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2017-09-25 39页 doc 99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前 言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审批中,又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定了核定原则: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按照以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和核定原则,审视分析上里古镇今天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确定:上里古镇自1...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前 言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审批中,又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定了核定原则: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按照以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和核定原则,审视分析上里古镇今天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确定:上里古镇自1992年被确立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虽也历经城镇建设发展的强烈影响,但从系统保护、特色保护、物质形态的保护与非物质形态的保护并重的角度来看,他仍不失为一个具有很高品质的历史文化名镇。 80年代以来,我国已批准公布了10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众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自1982年以来被确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7个,而上里为4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总体来看,无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内,象丽江、平遥古城那样,整体保护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名城(镇)已经屈指可数,而上里古镇可算其一。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条:一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里镇已编制了对保护其风貌起到基本作用的规划,其二上里古镇较为偏远,他坐落在雅安、芦山、名山和邛崃四县市交界处,而这一地区至今仍保持着农耕社会典型的生产、社会、文化形态。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上里古镇现阶段正处于建房需求较大的一个阶段,农民的建房积极性很高,在古镇和他的外围已出现了较多的新建筑,风格和形态完全与传统民居建筑相左,形势可谓岌岌可危。这一现象已为许多有识之士所严重关注,并做出了许多努力和有益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将2005年8月23、24日的第三届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雅安召开,而上里古镇又是此次活动的分会址,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此次会议,促进上里古镇的风貌保护和经济发展。 在省领导的整体指导和受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此次规划设计,主要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着重对古镇的总体风貌进行保护和整治规划。同时,对建的建筑及场地环境进行设计,并且对现有保留的建筑提出具体保护、修缮、改造的实施措施。 本项目的特殊性之一为规划的近期建设内容必须在旅发大会之前建成。分解后的项目由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委托方要求我项目组在此过程中进行规划设计现场指导,项目组进行了约100多人次的现场技术服务,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项目组2004年初进场,经过反复踏勘、座谈,规划方案向区、市、省主管领导和专家征求了意见并通过了评审。 说 明 书 1. 规划背景 1.1 历史沿革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上里镇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迁赵国臣民来西南夷,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上里早期为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给后人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观者目不暇接。如“九世同居”石牌坊。 明末清初从中原晋南花池子入川的韩氏人家,选中上里这块地方建业经商,曾在自贡经营盐井,做过盐务官员,后成为巨富,韩家从清代至民国初先后办过三个川剧科班,对地方戏曲作出了一定贡献。 古镇名称的更迭,根据境内尚存文物记述,古镇初名“罗城”,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境外民族的关卡,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经临邛进入雅安的驿站之一,从这里到邛崃(临邛城)至芦山(姜城)和雅安(雅州城),各为一日路程。到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和商贾的繁荣,这个地方便以镇上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子”,至今还流传着这五大家族的趣闻和称谓。如:杨家顶子(官运亨通)、韩家银子(钱财丰厚)、陈家谷子(地方世家)、许家女子(世出美人)、张家锭子(地方一霸)。 古镇上里地处深山,从一个驿站发展成为一座商贾繁荣的城镇,主要是它处在蜀中重要的交通要道(临邛古道),当年从成都过邛崃到到雅安可至青衣羌国(今芦山县),从雅安南行经石棉可到南诏国(今西昌地区)。所以古道上茶帮、烟帮、盐帮商旅络绎不绝,镇上应运而生的旅馆、茶馆、烟馆、酒馆、赌馆、妓馆林立,构成一幅车水马龙、繁荣昌盛的景象。随着川藏、川滇公路的修建,古镇渐渐失去昔日的光采。 上里镇东南临水,北依磨子岗,面对十八座馒头似的小山丘,俗称“十八罗汉拜观音“。镇北良田平畴、阡陌纵横,山边绿树修竹,四周幽雅宁静,环境野朴纯真。 上里镇早年被定为革命老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经上里时,曾先后在此驻扎半年之久。为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在镇境内刻下了代号为认真、德诚、紫光和崇安四个政治部的数十幅的石刻标语。红军北上后,当地群众用石灰和泥土将其覆盖起来,解放后,又将覆盖物去掉,使这批革命文物又恢复了原貌,成为今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 1.2 区位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端,南距雅安市区27公里。