影响因素 保护内容 号 1 耕地 全线 永久占用、临时占用 沿线耕地 2 沿线植被 全线 剥离、压占植被 植被及其覆盖率 3 沿线野生动物 全线 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施工与运营 野生动物及其生境 4 水土保持 全线 路基边坡、弃土场、施工便道等 控制水土流失 5 景观 全线 / 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13次 6 延河重要湿地 桥墩建设对湿地压占、植被破坏 水文、水质、动植物 桥梁跨越 1.5.2.2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涉及的主要河流为延河,路线与河流位置关系见表1.5.2-2。 表1.5.2-2 公路沿线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河流名称 地表水质 位置关系 延河 ? 以桥梁形式13次跨越 1.5.2.3 声环境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本工程主线主要沿现有道路改建,延安连接线基本为新建。沿线敏感点主要沿现有道路两侧分布,评价范围内共有村庄16处,无学校和医院。 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1.5.2-3。 1.6 环境功能区划 ?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工程位于一般农村地区,依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属二类区。 ?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工程评价范围内主要河流为延河,根据《陕西省水功能区划》,为?类水体。 ? 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规定,距道路边界线35m以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35m以外区域执行2类标准;评价范围内学校、医院执行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标准。 ? 生态功能区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位于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属于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见图1.6,1。 ? 水土保持区划分 根据《陕西省水土保持“三区”划分图》,道路沿线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见 ~11~ 图1.6,2。 1.7 评价方法 本工程各专题的具体评价方法见表1.7,1。 表1.7-1 评价方法一览表 序号 专题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1 声环境 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 2 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 类比分析与计算相结合 3 环境空气 现状监测 类比分析、模式计算 4 水环境 现状监测 类比分析 1.8 评价时段 根据项目可研,确定本次评价时段为: ? 施工期: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2020年竣工; ? 运营期:近期2020年,中期2026年,远期2034年。 本次评价以施工期和运营近中期为重点评价时段。 1.9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 1.9.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第24项“国省干线改造升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表1.9.1-1 工程建设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表 序号 相关政策 政策内容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地面交通设施的建设需要慎重考虑噪声 现状的改变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保护,从 线路避让、建设形式等方面有效降低交通?路线规划符合区域规划要 《地面交通噪声污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求; 1 符合 染防治技术政策》 ?绿化带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叶繁?绿化采用当地物种,与地面 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交通工程设施同步建设。 合理搭配密植。规划的绿化带宜与地面交 通设施同步建设。 工程为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关于加强环境噪染防治技术政策》的体现,通声污染防治工作改2 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过对超标住户采取隔声窗的符合 善城乡声环境质量措施,减少了对敏感建筑物集的指导意见》 中区域的噪声污染。 1.9.2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9.2.1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 ~12~ 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建设延安过境一级公路环线项目、G244 吴起至马营公路、210 国道安塞经延安至甘泉、洛川至杨舒、文安驿至贾家坪5 个项目。 本工程为210 国道安塞经延安至甘泉项目中安塞至延安段,属于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G210安塞至延安段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高和改善延安市公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符合规划要求。 1.9.2.2 延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按照扩能、延伸、加密要求,建成包茂高速黄延第二通道,加快榆林至蓝田(延安段)、吴起至定边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建和改建改线后的G210、G244、沿黄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新建和改造干线公路900km。 本工程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属于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符合规划要求。 1.9.2.3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 根据《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河庄坪、碾庄、青化砭一线,南至三十里铺,东至郑崖村,西至裴庄;以及南泥湾镇区,规划 2总用地面积204.8km。 本工程主线不在延安市中心规划区范围内,延安连接线长1.337km,全部位于规划区范围,占地类型为规划交通用地,道路沿线规划用地主要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绿地等,不涉及其他重要规划用地,对居民、交通阻隔和县城规划影响均较小。 普通公路规划:规划形成“五横、四纵、一环”的普通公路网格局。其中四纵:? 沿黄线(延水关-韩城界)、渭清线(延川-渭南界)、国道G210、东上线(志丹东坪-上畛子)。规划国道G309、国道G210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本工程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属于规划四纵道路之一,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规划要求,路线与规划区位置关系如图1.9.2-1。 1.9.2.4 安塞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根据《安塞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东营供电 2所向北200米,南至小草沟门,东西两侧到山根,总面积约8.6km。 路网规划采用方格网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格局,按“一城一轴六组团”构成安塞中心城区路网主骨架,其中沿省道206为主要发展轴线,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计车速为40,60km/h。 ~13~ 本工程主线和延安连接线均不在城区规划范围内,主线起点位于规划区南边界,利用现有省道206加宽改建,对居民、交通阻隔和县城规划影响均较小。综上,本工程符合规划要求,路线与规划区位置关系如图1.9.2-2。 1.9.2.5 河庄坪镇总体规划(2009,2020) 河庄坪镇规划范围:以河庄坪镇区为中心,向四周展开,用地南至长庆采油厂生活服务基地(文后简称长庆基地)、北到206省道和高速公路交接处,东起延河西岸, 2西至已废弃的农机站,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27.35hm(其中河庄坪中心镇区 2276.50hm,长庆基地50.85hm)。 本工程路线由河庄坪镇区北侧、延河北岸经过,不在规划区范围内。路线与规划区位置关系见图1.9.2-3。 1.9.2.6 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区规划(2015,2030) 规划范围:北至延延高速(延安-延川),南与延安市西北川相接,东西至两侧山 2体,总规划面积约14km。规划区总体构建为“双轴、两核、五片区、多组团”的功能结构。 双轴:双轴是指利用延河打造滨水景观体系,形成整个片区内的景观轴线以及片区主要道路形成的贯穿于整个片区的城市生活发展轴线。 两核:金延安旅游文化核心、城市服务核心。 五片区:摇篮河谷红色文化旅游区、儿童长征主题体验园区、金延安旅游文化发展区、陕北风情园区、低密度高品质生活都市文化休闲区。 多组团:摇篮河谷红色文化旅游区、金延安旅游文化发展区、陕北风情区以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各自形成公共组团,而都市文化休闲区则又分为若干居住小区, 并配备相应规模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停车场及绿地从而形成居住组团。 本工程延安市连接线和主线K20+020至终点段位于规划区范围内,路线与规划区位置关系见图1.9.2-4。路线东接陕北风情园区,西侧依次串联摇篮河谷红色文化旅游区、金延安旅游文化发展区、河庄坪集中生活服务区,是各板块间联系的纵向大通道。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推进片区五大板块的开发与建设,带动圣地河谷旅游园区的整体开发。同时,本工程作为园区内纵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建设实施是引领“圣地河谷”红色旅游文化景区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园区土地升值,满足区域旅游交通承载需求,激发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规划要求。 ~14~ 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内户数 桩号 红线/中心线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距离(m) 4a类 2类 主线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村 郭庄分布在道路和延河右K0+300,2类区 1 家2 / 98 侧、包茂高速两侧,多为K0+700 路右75/81 邸 1-2F砖混结构,侧对公路, 评价范围内第一排约12户 村庄规模较小,多分布在 路左,多为1-2F砖混结构,陈K0+400,4a类区 路右有部分2F住户,正对2 家0 7 13 K0+900 路左20/26 公路。村庄位于包茂高速砭 左侧,该段沿现有道路向 右加宽 村庄分布在现有道路两 侧,多为1-2F砖混结构,冯K1+000,4a类区 -2,正对公路,路右房屋多背3 家18 55 K1+240 路左25/31 0 对公路,评价范围内第一营 排约10户。 该段沿现有道路向右加宽 ~15~ 续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内户数 桩号 红线/中心线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距离(m) 4a类 2类 主线 4a类区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村0 34 36 路左14/20 庄分布在现有道路两侧,贾分布在包茂高速左侧,距K2+700,4 家离较近。房屋多为1-2F砖K3+600 4a类区 洼 混结构,正对或侧对公路,0,1 17 13 路右15/21 评价范围内路左第一排约 27户,路右第一排约8户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村 K5+300,4a类区 庄分布在现有道路左侧,0 14 17 K5+700 路左17/23 多为1-2F砖混结构,正对 或侧对公路 边 5 墙 村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为 K5+700,4a类区 边墙村和党庄安置区,房0 384 / K6+100 路左11/17 屋为4F和6F砖混结构, 正对公路 ~16~ 续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内户数 桩号 红线/中心线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距离(m) 4a类 2类 主 线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村 庄沿现有道路两侧分布,4a类区 0 5 13 碟道路左侧多为1-2F砖混结路左17/23 子K7+900,构,正对或侧对公路,临6 沟K8+400 路一排多为商铺;路右沿村 街多为2F砖混结构商铺,4a类区 0 7 98 后面为2栋6F安置房,背路右17/23 对公路 该段为新建,村庄沿现有上道路两侧分布,多为1F砖李K10+800,2类区 7 0 / 13 混结构,少数为2F,背对家K11+600 路左70/76 新建路线,评价范围内第湾 一排约6户 该段基本沿旧路改建,村 庄分布在现有道路左侧沟白K13+450,4a类区 道内,延延高速由南至北8 家0 1 7 K13+500 路左28/34 穿过村庄,房屋多为1-2F沟 砖混结构,侧对公路,评 价范围内第一排约1户 ~17~ 续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内户数 桩号 红线/中心线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距离(m) 4a类 2类 主 线 该段为新建,村庄沿现有杨道路两侧分布,多为1F砖K14+500,2类区 9 家-2 / 3 混结构,少数为2F,多背K14+700 路左80/86 沟 对新建路线,评价范围内 约3户 该段为新建,村庄沿现有下道路两侧分布,多为1-2F李K16+500,4a类区 10 -1 2 19 砖混结构,多背对新建路家K16+900 路左30/46 线,评价范围内第一排约7湾 户 该段为利用村道新建,居 民集中分布在路左侧,路石右分布有3户,房屋多为K19+700,4a类区 11 窑-6-0 21 50 单层砖混结构和石窑,少K20+500 两侧12/25 村 数为2F,房屋多正对或侧 对公路,路左第一排约15 户,路右第一排3户。 ~18~ 续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内户数 桩号 红线/中心线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距离(m) 4a类 2类 主 线 该段为利用村道新建,居陈民集中分布在路左侧,房K21+450,4a类区 12 团-7-0 3 12 屋多为2F砖混结构,房屋K21+900 路左16/29 沟 多侧对公路,路左第一排 约10户。 该段为利用村道新建,村 庄较大,相邻现有包茂高井速。该路段居民呈带状集K22+200,4a类区 13 家-3-0 45 62 中分布在路左侧,房屋多K23+400 路左14/27 湾 为单层砖混结构,房屋多 正对公路,路左第一排约 60户。 ~19~ 续表1.5.2-3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沿线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评价范围 首排房屋距序名高差桩号 红线/中心线内户数 地形图 实景照片 环境特征 号 称 (m) 最近距离(m) 4a类 2类 延安连接线 该段为利用村道新建,村庄位于 主线终点和连接线起点左侧,相狄K0+000邻现有延安北过境路和包茂高4a类区 1 青,0 13 152 速。拟建道路下穿处左侧为7栋路左16/29 牢 K0+400 7F多层建筑,侧对公路;其余均 为单层砖混结构,多正对公路, 路左第一排约20户。 该段为新建,小区分布在路线和 延河右侧(南侧),为在建住宅汇K1+000小区,近路一侧为7栋32F高层,缘2类区 2 ,0,3 / 1200 内部分布有6栋16F、2栋10F花路右125/138 K1+200 和1栋4F楼房,近路一侧楼房庭 背对拟建道路.小区南侧相邻 S206,西南为包茂高速 该段为新建,居民集中分布在道 路左侧,道路右侧为延安水文杨K1+1504a类区 -3,站。零散居民房屋多为2F砖混3 家,2 224 路左33/46 0 结构,终点处杨家湾小区临路为湾 K1+326 3栋7F砖混结构楼房,房屋正对 公路,第一排约216户 注:路高于敏感点高差为正,路低于敏感点高差为负。 ~20~ 2 工程概况 2.1 现有工程概况 2.1.1 现有公路概况 ? 路线 G210是延安境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线公路,原G210经延安、姚店、延川至榆林,根据最新国省干线路网规划,调整为经延安、安塞、子长至榆林,本次拟改建延安至安塞段。该段公路为修建于60年代的原有S206,全段为沿溪线,基本满足三级公路线形标准,纵坡较为平缓,平纵面线形组合差,多处路段不能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路基路面 现有旧路路基宽度在7.5,8.5m,路面宽度一般为6.0m,其中碟子沟街道、石窑街道、河庄坪街道以及终点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8.5,14.5m。 旧路路面病害以网裂,龟裂为主,过村镇路段出现沉陷,坑槽;旧路防护较完善,部分路段防护出现裂缝、鼓包,特别是沿河路段出现基础掏空、墙身裂缝等明显病害;旧路排水设施较缺乏,除过村镇路段设置有60cm×60cm矩形加固边沟外,其余路段均为土质边沟,部分路段出现淤塞、坍塌、破坏等现象。 ? 桥涵 全线共有旧桥8座,均为小桥,为跨越河流或支沟所设,其中钢筋混凝土板桥1座,其它均为石拱桥。旧桥设计荷载较低,行车技术状况较差,大部分桥护栏缺失或不满足现行规范,且跨径较小,压缩河道情况较为普遍,桥头路基渗水严重,导致桥台脱空,部分桥梁基础冲刷、渗水较为严重,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掏空或掉角,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均拟拆除重建。 ? 路线交叉 现有道路与省道及乡村道路平面交叉26处,均未进行有效的交通组织,车辆出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 交通安全设施 沿线除局部交叉路口设有指路标志外,多数路口无指路标志;全线基本无警告及禁令标志。沿线除局部段落设置了防撞护栏外,大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均未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21~ 2.1.2 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现有公路路况差,防灾害能力弱,行车条件较差,主要存在以下主要环保问题: ? 扬尘污染 现有公路过村镇路段路基沉陷、翻浆严重,路面整体强度差,晴天车辆通过时, 扬尘对沿线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 水环境污染 现有公路排水设施缺乏,部分路段路面径流直接进入延河,对水环境有一定影响。 ? 社会环境 交叉路口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和标志标牌等,同时穿越人口稠密的河庄坪镇路段 人车混行,各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交通隐患,同时造成环境污染,集中表现在噪音、 振动及车辆排放的尾气等方面。 2.2 改建工程概况 2.2.1 基本情况 ? 项目名称: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 ? 建设单位:延安市交通运输局 ? 建设地点: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安塞区及沿河湾镇 ? 建设性质:改建 ? 公路等级:一级、二级 ? 建设里程:25.764km,其中主线24.427km、延安连接线1.337km ? 行业类别:公路运输业(G54) ? 建设投资:114101.9997万元 ? 可研编制单位:陕西恒万达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2.2 改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改建工程与现有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见表2.2.2,1。 表2.2.2-1 改建工程与现有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表 项目 单位 现有公路 改建公路 公路等级 / 三级 一级、二级 路线总长度 km 28.36 25.764 路基宽度 m 7.5,14.5 12,33.25 路面状况 / 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速度 km/h 30 60,80 ~22~ 项目 单位 现有公路 改建公路 桥梁 座 8 17 涵洞 道 82 76 平面交叉 处 26 26 立体交叉 处 / 3 2.2.3 改建工程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 ? 改建段 本工程安塞连接线和主线利用现有道路加宽改建,部分路段截弯取直,同时为避绕河庄坪镇新建。 ? 新建段 结合延安圣地河谷旅游区规划和延安市城市规划,延安连接线为新建。 本工程建成后,现有旧路交由相关部门作为通村道路使用。 2.3 项目地理位置与路线走向方案 2.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起点位于安塞县城过境路终点小草沟口,终点止于杨家湾大桥桥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9?19′34.16〞,109?26′48.50〞、北纬36?38′06.54〞,36?51′23.49〞。路线整体走向大致呈北,南,全长25.764km。 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2.3.1,1。 2.3.2 路线走向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主线起点位于安塞县城过境路终点小草沟口,向南沿延河河谷设线,经冯家营、碟子沟、上李家湾后,下穿延延高速继续向南经杨家沟、下李家湾,在河庄坪规划区北侧路线沿延河东岸向南,经石窑、李家沟、陈团沟、井家湾后,终点止于延安北过境,主线全长24.427km。为最大限度发挥国道的带动作用,兼顾延安市城区发展,延安连接线1.337km,路线全长25.764km。 主要控制点有:安塞过境、冯家营、碟子沟、延延高速、河庄坪镇、延安北过境及杨家湾大桥。 工程路线走向图见图2.3.2,1。 2.4 交通量预测 据可研,工程交通量预测见表2.4,1,车型比重构成见表2.4,2。 ~23~ 表2.4-1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交通量预测 (pcu/d) 年份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路段 安塞,沿河湾 5565 8270 12038 (K0+000,K15+400) 沿河湾,延安 6868 10265 15070 (K15+400,终点) 表2.4-2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车型比重构成表 (%) 年份 大客 小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路段 2020 5.20 71.76 7.36 6.11 6.28 3.29 安塞,沿河湾 (K0+000,2026 5.29 72.03 7.24 5.85 6.39 3.21 K15+400) 2034 5.41 72.87 6.92 5.46 6.31 3.04 2020 0.78 77.21 7.08 6.86 4.67 3.40 沿河湾,延安 (K15+4002026 3.71 75.50 6.69 6.47 4.41 3.22 ,终点) 2034 3.54 76.65 6.38 6.17 4.21 3.06 2.5 建设规模与工程组成 2.5.1 建设规模 本工程建设里程24.427km,主线拟建桥梁2417.2m/16座,其中大桥2041.0m/8座,中桥275.04m/4座,小桥101.16m/4座,桥梁长度占全线里程的9.90,。全线共设涵洞1933m/72道。 全线拟设养护中心1处,延安连接线1条,连接线设桥梁263m/1座。 工程基本组成见表2.5.1,1。 表2.5.1-1 工程组成表 主要工程数量 项目名称 工程内容 组成 单位 主线 连接线 路线 km 24.427 1.337 路基土石方 1279.453/931.028 29.610/44.57 路基、路面 3防护工程 1000m 131.055 11.463 工程 排水工程 14.947 0.684 2沥青混凝土路面 1000m 333.22 22.45 大桥 2049/8 526/1半幅 主体 工程 中桥 m/座 275.04/4 / 桥梁工程 桥涵 小桥 101.16/4 / 涵洞 道 1933/72 62/4 附属工程 养护中心 处 1 / 平面交叉 处 18/8 1/1 路线交叉 立体交叉 处 3 / ~24~ 2 44658 5798 拆迁工程 拆迁建筑物 m 2征地 永久占地 hm 113.92 6.16 辅助交通工程及 工程 标志、标线等 km 24.427 1.337 沿线设施 弃土场、拌合站、临时工程 选址未定,评价对选址提出要求 预制场等 2降噪措施 隔声窗 m 7940 防撞护栏 跨河桥梁两侧 水污染 防治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 套 1 养护中心 环保大气污染 养护中心设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低于60%; 工程 防治工程 洒水、弃土弃料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 弃土弃渣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弃土运往弃土场,弃土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 绿化工程 边坡绿化、道路两侧绿化、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2.5.2 路基工程 2.5.2.1 路基工程设计 ? 路基宽度 主线K0+000,K15+400段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0m; K24+426段与延安连接线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结合使用K15+400, 功能需求,同时考虑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分别采用25.5m(标准断面)、32.25m(与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共线段)。 ?主线(K0+000,K15+400)段 主线该段起点接210国道安塞县城过境,南至规划物流工业园区,路基宽度12.0m,具体组成为:行车道宽度2×3.50m,硬化路肩宽度带2×2.50m。 主线(K0+000,K15+400)段路基横断面图 ~25~ ? 主线(K15+400,K24+426.517)与延安连接线 一般路段:采用25.5m路基宽度,路基横断面为:行车道宽度4×3.75m,硬路肩宽度2×3.0m,土路肩宽度2×0.75m,路缘带宽度2×0.5m,中央分隔带宽度2m。 与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共线段:全线与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共线3km,路基总宽度32.5m,路基横断面为:行车道宽度4×3.75m,硬路肩宽度2×3.0m,路缘带宽度4×0.5m,中央分隔带宽度2m,人行道宽度2×3.0m。 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均采用2%,分离式路基土路肩横坡采用3%。 表2.5.2-1 不同路基宽度分布表 桩号 路基宽度 长度 备注 K0+000,K15+400 12.0m 15.400 主线 K15+400,K16+200、K19+080,K24+426.517 25.5m 6.147 主线一般路段 主线与水利共K16+200,K19+080 32.25m 2.880 线路段 K0+000,K1+336.961 25.5m 1.326 延安连接线 般路段路基横断面图 ~26~ 与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共线段路基横断面图 ? 公路用地界限 一般填方路基坡脚或排水沟外侧1.0m,挖方坡顶或坡顶截水沟外侧1.0m。 ? 路基边坡 填方边坡:当填方路基边坡高度,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边坡高度,H,20m时,采用台阶坡型式,上部8m边坡坡率采用1:1.5,下部边坡坡率采用1:1.75,中间设置3.0m宽平台;当地面横坡1:2.5,1:5时,将基底挖成台阶状,宽度,2m,台阶向内倾斜4%,填方路段排水沟与路堤坡脚之间,设1.0m宽护坡道。。 挖方边坡:对于土质边坡,挖方边坡高度?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0,一坡到顶,当边坡高度8m,H?20m时,每6m一级,采用台阶式边坡,中间设置3.0m宽平台,平台上设置截水沟,上边坡适当放缓;一般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0.75。 对于岩质边坡,根据岩质边坡的风化程度采用不同形式的边坡坡率,当石质挖方边坡高度H?8m的石质强风化路段,边坡坡率采用1:0.75,一坡到顶,当边坡高度8mH?30m时,每8m一级,采用台阶式边坡,中间设置3.0m宽平台,边坡平台设置混, 凝土挡块,上边坡适当放缓;一般石质中风化石质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0.5,强风化石质路段边坡坡率采用1:0.75。 对于纵、横向填挖交界处,进行纵、横向交界面开挖台阶填筑处理。 ? 特殊路基处理 ? 湿软地基 湿软淤积土分布深度H?2.0m路段,在路基范围内采用铺填或换填天然砂砾垫层 ~27~ 处理;湿软淤积土分布深度2.0?H?4.0m路段,当含水量较大,但未见明显积水时,挖除一定范围内的湿软淤积土,采用手摆片石处理,上部0.5m铺设天然砂砾垫层;当表面积水时,采用块片石,抛石挤於处理。湿软淤积土分布深度H?4.0m,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桩处理。 ? 松散填土(杂填土)路基 路基处于松散填土及杂填土路段厚度一般为4.0,10.0m。 当松散填土厚度3.0,6.0m,强夯击能第一、二遍主夯采用2000KN/m;当松散填土高度?6.0m,强夯击能第一、二遍主夯采用3000KN/m,两边主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拍平,满夯采用1000kn/m,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 ? 路基防护 边坡坡面、护坡道、碎落台、征地界等各处采用栽植灌木与边坡绿化防护相结合 的立体景观绿化,边坡防护工程包括:植草、拱形骨架植草、挡土墙和护脚。 ? 路基填方 1.边坡填土高度0,H?3m时,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2.边坡填土高度H?3m时,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 ? 挖方土质路段 1.边坡挖方高度0,H?3m时,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2.边坡挖方高度3,H?8.0米时,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 ? 支挡加固防护 1.上挡墙 用于黄土挖方边坡不易稳定需设置路堑墙路段,以保护挖方护脚,确保路基稳定。 2.护面墙 用于边坡不陡于1:0.5的土质及易风化剥落的石质路段。 3.下挡墙 在路基填方边坡因地面线较陡,边坡较远,路基边坡填筑困难,设置路肩挡土墙、墙顶填土2.0,4.0m的路堤挡土墙或在坡脚设置保护坡脚的挡土墙。当挡墙高度H,8.0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当挡墙高度?8.0m时,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浸水挡土墙常水位以上1.0m以下均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浇筑。挡土墙地基处理,对于黄土地区挡土墙地基处理采用未筛分碎石换填。 ? 路基、路面排水 ~28~ ? 路基排水 1.边沟 主要收集路基范围的地面水,采用开口矩形盖板边沟。 2.截水沟 当路堑边坡坡顶上侧汇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较大时,在路堑坡口5.0m以外设置截水沟,将拦截的水流通过急流槽排入桥涵进口或自然沟渠中。 3.排水沟 为将边沟、截水沟、边坡和路基附近的积水及路面水引至桥涵或路基以外,以及防止农田灌溉水对路基坡脚的浸蚀和路基病害的发生,在农田地段及填方路基上方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距坡脚的距离为1m。 4.急流槽 当排水沟、截水沟纵坡较大时,根据地形条件设置急流槽,使水流汇集进入自然沟渠。 ? 路面排水 一般路基段采用散排;与水利部门共线段:临河一侧路面水排入雨水管线,另一侧采用散排。 表2.5.2-2 雨水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备注 主线 1 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φ1000 202 座 06MS201-3/12 2 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φ1250 68 座 06MS201-3/15 3 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直通 81 座 06MS201-3/32 4 ?级钢筋混凝土管 d400 4905 m 主线 5 ?级钢筋混凝土管 d500 4295 m 主线 6 ?级钢筋混凝土管 d600 3095 m 主线 7 ?级钢筋混凝土管 d800 2330 m 主线 8 ?级钢筋混凝土管 d1000 1500 m 主线 9 ?级钢筋混凝土管 d1100 390 m 主线 10 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 700 座 06MS201-8/25 11 ?级钢筋混凝土管 d300 10530 m 雨水口连接管 12 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Φ700 351 套 13 防坠网 351 个 14 八字式出水口(浆砌块石) d600/d800/d1100 13 座 06MS201-9/5 合计 27045m ~29~ 延安连接线 1 圆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φ1000 31 座 06MS201-3/15 2 ?级钢筋混凝土管 d400 900 m 主线 3 ?级钢筋混凝土管 d500 485 m 主线 4 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 62 座 06MS201-8/25 5 ?级钢筋混凝土管 d300 930 m 雨水口连接管 6 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Φ700 31 套 7 防坠网 31 个 合计 2315m ? 中央分隔带及超高路段排水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式设置绿化带,两侧设置路缘石。中央分隔带的排水在中间分隔带设置纵向排水渗沟,并间隔40,80m设置一条横向排水管将渗沟内的水排出。 超高路段外侧路面雨水通过左侧路缘带下部的中沟,中沟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沟,每25,50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急流槽,将水排至路基外。 2.5.2.2 高填深挖段 根据可研路线纵断面图,按照填方大于20m,深挖大于30m的原则统计,本工程,无高填方、深挖路段。 2.5.3 路面工程 ? 主线(K0+000,K15+400)二级路段 上面层: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粘 层:乳化沥青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SBS改性同步碎石下封层、透层 基 层:32cm 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16cm 4%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总厚度58.0cm。 ? 主线(K15+400,K24+426)一级路段: 上面层: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粘 层:乳化沥青 下面层:8cm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 SBS改性同步碎石下封层、透层 基 层:36cm 5%水泥稳定碎石 ~30~ 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总厚度66.0cm。 ? 桥梁断面 面 层: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层:乳化沥青 粘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桥面铺装 路面总厚10cm ? 被交路为二级路 上面层: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粘 层:乳化沥青 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SBS改性同步碎石下封层、透层、 基 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4%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总厚度50.0cm 被交路为三级路 ? 面 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同步碎石下封层、透层、 基 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总厚度43.0cm ? 自行车道 面 层:4cm彩色沥青混凝土 同步碎石下封层、透层、 基 层:18cm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18cm天然砂砾 路面总厚度40.0cm ? 人行道 面 层:5cmC30水泥混凝土透水砖 ~31~ 粘结层:2cmM10水泥砂浆 基 层:10cmC25细石水泥混凝土 垫 层:15天然砂砾 路面总厚度32cm。 路面结构图 2.5.4 桥涵工程 ? 桥梁 本工程主线共设桥梁16座,桥长2417.2m,均为新建。其中大桥2041.0m/8座,中桥275.04m/4座,小桥101.16m/4座。桥梁长度占全线里程的9.90,。 延安连接线设置桥梁1座,桥长263.0m,为新建。 全线桥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根据填土高度及桥台地质的不同分别采用柱式台、肋板式以及重力式桥台,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 本工程主线大桥设置情况见表2.5.4,1。 表2.5.4-1 主线大桥设置情况一览表 结构型式 孔数及孔径序号 中心桩号 地名及河名 桥长(m) 下部 (孔—米) 上部构造 构造 1 K0+248 小草沟门延河大桥 9×20 226 柱式墩、2 K9+140 沿河湾镇1#延河大桥 14×20 286 装配式预应力柱式台、3 K9+770 沿河湾镇2#延河大桥 14×20 288 混凝土连续箱钻孔灌 梁 注桩基4 K17+745 解家沟延河大桥 11×20 226 础 5 K19+207 石尧村延河大桥 12×20 246 ~32~ 6 K21+402 陈团沟大桥 13×20 266 7 K23+650 左幅井家湾延河大桥 9×20 186 8 K23+640 右幅井家湾延河大桥 8×20 166 现浇预应力混9 K24+103 石圪塔延河大桥 12×30 367 凝土连续箱梁 ? 涵洞 全线共设涵洞76道,新建57道,拆除新建19道,结构形式采用钢筋砼盖板涵。 2.5.5 交叉工程 全线立体交叉共3处,一处为下穿延延高速,另两处为下穿G341延安北过境;共设平面交叉26处,与等级路交叉18处,与乡村路交叉8处,交叉形式多为Y形、T形交叉。 2.5.6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工程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设有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视线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和百米桩、里程碑、公路界碑等交通管理设施。 主线K1+280,K1+380段左侧靠近山体一侧设置养护中心1处,站内设有1栋2F 22综合楼、工程车库、应急物资库、停车棚等,占地面积1.0hm,建筑面积2200m,定员30人,站内平面布置见图2.5.6-1。 ? 主要建构筑物 表2.5.6-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 量 21 综合楼 m 1051.47 22 工程车库 m 402.56 23 应急物资库 m 236.80 24 污水处理站 m 162.37 25 设备停放棚 m 262.00 26 小型车库 m 235.00 27 门房、储藏室 m 96.80 28 机动三轮车库 m 318.80 9 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场地 处 各1处 2合 计 m 2200.00 ? 给排水 根据设计,站内用水水源引自周边冯家营村居民用水水源;站内设化粪池和一体 3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量5m/d),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至延河。 ~33~ ? 供热 站内热水和冬季采暖均采用电能,不设锅炉。 ? 供电 电源接冯家营村现有用电电源。 ? 