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昆虫分类学习题集

昆虫分类学习题集

2017-12-26 50页 doc 137KB 2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昆虫分类学习题集昆虫分类学习题集 主编 樊 东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一(选择题 1(昆虫纲中最大的目是______。 A .鳞翅目 B.鞘翅目 C.双翅目 D.膜翅目 2(象甲的______延长成为象鼻状。 A.唇基区 B.额区 C.额唇基区 D.颊下区 3(蚱蜢的______向后倾斜与头顶形成锐角。 A.唇基区 B.额区 C.额唇基区 D.颊区 4(鳞翅目幼虫的额区和唇基区变化较大,其颅中沟下伸至额唇基沟,______上移头部正 面,形成三角形骨片。 A..唇基区 B.额唇基区 C.颊下区 D.额区 5(褐蛉的“喙”是由...
昆虫分类学习题集
昆虫分类学习集 主编 樊 东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一(选择题 1(昆虫纲中最大的目是______。 A .鳞翅目 B.鞘翅目 C.双翅目 D.膜翅目 2(象甲的______延长成为象鼻状。 A.唇基区 B.额区 C.额唇基区 D.颊下区 3(蚱蜢的______向后倾斜与头顶形成锐角。 A.唇基区 B.额区 C.额唇基区 D.颊区 4(鳞翅目幼虫的额区和唇基区变化较大,其颅中沟下伸至额唇基沟,______上移头部正 面,形成三角形骨片。 A..唇基区 B.额唇基区 C.颊下区 D.额区 5(褐蛉的“喙”是由______延长而成的。 A.唇基 B.额唇基区 C.颊下区 D.额区 6(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或近似于______,这种头式叫下口式。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7(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_______,这种头式叫前口式。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8(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成_______,这种头式叫后口式。 A.直角 B.锐角 C.钝角 9(蝗虫的头式为_______。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10(虎甲的头式为_______。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11(猎蝽的头式为________。 A.前口式 B.后口式 C.下口式 12(叶蝉的头式为________。 A.前口式 B.后口式 C.下口式 13(蝉的头式为________。 A.前口式 B.后口式 C.下口式 14(步甲的头式为________。 A.后口式 B.前口式 C.下口式 15(蜻蜓的触角为________。 A.念珠状 B.栉齿状 C.具芒状 D.刚毛状 16(天牛的触角为________。 1 A.丝状 B.刚毛状 C.念珠状 D.环毛状 17(白蚁的触角为________。 A.栉齿状 B.羽状 C.丝状 D.念珠状 18(雄绿豆象的触角为________。 A.栉齿状 B.羽状 C.锯齿状 D.丝状 19(天蚕蛾的触角为________。 A.栉齿状 B.羽状 C.丝状 D.锤状 20(蚕蛾的触角为________。 A.丝状 B.栉齿状 C.环毛状 D.羽毛状 21(蝇类的触角为________。 A.刚毛状 B.具芒状 C.环毛状 D.羽毛状 22(雄摇蚊的触角为_________。 A.刚毛状 B.具芒状 C.环毛状 D.刚毛状 23(蝶类的触角为________。 A.锤状 B.球杆状 C.丝状 D.羽状 24(郭公甲的触角为________。 A.锤状 B.球杆状 C.丝状 D.羽状 25(金龟甲的触角为________。 A.膝状 B.丝状 C.鳃片状 D.环毛状 26(蝗虫的单眼称为________。 A.背单眼 B.中背单眼 C.侧背单眼 D.侧单眼 27(家蚕幼虫的单眼为________。 A.背单眼 B.中背单眼 C.侧背单眼 D.侧单眼 28(蜜蜂口器下唇的_______发达。 A.中唇舌 B.侧唇舌 C.前颏 D.后颏 29(蝉的下唇特化为_______的喙。 A.一节 B.二节 C.三节 D.四节 30(锉吸式口器为_______特有的口器。 A.蓟马 B.蚤类 C.虱子 D.虱 31(在蓟马的口器中,食物道是由_______组成。 A.一对上颚 B.一对下颚 C.上颚和下颚 D.上唇和下唇 32(蓟马的口针是_______根。 A.一根 B.二根 C.三根 D.四根 33(在锉吸式口器中,最退化的口针是______。 2 A.左上颚 B.右上颚 C.左上唇 D.右上唇 34(锉吸式口器中主要刺穿工具是_______。 A.左上颚 B.右上颚 C.左下颚 D.右下颚 35(锉吸式口器的唾道是由舌与_______组成。 A.下额 B.上颚 C.下唇 D.上唇 36(虹吸式口器是_______类昆虫特有的口器。 A.蚊 B.蜂 C.蛾、蝶 D.蝇类 37(舐吸式口器是_______类昆虫所具有的一种口器。 A.蚤 B.虱 C.蚊 D.蝇 38(鳞翅目昆虫的口器是属于______口器的变异。 A.咀嚼式 B.嚼吸式 C.刺吸式 D.舐吸式 39(鳞翅目幼虫口器的下颚、下唇和舌愈合成为______。 A.食物道 B.食窦泵 C.唾窦泵 D.复合体 40(脉翅目幼虫的口器为________。 A.刺吸式 B.嚼吸式 C.咀嚼式 D.捕吸式 (草蛉的口器为________。 41 A.刺吸式 B.嚼吸式 C.咀嚼式 D.捕吸式 42(________类幼虫的口器属于刮吸式口器。 A.蜂 B.蝇 C.蛾 D.虻 43(蝗虫足的________特别发达。 A.基节 B.转节 C.腿节 D.胫节 44(蝼蛄的前足为________。 A.步行足 B.跳跃足 C.开拙足 D.捕捉足 45(螳螂捕捉足的_______ 特别长。 A.基节 B.转节 C.腿节 D.胫节 46(螳螂捕捉足的_______腹面有糟。 A.基节 B.转节 C.腿节 D.胫节 47(金龟子开拙足形状扁平,粗壮而坚硬,________外缘具坚硬的齿,形状似钉钯,适 于拙土。 A.基节 B.转节 C.腿节 D.胫节 48(蜜蜂的________为携粉足。 A.前足 B.中足 C.后足 49(携粉足的_______长而扁平。 A.第一跗节 B.第二跗节 C.第三跗节 D.第四跗节 3 50(________的前足为抱握足。 A.雌性水龟虫 B.雄性水龟虫 C.雌龙虱 D.雄龙虱 51(抱握足的________特别膨大。 A.第一跗节 B.第二跗节 C.第三跗节 D.第一、二、三跗节 52(_______类昆虫的足是攀援足。 A.蚤 B.虱 C.蚧 D.蜂 53(蜻蜓的翅为________。 A.膜翅 B.复翅 C.等翅 D.长翅 54(半翅目昆虫的前翅为_______。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复翅 55(蝗虫的前翅为_______。 A.膜翅 B.毛翅 C.毛翅 D.复翅 56(石蛾的前翅为_______。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复翅 57(蓟马的翅为_______。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缨翅 58(膜翅目昆虫前、后翅的连锁方式为_______。 A.贴翅连锁 B.翅轭连锁 C.翅钩连锁 D.翅褶连锁 59(蜂类前、后翅的连锁方式为_______。 A.翅褶连锁 B.翅钩连锁 C.翅轭连锁 D.翅缰连锁 60(蝉的前后翅是以________。 A.翅钩连锁 B.翅褶连锁 C.翅缰连锁 D.翅轭连锁 61(下列哪些昆虫属于花蝇科昆虫_______。 A.种蝇 B.葱蝇 C.萝卜蝇 D.小萝卜蝇 62(寄蝇科昆虫把卵产在_______。 A.寄主的身上 B.寄主的体内 C.寄主生活的地方 D.远离寄主的地方 63(麻蝇科昆虫_______。 A. 幼虫胎生 B.幼虫卵生 C.多胚生殖 D.幼体生殖 64(食蚜蝇可以取食_______。 A. 蚜虫 B.瓢虫 C.介壳虫 D.粉虱 二(填空题 1(昆虫科的学名字尾要加( ),亚科学名字尾要加( ),总科学名字尾要加 ( )。 4 2(昆虫分类检索表主要有( )种。 3(生物的分类,现在已经从( )的分类进入到( )的分类 。 4(分类的哲学基础是( )和( )。 5(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纲----昆虫纲,纲以下的分类和其他动物一样 ,采用一系列的阶元,以( )为分类的基本阶元。 6(昆虫分类以种做为分类的独立的分类单位,然后以生理、生态等方面的不同特殊性分在不同( )里。集合血缘关系相近的种为( ),集合血缘关系相近的属为( )、目、纲。有时相近的种为了更好地反应出物种之章的亲缘关系,又常增设( )、( )、( )、( )、( )等。 7(种以下的分类问题:种不是生物进化的最终分支,种是由( )组成的。种群长期生活在不完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的特征就或多或少有所变化,这就产生了种以下分类---( )。 8(亚种是具有( )特征的种群,同一种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形成差异,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种,如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就是不同的( )。 9(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命名一样采用( )法,就是以( )拉丁文字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种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是( ),第二个字是( ),为了表示负责起见,通常还有第三个字,那是定名人的( )。 10(命名:属名第一个字母都应( )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须( )写,学名在印刷时常用( )体,定名人的姓氏在分类学的著作上应当写上,一般非分类学著作则往往省去不写,学名在前面已经提到的情况下可将属名( )写。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 ),放在( )名和种名之间。如果是亚种名,则采用三名法,即将亚种名直接放在( )名之后。 11(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 )标本。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 );另选出的一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 );而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 )。 12(模式标本是建立一个( )的物质根据,通过模式标本可以提供鉴定昆虫种类的参考,在发表新种时,必须指明模式标本( ),以供需要时进行核对。 13(检索表是鉴定昆虫( )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各分类阶元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是以( )的,从不同阶元的特征中选出比较重要、突出、明显而稳定的特征,根据它们之间的( )作为简短的条文,按一定的格式排列而成。 14(通常所用的检索表有三种,( )式、( )式、( )式。( )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它的特点是每一条中包含两项相对应的特征,所鉴定的对象符合哪项就按哪一项所指示的条数继续向下检索,直到检索到其名称为止。 15(昆虫分类的依据( )、( )、( )、( )、( ) 5 16(无翅亚纲昆虫属于( )无翅,在它们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翅,所以属于( )的无翅;有翅亚纲中无翅的种类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或分化,翅( )了。 17(无翅亚纲昆虫体小型,身体( ),口器有咀嚼式和( ),多数( )式,只缨尾目外可见;触角或有或无,( )昆虫无触角。腹部除尾须和外生殖器外,还有其他( )。变态属于( )变态和( )变态。