镇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03?03′07″—103?07′37″,北纬30?01′02″—30?04′39″,镇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属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上里古镇南与中里镇相连,西为雨城区与芦山县交界的罗绳岗山系,东面与名山县接壤,北面与成都市所辖的邛崃市为邻,古镇据守在陇西河上游的白马河与黄茅溪交汇之地。古镇街区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约30公顷。 1.3 环境 1.3.1 经济环境:上里镇总人口约10482人,农业人口占97.7,,人均纯收入1228元。 1.3.2交通环境:古镇通过高、平两座石桥与雅上公路相连,古镇经雅上公路向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2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南至雅安市区27km,向北距邛崃平乐镇32km。 古镇经雅上公路转成雅高速至成都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1.3.3历史文化环境:上里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镇内文物景点众多。 1.3.4风貌、景观环境 ?古镇风貌独特,是四川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文化沉淀丰厚,文物古迹分布广泛,景观环境优美,自然生态上佳,古镇、溪流、田园、林木、山丘与红军文化相互渗透,历史建筑群体与自然生态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 ?古镇因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部分民居较为破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内居民为改善住房的要求十分迫切,违章建房的现象较明显,对古镇风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沿雅上公路新修的建筑为现代建筑风格,层数和体量较大,作为古镇核心区一部分,对古镇形象破坏较明显。 1.3.5绿化环境 ?上里镇地处雅安市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北部,该片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具备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古镇区处在深丘围合的山间河谷小平台之中,背靠磨子岗,白马河与黄茅溪沿场镇边环绕,在镇东南汇流成陇西河,向南流去,南岸良田平畴,阡陌纵横,田园南面十八座馒头状的小山丘排列环绕,枝繁叶茂,构成了上里镇独特的群山环抱,双溪缠绕,田园镶嵌,林木苍翠的自然环境风貌。 1.3.6旅游环境 根据雅安市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特点,雅安市旅游开发总体布局的形体框架为“一个中心两个片区”。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主要景点景区是:碧峰峡、黄龙湖、后盐溪、永兴寺、上里古镇、陈家山九世同居坊、白马泉、喷珠泉、南方丝绸之路遗踪、红军长征文物陈列馆,上里古镇是该片区开发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总之,雅安市地理环境及其历史发展特点,与周边的市县和地区相比,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旅游结构规划”把雅安作为四川省四个优先发展的旅游区域之一,它为雅安市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的形成,框架的确定提出了行动指南。 2、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相关规划分析 2.1.1 根据2004年3月《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规划》:镇域总体规划范围为 278.5km,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含古镇区、乌龟山以及十八罗汉以南,字库塔以西的 2黄家坝新区及周边农田区,规划控制区面积约3.0km。对镇区的功能定位为:古镇区以古镇风貌和环境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建设,并转移出行政、教育等功能。以黄家坝新区开发促进古镇保护,新区以现代城镇功能和旅游配套服务为主,是城镇未来的拓展区域。 管制措施为:区内用地严格遵循本区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其他各类建设占用;禁止开山炸石,破坏植被修基,乱砍滥伐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影响本区自然、人文景观的其它用地,调整到其他适宜地区。 2.1.2 历次规划在功能分区、环境控制上较为客观实际,较好地指导了镇区的规划建设,但由于核心保护区规模小,没有将山、水、田、屋作为一个整体划进核心保护区,并对具体的建筑及景观进行设计研究,致使古镇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3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坏,开发建设未能形成有序的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土地利用与功能配置与古镇发展旅游功能不相匹配。 2.2 规划区现状评价 2.2.1 土地利用 (1)居住建筑用地约占现状用地40,,由于古镇保护的限制,居民的居住问题日益尖锐。 (2)古镇公共建筑配套不完善,缺少必要的公建、商服设施。 (3)镇区内绿化植被丰富,区域环境较好。 2.2.2 空间形态 以古镇为中心,北靠磨子岗,向南依次为黄茅溪、田园风光带、“十八罗汉”小山丘,形成由高到低再到高的态势,磨子岗海拔高约950m,高出古镇30m,“十八罗汉”海拔高约980m左右,距古镇100至150m,高出古镇60m左右。形成较佳的观赏角度,古镇建筑以1—2层为主,局部3、4层。 古镇内建筑密度较高,肌理致密,尺度较小,与周围尺度较大的自然山体、田园及河流形成依赖对比关系,使彼此之间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2.2.3 步行系统与公共空间 古镇步行区为戏台坝及“井”字型街道区域,与沿白马河河岸的临邛古道,和至二仙桥以远的滨河路未形成系统,使古镇西侧和东北侧用地及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镇区内公共开敞空间尺度宜人,作用明显,包括戏台坝和现有电影院前两处公共开敞场所,都是镇内最吸人的地方,是场镇的中心,赶集、集会、活动之处。 2.2.4 建筑景观 古镇街区是清及民国建筑风貌街区,但由于房屋破旧,沿河搭建严重,使整体风貌难以彰显。 2.2.5 建筑质量 上里古镇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与其它中国大多数古镇一样,建筑年久失修,结构破败严重,内部设施欠缺,建筑质量较差。 2.2.6 建筑空间利用 临街建筑底层临街部分多为商铺,楼上住人,其余建筑多为居住院落。 2.2.7 历史文化 (1)古镇历史悠久,初名“罗城”,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2)古镇历史遗迹丰富,这里有成片的古街坊、古院落,大量的古民居、古建筑,独特的古戏台、各式的石墩;有精美庄重的双节孝石牌坊,有别具一格的二仙桥和清代立交桥、踏水桥、水冲磨房;有巧夺天工的建筑雕刻,有古朴自然的石板街道,“井”字形街坊格局保留完整,至今保留着大量红军石刻标语。 (3)历史上,上里古镇居民院落、驿站、庙宇、宗祠等建筑类型齐全,规模小巧,而现状的传统公建已基本完全毁掉。 2.2.8 环境卫生 古镇区沿街的商铺,沿河的居民后院,因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脏乱差现象确实存在,垃圾沿道路投放,环境较恶劣。 