主要技术指标 表2.5.6-2 养护中心技术指标表 项 目 单位 数量 2用地面积 m 10000 2总建筑面积 m 2200.00 2建筑基底面积 m 1561.03 2道路、广场面积 m 2419.46 2绿地面积 m 3000 建筑密度 % 19.5 容积率 % 22 绿化率 % 30 围墙长度 m 343.10 2.6 征地、拆迁工程 2.6.1 占地 2.6.1.1 永久占地 22本工程主线新增永久占地面积为108.32hm,旧路11.76hm,公路征地数量和类型 见表2.6.1,1。 2表2.6.1-1 本工程永久征用土地数量表 单位:hm 区 域 旱地 林地 住宅用地 草地 交通用地 合 计 主线 24.94 25.75 4.67 46.79 11.76 113.92 连接线 0.58 1.75 0.33 3.50 -- 6.16 25.52 27.50 5.00 50.29 11.76 120.08 合计 21.25 22.90 4.16 41.88 9.79 100 比例(%) 2.6.1.2 临时占地 可研中未给出施工过程中弃土场、预制场、灰土、混凝土拌合站、施工营地等选 址与占地数量,为减小临时占地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对临时占地选址提出相应环保要 求,在确定选址位置后,应征求当地环保部门意见,并进行备案。 2.6.2 拆迁 本工程推荐方案拆迁数量见表2.6.2-1,均为工程拆迁。 ~34~ 表2.6.2-1 本工程拆迁数量表 拆迁建筑物种类及数量 名称 砖混房 土木房 简易房 窑洞 厕所 信号塔 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 22222(m) (m) (m) (m) (m) (个) (m) (m) 主线 29778 / 6221 10926 / 1 80 5081 延安连接线 2811 409 100 358 120 / / / 合计 32589 409 6321 11284 120 1 80 5081 2.7 路基土石方数量与取、弃土场 2.7.1 路基土石方数量 3333本工程路基挖方1864238m,填方1567274m,利用方1567274m,弃方296964m,无借方。工程路基土石方数量见表2.7.1,1。 3 表2.7.1-1 本工程主线路基土石方数量 单位:m 起止桩号 挖方 填方 利用方 借方 弃方 K0+000,K5+000 272865 178827 178827 94038 / / K5+000,K10+000 416736 269798 269798 146938 / K10+000,K15+000 223552 428528 428528 0 / K15+000,K20+000 206499 353358 353358 0 / K20+000,K24+773 609355 261970 261970 347385 小计 1729007 1492481 1492481 / 236526 / 延安连接线 135231 74793 74793 60438 合计 1864238 1567274 1567274 / 296964 2.7.2 取弃土场 32依据可研土石方平衡资料,本工程弃方296964m,其中主线弃方236526m,连接 3线产生弃方60438m,无借方,可研未给出弃土场数量、位置等情况,评价提出选址要求。 2.8 施工方案 2.8.1 施工条件 本工程沿线路网发达,区域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可以少修施工便道;沿线分布居民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沿线居民出行安全,同时还应考虑保通措施。 本工程实施后可优化区域路网通行环境,加快圣地河谷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在延安市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和沿线居民的大力支持,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 2.8.2 施工组织 ~35~ 2.8.2.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对保证整个工程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一定要抓紧、抓早,业主和承包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公路界桩埋设、征地、拆迁、三通(通水通电通路)、放线和临时工程建设等。 2.8.2.2 施工方案 本工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连续、协调和平衡,施工组织以流水作业法为主,不同路段施工方案如下: ? 施工营地、拌合站等临时工程 拌合站、施工营地等应按照评价要求进行选址,在确定选址位置后,应征求当地环保部门意见,并进行备案。 ? 路基施工 路基工程以采取机械施工为主。运距,100m时,采用推土机铲土、运输,运距100,200m时,采用铲运机铲土、运输,运距,200m时,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运土方。土方采用平地机整平,光轮或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弃方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与沿线村庄的填沟造田,土地复垦相结合。 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应在路基基本成型后进行。 ? 路面施工 路面工程应在路基和构造物工程完成后立即开工,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案。 为保证路面各结构层的强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底基层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采用专用拌合设备厂拌,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采用固定式拌合设备厂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半幅路面全宽一次摊铺完成。 ? 桥涵施工 桥梁上部结构选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法以预制安装为主,可根据地形、地势及交通条件采用吊架桥机、龙门式或吊机架设。 涵洞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盖板涵的盖板采用集中预制、吊车吊装、汽车运至工地的方式。混凝土采用拌和机现场拌和,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涵洞施工顺序为从起点方向的涵洞向终点方向的涵洞依次施工。 ? 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及环境保护 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即可开展沿线设施与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沿线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安全、管理设施等,环境保护工程为路基两侧植树和边坡种草等工程。 ~36~ 2.8.3工期安排 本项目计划2017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9月竣工,工期3年。 2.8.4 筑路材料 本工程筑路材料均为外购,其主要来源见表2.8.4-1。 表2.8.4-1 本工程筑路材料来源表 材料名称 料场位置 材料及料场 运输方式 位于铜川市附近,石质多为灰岩,可生产加工碎石 铜川市川口石料厂 汽车 各种规格碎石,沿现有道路运输方便。可用于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基层及桥隧工程 可生产加工各种规格的块片石,石料岩性为砂块片石 安塞下李家沟 汽车 岩,用于路基防护、排水和桥涵工程 周至县红丰村有多家砂场,所产砂质纯净,满中粗砂 周至县红丰村 汽车 足桥涵工程需求 延水关砂石厂出产各种砂砾,可用于基础换砂砾 延川县延水关 汽车 填、防护 石楼石灰厂储量丰富,质量优良,各种指标都石灰 石楼县 汽车 满足施工要求 安塞县声威水泥厂可生产的各种型号水泥,可水泥 安塞碟子沟 汽车 用于路面、桥涵、防护、排水等工程 汽车或 水 沿线水体 水质良好,施工时可就近取用 管道 2.8.5 人工及主要材料消耗 人工、主要材料见表2.8.5,1。 表2.8.5-1 本工程主要材料数量表 项 目 数 量 项 目 数 量 人工(工日) 2831960 水泥(t) 223380 石油沥青(t) 10004 各类钢材(t) 20517 33原木(m) 2474 锯材(m) 1476 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9,1。 表2.9-1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数 值 项 目 单 位 主线 延安连接线 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 一级 二级 一级 设计速度 km/h 80 60 80 路线总长度 km 9.03 15.4 1.337 ~37~ 路基宽度 m 25.5 12 25.5/33.25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351 270 351 最大纵坡 % 2.4 2.7 2.4 最小坡长 m 180 130 180 凸形 m/处 12000/1 7000/1 12000/1 竖曲线最小 半径 凹形 m/处 6000/3 8000/1 6000/1 经济指标 投资总金额 万元 114101.9997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4428.7378 ~38~ 3 工程分析 3.1 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3.1.1 施工期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公路施工过程中,各类工程因其作业性质和作业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差异,其中以桥梁和隧道施工的环节比较复杂,产生的污染物类型较多。本工程不设隧道,评价分别就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分析工艺中各环节产生的污染物。 ? 桥梁施工工艺与产污环节分析 本工程桥梁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预制安装的施工方法;下部结构以桩基础为主,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孔过程通过泥浆循环固壁保证成孔质量,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桥梁上部构造工程。桥梁施工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见图3.1.1,1所示。 图3.1.1-1 桥梁施工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分析图 ? 路基施工工艺与产污环节分析 ? 路基清表 产生松散堆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公路新增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草丛等植被的清除或移栽导致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在清理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噪声和扬尘影响。 ? 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过程中,填筑材料中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含有大量的粉尘,在运输 ~39~ 和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扬尘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和植被生长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如果纵向调运不合理,造成弃方增加,引发水土流失;路基压实机械产生的施工噪声给沿线村庄和学校带来影响。 ? 路面施工工艺与产污环节分析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沥青在熬炼、搅拌和摊铺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沥青烟中含有多环芳烃和苯并(α)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有损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 ? 临时工程 施工便道开挖易造成水土流失;施工营地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搅拌站、弃土场产生扬尘,并易引发水土流失;沥青搅拌站产生扬尘和沥青烟,同时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道路两侧扬尘和噪声污染。 ? 废水、废气、固废 结合上述公路主要施工内容,归纳出本工程施工期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的产生环节见表3.1.1,1所示。 表3.1.1-1 施工过程各类污染物产生一览表 主要污染物种类 工程名称 水 气 渣 污水来源 污染物 废气 污染物 废渣 污染物 施工营地 生活污水 COD、SS、NH-N 燃料燃烧 SO、烟尘 生活垃圾 / 32 施工便道 ---- ---- 施工扬尘 TSP ---- ---- 建筑垃圾、路基开挖 ---- ---- 施工烟尘 TSP 弃土 废旧沥青 苯并(α)路面铺设 / / 沥青烟气 / / 芘 混凝土拌合混凝土拌合设备水泥、沙、高分土、沙、石、施工扬尘 TSP 物料废渣 站、预制场 冲洗泥浆废水 子添加剂等 废料 混凝土拌合设备水泥、沙、高分SO、NO、CO2x、施工机械 泥、沙、岩冲洗水 子添加剂等 等 砾碎屑、废施工机械跑冒滴物料废渣 棉纱、其他漏及保养维修产石油类等 施工扬尘 TSP 废料 桥涵 生的含油污水 泥、沙、岩钻孔泥浆水 SS / / 泥浆 砾碎屑 3.1.2 运营期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运营期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较施工期简单,主要为养护中心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公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路面雨水和运营初期沿线植被未完全恢复产生的水土流失等,此外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处置不当还可能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发生。 ~40~ 3.2 污染源分析 3.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 施工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产生的无组织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沥青铺设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施工扬尘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SP;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非甲烷总烃等;沥青烟气中主要有THC(总烃)、x 酚类和B[a]P等有毒物质。 ? 施工废水 废水主要有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主要来自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施工废料的处置和施工营地等。 ? 砂石料冲洗废水 主要污染物为SS,通过调查初步分析SS浓度可达20000mg/L,采用沉淀池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 ? 该废水pH为9,12,主要污染物SS类比产生浓度为5000mg/L,应设置自然沉淀池对该废水澄清沉淀后综合利用,必要时投加中和药剂,不外排。 ? 机修含油污水 含泥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车辆维修、保养和机械修配冲洗废水,为间歇式排放, 150mg/L。应设置沉淀池对机修含油废水进行收集沉淀后,经油水含油浓度一般在30, 分离器处理回用于施工区域洒水降尘,不外排。 ? 钻孔灌注桩排水 主要污染物为SS,通过调查初步分析SS浓度可达1000mg/L,采用沉淀池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 生活污水 3施工期施工人数约15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7.2m/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氨氮等。施工场区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少量盥洗类生活污水用于洒水灭尘。 ? 施工噪声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包括挖掘机、推土机、钢筋切断机、起重机、振动碾等,产生的等效噪声级约76,98dB(A)。根据常用机械的实测资料,其污染源强分别见表3.2.1,1。 ~41~ 表3.2.1-1 道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 序号 机械类型 型号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最大声级 1 轮式装载机 ZL40 5 90 2 轮式装载机 ZL50 5 90 3 平地机 PY16A 5 90 4 振动式压路机 YZJ10B 5 86 5 双轮双振压路机 CC21 5 81 6 三轮压路机 5 81 7 轮胎压路机 ZL16 5 76 8 推土机 T140 5 86 9 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W4-60C 5 84 10 发电机组(2台) FKV-75 1 98 11 冲击式钻井机 22 1 87 ? 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 垃圾。估算主要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处置措施见表3.2.1,2。 表3.2.1-2 建设期主要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措施 项 目 产生量 利用量 处置量 处置措施 排放量 3弃土弃渣(m) 1864238 1567274 296964 弃土场 0 生活垃圾(t) 54.75 0 54.75 垃圾填埋场 0 建筑垃圾(t) 33557.3 0 33557.3 建筑垃圾填埋场 0 完全利用或冷再生后用3废旧沥青渣(m) 9101 9101 0 0 于路底面层或基层铺设 注:施工期施工人员按照150人计算。 3.2.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2.2.1 噪声 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公路行驶汽车,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中车速计算法,公路交通噪声排放源试验结果,确定各类车辆在不同车速下的平均辐 射声级见表3.2.2,1。 表3.2.2-1 各类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 昼间 夜间 路段 车型 辐射声级计算式 车速 单车辐射 车速 单车辐射 (km/h) 声级dB(A) (km/h) 声级dB(A) 65 小型 L=12.60+34.73 lgV80 78.7 75.6 o11 主线(K15+400,终中型 L=8.80+40.48 lgV70 83.5 55 79.3 o22 点)、延安连接线 大型 L=22+36.32 lgV60 86.6 45 82.0 o33 小型 L=12.60+34.73 lgV 60 74.4 45 70.0 o11主线(K0+000,中型 L=8.80+40.48 lgV 50 77.6 40 73.7 o22K15+400) 大型 L=22+36.32 lgV 40 80.2 35 78.1 o33 ~42~ 3.2.2.2废气 ? 汽车尾气 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主要是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污染物是NO、COx 等。本次评价仅选取NO作为评价因子。 x 汽车排放尾气中NO的日均排放量可按下式估算。 x 3,1 Qj,3600AE,iij,i1 式中: Q—j类污染物排放源强,mg/s•m; j A—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见表3.2.2-2; i E—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 ij 由本工程交通量、车型分布及设计车速,计算污染物NO的排放源强见表3.2.2,3。 x 表3.2.2-2 路段评价年小时车流量预测值 单位:Veh/h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路段名称 车型 183 273 400 小车 安塞,沿河湾 26 38 55 中车 (K0+000,K15+400) 22 33 47 大车 241 352 521 小车 沿河湾,延安 22 44 64 中车 (K15+400,终点) 23 33 46 大车 表3.2.2-3 各车型NO预测年单车排放因子 单位:mg/(辆•m) X 小车 中车 大车 路段名称 车速单车排放因子 车速单车排放因子车速单车排放因子 (km/h) (mg/辆•m) (km/h) (mg/辆•m) (km/h) (mg/辆•m) 安塞,沿河湾 60 2.37 50 5.40 40 10.40 沿河湾,延安 80 3.71 70 7.20 60 10.48 由本工程交通量、车型分布及设计车速,计算运营期公路线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 。 放源强见表3.2.2,4 表3.2.2-4 公路线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 单位:mg/s?m 特 征 年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路 段 安塞,沿河湾 0.3048 0.4330 0.6779 沿河湾,延安 0.4301 0.6111 0.9500 ? 油烟废气 养护中心综合楼内设置餐厅,燃用清洁能源液化气。 油烟所含主要污染物为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按最大30人用餐 ~43~ 计,人均食用油用量按30g/人?d计,估算其食用油量为0.33t/a。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平均为2.83%。据此计算日常炊事油烟产生量约为0.009t/a。按照小型油烟机60%的处理效果,油烟排放量约为0.0036t/a。 3.2.2.3 废水 ? 养护中心生活污水 3站内定员30人,生活用水量1040.3t/a(2.85m/d),生活污水产生量883.3t/a 3(2.42m/d),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后排至延河。 表3.2.2-5 养护中心生活污水产排情况一览表 污水产生污染 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时段 人数 排放去向 3量(m/a) 因子 (mg/L) (t/a) (mg/L) (t/a) COD 300 0.26 48 0.04 处理达标后外365d 30 883.3 氨氮 20 0.02 8 0.01 排延河 SS 200 0.18 10 0.01 ? 路面雨水 公路运营期路面雨水排放会对沿线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污染物因子有SS、COD和石油类等。 运营期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为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再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排水设施进入附近水域,造成石油类和COD的污染影响。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很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路面及大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长度等。由于各种因素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路面径流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难确定。 根据长安大学实测结果和有关文献资料,路面污染物浓度见表3.2.2,6。 表3.2.2-6 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西阎高速) 单位:mg/L(pH除外) 项 目 pH COD SS 石油类 cr 一次降水平均值 7.4 32.04 131.8 2.6 3.2.2.4 固体废物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养护中心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和道路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料。养护中心生活垃圾产生量5.48t/a,站内收集后运往安塞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3.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3.3.1 施工期 ~44~ 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见表3.3.1,1所示。 表3.3.1-1 本工程施工过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影响程度 项目 影响特征 影响分析 大 中 小 路基开挖,直接破坏地表植被,使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面积 减少;路基工程建设可改变地表径流方向,对当地生态环路基工程 线状切割 ? 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主要影响到农田作物、林地等植被。 通过地表弃土,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改变地形地貌 以及自然景观,使部分地段植被覆盖下降,影响生态系统弃土场 斑块扩散 ? 的结构和功能。弃土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 问题。影响对象主要是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及自然景观。 通过运输机械(车辆)碾压,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物理结 构,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并加剧施工便道 带状切割 ? 水土流失。 通过桥涵工程建设,可改变地形地貌、水文过程和地表植 被,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桥涵工程 斑块扩散 ? 流失等生态问题。影响对象主要是自然景观、地形地貌、 水文过程及地表植被等,同时影响河流水质。 通过场地占用、机械碾压以及人员活动等,可破坏地表植 被和土壤结构,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与临时场地 斑块扩散 ? 场地规模、人员数量以及施工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同时生活营地 产生生活垃圾等环境问题。 通过场地永久占用以及人员活动等,破坏地表植被,降低 生态系统功能。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与站场规模、人员数量养护中心 斑块扩散 ? 等有密切关系。施工结束后可通过站场绿化改善周边生态 环境 3.3.2 运营期 ? 水土流失 运营期生态影响主要为水土流失,主要因素包括植被破坏区和弃土场等。必须落 实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水土流失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 ? 景观影响 工程营运后将会促进沿线土地的开发及有效利用,亦可改变沿线地区的环境面貌, 使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与道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新农村景观;弃土场在 进行复垦或绿化后,对周围环境景观的影响逐渐降低。 此外,运营期还将对土壤、植被、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要素产生一定影响。 3.4 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本工程沿现有道路进行布线,并13次跨越延河,沿线区域大型货运车辆较多,石 ~45~ 油、化肥农药等车辆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运营期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和事故风险,其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品泄漏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车内油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46~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貌特征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延河中下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内沟壑纵横,黄土覆盖层厚度50,100m,海拔高度860.6m,1525m,地貌类型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和河谷阶地区。 公路沿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主要地貌类型为黄土梁峁和延河河谷阶地。 4.1.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延安地区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台向斜的陕北台凹的一部分,地处地台向斜的东南侧。区内构造简单,地层平缓,无火成岩侵入,是华北陆台上最稳定的部分。全区仅局部可见岩层出现平缓波状的小褶曲,没有发现大的褶皱与断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延安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4.1.3 水文地质 区域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受当地干旱气候条件所制约。潜水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黄土层垂直渗入,经过水平径流至梁峁边缘斜坡地带排泄于沟谷中。因此,除局部漫滩地段河水补给地下水外,地下水补给河水是延安市最主要的补给形式。 本区地下水主要类型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和补排关系较单一。受地区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降水量少且集中,并多沿沟谷汇于河流,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 4.1.4 地表水 本工程沿线地表水主要为延河,执行?类水域标准。 延河为黄河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发源于榆林靖边县高峁山,于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河、南川河、杜甫川等。延 243河全长286.9km,流域面积7725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895×10m,径流模数为 32436425m/km?a,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756×10t。 4.1.5 气候特征 ~47~ 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冷热多变、温差大;冬春干旱,降雨集中。项目区气候资料见表4.1.5,1。 表4.1.5-1 公路沿线气候要素表 多年 气温(?) 风速(m/s) 最大冻 最大积 平均 结冰期 市(县) 无霜期土深度 雪深度 极端 极端 平 主导 降雨量(d) 平均 最大 (d) (cm) (cm) 最高 最低 均 风向 (mm) 11月下旬,558.4 157 宝塔区 9.7 39.17 -25.4 1.8 17 SW 80 24 2月上旬 安塞区 8.7 36.5 -18 1.9 16 N 505.3 179 84 86 14 4.2 环境保护目标 ? 延河重要湿地 本工程设置跨延河桥梁13座,桥梁跨越延河河滩、河道及泛洪区等湿地范围。根据设计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13座跨河桥梁共设有桥墩176个,其中在河漫滩内设桥墩68个,不涉及涉水桥墩,本工程与延河重要湿地的位置关系及影响分析详见第6章。 ? 文物 根据调查,在路线K19+700左侧有北宋石窑石窟一座,相邻道路红线。根据咨询延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此文物未进行定级。 除此外,路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 4.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本工程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主要地貌类型为黄土梁峁,其次为延河河谷地貌。 区域属暖温带森林灌丛草原植被带。受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区域天然次生林分布稀少,植被覆盖率较低。随着农业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比例逐渐减少,人工植被比例逐渐增加。自然植被以灌丛和草丛为主,人工植被以刺槐、杨树、油松等乔木林和农业植被为主。 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区域属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区域气候干旱、植被较稀少、加之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严重。 4.3.2 沿线生态系统类型 2工程全线永久占地120.08hm,生态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区域及弃土 2场等临时占地区域,总面积约12.3km。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村镇、农田、河流、林地、草地等五种生态系统,且以农田、草地生态系统为主。各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表4.3.2 ~48~ ,1。 表4.3.2-1 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表 序号 生态系统类型 现状描述 包括天然草地和荒草地,大面积分布于区内,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草、冰1 草地生态系统 草、芦草、狗尾草等。 斑块状分布于区内,主要为灌木林和乔木林,优势树种有杨树、柳树、2 林地生态系统 榆树等;优势灌木主要有山桃、柠条、沙柳、沙棘等。 大面积分布于区内,结构简单,作物种类单一。评价区内农田主要为耕3 农田生态系统 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等。 呈块状分布于改建路段两侧,主要涉及安塞区和宝塔区下辖21处村庄4 村镇生态系统 和5所学校、1所卫生院。 5 河流生态系统 沿线主要河流为延河,路线13次以桥梁形式跨越河流。 4.3.3 土壤类型及分布 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和黄绵土。褐土主要分布在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及疏林下,黄绵土主要分布于人工林及荒山荒地,淤积土亦有少量分布,常见于河谷阶地和川滩地。土壤多为黄土母质发育形成,具有黄土的特性,土层深厚、疏松、多孔隙,透水性较强。 4.3.4 土地利用现状 评价区生态环境信息获取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与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以美国陆地Landsat-8卫星图像数据源为信息源,时相为2016年6月27日,空间分辨率为15m,能够满足1:100000遥感解译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波谱分辨率。评价区卫星遥感影像图见图4.3.4,1。 ?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及遥感影像特征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将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为11个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遥感影像特征见表5.1.7,1。 表5.1.7-1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遥感影像特征 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遥感影像特征 1 有林地(031) 暗绿色,分布于沟谷阴坡 2 灌木林地(032) 草绿色,分布于较陡沟谷或沟谷阴坡 3 草地(04) 浅绿色,分布于陡坡沟坡地 黄色,分布于黄土梁峁盖地和缓坡地。在河道两侧呈带状,4 耕地(01) 块状分布,解译标志明显 5 工矿用地(06) 紫色,斑块状分布 6 交通运输用地(10) 线状,蓝绿色 7 住宅用地(07) 主要为农村居民用地,一般为较规则的方形,粉色色调 8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08) 斑块状分布,芥末绿色彩 9 河流水面(111) 主要为线状河流水系(延河),呈蓝色条带状 10 商服用地(05) 斑块状,暗紫色 11 裸地(127) 棕色,点状或小斑块分布 ~49~ ?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见图4.3.4,2,土地利用类型统计结果详 见表4.3.4-1。 表4.3.4-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及比例分布 2序号 土地利用类型 合计(hm) 占总面积的比例(%) 1 有林地 59.27 4.82 2 灌木林地 103.07 8.38 3 草地 328.97 26.76 4 耕地 266.74 21.70 5 工矿用地 115.14 9.37 6 交通用地 87.42 7.11 7 住宅用地 102.80 8.36 8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15.10 1.23 9 河流水面 109.57 8.91 10 商服用地 16.12 1.31 11 裸地 25.23 2.05 12 合计 1229.43 100.00 根据统计结果,评价区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评价区的26.76%和21.70%;其次为 林地,占13.2%;其余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少。 ? 有林地:主要为杨树、柳树、榆树等乔木林,经济林主要为枣树、苹果等,面 2积约59.27hm,占评价区面积的4.82%。 ? 灌木林地:广泛分布于评价区沟谷两侧,且以阴坡陡坡沟坡地为主,分布较为 2均一。灌丛生长矮小,以山桃、柠条、沙柳、沙棘等为主。面积为103.07hm,占评价 区面积的8.38%。 ? 草地:主要为天然草地和荒草地,是评价区分布较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广泛分 布于沟谷两侧,主要为白草、冰草、芦草、狗尾草等,植被长势差,以中低覆盖度为 2主,面积328.97hm,占评价区面积的26.76%。 耕地:主要种植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土豆、谷子等,包括以种植农? 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分布于河流阶地、梁峁盖地 2和梁峁缓坡地。面积为 266.74hm,占评价区面积的21.70%。 ? 工矿用地 斑块状或条状分布于区内,主要为沿线延安声威水泥厂、安塞县第二污水处理厂 2以及小型汽车修理厂等工业企业,面积为 115.14hm,占评价区面积的9.37%。 ? 交通运输用地 ~50~ 主要为包茂高速、延延高速、S206、延安北过境及乡镇公路等用地,用地面积为 287.42hm,占评价区面积的7.11%。 ? 住宅用地 2主要为公路沿线各乡镇居民住宅,面积为102.80hm,占评价区面积的8.36%。 ?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2主要为公路沿线安塞县职教中心、安塞县初级中学等用地,面积为15.10hm,占评价区面积的1.23%。 ? 河流水面 2主要为延河及其支流,面积为109.57hm,占评价区面积的8.91%。 ? 商服用地 2主要为沿线商铺、加油站等设施,面积为16.12hm,占评价区面积的1.31%。 ? 裸地 2点状或小斑块分布于路线两侧,面积为25.23 hm,占评价区面积的2.05%。 4.3.5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 据收集资料与调查走访,受沿线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评价区内大型陆生野生动物极少,小型野生动物较多,主要是黄鼠狼、蝙蝠、家鼠、花鼠等;鸟类有麻雀、喜鹊、乌鸦等,区内未见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水生动物 据调查走访,评价区延河河段无鱼类及其“三场”分布。 4.4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工程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评价区景观类型主要为农田景观、草地景观、林地景观、村镇景观、道路景观和河流景观等六种景观类型,其中草地和农田景观占绝对优势。根据《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报批稿)》,本次对景观敏感性目标采用视距、相对坡度、特殊性和相融性等指标分级进行综合评价。 ?视距 视距指从行车视点至所视景物的最短距离。按视距分为近景带(0m,400m)、中景带(400m,800m)和远景带(800m,1600m),分别得3分、2分、1分。 ?