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 18(弹尾目腹部1,3,4节上生有三种特化腹部附肢—( )、( )、( )。 19(有翅亚纲相对于无翅亚纲体为( )型,体壁都( ),有翅,多为( )对,少数一对,也有无翅者,属于( )无翅。腹部除尾须、外生殖器外别无( ),变态( )类型。 20(蜉蝣目昆虫身体中型,细长柔软,两对翅透明,翅脉( )状,前翅( )后翅,静止时翅竖立背上,后翅有的退化。尾须较长,有时多一根( )。头大、复眼大、触角短,( )状,口器咀嚼式,但很退化,变态属于( )变态。 21(蜉蝣目昆虫成虫不取食,寿命( ),朝生暮死。成虫产卵于水中,有强的( )性,能在空中浮游;幼虫生活在水中,长寿( )年,生翅后还脱一次皮,是淡水鱼的好饲料,而且能取食藻类,对水的净化起到了作用。 22(蜻蜓目昆虫身体中大型,体壁坚硬,腹部( ),复眼( ),由28000个小眼组成,触角( )状,口器( )式,翅狭长,脉( )状,翅前缘的1/2处有一条粗横脉;雌性生殖器在( ),雄性在腹部( )节。 23(蜚蠊目体中大型,扁,前胸背板( ),常把头盖住,触角( )状,细长,口器( )式,前翅( )质,后翅( )质,成( )翅,足细长,( )足。 24(蜚蠊目昆虫的变态属于( ),每个卵鞘有卵( )个,每一雌虫一生能产( )个卵鞘,雌虫常携带卵鞘于腹部末端而行动自如,寿命长达( )年。药用昆虫地鳖属于( )目。 25(螳螂目昆虫头小,呈( ),触角( )状,口器( )式,前足是典型的( )足,前翅是( )类型,后翅呈( )状。 26(螳螂目昆虫食性属于( ),卵产在( )里,靠( )避敌、取食。 27(革翅目昆虫头式是( )式,触角( )状,( )单眼,前翅短,( )质;后翅( )质,( )型,脉放射状,也有无翅种类,腹部尾须( )状。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蠼螋的食性是( )性,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食性是( )性。常两性同居,一夫一妻制,并有( )的能力 28(革翅目可以分为( 矍螋 )亚目、( 蝠螋 )亚目和( 鼠螋 )亚目。 6 29(缨翅目昆虫口器为( ),下颚一部分刺状,能锉破植物的表皮而吮吸其潮流;触6~9节,( )状,略呈念球状,末端数节尖锐,触角节上钉状,角状突出或长圆形陷入的( )。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 );足的末端有泡状的( ),爪退化,因此也称( )目。 30(缨翅目昆虫通常称为( ),是一种很小的种类,成虫体长有( )毫米,仅仅为肉眼所能见到,最小的只有0.5毫米,最大的也不超过15毫米,很容易被人所忽视,甚至在作用严重受到为害造成大片死亡的时候,还不被发现。一般在干旱季节繁殖( )而形面灾害,不耐高温和降雨,暴雨可降低其( )密度。天敌有花蝽科昆虫,草蛉、食蚜蝇的幼稚虫和瓢虫,属于( )变态 31(脉翅目昆虫体中大型,头( ),很活泼,口器( );触角细长,线状,念球状、梳状或( );翅2对,前后翅都是( )质,大小和形状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 )状,在边缘多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 32(本目最常见的是吃各种小虫的( )、( )和( ),本目的种类不论体形大小,幼虫和成虫都是( )的,许多种类可用于生物防治。 33(草蛉科昆虫体中型,细长,柔弱,体绿色、黄色、或灰白色,复眼有( )的闪光,触角长,( )状;前后翅的形状和脉序非常相似,透明,翅脉绿色或黄色,( )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Rs径分脉的各支都是简单的( )分支。 34(褐蛉科昆虫体中、小型,体多( )或翅上有褐斑;无单眼,触角( ),前翅缘区横脉很狭长,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有时有斑纹,亚前缘脉与( )平行,在近端部1/4处愈合,没有明显的翅痣,有长形的( )。 35(蚁蛉科昆虫体细长,部分有尾,外形略似( ),触角( )状;翅狭长,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有时有斑纹,亚前缘脉与( )平行,在近端部1/4处愈合,没有明显的翅痣,有长形的( )。 36(毛翅目昆虫身体小形至中形,外表似( ),头( )式,口器( )式,但没有咀嚼能力;触角长,( )状,单眼有或无;( )胸小,( )胸发达;翅膜质,密被粗细不等的( ),前翅狭长,后翅阔,静止时呈( )状。 37(毛翅目昆虫幼虫能以( )或( )缀细沙,小砾或小枝、碎叶造筒巢,巢的形态与质地常作分类依据,幼虫以( )为食,少数为害稻。 38(直翅目昆虫身体中大型、细长。触角( )状,( )口器,前翅( )翅、具有听器、发音器;足的跗节( )节;尾须有长有短、( )形状也不一样。 39(直翅目昆虫变态类型属于( )。卵生,卵的形状呈圆柱形,产卵方式属于隐蔽式有的数个呈小堆,有的集合呈卵块。外覆盖保护物形成( )。蝼蛄、蟋蟀和蝗虫都产卵在( )中,螽斯则能将卵产在( )内。幼虫的形态、生活环境 7 和取食习性与成虫相似,一般生活在地面上,有些生活在地下或树上,能跳跃,飞翔力不强,但少数种类,如东亚飞蝗常成群( ),可以随气流远飞,一般以卵越冬,多数有( ),生活在青草中间时体色浓绿,而当草枯时,体色就转变为枯黄色。 40(直翅目昆虫根据触角的长短;听器的位置可以分为( )、( )和( )三个亚目。 41(菱蝗科体小,前胸背板延伸过( )部,使整个身体呈( )形,触角短,线状,没有发音器和听器。跗节形式( )式,产卵器短,( )状。 42(蝗科体中型、粗状,触角丝状或( )状,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发达,但未盖过( )部,跗节( )式,听器位于( )两侧,产卵器短、( )。 43(螽斯科触角细长,端细,超过( ),产卵器( )状,扁而阔,尾须短,发音器在前翅基部,听器位前足胫节基部,跗节( )节。 44(蟋蟀科体色暗,触角细长,( )体长,产卵器矛状,尾须长,足的跗节( )节,雄虫发音器在前翅近( )部,听器在前足( )上。 45(蝼蛄科体中型,黄褐色,被有( ),触角( )体长,前翅短发音器不发达,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前足( )式,产卵器( ),跗节3节,有尾须。 46(半翅目体从小到大型,中型居多,身体( )、坚硬,口器( )式。且从头的( )发出,前翅( )翅,翅静止时平铺背上,触角( )状,3~5节,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 )。体腹面有( )开口。 47(半翅目昆虫变态属于( )变态,若虫有( )个龄期,以成虫、卵越冬;多数植食性,也有肉食性和一些卫生害虫。 48(隐角亚目触角( ),隐藏在头下或头下( )内,水生。划蝽;显角亚目触角( ),不隐藏,陆生。 49(划蝽科昆虫头短,呈帽状,能盖住( )前缘;喙短,1节,前足跗节( )状,周围有毛,后足( )足,无爪,跗节( )式。 50(蝽科体小至大型,体色多样,头小,( )形、单眼2个,少数无单眼,触角( )节,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至少超过( )的长度,翅发达常伸越腹末,半鞘翅上有( )片、( )片、( )片。 51(盾蝽科小盾片大,( )字形,小盾片基部比前胸背板后缘阔,通常能盖住( ),前翅长,但不过腹部,膜片不能折叠。 52(鳖蝽科小盾片U字形,小盾片基部比前胸背板后缘( ),通常不能盖住( ),前翅长,但不过腹部,膜片不能折叠 53(龟蝽科触角5节,喙4节,小盾片U字形,前翅很长,过腹部,为体长( )倍,能按膜质部折叠于小盾片下方。 8 54(缘蝽科触角4节,喙4节,中胸小盾片三角形,不超过( )长度,前翅膜质部分有一个横脉,上生许多分叉( ),触角着生于头部上方,位置比复眼( )。 55(长蝽科昆虫小至中型,狭长,触角( )节,着生在头的侧下方,位置比复眼( ),前翅膜质部分有4—5条( )脉。 56(猎蝽科触角4节,喙3节,( )弯曲,与身体呈一定弧度,有单眼,前翅膜片基部有两个大型( ),从它们上面伸出两条长的( )脉。 57(姬蝽科喙长,超过前胸腹板,触角4节,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狭长,前面有横沟,翅常退化,膜片上有4条( ),形成2-3个长形( )室,并由它们发出一些短的分支。跗节3节。 58(肓蝽科体小型,纤弱,无单眼,触角细长4节,喙4节,前翅分( )区、( )区、( )区和( )区4部分,膜区基部有2个小翅室。 59(同翅目身体小型到大型,口器( )式,构造与半翅目相似,但从头的( )生出,前、后翅质地( ),可以是膜质也可以是皮革质,触角( )状、锥状或丝状,静止时呈屋脊状。 60(同翅目刺吸植物汁液,吐液入植物组织内造成斑点,刺激植物增生,产生( ),传播( );( )能割裂植物组织,造成伤口。 61(蝉科昆虫体大型,触角刚毛状,有三个单眼,前翅膜质透明,翅脉坚硬粗壮,雄虫腹部第一节腹面有( )器,变态类型属于( )变态,幼虫生活在土中达几年-十几年,然后爬出地面。 62(角蝉科体中小型,前胸背板( )状突起,形状特殊,似植物的刺或突起,通常盖住中胸和腹部,单眼两个,位于复眼间,触角( )状。 63(沫蝉科体中小型,背面隆起呈( )形,单眼两个,前胸背板大,但不盖住中胸小盾片,前翅皮革质,过腹部,后足胫节有两个( ),第1、2 跗节上有( );幼虫腹部第七、八节上有( ),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造成泡沫,盖住全身,以作保护。 64(叶蝉科体小型,有些种类具跳跃能力,触角刚毛状,3节。前翅皮革质,后足胫节( )形,有1~2列短刺毛。 65(飞虱科体小型,善跳,多灰白、灰黄或褐色,触角短,三节,锥状,翅透明,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之别,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活动的( )。 66(木虱科体小型,触角丝状,10节,前翅皮革质,从基部发一纵脉到中部( )分支,在各分两支,后足基节有瘤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 67(粉虱科体小,表面具白色( ),复眼的小眼分为上下两群,分离或连接在一起,单眼2个,触角7节,一般前翅两条翅脉,跗节2节,前跗节有两个爪,有一个中垫。 68(蚜科又叫( )虫,油汗,能大量排泄蜜露。体小型,柔软,触角六节,少数 9 有5节,3节的,触角第六节明显分为( )和( ),腹部第六节两侧有( ),腹末有( )。 69(介壳虫类是同翅目中,也可以说是整个昆虫中最奇特的类群,由于长时期无休止地吸收植物汁液,已在进化过程中成为永久寄生者,身体的结构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 )退化,( )无翅,身体圆形、椭圆形、圆球形,腹面扁,喙一节,口针特别长,常过身体几倍。雄性体小,出现时期很短暂,长形,只有一对薄的前翅,具一条两分叉的翅脉,后翅退化成( ),触角长,( )状,口器完全退化,跗节1节。 70(鞘翅目体小型到大型,体壁( ),前胸( )发达,常露出三角型的中胸小盾片。前翅加厚,成( )质,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褶叠的后翅;后翅膜质,翅脉有三种类型( )、( )、( )。口器( )式,触角10~11节,形状变化很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或鳃叶状,没有单眼,跗节5节或4节,很少3节。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可见腹节常在( )节以下。 71(鞘翅目习性是昆虫中最大的目,占昆虫纲40%,多半( )生,少数水生,食性复杂,( )食性、( )食性、( )食性、( )食性。 72(鞘翅目包括三个亚目:( )亚目、( )亚目、( )亚目。 73(鞘翅目肉食亚目腹部第一节腹板中间被( )基节窝所分割,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足胸腹板上,前胸( )板缝明显,后翅肉食型,跗节5节。 74(步甲科体中大型,颜色较暗,有的鞘翅上有点刻、条纹、斑点,头( )式,触角丝状,着生在( )和( )中间,触角间距大于( )宽度,头部比前胸背板窄,跗节5节,后翅不发达,不能飞翔。 75(虎甲科体中小型,有金属光泽与斑纹,头比前胸略( ),头( )式,触角生于额区( )之间,触角间距小于上唇宽度。后翅发达、善飞。 76(多食亚目后足基节不固定在( )腹板上,也不将腹部( )完全分开。前胸无( )缝,跗节有多种形式,后翅非肉食型。 77(牙甲科体形似龙虱,背部更隆起,触角短,( )状,6-9节,下颚须长,有时比触角长,中胸腹板常有纵隆起,有时呈( )状向后突出,跗节5节,第一节很小。