2.2.9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古镇无系统给排水设施,电话、电线随处挂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4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2.2.10 交通现状分析 (1)外部交通:雅安通过上雅公路经碧峰峡镇、中里,行程27公里可至上里,向北32公里可至邛崃平乐镇。上雅公路为双向双车道,在古镇口平桥高桥外侧经常形成拥堵,特别是赶场天、黄金周,镇口经常停放一些出租等待的车辆,致使交通瘫痪。加之没有客运中心,沿路载客的车辆给行车造成阻碍。 (2)内部交通:古镇内以步行为主亦可行车,进入镇内的机动车和经古镇到西面治安村的机动车辆造成人车混流,也影响整体游览氛围。 3( 规划的主要依据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国务院 3.2 《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年10月ICOMOS墨西哥大会 3.3 《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3.4 《四川省雅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5 《雅安市上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6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保护规划》; 3.7 《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规划》2004.3月,四川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 3.8 《雅安上里白马泉景区规划》; 3.9 《上里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调研报告、现状分析、测绘图本》。 3.10 国家、省、市有关的规划、建筑、绿地设计的和条例。 4(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4.1 规划原则 保护上里古镇区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氛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积极建设新区,结合山水人文景观特色,营造现代化、高效率、高品质、有文化的川西高山峡谷的山水古镇。 4.2 规划指导思想 4.2.1 全面保护突出特色:上里古镇规模较小,古镇及其富有特色的山水人文环境构成的整体景观在国内外较为罕见。因此,应对构成上里古镇的山、水、田、屋四大要素进行全面保护。 4.2.2 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保护好现有的传统建筑,同时应对近年新建的砖混及砖木建筑进行改造。应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4.2.3 古镇保护与新区建设相结合:古镇保护应同新区建设同步进行,以减轻古镇的压力。 4.2.4 名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使其成为外向型经济的古镇。 5. 规划目标及主要构思 5.1 规划目标 1999年10月,ICOMOS大会(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议会)在墨西哥通过了《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宪章》里认为:“乡土性很少通过单幢的建筑来表现,最好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经由维持和保存有典型特征的建筑群和村落来保护”,保护的对象应该是一些“有典型特征”,携带丰富历史信息,建筑质量较高,还侥幸保存着建筑的多样性和建筑系统的完整性的古镇。将此做为总体风貌整治战略目标,规划区通过规划建设应成为具有山、水、田、屋一体化构成的本土文化特色的川西古镇。内容包括: 5.1.1 布局合理,产业成链,满足功能安排的需求。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5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5.1.2 便捷、通畅、有序的交通,现代的交通服务设施和舒适的行驶环境。 5.1.3 优美、有序、相得益彰的空间形态,层次丰富,富有情趣、舒适宜人的空间尺度,品质高尚、内涵丰富,具有浓厚本土文化特色,设施现代的公共空间环境。 5.1.4 序列清晰,重点突出,整体协调,特色鲜明,令人愉悦的风貌景观与展示。 5.1.5 高效率的空间利用和适量的建筑容量。 5.1.6 现代、舒适、安全的市政公用设施系统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使古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可代表西部成为山水自然环境中具有独特风貌的传统历史文化古镇,传播传统历史文化,并实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 规划主要构思 5.2.1由于开辟了建设新区,古镇需要新增建设的压力得到了疏解,使本规划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完善古镇格局具有较大的可行性。2004年3月由四川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的《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规划》已通过了评审,该规划将上里镇的新区设在古镇的黄家坝新区,既可避免古镇大拆、大改、大动迁、大振动,又能投资省、见效快,这是西方国家在经济加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膨胀阶段所通常采用的有效办法。新区迅速发展成为新镇,将成为现代综合功能较集中的地方;而古镇主要承担旅游、文化和商业功能,这样既保证了发展经济所需要的空间,又避免或大大减轻对古镇的冲击。我国列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古城丽江和平遥就是采取了辟新区、保古城的做法,同时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三产”和“二产”的发展,使整个名城的经济获得振兴。相反,如果象许多城镇只是在老城中求发展,大拆、大建、大动迁、盖高楼,古镇风貌将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 5.2.2 古镇历史风貌和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分四个层次,而不是通常采用的三个层次。 针对上里古镇的价值、现状条件,本规划扩大了核心保护区的范围,划定了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同时考虑到上里古镇与南侧的中里和东北的白马泉的空间序列和特有的优美的大地景观,本次规划设置第四层次的田园风光保护区,使上里古镇的各层次空间环境中的建设得到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5.2.3 保护修缮、拆除重建、改建新建同时并举。规划、建筑、环境设计一举到底。考虑到上里古镇建筑量较少和新建筑多为2层木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完成核心保护区的风貌整治具有较大的可能性。 5.2.4 较好地解决了新区和古镇,近期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本次规划第一次提出将过境公路绕过古城和新区交通与古镇相对独立的概念,并规划了新的道路使这一概念得以落实。 6 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规划 6.1 原生历史文化价值的发展与挖掘 6.1.1 历史价值深邃,是一座保留着清及民国风貌的山区古镇。 