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2017-10-24 29页 doc 65KB 1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9425

暂无简介

举报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ICS H 4.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XXXXX.- XXXX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Safety codes for alumina production (送审稿) ××××-××-××发布 ××××-××-××实施 发布 GB 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氧化铝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防止存在的机械、电气、运输、起重等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特殊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热源、赤泥、尘毒、放射源等方面的危险和有害...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ICS H 4.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XXXXX.- XXXX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Safety codes for alumina production (送审稿) ××××-××-××发布 ××××-××-××实施 发布 GB XXXX—XXXX 前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氧化铝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防止存在的机械、电气、运输、起重等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特殊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热源、赤泥、尘毒、放射源等方面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编制而成。 本标准对氧化铝安全生产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GB XXXX—XXXX 目 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总则................................................................................................................................................... 4 3.1 设计 ........................................................................................................................................... 4 3.2 施工 ........................................................................................................................................... 4 3.3 厂址 ........................................................................................................................................... 4 3.4 厂区 ........................................................................................................................................... 4 3.5 厂房 ........................................................................................................................................... 5 3.6 建构筑物 ................................................................................................................................... 5 3.7 设备 ........................................................................................................................................... 5 3.8 安全管理 ................................................................................................................................... 6 3.9 个体防护 ................................................................................................................................... 6 3.10 行为规定 ............................................................................................................................... 7 3.11 清理检修作业 ....................................................................................................................... 