中后足长,足上有绒毛,能游泳,但不是扁平的。 78(叩头虫科昆虫体小至中大型,成虫多数为暗色种类,体狭长,末端( ),头小、紧镶在前胸下,前胸背板( )向后突出成锐刺,前胸腹板中间有一尖锐的刺,嵌在中胸腹板凹陷内,前胸和中胸部有( ),能有力地活动,当虫体被压住时,头和前胸能作叩头的动作,以图逃脱,触角多为( )状,跗节5节。幼虫金针虫为( )害虫。 10 79(吉丁甲科昆虫体长型,末端( ),具美丽金属光泽,触角( )状,前胸背板无向后缘突起,前、中胸无关节,不能动,前胸腹板下有一个( )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腹部第一、二节腹板愈合,跗节5节。 80(瓢甲科昆虫身体( )形,腹面扁,背部( ),常有明显色斑,头小,后部缩在( )下。触角棒状,跗节是( )节。 81(拟步甲科昆虫体由小到大,多扁平、坚硬,体多暗色,前胸背板发达,与鞘翅等宽或稍窄,触角丝状、棒状或念珠状,较短,11节,后翅多退化,不能飞,跗节为( )式,前足基节圆球形,基节窝闭式,植食性、腐食性,有些是( )害虫,危害谷物、种子。 82(金龟子类昆虫触角( )状,跗节5节,前足( )足。植食性金龟(金龟子总科)包括三个科:( )科( )科和( )科;粪食性金龟(蜣螂总科)包括两个科:( )和( )。 83(鳃金龟科昆虫体中大型,椭圆形或圆桶形,鞘翅光滑,有条纹或条沟,体色多为黑色、褐色、蓝绿色,触角鳃叶状,10节,腹末2节外露,一对气门外露,后足基节末端有2个距,生得非常靠近,后足爪( )。 84(花金龟科体中大型,体背扁平,体色鲜明,上唇退化,变为膜质,鞘翅侧缘有( ),体节部分外露,后足爪( )。 85(丽金龟体中型,蓝、绿、黄色,多具金属光泽,腹部有气门,3对在( )上,3对在( )上,后足胫节有两个端刺,后足爪( )。 86(天牛科昆虫体中大型,长形、背部扁平,复眼( )形、围在( )基部,触角特别长、常超过体长,跗节( )节,第4节特别小,嵌入第3节背面的窝内。 87(叶甲科昆虫体中、小型,体呈圆形或长卵圆形,具金属光泽,触角线状,不超过( ),复眼卵圆形,跗节拟4 节( )和天牛一样。某些种类后足特化成为( )足。 88(芫菁科昆虫身体长型,体壁( ),鞘翅软,头大,能活动,( )式,触角11节,雄性锯齿状,雌性丝状,前胸窄,鞘翅末端( ),常外露1-2个腹节,跗节( )式,爪分叉,前足基节窝开放式。 89(豆象科昆虫体小,卵圆形,被细绒毛,头( )式,( )延伸成短喙状,复眼圆形,有( )形缺刻,触角锯齿状、栉齿状、棒状,鞘翅短,腹部外露,可查腹节6节,跗节( )节。 90(象甲科昆虫体形、体色各不相同,头有一部分延伸成喙状或( )状,口器着生于喙的端部,触角( )状,端部膨大呈( )状,头部两侧有沟,平时放入沟内,跗节( )节,也有拟4节。 91(小蠹科身体从( )型到小型,身体圆柱形,体色暗,头小,比前胸窄,前胸前部延伸一段,盖住( )部,象鼻短且不明显,触角短,端部成锤,前足胫节上具许 11 多( ),跗节5节,第一节短,第三节双叶状。 92(鳞翅目昆虫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 ),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和( )状,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 )。 93(凤蝶科昆虫体大型,色艳。后翅有( )或无,入尾突的脉为M3;内缘有圆弯。前翅三角形,R脉5支,R4,R5共柄,A脉2支:1A+2A,3A,后翅肩部有( )状小脉。 94(粉蝶科昆虫体中型,底色为( )或黄色,上具黑色或红色斑点。前翅( )形,后翅( )形。前翅R脉4支,R2,R3愈合成R2+R3。R4,R5共柄A脉只有一条,后翅A脉2条。 95(蛱蝶科昆虫体大,中型。颜色( ),常具有美丽色斑,前足多半退化,较小;触角( )部分特别大。前翅A脉一条,中室闭室。后翅A脉两条。 96(眼蝶科昆虫体中小型,翅灰褐,棕褐色,灰白色。很少有光泽,翅反面看均具( )状斑纹。头小,复眼四周有( ),下唇须挺直,侧扁。前翅翅脉基部有几个膨大成( )状。 97(灰蝶科昆虫体均小型,身体纤细美丽,蓝灰色,绿色,金黄色;触角上有( )鳞毛,前足,雌性发达,雄性退化,跗节一节,爪一个,少数无跗节和爪。前翅M1自中室前端发出。后翅无肩脉,有时有( )突。 98(弄蝶科昆虫体小型到中型,粗状,色( ),头大,触角末端有( ),前足发达,中足胫节一距,后足2距。前后翅脉均分离,放射状,直接由基部或由中室外部分发出,中室开式。 99(巢蛾科昆虫体小型,翅展12—25mm,前翅较阔,外缘圆形,白色翅面上有( )。前翅内中脉主干的痕迹仍然存在,中室外方脉均不呈交叉状。后翅阔,不呈菜刀型。 100(菜蛾科昆虫体小型,方块状蛾,下唇须伸向上方,第二节生有向前伸的鳞毛,翅狭长,后翅菜刀型,成虫在休息时触角伸向( ),易区分。后翅M1与M2在基部愈合。 101(透翅蛾科昆虫体狭长型,上唇须向上,体色黑色,蓝黑色。上有红色,黄色斑,外型似( )。翅狭长型,除翅脉边缘外,大部分( )。腹部雌6节,雄7节,有( )丛。前翅臀区小,臀脉退化。后翅亚前缘脉隐藏在褶内。 102(卷叶蛾科昆虫体小型,黄褐色,棕黑色,上具条纹斑或( )状斑,下唇须鳞片厚,呈三角型,前翅略呈长方型,前缘向外突出。前翅翅脉都从基部或中室外方伸出,不合并。Cu1b从中室下方近中部伸出,Cu2基部消失。后翅Sc+R1和Rs在中室部分离。 103(刺蛾科昆虫体中型,粗壮多毛,多为( )色,绿色,具有红褐色简单斑纹。前翅中室内有M脉基部,R3,R4,R5共柄,M2发出位置近M3。后翅Sc+R1,Rs在中12 室前段处有短距离愈合。Rs与M1脉基部极接近或同柄。 104(天蛾科昆虫体大型,整个体型呈( )形,触角末端带( ),口器较长,少数退化,无单眼;前翅狭长形,顶角尖,外缘向内倾斜,呈斜三角形。前翅R1,R2共柄,R4,R5共柄,M1起源于中室上角,M2位于M1与M3之间。后翅在Sc+R1与Rs之间在基部有一个粗状的小横脉,Rs与M1在中室之前共柄。 105(螟蛾科昆虫身体中,小型,细长,( )特别长,伸出头部后向上弯曲;前翅三角形,足细长,单眼。前翅R脉5支,有共柄现象。R3,R4:R3,R4,R5共柄。后翅Sc+R1,Rs在中室外方接近,愈合,M1基部与Rs接近,M2,M3由中室下方伸出。 106(舟蛾科昆虫体中大型,体色暗灰色,褐色,粗壮,多毛,尤其是足的腿节;喙较退化,下颚须缺,多数无单眼。前翅在R脉附近有( ),R3,R4,R5共柄,M2发自中室中部,与M3平行,少数部分接近M1。 107(毒蛾科昆虫体中型,体与足腿节多毛,无喙,下唇须退化,无单眼。某些种类雌性( )翅,尾部具毛。R3,R4共柄,M2的基部接近M3。后翅Sc+R1与Rs在中室1/3处或者在基部( ),然后分开。 108(灯蛾科昆虫体中大型,粗壮但色艳。白,灰,黄,褐底色上具红色。有喙,单眼。 Rs在中室基部( ),接近直到中部或端部。 前翅M2基部近M3;后翅Sc+R1, 109(夜蛾科昆虫体中型,少数大、小型,体色暗淡,有许多色斑,体节粗壮,有单眼,喙发达,下唇须很长或失踪,前翅狭长上具各色斑,后翅阔。前翅M2基部近M3。后翅Sc+R1,Rs在基部只有一小段( )然后马上分开。 110(尺蛾科昆虫体由小到大,身体( ),翅( )、薄、鳞片少,外缘有波状纹,颜色多样,有些种类雌性无翅或退化。前翅R脉5支,R2,R3,R4共柄,M1,M2接近,M3由中室下角发出。后翅Sc+R1,Rs在基部呈叉状。 111(枯叶蛾科昆虫体中大型,粗壮( )毛,触角一般双栉齿状,复眼上有毛,下唇须发达,前伸。喙退化,无单眼前翅R2与R3,M1与R5共柄,M2近M3。后翅( )特别扩大,有基室,无翅缰,前后翅的连接方式属于( )。 112(天蚕蛾科昆虫体大型,无喙,下唇须短或缺,无单眼。触角短,( )状。翅大而宽,基部密生长毛,中室端部具眼状、( )状透明斑。后翅肩角发达,无翅缰。前翅R脉4支,R3,R4愈合,R2,R3+R4,R5共柄,臀脉一支;后翅Sc+R1,Rs前基部到端部一直分离。 113(膜翅目包括各种( )和( ),体中小型,雌性都有发达的( ),多数成针状,或有刺螫能力。翅( )质,不被鳞片,前翅大而后翅小,前后翅的连接方式为( ),头活动,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线状、锤状或( )状,口器一般( )式,还有( )式。通常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称为( )并胸腹节,第二节缩小成“腰”称为( )。 13 114(广腰亚目:腹部广阔地连接在胸部上,不收缩成( )。翅脉多,足的转节( )节,产卵器锯状、管状。 115(叶蜂科体型中、小型,体型( ),触角线状,7-10节,前胸背板后缘向下延伸达( ),前翅有粗短的翅痣,翅室多,前翅1-2个缘室,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锯状。 116(细腰亚目腹部基部收缩成( ),腹部末节腹板多次纵裂(除细蜂总科),产卵器多从腹末之前发出,足的转节有2节,后翅最多有两个基室,后翅无臀叶。 117(赤眼蜂科昆虫微小型0.3~1.0mm,黑色,淡褐色或黄色,触角( )状,前翅很阔或狭而有缘毛,翅面微毛排成纵列,后翅狭,刀状。足短,细,跗节3节。产卵器短,在腹部末端伸出。 118(姬蜂科昆虫体小型、细长,触角成线状,多节,前翅有明显的翅痣,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间一个特别小,( )形,其下面有一条横脉叫( )脉,小室和第二回脉是姬蜂科的主要特征。 119(双翅目包括各种( )、( )、(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成虫都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成( )。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或长或短,线状、念球状、牛角状或具芒状,口器( )或舐吸式。 120(食蚜蝇科昆虫体中型,无刚毛,触角3节,芒状,外表似( ),具鲜明的色斑,翅大,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 )脉,使R与M脉的缘室成为闭室,在R脉与M之间有一条游离的( )脉。 121(食虫虻科昆虫小至大型,体长多抟及刺毛,头阔,有细颈和胸部相连,能动,额上有一丛长毛,( )色,翅大而长,R脉长,通到翅顶角,有4~5个闭室外,基室很长。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Х) 1(蝇类的口器是刮吸式口器。( ) 2(蝇类的口器是舐吸式口器。( ) 3(蝇类幼虫的口器是刮吸式口器。( ) 4(蝇类幼虫的口气是舐吸式口器。( ) 5(蛆的口沟是由上颚演化而来的。( ) 6(无翅亚纲昆虫均无翅。( ) 7(有翅亚纲昆虫均有翅。( ) 8(有翅亚纲昆虫的成虫均具有三对足,二对翅。( ) 9(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都发达。( ) 10(同翅目昆虫都有发达的产卵器和听器。( ) 14 11(在同翅目昆虫中,除蚜虫类、蚧类外,其它昆虫都有发达的产卵器。( ) 12(昆虫的产卵器都是用于产卵。( ) 13(胡蜂、蜜蜂等的产卵器特化成能注射毒汁的螫针,用于防御。( ) 14(鳞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是由3对产卵瓣组成的。( ) 15(多数有翅亚纲昆虫的交配器都是由阳具和抱握器组成的。( ) 16(所有成虫腹部都没有行动的附肢。( ) 17(除少数昆虫外,大部分种类的成虫腹部有行动的附肢。( ) 18(在昆虫纲中,所有的幼虫腹部都有行动的附肢。( ) 19(鳞翅目幼虫腹部通常有5对腹足,每对足末端均着生有成排的小刺。( ) 20(膜翅目与鳞翅目幼虫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幼虫腹足无趾钩,后者腹足有趾钩。( ) 21(多胚生殖多见于膜翅目的一些寄生蜂类。( ) 22(金龟甲鞘翅坚硬的主要原因是鞘翅中几丁质的含量高。( ) 23(蝇蛆体壁柔软的原因是体壁内几丁质的含量较少。( ) 24(蝗虫腹部第一腹节的两侧的听器叫江氏器。( ) 25(除原尾目和弹尾目外,大多数成虫触角内都有江氏器。( ) 26(在鳞翅目蝶类中,通常是雄蝴分泌性外激素。( ) 27(在鳞翅目蛾类中,通常是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 28(大多数昆虫的性外激素都是由雌性昆虫分泌的。( ) 29(亚种是昆虫分的基本单位。( ) 30(目是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 ) 31(属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 ) 32(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 33(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其中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叫配模。