6.1.1.1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丰富,影响深远。 6.1.1.2建筑尺度完美,刻工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6.1.1.3本土传统民俗文化载体,如民间、民间活动等。 6.1.2 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6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真实展现了古镇古街区的格局模式。 6.1.2.1民清风貌文脉延续。 6.1.2.2原真的川西清及民国建筑街区:寺庙、戏台、商铺、民居融于一体,建筑1—2层,木结构,整体风貌统一。 6.1.2.3整体格局保存完好。 6.1.2.4空间层次丰富完整:由广场到街到巷再到院落的空间层次非常清晰。 6.1.2.5空间尺度人性化:传统小尺度空间,人行其间,倍感亲切、舒适。 6.1.3 建筑布局与营造具有特色,集中代表了民清建筑的营造工艺。 6.1.3.1古镇街区内分布有戏台、沿街商铺、沿街民居,独立民居院落,建筑布局各有特色。 6.1.3.2建筑结构主要为清代的木结构及少量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 6.1.3.3建筑构件、细部装饰如入口、门扇、窗扇、雀替、垂花、雕梁、龙门、滴水、瓦当、家俱等至今美观、精巧、细胞、独具匠心,充分反应了当时工匠的心灵手巧。 6.1.4 众多古树保存至今,尤为珍贵,为古镇带来灵气。室外水井、地漏保存完好,展示了当时处理给排水的技术水平。 6.2 保护现状及前景的评价 6.2.1 保护现状令人担忧:长期以来因保护资金的匮乏使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无从实施。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屋主乱搭乱建,街区内大部分房屋破坏,面貌走样,部分房屋受到严重破坏。 6.2.2 保护前景受到威胁:由于大部分是木结构建筑,若要进行保护,必须对其结构、构件重新整修,费用较为高昂。整修后如何进行商业利用,商业利用的收益是否能抵消整修和居民安置的费用,谁来进行整修,诸多问题不解决可能使街区环境更加恶劣,建筑继续破旧,最终倒塌。 6.3 保护更新目标与原则 6.3.1 保护更新目标 通过保护与更新使古镇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具有浓郁本土原真与原创特色的历史文化片区;具有时代经济活力,环境品质高尚的现代旅游文化商业片区。使其成为四川省珍贵的历史文化“活”遗产一直伴随发展传承至未来。 6.3.2 保护更新原则 6.3.2.1经济性原则 调整功能配置,发挥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作用,复苏古镇区的经济活力,从经济活力的更新促进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6.3.2.2历史原真性原则 对于历史文物古迹,有历史代表性的传统公共建筑民居院落应悉心保护,包括艺术特点、细部处理、结构特征及周围环境,使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原真延续,并作为历史考证的真实证物。 6.3.2.3更新原创性原则 街巷的改造,新空间的引入,建筑的更新及环境景物设施的设置都必须在总体风貌统一协调原则下进行,其尺度、质感、比例关系、材料和色彩都必须与地域传统建筑、环境、文化协调一致并进行了现代艺术创作,不能是简单的仿造。功能的更新必须是具有本土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商业。 6.3.2.4整体控制,重点保护,统一协调原则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7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注重十八罗汉、田园风光、河流风光带、场镇整体统一的保护,重点整治古镇建筑及环境,以体现上里镇的特色。 6.4 保护分级区域划分及保护要求 6.4.1 保护分4个层次,即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田园风光保护区。 6.4.2 核心保护区 6.4.2.1范围:治安村——岩腔背——乌龟山——十八罗汉整体——南侧韩家前院——雅上路东侧山体,皇隆寺,白马泉。 6.4.2.2保护要求:核心区内按文物保护法实行绝对保护,使文物古迹原真、原样流传下去。建筑以木构为主。 6.4.3 建设控制区 6.4.3.1范围:东北至白马泉,南至甘露寺,西至黄茅溪上游,东含雅上路山体。 6.4.3.2保护要求:新建建筑为木构或砖混结构,其中砖混结构外观为小木作(栏板、门窗)。 6.4.4 风貌协调区 6.4.4.1范围:东北至白马泉以上,南至碧峰峡入口黄龙湖处。 6.4.4.2保护要求:现有建筑整治与传统建筑相协调。 6.4.5 田园风光保护区 6.4.5.1范围:沿雅上公路视线所及范围。 6.4.5.2保护要求:保护农业用地,严格控制新建建筑兴建,风格与传统建筑相协调统一。 6.4.6 禁用材料 屋面禁用琉璃瓦,墙面禁用瓷砖。 6.5 物质空间保护更新的方案与对策 6.5.1 整体风貌格局保护与更新 6.5.1.1保护清及民国建筑群风貌 ?历史街区内部搭建、插建的低层、平屋顶现代建筑进行清理,拆除或进行传统建筑改造。 ?拆除地块的新建建筑或新增建筑按古镇川西明清建筑风貌进行建设。 ?破损的瓦顶采用小青瓦进行修补。 6.5.1.2保护街巷格局 保持古镇现有的“井”字形街巷格局不变,新增设街区也沿用井字形街巷格局,保持古镇街巷空间肌理的统一和完整性。 6.5.1.3重塑主导序列空间,引入开敞空间,打造步行商业街区 ?从镇区南入口至古镇平桥新辟一步行走廊,新辟的步行空间将入口山门、韩家前院、四家坝、双节孝牌坊、字库桥、古镇区几个部分串联了起来。 ?古镇区韩家大院以西至牛栏沟新增设茶马古驿文化片区,自韩家大院列牛栏沟除沿黄茅溪河岸已有的景观步行道外再开辟出一条商业步行水街,提高该地块的商业利用价值。 ?自字库桥沿陇西河西岸,沿田园风光增设步行散步道至韩家老院。 ?自高桥处白马河西岸开辟商业步行街至磨坊,再至徐向前故居处三角地带,再至乌龟山娱乐景区,提高地块的商业利用价值,提供游人更多的游赏空间。 ?除镇区已有的台坝广场和韩家大院前广场,新增设古镇区南入口广场、四家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8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坝广场、红军文化广场、元帅坝广场、乌龟山景区入口广场,增加传统街区引入性、识别性与趣味性,提高街区环境品质。 6.5.2 传统空间尺度与层次的保护与更新 6.5.2.1保护传统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新建建筑不能超过2层,新拓道路不能超过6米。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应控制在1:1—1:3之间。 6.5.2.2保护由街—巷—院落的空间层次。 6.5.2.3开辟新开敞空间,满足现代生活。 6.5.3 建筑保护与更新 6.5.3.1绝对保护:古镇历史文物古迹。 6.5.3.2原样保留维修:选择具有代表性,具有一定建筑价值、格局、造型、构件、细部都较完好的建筑进行原样保留维修。 6.5.3.3保存风貌整修保留:对于建筑有一定破损,但立面风貌犹存的建筑进行内部结构加固、墙体维护,建筑构件、细部装饰进行维护、修补、替换、保留立面风貌。 6.5.3.4对传统建筑进行内部更新 ?由于功能的调整,原有建筑部分内部空间不能满足现代商业的需要,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拓宽。 ?现代设施如空调、卫浴、给排水、广电网络线路等,要进行重新设置和排布,但应尽量隐藏,不能影响外在传统风貌景观和内部传统装饰效果。 6.5.3.5对房屋破旧、腐朽,又没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以及后期在镇区内部插建的现代建筑进行改造或拆除,原地新建或进行立面改造。 6.5.4 环境及景观设施的保护与更新 6.5.4.1道路的拓宽,广场的建设,新建建筑的设计都必须保留和避让古树。 6.5.4.2保护原有环境小品,作为景观和趣味元素。 6.5.4.3在公共空间,街道两侧,院落内部种植乔木、花卉等绿化。 