7 3.12 交通、消防 ........................................................................................................................... 8 4氧化铝工序及设备 ............................................................................................................................ 8 4.1 生料磨制....................................................................................................................................... 8 4.2 料浆配制....................................................................................................................................... 9 4.3 熟料烧结..................................................................................................................................... 10 4.4 溶出............................................................................................................................................. 11 4.5 脱硅............................................................................................................................................. 11 4.6 分解............................................................................................................................................. 12 4.7 焙烧............................................................................................................................................. 12 4.8 煤粉磨制..................................................................................................................................... 12 4.9 蒸发............................................................................................................................................. 13 4.10 计量控制................................................................................................................................... 13 4.11 赤泥处理................................................................................................................................... 14 4.12 赤泥堆存................................................................................................................................... 14 4.13 矿场........................................................................................................................................... 14 5 动力系统 ......................................................................................................................................... 14 6运输系统.......................................................................................................................................... 15 7工作环境.......................................................................................................................................... 15 8应急预案.......................................................................................................................................... 15 2 GB XXXX—XXXX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铝生产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氧化铝的设计、生产、设备检修和施工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2年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6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TSGR7001-2004-11-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 4053.1《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2《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4《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 GB 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 150《钢制压力容器》 GB 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AQ 2006《尾矿库安全技术规范》 GB 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 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3 GB XXXX—XXXX 3 总则 3.1 设计 3.1.1 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1.2 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原审查部门审查同意。 3.1.3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包括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所确定的设施、设备、器材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1.4 设计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优先选用安全本质化程度高的工艺与设备,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人身危害因素。 3.1.5 对引进国外技术项目或设备配套项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3.1.6 厂房设计应考虑良好的通风散热、防洪防雪、采光照明等外部环境条件。 3.2 施工 3.2.1 施工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施工期间发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 3.2.2 隐蔽工程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共同审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隐蔽。 3.2.3 施工完毕,施工单位应将竣工说明书、竣工图及变更说明书,交付建设单位存档。 3.2.4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3.3 厂址 3.3.1 厂址应全面考虑周围环境,整体规划,不应邻近居民区、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区、生活水源地和重要农业区;同时考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弃置及电网闪烁等公害所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3.2 厂址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应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淤泥层、地下河道、塌陷、岩溶、膨胀土地区等不良地质地段及地下水位高且有侵蚀性的地区,并按地震烈度等级标准设防。 3.3.3 厂址不应布置在下列地区: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爆破危险区和采矿陷落及最终错动区;大型水库、油库、发电站、重要的桥梁、隧道、交通枢纽、机场、电台、电视台、军事基地、战略目标,以及生活饮用水源地等防护区域之内;城市园林区、疗养区、风景区、重要文化古迹和考古区。 3.3.4 厂址标高应高出最高防洪水位(包括波浪侵袭及壅水位高)0.5米以上,地处海岸边的应高于最高潮水位1米以上。如无法达到,应该设置有效防护措施。 3.3.5 厂区边缘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或绿化带距离,在此距离内,不应设置居住用房屋。 3.4 厂区 3.4.1 厂区及厂房的布局应符合项目设计。 4 GB XXXX—XXXX 3.4.2 厂区布置应考虑物料流向,保证物料顺畅运行,缩短物流距离。 3.4.3 车间与各辅助车间,应布置在生产流程的顺行线上。 3.4.4 根据生产流程和作业特点,合理布置车间工艺装备、生产设施和操作区域,确保各工序安全、顺行。 3.5 厂房 3.5.1 厂房热源点周围的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应建立有效的隔热防护措施。 3.5.2 厂房结构应考虑风、雨、雪、雷、电、积尘等动、静载荷及其它因素影响。 3.5.3 厂房四周应设置防坠落护栏,厂房合理布置人车分流通道、消防梯、检修梯及其它高空作业设施。 3.5.4 厂房地坪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5米的人行安全走道,走道应有明显的标志线;桥式起重机厂房,应设置起重机安全走道,走道宽度应不小于0.8米。 3.5.5 厂房四周道路与厂内主干道相连,在主要道路及交叉路口,应设消防栓。 3.5.6 厂房设置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门应向外开放,工作期间不应上锁。疏散通道应有明显逃生标志,疏散通道的楼梯最小宽度不少于1.1米,确实达不到1.1米的,应有第二条逃生通道。 3.5.7 厂房、车间紧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应设应急照明,其设计应符合GB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3.5.8 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与电源滑线,原则上应相对布置;若两者位于同一侧,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3.5.9 在生产作业区域或有关建筑物危险部位设置标准的安全标志。接触腐蚀类物质作业区应设置应急冲洗喷淋装置、洗眼器。 3.5.10 厂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及易燃、易爆等危险设施,应按国家标准安装避雷装置。 