( ) 34(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其中一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叫副摸。( ) 35(在昆虫分类中,最常用的检索表是双项式检索表。( ) 36(在昆虫分类中,最常用的检索表是单项式检索表。( ) 37(在昆虫分类中,最常用的检索表是包孕式检索表。( ) 38(昆虫纲中体躯最小的是原尾目昆虫。( ) 39(昆虫纲中体躯最小的是缨尾目昆虫。( ) 40(昆虫纲中体躯最大的是天蛾科的昆虫。( ) 41(昆虫纲中体躯最大的是大蚕蛾科的昆虫。( ) 42(昆虫纲中体躯最长的是竹节虫。( ) 43(昆虫纲中体形最象枯树叶的是枯叶蛾。( ) 44(昆虫纲中体形最象枯树叶的是枯叶蝶。( ) 15 45(昆虫纲中最会跳高的是蝗虫。( ) 46(昆虫纲中最会跳高的是跳蚤。( ) 47(昆虫纲中体形最象蛾类的是蜉蝣目昆虫。( ) 48(昆虫纲中体形最象蛾类的是毛翅目昆虫。( ) 49(蟑螂是杂食性昆虫。( ) 50(地鳖属于无翅亚纲昆虫。( ) 51(虱目和食毛目是无翅亚纲昆虫。( ) 52(螳螂目昆虫的胸部细长。( ) 53(毛翅目昆虫的成虫通称为石蛾。( ) 54(毛翅目昆虫的幼虫通称为石蛾。( ) 55(毛翅目昆虫的成虫通称为石蚕。( ) 56(毛翅目昆虫的幼虫通称为石蚕。( ) 57(竹节虫目昆虫的体形均细长似竹。( ) 58(竹节虫目昆虫的体形多细长似竹。( ) 59(竹节虫目昆虫的体形多宽扁似叶片状。( ) 60(竹节虫目的昆虫的体形细长似竹或宽扁似叶片状。( ) 61(革翅目昆虫的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铗。( ) 62(革翅目昆虫的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 ) 63(革翅目昆虫腹部末端的一对尾铗,是末节背板的特化。( ) 64(革翅目昆虫腹部末端的一对尾铗,是由尾须特化而成的。( ) 65(革翅目昆虫的前翅长达腹部末端。( ) 66(革翅目昆虫前翅革质,末端平截。( ) 67(革翅目昆虫的前翅角质,末端平截。( ) 68(革翅目昆虫统称蠼螋。( ) 69(革翅目昆虫的前翅角质。( ) 70(食毛目昆虫统称羽虱。( ) 71(虱目昆虫统称虱子。( ) 72(食毛目和虱目都是无翅亚纲昆虫。( ) 73(虱目属于原始性无翅昆虫。( ) 74(食毛目昆虫属于次生性无翅昆虫。( ) 75(虱子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上。( ) 76(羽虱终生外寄生于哺乳动物及人体上,吸食血液。( ) 77(食毛目昆虫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 ) 78(虱子的口器为嚼吸式口器。( ) 16 79(缨尾目昆虫通称为衣鱼。( ) 80(缨尾目昆虫通称为石蛃。( ) 81(缨尾目昆虫通称为石蛃或衣鱼。( ) 82(蜚蠊目昆虫通称为蟑螂。( ) 83(蜚蠊目昆虫通称为地鳖。( ) 84(蜚蠊目昆虫通称为蟑螂或地鳖。( ) 85(蟑螂属于蜚蠊目昆虫。( ) 86(草蛉是脉翅目昆虫。( ) 87(蚁蛉是蜻蜓目昆虫。( ) 88(蚁蛉是长翅目昆虫。( ) 89(革翅目昆虫的食性一般为肉食性。( ) 90(革翅目昆虫的食性一般为杂食性。( ) 91(食毛目昆虫均为寄生性。( ) 92(虱目昆虫终生寄生于人体上。 93(虱目昆虫终生寄生于哺乳动物体上。( ) 94(食毛目昆虫一般寄生于鸟类。 95(食毛目昆虫只寄生于鸟类体上。( ) 96(食毛目的昆虫除了寄生于鸟类外,有的还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外。( ) 97(蚤目昆虫寄生于鸟类和哺乳动物体上吸血( )。 98(蚤目昆虫寄生于鸟类体上吸血。( ) 99(蚤目昆虫寄生于哺乳动物体上吸血。( ) 100(雄褐蛉的外生殖器膨大成球状,并似蝎尾上举。( ) 101(雌褐蛉的外生殖器膨大成球状,并似蝎尾上举。( ) 102(等翅目昆虫的口器是咀嚼式。( ) 103(白蚁是一类多型性的社会性昆虫。( ) 104(在白蚁的群体中,兵蚁的头部大而坚硬,上颚特别发达。( ) 105(在白蚁的群体中,兵蚁的头部大而坚硬,下颚特别发达。( ) 106(在白蚁的群体中,兵蚁的头部大而坚硬,上颚、下颚都很发达。( ) 107(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很发达。( ) 108(直翅目昆虫的听器很发达。( ) 109(蝗科昆虫的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型。( ) 110(菱蝗科昆虫的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呈菱形,盖及腹部。( ) 111(蝗科昆虫腹部两侧有听器。( ) 112(螽蟖科昆虫的产卵器为刀状或剑状。( ) 17 113(蟋蟀科昆虫的产卵器为刀状或矛状。( ) 114(蝼蛄科昆虫的产卵器为针状或矛状。( ) 115(蝼蛄科昆虫的产卵器为锥状。( ) 116(同翅目昆虫前翅和后翅的质地是相同的。( ) 117(同翅目昆虫前翅的质地是相同的。( ) 118(同翅目昆虫后翅的质地是相同的。( ) 119(少数同翅目昆虫具有蜡腺。( ) 120(多数同翅目昆虫具有蜡腺。( ) 121(同翅目昆虫均为刺吸式口器。( ) 122(同翅目昆虫均为虹吸式口器。( ) 123(蝉科的雌性具有发音器。( ) 124(蝉科的雄性具有发音器。( ) 125(蝉科昆虫的发音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腹面。( ) 126(蝉科昆虫的发音器位于腹部第一节的背面。( ) 127(蝉科昆虫的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 ) 128(沫蝉科昆虫后足胫节中部有1~2列粗刺,端部有一群小刺。( ) 129(飞虱蝉科昆虫后足胫节中部有1~2列粗刺,端部有一大而能动的距。( ) 130(沫蝉科昆虫后足胫节中部有1~2列短刺。( ) 131(木虱科昆虫的前翅R、M、Cu脉,在基部合并。( ) 132(粉虱科昆虫的前翅至少有三条脉。( ) 133(蚜虫科昆虫的一对腹管和尾片都发达。( ) 134(蚜虫科昆虫的一对腹管退化和尾片发达。( ) 135(绵蚜虫科昆虫的一对腹管退化成吸盘状或消失,尾片不发达。( ) 136(瘤蚜科昆虫无腹管和尾片。( ) 137(绵蚧科的雌性体椭圆形,肥大,常被有腊粉,分节明显。( ) 138(蚧科的雌性体卵圆形或长卵形,扁平或隆起呈半球形,虫体分节不明显,裸露或被 有腊质。( ) 139(翅的基半部为角质的昆虫为半翅目昆虫。( ) 140(蝽科昆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胸部的背面。( ) 141(蝽科成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胸部的腹面。( ) 142(蝽科成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胸部的背面。( ) 143(蝽科幼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胸部的背面。( ) 144(蝽科幼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腹部的背面。( ) 145(蝽科若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腹部的背面。( ) 18 146(蝽科若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腹部的腹面。( ) 147(蝽科若虫的臭腺位于虫体胸部的背面。( ) 148(田鳖科又叫负子蝽科。( ) 149(蝎蝽科昆虫的体形似蝎蛉。( ) 150(蝽科昆虫的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超过前翅爪片的长度。( ) 151(缘蝽科昆虫的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短于前翅爪片的长度。( ) 152(盾蝽科昆虫的中胸小盾片特别发达,盖住整个腹部。( ) 153(圆蝽科小盾片发达,盖及整个腹部,前翅长于体长。( ) 154(盲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基部有两个翅室。( ) 155(长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有4~5条不明显的纵脉。( ) 156(长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有1~3条不明显的纵脉。( ) 157(花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有4~5条不明显的纵脉。( ) 158(花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有1~3条不明显的纵脉。( ) 159(猎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基部有两个翅室。( ) 160(猎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条纵脉。( ) 161(盲蝽科昆虫的前翅膜质区基部有2~3个翅室,端部伸出1条纵脉。( ) 162(纹蓟马科昆虫产卵器锯状,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 163(纹蓟马科昆虫产卵器锯状,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 164(蓟马科昆虫产卵器锯状,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 165(蓟马科昆虫产卵器锯状,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 166(步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67(步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不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68(虎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69(虎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不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70(叩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71(叩甲科昆虫的后足基节窝,不分割腹部第一腹节的腹板。.( ) 172(叩甲科昆虫的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呈锐角。( ) 173(吉丁甲科昆虫的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呈锐角。( ) 174(金龟甲科昆虫的各足的爪大小小相等,至少后足相似。( ) 175(鳃金龟甲科昆虫的各足的爪大小小相等,至少后足相似。( ) 176(花金龟甲科昆虫各足的爪大小小相等,至少后足相似。( ) 177(丽金龟甲科昆虫的各足的爪大小小相等,至少后足相似。( ) 178(天牛科昆虫的复眼是肾形。( ) 179(叶甲科昆虫的复眼是肾形。( ) 19 180(瓢甲科昆虫的复眼是肾形。( ) 181(蝶角蛉的体形似蝴蝶。( ) 182(蝶角蛉的体形似蜻蜓。( ) 183(蝶角蛉的触角似蝴蝶。( ) 184(蚁蛉的触角似蝴蝶。( ) 185(蚁蛉的体形似蜻蜓。( ) 186(蚁蛉的体形似蝴蝶。( ) 187(枯叶蛾科的成虫在飞行时,体形似枯叶。( ) 188(枯叶蛾科的成虫在休息时,体形似枯叶。( ) 189(枯叶蝶在休息时,体形似枯叶。( ) 190(枯叶蝶在飞行时,体形似枯叶。( ) 191(天蛾科成虫的触角端部弯曲呈钩状。( ) 192(弄蝶科成虫的触角末端尖而突出,弯曲呈钩状。( ) 193(灯蛾科幼虫体上着生有浓密的长毛丛,毛的长短不一。( ) 194(灯蛾科幼虫体上着生有浓密的长毛丛,毛的长短比较一致。( ) 195(毒蛾科幼虫体上着生有浓密的长毛丛,毛的长短不一。( ) 196(毒蛾科幼虫体上着生有浓密的长毛丛,毛的长短比较一致。( ) 197(螟蛾科后翅的Sc+R1与Rs之间有一段在中室外愈合或接近。( ) 198(夜蛾科后翅的Sc+R1与Rs有一段在中室外愈合或接近。