相对坡度 ~51~ 景物表面相对主视线的坡度为相对坡度。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视线的坡度越大,景观被看到的部位和被注意到的可能性也越大。相对坡度指标可划分为坡度为90?、坡度为60?,90?、坡度为30?,60?、坡度为0?,30?、坡度为0?等5级,分别得4分、3分、2分、1分、0分。 ?特殊性 特殊性指景观的重要性和地位,一般用来评价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世界遗产区、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特殊性价值。特殊性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直辖市)、地市级、县市级及县市级以下等6级,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1分、0分。 ?相融性 相融性指视觉上公路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程度,可划分为不相融、较不相融、中度相融、高度相融,分别得4分、3分、2分、1分。 根据上述指标,对沿线主要景观类型逐一进行评分,评价结果见表4.4,1。 表4.4-1 公路沿线景观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 景观类型 指标 农田景观 林地景观 草地景观 村镇景观 道路景观 河流景观 视距 3 3 3 3 3 3 相对坡度 1 2 1 1 1 2 特殊性 0 0 0 0 0 0 相融性 2 1 2 1 1 2 合计 6 6 6 5 5 7 表4.4-2 公路沿线景观环境敏感性指标评分表 级别 ? ? ? ? 评分 16-14 13-10 9-5 4-2 观赏者对该目标的关注程度 极为关注 非常关注 较为关注 较少关注 景观敏感目标类别 高度敏感 次高度敏感 中级敏感 低敏感 从表4.4,1及表4.4,2看出,河流景观敏感程度较高,得分为7分,其次为林地、草地和农田景观得分为6分,其余景观得分均为5分,为中级敏感类型,敏感性相对较低。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本工程景观敏感目标均低于?级,因此不再进行阈值指标、生态美学价值指标、资源价值指标与视觉价值指标的第二层次分析。 ~52~ 4.5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5.1 声环境敏感点现状调查 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共16处村庄,无学校和医院。 4.5.2 现状监测 4.5.2.1 监测点布置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位于农村区域,沿线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 本次监测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特征及公路“以点代线”的原则,选择处于不同路段、不同环境状况下的敏感点进行现状监测。根据筛选,选择6处村庄敏感点作为监测点,以了解工程沿线的交通噪声和环境噪声现状。 公路沿线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见图2.3.2,1。 4.5.2.2 监测方法及监测时间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执行,延长县环境监测站于2017年4月21日,26日对环境噪声监测点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5.2.3 监测要求 ?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连续监测两日,每天昼夜各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20min; ? 沿线村庄居民点布设1,2个监测点,分别设在临路第1排和第2排房屋窗前1m处,学校、卫生院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楼层窗前1m处,测点高度距地1.2m。 4.5.2.4 监测结果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5.2,1。 表4.5.2-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 dB(A) 监测点 监测点 评价标准及 监测点位置 第一日 第二日 名 称 桩号 评价结论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主线 临路第一排房屋 交通噪声 57.6 52.1 57.4 51.8 满足4a类标准 陈家砭 K0+800 远离道路处 背景噪声 43.4 39.8 41.1 38.7 满足2类标准 临路第一排1层 51.6 47.4 52.7 46.2 满足4a类标准 临路第一排3层 交通噪声 51.4 45.7 51.8 44.9 满足4a类标准 边墙村 K5+900 临路第一排5层 51.1 45.2 50.9 44.9 满足4a类标准 远离道路处 背景噪声 41.3 37.2 40.9 35.9 满足2类标准 临路第一排房屋 交通噪声 57.5 49.4 58.1 49.7 满足4a类标准 K19+700 石窑村 K20+500 远离道路处 背景噪声 45.2 37.2 42.5 38.7 满足2类标准 井家湾 K22+200 距包茂高速最近处 交通噪声 64.5 58.7 61.6 56.9 4a类,夜间超标 ~53~ 延安连接线 临路第一排1层 61.9 51.7 60.7 50.9 满足4a类标准 临路第一排3层 59.6 51.5 60.3 50.4 满足4a类标准 K0+000 交通噪声 狄青牢 临路第一排5层 58.7 51.0 59.9 50.0 满足4a类标准 临路第一排7层楼 58.5 51.1 59.6 49.7 满足4a类标准 K0+400 远离道路处 背景噪声 42.8 40.1 41.0 40.2 满足2类标准 杨家湾 K1+326 临路第一排房屋 交通噪声 58.3 47.2 53.9 45.8 满足4a类标准 4.5.2.5 现状评价 井家湾、相邻包茂高速较近,最近距离约40m,因此受高速交通噪声影响,井家湾夜间超标,最大超标3.7dB(A),其余敏感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关要求。 4.5.3 交通噪声监测 4.5.3.1 监测点位布设 本工程为旧路改建项目,根据工程沿线敏感点分布特征,评价选取在K13+480白家沟村处布设24h交通噪声连续监测点位。 4.5.3.2 监测要求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执行,监测每小时的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同时分大、小车型记录车流量。 4.5.3.3 监测结果 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见表4.5.3,1和图4.5.3,1。 表4.5.3-1 白家沟交通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 日期 4月25日,26日 监测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噪声测定值 60.8 62.9 62.5 62.1 64.2 64.7 67.1 64.8 LdB(A) Aeq 大车 11 17 10 15 9 16 17 18 车流量 (辆) 小车 43 39 47 32 55 54 67 60 监测时间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噪声测定值 63.4 63.9 62.7 61.8 62.2 59.4 53.6 51.7 LdB(A) Aeq 大车 13 18 18 13 19 17 12 10 车流量 (辆) 小车 58 47 44 39 33 29 21 18 监测时间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噪声测定值 51.5 51.9 51.1 53.2 51.9 54.7 54.2 62.8 LdB(A) Aeq 车流量大车 7 6 5 8 6 11 5 10 (辆) 小车 12 17 8 10 15 23 26 47 注:表中车流量为20min的交通量。 ~54~ 图4.5.3-1 白家沟交通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 通过图4.5.3,1可知,白家沟昼间噪声值为54.2,67.1dB(A),夜间噪声为51.1,54.7dB(A),昼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 4.5.4 现状评价 从现状监测结果可见: ? 除井家湾夜间超标外,其余各敏感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4a标准。 54.7dB(A),昼夜?白家沟昼间噪声值为54.2,67.1dB(A),夜间噪声为51.1, 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 4.6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6.1 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在杨家湾大桥下游布设一个监测断面,见图2.3.2-1。 4.6.2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为pH值、COD、NH-N、石油类共四项。监测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3 术规范》进行(表4.6.2,1)。 表4.6.2-1 地表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项 目 分析方法 方法标准 最低检出限(mg/L) 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0.1(无量纲) COD 重铬酸钾法 GB11914-1989 5.0 NH-N 纳氏试剂光度法 HJ 535-2009 0.025 3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 0.01 4.6.3 采样时间和监测频率 采样时间为2017年4月19日,20日,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集一个混合样。 ~55~ 4.6.4 监测结果 地表水监测结果见表4.6.4,1。 表4.6.4-1 地表水质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 监测断面 pH值 COD NH-N 石油类 3采样时间 2017.4.19 7.6 18 0.711 0.04 杨家湾 2017.4.20 7.6 16 0.707 0.04 大桥下游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地表水?类标准 6,9 20 1.0 0.05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延河杨家湾大桥下游断面中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 4.7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4.7.1 监测点布置 本次共布设2个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监测点位置及监测项目见表4.7.1,1和图2.3.2,1。 表4.7.1-1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置及监测项目 编号 监测点位置 路线桩号 监测项目 1 碟子沟 延安连接线K8+000 PM24h平均值;NO1h平均值与24h平均值 10 2 2 狄青牢 延安连接线K0+000 4.7.2 采样及分析方法 环境空气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见表4.7.2,1)。 表4.7.2-1 环境空气采样及分析方法 3项目 分析方法 分析标准 检出限(mg/m) NO Saltzman法 GB/T 15435-1995 0.12ug/10mL 2 PM 重量法 HJ 618-2011 0.01 10 4.7.3 采样时间及监测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延长县环境监测站于2017年4月19日,4月28日进行,有效监测7天。监测频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采用人工瞬时采样方式。 4.7.4 监测结果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7.4,1。 ~56~ 3表4.7.4-1 NO、PM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μg/m 210 碟子沟 狄青牢 采样日期 NO PM NO PM 210210 1h平均值 24h平均值 24h平均值 1h平均值 24h平均值 24h平均值 2017.4.19 20.8,26.1 23.5 127.5 19.5,25.1 22.4 135.8 2017.4.20 20.9,26.5 23.1 132.4 19.5,24.3 21.1 129.4 2017.4.21 19.7,26.3 22.9 130.5 19.3,26.0 21.9 130.8 2017.4.22 19.7,23.7 20.6 129.3 20.7,25.6 22.5 128.9 2017.4.23 18.4,25.1 21.4 128.2 19.4,24.1 21.0 129.9 2017.4.24 19.4,23.5 20.9 131.1 17.5,23.1 20.3 131.5 2017.4.25 20.4,25.0 22.4 127.5 20.4,25.1 22.2 132.1 二级标准 200 80 150 200 80 150 超标率% 0 0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0 0 4.7.5 现状评价 由监测结果统计可以看出,碟子沟和狄青牢两个监测点位NO 1h平均值、24h平2 均值及PM 24h平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10 4.8 工业污染源调查 现场调查,本工程主要位于农村地区,工业企业主要为延安声威水泥厂、安塞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以及小型汽车修理厂、加油加气站等。 ~57~ 5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1.1工程选线、占地合理性分析 5.1.1.1 工程选线合理性分析 ? 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本工程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属于延安市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符合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安塞县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工程占地合理性分析 22本工程全线永久占地120.08hm,路线全长25.764km,用地指标为4.6608hm/km。用地总体指标分析见表5.1.1,1。 表5.1.1-1 本工程用地总体指标分析表 工程用地 工程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等级 地形 分析 222类别 体指标(hm/km) 面积(hm) 长度(km) hm/km 高值:7.8544 山岭 改建 一级公路 120.08 25.764 4.6608 中值:7.3385 合理 重丘区 低值:6.8499 由表5.1.1,1可以看出,本工程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山岭重丘区,用地指标小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低值,符合交通部、建设部以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求,从工程的角度分析,工程永久占地数量合理。 ?满足环境功能区划 工程沿线环境空气属二类区;地表水环境延河评价河段水域为?类水域;生态环境功能为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主要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本工程建设无环境功能区划限制或制约,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改变区域现有环境空气、地表水和生态环境功能。 项目建成运营后,交通噪声有所超标,在采取工程降噪、管理和规划建设控制等措施后,可降低噪声对规划建设的噪声敏感建筑的影响。 ? 环境敏感区 ? 本工程设置跨延河桥梁13座,桥梁跨越延河河滩、河道及泛洪区等湿地范围,并在河漫滩内设置桥墩。根据现场调查,延河两岸相邻河滩地及泛洪区内植被覆盖度较低,主要植被类型为野生常见丛生杂类草草丛,在向远处基本为农田、村镇及建设用地;延河评价区河段无珍稀保护鱼类及其“三场”分布,无保护动植物。因此工程 ~58~ 建设不会改变延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环境。 ? 本工程在K19+700左侧有北宋石窑石窟一座,相邻道路红线,此文物未进行定级。路线经过文物路段为改建段与新建路段交叉处,设计路线未压占文物。在做好施工保护措施后,对文物影响较小。 综上,工程选线符合沿线区域相关规划要求,对环境敏感区影响较小,工程占地符合规划要求,选线基本合理。 5.1.1.2 临时占地合理性分析 公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因弃土、桥梁箱梁预制、混凝土拌合、施工交通等需要临时占用土地,使用期约3a。工可研未给出弃土场、预制场、拌合站、施工营地等选址与占地数量,评价提出选址要求。 ?弃土场选址要求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弃土场选址应考虑其可恢复性,弃土场造成的影响应能逐步减轻; ?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禁止选在河流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延河重要湿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禁止设于环境风险大的地段上,如有崩塌滑坡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路段、行洪道上等; ?应避开景观敏感点处,如视角大处、视见频率高处、特色景观处、景观难以恢复处; ?禁止选在影响重要资源的区域,如水源、高产农田、特产农田和矿产资源等。 ?施工营地选址要求 ?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两侧的现有房屋和场地; ?尽量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 ?尽量避开农、林等生产用地; ?临河路段施工营地的布设应远离河堤,禁止布设在延河重要湿地内; ?尽量避开重要规划用地范围。 ?拌合站选址要求 ~59~ ?布设在敏感点下风向300m以外;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或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 ?应远离地表水体及其支流,禁止布设在延河重要湿地内。 延安连接线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评价建议购买商品沥青混凝土,不设沥青拌合站,减少占地和环境影响。 ?桥梁预制场地选址要求 ?布设在敏感点下风向200m以外并远离河堤,但应尽量靠近桥梁施工区域,交通便利、顺畅;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或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场地应地势平坦,避开软地基路段。 ?禁止布设在延河重要湿地内。 ?施工便道选址合理性分析 ?将施工便道与其他临时占地选址统一考虑,尽量利用现有道路; ?施工结束后应尽可能用于地方道路; ?应易复垦、易治理、易进行植被恢复; ?避绕不良地质,避免出现大的挖方边坡。 ?砂石料场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所需其它砂石料全部外购。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砂石料场的水土流失责任属料场开采方,砂石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由购买方在付给开采方的砂石料购买费用中支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砂石料供应商是否具有合法手续,并在砂石料购买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环保要求。 5.1.2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1.2.1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种类型。永久占地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和附属设施等,临时占地包括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便道及施工生产生活区等。 22工程全线永久占地120.08hm,其中新增占地108.32hm,永久占地统计见表2.6.1-1和表2.6.1-2。本工程新增永久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占总占地面积的41.88%,其次为林地和旱地,占总占地面积的22.90%和21.25%。永久占地对宝塔区河庄坪镇和 ~60~ 安塞区沿河湾镇等乡镇影响较大,评价要求按照陕西省相关要求采取林地异地补偿和占用耕地补偿,可达到土地利用的占补平衡。 项目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需按相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较小。本次评价将重点分析永久占地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根据项目可研,结合遥感解译和现场踏勘,工程建设前后评价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见表5.1.2,1。 2 表5.1.2-1 工程建设前后沿线评价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单位:hm 建设前 建设后 永久 变化率 土地类型 变化量 占地 (%)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27.50 134.84 10.97 -27.50 -2.24 林地 162.34 13.20 50.29 278.68 22.67 -50.29 -4.09 草地 328.97 26.76 25.52 241.22 19.62 -25.52 -2.08 耕地 266.74 21.70 0 115.14 9.37 0 0 工矿用地 115.14 9.37 11.76 195.74 15.92 +108.32 +8.81 交通用地 87.42 7.11 5.00 97.8 7.95 -5.00 -0.41 住宅用地 102.80 8.36 0 15.1 1.23 0 0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 15.10 1.23 0 109.57 8.91 0 0 河流水面 109.57 8.91 0 16.12 1.31 0 0 商服用地 16.12 1.31 0 25.23 2.05 0 0 裸地 25.23 2.05 120.08 1229.43 100.00 / / 合计 1229.43 100.00 22从表5.1.2,1可知,工程建设前后,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50.29hm、25.52hm, 2减少比例分别为4.09%、2.08%,林地减少27.50hm,减少比例2.24%;交通运输用地 2增加108.32hm,增加比例为8.81%;其余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 5.1.2.2 土壤影响分析 施工期工程对土壤的影响按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分别进行分析。 永久占地主要是压占土地造成土壤压实和对土壤表层的剥离,由于挖方堆放、土层扰乱以及对土壤肥力和性质的破坏,改变土壤的利用方式,被占用的土地将永久丧失农业、林业等生产能力,对土壤影响较大;临时占地通过施工结束后的土地平整,可逐步恢复为耕地或林草地,对土壤影响相对较小。 5.1.2.3 植被影响分析 本工程全长25.764km,共设桥梁17座,桥涵占路线总长的9.90%,桥涵工程可减少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工程新增主要占地类型为草地,占新增永久占地面积的41.88%,其次为旱地和林地,占新增占地面积的21.25%和22.90%。 根据调查,公路永久占用的耕地主要为旱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农业植被主要是 ~61~ 玉米、豆类等;林地主要为天然次生林和退耕还林地,优势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等;灌草植被主要是荆条、柠条、沙棘、白草、冰草、芦苇等,区域内受影响的植被无国家级、省级保护植物。工程永久占地将永久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在采取对耕地、林地进行“占一补一”补偿措施及施工结束对路线两侧全线绿化措施后,损失的植被可得到一定的补偿恢复。 5.1.2.4 野生动物影响分析 公路沿线影响区内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为草兔、鼠类等;鸟类主要有燕子、麻雀、喜鹊等,未见大型野生动物,调查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 本工程为沿现有道路改建,沿线村庄较多,人为活动较频繁,天然林地、灌草丛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较少,野生动物较少,对其影响较小。 5.1.2.5 水生生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以桥梁形式跨越延河13次,施工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扰动,造成局部范围水体透明度下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桥梁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据调查走访,延河评价区河段无珍稀保护鱼类及其“三场”分布,因此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5.1.2.6 沿线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22工程全线新增永久占地108.32hm,其中占用耕地25.52hm,占新增永久占地面积的23.56%,占用比例较大。施工期占用的耕地将永久失去农业生产能力,加之工程沿线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因此项目建设对沿线农业生产会带来较大影响。在公路施工期可通过将临时占地与土地整治造田结合,上覆熟土造地,通过上述方法,可部分补偿因公路建设而占用的耕地,降低对沿线耕地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路线在初步设计时应进一步优化设计,以尽量减少耕地的占用,按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开垦新的耕地,特别是做好弃土场、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并兼顾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 根据调查,沿线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豆类、薯类等,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按 2照玉米产量7164kg/hm计算,每年造成农业经济损失约18.28万元。 5.1.2.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施工期基础土石方工程,设备、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等施工活动将不同程度地产生地表扰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特别是降雨期,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范围内水土流失。 ~62~ 5.1.2.8 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改建工程,工程永久占地会对沿线占地范围内草地、林地、农田造成破坏,对沿线的草地、林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公路工程为线性工程,对区域植被分布产生带状和破碎影响,致使区域植被覆盖率、生物量有所降低,从占地的数量、比例和占地类型看,区域种群数量不会因此改变。从整个评价区来看,工程建设不会减少生态系统的数量,不会改变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后,对评价区内的各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1.2.9 对沿线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本工程位于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属于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工程沿线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域生态保护对策为沟谷墹地建设基本农田,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人工草地和特色经济林木。 公路施工过程清理地表附着物,尤其是地表植被,遇降水季节和大风天气,会造成水土流失,本工程占用土地主要为退耕还林、草地和旱地,工程占用林地、耕地等使区域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减少,增加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就近拉运至弃土场处理,实行先挡后弃,建设挡土墙、护坡和截排水设施,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绿化、植被恢复;拌合站、预制场及施工营地等施工结束后也将进行植被恢复;路线两侧设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并根据路线地形进行绿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不会改变目前的生态功能区功能。 5.1.3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1.3.1 植被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完成后将对道路两侧及边坡和养护中心采取绿化措施,对弃土场等临时占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采用的绿化物种以当地常见种为主,不会引起物种代替;且绿化措施会补偿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逐渐减缓因施工期地表植被清除带来的生物量减少的不良影响。 5.1.3.2 动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全线设桥梁17座,涵洞76道,桥涵占路线总长的9.90%,且本工程为一级/二级道路,不封闭,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减少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对其活动影响较小。运营期车辆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声会对区域内的动物产生一定影响,调查发现区域内主要为常见动物,公路运营对其影响不大。 ~63~ 5.1.3.3 生态功能区影响分析 运营期随着植被的恢复,并逐渐达到稳定生长及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区域因施工造成破坏的水土流失功能将得以补偿,对沿线生态功能区影响较小。 5.1.4 对延河重要湿地的影响分析 5.1.4.1 湿地概况 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名录》,延河重要湿地范围为:从安塞县镰刀湾乡杨石寺村到延长县南河沟乡两水岸村沿延河至延河与黄河交汇处,包括延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 5.1.4.2 本工程与湿地关系 本工程设置跨延河桥梁13座,其中在河漫滩内设桥墩68个,不涉及涉水桥墩。 5.1.4.3 对湿地的影响 根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本工程对延河重要湿地保护内容为湿地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环境。 本工程不涉及涉水桥墩,在河漫滩内设置桥墩68个,桥墩建设将对延河水质、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同时将缩减河滩及泛洪区内湿地范围,施工过程中便道修建、材料运送等活动将引发湿地内水土流失和野生植被的破坏。 根据现场调查,延河两岸相邻河滩地及泛洪区内植被覆盖度较低,主要植被类型为野生常见丛生杂类草草丛,在向远处基本为农田、村镇及建设用地;延河评价区河段无珍稀保护鱼类及其“三场”分布,无保护动植物。因此工程建设不会改变延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环境。 本工程桥墩建设对水质的影响详见5.3节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前应征得林业部门和水利部门的同意,并严格按照《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 5.2.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在此对施工期的噪声进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的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计划,保护工程沿线声环境。 5.2.1.1 各施工阶段噪声源分析 根据公路施工特点,施工过程可分为基础施工、路面施工、交通工程施工三个阶 ~64~ 段,各阶段主要施工内容和施工机械为: ?基础施工:此工序为公路耗时最长、所用施工机械最多、噪声最强的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处理地基、路基平整、挖填土方、逐层压实路面等施工内容,同时包括大量运输物料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该阶段需用的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等;桥梁路段使用打桩机,打桩噪声为非连续声源,声级较高,对声环境影响较大。 ?路面施工:此工序继路基施工结束后开展,主要是对全线摊铺沥青,施工机械主要为大型沥青摊铺机。根据国内对公路施工期进行的噪声监测,该阶段公路施工噪声相对路基施工段较小,距路边50m外敏感点受到的影响甚小。 ?交通工程施工:此工序主要是对公路的交通通讯设施进行安装、标志标线进行完善。该工序基本不用大型施工机械,因此噪声影响微小。 综上所述,公路基础施工阶段是噪声影响最大的阶段,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对沿线声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还伴有建筑材料运输车辆所带来的辐射噪声,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的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 5.2.1.2 各施工区段的噪声源分布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车辆运输,包括:主体工程用地范围内的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等筑路机械;弃土场的推土机、平地机、运输车辆;原材料堆场的车辆、搅拌机等;施工便道的运输车辆等。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级见表3.2.1,1。 5.2.1.3 施工噪声预测模式 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和施工噪声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评价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计算出不同施工设备的噪声影响范围,以便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设备噪声源均按点声源计,其噪声预测模式为: R L,L,201g,,L0R0 式中:L和 L分别为距离设备R和R处的设备噪声级; 00 ΔL为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 对于多台施工机械对某个预测点的影响,应进行声级迭加: ~65~ Lin,,10,, L101g10,,,,i,1,, 5.2.1.4 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计算和分析 根据预测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噪声进行预测,得到其不同距离下的噪声级预测见表5.2.1,1,各种设备的超标影响范围见表5.2.1,2。 表5.2.1-1 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预测 单位:dB(A) 序号 机械名称 5m 10m 20m 40m 60m 80m 100m 150m 200m 300m 1 装载机 90 84.0 78.0 72.0 68.5 66.0 64.0 60.5 58.0 54.5 2 振动式压路机 86 80.0 74.0 68.0 64.5 62.0 60.0 56.5 54.0 50.5 3 推土机 86 80.0 74.0 68.0 64.5 62.0 60.0 56.5 54.0 50.5 4 平地机 90 84.0 78.0 72.0 68.5 66.0 64.0 60.5 58.0 54.5 5 挖掘机 84 78.0 72.0 66.0 62.5 60.0 58.0 54.5 52.0 48.5 6 摊铺机 87 81.0 75.0 69.0 65.5 63.0 61.0 57.5 55.0 51.5 7 搅拌机 65 59.0 53.0 47.0 43.4 40.9 39.0 35.5 33.0 29.5 注:5m处噪声为实测值。 表5.2.1-2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超标影响范围 单位:dB(A) 限值标准(dB) 超标影响范围(m)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平地机 70 55 50 280 挖掘机 70 55 25 141 土石方 振动式压路机 70 55 32 178 推土机 70 55 32 178 装载机 70 55 50 280 摊铺机 70 55 36 198 结构 搅拌机 70 55 -- 16 由表5.2.1,1和表5.2.1,2可以看出: ?公路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实际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 ?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昼间超标范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机械50m的范围内,夜间超标范围出现在距施工场地280m的范围内。 ?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共有村庄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为16处,呈斑块状分布于道路两侧。本工程沿现有道路改建,敏感点沿现有道路两侧分布,距离道路红线11,125m不等,因此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声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夜间影响更加突出。施工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路基开挖、路基平整、压实等施工阶段,在路面施工、交通工程阶 ~66~ 段影响影响相对较小。 ?为将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临时降噪措施。 5.2.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振动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公路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机械振动,其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冲击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容易引起人们烦燥,甚至造成某些振动危害。 ?路基施工振动影响分析 道路施工的主要振动机械有振动式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和摊铺机等,其中振动式压路机的影响尤为突出。公路填挖方路段敏感点距公路较近,人群和建筑物将受施工机械振动的影响。 ?桥梁施工振动影响分析 桥梁施工振动主要产生在桥梁桩基施工时。根据潘英、陈健编写的《打桩振动分析及防治措施》(山西建筑,2011年4月),一般常用柴油打桩机产生的打桩振动,其主频率域约为20Hz,30Hz,与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固有频率相差甚远,不会引起共振。打桩振动的能量很小,一般不会超过300kN/m,每次打桩的间隔时间大于振动的持续时间,每次打桩产生的振动能量是不可叠加的。打桩产生的振动波源,主要集中在桩端处一定范围,该长度大约为1/10桩长。随着桩尖入土深度的不同,振源的深度发生变化,引起振源的频率及振动衰减特性也发生变化。 打桩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主要与桩锤的能量、桩锤的锤击频率、离打桩区的距离、打桩区的土体特征、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有关。打桩引起的振动时间约为0.4s,1s,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随离打桩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少,加速度幅值随离桩位距离增加而衰减。打桩振动沿地表传递,在50m左右地方的振动达到环境振动标准的要求,100m 左右地方的振动已经小于一般环境振动测量仪器的最小量程,完全符合环境振动标准的要求。 