3.6 建构筑物 3.6.1 建构筑物的建设,符合土建规范。 3.6.2 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留有满足生产、检修需要的安全距离。移动车辆与建构筑物之间,应有0.8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3.6.3 受高温辐射的建构筑物,应有防护措施。所有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通风降温设施。 3.6.4 厂房内梯子应采用不大于45?的斜梯,特殊情况允许采用60?斜梯或直爬梯,梯子设置应符合GB4053.1、GB4053.2的规定。 3.6.5 操作位置高度超过1.5米的作业区,应设固定式或移动式平台;固定式钢平台应符合GB4053.4的规定,平台负荷应满足工艺设计要求。高于1.5米的平台,宽于0.25米的平台缝隙,深于1米的敞口沟、坑、池,其周边应设置符合GB4053(3规定的安全栏杆,不能设置栏杆的,其上口应高出地坪0.3米以上。平台、走廊、梯子应防滑。 3.6.6 主控室、电气间、电缆隧道、可燃介质的液压站等易发生火灾的建构筑物,应设自动火灾报警装置,应设置消防水系统与消防通道,并设置警示标志。 3.6.7 控制室、电气室的门应向外开启。主控室应按隔音要求设计,应设置紧急出口。 3.6.8 生产作业场所易积水的坑、槽、沟应有排水措施。密闭的坑、池、沟应考虑设置换气设施,保证维护人员的安全。 3.7 设备 3.7.1 设备选型应符合项目设计方案,不应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5 GB XXXX—XXXX 3.7.2 机械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无缺陷;裸露的齿轮、轴及高度在2米以下的链传动、传动带应有防护罩。 3.7.3 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电线管、配电盘以及配电装置的金属构件,金属遮栏和电缆线的金属外皮等,应采取接零或接地保护。 3.7.4 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应选用防爆型。潮湿或高温区的场所,设备选型以及电缆敷设应考虑其特殊的环境条件,高温区采用耐高温阻燃型电缆,架空电缆不应跨越高温区域,电气设备、开关、插座不应安装在可燃材料上。每层厂房应设独立电源开关箱,使用自动空气开关。 3.7.5 仓库内除固定照明外,不应使用其它电器。可燃物品仓库,不应使用碘钨灯和白炽灯,照明开关应设在库外。 3.7.6 特种设备应由国家许可的单位生产、安装、维修改造,经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凭证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由具备资质的单位定期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的附属设备及安全附件等同特种设备管理。 3.8 安全管理 3.8.1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3.8.2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3.8.3 生产经营单位应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预防教育。 3.8.4 新员工入厂,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由熟练员工带领工作,直到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3.8.5 岗位变更人员、离岗一年以上重新复岗的人员,应进行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8.6 特种设备作业(管理)人员、重要设备与设施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3.8.7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辨识、分析、评价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对相关生产作业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培训。 3.8.8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GB/T 11651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员工作业过程中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8.9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需的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3.8.10 发生伤亡事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3.9 个体防护 3.9.1 操作人员生产作业前,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应进入生产作业区域。 3.9.2 生产作业人员操作、清扫、维护运转机器设备时,不应戴围巾、手套,女工应将长发 6 GB XXXX—XXXX 盘在帽内。 3.9.3 电工、金属焊接作业应穿绝缘鞋,鞋带应系牢。登高作业不应穿光滑的硬底鞋。 3.9.4 接触腐蚀类物质、飞溅物料的岗位应佩戴面部护罩或护目镜。 3.9.5 进入高噪音厂房、机器房内巡检、操作维护、检修设备,应佩戴护耳器。 3.9.6 进入毒害气体易聚集场所应携带便携式毒害气体泄漏监测仪,佩戴防毒面具。含尘岗位作业应佩戴防尘口罩或面具。 3.9.7 距基准面2米以上高处作业,应正确扎挂安全带或安全绳。 3.10 行为规定 3.10.1 从事电工、金属焊接、特种设备、登高架设、尾矿堆存、矿山给排水等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3.10.2 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应持证驾驶,有权拒绝驾驶安全装置不齐或失效的车辆。驾驶人员不应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 3.10.3 设备、器具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未经许可,不应开动他人负责的机器设备及安全装置,有权拒绝开动和使用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器具和设备。 