( ) 199(夜蛾科后翅的Sc+R1与Rs在中室基部有一小端接触后又分开。( ) 200(粉蝶科幼虫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可翻缩的分泌腺。( ) 201(凤蝶科幼虫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可翻缩的分泌腺。( ) 202(粉蝶科幼虫的体表有许多小突起和次生刚毛,每个体节分为4~6个环。( ) 203(蛱蝶科幼虫的体表有许多小突起和次生刚毛,每个体节分为4~6个环。( ) 204(翅面上有眼状斑和圆形斑纹的蝴蝶通称为眼蝶。( ) 205(翅面上有眼状斑和圆形斑纹的蝴蝶通称为蛱蝶。( ) 206(大蚊的前胸背板上有一“V”形沟。( ) 207(摇蚊的前胸背板上有一“V”形沟。( ) 208(蚊的前胸背板上有一“V”子形沟。( ) 209(瘿蚊的前胸背板上有一个“V”形沟。( ) 210(蚊科昆虫的翅狭长,翅缘和翅脉上具鳞片和毛。( ) 211(摇蚊科昆虫的翅狭长,翅缘和翅脉上具鳞片和毛。( ) 212(大蚊科昆虫的翅狭长,翅缘和翅脉上具鳞片和毛。( ) 213(瘿蚊科昆虫的翅狭长,翅缘和翅脉上具鳞片和毛。( ) 20 214(瘿蚊科成虫体微小,翅脉极少,纵脉仅3~5条,无明显的横脉。( ) 215(食蚜蝇科成虫的体上,常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形似蜜蜂。( ) 216(食蚜蝇科成虫的体上,常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形似胡蜂。( ) 217(潜蝇科成虫的M脉间有2个闭室。( ) 218(黄潜蝇科成虫的M脉间有2个闭室。( ) 219(水蝇科成虫的M脉间有2个闭室。( ) 220(寄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后小盾片发达。( ) 221(寄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后小盾片不发达。( ) 222(花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蝇科的M1+2与R4+5平行或远离。( ) 223(花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花蝇科的M1+2与R4+5平行或远离。( ) 224(花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蝇科的M1+2末端向上弯曲,靠近与R4+5。( ) 225(花蝇科成虫的体形与蝇科相似,但花蝇科的M1+2末端向上弯曲,靠近R4+5 。( ) 226(水蝇科翅的前缘有两处断拆。( ) 227(潜蝇科翅的前缘有两处断拆。( ) 228(黄潜蝇科翅的前缘有两处断拆。( ) 229(水蝇科翅的前缘有一处断拆。( ) 230(潜蝇科翅的前缘有一处断拆。( ) 231(黄潜蝇科翅的前缘有一处断拆。( ) 232(实蝇科翅的前缘脉(Sc)呈直角弯向前缘。( ) 233(膜翅目包括所有的蚁类、蜂类昆虫。( ) 234(白蚁是隶属于膜翅目。( ) 235(大多数广腰亚目昆虫的腹基部与胸部相接处等宽,不收束成腰状。( ) 236(少数细腰亚目昆虫腹基部与胸部相接处等宽,不收束成腰状。( ) 237(大多数细腰亚目昆虫的腹基部与胸部相接处等宽,不收束成腰状。( ) 238(大多数细腰亚目昆虫的腹基部与胸部相接处不等宽,通常收束成腰状。( ) 239(大多数细腰亚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1节或2节。( ) 240(大多数广腰亚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1节或2节。( ) 241(大多数细腰亚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1节。( ) 242(大多数广腰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1节。( ) 243(大多数细腰亚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2节。( ) 244(大多数广腰亚目昆虫胸足的转节是2节。( ) 245(叶蜂科成虫的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 ) 246(茎蜂科成虫的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 ) 247(树蜂科成虫的前足胫节有两个端距。( ) 21 248(姬蜂科成虫的前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央有一个翅室特别小。( ) 249(茧蜂科成虫的前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央有一个翅室特别小。( ) 250(姬蜂科成虫的前翅有第二回脉。( ) 251(茧蜂科成虫的前翅无第二回脉。( ) 252(小蜂科成虫的腿节通常膨大,内缘锯齿状,胫节弯曲。( ) 253(跳小蜂科成虫的腿节通常膨大,内缘锯齿状,胫节弯曲。( ) 254(赤眼蜂科成虫的翅面上,布有不整齐而稀疏的细毛。( ) 255(金小蜂科成虫的翅面上,布有不整齐而稀疏的细毛。( ) 256(青蜂科成虫的头部与胸部等宽,并胸腹节侧缘有锐利的刺。( ) 257(青蜂科成虫的头小于胸部宽度,并胸部节侧缘有锐利的刺。( ) 258(黑蚁和白蚁都是等翅目中的昆虫。( ) 259(黑蚁和白蚁都是膜翅目中的昆虫。( ) 260(胡蜂科和蜾蠃科成虫的体型和体色很相似,但胡蜂的中足胫节上有两个短距,蜾蠃的中足胫节上只有一个短距。( ) 261(胡蜂科和蜾蠃科成虫的体型和体色很相似,但胡蜂的中足胫节上有一个短距,裸蠃的中足胫节上有两个短距。( ) 262(土蜂的中、后胸腹板形成一连续的板,盖住中、后足基节。( ) 263(土蜂的中、后胸腹板不形成一连续的板,也不盖住中、后足基节。( ) 264(钩臀土蜂的中、后胸腹板形成一连续的板,盖住中、后足基节。( ) 265(钩臀土蜂的中、后胸腹板部形成一连续的板,也不盖住中、后足基节。( ) 266(蛛蜂科昆虫的触角通常卷曲。( ) 267(蛛蜂科昆虫的触角通常膝状,不卷曲。( ) 268(切叶蜂科昆虫的前翅有两个亚缘室。( ) 269(蜜蜂科昆虫的前翅有两个亚缘室。( ) 270(蜜蜂科昆虫的前翅有三个亚缘室。( ) 271(熊蜂科昆虫的前翅有三个亚缘室,缘室长约为宽的三倍。( ) 272(蜜蜂科昆虫的前翅有三个亚缘室,缘室长约为宽的三倍。( ) 273(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类群。( ) 274(昆虫属环节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 275(昆虫的翅是由附肢演化而来的。( ) 276(所有昆虫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77(幼虫的腹足是其腹部的附肢。( ) 278(幼虫的腹足不属于附肢。( ) 279(蚊子吸血是取食补充营养。( ) 22 280(跳蚤属无翅亚纲昆虫。( ) 281(每种昆虫在全世界都有分布。( ) 282(凡是有一对翅演变成平衡棒的昆虫都属于双翅目昆虫。( ) 283(只有双翅目昆虫的后翅才退化为平衡棒。( ) 284(只有膜翅目昆虫的翅属于膜质翅。( ) 285(翅的质地是膜质的昆虫都属于膜翅目昆虫。( ) 286(昆虫分类以亚种做为分类的独立的分类单位。( ) 287(种群长期生活在不完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这就产生了种以下分类----亚种。( ) 288(亚种是具有地理分化特征的种群,同一种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形成差异,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种。( ) 289(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字作为一个种的学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是种名,第二个字是属名。( ) 290(属名第一个字母都应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学名在印刷时常用斜体。( ) 291(学名在前面已经提到的情况下可将属名缩写。( ) 292(如果是亚种名,则采用三名法,即将亚种名直接放在种名之后。 293(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 294(在一批同种的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另选出的一个与正模不同性别的标本称为配模,而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为副模。 295(模式标本是建立一个新种的物质根据,通过模式标本可以提供鉴定昆虫种类的参考标准,在发表新种时,必须指明模式标本存放放地点,以供需要时进行核对。 296(通常所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两项式是目前最通用的形式 297(无翅亚纲的昆虫,在它们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翅,所以这种无翅属于后生的无翅。( ) 298(无翅亚纲的昆虫均无触角。( ) 299(无翅亚纲的昆虫腹部附肢,除尾须和外生殖器外,还有其他附肢。( ) 300(无翅亚纲的昆虫变态属于增节变态。( ) 301(弹尾目腹部6节或以下,腹部1,3,4节上生有三种特化腹部附肢—粘管、握弹器、弹器。( ) 302(弹尾目昆虫变态为表变态。( ) 303(有翅亚纲昆虫均有翅,多为两对,少数一对。( ) 304(有翅亚纲昆虫腹部除尾须、外生殖器外别无附肢。( ) 305(有翅亚纲昆虫变态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类型。( ) 306(有翅亚纲昆虫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 307(蜉蝣目昆虫的变态类型属于原变态。( ) 23 308(蜉蝣目昆虫成虫和幼虫均不太取食,寿命短。( ) 309(蜉蝣目昆虫变为成虫后还蜕一次皮。( ) 310(蜻蜓目昆虫翅狭长,脉网状,前翅前缘的1/2处有一条粗的横脉。( ) 311(蜻蜓目昆虫雌性生殖器在腹末,雄性在腹部第1节。( ) 312(豆娘属于蜻蜓目昆虫的差翅亚目。( ) 313(蜻蜓属于蜻蜓目昆虫中的束翅亚目。( ) 314(蜚蠊目昆虫身体扁平,前胸背板宽大,常把头盖住。( ) 315(蜚蠊目昆虫触角丝状,细长,口器咀嚼式。( ) 316(蜚蠊目昆虫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成复翅。( ) 317(蜚蠊目昆虫的足为步行足。( ) 318(蜚蠊目昆虫卵产在卵鞘内,每个卵鞘有卵160个,每一雌虫一生能产3-4个卵鞘。( ) 319(蜚蠊目昆虫寿命只有几个月。( ) 320(蜚蠊目昆虫昼伏夜出,杂食性,均生活在室内。( ) 321(药用昆虫地鳖属于螳螂目昆虫。 322(螳螂目昆虫前胸背板特长,且能活动,前足典型的攀缘足。( ) 323(螳螂目昆虫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 ) 324(螳螂目昆虫渐变态,肉食性,10粒卵产在一个卵鞘里。( ) 325(螳螂目昆虫只捕食鳞翅目幼虫。( ) 326(螳螂目昆虫多有保护色,有的还具有拟态,行动迅速。( ) 327(螳螂目昆虫有自残习性。( ) 328(革翅目昆虫头式为前口式。( ) 329(革翅目昆虫的前翅为复翅。( ) 330(革翅目昆虫腹部尾须铗状,外部可明显看到产卵器。( ) 331(革翅目昆虫生活在热带地区捕食性,生活在寒冷地区吃杂食。( ) 332(革翅目昆虫常两性同居,一夫一妻制,并有保护子代的能力。( ) 333(缨翅目昆虫口器为刮吸式,下颚一部分刺状,能刮破植物的表皮而吮吸其潮流。( ) 334(缨翅目昆虫触角节上钉状,角状突出或长圆形陷入的感觉器。( ) 335(缨翅目昆虫翅狭长,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毛。( ) 336(缨翅目昆虫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因此也称泡脚目。( ) 337(缨翅目昆虫雌性腹部末节圆锥形,腹面有锯状产卵器,或圆柱形无产卵器。( ) 338(缨翅目昆虫一般在干旱季节繁殖特别快而形面灾害。( ) 339(缨翅目昆虫变态属于渐变态。( ) 340(脉翅目昆虫头式下口式,口器嚼吸式。