打桩振动影响除了可能使周围建筑产生裂隙破坏之外,还可能使周围场地产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建筑的地基土失效。 本工程全线设桥梁17座,周边部分敏感点距桥梁较近,最近距离5,30m不等,桥梁施工振动对其影响较大。 5.2.3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67~ 5.2.3.1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各类型车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可视作连续的线声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其噪声预测模式如下: N7.5,,,i12(式5.2.3-1) LLL()()()h10lg10lg()10lg()16,,,,,,,eqEi0i,VTri 式中: —第i类车型车流在接受点的等效声级,dB(A); L()heqi —第i类车速度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m的能量平均A声级,dB(A); ()L0iE N—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 i T —观察时段或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段(常取为1小时),h; 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5.2.3-1)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 测。 V—第i类车辆的平均车速,km/h; i ,,、—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rad弧度; 12 ?L—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 ?观测点处交通噪声等效声级预测模式 n种车型在观测点处的等效声级计算式为: n0.1Leqi ,L10lg10eq,,i1?环境噪声预测模式 ,,,,0.1L0.1LAeqAeq,,,,L,10lg10,10交背 Aeq环 式中: ,,— 预测点的环境噪声值,dB(A); LAeq环 ,,— 预测点的交通噪声值,dB(A); LAeq交 ,,— 预测点的背景噪声值,dB(A); LAeq背 5.2.3.2 预测参数的确定 ?车速(V) i ~68~ 公路上的车辆可认为是匀速行驶,根据项目技术指标,确定本工程大、中、小三 种车型的平均行车速度见表3.2.2,1。 ?单车辐射声级(Li) oE 车辆辐射噪声级(源强)与车速、车辆类型有关,呈现一定的函数关系,根据确 定的车速,计算本工程各种车辆的单车辐射声级见表3.2.2,1。 ?小时车流量(N) i 根据可研交通量调查,本工程昼间16h交通量占日交通量的85%,夜间8h交通量 占日交通量的15%,工程交通车型构成及昼夜交通量比见表5.2.3,1。据工程概况, 推算昼夜小时交通量预测值见表5.2.3,2。 表5.2.3-1 工程交通车型构成及交通量昼夜分配 (%) 年份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车型 小车 79.12 79.27 79.79 安塞,沿河湾 (K0+000,中车 11.31 11.13 10.87 K15+400) 大车 9.57 9.60 9.34 小车 84.29 82.19 83.03 沿河湾,延安 中车 7.64 10.18 9.71 (K15+400,终点) 大车 8.07 7.63 7.26 交通量分配 昼间占日交通量85%;夜间占日交通量15% 表5.2.3-2 公路路段评价年小时车流量预测值 单位:Veh/h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路段名称 车型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小车 179 63 267 94 394 139 安塞,沿河湾 中车 26 9 38 13 54 19 (K0+000,K15+400) 大车 22 8 32 11 46 16 小车 248 88 357 126 535 189 沿河湾,延安 中车 23 8 44 16 63 22 (K15+400,终点) 大车 24 8 33 12 47 17 ?修正量(?L) ΔL —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 1 ΔL—公路纵坡修正量,dB(A); 坡度,,,,,,,LLLL123 ΔL—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 路面 ΔL — 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dB(A); 2 ΔL — 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 3 其中: ,,,,,LLL1路面坡度 ~69~ ,,,,,LAAAA2atmgrbarmisc ?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ΔL) 1 1)纵坡修正量(ΔL ) 坡度 大型车:ΔL =98×βdB(A) 坡度 中型车:ΔL=73×βdB(A) 坡度 小型车:ΔL=50×βdB(A) 坡度 β—公路纵坡坡度,%。 2)路面修正量(ΔL) 路面 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表5.2.3,3。 表5.2.3-3 公路路面噪声级修正量单位:dB(A) 速度(km/h) 30 40 ?50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 0 0 0 水泥混凝土 1.0 1.5 2.0 ?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L) 2 1)地面效应衰减(A) gr r —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 h—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m;可按图5.2.3,1进行计算,h= F/r; mm 2F:面积,m;r,m; A负值时,取“0”代替。 gr 图5.2.3-1 估计平均高度hm的方法 2)障碍物衰减量(A) bar 声影区产生的衰减量估算: 较高路堤、较深路堑及高架道路对交通噪声传播将产生附加衰减量,附加衰减量 计算式如下。 2δfN,,,δ λ170 δ,a,b-c ~70~ 式中:δ—声程差(见图5.2.3,2); f —公路交通噪声频率,取f=500Hz; N —菲涅尔(Flesnel)数。 由菲涅尔数N查声屏障噪声衰减量,可得路堤、路堑产生的声影区引起的附加衰减量。 噪声源 aD1 bD2路基D接受点 声影区声源点离路面1.0 m 接受点离地面1.2m 声源点离路面1.0米声源点在公路中央 接受点离地面1.2米 声源点在公路中央 图5.2.3-2 高路堤噪声衰减量计算示意图 3)房屋群衰减量(A) misc .2.3-4估算。 农村农房建筑的噪声附加衰减量按表5 表5.2.3-4 农房建筑的噪声衰减量估算表 房屋排次 房屋占地面积 噪声衰减量(dB(A)) 40,60% 3 第一排 70,90% 5 每增加一排 增加1.5 其余各排 继续增加排次 最大取10 5.2.3.3 路段交通噪声预测与评价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式,结合公路工程确定的各种参数,计算出沿线评价特征年的交通噪声预测值。本次评价对公路两侧距中心线20,200m范围作出预测。由于公路纵面线型不断变化,与地面的高差不断变化,因此分别预测路段各特征年在平路基、无限长、软地面情况下的交通噪声,预测特征年为2020年、2026年和2034年。路段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2.3,5。 由表可见,由于不同预测年车流量相差较大,故交通噪声预测值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公路噪声对沿线区域的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路沿线交通噪声的分布特征见表5.2.3-6。 表5.2.3-5 公路评价年交通噪声预测值(平路基) 单位:dB(A) ~71~ 计算点距路中心线距离(m) 路段 年份 时间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昼间 66.6 64.5 61.2 59.4 58.2 57.3 56.5 55.9 55.4 54.5 53.7 53.1 52.5 52.0 2020 夜间 59.3 57.2 53.8 52.0 50.8 49.9 49.2 48.6 48.0 47.1 46.4 45.7 45.2 44.7 沿河湾, 延安 昼间 68.3 66.2 62.9 61.1 59.9 59.0 58.3 57.6 57.1 56.2 55.4 54.8 54.2 53.8 (K15+42026 夜间 61.1 59.0 55.7 53.9 52.7 51.8 51.0 50.4 49.9 49.0 48.2 47.6 47.0 46.5 00,终 点) 昼间 70.0 67.9 64.5 62.8 61.6 60.6 59.9 59.3 58.7 57.8 57.1 56.4 55.9 55.4 2034 夜间 62.7 60.7 57.3 55.5 54.3 53.4 52.7 52.0 51.5 50.6 49.8 49.2 48.7 48.2 昼间 62.0 59.9 56.6 54.8 53.6 52.7 51.9 51.3 50.8 49.9 49.1 48.5 47.9 47.4 2020 夜间 55.6 53.5 50.2 48.4 47.2 46.3 45.5 44.9 44.4 43.4 42.7 42.1 41.5 41.0 安塞, 沿河湾 昼间 63.7 61.6 58.3 56.5 55.3 54.4 53.6 53.0 52.5 51.5 50.8 50.2 49.6 49.1 (K0+002026 夜间 56.6 54.5 51.2 49.4 48.2 47.3 46.6 45.9 45.4 44.5 43.7 43.1 42.5 42.1 0, K15+400) 昼间 65.3 63.2 59.9 58.1 56.9 56.0 55.2 54.6 54.1 53.2 52.4 51.8 51.2 50.8 2034 夜间 58.3 56.2 52.8 51.1 49.9 49.0 48.2 47.6 47.0 46.1 45.4 44.8 44.2 43.7 表5.2.3-6 公路评价年交通噪声4a类、2类达标距离预测 标准 标准值 达标距离标准 标准值 达标距离路段 年份 时间 类别 dB(A) (m) 类别 dB(A) (m) 昼间 70 / 60 46 2020 夜间 55 36 50 69 沿河湾,延安 昼间 70 / 60 59 (K15+400,2026 夜间 55 43 50 97 终点) 昼间 70 20 60 78 2034 夜间 55 54 50 134 4a类 2类 昼间 70 / 60 30 2020 夜间 55 23 50 41 安塞,沿河湾 昼间 70 / 60 34 (K0+000,2026 夜间 55 29 50 46 K15+400) 昼间 70 / 60 40 2034 夜间 55 33 50 59 ? 预测评价 ? 主线(K15+400,终点)及延安连接线: 运营期的预测交通量分别为6868、10265和15070pcu/d,设计车速为80km/h。 运营近期:昼间距路中心线46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36m外满足4a类标准,69m外满足2类标准; 运营中期:昼间距路中心线59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43m外满足4a类标准,97m外满足2类标准; 运营远期:昼间距路中心线20m外满足4a类标准,78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54m外满足4a类标准,134m外满足2类标准。 ? 主线(起点,K15+400) ~72~ 运营期的预测交通量分别为5565、8270和12038pcu/d,设计车速为60km/h。 运营近期:昼间距路中心线30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23m外满足4a类标准,41m外满足2类标准; 运营中期:昼间距路中心线34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29m外满足4a类标准,46m外满足2类标准; 运营远期:昼间距路中心线40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路中心线33m外满足4a类标准,59m外满足2类标准。 5.2.3.4 敏感点噪声预测与评价 ? 评价标准确定 根据延安市环保局确认的评价标准(见附件),本工程沿线敏感点适用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5.2.3,7。 表5.2.3-7 工程沿线敏感点适用的评价标准 采用的评价标准 项目 村庄居住区 4a类、2类标准 2类标准 陈家砭、冯家营、贾家洼、边墙村、碟子沟、郭家邸、上李家湾、杨家沟、汇沿线敏感点 白家沟、下李家湾、石窑村、陈团沟、井家湾、缘花庭 狄青牢、杨家湾、 敏感点个数 12 4 ?预测结果 公路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值,由路段交通噪声预测值经考虑敏感点处声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适当修正后再与噪声本底值叠加而成,修正交通噪声值时综合考虑敏感点处的地形、与路面的高差、绿化植被等因素,沿线村庄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值见表5.2.3,8,根据评价标准,给出敏感点超标情况。 根据交通流量、村庄的规模及路线与村庄的关系,选择K19+700,K20+500石窑村新建段绘制公路运营期不同评价期的交通噪声等值线图,详见图5.2.3,3,5.2.3,5(计算按平路基、无限长路段考虑)。 ?预测评价 根据噪声敏感点预测结果,对沿线环境敏感点在运营近、中、远期的具体评价如下: 沿线村庄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沿线的16个村庄分别采用4a类和2类标准,评价如下: ~73~ ? 2020年:昼间敏感点噪声在45.4dB(A),65.7dB(A),夜间预测值在41.5dB(A),58.3dB(A),具体超标情况统计如表5.2.3,9: 表5.2.3-9 2020年各敏感点具体超标情况统计表 超标量 不超标 0,5 dB(A) ?5 dB(A) 村庄数 采用4a、2类标准的村庄(共12个) 6 6 0 采用2类标准的村庄(共4个) 4 0 0 ? 2026年: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6.4dB(A),67.4dB(A),夜间预测值在42.0dB(A),60.5dB(A),具体超标情况统计如表5.2.3,10: 表5.2.3-10 2026年各敏感点具体超标情况统计表 超标量 不超标 0,5 dB(A) ?5 dB(A) 村庄数 采用4a、2类标准的村庄(共12个) 3 9 0 采用2类标准的村庄(共4个) 4 0 0 ? 2034年: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7.6dB(A),69.0dB(A),夜间预测值在42.6dB(A),61.8dB(A),具体超标情况统计如表5.2.3,11: 表5.2.3-11 2034年各敏感点具体超标情况统计表 超标量 不超标 0,5 dB(A) ?5 dB(A) 村庄数 采用4a、2类标准的村庄(共12个) 1 7 4 采用2类标准的村庄(共4个) 3 1 0 5.2.3.5 敏感点预测与评价结论 ?运营近期(2020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在45.4dB(A),65.7dB(A),夜间预测值在41.5dB(A),58.3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6处,超标量均小于5dB(A);运营中期(2026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6.4dB(A),67.4dB(A),夜间预测值在42.0dB(A),60.5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9处,超标量均小于5dB(A);运营远期(2034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7.6dB(A),69.0dB(A),夜间预测值在42.6dB(A),61.8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11处,4处超标量?5dB(A)。 ?由于本工程是一级/二级公路,不封闭,沿线居民需要利用该公路,不便采取声屏障措施,因此可在路线经过的敏感点集中路段设置限速牌、减速带,严格控制车速,并配必要的监控手段,以减少噪声影响。对经过敏感点集中路段,对车辆限速,限速后路线经过的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可比未限速时降低约2dB(A)左右。 对于运营期环境噪声超标的敏感点,必须针对各种不同的超标情况采取不同的环 ~74~ 境保护措施,以减少由于公路的建设、运营导致的工程沿线声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对沿线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应对各超标敏感点做专项设计,实施工程降噪措施。具体降噪措施见第6章声环境保护措施。 ~75~ 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主线 昼 42.3 51.9 52.3 -- 53.6 53.9 -- 55.2 55.4 -- 路右75 81 2类 2 郭家邸 夜 39.3 45.5 46.4 -- 46.5 47.2 -- 48.1 48.7 -- 运营期昼夜间均达标 1 K0+300,昼 42.3 48.4 49.4 -- 50.1 50.8 -- 51.7 52.2 -- K0+700 路右156 162 2类 2 夜 39.3 42.0 43.9 -- 43.0 44.6 -- 44.7 45.8 -- 昼 42.3 60.9 60.9 -- 62.6 62.6 -- 64.2 64.2 -- 路左20 26 4a类 0 夜 39.3 54.4 54.6 -- 55.5 55.6 0.6 57.1 57.2 2.2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昼 42.3 56.4 56.5 -- 58.0 58.1 -- 59.7 59.7 -- 陈家砭达标,夜间超标,运营路左35 41 4a类 0 夜 39.3 49.9 50.3 -- 51.0 51.2 -- 52.6 52.8 -- 中期最大超标0.6dB 2 K0+400,昼 42.3 52.6 53.0 -- 54.3 54.6 -- 55.9 56.1 -- (A),2类区昼夜间均达K0+90 路左65 71 2类 0 标 夜 39.3 46.2 47.0 -- 47.2 47.9 -- 48.9 49.3 -- 昼 42.3 48.9 49.8 -- 50.6 51.2 -- 52.2 52.6 -- 路左140 146 2类 0 夜 39.3 42.5 44.2 -- 43.5 44.9 -- 45.2 46.2 -- 昼 42.3 59.4 59.5 -- 61.1 61.2 -- 62.8 62.8 -- 路左25 31 4a类 0 夜 39.3 53.0 53.2 -- 54.1 54.2 -- 55.7 55.8 0.8 昼 42.3 56.4 56.5 -- 58.0 58.1 -- 59.7 59.7 -- 路左35 41 4a类 0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冯家营 夜 39.3 49.9 50.3 -- 51.0 51.2 -- 52.6 52.8 -- 达标,夜间远期略有超3 K1+000,昼 42.3 53.0 53.4 -- 54.7 54.9 -- 56.3 56.5 -- 标,超标0.8dB (A),2路左60 66 2类 0 K1+240 类区昼夜间均达标 夜 39.3 46.6 47.3 -- 47.6 48.2 -- 49.3 49.7 -- 昼 42.3 48.3 49.3 -- 50.0 50.7 -- 51.6 52.1 -- 路左160 166 2类 0 夜 39.3 41.9 43.8 -- 42.9 44.5 -- 44.6 45.7 -- 注:噪声预测中已考虑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的遮挡,下同;敏感点背景值选取远离道路监测点位2天监测值的平均值。 ~76~ 续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昼 42.3 62.0 62.1 -- 63.7 63.7 -- 65.3 62.3 -- 路左14 20 4a类 0 夜 39.3 55.6 55.7 0.7 56.6 56.7 1.7 58.3 58.3 3.3 昼 42.3 56.4 56.5 -- 58.0 58.1 -- 59.7 59.7 -- 路左35 41 4a类 0 夜 39.3 49.9 50.3 -- 51.0 51.2 -- 52.6 52.8 -- 运营期4a类区昼间达贾家洼标,远期夜间最大超标昼 42.3 51.0 51.5 -- 52.7 53.0 -- 54.3 54.6 -- 4 K2+700,路左90 96 2类 0 3.3dB (A),2类区昼夜夜 39.3 44.6 45.7 -- 45.6 46.5 -- 47.3 47.9 -- K3+600 间均达标 昼 42.3 61.8 61.8 -- 63.5 63.5 -- 65.1 65.1 -- 路右15 21 4a类 0 夜 39.3 55.4 55.5 0.5 56.4 56.5 1.5 58.1 58.1 3.1 昼 42.3 53.0 53.4 -- 54.7 54.9 -- 56.3 56.5 -- 路右60 66 2类 0 夜 39.3 46.6 47.3 -- 47.6 48.2 -- 49.3 49.7 -- 昼 41.6 61.4 61.4 -- 63.1 63.1 -- 64.7 64.7 -- 路左17 23 4a类 0 夜 36.6 55.0 55.0 -- 56.0 56.1 1.1 57.7 57.7 2.7 运营期4a类区昼间达昼 41.6 56.1 56.3 -- 57.8 57.9 -- 59.5 59.5 -- 路左36 42 2类 0 边墙村标,远期夜间最大超标夜 36.6 49.7 49.9 -- 50.8 50.9 0.9 52.4 52.5 2.5 2.7dB (A),2类区昼间K5+300,昼 41.6 55.2 55.4 -- 56.9 57.1 -- 58.6 58.6 -- 均达标),夜间远期最大路左41 47 2类 0 K5+700 夜 36.6 48.8 49.1 -- 49.9 50.1 0.1 51.5 51.7 1.7 超标2.5dB (A)。 昼 41.6 52.2 52.6 -- 53.9 54.2 -- 55.5 55.7 -- 路左70 76 2类 0 5 夜 36.6 45.8 46.3 -- 46.8 47.2 -- 48.5 48.8 -- 昼 41.6 62.7 62.7 -- 64.4 64.4 -- 66.0 66.0 -- 路左11 17 4a类 0 夜 36.6 56.3 56.3 1.3 57.3 57.4 2.4 59.0 59.0 4.0 运营期昼间均达标,夜边墙村安置区间各期均有不同程度昼 41.6 62.5 62.5 -- 64.1 64.2 -- 65.8 65.8 -- K5+700,路左11 4a类 17 -6 超标,其中远期夜间最夜 36.6 56.0 56.1 1.1 57.1 57.1 2.1 58.7 58.8 3.8 K6+100 大超标4.0dB (A)。 昼 41.6 61.8 61.9 -- 63.5 63.5 -- 65.1 65.2 -- 路左11 17 4a类 -12 夜 36.6 55.4 55.5 0.5 56.4 56.5 1.5 58.1 58.1 3.1 ~77~ 续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 (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昼 41.6 61.4 61.4 -- 63.1 63.1 -- 64.7 64.7 -- 路右17 23 4a类 0 夜 36.6 55.0 55.0 -- 56.0 56.1 1.1 57.7 57.7 2.7 昼 41.6 54.0 54.3 -- 55.7 55.9 -- 57.3 57.5 -- 路右50 56 2类 0 运营期4a类区昼间达 夜 36.6 47.6 47.9 -- 48.6 48.9 -- 50.3 50.5 0.5 碟子沟标,远期夜间最大超标 昼 41.6 61.4 61.4 -- 63.1 63.1 -- 64.7 64.7 -- 2.7dB (A),2类区昼间6 K7+900,路左17 23 4a类 0 夜 36.6 55.0 55.0 -- 56.0 56.1 1.1 57.7 57.7 2.7 均达标,夜间远期最大K8+400 超标0.7dB (A)。 昼 41.6 54.3 54.5 -- 56.0 56.1 -- 57.6 57.7 -- 路左48 54 2类 0 夜 36.6 47.9 48.2 -- 48.9 49.1 -- 50.5 50.7 0.7 昼 41.6 48.9 49.7 -- 50.6 51.1 -- 52.2 52.6 -- 路左140 146 2类 0 夜 36.6 42.5 43.5 -- 43.5 44.3 -- 45.2 45.8 -- 昼 41.6 52.2 52.6 -- 53.9 54.2 -- 55.5 55.7 -- 路左70 76 2类 0 上李家湾 夜 36.6 45.8 46.3 -- 46.8 47.2 -- 48.5 48.8 -- 运营期昼夜间均达标 7 K10+800, 昼 41.6 48.3 49.1 -- 49.9 50.5 -- 51.6 52.0 -- K11+600 路左162 168 2类 0 夜 36.6 41.8 43.0 -- 42.9 43.8 -- 44.5 45.2 -- 昼 41.6 58.2 58.3 -- 59.9 60.0 -- 61.6 61.6 -- 路左28 34 4a类 0 白家沟 夜 36.6 51.8 52.0 -- 52.9 53.0 -- 54.5 54.6 -- 运营期昼夜间均达标 8 K13+450, 昼 41.6 50.1 50.7 -- 51.8 52.2 -- 53.4 53.7 -- K13+500 路左108 114 2类 0 夜 36.6 43.7 44.5 -- 44.7 45.3 -- 46.4 46.8 -- 昼 41.6 56.1 52.0 -- 53.2 53.5 -- 54.9 55.1 -- 路左80 86 2类 -2 杨家沟 夜 36.6 45.1 45.7 -- 46.2 46.6 -- 47.8 48.1 -- 运营期昼夜间均达标 9 K14+500, 昼 41.6 48.3 49.1 -- 50.0 50.6 -- 51.6 52.0 -- K14+700 路左161 167 2类 -2 夜 36.6 41.9 43.0 -- 42.9 43.8 -- 44.6 45.2 -- ~78~ 续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昼 41.6 60.0 60.1 -- 61.7 61.8 -- 63.4 63.4 -- 路左30 46 4a类 -1 运营期昼间均达标,夜夜 36.6 52.7 52.8 -- 54.5 54.6 -- 56.1 56.2 1.2 下李家湾间超标,其中4a类区夜昼 41.6 54.1 54.3 -- 55.8 56.0 -- 57.4 57.5 -- 间远期超标1.2dB (A),10 K16+500,路左90 106 2类 -1 夜 36.6 46.7 47.1 -- 48.6 48.8 -- 50.2 50.4 0.4 2类区夜间远期超标K16+900 0.4dB (A)。 昼 41.6 51.0 51.5 -- 52.8 53.1 -- 54.4 54.6 -- 路左145 161 2类 -1 夜 36.6 43.7 44.5 -- 45.6 46.1 -- 47.2 47.5 -- 昼 43.9 65.6 65.7 -- 67.4 67.4 -- 69.0 69.0 -- 路右12 25 4a类 0 夜 38.0 58.3 58.3 3.3 60.1 60.2 5.2 61.8 61.8 6.8 运营期昼间均达标,夜昼 43.9 57.3 57.5 -- 59.0 59.1 -- 60.6 60.7 0.7 间超标,其中4a类区夜路右57 70 2类 0 石窑村间远期超标6.8dB (A),夜 38.0 49.9 50.2 0.2 51.8 52.0 2.0 53.4 53.5 3.5 11 K19+700,2类区远期昼间超标昼 43.9 65.6 65.7 -- 67.4 67.4 -- 69.0 69.0 -- K20+500 0.7 dB (A),夜间超标路左12 25 4a类 0 夜 38.0 58.3 58.3 3.3 60.1 60.2 5.2 61.8 61.8 6.8 3.5dB (A)。 昼 43.9 52.6 53.2 -- 54.3 54.7 -- 56.0 56.2 -- 路左116 129 2类 0 夜 38.0 45.3 46.0 -- 47.1 47.6 -- 48.7 49.1 -- 昼 43.9 65.0 65.0 -- 66.7 66.7 -- 68.3 68.4 -- 路左16 29 4a类 0 夜 38.0 57.6 57.7 2.7 59.5 59.5 4.5 61.1 61.1 6.1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昼 43.9 59.7 59.8 -- 61.4 61.5 -- 63.1 63.1 -- 达标,夜间有不同程度路左35 48 4a类 0 陈团沟夜 38.0 52.3 52.5 -- 54.2 54.3 -- 55.8 55.9 0.9 超标,其中远期最大超12 K21+450,标量6.1dB (A),2类区昼 43.9 55.2 55.5 -- 56.9 57.1 -- 58.6 58.7 -- K21+900 路左90 103 2类 0 昼间均达标,夜间远期夜 38.0 47.9 48.3 -- 49.7 50.0 -- 51.3 51.5 1.5 超标1.5dB (A)。 昼 43.9 52.6 53.2 -- 54.4 54.7 -- 56.0 56.3 -- 路左115 128 2类 0 夜 38.0 45.3 46.0 -- 47.1 47.6 -- 48.8 49.1 -- ~79~ 续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昼 43.9 65.3 65.3 -- 67.0 67.0 -- 68.7 68.7 -- 路左14 27 4a类 0 夜 38.0 58.0 58.0 59.8 59.8 4.8 61.4 61.4 6.4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昼 43.9 60.5 60.6 -- 62.3 62.3 -- 63.9 63.9 -- 达标,夜间有不同程度井家湾路左30 43 4a类 0 夜 38.0 53.2 53.3 -- 55.0 55.1 0.1 56.7 56.7 1.7 超标,其中远期最大超13 K22+200,标量6.4dB (A),2类区昼 43.9 56.3 56.6 -- 58.1 58.2 -- 59.7 59.8 -- K23+400 路左70 83 2类 0 昼间均达标,夜间中期夜 38.0 49.0 49.3 -- 50.8 51.1 1.1 52.5 52.6 2.6 超标1.1dB (A)。 昼 43.9 50.5 51.4 -- 52.2 52.8 -- 53.9 54.3 -- 路左167 180 2类 -2 夜 38.0 43.2 44.3 -- 45.0 45.8 -- 46.7 47.2 -- 延安连接线 昼 41.9 65.0 65.0 -- 66.7 66.7 -- 68.3 68.4 -- 路左16 29 4a类 0 夜 40.2 57.6 57.7 2.7 59.5 59.5 4.5 61.1 61.1 6.1 昼 41.9 60.7 60.8 -- 62.5 62.5 -- 64.1 64.1 -- 路左29 42 4a类 0 夜 40.2 53.4 53.6 -- 55.2 55.4 0.4 56.9 57.0 2.0 昼 41.9 55.4 55.6 -- 57.1 57.3 -- 58.8 58.9 --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路左86 99 2类 0 夜 40.2 48.1 48.7 -- 49.9 50.4 0.4 51.5 51.9 1.9 达标,夜间有不同程度狄青牢超标,其中远期最大超昼 41.9 61.2 61.2 -- 62.9 62.9 -- 64.5 64.6 -- 1 K0+000,路左27 40 4a类 0 标量6.1dB (A),2类区夜 40.2 53.8 54.0 -- 55.7 55.8 0.8 57.3 57.4 2.4 K0+400 昼间均达标,夜间中期昼 41.9 61.1 61.1 -- 62.8 62.8 -- 64.4 64.5 -- 路左27 40 4a类 -6 超标0.4dB (A)。 夜 40.2 53.7 53.9 -- 55.6 55.7 0.7 57.2 57.3 2.3 昼 41.9 60.8 60.8 -- 62.5 62.5 -- 64.2 64.2 -- 路左27 40 4a类 -12 夜 40.2 53.4 53.6 -- 55.3 55.4 0.4 56.9 57.0 2.0 昼 41.9 60.4 60.4 -- 62.1 62.1 -- 63.7 63.8 -- 路左27 40 4a类 -18 夜 40.2 53.0 53.3 -- 54.9 55.0 -- 56.5 56.6 1.6 ~80~ 续表5.2.3-8 运营期评价范围内村庄环境噪声预测值及超标量 预测值、声环境及超标量 dB(A) 距公路距路 序敏感点 红线距中心执行 高差 预测结果 背景值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号 名称 离 线距标准 (m) dB(A) 简要分析 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交通 环境 超标(m) 离(m)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噪声 噪声 量 昼 41.9 53.8 54.1 -- 55.5 55.7 -- 57.1 57.3 -- 路右125 138 2类 0 汇缘花庭运营期昼间均达标,仅夜 40.2 46.4 47.4 -- 48.3 48.9 -- 49.9 50.3 0.3 第一排远期夜间超标,2 K1+000,昼 41.9 42.8 45.4 -- 44.6 46.4 -- 46.2 47.6 -- 超标量0.3dB (A)。 K1+200 路右155 168 2类 0 夜 40.2 35.5 41.5 -- 37.4 42.0 -- 39.0 42.6 -- 昼 41.9 60.0 60.1 -- 61.7 61.8 -- 63.4 63.4 -- 路左33 46 4a类 0 夜 40.2 52.7 52.9 -- 54.5 54.7 -- 56.1 56.2 1.2 昼 41.9 52.3 52.7 -- 54.1 54.3 -- 55.7 55.9 -- 路左110 123 2类 0 夜 40.2 45.0 46.2 -- 46.8 47.7 -- 48.5 49.1 -- 运营期4a类区昼间均昼 41.9 57.9 58.0 -- 59.6 59.7 -- 61.3 61.3 1.3 达标,夜间远期超标,路左50 63 2类 0 杨家湾超标量1.2dB (A),2类夜 40.2 50.5 50.9 0.9 52.4 52.7 2.7 54.0 54.2 4.2 区昼夜间均有超标,昼3 K1+150,昼 41.9 57.9 58.0 -- 59.6 59.7 -- 61.2 61.3 1.3 间远期超标量1.37dB K1+326 路左50 63 2类 -6 (A),夜间远期超标量夜 40.2 50.5 50.9 0.9 52.4 52.6 2.6 54.0 54.2 4.2 4.2dB (A)。 昼 41.9 57.8 57.9 -- 59.5 59.6 -- 61.2 61.2 1.2 路左50 63 2类 -12 夜 40.2 50.4 50.8 0.8 52.3 52.6 2.6 53.9 54.1 4.1 昼 41.9 57.7 57.8 -- 59.4 59.5 -- 61.0 61.1 1.1 路左50 63 2类 -18 夜 40.2 50.3 50.7 0.7 52.2 52.4 2.4 53.8 54.0 4.0 ~81~ 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5.3.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沿延河布线,同时多次跨越延河,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来自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施工废料的处置和施工营地等对地表水水质的污染影响。 5.3.1.1 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道路水体中,尤其是距水体较近的路段,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施工材料如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将会产生水环境污染。在临河路段施工时,路基施工泥土被雨水冲入河流或路面因没有及时压实被雨水冲入河流,会引起河水悬浮物偏高和沥青质污染。 施工单位应选择远离河道的建筑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无汇入支流的空旷地,堆放期间应加盖篷布,减少扬尘。同时应该注意对路基及时压实,避免冲蚀;路面施工时应防止雨水冲刷,避免将沥青废渣冲入河流。 5.3.1.2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跨越延河设有桥梁13座,其中在河漫滩内设桥墩68个,不涉及涉水桥墩,桥梁施工时可能对地表水造成影响。 桥梁施工期对地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的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施工作业引起的生产污水包括大桥建设过程中的钻孔污染水和含油污水,桥墩施工影响较为明显。 桥梁施工一般选择在枯水期进行,目前桥墩下部结构施工一般采用钻孔桩机械作业法,钻孔桩在施工时多采用电动机为动力,而且钻孔桩在围堰内进行施工时,与流动的河水相隔,钻孔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岸边经沉淀后排放或经过沉淀晒干后作为就近路段路基的填料,不直接放在河滩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钻渣对河流水质及防洪的不利影响。桥梁水下基础施工采用桩基钻孔和浇注桩基混凝土方式,施工中对河底的波动少,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类污染将不复存在。 5.3.1.3路基废渣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产生的路基弃渣如果不及时挡护处理,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地表水中悬浮物(SS)浓度明显增加,故应按水保要求严格防治。 ~82~ 5.3.1.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生活废水及粪便污水,主要含动、植物油脂、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 3施工期施工人员约150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7.2m/d,上述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水域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评价要求施工场区内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定时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盥洗类生活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或洒水抑尘,生活污水不外排。 5.3.1.5含油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涵洞施工多为现浇方法,施工中利用模具构件,也会有垢油渗出,其主要成分为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含油污水一旦进入水体,油类会浮于水面,阻碍油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使水体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给,对水生生物生命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建议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池四周做防渗漏砌护,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先将含油废水经沉淀池去掉泥沙后,然后经油水分离器将水、油分离,废水回用于施工区域洒水降尘,废油储存在油水分离器内,定期人工收集处理。 5.3.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3.2.1路面径流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成运营后,随着交通量逐年增多,沉落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车辆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上述污染物随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延河,对水体的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家环保部华南环保所曾对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进行过试验,试验方法为:采用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径流,两次人工降雨时间段为20天,车流和降雨是已知,降雨历时为1h,降雨强度为81.6mm,在1h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最后测定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见表5.3.2,1。 表5.3.2-1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 单位:mg/L 工程 5,20min 20,40min 40,60min 均值 SS 231.42,158.52 185.52,90.36 90.36,18.71 100 石油类 22.30,19.74 19.74,3.12 3.12,0.21 11.25 通常从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30min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 ~83~ 高,半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雨历时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40,6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在实际排水过程中,路面径流在通过路面横坡自然散排、漫流到排水沟或边沟中,或通过边坡急流槽集中排入排水沟的过程中伴着降水稀释、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泥沙沉降等各种作用,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到达水体时浓度已经大大降低。 为了减少路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质的污染,工程设置了完善的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有效的收集路面径流,减少了路面径流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5.3.2.2 养护中心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站内生活污水产生量883.3t/a,经站内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后最终排至延河,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5.