3.10.4 运行中的起重设备、旋转的磨机等下方禁止通行或逗留。 3.10.5 货运电梯和提升设备禁止载人。 3.10.6 高温、高压、高转速设备附近人员不应长时间停留,不应存放工具、材料。 3.10.7 检查电机温度时不应用手掌触摸;检查电气设备和启动按钮应保证手部干燥;使用手提电动工具应戴绝缘手套;电气检修、试验等危险作业时应设监护人。 3.10.8 各类防护罩、地沟盖板等应完整、有效,不应随意拆除、移动、挪作他用,检修完后及时恢复。 3.10.9 防火区内施工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应携带火种进入防火区域;在重点防火岗位检修维护设备时应使用防爆工具。 3.10.10 高处作业使用材料应堆放稳妥,所用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不应从高处往下抛掷物料。 3.11 清理检修作业 3.11.1 清理检修作业应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进行现场安全确认,每项工作应设置安全监护人并严格履行职责。 3.11.2 设备清理检修作业应严格实施停电挂牌。应关闭进出料、风、汽、水等管道、溜槽的阀门,加盲板,挂警示牌,由施工负责人进行安全确认后方可施工。进入槽内清理、检修,应测定槽罐内氧含量高于19.5%。 3.11.3 检修承压设备前,应将压力泄放为零。带料承压管道、容器不应重力敲打和拉挂负重;拆卸管道及槽罐人孔等,应将料、风、汽、水排空;作业时不应垂直面对法兰,拆卸螺栓由下而上,注意物料喷出。 3.11.4 多人作业时,专人指挥、互相监护、统一行动。风镐作业,休息时间应将钎子拔出。 3.11.5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良好的漏电保护装置。 3.11.6 允许进入窑、炉、槽、罐等容器内工作的气流温度为40?以下,至少二人以上同时在场,内外相互监护。进入前应先观察有无松脱的结疤、耐火砖等。进入狭小密闭空间及二 3氧化碳管道时,进入前应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CO气体含量在30mg/m以下,氧含量执行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一次的时间小于20分钟。 7 GB XXXX—XXXX 3.11.7 在各类磨机、窑体上等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在活动爬梯上作业应设专人扶梯保护。 3.11.8 电工停送电应戴绝缘手套,在电磁站内检修应使用隔离板;维护电工外出作业应两人以上,并确定一人安全监护。 3.11.9 气瓶安全附件应齐全、灵敏可靠。氧气瓶、乙炔气瓶应分置存放,使用间距大于5米,距离易燃易爆物品、火源大于10米。吊运气瓶应使用吊笼;乙炔气瓶应竖直使用。 3.11.10 电焊机保持绝缘良好,外壳应采取漏电保护,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小于2米,二次线接头绝缘良好,数量3个以内;二次回路线不应以厂房金属框架或生产管网代替;金属焊接作业应戴电焊手套、穿绝缘鞋、戴防护面具;在容器内电焊作业应设专人监护。 3.11.11 使用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伏,进入潮湿密闭容器内作业不应大于12伏。 3.11.12 穿越裙式机、皮带机、磨机等运行的输送、旋转机械设备应走过桥,不应在螺旋盖板和流槽盖板上行走。 3.11.13 地面及作业平台上的坑、孔、沟、池应有盖板或围栏。临时开挖的坑、沟或在通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应有明显的防护、警示标志,夜间设置警示灯。 3.12 交通、消防 3.12.1 厂区道路应设限速标志,行驶车速不应超过20km/h,进入大门或转弯处时速不应超过5km/h。 3.12.2 驾驶厂内机动车辆应携带行驶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3.12.3 车辆应定期检验,检验不合格车辆不应使用。 3.12.4 生产、检修车辆不应载人、超载。车辆未熄火时不应进入车下检修。 3.12.5 消防器材定置存放,定期检验。消防器材失效或超过有效期限不应继续使用。 3.12.6 清洗设备、工具及地面时不应使用汽油等易挥发溶剂。 3.12.7 库房内不应混合存放各类油脂、油漆、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库房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具。 4氧化铝工序及设备 4.1 生料磨制 4.1.1 石灰炉 4.1.1.1 石灰炉炉体及卷扬、下料漏斗、布料器等应定期进行检查,设备出现裂纹、破损、炉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机械失灵、衬砖损坏等应报修或报废。 4.1.1.2 不停风清理炉或处理结瘤,必须两人同时进行。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CO气体、氧含量监测,符合安全标准方可进行作业。 4.1.1.3 登炉顶作业应与司炉人员联系,填写安全卡,并在司炉岗位挂牌,经许可后登炉。在炉顶工作应站在上风处,两人以上共同进行,相互监护。六级以上大风不应登炉,登炉时携带物品不应超过20公斤。 4.1.1.4 清理洗涤塔、CO管道等应制定可靠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由专人负责,隔绝炉气,2 CO管道设明显断开点。停风后,开压缩机抽气半小时、并对作业现场进行CO气体、氧含量2 监测,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工作。进入洗涤塔、CO平管,应两人以上在现场,有人监护,进2 入一次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1.1.5 设备运转时,注意电流波动、电磁开关运作情况。卷扬设行程限位,防止料斗失控。 4.1.1.6 人员不应乘坐料斗上下炉顶。 8 GB XXXX—XXXX 4.1.1.7 炉顶处理卡料,炉内应减风到负压,两人以上共同进行,相互监护,不应站在积料上处理。 4.1.2 输送皮带 4.1.2.1 皮带输运机应设置紧急停车装置、程序联锁装置,手动或自动操作都应遵守程序联锁。 4.1.2.2 输送皮带应安装防止人体接触的安全防护装置。 4.1.2.3 输送皮带应间隔距离设安全过桥,不应横跨皮带或躺、坐在输送皮带上。 