6.5.4.4在广场、街巷、院落设置街灯、路灯、庭院灯和休息座凳。座凳及灯的尺度、风格、色彩应以木材,石材为主,与传统风貌一致。 6.5.4.5商业街两侧的店铺招牌、广告应统一设计,要求与古镇传统风貌一致。 6.5.4.6街巷全部进行红砂石板铺砌改造。 6.6 功能的保护与更新 6.6.1 恢复观音阁,完善十八罗汉观音意境,复建城隍庙,反映整体的传统场镇的型制构成,突出古镇入口景观。 6.6.2 恢复古镇庙会、灯会活动,恢复传统工艺品制作、销售。 6.6.3 改变现有历史街区的居住功能为传统文化商业功能,迁出教育设施,迁出中心校。 6.6.4 恢复戏台和增设演艺中心,形成地方戏曲、评书、博奕、茶艺欣赏休闲娱乐区。 6.6.5 开设传统小吃美食街。 6.6.6 划出文化艺术专区,形成文化创作室、特色酒吧、音乐坊、咖啡屋等文化交流、展示、休闲区。 6.6.7 开设旅游宾舍。 6.6.8 开设休闲娱乐乌龟山景区;提供登山和溜马等娱乐项目。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9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6.7 旅游活动 6.7.1 参观观音阁、城隍庙,参观宗教活动。 6.7.2 游玩民俗街区,参观优秀院落。 6.7.3 购买、欣赏民俗工艺品。 6.7.4 参与文化休闲。 6.7.5 欣赏地方曲艺。 6.7.6 品尝传统小吃、美食。 6.7.7 住宾舍、客栈。 7. 风貌规划对策措施 7.1 调整土地利用 7.1.1土地利用与功能调整目标:古镇街区由原来居住用地功能为主调整为以商业用地功能为主,充分发挥古镇应有的商业价值。 7.1.2核心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应严格控制建设,并转移出行政、教育等功能。对黄家坝新区进行开发,促进古镇保护,着重完善现代城镇功能和旅游配套服务。 7.1.3核心保护区搬迁居民可迁至新区,其使用房屋可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存在,镇内发展旅游商业,使核心区成为纯净的针对旅游的文化商业区。 7.1.4拓展东西游览空间,扩大古镇展示范围。 7.1.5提高路网密度,开辟商业口岸。 7.2 整合功能 2.1扩大古镇核心保护区 7. 重新界定古镇核心保护区范围:除原来界定的“井”字形古街区外将北靠磨子岗、乌龟山,南包括韩家前院后院、四家坝、马鞍山、十八罗汉,东倚雅上公路,西面将牛栏沟、治安村及皇隆寺与白马泉也一并划入古镇核心保护区。 7.2.2古镇核心保护区由南向北形成八个功能区:?古镇入口区;?四家坝古村落文化休闲中心;?半边街接待区;?古镇历史文化商业区;?乌龟山及乌龟坝娱乐区;?十八罗汉及田园风光区;?皇隆寺;?白马泉。 ?古镇入口区。为对入镇人流、车流交通组织及韩家前院进行博览展示。功能组成主要为入镇广场大门、游人中心、停车场、客运中心、韩家前后院博览展示。 ?四家坝古村落文化休闲中心。主要功能组成有:古村落商业住宿客栈、农家乐式小型旅馆、双节孝牌坊。 ?半边街接待区。主要功能组成有:商业住宿客栈、休闲娱乐区。 ?古镇历史文化商业区。主要功能组成有:宗教与展览、传统民俗工艺品商业街、传统工艺品市场、地方传统小吃美食娱乐城、地方传统曲艺、戏剧、茶艺、博奕等文化欣赏、交流、展示,原创艺术品制作、销售、展示与交流场所、旅游宾舍、文化性休闲娱乐区。 ?乌龟山及乌龟坝娱乐区。主要功能组成有:商业住宅客栈、休闲娱乐区,并设置溜马场、马厩弥补参与性活动的不足,同时设置停车场,方便游人。 ?十八罗汉及田园风光区。功能组成主要有:十八罗汉山丘、田园风光。 ?皇隆寺。功能组成主要有:宗教文化、自然景观。 ?白马泉。功能组成主要有:宗教文化、古遗址、天然间歇泉、红军标语。 7.2.3 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整合 7.2.3.1整合目标:强化“V”字型整体空间形态,即以古场镇南北轴、东西轴各自为轴线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由高到低再到高的空间序列,使区域空间层次丰富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0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有序,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7.2.3.2整合对策 ?将古场镇“井”字形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向东拓展至乌龟山、半边街,向西拓展至牛栏沟,使传统历史街区形态扩大范围。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层数不超过2层,形成延绵连续的感觉,与周围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7.2.3.3空间轴线 确定以古场镇为中心沿白马河、陇西河自北向南一条旅游空间主轴线,沿黄茅溪自东向西为历史街区空间轴线,两条轴线在古场镇历史街区交汇。 7.2.3.4空间尺度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尺度为传统小尺度,建筑层数不超过2层,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宽高比约为3米:6米。节点广场空间尺度也只是把街道空间放大的尺度,不考虑大型尺度的公共开敞空间。 ?核心保护区内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尺度较大,共同构成古镇的背景,衬托出古镇的灵秀。 7.2.3.5空间密度 古镇核心区内传统街区建筑均为低层高密度,周围自然风光的建筑为低密度。 7.2.3.6主要七个景观节点 ?古镇南入口:入口放大形成入口广场,设具有古镇建筑符号的牌坊作为入口大门形成进入古镇标志。广场内含停车场、汽车站、游人中心等。 ?四家坝:利用村落中心的场坝,形成旅游集聚中心,设置小型场地,服务于三个组团。利用现有沟渠开设水景,在马鞍山北侧,新开辟水景南面设家庭旅馆。将马鞍山顶的景观亭和双节孝牌坊通过轴线、空间组合在一起。 古镇历史街区内共设五处景观节点。 ?古镇平桥入口进入古镇后的戏台坝广场。广场东侧恢复重建古戏台及其辅助用房,广场用作观看戏曲人流集散之用。 ?韩家大院南侧正对磐安桥的古镇口广场突出了韩家大院博览展示及韩家在古镇的历史地位,广场内设置灯杆、青石板。广场用作博览展示前广场及人流流线转换之用。 ?高桥进入古镇入口处北侧的红军文化广场。该广场结合沿河临邛古镇的红军标语设立石刻牌文,纪念红军长征历史事件。广场同时用作将入镇人流沿内街向北引导。 ?徐向前故居东侧的元帅坝。该广场设立徐向前塑像或纪念碑,同时用作为参观故居作留念、拍照场所。 ?乌龟山北入口:入口处放大形成广场,入口处设门楼,对进入龟乌山景区形成心理暗示。广场用作进入景区组织人流之用。 7.2.3.7确定二纵轴、一横轴景观展示轴线 ?沿白马河、陇西河自北向南景观轴:串联南入口、韩家前院、四家坝、双节孝牌坊、字库桥、半边街、古镇区、乌龟山。此轴线是镇区内的建筑景观主轴。 ?韩家大院前古镇口广场自北向南景观轴:串联古镇黄家坝新区、十八罗汉山丘、田园风光带、黄茅溪、韩家大院、观音阁、磨子岗。此轴线是镇区内的自然风光带景观轴。 ?沿黄茅溪自东向西景观轴:串联雅上公路、白马河、古镇历史街区、茶马古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1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驿片区、牛栏沟、治安村二组。此轴线是镇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轴。 7.2.3.8控制建筑景观 ?核心保护区建筑风貌控制 ?建筑层数均不超过2层,顶层檐口高度不超过7米,屋脊高度不超过12米。 ?建筑材料外观为木材,少量粉墙,立面较空透,一层为商业铺面,二层为外挑平台或透空栏杆。顶部为小青瓦坡顶,以形成小巧、灵珑、剔透、古朴的街景界面。 ? 建设控制区建筑风貌控制。建筑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小木作如门窗、栏板应为木质。 ? 风貌协调区建筑风貌控制:建筑形式为川西民居。 ? 田园风光保护区建筑风貌控制:建筑形式应为坡屋顶,色彩淡雅以协调整体环境。 7.3绿地景观规划 7.3.1 在古街区和茶马古驿街区强化近人尺度的庭院绿化,种植单株观赏植物 形成视线吸引点,提倡居民对各自庭院进行自赏绿化布置,为古街区和茶马古 驿街区内部的房屋及街道增添绿色生机。 