( ) 24 341(脉翅目昆虫翅2对,前后翅都是膜质,大小和形状很相似,翅脉密而多,呈网状,在边缘没有分叉,少数种类翅脉少而简单。( ) 342(脉翅目昆虫幼虫和成虫都是肉食性的,许多种类可用于生物防治。( ) 343(草蛉科前后翅的形状和脉序非常相似,透明,翅脉绿色或黄色,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多分叉,Rs(径分脉)的各支都是简单的梳状分支。( ) 344(褐蛉科亚前缘脉与第一径脉平行,在近端部1/4处愈合。( ) 345(蚁蛉科昆虫体细长外形略似蜻蜒,触角刚毛状。( ) 346(毛翅目昆虫身体小形至中形,外表似蛾类。( ) 347(毛翅目昆虫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有强的咀嚼能力。( ) 348(毛翅目昆虫翅膜质,密被粗细不等的毛。( ) 349(毛翅目昆虫幼虫能以(丝)或(胶质分泌物)缀细沙,小砾或小枝、碎叶造筒巢。( ) 350(毛翅目昆虫幼虫的巢的形态与质地常作分类依据。( ) 351(直翅目昆虫触角丝状,咀嚼式口器。( ) 352(直翅目昆虫前翅复翅、没有听器,但有发音器。( ) 353(直翅目昆虫足的跗节2~4节;尾须有长有短,产卵器形状均一样。( ) 354(直翅目昆虫变态类型属于过渐变态。( ) 355(螽斯、蝼蛄、蟋蟀和蝗虫都产卵在土中。( ) 356(螽斯将卵产在(植物组织)内。( ) 357(直翅目昆虫幼虫的形态、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性与成虫相似。( ) 358(直翅目昆虫一般生活在地面上,有些生活在地下或树上,能跳跃,飞翔力较强。( ) 直翅目昆虫一般以卵越冬,多数有保护色。( ) 359(直翅目昆虫在白天活动,当日光被云遮盖时便立即停止活动;傍晚日落时,常爬到杂草的顶端,以充分利用落日的余辉。( ) 360(蟋蟀和蝼蛄夜间才到地面上活动。( ) 361(菱蝗科跗节形式2-2-3式。( ) 362(蝗科昆虫触角剑状,短于体长。( ) 363(蝗科昆虫跗节3-3-3式。( ) 364(蝗科昆虫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 ) 365(蝗科昆虫产卵器短、瓣状(凿状)。( ) 366(螽斯科触角细长,超过体长,产卵刀状,扁而阔,尾须短,发音器在前翅基部。( ) 367(螽斯科听器位前足胫节基部,跗节3节。( ) 368(蟋蟀科体色暗,触角细长,超过体长,产卵器矛状,尾须长,足的跗节3节。( ) 369(蟋蟀科雄虫发音器在前翅近中部,听器在前足胫节上。( ) 25 370(蝼蛄科昆虫体被有短细的毛。( ) 371(蝼蛄科触角短于体长,前翅短,发音器不发达,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 372(蝼蛄科昆虫前后足均为开掘式。( ) 373(蝼蛄科产卵器内藏,跗节3节,无尾须。( ) 374(半翅目昆虫身体一般中型,扁平、体柔软。( ) 375(半翅目昆虫口器刺吸式。且从头的前端发出。( ) 376(半翅目昆虫前翅为鞘翅,翅静止时平铺背上。( ) 377(半翅目昆虫前胸有发达的小盾片。( ) 378(半翅目昆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 ) 379(半翅目昆虫均为植食性。( ) 380(划蝽科头短,呈帽状能盖住前胸前缘。( ) 381(划蝽科前足跗节铲状,周围有毛,后足游泳足,跗节1-1-2式。( ) 382(蝽科昆虫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至少超过爪片的长度。( ) 383(蝽科昆虫翅发达常伸越腹末,半鞘翅上有爪片、革片、膜片和楔片。( ) 384(盾蝽科小盾片大,U字形,小盾片基部比前胸背板后缘阔,通常能盖住整个腹部。( ) 385(盾蝽科前翅长,但不过腹部,膜片不能折叠。( ) 386(鳖蝽科小盾片U字形,小盾片基部比前胸背板后缘窄,通常不能盖住整个腹部。( ) 387(鳖蝽科前翅长,但不过腹部,膜片不能折叠。( ) 388(龟蝽科小盾片U字形。( ) 389(龟蝽科前翅很长,过腹部,为体长2倍,能按膜质部折叠于小盾片下方。( ) 390(缘蝽科触角4节,喙4节。( ) 391(缘蝽科中胸小盾片三角形,超过爪片长度。( ) 392(缘蝽科前翅膜质部分有一个横脉,上生许多分叉小纵脉。( ) 393(缘蝽科触角着生于头部上方,位置比复眼低。( ) 394(长蝽科触角着生在头的侧下方,位置比复眼低。( ) 395(长蝽科前翅膜质部分有4—5条纵脉。( ) 396(猎蝽科昆虫触角4节,喙3节。( ) 397(猎蝽科昆虫喙坚硬,弯曲。( ) 398(猎蝽科昆虫身体狭长,前足捕捉足。( ) 399(猎蝽科昆虫前翅膜片基部有两个大型翅室,从它们上面伸出两条长的纵脉。( ) 400(姬蝽科昆虫喙长,超过前胸腹板。( ) 401(姬蝽科昆虫前胸背板狭长,前面有横沟。( ) 402(姬蝽科昆虫膜片上有4纵脉形成2-3个长形闭室,并由它们发出一些短的分支。( ) 26 403(肓蝽科昆虫体小型,纤弱,无单眼。( ) 404(肓蝽科昆虫前翅分革区、爪区和膜区3部分,膜区基部有2个小翅室。( ) 405(花蝽科昆虫体小型或微小型。( ) 406(花蝽科昆虫触角4节,3+4<1+2,喙长,3或4节,通常有单眼。( ) 407(同翅目昆虫口器刺吸式,构造与半翅目相似,但从头的后方生出。( ) 408(同翅目昆虫前、后翅质地同质,可以是膜质也可以是皮革质。( ) 409(同翅目昆虫触角刚毛状、锥状或丝状。( ) 410(同翅目昆虫静止时呈屋脊状。( ) 411(同翅目昆虫刺吸植物汁液,产生虫瘿。( ) 412(同翅目昆虫能传播病毒。( ) 413(同翅目昆虫产卵器能割裂植物组织,造成伤口。( ) 414(蝉科昆虫体大型,触角刚毛状,有三个单眼。( ) 415(蝉科昆虫前翅膜质透明,翅脉坚硬粗壮。( ) 416(蝉科昆虫雄虫腹部第一节腹面有发音器。( ) 417(蝉科昆虫属于渐变态,幼虫生活在土中达几年-十几年。( ) 418(角蝉科昆虫前胸背板角状突起,形状特殊,似植物的刺或突起,通常盖住中胸和腹部。( ) 419(沫蝉科昆虫体中小型,背面隆起呈卵形。( ) 420(沫蝉科昆虫后足胫节有两个侧刺,第1、2 跗节上有端刺。( ) 421(沫蝉科昆虫幼虫腹部第9、10节上有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造成泡沫,盖住全身,以作保护。( ) 422(叶蝉科体小型,有些种类具跳跃能力。( ) 423(叶蝉科前翅皮革质。( ) 424(叶蝉科后足胫节长方形,有1~2列短刺毛。( ) 425(飞虱科体小型,善跳,多灰白、灰黄或褐色。( ) 426(飞虱科翅透明,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之别。( ) 427(飞虱科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活动的扁平大刺。( ) 428(粉虱科体小,表面具白色蜡粉。( ) 429(蚜科昆虫小型种类,多态。( ) 430(蚜科昆虫触角3—6节,触角上生感觉圈。( ) 431(蚜科昆虫腹部末端有腹管和尾片。( ) 432(介壳虫类足、眼、触角退化,雌性无翅。( ) 433(介壳虫类口针特别长,常过身体几倍。( ) 434(介壳虫类幼虫有足,可分散,定居后足退化。( ) 27 435(介壳虫类雄性体小,只有一对薄的前翅,具一条两分叉的翅脉,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触角长,念珠状,口器完全退化,跗节1节。( ) 436(鞘翅目昆虫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型的中胸小盾片。( ) 437(鞘翅目昆虫前翅加厚,成革质,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褶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 438(鞘翅目昆虫口器咀嚼式。( ) 439(鞘翅目昆虫触角10~11节,形状变化很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或鳃叶状。( ) 440(鞘翅目昆虫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可见腹节常在6节以下。( ) 441(鞘翅目是昆虫中最大的目,占昆虫纲40%。( ) 442(鞘翅目昆虫食性复杂: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 ) 443(肉食亚目腹部第一节腹板中间被后足基节窝所分割。( ) 444(肉食亚目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足胸腹板上。( ) ) 445(肉食亚目前胸背侧板缝明显。( 446(肉食亚目后翅肉食型。( ) 447(步甲科昆虫头式是前口式。( ) 448(步甲科昆虫触角着生在上颚基部和复眼中间,触角间距大于上唇宽度。( ) 449(步甲科昆虫头部比前胸背板窄。( ) 450(步甲科昆虫后翅发达,善飞翔。( ) 451(虎甲科昆虫头比前胸略宽,头下口式。( ) 452(虎甲科昆虫触角生于额区复眼之,触角间距小于上唇宽度。( ) 453(虎甲科昆虫后翅发达、善飞。( ) 454(龙虱科昆虫触角棒状。( ) 455(龙虱科昆虫后足是典型的游泳足。( ) 456(多食亚目昆虫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也不将腹部第一节可见腹板完全分开。( ) 457(牙甲科昆虫体形似龙虱,背部更隆起。( ) 458(牙甲科昆虫触角棒状。( ) 459(牙甲科昆虫中胸腹板常有纵隆起,有时呈锐刺状向后突出。( ) 460(牙甲科昆虫中后足长,足上有绒毛,能游泳,但不是扁平的。( ) 461(叩头虫科昆虫体狭长,末端尖削,头小、紧镶在前胸下。( ) 462(叩头虫科昆虫前胸背板后缘角向后突出成锐刺 463(叩头虫科昆虫前胸腹板中间有一尖锐的刺,嵌在中胸腹板凹陷内。( ) 464(叩头虫科昆虫触角多为锯齿状。( ) 28 465(叩头虫科昆虫幼虫金针虫为重要地下害虫。( ) 466(吉丁甲科昆虫体长型,末端尖削,具美丽金属光泽。( ) 467(吉丁甲科昆虫触角锯齿状。( ) 468(吉丁甲科昆虫前胸背板无向后缘突起,前、中胸无关节,不能动。( ) 469(吉丁甲科昆虫前胸腹板下有一个扁平的突起,嵌在中胸腹板上。( ) 470(吉丁甲科昆虫腹部第一、二节腹板愈合。( ) 471(瓢甲科昆虫身体半球形,腹面扁,背部拱起,常有明显色斑。( ) 472(瓢甲科昆虫触角棒状。( ) 473(瓢甲科昆虫跗节是隐4节。( ) 474(瓢甲科昆虫成虫背面多数无毛,有光泽。触角着生在眼的前方,多是有益的种类。( ) 475(瓢甲科昆虫成虫背面有毛,少光泽,触角着生于两眼中间,都是植食性的。( ) 476(拟步甲科跗节为5-5-4式,前足基节圆球形,基节窝闭式。( ) 477(金龟子类触角为鳃叶状,跗节5节,三对足均为开掘足。 478(鳃金龟科昆虫体中大型,椭圆形或圆桶形( ) 479(鳃金龟科昆虫触角鳃叶状。( ) 480(鳃金龟科昆虫腹末2节外露,一对气门外露。( ) 481(鳃金龟科昆虫后足基节末端有2个距,生得非常靠近,后足爪不对称。( ) 482(花金龟科鞘翅侧缘有凹刻,体节部分外露,后足爪不对称。( ) 483(丽金龟科昆虫体中型,蓝、绿、黄色,多具金属光泽。( ) 484(丽金龟科昆虫腹部有气门,3对在节间膜上,3对在腹板上。( ) 485(丽金龟科昆虫后足胫节有两个端刺,后足爪不对称。( ) 486(天牛科昆虫体中大型,长形、背部扁平。( ) 487(天牛科昆虫复眼肾形、围在触角基部。( ) 488(天牛科昆虫触角特别长,均超过体长。( ) 489(天牛科昆虫跗节隐5节,第4节特别小,嵌入第3节背面的窝内。( ) 490(叶甲科昆虫触角线状,不超过身体,复眼卵圆形。( ) 491(叶甲科昆虫跗节拟隐4节。( ) 492(叶甲科昆虫某些种类后足特化成为跳跃足。( ) 493(芫菁科昆虫身体长型,体壁柔软,鞘翅软。( ) 494(芫菁科昆虫头大,能活动,头式下口式。( ) 495(芫菁科昆虫前胸窄,鞘翅末端分离,外常露1-2个腹节。( ) 496(芫菁科昆虫跗节5-5-4式,爪分叉,前足基节窝开放式。( ) 497(豆象科昆虫体小,卵圆形,体被细绒毛。( ) 29 498(豆象科昆虫额延伸成短喙状。( ) 499(豆象科昆虫复眼圆形,有V字形缺刻。( ) 500(豆象科昆虫触角锯齿状、栉齿状、棒状。( ) 501(豆象科昆虫鞘翅短,腹部外露,可查腹节6节。( ) 502(豆象科昆虫跗节拟4节。( ) 503(象甲科昆虫头有一部分延伸成喙状或象鼻状,口器着生于喙的端部。( ) 504(象甲科昆虫触角肘状,端部膨大呈锤状,头部两侧有沟,平时放入沟内。( ) 505(象甲科昆虫跗节5节,也有拟4节。( ) 506(小蠹科象鼻短且不明显。( ) 507(小蠹科触角短,端部成锤。( ) 508(小蠹科前足胫节上具许多大距,跗节5节,第一节短,第三节双叶状。