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土石方的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拌和,以及沥青摊铺等施工作业,会对工程沿线环境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摊铺时产生的沥青烟和施工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其中尤以TSP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5.4.1.1 TSP的影响分析 TSP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开放或封闭不严的灰土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等。 ?灰土拌和产生的扬尘污染 灰土拌和施工工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路拌和站拌,两种拌和方式都会产生扬尘。路拌引起的扬尘污染随施工地点的迁移而移动,污染面较窄,但纵向受污染范围较大,影响范围一般集中在下风向50m的条带范围内,且灰土中的石灰成分可能会对路旁农作物的表面形成灼伤;站拌引起的粉尘污染则集中在拌和站周围,对拌和站附近的影响量较大、面也较广,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 本工程底基层采用站拌法施工,基层采用厂拌和摊铺机施工,主要路基填筑作业将在3年完成,其路基填筑作业可能会拌和站周围150m范围内的村庄造成粉尘污染。 ~8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立混凝土拌和站,其具体位置将在施工期确定。 3根据有关测试结果,在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8.849mg/m,100m,1.703 33mg/m,150m,0.483mg/m,在200m外基本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 综上可知,施工扬尘对施工场界下风向100m之内的影响比较明显,影响范围基本局限在施工场界200m之内。因此,工程施工期应控制污染源与保护目标之间的距离,应将上述拌和站设在村庄敏感点下风向200m之外,从而减小施工作业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 ?散装材料储运产生的扬尘污染 石灰、粉煤灰等散装材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发生扬尘污染,储存场地扬尘污染集中在下风向50m条带范围内,运输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因此散装物料堆存场所应设置在距敏感点较远的地方,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严加管理,采取洒水、篷布遮挡等措施减小起尘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施工便道 公路施工中,部分临时或未铺装的便道比用厚沙砾石进行铺装的便道因施工车辆运输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影响范围大。据有关资料介绍,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10,20μm),而在未铺装沙砾的泥土路面,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占8,,5,10μm的占24,,大于30μm的占68,,因此,临时道路、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和正在施工的道路极易起尘。 为减小起尘量,有效降低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沿线敏感点路段采取经常洒水降尘措施。参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教材,交通运输》中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对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施工期间洒水降尘的试验结果可知,施工场地洒水减少起尘量高达81%,至200m处仍有48%的降尘率。 5.4.1.2 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阶段对大气的污染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另一主要污染源,主要产生于沥青熬炼、搅拌和路面铺设过程中。沥青烟气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是THC、酚和3,4,苯并芘。据有关资料,在风速介于2,3m/s之间时,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为下风向100m左右。 根据北京公路所在京津塘大洋坊沥青拌和站测定,如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 3设备(意大利MV2A),在设备正常运营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为22.7mg/m,完全符合《大 3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沥青烟排放限值(75 mg/m)。 ~85~ 因此只要搅拌设备选型得当,施工中采用沥青站拌方式,采用温拌工艺,并将沥青拌和站布设在敏感点下风向300m以外的区域,施工期沥青烟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为减小沥青烟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评价建议利用延安市和安塞县城现有沥青拌合站,购买商品沥青砼,少设或不设拌合站。 5.4.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5.4.2.1 汽车尾气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价。类比路段选择已建的河南郑洛高速公路。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1998年8月中旬和10月上旬分别对已通车3年的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两侧进行环境监测,其中选取沿线5个距路较近的敏感点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监测结果如表5.4.2,1所示。 表5.4.2-1 郑洛高速公路两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郑州站 郑州西站 韩村 巩义 洛阳东站 范围(辆/小时) 180,858 408,948 468,936 252,1038 366,690 车流量 平均值(辆/日) 13080 13872 15648 14904 12480 0.014,0.027,0.023,0.022,0.016,日均值 0.079 0.077 0.083 0.089 0.082 NO 23最大超标倍数 0 0 0.0375 0.113 0.025 (mg/m) 平均值 0.054 0.050 0.051 0.062 0.048 标准值 0.0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上表中的车流量与本项目营运近中期设计车流量比较接近,因此可类比本项目营运中期以前的情况。监测结果显示,沿线2个监测点的NO日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2 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3个监测点的NO日均浓度略有超标,最大超2 标倍数0.113倍。可见,营运初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 5.4.2.2 养护中心油烟废气 养护中心餐厅采用清洁燃料液化气,产生的污染物有SO、NO、烟尘和CO,产污22 量很少,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烹饪过程中油烟产生量0.009t/a,且采用油烟机进行净化处理,处理效果不低于60%,油烟排放量较小为0.003t/a,对环境影响小。 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5.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工程为旧路改建,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拆迁建筑垃圾、弃土弃渣及废旧沥青渣。 ~86~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垃圾主要产生于施工营地,其主要环境影响表现为: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评价要求施工营地设小型垃圾桶或垃圾箱,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及时就近清运至延安市和安塞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对环境影响小。 ?建筑垃圾影响 工程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为原有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场地剩余的少量筑路材料,如砂石、水泥等。这些建筑垃圾若不妥善处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而且遇大风天气还会造成扬尘污染,影响周围环境空气,同时造成水土流失。 对于施工场地剩余的少量筑路材料,评价要求合理利用、妥善保存,可供周边地区修建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此外应按照工程计划和施工进度购置筑路材料,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尽量减少剩余物料。 ?弃土弃渣影响分析 3本工程施工产生弃方296964m,全部运至弃土场集中处置,禁止随意堆弃。评价要求弃土弃渣在清运过程中应采用篷布遮盖,尽量避免在大风或雨天清运,以免造成扬尘污染和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减小对周围景观及地表植被的影响。采取上述措施后,弃土弃渣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废旧沥青渣影响分析 本工程利用现有道路改建,施工过程中,对于原有路面状况较好的路段完全利用,加铺面层,对面层出现纵、横向裂缝路段,消除原有路面病害后加铺面层,同时道路施工过程中也将产生部分不符合敷设要求的沥青废料,评价要求废旧沥青渣通过冷再生技术处理后,用于本工程新建路段道路底面层或基层铺设,不得进入弃土场,采取以上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5.5.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公路养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筑路废料。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安塞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筑路废料用于修建乡村道路等综合利用,对沿线环境影响较小。 5.6文物及其他影响分析 5.6.1对文物的影响分析 ~87~ 根据调查,在路线K19+700左侧有北宋石窑石窟一座,相邻道路红线。根据咨询延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此文物未进行定级。文物与路线位置关系见图5.6.1-1。 本工程经过文物路段为改建段与新建路段交叉处,设计路线未压占文物。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征求文物管理部门相关意见,并开展区域文物勘察工作。同时为避免施工期间对文物产生破坏,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文物部门要求进行施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若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相关部门。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对文物影响较小。 5.6.2对沿线输油管线和油井的影响 据可研,本工程改移石油管线5081m,改移输气管线80m。 评价要求工程施工前应明确改移段石油、天然气管线的权属单位,并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结合公路路线确定迁建管线的路由走向。在管线拆迁过程中,产生的落地原油由各采油厂统一收集,收集率不小于99%,避免落地油对土壤、地下水及雨季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的地表水体而污染环境。 5.7景观影响分析 5.7.1 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 ?主体工程施工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为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产生新的坡面、断面,在破坏征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的同时,造成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不相对称的裸地景观,增加水土流失,对局部景观产生干扰。 ?弃土场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弃土场的设置将直接破坏选址的原有地形和地貌,与相邻的植被具有强烈色彩对比。同时,弃土作业过程中,旱季产生的扬尘和雨季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围景观环境产生破坏和影响。 景观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对弃土场进行覆土绿化或植被恢复,景观视觉影响将逐步得到消除。 ?桥梁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全线共设桥梁17座,桥梁施工对景观的影响表现为切割和增色效应两方面,特别是挖填土方、砍伐树木等对桥梁两侧现有的自然风光产生一定影响。 5.7.2 运营期景观影响分析 ~88~ 5.7.2.1 弃土场对景观的影响 弃土场的植被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运营初期弃土场与周围景观环境在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有一定差别,但随着弃土场用地植被的恢复,对行车者的视线冲击较小。 5.7.2.2挖方路段对景观的影响 挖方路段对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影响最为明显,挖方路段之上边坡与行车者的相对坡度较大,因而显著性较高,对视觉冲击力较大。 5.7.2.3桥梁段对景观的影响 桥梁对景观的影响表现为切割和增色效应两方面。桥梁段高出地面,形成视线屏障,对周围居民和行人造成视觉的隔断。这种景观隔断影响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其在结构、色彩等方面的合理设计将有效减弱这种不利影响,增强其景观效果,使其成为该段的一个特色的人文景观。 随着公路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将成为公路沿线的景观资源,将会促进沿线土地的开发及有效利用,亦可改变沿线地区的环境面貌,使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与道路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因此,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环境的正面影响较大,有利于景观环境的改善。 5.8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 本工程利用旧路改建,沿延河河道布设,并以桥梁形式13次跨越,其水质目标为?类。本工程交通量中石油运输车辆、化肥农药占一定比例,因此工程建成后可能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环境风险。 5.8.1 风险源及危险物的评价等级与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规定,工程本身不存在物质危险性和功能性危险源,风险概率的发生由间接行为导致。因此,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公路运输过程中风险事故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对沿线水体的影响,油品、危险品车辆的泄漏、落水将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危险品散落于陆域,也对土地的正常使用功能带来影响,破坏陆域的生态环境。按《物质危险性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等相关规定,本工程建成后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为运输的油品和化学危险品。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公路风险事故的发生与司机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事故的发 ~89~ 生多数是由于汽车超载和司机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发生后又有多数司机因害怕不敢报 案而延误处理,导致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当公路沿水域经过时,车辆发生事故将可能 对水体产生污染,水污染事故类型主要有: ?伴河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连带货物坠入河流。 ?油品、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泄漏,并排入附近水体。 ?车辆本身携带的汽油(柴油)和机油泄漏,并排入附近水体。 5.8.2 事故风险分析 公路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风险对沿线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潜在危害采用风险度进行 评价,化学危险品运输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如下: 6 P,Q,Q,Q,Q,Q,Q,Q ,i123456,i1 式中: P?预测年水域路段发生化学品风险事故的频率; Q?该地区目前车辆相撞翻车等重大交通事故频率,(次/百万辆.km); 1 Q?预测年年绝对交通量,(百万辆/年); 2 Q?公路对交通事故的降低率,(%); 3 Q?货车占总交通量的比例,(%); 4 Q?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占货车比率,(%); 5 Q?水域路段长度(km)。 6 式中各参考数取值如下: Q?参考同类地区交通事故频率,取Q,0.2次/百万辆.km; 11 Q?根据可研预测交通量(绝对值),2020年为2.51百万辆/年,2026年为3.75百万2 辆/年,2034年为5.50百万辆/年; Q?本工程取25,; 3 Q?根据工程可研OD调查,2020年为22.0%、2026年为20.8%、2034年为19.8%。 4 Q?根据可研,石油运输车辆比例Q,7.1,; 55 Q?本工程伴行并跨越延河,Q=17.8km。 66 预测结果见表5.8.2,1。 ~90~ 表5.8.2-1 本工程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 年份 预测年绝对交通量(百万辆/年) 运输交通事故概率(次/a) 2020 2.51 0.0349 2025 3.75 0.0493 2034 5.50 0.0688 用上式计算出的是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危险品泄漏事故发生概率是交通事故概率与危险品运输车辆泄露概率的乘积。表5.8.2,2是国外对交通事故中危险品车辆泄漏概率的统计结果,鉴于中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故可将该表数据做为参考。 表5.8.2-2 公路交通事故中的危险品车辆泄漏概率 泄漏量/kg 特定事故的泄漏概率 15,150 0.021 150,1500 0.011 合计0.064 >1500 0.032 注:数据来源于《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R.F.Lacey,J.A.Cole〔英〕,Vol.(36 ) Part2, May 2003。 交通事故中危险品车辆泄漏概率参考表5.8.2,2,取0.064,计算该水域路段危险 .8.2,3。 品车辆泄漏事故发生概率见表5 表5.8.2-3 石油泄漏事故风险值(次/年) 年份 预测年绝对交通量(百万辆/年) 水域路段危险品泄漏频率 2020 2.51 0.0022 2025 3.75 0.0032 2034 5.50 0.0044 计算结果表明,公路运营期运输油品车辆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比较低。 5.8.3 环境风险分析 5.8.3.1 水环境风险分析 ?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受损但未坠入水中,装载着化学品的车辆发生泄漏; ?车辆在桥面发生交通事故,车辆冲破桥梁防撞护栏,坠入桥下,装载的化学品泄漏进入水体中,影响水体。 危险品泄漏排入水体,将在一定程度上污染河流水质,对下游用水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还将对河流中的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等各方面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综合分析,虽然经计算运营期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评价区水环境敏感路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引起水体污染的概率较低(见表5.8.2,3),但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91~ 根据环发〔2007〕184号文《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本工程跨越延河水体为?类水体,按照要求不需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和沉淀池,但考虑本工程跨越延河桥梁数量较多,延河为延安市备用水源,且危险品运输车辆占有一定比例。因此为防止水质受到污染,评价建议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加强防撞护栏,桥梁两侧设置事故池,禁止污水直接排入延河,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编制应急预案。在运营期应严格执行危险品、油品运输、装卸、贮存等有关规定,以减小风险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本工程事故池容积由设计单位在初设和施工图设计方案中明确,事故池应沿桥面纵坡降低方向设置,桥梁两侧各设1个,但不得设置在湿地范围内。 5.8.3.2 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突发性环境空气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输在常温常压下有毒有害且易挥发的物质,大多是液化气类,主要有液化石油气、氯乙烯、丁二烯、丙烯、液氯等。由于此类物品的最大潜在危险是呈气态状向四周扩散,如再配合以适当的气象条件,如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将会急速放大事故负面效应。因此此类危险品运输在靠近各敏感点时一旦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将会威胁到沿线群众的生产秩序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证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5.8.3.3 生态环境风险分析 本工程生态环境风险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植被等。由于沿线多为退耕还林地和农田,所以一旦危险品泄漏进入土壤和水体后,将严重污染农田和林草地,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破坏生态环境。 5.8.3.4 其他环境风险分析 施工过程会使用漆料、燃料等危险品,这些危险品一旦发生意外,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必须专人保管,详细登记取用时间、人员、数量、用途等,定期检查,并对保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5.8.4 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5.8.4.1 完善交通事故防范设计 ?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在临河路段与桥头以及视距不够的路段,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志,提请司机注意 ~92~ 安全驾驶及控制车速。 ?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例如对于护栏应采取加高和加固措施;护栏两侧可设防眩板来遮掩夜间行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同时应提高视线诱导标志的设置,以及照明设施、道路标志、路面标志和警示标志、限速标志或醒目的多条警示标线的设施设计标准,尤其在通过居民区路段要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5.8.4.2 危险品运输事故防范及处理 为了确保危险品的运输安全,国家及有关部门已制定了相关法规。结合道路运输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由道路管理部门中的环保部门、路政部门、监控中心成立事故应急小组,并编制应急计划。一旦发生危险品燃烧、爆炸、泄漏或人员中毒等事故时,应急小组一方面及时控制污染现场,另一方面通知相关机构进行控制和清除。 ?强化教育和培训,加强管理:道路管理部门和从事危险品运输的单位应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严格遵守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以及市、区政府发布的有关道路运输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办法等。 ?由道路管理部门建立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调度和货运代理网络。 ?由道路管理部门对货运代理和承运单位实行资格认证。各生产、销售、经营、物资、外贸及化学危险品货运代理和承担单位,应向道路管理部门报送运输计划和有关报表。 ?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实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制度。所有从事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的车辆要使用统一专用标志,定期定点检测,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 ?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危险品运输对环境最大的潜在威胁在于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和空气,而这类物质一般均用封闭容器运输。管理部门应设置危险品运输申报点,应对各种未申报又无危险品运输标志的罐车、筒装车进行检查。对载有危险品,但未办理有关证件或未按规定加装危险品运输标志的车辆均不允许进入道路行驶。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检查。 ?为确保突发事故可以得到及时处置,道路管理部门应准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道路管理部门应配备事故应急车,以便于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尽快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在大桥处设置报警电话和警示牌,以便于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后及时通知管理 ~93~ 部门,有利于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态严重程度,并及时与公安、消防和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采取紧急营救措施,防止污染事态扩大。 ?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必须集中精力,注意观察路标,中途不得随意停车等;司乘人员应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近明火和高温场所;运输途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公安、消防、环保等)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在大雾、大风等不良天气条件下,应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将危险品运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5.8.4.3 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使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造成经济、社会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的事故。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具有不确定的突发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如不采取防御措施,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为有效地做好突发性水污染控制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反应系统。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地表水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是减少突发性水环境风险损失的末端控制手段,它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人为次级控制机制,主要是为了处理随机性的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估计事故的后果,预先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体系,能够及时控制风险源,阻止与受体的接触,保护受体,消除危害后果,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环境风险危害最小化。 ?主要功能:有效地减小风险因子释放的规模;改变风险因子的时空分布格局;降低风险因子的危害;对某些受体,特别是静态受体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应急体系的层次 一个完善的应急系统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区域水平上的应急系统,第二层次是事故单位的应急系统。必须在两个层次间建立一种由现代化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的密切联系,并建立在区域环境风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该系统还必须通过各种真实或虚拟的应急模拟加以检验和完善,以提高区域的整体应急水平。 ?应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94~ 1)应急控制中心; 2)明确救援人员的责任; 3)制定事故过程中的有效通信联络程序及与应急机构联络的程序; 4)制定培训应急人员的条款; )制定事故车辆及时撤离的程序; 5 6)制定救援的程序; 7)制定恢复水体正常功能的程序。 ?应急管理体系 对于重大的水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伴随着跨界水污染问题,并引发跨界水环境冲突;因此,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协调应急相应与灾后的恢复工作。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涉及流域内多个政区与多个部门,为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应急响应工作。有必要建立环境应急管理委员会与应急响应中心。流域环境应急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以委员会为主导,成员包括所辖地区的消防、民政、环保、公安、企业、农业、水务与公众代表。环境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流域内协调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工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水环境冲突问题的仲裁、磋商与缓解。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中心的职责是在环境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水环境的应急响应工作。 重大水环境事故的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重大水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编制,信息公开与事故通报制度的建立,及包括“环境应急响应支持系统”与“信息发布系统”在内的计算机支持下的环境应急响应协同工作平台建设,环境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制方面的能力建设。 ?应急体系程序 地表水环境风险应急体系为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考虑事故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根据影响预测结果,确定敏感目标受损程度,采取相应减轻危害的措施,尽可能使受体不与风险因子接触。事故后应该采取相应恢复措施,并调整环境风险系统及其信息档案,追究相应人的责任。应急体系程序见图5.8.4-1 ~95~ 图5.8.4-1 地表水应急体系程序 ?应急反应系统组成及职责 ?应急反应指挥部。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成立应急总指挥部。指挥部职责:根据污染的范围和程度组织制定有效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实施方案;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运行机制,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和控制生活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和蔓延;组织评估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帮助公众克服因突然事故危害造成的心理压力等原因所引起的恐慌。 ?专家系统。由于引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很多,应急处理时牵涉的部门也较多,因此,专家系统应由环保局、卫生局、水利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系统主要职责:负责查找事故原因、提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为指挥部做好污 ~96~ 染事故的应急处理献计献策。 ?应急监测工作组。根据污染事故的性质,应急监测组可由环保局及卫生局的监测人员组成。应急监测工作组应包括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技术小组、应急监测工作小组和应急监测后勤保障小组。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组人员、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统筹调配,指挥应急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并负责向指挥部报告监测情况;应急监测技术小组负责监测方案的制订、监测数据的审核和事故调查监测报告的编写。应急监测工作小组由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部分组成。负责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分析工作。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试剂的购置储备、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提供以及各类的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工作程序 ?应急响应:污染事故发生,应急指挥部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通知、并简单了解事故情况后应立即上报总指挥。总指挥随即通知相关分部,并组织相关专家进驻现场,制定初步预案。分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向相关单位通知污染事件的发生,令其密切注意水质变化,保证供水安全,同时组织应急处置人员和监测工作组赶赴现场。 ?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工作组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刻开展事故调查,了解事故现场的环境概况、污染事故来源及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根据现场情况预测推断事故所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污染趋势,并向上级环保局提交现场调查情况报告和初步的污染控制建议,同时制订现场监测方案,待指挥部批准后立即进行水质监测。 ?应急处理预案制定:根据事故现场调查情况,水质监测情况及专家意见,应急指挥部应制定周密的应急处理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跟踪监测:在事故得到处理和控制后,应对污染事故所影响的环境进行定期的跟踪监测,及时上报污染动态,直至该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消失为止。 ?事故处理档案建立:在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对事故处理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编写事故应急处理报告,并将全部资料整理归档。 ?培训与演习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及其程序的实施内容; 2)培训他们在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中分派的任务; ~97~ 3)使有关人员知道应急救援预案的变动情况; 4)各应急救援组织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准备性; 5)事故应急训练和演练的目标: 6)测试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性; 7)检测应急设备; 8)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演练应当定期举行,并在演练结束后保留相应的记录以备查阅。每次演练结束之 后都要及时分析、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立即加以改进。 ?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发生的危险品污染事故,通过媒体对公众进行公示,起到 教育和警示作用。 ?事故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要求 事故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要求如表5.8.4,1所示。 表5.8.4-1 事故风险应急预案编写内容要求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要求 1 应急计划区 危险目标:延河及沿线敏感点 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4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5 报警、通讯方式 制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6 救援及控制措施 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7 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 及相应设备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事故现场、邻近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8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急剂量控制规定,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 织计划 康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9 与恢复措施 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10 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1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 ~98~ 6环境保护措施 6.1 可研阶段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1 可研阶段已考虑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1.1.1 路线方案的对策 ? 