7.3.2 沿河沿路形成以水系为基础的绿化体系,增加绿化景观层次,加强季 相变化。 7.3.3 保护山体绿化,特别是十八罗汉山丘应该退耕还林,恢复自然为主的生态环境。 7.3.4保护田园风光特色景观,舒缓古街区南向视野。 7.4 夜景观规划 7.4.1 街区以店铺照明为主,辅以檐廊下古灯笼,街道转角处低矮石灯引导行人。 7.4.2 沿河、沿路以低灯照映植被,强化古镇的边际轮廓。 7.4.3强化古建筑、古桥、古树等景点照明。 8 风貌整治时序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导引 8.1风貌整治时序规划 8.1.1 旅发大会前实施内容 8.1.1.1 主要针对古街区,沿雅上路两侧及十八罗汉山丘下的建筑进行风貌整治。 8.1.1.2 实施古街区的市政配套项目(水、电、公厕、垃圾收集点)。 8.1.1.3 整治场地及环境,拓展游览空间。 8.1.1.4 完善河堤及游步道系统,配置景观绿化,统一设置标识、招牌、灯光。 8.1.1.5 设置临时停车场。 8.1.2 旅发大会后实施内容 8.1.2.1 对牛栏沟、治安村二组、许家湾进行风貌整治。 8.1.2.2 按规划在山门外设置停车场、汽车站、游人中心。 8.1.2.3 完善四家坝和乌龟坝的旅游接待功能。 8.1.2.4 在山门外按规划修建王家湾至尹家湾的环镇公路,使雅上公路镇区段改变为古镇内部道路, 8.1.2.5 在山门外按规划新建至黄家坝新区道路,使进入黄家坝新区的车流、人流可不进入古镇核心区。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2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8.1.2.6 建议在下里、中里段、陇西河西侧修建绕镇道路,减少旅游车辆对两镇的安全威胁。 8.2 近期建设规划导引 8.2.1 古镇入口区:山门采用石木作,造型需有特色,周围场地设置投射灯光。 8.2.2 四家坝 8.2.2.1保护现有木结构建筑,对其进行维修; 8.2.2.2改造及整治现有砖混结构建筑,加建坡屋顶,增加小木作,对外墙进行处理(粉刷、加画线脚或外包木板或竹板); 8.2.2.3利用现有田埂小道,铺砌本地红砂岩石板,形成步行道系统,以此保持该片区的肌理; 8.2.2.4修缮陇西河对岸现存的水碾磨坊,将之打造成为四家坝沿河步行道的对景点及标志建筑; 8.2.2.5坝内新建建筑应采用传统建筑造型,可为木结构(最好)、砖混结构,外装饰为小木作(门、窗、栏杆依照建筑图则); 8.2.2.6牌坊坝片区的步行道做法与四家坝同,另恢复石牌坊以南的中轴线石板步道; 8.2.2.7保护所有现有植被,在四家坝与牌坊坝之间的这条步行道西侧增种永竹及慈竹,柔化对于字库桥处而言的石牌坊的背景轮廓线; 8.2.2.8治理四家坝溪流,沿溪增种水杉、水竹及慈竹; 8.2.2.9片区中央设集散平坝,面积约2400平方米,采用碎石地面处理。 8.2.3 半边街 拆除临陇西河一侧的建筑,石板铺地,形成临时停车场。靠山一侧建筑平改坡,风格需与古镇传统建筑协调。 8.2.4 高桥—磨坊白马河西岸步街区 8.2.4.1 街区平面规划布局 8.2.4.1.1高桥古镇入口处作放大形成入口小广场,结合红军文化设立红军文化广场。 8.2.4.1.2将已有的白马河沿岸的2米宽的滨河临邛古道进行保护性修复。 8.2.4.1.3除已有临邛古道外,自南向北新辟两条商业步行街。其中一条宽约5米,自红军文化广场穿过街区中部至街区北端白马河边已有平桥处,再通过平桥至河对岸,另一条步行街宽约3米,位于街区西面沿山脚自现镇政府北边经过池塘到白马河边,再在此处通过新设约类似现高桥造型的石桥与徐向前故居所在的三角地带连接。 8.2.4.1.4在新增设的类似高桥造型的石桥处将步行街端头放大形成小广场,结合高差设计成台地作为古镇恢复放河灯活动的场所。 8.2.4.1.5在街区东西向结合节点小广场设计了三条小巷,将三条步行街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同时也延续了古镇“井”字形街道格局的肌理。 8.2.4.1.6在池塘北边山凹地块,迁移现有墓地,在该地块新增设五家中的张家院子。 8.2.4.2 街区沿街立面 8.2.4.2.1统一进行规定以形成统一整体的建筑立面。 8.2.4.2.2建筑层数不超过二层,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 8.2.4.2.3建筑材料为木材。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3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8.2.4.2.4立面强调横向划分的延续性,简约、整体。 8.2.4.2.5立面细部门、窗、栏杆分隔采取提取古镇民居已有符号,进行重组设计,与古镇已有的细腻、精致效果相统一。 8.2.4.2.6新建或进行立面改造的建筑外墙玻璃面可比古镇历史街区保留建筑适当加大,满足室内采光的要求。 8.2.5 徐向前故居处三角地带步行街区 8.2.5.1 将白马河于街区北端沿雅上公路路边引入支流至街区南端,两江入白马河,使整个街区独立于古镇周边地块,形成岛状感觉。 8.2.5.2 沿白马河东岸开辟一条沿河散步道。 8.2.5.3 在街区内开辟一条商业内街,西接白马河上新增设高桥,东接乌龟山景区。 8.2.5.4 对徐向前故居进行历史文化保护,结合红军文化作为陈列室。 8.2.5.5 在故居前放大小广场取名元帅坝,设立徐向前塑像或纪念碑。 8.2.6 古镇历史街区 8.2.6.1 街区平面规划布局 8.2.6.1.1打通古镇内街至黄茅溪河边巷道,恢复历史原有“井”字形街道格局。 8.2.6.1.2开辟沿黄茅溪滨河散步道,与白马河沿岸临邛古道沿河岸相接。 8.2.6.1.3将镇政府西侧与韩家大院相临处开辟小巷与镇政府连通,镇政府楼梯处形成过街楼,镇政府前院形成街道交通转换节点。 8.2.6.1.4将韩家大院前古镇口广场保留增设灯笼桅杆。 8.2.6.1.5将古镇口广场至镇政府广场至红军文化广场设水街,丰富镇内活动。 8.2.6.1.6拆掉现有戏台及近水楼,在该处设计为扩大规模的两层高并带辅楼的戏台。 8.2.6.1.7将电影院拆除,恢复历史上已有韩家大院形式,作为韩家历史陈列馆。 8.2.6.2 街区沿街立面 8.2.6.2.1统一进行规定以形成统一整体的建筑立面。 8.2.6.2.2建筑层数不超过二层,屋脊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 8.2.6.2.3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少量砖墙或粉墙。 8.2.6.2.4立面强调横向划分的延续性,简洁、整体。 8.2.6.2.5立面细部门、窗、栏杆分隔,雀的、重花、滴水、瓦当等采用提取古镇民居已有符号,进行重组设计的原则。 8.2.6.2.6新建戏台满足戏台功能要求和采用传统明清戏台形式,并提取古镇民居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8.2.6.2.7恢复韩家大院新建院落部分根据历史记载三个院落形制相同的原则,故采取从保留完好的院落中提取符号复制到新建院落的方法,形成完全对称的三个院落。 8.2.7 茶马古驿片区(韩家大院—牛栏沟) 8.2.7.1 街区平面规划布局 8.2.7.1.1将已有的黄茅溪沿岸约5米宽的滨河散步道保留宽度变为3米。 8.2.7.1.2从韩家大院前至二仙桥处在街区内开辟一条商业内街,在二仙桥处与沿河散步道汇合。 8.2.7.1.3从牛拦沟引水入镇沿商业街至韩家大院前形成水街,水系在二仙桥东侧产生分支,一条汇入黄茅溪,另一条沿商业街继续往东至红军文化广场汇入白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4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泉。 8.2.7.1.4将杨家院子恢复作为古镇客栈。已有的杨家祠单独划为一独立区域作为博览功能。 8.2.7.1.5靠杨家院子东侧设立五家之一的许家院子,作为古镇客栈,并结合小姐楼进行院落组织。 8.2.7.1.6韩家大院西侧设立茶马古驿客栈,客栈前的广场设马厩、拴马桩、饮马池。 8.2.7.1.7茶马古驿客栈北面磨子岗山上设观音阁,正对十八罗汉小山丘,喻古镇传说中十八罗汉拜观音之意。 8.2.7.1.8茶马古驿客栈两侧开辟两条南北向的街道,将商业内街、滨河散步道和山上的观音阁串联了起来。 8.2.7.2 街区沿街立面 8.2.7.2.1杨家院子、许家院子、茶马古驿客栈采用从古镇院落民居中提取建筑符号进行基因重组。 