( ) 509(鳞翅目昆虫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 510(鳞翅目昆虫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 511(鳞翅目昆虫触角只有丝状和羽毛状两种。( ) 512(鳞翅目昆虫成虫口器为虹吸式和刺吸式。( ) 513(凤蝶科昆虫后翅有尾突或无,入尾突的脉为M3;内缘有圆弯。( ) 514(凤蝶科昆虫后翅肩部有钩状小脉。( ) 515(粉蝶科昆虫体中型,底色为白色,黄色,上具黑色或红色斑点。( ) 516(粉蝶科昆虫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 ) 517(蛱蝶科颜色鲜艳,常具有美丽色斑,前足多半退化,较小;触角锤状分特别大。( ) 518(眼蝶科昆虫翅反面看均具眼状斑纹。( ) 519(眼蝶科昆虫前翅翅脉基部有几个膨大成囊状。( ) 520(眼蝶科昆虫后翅具肩横脉。( ) 521(灰蝶科昆虫体均小型,身体纤细美丽,蓝灰色,绿色,金黄色。( ) 522(灰蝶科昆虫触角上有白色鳞毛。( ) 523(灰蝶科昆虫均有尾突。( ) 524(弄蝶科昆虫体小型到中型,粗状,色深,头大。( ) 525(弄蝶科昆虫触角棒状,末端有小钩。( ) 526(巢蛾科昆虫白色翅面上有黑点。( ) 527(透翅蛾科昆虫有尾毛丛。( ) 528(透翅蛾科昆虫前翅臀区小,臀脉退化。( ) 529(透翅蛾科昆虫后翅亚前缘脉隐藏在褶内。( ) 530(刺蛾科昆虫体中型,粗壮多毛,多为黄褐色,绿色,具有红褐色简单斑纹。( ) 531(刺蛾科昆虫后翅Sc+R1,Rs在中室前段处有短距离愈合。Rs与M1脉基部极接近30 或同柄。( ) 532(天蛾科昆虫体大型,整个体型呈纺锤形,末端带钩。( ) 533(天蛾科昆虫前翅狭长形,顶角尖,外缘各内倾斜,呈斜三角形。( ) 534(天蛾科昆虫后翅在Sc+R1与Rs之间在基部有一个粗状的小横脉,Rs与M1在中室之前共柄。( ) 535(螟蛾科昆虫身体中,小型细长,下唇须特别长,伸出头部后向上弯曲。( ) 536(螟蛾科昆虫前翅R脉5支,有共柄现象。R3,R4:R3,R4,R5共柄。( ) 537(螟蛾科昆虫后翅Sc+R1,Rs在中室外方接近,愈合,M1基部与Rs接近,M2,M3由中室下方伸出。( ) 538(舟蛾科昆虫前翅带在R脉附近有副室,R3,R4,R5共柄,M2发自中室中部,与M3平行,少数部分接近M1。( ) 539(舟蛾科昆虫后翅Sc+R1与Rc在中室之前平行或接近,Rs与M1共柄。( ) 540(毒蛾科昆虫体中型,体与足腿节多毛,无喙。( ) 541(毒蛾科昆虫某些种类雌性无翅,尾部具毛。( ) 542(毒蛾科昆虫前翅带副室,R3,R4共柄,M2的基部接近M3。( ) 543(毒蛾科昆虫后翅Sc+R1与Rs在中 室//3处或者在基部愈合或接近,然后分开。( ) 544(灯蛾科昆虫体中大型,粗壮但色艳。白,灰,黄,褐底色上具红色。有喙,单眼。( ) 545(灯蛾科昆虫后翅Sc+R1,Rs在中室基部愈合,接近直到中部或端部。( ) 546(夜蛾科昆虫体中型,小数大,小型,体色暗淡,有许多色斑,体节粗壮,有单眼,喙发达。( ) 547(夜蛾科昆虫后翅Sc+R1,Rs在基部只有一小段愈合然后马上分开。( ) 548(尺蛾科昆虫体由小到大,身体细长,翅宽大薄,鳞片少,外缘有波状纹,颜色多样,有些种类雌性无翅或退化。( ) 549(尺蛾科昆虫后翅Sc+R1,Rs在基部呈叉状。( ) 550(枯叶蛾科昆虫体中大型,粗壮多毛,触角一般双栉齿状,复眼上有毛,下唇须发达,前伸。( ) 551(枯叶蛾科昆虫前翅R2与R3,M1与R5共柄,M2近M3。( ) 552(枯叶蛾科昆虫后翅肩角特别扩大,有基室,无翅缰。( ) 553(天蚕蛾科昆虫体大型,无喙,下唇须短,缺,无单眼。( ) 554(天蚕蛾科昆虫翅大而宽,基部密生长毛,中室端部具眼状,半月状透明斑。( ) 555(天蚕蛾科昆虫后翅肩角发达,无翅缰。( ) 556(膜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白蚁。( ) 557(膜翅目昆虫体中小型,雌性都有发达的产卵器,多数成针状,或有刺螫能力。( ) 31 558(膜翅目昆虫翅膜质不被鳞片,前翅大而后翅小,后翅前缘有一列钩刺,可和前翅相联系。( ) 559(膜翅目昆虫头活动,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线状、锤状或膝状,口器一般咀嚼式,还有嚼吸式。( ) 560(膜翅目昆虫通常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称为并胸腹节,第二节缩小成“腰”称为腹柄。( ) 561(膜翅目广腰亚目腹部广阔地连接在胸部上,不收缩成腰。翅脉多,足的转节2节,产卵器锯状、管状。( ) 562(叶蜂科昆虫前胸背板后缘向下延伸达肩板。( ) 563(叶蜂科昆虫前翅有粗短的翅痣,翅室多,前翅1-2个缘室。( ) 564(叶蜂科昆虫前足胫节有2端距。( ) 565(叶蜂科昆虫产卵器锯状。( ) 566(膜翅目细腰亚目Apocrita:除瘿蜂总科外,均为寄生蜂类,腹部基部收缩成腰,腹部末节腹板多次纵裂(除细蜂总科),产卵器多腹末之前发出,足的转节有2节,后翅最多有两个基室,后翅无臀叶。( ) 567(赤眼蜂科昆虫前翅很阔或狭而有缘毛,翅面微毛排成纵列,后翅狭,刀状。( ) 568(赤眼蜂科昆虫产卵器短,在腹部末端伸出。( ) 569(姬蜂科翅端部第二列翅室的中间一个特别小,四角形或五角形,其下面有一条横脉叫回脉,小室和第二回脉是姬蜂科的主要特征。( ) 570(针尾亚目有细腰,腹末完整,有蜇刺,转节一节。( ) 571(双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蚊、蝇、虻。( ) 572(双翅目昆虫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成虫都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 573(双翅目昆虫触角或长或短,线状、念球状、牛角状或具芒状。( ) 574(双翅目昆虫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 ) 575(食蚜蝇科昆虫翅大,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使R与M脉的缘室成为闭室。( ) 576(食蚜蝇科昆虫在R脉与M之间有一条游离的伪脉。( ) 577(食虫虻科头阔,有细颈和胸部相连,能动,额上有一丝长毛,银白色。( ) 578(花蝇科昆虫翅脉全是直的,直达翅的边缘。( ) 579(花蝇科昆虫包括种蝇、葱蝇、萝卜蝇和韭蛆。( ) 580(缨翅目昆虫绝大多数为植食性,少数为捕食性。 590(缨翅目昆虫均为植食性。 591(缨翅目昆虫在干旱的季节容易形成灾害。 592(缨翅目昆虫在多雨的季节容易形成灾害。 593(缨翅目昆虫的天敌有花蝽科昆虫、草蛉、食蚜蝇的幼虫和瓢虫。 32 594(半翅目昆虫的变态类型属于半变态。 595(半翅目昆虫的变态类型属于渐变态。 596(半翅目昆虫若虫要经过5个龄期才能变成成虫。 597(半翅目昆虫有的种类若虫有臭腺1-3个,分布在腹部背面4-6节上。 598(半翅目昆虫均为植食性。 599(半翅目昆虫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之分。 600(半翅目昆虫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 601(田鳖科昆虫生活在池塘,肉食性,常捕食各种水生动物,为养鱼业的害虫。 602(在印度、日本,田鳖多为人所取食。 603(花蝽科昆虫可以取食蚜虫、介壳虫等小虫,可作为益虫。 604(盲蝽科昆虫有植食性的,也有肉食性的。 605(直翅目昆虫的变态方式属于半变态。 606(直翅目昆虫的变态方式属于渐变态。 607(直翅目昆虫的变态方式属于完全变态。 608(蝼蛄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3年。 609(蝼蛄1年可以繁殖2-3代。 610(直翅目昆虫一般以卵越冬。 611(直翅目昆虫一般以成虫越冬。 612(直翅目昆虫多数具有保护色。 613(直翅目昆虫均是白天活动。 614(直翅目昆虫均是夜间活动。 615(直翅目昆虫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 616(蟋蟀和蝼蛄夜间活动。 617(直翅目昆虫均是植食性。 618(直翅目昆虫多数是植食性,少数是肉食性。 619(直翅目昆虫很多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620(螳螂目变态类型是渐变态。 621(螳螂目变态类型是完全变态。 622(螳螂目变态类型是过渐变态。 623(螳螂的卵产在卵鞘内。 624(螳螂的卵散产。 625(螳螂最多一年完成一个世代。 626(螳螂一年完成多个世代。 627(螳螂目昆虫全是肉食性。 628(螳螂目昆虫多数是肉食性。 629(革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 630(革翅目昆虫属于渐变态。 631(革翅目昆虫常两性同居,并有保护子代的习性。 632(蜉蝣将卵产在植物表面。 633(蜉蝣将卵产在水面。 33 634(蜉蝣将卵产在水里。 635(蜉蝣的幼虫有气管鳃,幼虫生活在水底或水面,植食性。 636(蜉蝣目昆虫幼虫生长到成虫需要2-3年,脱皮十余次。 637(蜉蝣目昆虫生翅后还脱一次皮。 638(蜉蝣目昆虫生翅后不再脱皮。 639(蜉蝣目昆虫有一个亚成虫期。 640(蜉蝣的变态类型属于原变态。 641(蜻蜓目昆虫变态类型为渐变态。 642(蜻蜓目昆虫变态类型为半变态。 643(蜻蜓目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均为陆生。 644(蜻蜓目昆虫的口器类型为咀嚼式。 645(同翅目昆虫口器类型为刺吸式。 646(同翅目昆虫口器类型为虹吸式。 647(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 四(简答题: 1(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昆虫识别的重要性。 2(何谓物种,亚种,模式标本,正模,配模,副模,内生翅类,外生翅类, 3(何谓双名法和三名法,, 4(昆虫分类检索表主要有几种,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分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6(昆虫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7(种的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8(昆虫分类的阶元有哪些, 9(昆虫种以上和种以下分类的方法是什么, 10(检索表的编制原则, 11(检索表的形式, 12(昆虫分类的依据, 13(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14(昆虫纲34个目的学名。 15(在昆虫纲的34个目中,有哪些目幼体(稚虫)是水生的,哪些目有社会性昆虫类群, 哪些目是全变态,哪些目是不全变态,哪些类群的成虫无翅,哪些类群成虫仅有1对 翅,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16(同翅目昆虫中,哪些类群可以传播植物病害,哪些种类是重要的资源昆虫,哪些类 群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17(何谓隐4节或伪3节,何谓隐5节或伪4节, 34 18(在鞘翅目昆虫中,有哪些类群的幼虫是蛀干为害的,在哪些类群的幼虫是蛀种子为害的,有哪些类群的幼虫是食叶为害的,有哪些类群是捕食性的,有哪些类群的幼虫是寄生性的,有哪些类群是植食性的,哪些类群是有毒的,有哪些类群是腐食性的,粪食性的,尸食性的,这对环境清洁有何作用,哪些类群成虫常无翅, 18(如何区别植食性瓢虫和肉食性瓢虫, 19(何谓中室,何谓毛序,趾,趾钩,同脉亚目,异脉亚目, 20(蝶类前后翅的连锁常为哪种类型,蛾类为哪种类型, 21(鳞翅目哪些种类有趋光性,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22(趾钩的排列方式有哪些, 23(在鳞翅目中,哪些类群蛀果为害,蛀茎为害,潜叶为害,卷叶为害,直接吃叶为害,哪些类群有毒,哪些类群是重要资源昆虫, 24(在双翅目中,哪些类群为植食性,粪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 25(何谓腋瓣,翅瓣, 26(何谓并胸腹节,腹柄或蜂腰,翅痣,卵寄生蜂,蜂王浆,传粉昆虫,寄生蜂,社会性昆虫, 27(在膜翅目中,有哪些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有何意义, 28(在膜翅目中,有哪些类群是螫人的, 29(下列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区别下列成对类群, 昆虫与螨类 蝗虫与蝼蛄 蟋蟀与螽斯 花蝽与盲蝽 蚜与蚧 叶蝉与飞虱 蚧科与盾蚧科 蓟马与隐翅甲(鞘翅目) 白蚁与蚂蚁 蝽科与缘蝽科 草蛉与豆娘(蜻蜒目) 叶甲与天牛 瓢甲与芫菁 步甲与拟步甲 吉丁甲与叩头甲 金龟子与豆象 象甲与蝎蛉(长翅目) 蝶与蛾 夜蛾与螟蛾 毒蛾与灯蛾 天蛾与弄蝶 小卷蛾科与蛀果蛾科 蝇与虻 蚊科与瘿蚊科 蝇科与花蝇科 潜蝇与黄潜蝇 食蚜蝇与蜜蜂 叶蜂与茎蜂 姬蜂与茧蜂 瘿蜂与小蜂类 泥蜂与胡蜂 寄蝇科与实蝇科 蚂蚁与切叶蜂 双尾目、缨尾目 原尾目和弹尾目 毛翅目和襀翅目 食毛目和啮虫目 食毛目和虱目 食毛目和蚤目 虱目和蚤目 广翅目和蛇蛉目 长翅目和等翅目 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 膜翅目和双翅目 长翅目和毛翅目 捻翅目和双翅目 鞘翅目和革翅目 半翅目和同翅目 35 鳞翅目和毛翅 蝗科和螽蟖科 蟋蟀科和蝼蛄科 蝉科和沫蝉科 蝉科和叶蝉科 沫蝉科和叶蝉科 叶蝉科和飞虱科 飞虱科和木虱科 蚜科和绵蚜科 蝽科和缘蝽科 缘蝽科和猎蝽科 红蝽科和蝽科 猎蝽科和姬猎蝽科 盲蝽科和长蝽科 网蝽科和花蝽科 田鳖科和蝎蝽科 仰泳蝽科和划蝽科 花蝽科和划蝽科 蓟马科、纹蓟马科 纹蓟马科和管蓟马科 步甲科和虎步甲科 步甲科和伪步甲科 水龟虫科和龙虱科 叩甲科和吉丁甲科 鳃金龟甲科和丽金龟甲 花金龟甲科和丽金龟甲科 叶甲科和瓢甲科 豆象科和象甲科 谷盗科和锯谷盗科 芫箐科和郭公虫科 革翅目和隐翅甲 蚁蛉科和蝶角蛉科 蜻蜓和豆娘 蝶角蛉和蜻蜓 蜻蜓和蚁蛉 蝶和蛾 木蠹蛾科和豹蠹蛾科 菜蛾科和麦蛾科 谷蛾科和麦蛾科 菜蛾科和谷蛾科 透翅蛾科和斑蛾科 斑蛾科和蓑蛾科 透翅蛾科和蓑蛾科 卷蛾科和小卷蛾科 螟蛾科和夜蛾科 夜蛾科和尺蛾科 灯蛾科和夜蛾科 .