结合地质水文条件选择纵向线位所处位置,尽可能填挖平衡,减少废方。 ? 沿河岸布线尽量避免挤占河道,线位需满足设计洪水水位要求。 ? 进一步明确公路中分带开口的设置位置,方便两侧群众出行。 ? 合理设计路线,少占良田和经济林,设置挡土墙、护坡等,以减少占地。 6.1.1.2 路基边坡防护对策 ? 对路堑边坡采取工程防护与种植灌草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绿化窗口可采用拱形、扇形、菱形、圆形、六边形等形式,达到既稳固边坡又美化环境的效果; ? 路堤边坡采用植草防护为主的形式,浸水路堤边坡采取浆砌片石加固,以防水流的冲刷,路基较高的填方路段采用挡土墙收缩坡脚以节约土地资源。对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及时进行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6.1.1.3 施工期环保对策 ? 生态保护:工程完工后要对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进行植被恢复;开挖、填方路堤、沟壑土层裸露面施工时要及时加固,做好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 ? 噪声防治:施工路段离敏感点较近时,应按规定时间内施工,必要时应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小噪声对教学和生活等的干扰;施工过程中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时间;给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其进行身体保护 ? 大气污染防治:施工料场等应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下风向空旷地区,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施工便道定应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 水污染防治: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6.1.1.4 运营期环保对策 ~99~ ? 噪声防治:公路途经城镇、乡村和学校等敏感区时,考虑采取设置隔音墙、绿化带等措施,减少运营期间交通噪声影响。 ? 公路沿途经过居民区、学校等应加密种植树木,形成绿化立体屏障,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 ? 对装运有毒或危险品物质的车辆实行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危险车辆的管理。一旦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应负责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物,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6.1.2 环评提出在设计阶段需进一步完善的环保对策建议 6.1.2.1 道路选线 工程选线合理,可以避免或最大程度消除项目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因此路线选线和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最佳生态效益原则:对路线两侧植被、水体、野生动植物要加强保护,减少干扰,最大程度的维护沿线生态环境。 ?珍惜农田原则:沿线耕地较少,设计单位应注意路线的优化和采用工程上的相关措施,尽量减少农田的占用数量,减少对沿线农业生产的影响。 ?顺应自然地形原则:路线设计中避免大填大挖,应尽量保持原始地面。 ?施工便利原则:路线应选择在具有建筑原材料或交通运输方便的地带。 ?优化路线走向,减少石油管线拆除和改移长度,以减小其带来的生态影响。 6.1.2.2 噪声 ?加强公路所经敏感点路段路界内的绿化设计,尽量提高绿化高度和密度,使其在具有美化路域景观的同时,兼具降噪功能。 ?在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路段,建议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和材料。 ?根据预测,对敏感点在建设期采取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 6.1.2.3 水环境保护 ? 设计阶段应充分重视保护地表水水质。桥梁下部结构设计中,应按相关规范明确规定钻渣等废弃物不得直接弃入地表水体,并对钻渣进行必要的处理后用于筑路或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避免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水环境污染。 ? 养护中心须设有污水处理设施。 ?为尽量减小或避免危险品意外溢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在跨越河流的桥梁上设加固防撞护拦,防止水污染风险事故。 ~100~ ? 在项目经过河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提示司机谨慎驾驶,设置减速带,减少事故发生率。 6.1.2.4 环境空气质量保护 ?本工程基本沿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沿线敏感点较多,居民分布较分散,施工料场等应位于居民区下风向300m外。 ?施工阶段应配备一定数量洒水车,适时洒水抑尘。 6.1.2.5生态环境保护 ?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把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未利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施工营地尽量租用施工道路沿线已有房屋和场地。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以减小临时占地;新开辟的施工便道尽量减少大填大挖,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工程结束后,视具体情况,交给地方政府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养护,可作为地方道路,如将来无法使用的,须进行生态恢复,进行植树种草等。 ?做好土石方平衡,最大限度地对土石方进行纵向调运,充分利用路基挖余方,以减少弃土场占地,同时应妥善处理废弃土方,避免侵占农田和堵塞河道。 6.1.2.6景观设计建议 ?远离城镇区域的公路景观设计 道路走向应与自然风景资源相结合,视野应具有多样性,避免单调,同时尽可能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环境,最大地减少工程对景观的破坏,对施工痕迹要注意修饰,并恢复其自然景观。 ? 沿延河路段景观设计 延河自然水面是公路可视范围内宝贵风景资源,充分利用水面与树木景色,使乘客在行使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美好气息。特提出以下建议: ? 线形设计在不影响道路标准前提下,大致与山丘地貌保持一致,以取得相互协调的景观效果。 ? 绿化应以乡土品种和灌木、花卉以及形态较好的常绿树为主。 ? 桥梁等构造物,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应使其成为景观组织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跨河路段的桥梁及其它构造物时,要注意桥型的美观性与整体性。 ? 傍山路段的景观设计 ~101~ 傍山路段可以借山景,也可以利用平面高度的变化而带来生动的景观变化,傍山路段一般有较大的土石方工程,自然地面在施工中容易遭受破坏,因此对土石方施工痕迹也应很好修饰。 ? 养护中心 公路附属建筑对外界的影响主要是建筑风格和建筑周围绿化,如果公路附属建筑与当地风格建筑不一致,将会给人突兀的视觉冲击,而建筑周围没有进行绿化美化将不能给旅途劳累的人们带来清新、活力恢复的感觉。因此,公路附属建筑应当按照当地的建筑风格并进行绿化美化。 6.2 施工期环保措施 结合可研提出的环保措施,提出本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保措施。 6.2.1 施工管理对策与建议 ?建立高效、务实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接受工程所在地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成立工程环保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办法。 ?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施工期污染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编制、上报制度。 ?促使施工期建设管理与环境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工程的环境管理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包括合格的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和治理资金到位等。 ?做好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文档管理工作。 ?施工期应实行环境监理。 6.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2017年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中相关要求,提出本工程需完善的主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制定施工现场扬尘预防治理专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程项目部必须对进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工地扬尘预防治理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严禁上岗,同时应执行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政府发布重污染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 施工工地必须封闭围挡施工,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干燥、易起尘的土 ~102~ 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有严重污染日时,严禁建筑工地土方作业。 ? 灰土拌合、混凝土拌合是施工期主要的固定污染源,要求在地面风速大于四级时尽量停止施工作业。对拌合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劳动保护。灰土、水泥混凝土集中拌合,封闭或装罐运输。拌合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与其距离应在300m以上。 ? 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之一;临时堆土场应用卷布遮盖,周边用土袋压实,防止扬尘。 ?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等措施中的一种,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 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严禁车辆带泥出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漏或抛撒。 ? 在公路两端设置工程概况标志牌,标志牌上必须公布扬尘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包括施工企业电话和主管部门电话。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场内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其余场地必须绿化或固化。 ? 对作业面和临时堆土场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如项目施工现场靠近敏感点时,应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扬尘的产生及对周围敏感的影响;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进出车辆应经过过水池,减少起尘量。 ?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以控制尾气排放。 ? 路面铺设采取全封闭沥青摊铺车进行作业,摊铺作业机械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除尘装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应要求,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同时要求对沥青摊铺、搅拌操作人员实行卫生防护,为其配备口罩、风镜等,加强劳动保护,使其身体伤害减至最小程度。 ~103~ 6.2.3 水环境保护措施 ?跨河段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在两侧阶地起伏较大的沿河路段、沟道路段,开挖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对可能产生雨水地面径流处,应设置临时沉淀池,以减少水土流失。必要时沉淀池的出水一侧应有土工布围栏。待路建成后,将土沉淀池推平,绿化或植被恢复。 ?施工时应避免将废渣、废油、废水等排入水体,加强对施工机械与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 ?施工期对路基及时压实,避免冲蚀。在路面施工时,首先避免雨期施工造成沥青废渣,再则施工中及时碾铺,防止冲刷,严禁将沥青渣冲入河流。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应远离延河和季节性冲沟堆放,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大风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 ?施工营地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粪便经处置后用作农田肥料,少量盥洗类生活污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和绿化,不外排。 ?施工生产废水应根据废水特性采用沉淀池等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桥梁桥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应运至河道之外,并在工地修建泥浆池(泥浆池需做防渗处理,可以多个钻孔共用),并设置沉淀池,串联并用,使护壁泥浆和出渣分离,析出的护壁泥浆宜循环使用,浮土和沉淀池出渣在干化堆积场脱水,运至弃土场进行集中处理,沉淀池出水用于施工用水或场地洒水。泥浆池、沉淀池开挖土方堆积放在桥墩附近并压实,施工结束后用于桥墩基础和泥浆池、沉淀池回填。 ? 跨河桥梁两侧安装强化防撞护栏,并设置雨水收集池和警示牌、减速设施和禁止超车等标志。 6.2.4 施工固废贮存处置措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生活垃圾箱(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后,定期清运至延安市和安塞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处置;粪便经处置后用于农田施肥。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集中运往弃土场处置;剩余建筑材料妥善保存,可供周边地区修建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原有建筑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部分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 ?道路清表产生的废旧沥青渣集中堆放在公路占地范围内,并采取遮挡,周边设排水沟。破碎后用于本工程新建路段道路底面层或基层铺设,禁止进入弃土场与建筑垃圾填埋场,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 ~104~ 6.2.5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尽量降低噪声源强。 ?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和作业时间,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临时降噪措施;位于村庄等敏感点路段,夜间22:00,6:00时间段内禁止施工,将施工期间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施工便道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医院。在施工便道50m以内有成片的民居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对必须进行夜间运输的便道,应设置禁鸣和限速标志牌,车辆夜间通过时速度应小于30km/h;对于临近学校的路段,应避免在上课期间作业。 ?在村庄附近做强振动施工时(如振荡式压路机、打桩操作等),对临近施工现场的土木民房应进行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对确实受工程施工振动影响较大的民房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6.2.6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6.2.6.1 沿线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项目应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满足“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补平衡”,经批准占用的耕地,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陕西省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应及时清理,严禁乱堆乱弃,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施工营地应尽可能租用当地民房或公共房屋,以减小临时占地影响。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尽量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在公路征地范围外的占地,施工结束后应对临时用地及时平整并采取生态恢复。 ?合理规划设计施工便道及便道宽度,要求各种施工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施工便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划定其范围,并有专人进行施工疏导和管理;施工结束后除部分留给地方作为农用便道之外,其余施工便道应及时进行绿化。 ~105~ ?对于路基施工工程区内有肥力的表土层,应在施工前预先对其进行剥离,平均剥离厚度按20cm计,用于新开垦耕地、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或覆盖于路基边坡;对于临时占地,应在施工前预先剥离有肥力的表土层,施工完毕后,对场地进行复耕或植被恢复。对占用旱地的必须进行复耕,对其他临时用地进行相应的植被恢复。 表土临时集中堆放在项目沿线永久征地或临时占地范围内,每个堆放点根据工程空闲面积大小及后期覆土需要决定堆土数量。堆放的表土应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 ?施工结束后,对弃土场等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对占地为裸地和河滩地等,进行垃圾清除、坑凹回填,以备绿化;对占地为耕地和林地的,进行垃圾清除、场地平整、表土疏松,以备复垦。对在施工中受到损害的林草地播种草籽并及时植树绿化,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状态。 6.2.6.2 林地恢复与补偿措施 ?法规依据及恢复、补偿方案 本工程占用林地应按林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利用工程所在区域的林业用地中非有林地进行同等面积的林木栽种,达到林地占补平衡,保证工程占用的林地得到全部的补偿。本工程砍伐的树木补偿采用林地补偿方式进行。 ?施工前应取得征用林地的合法手续 1)集体所有的林木和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2)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3)使用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产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林地补偿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第十八条指出: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 ~106~ 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林地恢复、补偿种植树种 ?临时占地恢复措施 工程临时占用的林地,施工前应先移栽小龄林木,施工结束后,平整土地,覆以表土,植树造林,恢复原有植被。植被恢复应以当地常见适生的乡土树、草种为主。 ?永久占地补偿措施 依据有关规定,永久占地中林地植被补偿方式采用缴纳林地植被恢复费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明确补偿林地的位置,并由林业部门统一植树造林。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把道路永久征地范围内小龄林木在有条件情况下及时移栽,严禁随意砍伐,随意扩大施工范围破坏林木。 6.2.6.3 沿线植被保护措施 ?因地制宜选择好施工季节,避开植物生长旺季;林地中施工,尽量采用人工,缩小作业面积,同时严格控制林木砍伐数量,严禁砍伐公路用地之外的林木。 ?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复垦或绿化。 ?施工过程中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协商,将弃土场弃土过程与农业开发规划设计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复垦。 ?弃土堆放坡度应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稳定因素,复原措施应进行渣体夯实和稳固,上覆熟土复耕或栽植先锋物种绿化。 ?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 6.2.6.4 沿线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格规范施工队伍的行为,禁止非法猎捕和破坏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6.2.6.5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施工用料堆放应远离水体和季节性冲沟沟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 ?施工时禁止将污水、垃圾及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抛入水体、沟道等 6.2.6.6 景观保护措施 ~107~ ?现有景观保护 本工程道路两侧为丘陵沟壑区地貌,因此只要不是公路必须征用的自然景观,应尽可能保护好,充分利用其价值,以营造优美的景观通道。 ?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应使公路线形与桥梁、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同自然景观相协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通视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充裕,具有足够的视距与视野,使驾驶者与乘客感到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 ?诱导视线:各种设施所构成的视觉系统,应使驾驶者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方方向和路况变化,并能有效采取安全行驶措施。 ?建筑风格:应充分利用各种沿线设施和绿化等手段改善沿线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景观协调:公路的各种构造物本身不仅要造型美观,而且要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公路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路基工程景观保护 ?对所有切山点设计景观恢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全部边坡进行植草绿化,在陡峭的区域为减少切坡量,可采用梯形开挖面,种植灌木和攀缘植物;对坡度较缓开挖面可以植草护坡进行绿化。 ?路基工程进行的挖方和填方会造成路基两侧边坡裸露,应尽可能采用植被恢复的手段进行边坡防护,使其与周围景观自然协调,同时建议在公路填方边坡设施内尽可能绿化,填方边坡的护坡道可选取易成长的草本和柳树等高大乔木等进行绿化美化。 ?为了保持沿线自然风貌,绿化应采用当地物种。公路设计部门在公路的路线设计中,除按照公路设计规范及有关标准要求之外,应从美学角度尽可能使公路线形优美自然,使自然景观与工程较好地融为一体,改善景观环境。 ?弃土场的景观保护 弃土场在弃土弃渣堆放过程中应考虑堆体的形状与周边地貌相融,并作绿化恢复设计。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平整并恢复植被,使其与周围景观协调一致。 6.2.6.7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本工程位于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属于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工程沿线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减少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以 ~108~ 下主要保护措施: ?规范施工 ?施工期应尽量减轻对地上植被的破坏,因地制宜选择好施工季节,避开植物生长旺季;林地中施工,尽量采用人工,缩小作业面积。 ?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裸地的暴露时间。 ?严禁在禁火区、森林防火戒严期用火 ?严格实行施工区土壤的分层开挖、分层堆放、按层回填(底土在下表土在上)的操作规程,尽量保持植物原有的生存条件,以利植被的尽快恢复。回填时应留有适宜的堆积层,防止因降水而造成地表下陷和水土流失。 ?主体工程 ?路堤边坡防护 当边坡高度小于3m时,采取人工植草、三维网植草或液力喷播植草方式防护;当边坡高度大于3m时,采取菱型骨架、拱型骨架植草等防护方案。草种应选用适于当地生长、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草种,最好为草、灌混植。 ?路堑边坡防护 土质边坡可采用人字型骨架植草、三维网植草、菱型及拱型骨架植草方式防护,其中人字型及拱型骨架植草防护排水效果好,辅助三维网植草具有较强的防冲刷能力。 石质边坡采用护面墙或喷混植草进行防护。 ?与现有道路交叉区设置沉沙池接已有排水沟拦蓄泥沙,施工后平整土地。结合道路两边绿化植树种草,实施表土剥离恢复植被,对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苫盖防治水土流失。 ?施工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结束后,对占地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地貌。施工过程中实施临时苫盖、临时拦挡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修建临时排水沟防聚流冲刷。 ?对未防护的坡面加无纺布、草帘等覆盖,坡面设置临时性草袋排水沟,并路肩设置挡水土堰,将路面汇水定向排出,以减少雨季水土流失。 ?弃土场 ?工程措施 弃土场进行弃土前,也应首先剥离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并用装土编织袋临时防护,以便后期整治过程中覆土。为了避免周边雨水进入弃土场,在弃土场上游沿等高 ~109~ 线设置截水沟(存在一定的纵坡),两侧布设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设施,雨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往下游沟道,必要时在排水沟汇入河道前设置沉砂池,以阻留径流中携带的泥砂。 弃土堆放过程中,应将粒径较大的弃土弃渣堆置在渣体前缘,使渣体排水良好,施工过程中对弃土弃渣分层碾压,对其进行夯实。弃土场应实行“先挡后弃”,应根据弃土方量和堆放坡度,在弃土场下方修建合适的土坝或砌石护墙,弃土必须层层压实,坡面不应太陡。 ?植物措施 经过整平和覆土后的弃土场最终平台,应进行植树种草。考虑到石渣场难以农耕,一般采用局部覆土方式,覆土厚度0.15,0.30m,同时由于堆渣方式为分级堆放,形成弃渣顶部、边坡和马道,应对渣体顶部和边坡营造防护林,对马道外侧种植单行乔木防护林,以增加绿化面积和对边坡的防护。为了减少风季施工带来的风蚀,在弃土场应设有较软的柴草布置阻固性措施。 在弃土场恢复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积极听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恢复至原有地貌。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平整前,先将表层熟土剥离,剥离表土堆放在场地较高位置,表面夯实加以防护,雨季应覆盖防水布,施工结束后回填表土,进行绿化或植被恢复。 ?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淀池,雨水等经沉淀后排向附近沟道。临时堆料建议分类堆放,施工期间做好拦挡和覆盖措施。 ?施工结束后应首先清除地表硬化层,用于回填路基或修建附近的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平整前先将表层熟土剥离,进行有序堆放,且与排水沟施工同时进行。 ?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分级分块处理,地块大小视便道纵坡大小而定,在每个地块边缘修建一条挡水土埂,最后覆土绿化或复耕。 6.2.6.8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施工前后,应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地及周边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工程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公路临近林区路段,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此外,为了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实施力度,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职责。 ~110~ 6.2.7 绿化措施 本工程绿化措施主要为: ? 填方路段:对路堤边坡尽可能采用植草边坡代替砌石护坡。在路堤坡脚至公路用地界限可植2,3排树木,内侧栽植常青小灌木,外侧栽植高大的乔木。 挖方路段:在碎落台内铺垫一定厚度的耕植土,并植草和栽植常青灌木及爬墙? 植物;在路堑坡顶外侧或截水沟外侧栽植2,3排灌木及乔木,周围乔、灌木生长茂盛的地区加大对灌木的配置。 6.3 运营期环保措施 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在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污染物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加强路面养护和清洁,维护良好的路况,保证车辆在良好的路况下行驶,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 ?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加强检查,对运送上述物品车辆限速、限载,同时需加盖蓬布或采用湿法运输。 养护中心餐厅设置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低于60%。 ? 6.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污染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污染事件或事故发生,主要措施有: ?跨河、伴河较近路段,在桥头、临河一侧设置警示标志,提示司机谨慎驾驶,设置减速带,减少事故发生率。 ?及时清淤过水涵洞,保障排水通畅;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水体污染。 ?对于危险品运输,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要求运输车辆证照齐全,拥有危险品运输资质。车体应有明显的危险品车辆标志,在沿河路段设置明显的警示反光标志,提醒过往车辆谨慎驾驶,在雪天和大雾等特殊天气,应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 ?编制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如发生危险品意外溢出事件,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应急行动。 ~111~ ? 加强对养护中心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维护,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6.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3.3.1 工程降噪措施 ?进一步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建设形式。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宜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能够降低噪声污染的形式。建议在经过敏感点集中路段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和材料。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对运营近期所有超标村庄根据敏感点的环境特征和超标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目前国内常用的工程降噪措施主要有声屏障、搬迁、隔声窗、降噪林等,现将几种降噪措施比较,并结合本工程敏感点的实际情况,分析本工程各超标敏感点合适的降噪措施,各种措施的比较具体见表6.3.3,1。从表分析可知: 从6.3.3,1中所示各种降噪措施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结合本工程沿线各个敏感点的具体情况,本次评价认为隔声窗是较好的降噪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为一级/二级公路,不封闭,沿线敏感点距现有道路较近,无过多土地资源,敏感点沿现有道路分布,沿线居民需要利用该公路,声屏障会阻碍两侧居民交通、视线和房屋采光等,不适合采用声屏障和绿化降噪,因此安装隔声窗降噪是较为合适的降噪措施。 ?加强沿线绿化,尤其是在沿线居民分布较集中的路段,在美化道路的同时可降低噪声影响,同时预留资金对部分噪声超标住户进行经济赔偿。 ?建议对有前后两排房屋的居民住户,可考虑将前排置换成以非卧室功能的房屋,将卧室安置在后排房屋。 各敏感点的具体降噪措施分析比较如下,具体见表6.3.3,2和6.3.3-3所示。 6.3.3.2 工程管理措施 ?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对车辆实施噪声监测,控制噪声严重超标车辆上路。 ?经常维持公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加强夜间行车管理,限制夜间行驶车辆的速度,在重要敏感点附近路段两端(如学校、卫生院)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 ?动员沿线民众及当地政府,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及绿色通道工程,在村庄与公路之间按规划种植树木,保护环境; ~112~ ?加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6.3.3.3 对沿线规划建设的控制要求 本工程位于农村地区,线路两侧主要为宅基地、退耕还林地等,建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在沿线规划居民宅基地时,应根据《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的相关要求,做好公路两侧土地使用规划,同时应切实考虑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考虑到项目交通噪声的影响,参考本报告书公路两侧噪声预测范围表5.2.3-6所示的距离,合理确定建设布局,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文件中应明确噪声敏感建筑物与道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避免受到交通噪声的显著干扰。此外,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参照国道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建议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20m范围内不要规划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敏感建筑,确保项目交通噪声不会对沿线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6.3.3.4 小结 根据运营期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近期和中期超标的8个村庄712户采取临 2路一侧安装隔声窗的降噪措施,共安装隔声窗5200m,投资364万元;对11个村庄运营期加强跟踪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预留降噪费用。 加强沿线绿化,尤其是在沿线居民分布较集中的路段,在美化道路的同时可降低噪声影响,同时预留资金对部分噪声超标住户进行经济赔偿。 ~113~ 表6.3.3-1 常见噪声防治措施比较表 措施名称 适用情况 降噪效果 优 点 缺点 对本工程的适应性 对超标户数较少,房屋比较破旧的路段采用将超标严重的个别住降噪彻底,可以完全消除费用较高,适用性受到限住户搬迁,房此方法。本工程为改建,沿线敏感点均沿现户搬迁到不受噪声影很好 噪声影响,但仅适用于零制,且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屋另做它用 有道路零散分布,超标量不大,居民分布集响的地方 星分散的超标住户 影响 中,不适合此办法。 效果较好,且应用于公路本工程为一级/二级公路,不封闭,声屏障阻超标严重、距离公路投资较高,某些形式的声屏声屏障 5,12dB(A) 本身,易于实施且受益人碍了居民的交流和出行,不适合采用声屏障很近的集中敏感点 障对景观产生影响 口多 降噪 超标一般、距离公路修建或 影响采光、通风,适用范围对超标量较小、平路基或较路高的敏感点适很近的个别居民住宅5,12dB(A) 效果一般,费用较低 加高围墙 小 用于此方法。 或学校 分布分散,受较严重本工程沿线房屋结构较好,建议为超标村庄、隔声窗 ,15dB(A) 效果较好,适用性强 影响通风 影响的村庄 学校采用该措施 ~114~ 续表6.3.3-2 公路沿线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一览表 预测超标量(dB(A)) 超标敏感序距红线/中心高差预期降投资 实施 敏感点 点数量2020年 2026年 2034年 降噪措施 号 线距离(m) (m) 噪效果 (万元) 时间 (户)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村庄中远期超标量较小,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施 陈家砭敏感点1 5 路左20/26 0 -- -- -- 0.6 -- 2.2 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工 K0+400,K0+90 达标 降噪措施 期 村庄中远期超标量较小,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施 冯家营 敏感点2 7 路左25/31 0 -- -- -- -- -- 0.8 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工 K1+000,K1+240 达标 降噪措施 期 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施 9 路左14/20 0 -- 0.7 -- 1.7 -- 3.3 贾家洼敏感点23 共更换14户,共更换14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9.8 工 K2+700,K3+600 达标 25 路右15/21 0 -- 0.5 -- 1.5 -- 3.1 700元/m,共9.8万元。 期 8 路左17/23 0 -- -- -- 1.1 -- 2.7 边墙村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12 路左36/42 0 -- -- -- 0.9 -- 2.5 2K5+300,K5+700 共更换392户,共更换2000m,隔声量能达到施 23 路左41/47 0 -- -- -- 0.1 -- 1.7 15dB(A),700元/m,共140万元。