4.1.2.4 输送皮带打滑或主、被动轮挤进物料时,应停车处理。 4.1.2.5 更换收尘器配件应切断电源,挂好停电牌,振打拔气筒细灰后方可进行。 4.1.3 化灰机 4.1.3.1 化灰机应保持密闭完好。 4.1.3.2 振打化灰机不应站在化灰机上方。 4.1.3.3 预防被石灰乳灼伤,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1.4 破碎机 4.1.4.1 破碎机运转中不应调整、清洗或检修。 4.1.4.2 破碎机运转时不应从破碎腔上部朝机器内窥视。在料口后破碎腔内挪运、移动物料应用专用工具。 4.1.4.3 破碎机进料口、出料口被异物卡住,应关停破碎机处理,同时停止裙式机运转。 4.1.4.4 检查弹簧拉杆时应站在侧面。疏通出料口应处于安全位置、用力均匀,防止坠入出料口。 4.1.5 裙式机 4.1.5.1 处理裙式机料口大块时,应停车处理,与操作人员联系确认,由专人指挥方可工作。 4.1.5.2 更换保险销和改变电机转向时,应防止电机风翅伤人。 4.1.6 提升机 4.1.6.1 提升机故障处理,应严格执行设备检修停电挂牌制度,主动轮应采取机械固定,现场设专人监护方可进行作业。 4.1.6.2 清理提升机出口时,应停车处理。 4.1.6.3 清理输送皮带下料口时,皮带磁铁应停电。 4.2 料浆配制 4.2.1 堆、取料 4.2.1.1 堆取料机应保证整机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2.1.2 堆取料机在规定的俯仰范围内所处的各种位置上,整机应处于稳定状态;悬臂在规定俯仰范围内不应有影响整机稳定性的震动。 4.2.1.3 在堆取料机输送线路上,特别是在取料、卸料和转运点应保证物流顺畅,在取、卸料峰值能力时不应有物料溢出或堵塞现象。 4.2.1.4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输送机的倾角和承载件结构应防止输送物料打滑或意外掉落。 4.2.1.5 在平台和通道上,能触及到的旋转和移动部位应设置防护栅或防护罩;对于因露天而影响使用性能的机、电器件应设防雨罩,必要时还应设有检视孔。 4.2.1.6 根据堆、取物料的不同特点,应在取料及物料转载等扬尘处采取防尘措施。 4.2.1.7 操作室内噪声应小于 70 dB。 4.2.1.8 停止作业时,堆取料机大臂应回位,大车放下夹轨器。风力在6级以上,堆料作业时应使用夹轨器。 4.2.1.9 堆料机悬臂旋转时,平台上不应站人,并且注意观察取料机位置,防止发生碰撞。 9 GB XXXX—XXXX 4.2.1.10 大车移动方向与皮带顺行时,应注意大车惯性。 4.2.1.11 链条、钢丝绳、卷扬机加油时,应两人配合,联系呼应确认,才能作业。不应在链条咬合处加油。 4.2.1.12 清理料斗时,应停电,采取机械固定,防止斗轮重力偏心伤人。 4.2.2 收尘器 4.2.2.1 不应擅自打开和拆卸脉冲阀及电子阀等电气设备,以免爆炸伤人。 4.2.2.2 进入收尘器内检修或清理更换布袋,先停风机和反吹风机,后卸风管,同时对收尘器内CO气体、氧含量进行监测,符合安全标准,方可清理或更换收尘布袋。 4.2.2.3 清理检修结束,开启收尘器前对设备进行详细检查,排空气动元件内的凝结水,确认反吹风压0.15,0.25MP之间。 4.2.3 磨机 4.2.3.1 磨机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应齐全,紧固可靠,无缺陷。各润滑部位油量充足,油泵管路畅通,管接法兰无泄漏,设备周围无障碍物。 4.2.3.2 分级机溢流篦子无杂物。 4.2.3.3 磨机装球时,应确认磨内无人,人员距料斗落点两米以外。 4.2.3.4 紧固磨门或磨体螺栓,应使用专用紧固扳手,磨机上端作业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4.2.3.5 清理筛板应戴护目镜;清理磨门使用手锤,锤头牢固;清除锤击点粘附浆液,以防物料飞溅伤人。 4.2.4 槽罐 4.2.4.1 槽罐类设备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槽体出现焊缝开裂、腐蚀、破损、明显变形、机械失灵应报修或报废。承压槽罐、管道应按规定检测,检测不合格不应使用。 4.2.4.2 保持槽体液位,防止槽内物料溢出。 4.2.4.3 槽罐顶部观察孔应安装防坠落篦子。 4.2.4.4 检修泵或更换密封填料应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应切断料源,管道加盲板。 4.2.4.5 开、关阀门,清理管道,应佩戴护目镜,不应面对管道法兰。 4.2.4.6 伞齿轮加油,应避开咬合方向。 4.3 熟料烧结 4.3.1 熟料窑 4.3.1.1 熟料窑应定期检查,窑体出现裂纹破损、焊缝开裂、明显弯曲变形、衬砖损坏等应检修处置。窑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检修处置。 4.3.1.2 点火时现场人员应站在窑头两侧,篦冷机、电收尘及喷枪平台不应有人。喷煤时窑头不应站人或通过,防止回火伤人。 4.3.1.3 窑内温度高或有明火,试送煤系统设备应提前开启排风机转窑,以防止放炮。带料停窑、进窑内检查或处理问题,沿物料一侧向里行走,以防止烫伤。 4.3.1.4 排风机故障停止运转,应立即停止向窑内喷煤。 4.3.1.5 停窑清理耐火砖及附着物应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单人不应入窑作业。 4.3.1.6 新换砖点火烘窑时,应打开窑尾立烟道门,防止煤粉在电收尘系统积存燃烧、爆炸,防止大量水份进入电收尘影响送电。 4.3.1.7 疏通下料口积料,应佩戴防护面罩,设专人监护,多人工作时设专人指挥。 4.3.1.8 停窑疏通窑尾积料,应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转窑时,人员应离开窑尾现场,防止喷料伤人。 4.3.1.9 检修转窑前,应检查窑顶、窑内、冷却机进料口等部位,确认无人后方可进行。 10 GB XXXX—XXXX 4.3.1.10 窑内煤粉燃烧不充分,应停窑观察,通知电收尘岗位,查明原因。 4.3.2 电收尘 4.3.2.1 电收尘不应超载、超温运行。运行中不应转动升压开关或空载运行,防止过电压伤人、损坏设备。 4.3.2.2 高压运行中,不应打开保护网门和整流室门。 4.3.2.3 整流室内工作,不应使用1米以上的工具,专人监护。 4.3.2.4 检查或检修收尘室时,窑前应保持正常操作。 4.3.2.5 高压静电收尘接触高压部分应先行放电。 4.3.3 排风机 4.3.3.1 排风机启动时风门转速应设在最低,在(,)位启动。 4.3.3.2 废气温度应小于300?,超过300?或引起震动时立即关小风门或停车,同时通知主控室。 4.3.3.3 手动开停车应戴绝缘手套。 4.4 溶出 4.4.1 溶出磨 溶出磨本体、使用、检修要求见4.2.3。 