8.2.7.2.2新增沿街商铺从古镇沿街商铺中提取符号进行设计。 8.2.7.2.3进行立面改造的建筑结合建筑,已有的商夏及门窗位置和古镇建筑符号进行设计。 8.2.7.2.4新建观音阁将传统明清建筑和古镇建筑符号、山地地形三者结合设计,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与古镇整体风貌相统一,同时也结合地形达到了轻盈、灵巧的效果。 8.2.8 半边街—乌龟山街区 平面功能布局: 8.2.8.1 字库桥至平桥处将雅上公路西侧建筑全部拆除,形成沿白马河东侧半边街的格局,在此段除雅上公路外增设人行的沿河散步道。 8.2.8.2 高桥、平桥正对的入口处恢复历史上已有的城隍庙,与戏台、戏台坝形成东西轴线,完成古镇公共活动聚会的场所。 8.2.8.3 乌龟山处增设演艺中心,结合乌龟山景区,完成娱乐休闲功能。 8.2.9 十八罗汉田园风光区:保护现有景观,沿河设石板路1.5米宽,局部宽度放大,旁侧种植竹丛。 9、 道路设施及交通规划 9.1 周边道路规划:在韩家前院南侧甘露寺处设山门,进入山门分路左转到新开辟进入黄家坝新区的道路,使新区交通独立于游览区以外,在马鞍山处向东开辟王家沟至尹家沟的过境路,将雅上路绕开古镇进行分流。马鞍山处设停车场和客运中心,以减少游览区的机动车交通。 9.2 内部道路规划:古镇内部开辟新的游览石板步道,亦可兼作内部通勤、消防等,从而形成互为联通的步行旅游商业街区,提高区域环境品质,完成古镇核心区步行旅游的构想。 9.2.1入口步行区。由南入口广场进入镇区后沿田园风光散步道再到韩家前院。 9.2.2四家坝步行区。从韩家前院沿散步道至四家坝前广场分流,一条步行线沿中轴线至双节孝牌坊,另一条步行线沿新拓宽河岸至四家坝古村落,通过商业街进至四家坝开敞小广场。 9.2.3古镇步行区。经过四家坝沿陇西河边散步道至古镇高桥、平桥处。?一条步行线自高桥平桥经戏台坝广场到韩家大院前古镇口广场再到牛栏沟。?一条步行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5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线自字库桥沿陇西河对岸田园风光到小农具陈列馆到韩家老院其间通过二仙桥、磐安桥联系古镇。?一条步行线为过高桥至红军文化广场,沿白马河顺临邛古道向北至磨坊再过新桥至元帅坝广场再往东至乌龟坝。 2 9.3 停车场:马鞍山处的新设停车场和客运中心面积约2万m,可容纳500辆 2左右车辆,可满足近期旅游高峰时期的容量。规划在道路西侧王家沟内开设3万m停车场,可满足未来需求。乌龟坝古镇北入口设停车场,可满足邛崃、平乐方向进镇的机动车停放。近期拆除的半边街的原有建筑用地,可作为临时车辆停放,缓解古镇现状出租车停靠造成的交通阻塞。 10、 给排水工程规划 10.1 给水工程规划 10.1.1用水量预测 3 生活用水量200L/人?d,人口按2000人计,则生活用水量为400m/d,公 33共建筑用水量标准100m/ha?d,用水量245m/d,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量标准 231L/m?d,用水量29m/d。 3 总用水量为674m/d。 10.1.2高峰时用水量确定 时变化系数取2.0,则高峰时用水量为15.6L/S。 10.1.3水厂 该区用水来自上里镇水厂,现有水厂根据《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规划》在远期 3要扩建至1500m/d规模。 10.1.4消防用水 按火灾同时发生次数1次,每次消防用水量10L/S,持续时间2小时计,则消防 3用水量为72m,要在水厂调蓄容积中留出。 10.1.5管网布置 给水管网采取生活—生产—消防共用一系统,给水管网采取枝状布置,根据用水量预测,从水厂引一条DN150给水管到该区,由该管分出支管为该区供水,为保证消防流量,镇区道路下给水管最小管径为DN100,管材采用铸铁管。 10.2 排水工程规划 10.2.1排水体制 由于今后上里发展方向主要是发展旅游,因此对环保要求要高,结合本次古镇整治这个难得机遇,一步到位按分流制建设,雨水直接排入水体,污水经处理厂排放。 10.2.2雨水工程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雅安市暴雨强度公式: 7.622(1,0.63LgP)i, (升/秒?公顷) 0.56(t,6.64) 重现期P取1年,综合径流系数取0.6,延续系数取2,地面集水时间取10分钟。 该区分成黄茅溪和白马河两个雨水排放区。 雨水结合地形就近排入黄茅溪和白马河。 雨水管和这两条河呈正交布置,这样便于雨水尽快排入水体,镇区街道下雨水管最小管径d300,管材为钢筋砼管。 10.2.3污水工程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6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10.2.3.1(污水量确定 3 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85,确定,日变化系数取1.5,则污水总量为382m/d。 10.2.3.2(污水处理站 本次规划污水处理原则是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生态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采用人工构建湿地处理,处理后污水可做环境用水。因此在该区污水分两个子系,白马河以西,黄茅溪以北历史文化区为一个区,元帅坝片区为一个区。 33元帅坝片区污水量约为125m/d,历史文化区为257m/d。规划元帅坝污水处理站规 32模为150m/d,用地300m,在黄茅溪和白马河交汇处,黄茅溪南侧设历史文化区污 32水处理站,规模300m/d,用地600m。 10.2.3.3(管网布置 元帅坝管网沿道路布置,污水管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 历史文化区污水干管沿白马河和黄茅溪滨河路布置,在两河交汇处,污水管经倒虹管穿黄茅溪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经计算污水管采用d200钢筋砼管。 11、 电力工程规划 11.1 供电现状 上里古镇现有一条10kV电力线沿临邛公路架空敷设,古镇内部主要靠一些零散的明敷低压线路供电。此次规划拟将供电现状按空白考虑。 11.2 供电规划 11.2.1供电电源 根据规划区负荷分布,设四处小型变配电站。古镇南区电源由规划新镇区的城市电网采用10kV高压电缆,沿镇区道路,经磐安桥地埋引至A区和B区箱式变压器;古镇北区电源由规划电力开闭所(字库桥附近,容量:2×9MVA)采用10kV高压电缆,沿临邛公路地埋引至C区和D区箱式变压器。 11.2.2变配电箱位置选择 规划区变配电站采用室外箱式变配电站,室外箱式变配电站的设置,按变配电站伸及用户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单台变压器容量不超过500kVA,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的原则确定。 11.3 供电负荷预测 规划区公共建筑用电标准按建筑面积30W/平方米计算;住宅用电标准按3,4kW/户。 用电同时系数取0.43,则规划区内总用电负荷约为1056kW,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1630kVA(具体详见附表)。 11.4 线路敷设 古镇区采用 10kV高压电缆?10/0.4kV变压器?220/380V低压配电网的供电模式。10kV电力线进入古镇区(白马泉以西,黄矛溪以北)后采用埋地敷设,其余采用架空附设;220/380V低压线路采用埋地敷设,供电方式采用树干式。 12、 电讯工程规划 12.1 电讯现状 古镇内部市话系统现由一带模块局性质的电话交接箱(位于镇政府内),通过一些零散的明敷市话电缆向用户终端配线;CATV系统也较为零乱和不成体系。此次规划拟将电讯现状按空白考虑。 12.2 电讯规划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7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12.2.1电讯设施的选择 规划古镇区市话系统采用城市市话网?市话交接箱?电话组线箱?用户箱的电话网模式。古镇区市话进线由规划建址在新镇区的上里市话模块局采用市话电缆分别引至四个市话交接箱;再分别采用电话电缆引至电话组线箱;最后由电话组线箱配线后送入用户终端。 