路左2类区中期敏感点4 140 工 超标量小于1dB(A),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达标 路左11/17 0 -- 1.3 -- 2.4 -- 4.0 期 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边墙村安置区路左11/17 -6 -- 1.1 -- 2.1 -- 3.8 384 措施 K5+700,K6+100 路左11/17 -12 -- 0.5 -- 1.5 -- 3.1 7 路右17/23 0 -- -- -- 1.1 -- 2.7 村庄沿现有道路分布,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2声窗的降噪方式,共更换12户,共更换120m,隔8 路右50/56 0 -- -- -- -- -- 0.5 施 2碟子沟声量能达到15dB(A),700元/m,共8.4万元;2类敏感点5 8.4 工 K7+900,K8+400 区中期不超标,仅远期略有超标,可不采取降噪措达标 期 5 路左17/23 0 -- -- -- 1.1 -- 2.7 施,建议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 情况采取降噪措施 10 路左48/54 0 -- -- -- -- -- 0.7 ~115~ 续表6.3.3-2 公路沿线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一览表 预测超标量(dB(A)) 超标敏序距红线/中心线高差预期降投资 实施 敏感点 感点数2020年 2026年 2034年 降噪措施 号 距离(m) (m) 噪效果 (万元) 时间 量(户)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2 路左30/46 -1 -- -- -- -- -- 1.2 下李家湾村庄中期不超标,仅远期夜间超标,且超标量较小,施 敏感点6 K16+500,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 工 达标 K16+900 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 期 7 路左90/106 -1 -- -- -- -- -- 2.4 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4 路右12/25 0 -- 3.3 -- 5.2 -- 6.8 2共更换9户,共更换9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石窑村施 2700元/m,共6.3万元。路左2类区中期夜间不超敏感点3 路右57/70 0 -- 0.2 -- 2.0 0.7 3.5 7 K19+700,6.3 工 标,仅远期略有超标,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达标 K20+500 期 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2 路左12/25 0 -- 3.3 -- 5.2 -- 6.8 噪措施 3 路左16/29 0 -- 2.7 -- 4.5 -- 6.1 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2共更换3户,共更换3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陈团沟施 2700元/m,共2.1万元。路左2类区中期不超标,敏感点2 路左35/48 0 -- -- -- -- -- 0.9 8 K21+450,2.1 工 仅远期略有超标,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监达标 K21+900 期 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 施 4 路左90/103 0 -- -- -- -- -- 1.5 14 路左14/27 0 -- -- -- 4.8 -- 6.4 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2井家湾共更换25户,共更换25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施 敏感点220 路左30/43 0 -- -- -- 0.1 -- 1.7 9 K22+200,700元/m,共17.5万元。中期超标量小于1dB(A)17.5 工 达标 K23+400 的敏感点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监测,预留期 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 11 路左70/83 0 -- -- -- 1.1 -- 2.6 ~116~ 续表6.3.3-2 公路沿线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一览表 预测超标量(dB(A)) 超标敏序距红线/中心线高差预期降投资 实施 2020年 2026年 2034年 敏感点 感点数降噪措施 号 距离(m) (m) 噪效果 (万元) 时间 量(户)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4 路左16/29 0 -- 2.7 -- 4.5 -- 6.1 6 路左29/42 0 -- -- -- 0.4 -- 2.0 村庄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13 路左86/99 0 -- -- -- 0.4 -- 1.9 2共更换45户,共更换45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施 2狄青牢700元/m,共31.5万元。中期不超标或超标量小于敏感点路左27/40 0 -- 0.2 -- 0.8 -- 2.4 10 31.5 工 K0+000,K0+400 1dB(A)的敏感点可不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监达标 期 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路左27/40 -6 -- 0.1 -- 0.7 -- 2.3 施 145 路左27/40 -12 -- -- -- 0.4 -- 2.0 路左27/40 -18 -- -- -- -- -- 1.6 远期夜间略有超标,但超标量较小,可不采取降噪施 汇缘花庭敏感点11 500 路右125/138 0 -- -- -- -- -- 0.3 措施,建议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根据实/ 工 K1+000,K1+200 达标 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 期 2 路左33/46 0 -- -- -- -- -- 1.2 房屋结构较好,建议采用隔声窗的降噪方式,共更路左50/63 0 -- 0.9 -- 2.7 1.3 4.2 2换212户,共更换2120m,隔声量能达到15dB(A),施 杨家湾敏感点212 700元/m,共148.4万元。中期不超标敏感点可不148.4 工 路左50/63 -6 -- 0.9 -- 2.6 1.3 4.2 K1+150,K1+326 达标 采取降噪措施,建议跟踪监测,预留降噪费用,远期 212 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 路左50/63 -12 -- 0.8 -- 2.9 1.2 4.1 路左50/63 -18 -- 0.7 -- 2.4 1.1 4.0 ~117~ 6.3.4 生态保护措施 ?按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继续完成公路边坡、道路两侧等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加强沿线植被管理,及时进行绿化植物的补种、修剪和维护,使绿化植被茂盛美观,改善公路沿线景观效果。 ?及时恢复临时占地等被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同时按设计要求完善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花草类和乔灌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对土质边坡,在施工后期及时进行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运营期公路管理部门应对公路沿线的工程防护设施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防护设施的防护功能。 6.4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根据工程概算及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与建议,估算本工程所需环境保护投资82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14101.9997万元的0.72%,详见表6.4,1。 表6.4-1 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表 项目 内容 投资金额(万元) 环境效益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施工期扬尘治理 洒水费用 30 减少大气污染 施工期弃土等固废处置 运输车辆、垃圾桶(箱) 35 减少固废污染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 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 8 水环境保护 施工生产废水 沉淀池 25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 防撞护栏、警示牌、污水处理设施 80 水环境保护 隔声窗 364 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运营期噪声治理 跟踪监测 预留降噪费用 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绿化 道路两侧和临时占地等植被恢复 198 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景观 环境管理投资 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的实施和监施工期环境管理费用 30 负责项目环保措施的落实 督管理 施工期环境监测费 空气、水、噪声 15 施工期环境监测 环境监理费用 类比 30 施工阶段环保工作的落实 合计 82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0.72% ~118~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国民经济评价的成果,本工程经济效益良好,项目经济净现值75171.17万元,经济成本费用比为1.53,资金回收年限为20.85年(含建设期),小于项目运营期,工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效益率为8.14%,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说明本工程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7.2 社会效益分析 7.2.1 效益简析 ? 改善行车条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G210安塞至延安段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适应交通运输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项目建设可提高和改善延安市公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增强与其毗邻的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对高速公路的有力补充。 ? 有利于早日实现“安塞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将大大加强延安市与安塞区之间的联系,促使安塞快速融入到“大延安”城市框架中,建设延安“北大门”,成为延安“副中心”,是实现延塞一体化、打造安塞至延安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基础。 ? 依托石油资源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本工程的实施可进一步优化安塞区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加快石油资源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流通速度,延长产业链,同时可推动区域工业产业园发展,对安塞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提升旅游环境,带动旅游业发展 本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环境,完善与周边交通路网的衔接,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为区内各旅游景点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同时引领“圣地河谷”红色旅游文化景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园区土地升值。 7.2.2 降低营运成本效益 本工程的建设将改善原有交通条件,由于车速的提高,必将带来汽车运输成本的降低。成本的降低包括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根据工程可研,本工程的降低运输 ~119~ 成本效益见表7.2.2,1。 表7.2.2-1 预测特征年的降低运输成本价值 预测年 降低运输成本价值(万元/年) 2020 792.46 2026 4038.57 2034 8224.68 2020,2034合计 69743.23 7.3 环境经济损益货币化评价 7.3.1 环境代价 7.3.1.1 生态破坏代价 ? 公路占地农作物损失 据施工期生态农业生产分析,农业植被估算损失约18.28万元。 ? 占用林地的损失 公路建设占用林地将破坏一定的林木资源以及影响林地的涵养水源、固定CO和释2 放O价值、污染净化等方面生态服务功能。按单位公路长度损失价值1.20万元/a?km2 计,公路造成的生态环境功能损失约为36.41万元/a。 ? 水土流失 4? 根据水保方案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7.5×10t, 4平均每年25.83×10t,通过下式来计算土地资源的损失价值: V=Q?P/(ρ?h) 1 式中:V—土地资源损失价值,元; 1 Q—水土流失量,t/a; 3ρ—土壤容重,取平均值1.3t/m; h—表层土壤厚度,平均取0.2m; 2P—土地机会成本,按当地情况类比平均收益2万元/hm?a。 计算土地资源的损失价值为198.69万元/a。 ? 伴随水土流失土壤中氮磷钾等肥力也会损失,通过下式计算其损失: i V= QBP,,2,ii1 式中:V—土壤营养元素的损失价值,元; 2 Q—水土流失量,t/a; ~120~ Bi—第I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 Pi—化肥价格,元/t,i为营养元素类型。 当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为0.04%、0.13%、1.9%,化肥价格按2600元/t计,肥力损失价值结果为1390.17万元/a。 由此计算得出水土流失代价为1588.86万元/a。 7.3.1.2 小结 由上分析得知,生态破坏代价和环境污染代价详见表7.3.1,2。 表7.3.1-2 环境代价汇列表 项 目 单位(万元) 备注 占地农作物损失 18.28 一次性损失 生态破林地损失 36.41 每年损失,但临时占地部分可生态恢复、补偿 坏代价 水土流失损失 1588.86 每年损失,运营期可通过防治措施恢复 合计 1643.55 7.3.2 环境成本 7.3.2.1 生态保护成本 根据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投资计算,工程植物措施为198万元。 7.3.2.2 污染防治成本 根据工程环保投资估算,工程污染防治成本包括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施工期扬尘、固废和生产废水治理等,费用共为746万元。 7.3.2.3 小结 根据以上的计算可知,环境成本为944万元,按照公路运营年限为20年考虑,环境成本为47.2万元/a。 7.3.3 环境收益 本工程环境收益主要为水土流失防治收益。 根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在95,以上,则减少水 4土流失量约29.17×10t/a,折合水土流失防治收益为1794.31万元/a。 7.3.4 环境损益平衡分析 根据环境代价、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的计算结果,本工程的环境损益平衡分析详见表7.3.4,1。根据表7.3.4,1,本工程环境损益平衡后,环境总收益约+112.56万元。 表7.3.4-1 环境经济损益平衡表 项目 环境代价 环境成本 环境收益 环境损益平衡 单位(万元/a) -1643.55 -47.2 +1794.31 +112.56 注:“,”表示损失,“,”表示收益 ~121~ 7.4 小结 本工程所需环境保护投资82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14101.9997万元的0.72%。本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污染影响和生态破坏损失在可接受程度和范围之内,在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发展,评价认为从环境经济综合的角度看,本工程可行。 ~122~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要求 8.1.1 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 由延安市交通运输局总负责项目环保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落实环保岗位职责。此外,应配备绿化管理人员1,2名,具体负责公路的环境绿化工作。 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 ?负责监督环境实施计划的编写,负责监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组织制定污染事故处理预案,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组织编写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人员,进行各种形式风险事故的应急培训。 8.1.2 加强环境管理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由交通部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承担着协调全国公路交通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陕西省交通厅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陕西省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本工程的环境管理机构如表8.1.2,1。 表8.1.2-1 本工程环境管理机构 阶 段 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单位 环境保护监督部门 路线方案环保比选 陕西恒万达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可行性研延安力舟环保咨询服务 究、设计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 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市环境保护局设计期 环境工程设计 设计单位 宝塔分局、安塞分局 实施环保措施 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施工期 处理环境问题 指挥部、施工单位 运营期 环境监测及管理 公路管理单位、受委托监测单位 8.1.3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 建设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建立健全符合公路实际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环境管理。本评价提出环保管理制度主要内容见表8.1.3,1,环保设施与设备管理规程见表8.1.3,2。 要求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环节必须明确专人环境管理任务和责任,并将其列入岗位职责,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定期检查、考核,使环境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123~ 表8.1.3-1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表 实施部门 主要内容 1、内部环境保护审核、例会制度 2、环境质量管理目标与指标统计考核制度 3、内部环境管理监督与检查制度 4、环保设施与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管理制度 5、环境保护定期、不定期监测制度 延安市交6、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与环境污染风险事故管理规定 通运输局 7、危险化学品、油品贮运、使用联单管理制度 8、环境风险事故报告制度 9、污染源监测制度 10、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 11、环境保护岗位职责奖惩制度 表8.1.3-2 环保设备、设施管理规程表 实施部门 主要管理内容 1、隔声降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规程 2、环保设施与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延安市交3、临时渣场、弃土场的运营与生态恢复管理技术规程 通运输局 4、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环境绿化规划 5、重点环保设施检查制度及各岗位环境管理责任、规章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8.1.4 环境管理任务 本工程各阶段环境保护管理任务计划与重点内容见表8.1.4,1。 表8.1.4-1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重点内容(建议) 阶段 环境管理主要任务内容 1、参与项目建设前期各阶段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工作; 2、编制环境保护计划,委托环评单位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 3、积极配合可研及环评单位开展项目区现场踏勘与调研工作; 设前期 4、针对工程运营特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5、委托设计单位依据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要求,落实工程环保设计,编制环保专篇。 1、按照工程环保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2、制定建设期环保与年度环境管理计划,确保工程正常有序进行; 施工期 3、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监督、检查并处理施工中偶发的环境纠纷; 4、严格执行土地复垦规定,监督和考核各施工单位责任书中任务完成情况; 5、认真做好各项环保设施的施工管理与验收,及时与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沟通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2、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正常运行; 3、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按照环境管理监测计划开展定期、不定期环境与污染源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完善环境管理目标任务与污染防治措施方案,配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区域生态运营期 恢复、水土保持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加强国家环保政策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环保意识,提升单位环境管理水平; 7、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预防; 8、参与编制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9、负责编制年度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0、按照ISO14001和HSE指标体系控制要点要求,适时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1、加强污染监控与管理; 理工作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力度; 重点 3、严格控制施工期扬尘、废水、噪声及固废排放,保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124~ 8.2 施工期环境监理 依据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和陕环发[2008]1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本工程施工期应实行环境监理。主要要求: ?建设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将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列入招标书及合同等文件中,实行环境监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 ?建设单位应当在接到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之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符合环境监理条件的单位实施环境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配合环境监理单位,并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施工阶段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环境监理主要内容: 包括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规模、选线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中是否全面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否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大临工程选址是否合理,是否征得环保部门意见;建设项目施工期间污染防治设施、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实施与进度;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环境保护投资是否落实到位。 评价提出的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要点见表8.2,1。 表8.2-1 施工期环境监理清单 管理项目 监理项目 监理内容 监理要求 机构 ?工程概况标志牌必须公布扬尘投诉?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严禁车辆 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包括施工企业带泥出场 电话和主管部门电话; ?有专人负责场地洒水制度 ?封闭围挡施工,并配备车辆冲洗设?严重污染日时,严禁建筑工地土方作业施工场地 施和建立洒水制度; 和建筑拆除作业 延安?在雨后或无风、小风时进行,减少?尽量将植被、树木移植到施工区外 市环扬尘影响; ?严格按照《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 境保?尽量减少原有地表植被破坏 动方案》要求,做好施工期扬尘治理工作 环境 护局?开挖多余土石方尽量用于填方 ?土石方合理处置 空气 宝塔地表开挖 ?干燥天气施工要定时洒水降尘 ?强化环境管理,减少施工扬尘 分局、 运输车辆 ?水泥、石灰等要求袋装运输 安塞运输粉料建材车辆加盖篷布 建材运输 ?无篷布车辆不得运输沙土、粉料 分局 沙、渣土、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扬尘物料不得露天堆放 建材堆放 必须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 ?扬尘控制不利追究领导责任 ?道路两旁设防渗排水沟 ?废水不得随意排放 施工道路 ?硬化道路地面,防止扬尘 ?定时洒水灭尘 ~125~ ?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施工噪声 ?定期监测施工噪声 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声环境 监理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 ?敏感点路段夜间22时,凌晨06时严禁 高噪声设备施工 施工废水 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水环境 零排放 生活污水 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收集,不外排 弃土弃渣运往弃土场处置;生活垃圾 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置;禁止将固体废固废 施工期 物与建筑材料堆弃在河道内;废旧沥零排放 延安处置 固废监理 青渣破碎后用于本工程新建路段道路市环底面层或基层铺设 境保表土剥离,完工后地表裸露面必须平整并护局地表开挖 临时用地及时平整,植被恢复 进行植被恢复 宝塔 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土石方堆放点采取分局、建材堆放 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发生 土工布围栏等措施 安塞 分局 ?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并用装土编 生态 织袋临时防护; 环境 弃土场、施?弃土场上游设置截水沟,两侧布设按要求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工便道等 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设施;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场地平 整和植被恢复 临时工程尽量布置在道路用地范围土地占用 减少工程占地影响 内,对占用耕地和林地及时进行补偿 环保设施和环保投资环保设施在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措施按落实情况 和环保投资落实情况 工程设计和报告书要求同时施工建设 ?环境监理时段 环境监理时段为工程三通一平至工程建成试运营核查后结束。 8.3 环境监测计划 8.3.1 监测目的与原则 为全面、及时掌握公路沿线污染动态,了解邻近地区环境质量变化,为公路沿线环境管理服务,需对公路沿线实行环境监测。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测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可能超标的地段及超标指标而定,重点是各环境敏感区。 8.3.2 监测机构 公路施工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由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委托项目当地环境监测站承担。 8.3.3 监测计划 重点监测噪声和大气。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见表8.3.3,1,8.3.3,4。监测单位根据监测合同要求,执行监测计划。按环境监测要求定点和流动监测,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26~ 表8.3.3-1 环境监测计划表(噪声)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历时 采样时间 负责机构 1天,昼夜各一施工时间内施工期 施工噪声 1次/季度 陈家砭、边墙村、石窑次 一天2次 延安市交村、井家湾狄青牢、杨通运输局 敏感点噪1天,昼夜各一家湾 运营期 2次/年 昼夜各1次 声 次 表8.3.3-2 环境监测计划表(空气)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历时 采样时间 负责机构 安塞县职教中延安市交通 施工期 TSP 1次/季度 每次3天 监测3天 心、狄青牢 运输局 注:运营期NO可利用当地环境监测站常规监测数据。 2 表8.3.3-3 环境监测计划表(地表水)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监测历时 采样时间 负责机构 施工期 pH值、石油1次/季度 连续采样两延安市交通延河 每次2天 类、COD、天,每天1次 运输局 运营期 2次/年 NH-N 3注:若当地环境监测站有常规监测,可不必另行监测。 表8.3.3-4 环境监测计划表(生态) 阶段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负责机构 弃土场、施工营地等临绿化面积、苗木数量和成活率 2次/年 延安市交通 时占地 施工期 运输局 延河跨越处 自然生态环境 1次/年 8.4 环境管理目标 环境管理目标主要内容见表8.4,1和表8.4-2,养护中心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8.4-3。本工程环境管理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资金来源为工程概算。 表8.4-1 环保设施环境管理目标 类别 位置 项目 要求 管理标准 改建工程验收 工程措施 挡渣墙、护坡、截排水沟 弃土场 植物措施 土地平整、植被恢复 植被、生态恢复 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措施 施工结束后场地平整 占地 植物措施 植被恢复 工程措施 浆砌片石护坡、截排水沟、急流槽 生态 挖填方路段 植物措施 边坡及平台绿化 按要求完成 工程措施 边沟 一般路段 植物措施 公路沿线绿化 沿线占用耕地、居民生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的征地补偿政占补平衡或经济补偿 林地路段 土地资源 策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合理补偿 桥梁两侧、距水体较近处设立警示牌、防跨河、临河路段 撞护栏 水质安全 减小突发水环境风险 水环境 跨河桥梁 纵向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池(建议) 养护中心 生活污水 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达标排放 环境空气 养护中心 油烟废气 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不低于60% 油烟达标排放 项目设专职环保人员1,2人,设置绿化专职管理人员2人 环境管理 编制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监理 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 ~127~ 表8.4-2 噪声敏感路段环境管理目标 类别 位置 起止桩号 超标户数 数量 管理标准 2贾家洼 K2+700,K3+600 14户 140m 降噪量不小于4dB(A) 2边墙村 K5+300,K5+700 8户 80m 降噪量不小于3dB(A) 2边墙村安置区 K5+700,K6+100 384户 1920m 降噪量不小于4dB(A) 2碟子沟 K7+900,K8+40 12户 120m 降噪量不小于3dB(A) 2隔声窗 石窑村 K19+700,K20+500 9户 90m 降噪量不小于7dB(A) 2陈团沟 K21+450,K21+900 3户 30m 降噪量不小于7dB(A) 2井家湾 K22+200,K23+400 25户 250m 降噪量不小于7dB(A) 2狄青牢 K0+000,K0+400 45户 450m 降噪量不小于7dB(A) 2杨家湾 K1+150,K1+326 212户 2120m 降噪量不小于5dB(A) 加强沿线绿化,尤其是在沿线居民分布较集中的路段 ~128~ 表8.4-3 养护中心运行期污染物排放清单 污染物排放清单 排污口 执行的环境标准及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 数量 类别 污染源 位置 污染物排放管理要求 污染物种类 排放浓度(量) 总量指标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油烟净化装置,净化率?60% 废气 综合楼内餐厅 油烟废气 油烟 0.0017t/a / 养护中心 1套 (GB18483-200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BOD、COD、COD:0.04t/a 53废水 综合楼 生活污水 /d 养护中心 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1套 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2.85mSS、NH-N 氨氮:0.01t/a 3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 油烟净化装置 噪声 / / 养护中心 消声器、隔声,降噪20,30dB(A) 1套 (GB12348-2008)2、4类 垃圾箱、垃圾桶收集后运安塞县垃圾填固废 综合楼 生活垃圾 5.48t/a / 养护中心 配套 收集处置率100, 埋场 2 绿化 养护中心 植树、种花种草 / 绿地面积3000m,绿化率?30% 设专职环保绿化管理人员1,2人,绿化、保洁人员若干 其他 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措施与设施、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建档等 ~129~ 9 结论 9.1 工程概况 G210延安至安塞一级公路主线起点位于安塞县城过境路终点小草沟口,向南沿延河河谷设线,经冯家营、碟子沟、上李家湾后,下穿延延高速继续向南经杨家沟、下李家湾,在河庄坪规划区北侧路线沿延河东岸向南,经石窑、李家沟、陈团沟、井家湾后,终点止于延安北过境,主线全长24.427km。为最大限度发挥国道的带动作用,兼顾延安市城区发展,延安连接线1.337km,路线全长25.764km,大致呈北,南。 本工程主线拟建桥梁2417.2m/16座,其中大桥2041.0m/8座,中桥275.04m/4座,小桥101.16m/4座,桥梁长度占全线里程的9.90,。全线共设涵洞1933m/72道。全线拟设养护中心1处,延安连接线1条,连接线设桥梁263m/1座。 主线K0+000,K15+400段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0m;K15+400,K24+426段与延安连接线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结合使用 、32.25m(与延河综功能需求,同时考虑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分别采用25.5m(标准断面) 合治理工程共线段)。 工程总投资114101.9997万元,其中保护投资821万元,占总投资的0.72%。工程计划2017年开工,2020年建成,工期3年。 9.2 环境质量现状 9.2.1 生态环境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位于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控制区。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村镇、农田、河流、林地、草地等五种生态系统,且以农田、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评价区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和黄绵土。 ?评价区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评价区的26.76%和21.70%;其次为林地,占13.2%;其余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少。 ?经调查,公路沿线未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 ?工程沿线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生态功能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 9.2.2 声环境 ? 除井家湾夜间超标外,其余各敏感点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4a标准。 ~130~ ?白家沟昼间噪声值为54.2,67.1dB(A),夜间噪声为51.1,54.7dB(A),昼夜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 9.2.3 环境空气 碟子沟和狄青牢两个监测点位NO 1h平均值、24h平均值及PM 24h平均值均符210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9.2.4 地表水环境 延河杨家湾大桥下游断面中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 9.2.5环境保护目标 ? 延河重要湿地 本工程设置跨延河桥梁13座,桥梁跨越延河河滩、河道及泛洪区等湿地范围。根据设计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13座跨河桥梁共设有桥墩176个,其中在河漫滩内设桥墩68个,不涉及涉水桥墩。 ? 文物 根据调查,在路线K19+700左侧有北宋石窑石窟一座,相邻道路红线。 除此外,路线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 9.3 环境影响评价 9.3.1 生态环境 22? 工程建设前后,草地和耕地分别减少50.29hm、25.52hm,减少比例分别为 224.09%、2.08%,林地减少27.50hm,减少比例2.24%;交通运输用地增加108.32hm,增加比例为8.81%;其余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小。 2?本工程新增占用耕地25.52hm,对区域农业生产将产生一定影响。 ?在现场调查时,工程沿线未见到珍稀野生动物,工程沿线地区为常见小型野生动物,公路建设不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主体结构,对沿线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微小。 ?临时占地会对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全部予以破坏。施工结束后对所有临时占地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硬化地表的清除及施工废弃物的清理)和生物措施后(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渐减缓。 