4.4.2 溶出器 4.4.2.1 溶出器的设备安装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参数符合设计要求,监控系统齐全可靠。 4.4.2.2 溶出器及其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应齐全,紧固可靠,无缺陷。各仪表、执行器、阀门灵活,电动执行器的调节显示开关度与现场阀门实际开关度一致。 4.4.2.3 溶出器预热,应详细检查流程,确保料、汽、水走向正确。送汽前应放水,缓慢打开阀门,预热管道后方可提压。内、外管道应同时预热,防止膨胀系数不一样造成管道密封泄漏伤人。 4.4.2.4 溶出器不应超压运行,防止密封泄漏。带压管道不应外力击打。 4.4.2.5 溶出器堵塞,不应高压冲击,应泄压后清理。 4.4.2.6 溶出器停用,清扫管内余料应缓慢,应降低稀释槽液位 ,防止物料溢出伤人。 4.4.2.7 酸洗作业应按酸加入水的原则进行。 4.4.2.8 酸储罐应设防泄漏围堰,周围应有明显的警示标示,半径15米内应设紧急冲洗、喷淋装置。 4.4.2.9 溶出器、酸槽等动火作业前,应用水冲洗干净,卸开管道通风放气。 4.4.3 沉降槽 4.4.3.1 沉降槽本体、使用、检修要求见4.2.4。 4.4.3.2 耙机齿箱有弹簧装置的,弹簧压缩时,不应在弹簧前通行。 4.5 脱硅 4.5.1 脱硅机 4.5.1.1 脱硅机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检测,机体出现焊缝开裂、腐蚀、机械损伤、凸凹变形、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等,应报修或报废。 4.5.1.2 直接加热式脱硅机进汽压力低于机内压力时,应立即关闭蒸汽阀门,以防倒压。 4.5.1.3 脱硅机密封泄漏或管道破裂,应立即切断料源、气源等,待机内压力降至零,确定无泄露后方可进行处理。 4.5.1.4 脱硅机进料前,机内压力小于管道压力方可进料。 11 GB XXXX—XXXX 4.5.1.5 检修脱硅机应执行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停电挂牌、断料加盲板。脱硅机内温度40?以下时方可进入,采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灯,电压不得大于12V。 4.5.1.6 压力过高时,应用空罐泄压,防止超压。 4.5.2 叶滤机 4.5.2.1 叶滤机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机体出现焊缝开裂、腐蚀、破损、明显变形、机械失灵、超过规定使用年限,应报修或报废。 4.5.2.2 打开叶滤机前,应确认机内已经卸压,物料已排空,自动和手动阀门关闭并锁定。 4.5.2.3 叶滤机启动应确认进料阀、回流阀、溢流阀、卸压阀和排泥阀正常并处于关闭状态。 4.6 分解 4.6.1 分解槽 4.6.1.1 分解槽本体、使用、检修要求见4.2.4。 4.6.1.2 碳分槽分解时,CO供气阀门应先开后关,通气时测量孔、流槽封闭,水封不应漏气。 2 4.6.1.3 碳分槽、种分槽开启人孔、检查出料阀、拆卸三通,应确认槽内无料方可作业。 4.6.2 热交换器 开停板式热交换器时,精液和母液应同时开关,严防因偏压密封泄漏喷料伤人。 4.6.3 过滤机 4.6.3.1 过滤机应定期检查、维护。设备零部件齐全,紧固可靠,无设备缺陷,传动部位设有安全防护罩,设备周围无障碍物,平盘、滤鼓电气设施声音、温度正常,真空系统无漏气、异声,各料管、阀门无泄漏,控制按钮灵敏可靠,指示灯清晰明亮; 4.6.3.2 活动阀门、料包放料,避免物料飞溅伤人。 4.6.3.3 皮带主、被动轮、托辊因粘料需进行清理时应停机。 4.7 焙烧 4.7.1 焙烧炉 4.7.1.1 焙烧炉及相关设施应定期检查,炉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机械设施、监控装置、衬砖损坏、超过规定使用周期,应报修或报废。 4.7.1.2 焙烧炉系统启动前,应先启动预热燃烧器,将焙烧炉预热到800?以上。预热过程中,不应开启电收尘。 4.7.1.3 除主控人员及维护人员外,任何人不应靠近燃烧器及控制柜。进入风机室工作应两人以上进入、戴耳塞、保证照明充足。 4.7.2 重油库 4.7.2.1 重油库区的电气设施应选用防爆型,电气线路应采用阻燃电缆或钢管配线,不应有架空线。 4.7.2.2 油罐区和卸油区应有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应有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油罐接地线和电气设备接地线应分别装设,并定期检测、维修。 4.7.2.3 输油管倒换泵时不应正对着密封点;卸车时不应正对着出油口;放水时不应正对着放水阀门。 4.8 煤粉磨制 4.8.1 煤粉磨 4.8.1.1 煤粉的制备、输送、储存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消除流入管道、容器的死角,消除制 12 GB XXXX—XXXX 粉系统及设备可能积煤的部位。制粉系统停用时应吹扫除粉,输煤管道停用时应吹扫除粉。 4.8.1.2 磨机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应齐全,紧固可靠,无缺陷。各润滑部位油量充足,油泵管路畅通,管接法兰无泄漏,设备周围无障碍物。 4.8.1.3 在煤粉储仓等容器内设置二氧化碳灭火和充氮系统,并保证该系统处于随时可用状态。设置在线监控装置、报警系统,并确保安全运行有效。 4.8.1.4 不应携带汽油、煤油、酒精、橡胶水等易燃品进入岗位和操作室。 4.8.1.5 磨机运转中,不应在防爆阀处停留,除冷风门外,各控制门和检查门不应打开。 4.8.1.6 煤粉容器、管道上应设置卸压孔,降低爆炸时产生的破坏力。 4.8.1.7 棉纱和带油污的杂物应放入指定的带盖容器内,防止混入生产流程。 4.8.1.8 磨机检修应停电挂牌,关闭热风门,打开冷风门,磨内应保持15,20毫米水柱负压,确认无误,方可进入磨内工作,应二人同时进行。清理筛板缝应佩戴护目镜,不应同时进行装球作业。 4.8.1.9 清理粗粉分离器杂物时,应保持分离器内有15,20毫米水柱负压。 4.8.1.10 磨机进料管、粗粉分离器、磨出口管道不应积存原煤和煤粉。 4.8.2 煤粉仓 4.8.2.1 煤粉仓检修应将煤粉全部排空,自然通风2小时以上,监测仓内CO气体、氧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扎好安全绳,方可进入,应二人以上同时入仓工作,并另设专人仓外监护。 4.8.2.2 细粉分离器、扩散收尘器及所属管道、煤粉仓发生着火,应立即关停排风机和煤粉输送机,并不应打开任何检查门。 4.8.2.3 根据着火部位,处理着火。首先隔绝空气,使用阻燃气体或灭火器材灭火,不应用水浇注。灭火时防止煤气中毒。 