规划古镇区CATV系统采用CATV网?电视干线?电视前端箱?电视次干线?小区电视分线箱的CATV网模式。古镇区CATV进线由规划新镇区的城市CATV网采用电视电缆引至四个电视前端箱;然后分别引至小区电视分线箱;最后由小区分线箱配线后送入用户终端。 12.2.2市话单机规划指标 规划古镇区公共建筑按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部电话计算,住宅按每户1部电话计算。 则规划古镇区内市话将约为505部,市话交接箱为四台300对。 12.2.3电讯线路敷设 电讯电缆在主要道路上穿塑料波纹管埋地敷设,在支路上直埋敷设;CATV电缆与市话电缆的敷设路线同径分管。 电力电讯一览表 用电负荷计算负荷变压器容量供电分区 电话线对数 市话交接箱型号 (kW) (kW) (kVA) A区 639.8 358.3 1×500 170 1×300 B区 320.9 179.7 1×315 85 1×300 C区 363.0 203.3 1×315 100 1×300 D区 562.1 314.8 1×500 150 1×300 合计 1885.9 1056.1 1630 505 5×300 电力电讯工程量统计表 项目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投资(万元) YJV22-0.6/1kV 380/220V电力电缆 15000 米 43.1 10kV电力电缆 YJV22-8.7/10kV 3000 米 7 315kVA,箱式变电站 2,2 台 32 500kVA 电讯电缆管道孔 4孔 3.4 皮公里 23.6 电讯电缆 8.3 皮公里 17 合计 122.7 13、开发经营实施策略及投资估算 13.1 开发经营实施策略 ?遵循“整体超前规划,成片改造”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提高上里古镇的建设品位。以渐进式模式,“沿河改造”、“街坊改造”和“新街区建造”相结合。保证地区环境总体提升,兼顾到因规划区段过长,情况较为复杂的情况,各种项目应制定不同的相应措施。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8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企合作、效益兼顾。政府在投入初步的建设改造资金后,应再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整治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并正确定位和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运作,按照规划、自我决策、自负盈亏。 ?上里镇存在历史文化的营建塑造,需要较大规模的整治改造,以及今后新区的建设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全镇范围考虑,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保证本次整治规划的实施,以及对于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引导。 ?提升整体景观环境,拉动旅游产业飞跃。通过先行实施整治规划项目的营建,有效提升镇区的知名度、文化品位。同时,通过先期环境的改善,提高镇区的环境品位,拉动周边及沿线地带的改造。由此通过环境改善和品位提升拉动整体景观环境的提升,使得地方特色得以彰显,上里古镇的旅游飞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包括土地出让、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在内的多种投融资。 13.2 规划实施建议 13.2.1 雅安市雨城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该规划的实施。 13.2.2 按照规划要求编制“上里古镇风貌保护条例”,以明确个人、集体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并制定奖惩制度。 13.2.3 为提高个人、集体的保护和参与意识,建议成立由业主和居民参加的“风貌保护管委会”,以协助和监督保护工作。 13.2.4 居民对民居建筑的改造和装修,砍伐树木,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13.2.5 政府可征购典型居民,民居整修后可作为民俗博物馆、旅馆或再出租。 13.2.6 多种渠道筹集历史风貌区保护配套资金。 13.2.7 加强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走依法、科学、严格的管理道路。 13.2.8 积极开展旅游活动,使上里古镇成为雅安市北部峡谷风光历史文化旅游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3 经济技术分析 古镇核心保护区建筑面积一览表 新建建筑 保护建筑 拆迁建筑 净增建筑 名 称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2222(m) (m) (m) (m) 古镇入口区 1300 642 四家坝古村落文化休闲中4104 9651 心 半边街接待区 4830 古镇历史文化商业区 24493 25486 其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10154 18432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19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中 茶马古驿区 13145 3508 元帅坝片区 1194 3546 乌龟山、乌龟坝娱乐区 2438 5450 十八罗汉及田园风光区 2953 合 计 32335 49012 14397 17938 根据总平面设计,整个核心区规划总建筑容量约81347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约14397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约32335万平方米,保留建筑面积约49012万平方米,净增建筑面积约17938万平方米。 现状用地计算表 面积 比例 序号 代码 用地类别名称 2(hm) (%) 1 R 居住建筑用地 3.92 39.56 2 C 公共建筑用地 2.43 24.52 3 M 生产建筑用地 0.31 3.13 4 S 道路广场用地 2.03 20.48 5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40 4.04 6 G 绿 地 0.82 8.27 合 计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 9.71 100 规划用地计算表 面积 比例 序号 代码 用地类别名称 2(hm) (%) 1 居住建筑用地 1.65 12.46 2 商业建筑用地 3.46 26.13 3 文化用地 2.55 19.27 4 政府用地 0.37 2.79 5 停车场用地 3.04 22.96 6 G 旅馆用地 2.17 16.39 合 计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 13.24 100 13.4 投资估算 ?修缮费用:40万元 ?新建建筑费用:1500万元(含茶马古驿片区) ?沿河步道费用:120万元 ?水街费用:80万元 ?入口停车场:80万元 ?乌龟坝停车场:40万元 ?山门:40万元 ?给排水:200万元 ?水力电讯:200万元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20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其它(灯光、小品、标牌等):270万元 合计:2600万元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21 雅安市上里古镇风貌整治规划设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1 22
/
本文档为【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