9.3.2 声环境 ~131~ ?施工期 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共有村庄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6处,呈斑块状分布于道路两侧。本工程沿现有道路改建,敏感点沿现有道路两侧分布,距离道路红线11,125m不等,因此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声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夜间影响更加突出。施工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路基开挖、路基平整、压实等施工阶段,在路面施工、交通工程阶段影响影响相对较小。 ?运营期 运营近期(2020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在45.4dB(A),65.7dB(A),夜间预测值在41.5dB(A),58.3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6处,超标量均小于5dB(A);运营中期(2026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6.4dB(A),67.4dB(A),夜间预测值在42.0dB(A),60.5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9处,超标量均小于5dB(A);运营远期(2034年),工程沿线敏感点昼间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在47.6dB(A),69.0dB(A),夜间预测值在42.6dB(A),61.8dB(A),全线噪声超标的村庄敏感点有11处,4处超标量?5dB(A)。 9.3.3 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过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在加强环境管理并采取一定措施后不会对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运营期 养护中心内设化粪池和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外排;工程沿线设置了完善的排水设施,可有效地收集路面径流,伴随着降水稀释、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等各种作用后,降低了路面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了路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体的污染。 9.3.4 环境空气 ?施工期 公路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沥青烟的污染,通过定时洒水、用帆布遮盖以及加强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等措施可保证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 ?运营期 根据类比分析,本工程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较轻微。养护中心餐厅采 ~132~ 用清洁燃料液化气,且采用油烟机进行净化处理,处理效果不低于60%,对环境影响小。 9.3.5事故风险分析 本工程沿现有道路进行布线,并13次跨越延河,沿线区域大型货运车辆较多,石油、化肥农药等车辆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运营期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和事故风险,其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品泄漏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车内油品泄漏、火灾、爆炸等。 本工程风险事故主要为危险品散落、泄漏于水体和土壤,对水质和土地的正常使用功能带来影响、破坏水域、陆域的生态环境,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储罐破裂而导致的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对沿线群众生活安全、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建设管理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严格的事故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轻事故后果的影响。 9.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9.4.1 施工期 ?生态环境 根据区域环境特点,本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分为防治措施和恢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措施、耕地保护和补偿、水土保持措施等。在采取了相应措施后,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得到一定缓解、补偿和恢复。 ?声环境 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地,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措施后,可降低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水环境 对露天堆放的施工材料采取工棚内放置并加盖篷布遮盖、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及对收集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环境影响。施工营地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少量盥洗类生活污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和绿化,不外排。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应远离河流堆放,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大风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 ?环境空气 对露天堆放的原材料采取工棚堆放或遮盖等措施,同时场地内应采取洒水措施等。建设单位应按照《关于印发<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 ~133~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中相关要求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9.4.2 运营期 ?声环境 根据运营期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近期和中期超标的8个村庄712户采取临 2路一侧安装隔声窗的降噪措施,共安装隔声窗5200m,投资364万元;对11个村庄运营期加强跟踪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噪措施,预留降噪费用。另外,建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沿线规划居民宅基地时,应根据《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切实考虑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考虑到项目交通噪声的影响,合理确定建设布局,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文件中明确噪声敏感建筑物与道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避免受到交通噪声的显著干扰。 加强沿线绿化,尤其是在沿线居民分布较集中的路段,在美化道路的同时可降低噪声影响,同时预留资金对部分噪声超标住户进行经济赔偿。 ? 加强对养护中心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维护,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跨河、伴河路段的管理监控力度,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交警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 ?环境空气 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运营状态,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加强检查,对运送上述物品车辆限载限速,加盖蓬布。 9.5 污染物排放情况 本工程主要排放污染物为汽车尾气、养护中心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3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83.3m/a,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后排至延河;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48t/a,收集后运往安塞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9.6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本次公参建设单位采用信息公告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其中信息公告采用在延安环保信息网站公示、延安日报报刊登报、张贴公示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在受工程直接或潜在影响的边墙、李家湾、白坪村等开展,其中发放问卷调查表75份,收回72份, ~134~ 100%公众赞成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 大多数公众认为公路施工期受施工扬尘和噪声影响较大,运营期受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较大,建议采取公路绿化、隔声窗等措施减缓其影响。 9.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污染影响和生态破坏损失在可接受程度和范围之内,在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发展,评价认为从环境经济综合的角度看,本项目可行。 9.8 评价总结论 ? 本工程为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 本工程属于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符合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安塞县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 工程选线符合沿线区域相关规划要求,且环境敏感区影响较小,工程占地符合规范要求,公众赞同程度较高,选线基本合理。 ? 100%的公众支持公路建设,无人反对。公众普遍认为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 项目建设投资114101.9997万元,其中估算环保投资82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72%,可有效预防并减缓三废排放对环境影响,将其环境污染降到最小,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建设。 综上所述,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工程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G210安塞至延安段通行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可提高和改善延安市公路网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增强与其毗邻的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对高速公路的有力补充。工程建设的同时会对沿线环境带来诸如减少土地资源,植被破坏、环境质量下降、运输风险等影响,但在按要求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为环境所接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135~ ~136~ 目 录 概 述............................................................................... 1 1、项目实施背景................................................................... 1 2、评价工作简况................................................................... 1 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 4、建设项目特点................................................................... 2 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 6、报告书主要结论................................................................. 2 1 总 则............................................................................. 3 1.1 编制依据 ...................................................................... 3 1.1.1 评价任务依据.............................................................. 3 1.1.2 相关法律依据.............................................................. 3 1.1.3 相关行政法规依据.......................................................... 3 1.1.4 部门相关规章依据.......................................................... 4 1.1.5 相关规范性文件............................................................ 4 1.1.6 相关规划文件.............................................................. 5 1.1.7 有关技术规范.............................................................. 6 .................................. 6 1.1.8 项目文件................................ 1.2 评价目的 ...................................................................... 6 1.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7 1.3.1 环境影响识别.............................................................. 7 1.3.2 评价因子筛选.............................................................. 7 1.3.3 评价标准.................................................................. 8 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 9 1.4.1 评价工作等级.............................................................. 9 1.4.2 评价重点................................................................. 10 1.5评价范围与环境敏感区 ......................................................... 10 1.5.1 评价范围................................................................. 10 1.5.2 环境敏感区............................................................... 10 1.6 环境功能区划 ................................................................. 11 1.7 评价方法 ..................................................................... 12 1.8 评价时段 ..................................................................... 12 1.9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 ..................................................... 12 1.9.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2 1.9.2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2 2 工程概况......................................................................... 21 2.1 现有工程概况 ................................................................. 21 2.1.1 现有公路概况............................................................. 21 2.1.2 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22 2.2 改建工程概况 ................................................................. 22 2.2.1 基本情况................................................................. 22 ~I~ 2.2.2 改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22 2.2.3 改建工程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 23 2.3 项目地理位置与路线走向方案 ................................................... 23 2.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3 2.3.2 路线走向................................................................. 23 2.4 交通量预测 ................................................................... 23 2.5 建设规模与工程组成 ........................................................... 24 2.5.1 建设规模................................................................. 24 2.5.2 路基工程................................................................. 25 ................................. 30 2.5.3 路面工程................................ 2.5.4 桥涵工程................................................................. 32 2.5.5 交叉工程................................................................. 33 2.5.6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3 2.6 征地、拆迁工程 ............................................................... 34 2.6.1 占地..................................................................... 34 2.6.2 拆迁..................................................................... 34 2.7 路基土石方数量与取、弃土场 ................................................... 35 2.7.1 路基土石方数量........................................................... 35 2.7.2 取弃土场................................................................. 35 2.8 施工方案 ..................................................................... 35 ................................. 35 2.8.1 施工条件................................ 2.8.2 施工组织................................................................. 35 2.8.3工期安排 ................................................................. 37 2.8.4 筑路材料................................................................. 37 2.8.5 人工及主要材料消耗....................................................... 37 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37 3 工程分析......................................................................... 39 3.1 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 39 3.1.1 施工期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39 3.1.2 运营期工艺过程与产污环节分析............................................. 40 3.2 污染源分析 ................................................................... 41 3.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41 3.2.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42 3.3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 44 ................................... 44 3.3.1 施工期................................ 3.3.2 运营期................................................................... 45 3.4 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 45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7 4.1 自然环境概况 ................................................................. 47 4.1.1 地貌特征................................................................. 47 4.1.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47 4.1.3 水文地质................................................................. 47 4.1.4 地表水................................................................... 47 4.1.5 气候特征................................................................. 47 ~II~ 4.2 环境保护目标 ................................................................. 48 4.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48 4.3.1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 48 4.3.2 沿线生态系统类型......................................................... 48 4.3.3 土壤类型及分布........................................................... 49 4.3.4 土地利用现状............................................................. 49 4.3.5 动物资源................................................................. 51 4.4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 ........................................................... 51 4.5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53 ..................... 53 4.5.1 声环境敏感点现状调查................................ 4.5.2 现状监测................................................................. 53 4.5.3 交通噪声监测............................................................. 54 4.5.4 现状评价................................................................. 55 4.6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55 4.6.1 监测断面布设............................................................. 55 4.6.2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55 4.6.3 采样时间和监测频率....................................................... 55 4.6.4 监测结果................................................................. 56 4.7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 56 4.7.1 监测点布置............................................................... 56 ........................... 56 4.7.2 采样及分析方法................................ 4.7.3 采样时间及监测........................................................... 56 4.7.4 监测结果................................................................. 56 4.7.5 现状评价................................................................. 57 4.8 工业污染源调查 ............................................................... 57 5环境影响评价 ..................................................................... 58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58 5.1.1工程选线、占地合理性分析 ................................................. 58 5.1.2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0 5.1.3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3 5.1.4 对延河重要湿地的影响分析................................................. 64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 ............................................................... 64 5.2.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64 5.2.2 施工期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67 ............................................. 67 5.2.3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5.3 水环境影响分析 ............................................................... 82 5.3.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82 5.3.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83 5.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84 5.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4 5.4.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86 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86 5.5.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86 5.5.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87 ~III~ 5.6文物及其他影响分析 ........................................................... 87 5.6.1对文物的影响分析 ......................................................... 87 5.6.2对沿线输油管线和油井的影响 ............................................... 88 5.7景观影响分析 ................................................................. 88 5.7.1 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 88 5.7.2 运营期景观影响分析....................................................... 88 5.8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 ........................................................... 89 5.8.1 风险源及危险物的评价等级与识别........................................... 89 5.8.2 事故风险分析............................................................. 90 ............................. 91 5.8.3 环境风险分析................................ 5.8.4 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92 6环境保护措施 ..................................................................... 99 6.1 可研阶段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99 6.1.1 可研阶段已考虑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99 6.1.2 环评提出在设计阶段需进一步完善的环保对策建议............................ 100 6.2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02 6.2.1 施工管理对策与建议...................................................... 102 6.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02 6.2.3 水环境保护措施.......................................................... 104 6.2.4 施工固废贮存处置措施.................................................... 104 6.2.5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05 6.2.6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05 6.2.7 绿化措施................................................................ 111 6.3 运营期环保措施 .............................................................. 111 6.3.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11 6.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1 6.3.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12 6.3.4 生态保护措施............................................................ 118 6.4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 118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19 7.1 经济效益分析 ................................................................ 119 7.2 社会效益分析 ................................................................ 119 7.2.1 效益简析................................................................ 119 7.2.2 降低营运成本效益........................................................ 119 7.3 环境经济损益货币化评价 ...................................................... 120 7.3.1 环境代价................................................................ 120 7.3.2 环境成本................................................................ 121 7.3.3 环境收益................................................................ 121 7.3.4 环境损益平衡分析........................................................ 121 7.4 小结 ........................................................................ 122 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23 8.1 环境管理要求 ................................................................ 123 8.1.1 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 123 8.1.2 加强环境管理............................................................ 123 ~IV~ 8.1.3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23 8.1.4 环境管理任务............................................................ 124 8.2 施工期环境监理 .............................................................. 125 8.3 环境监测计划 ................................................................ 126 8.3.1 监测目的与原则.......................................................... 126 8.3.2 监测机构................................................................ 126 8.3.3 监测计划................................................................ 126 8.4 环境管理目标 ................................................................ 127 9 结论............................................................................ 130 9.1 工程概况 .................................................................... 130 9.2 环境质量现状 ................................................................ 130 9.2.1 生态环境................................................................ 130 9.2.2 声环境.................................................................. 130 9.2.3 环境空气................................................................ 131 9.2.4 地表水环境.............................................................. 131 9.2.5环境保护目标 ............................................................ 131 9.3 环境影响评价 ................................................................ 131 9.3.1 生态环境................................................................ 131 9.3.2 声环境.................................................................. 131 9.3.3 地表水环境.............................................................. 132 9.3.4 环境空气................................................................ 132 9.3.5事故风险分析 ............................................................ 133 9.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 133 9.4.1 施工期.................................................................. 133 .................................. 134 9.4.2 运营期................................ 9.5 污染物排放情况 .............................................................. 134 9.6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 134 9.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35 9.8 评价总结论 .................................................................. 135 ~V~ 6
/
本文档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G210延安至安塞公路改建工程环评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