4.9 蒸发 4.9.1 蒸发器 4.9.1.1 蒸发器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检测,机体出现焊缝开裂、腐蚀、机械损伤、凸凹变形、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等,应报修或报废。 4.9.1.2 设备管网、仪表及其它设施等安装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蒸气阀门、管道无泄漏。容器内应无杂物,人孔、目镜、封头的垫子、密封应完好。 4.9.1.3 蒸发器酸洗后未经置换、通风,不应动火作业。 4.9.1.4 蒸汽压力异常升高,应立即处理。 4.9.1.5 检修蒸发器应执行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应停电挂牌、断料加盲板。蒸发器内温度40?以下时方可进入,采用照明应使用安全灯,电压不得大于12V。 4.9.1.6 蒸发器运转中,不应用冷水冲洗目镜、正对目镜紧螺栓。 4.9.2 压缩机 4.9.2.1 压缩机及附属设施应定期检查、检测,机体出现焊缝开裂、腐蚀、机械损伤、凸凹变形、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等,应报修或报废。 4.9.2.2 储气罐支撑平稳,正常运行时无明显的晃动,在支撑与罐体的焊接处无裂纹。 4.9.2.3 储气罐应定期维护、保养,对储气罐进行内部清理、外部除锈刷漆,必要时用测厚仪测量罐壁厚度,并进行强度校核。 4.9.2.4 安全阀、压力表齐全、灵敏可靠,定期校验。 4.9.2.5 操作室的噪音应小于70db。清理压缩机拆除排汽阀前,应放掉缸内余气,使用专用工具。 4.10 计量控制 13 GB XXXX—XXXX 4.10.1 放射源管理 4.10.1.1 进入放射源直射区工作时,源罐的门应关闭,填写放射工作申请报表,经放射防护负责人和企业安全、治安保卫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工作,工作结束后应返回企业安全、治安保卫部门。放射源操作人员要佩戴个人剂量计和放射工作人员证。 4.10.1.2 所用钥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4.10.2 仪表 4.10.2.1 更换、安装带压管道、容器上的计量器具或检测用具应卸压,以防物料喷出伤人。 4.10.2.2 到石灰炉顶或二氧化碳系统作业,作业前应对工作区域进行安全监测。作业时两人以上,并设专人现场监护,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4.11 赤泥处理 4.11.1 赤泥过滤机 赤泥过滤机本体、使用、检修要求见4.6.3 4.11.2 赤泥压滤机 4.11.2.1 压滤机应定期检查、维护。设备零部件齐全,紧固可靠,无设备缺陷,传动部位设有安全防护罩,设备周围无障碍物,各料管、阀门无泄漏,控制按钮灵敏可靠,指示灯清晰明亮; 4.11.2.2 滤液集液管在反吹风时受压,应确保集液软管承压能力,按使用周期定期更换。 4.11.2.3 不应在设备运转中清理粘在板框密封处的赤泥,防止板框挤压伤害。 4.12 赤泥堆存 赤泥堆场设计、建设、使用、管理应严格执行AQ 2006《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 4.13 矿场 4.13.1 矿石应根据矿场地形及矿石粒径堆存,可错层储存,每层高度不应高于5米,安息角应小于36º,矿堆边缘设有高于1米的安全护坡,矿堆顶面为平面。 4.13.2 矿堆进出车道为单向循环车道,路面宽度大于5米,道路两边应设有高于1米的安全护坡。 4.13.3 矿堆装卸料分为错层作业,装上层料,将料卸在下层料堆,装下层料,将料卸在上层料堆,上层装料工作面积大于30米。 4.13.4 在矿场指挥倒车时,指挥人员应站在汽车驾驶员一侧1.5米以外,汽车后轮距坡顶线应大于1米。 4.13.5 矿场坡底不应有人员活动,矿石堆顶边沿2米内不应站人。 5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主要为企业提供水、电、汽、风、天然气等能源,各企业要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设备使用说明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动力规程,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 14 GB XXXX—XXXX 6运输系统 企业应执行GB438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并根据企业铁路、道路实际状况,制定本企业具体的厂内交通运输安全规程或管理制度。 7工作环境 车间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8应急预案 8.1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依据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或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危险源辨识。 8.2 重大危险源辨识按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要求进行辨识。 8.2.1 氧化铝生产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碱液灼烫、高温、高压、粉尘、噪声、车辆伤害、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机械伤害等。 8.2.2 生产企业应按照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事故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 《赤泥堆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锅炉系统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重大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抢险救援应急预案》; 《厂内重大交通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天然气泄露、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5 GB XXXX—XXXX 16
/
本文档为【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