毒蛾科和夜蛾科 蚕蛾科和大蚕蛾科 天蛾科和大蚕蛾科 天蛾科和天社蛾科 夜蛾科和舟蛾科 尺蛾科和螟蛾科 弄蝶科和天蛾科 凤蝶科和蛱蝶科 斑蝶科和蛱蝶科 凤蝶科和粉蝶科 灰蝶科和凤蝶科 灰蝶科和粉蝶科 眼蝶科和蛱蝶科 眼蝶科和斑蝶科 弄蝶科和眼蝶科 蚊科和大蚊科 蚊科和摇蚊科 蚊科和瘿蚊科 虻科和食虫虻科 食虫科和食蚜蝇科 蝇科和实蝇科 潜蝇科和黄潜蝇科 黄潜蝇科和水蝇科 寄蝇科和麻蝇科 麻蝇科和丽蝇科 花蝇科和蝇科 蝇科和寄蝇科 叶蜂科和茎蜂科 叶蜂科和树蜂科 茎蜂科和树蜂科 寄蝇科和麻蝇科 蝇科和水蝇科 蜜蜂科和花蜂科 姬蜂科和蛛蜂科 叶蜂科和姬蜂科 姬蜂科和茧蜂科 小蜂科和跳小蜂科 金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土蜂科和钩臀土蜂科 蚁科和蚁蜂科 胡蜂科和蜾蠃科 姬蜂科和泥蜂科 30(直翅目昆虫产卵器有那些构造特点, 31(同翅目昆虫产卵器的构造特点是什么, 32(膜翅目昆虫产卵器的构造特点是什么, 33(膜翅目蜜蜂科昆虫产卵器的构造特点是什么, 36 34(有翅亚纲成虫的体躯上有哪些附肢和附器, 35(有翅亚纲昆虫的成虫腹部有哪些附肢和附器, 36(无翅亚纲昆虫的腹部有哪些附肢和附器, 五(汉译拉 1(译成英文:亚种;种;属;科;目;纲;门;界 2(昆虫纲;无翅亚纲;有翅亚纲 3( 中文名 拉丁学名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原尾目 蛩蠊目 弹尾目 直翅目 缨尾目 竹节虫目 双尾目 革翅目 蜉蝣目 缺翅目 蜻蜓目 脉翅目 襀翅目 鞘翅目 捻翅目 双翅目 长翅目 鳞翅目 蚤 目 膜翅目 缨翅目 蜚蠊目 等翅目 螳螂目 啮虫目 食毛目 虱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蛇蛉目 广翅目 毛翅目 螽斯科 蝗科 蟋蟀科 蝼蛄科 蓟马科 田鳖科 花蝽科 盲蝽科 猎蝽科 姬蝽科 长蝽科 缘蝽科 蝽科 盾蝽科 鳖蝽科 蝉科 角蝉科 沫蝉科 叶蝉科 飞虱科 粉虱科 蚜科 草蛉科 菜蛾科 巢蛾科 透翅蛾科 刺蛾科 小卷蛾科 37 螟蛾科 尺蛾科 枯叶蛾科 夜蛾科 灯蛾科 毒蛾科 舟蛾科 天蛾科 蚕蛾科 天蚕蛾科 弄蝶科 蛱蝶科 凤蝶科 粉蝶科 灰蝶科 眼蝶科 灰蝶科 虎甲科 步甲科 龙虱科 水龟虫科 芫菁科 叩头甲科 吉丁甲科 瓢甲科 鳃金龟科 花金龟科 丽金龟科 天牛科 叶甲科 象甲科 叶蜂科 姬蜂科 小茧蜂科 小蜂科 赤眼蜂科 蚁科 胡蜂科 熊蜂科 蜜蜂科 大蚊科 蚊科 摇蚊科 虻科 食虫虻科 食蚜蝇科 果蝇科 蝇科 寄蝇科 花蝇科 答案: 一 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 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 3、拟4节:跗节是5节。第4节小,包藏于第3节形成的槽内,看似4节 4、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字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种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是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名 5、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二 拉汉互译(30分,每题1分) 38 直翅目(Orth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同翅目(Homopter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脉翅目(Neuro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 Acrididae(蝗科);Gryllotalpidae(蝼蛄科)Pentatomidae(蝽科);Reduviidae(猎蝽科);Cicadellidae(叶蝉科);Aphididae(蚜科);Pieridae(粉蝶科);Papilionidae(凤蝶科);Plutellidae(菜蛾科);Pyralidae(螟蛾科);Noctuidae(夜蛾科);Sphingidae(天蛾科);Bombycidae(蚕科);Elateridae(叩甲科);Coccinellidae(瓢甲科);Melolonthidae(鳃金龟科);Cerambycidae(天牛科);Chrysomelidae(叶甲科);Curculionidae(象甲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科)三 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 象甲属 ? 昆虫。 ?直翅目 ? 鞘翅目 ? 同翅目 ? 鳞翅目 2. 中胸小盾片很大,至少超过前翅爪区的长度,是 ? 科的特征。 ?盲蝽 ?蝽 ?长蝽 ?缘蝽 3. R脉与M脉之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这是 ? 的显著特征。 ?寄蝇科 ?突蝇科 ?食蚜蝇科 ?蝇科 4. 触角膝状,头延伸成象鼻状是 ? 的特征。 ?象甲科 ?叶甲科 ?天牛科 ?豆象科 5. 前翅有小翅室和第二回脉是 ? 的特征。 ?蚜茧蜂科 ?姬蜂科 ?茧蜂科 ?小蜂科 6. 小地老虎属于鳞翅目中 ?灯蛾科 ?螟蛾科 ?夜蛾科 ?毒蛾科 7. 美国白蛾属于鳞翅目中 ?夜蛾科 ?毒蛾科 ?舟蛾科 ?灯蛾科 8. 触角比体长,产卵器细长,剑状,听器在前足胫节上是 ? 的特征。 ? 蟋蟀科 ? 蝗科 ? 蝼蛄科 ? 螽斯科 9. 趾钩有3种长度相交替,而且与身体纵轴垂直排列成二行的叫 ? 三序中列式 ? 三序缺环式 ? 三序二横带式 ? 三序环式 10. 趾钩有3种长度相交替,而且与身体纵轴平行排列的叫 ? 三序中列式 ? 三序缺环式 ? 三序二横带式 ? 三序环式 四 简答题:怎样区别下列成对类群, 1蟋蟀与螽斯;螽斯科触角细长,端细,超过体长,产卵器刀状,扁而阔,尾须短,发音器在前翅基部,听器位前足胫节基部,跗节4节;蟋蟀科体色暗,触角细长,超过体长,产卵器矛状,尾须长,足的跗节3节,雄虫发音器在前翅近中部,听器在前足胫节上 39 2 叶蝉与飞虱;叶蝉体小型,有些种类具跳跃能力;触角刚毛状,3节;前翅皮革质;后足胫节长方形,有1~2列短刺毛;飞虱体小型,善跳;多灰白、灰黄或褐色,触角短,三节,锥状,翅透明,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之别,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活动的扁平大距。 3姬蜂与茧蜂;姬蜂科体中、小型,细长,触角丝状,多节;前胸背板两侧延伸达肩板;前翅亚缘室(第2列)常有5角形或4角形小室;前翅具2条逆行脉,或叫回脉,在小室下是第二条逆行脉,其前是第一条逆行脉;小室和第二回脉是姬蜂科的重要特征;茧蜂小型、微小型2-12mm,脉序简单,前翅与姬蜂科相似,但只一条逆行脉,无第二回脉;小室通常不明显 或没有,产卵器有时超过身体多倍。 4 蝽科与缘蝽科;蝽科体小至大型,体色多样,头小,三角形、单眼2个,少数无单眼,触角5节,小盾片发达,三角形,至少超过爪片的长度,翅发达常伸越腹末,半鞘翅上有爪片、革片、膜片;缘蝽科体型狭长,两侧略平行,跗节3节,触角4节,喙4节,中胸小盾片三角形,不超过爪片长度,前翅膜质部分有一个横脉,上生许多分叉小纵脉,触角着生于头部上方,位置比复眼高。 5鳃金龟与花金龟;鳃金龟体中大型,椭圆形或圆桶形,体色多为黑色、褐色、蓝绿色,触角鳃叶状,10节,腹末2节外露,一对气门外露,后足基节末端有2个距,生得非常靠近,后足爪对称;花金龟体中大型,体背扁平,体色鲜明,上唇退化,变为膜质,鞘翅侧缘有凹刻,体节部分外露,后足爪不对称。 6 叶甲与天牛;天牛体中大型,长形、背部扁平,眼肾形、围在触角基部,触角特别长、常超过体长,跗节隐5节,第4节特别小,嵌入第3节背面的窝内;叶甲体中、小型,体呈圆形或长卵圆形,体常具金属光泽,触角线状,不超过身体,复眼卵圆形,跗节拟4 节(隐5 节)和天牛一样,某些种类后足特化成为跳跃足。 7 步甲与虎甲;步甲头前口式,触角丝状,着生在上颚基部和复眼中间,触角间距大于上唇宽度,头部比前胸背板窄,跗节5节,后翅不发达,不能飞翔;虎甲体中小型,有金属光泽与斑纹,头比前胸略宽,头下口式,触角生于额区复眼之,触角间距小于上唇宽度,后翅发达、善飞。 8 蝶与蛾; 蛾类一般织茧,蝶类不织茧 蝶类的触角球杆状;蛾类的触角往往形成丝状、羽状或栉齿状 蝶类休息时多半合起翅膀,高举在背上;蛾类则一般将翅膀向后扭,平放在背上 大致来说,蝶类颜色比较鲜艳,蛾类比较暗淡; 蝶类身体比较细长,蛾类比较粗短 蝶类翅的连锁方式为扩大型;蛾类翅的连锁为翅缰型 蝶类雄虫靠美丽颜色吸引雌性,蛾类雌性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性 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多夜间活动 9 毒蛾与灯蛾;毒蛾体中型,体与足腿节多毛,无喙,下唇须退化,无单眼,某些种类雌性无翅,尾部具毛,前翅带副室,R3,R4共柄,M2的基部接近M3,后翅Sc+R1与Rs在中室1/3处或者在基部愈合或接近,然后分开;灯蛾体中大型,粗壮但色艳,白,灰,黄,褐底色上具红色斑纹,有喙和单眼,前翅M2基部近M3,后翅Sc+R1,Rs在40 中室基部愈合、接近,直到中部或端部。 10 食蚜蝇与蜜蜂;蜜蜂体中型,黑褐色,密被毛,头和胸部一样阔,复眼卵形,有饰毛,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口器嚼吸食,前翅有3个亚缘室,前、中足各有一个端距,后足携粉足,腹部近椭圆形,第6节弯曲,具小齿,腹末有螫针;食蚜蝇体中型,身上无刚毛,外形非常象蜜蜂,具鲜明色斑,触角3节,芒状,生在瘤上,翅大,R脉、M脉之间有一条伪脉,翅外缘有与翅边缘平行的横脉,使R脉与M脉的缘室成为闭室,爪间突呈细刚毛状。 五 论述题: 1鳞翅目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棒状,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一般具翅2对,发达,个别种类的雌虫无翅或仅具退化的翅,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许多蛾类在翅面上由各色鳞片组成各种线条和斑纹,多根据其形状或位置命名,其分布、形状等因种类不同而异,是科以下分类常用的重要依据翅脉情况:脉序与假想脉序很接近:中脉(M)基部退化或消失,形成一个大形翅室(中室),前翅通常有纵脉12,14条 前缘脉(C)与前缘合并;亚前缘脉(Sc)自中室上方翅基部生出,不分支;径脉(R)出自中室前缘,一般分5支,或有减少、合并的现象;中脉(M)一般为3支,均出自中室端部,M在中室上角,M在中室下角,M介于两者之间;肘脉(Cu)2支,出自中室后缘;132 臀脉(A)自中室下方的翅基伸出,1,3条横脉很少,除中室端部外,一般在亚前缘脉基部与翅前缘基部间有1肩横脉;翅室除中室外,有些种类在中室的上方还有由径脉、径分脉并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小室,称为副室或小翅室后翅一般有纵脉8,10条,亚前缘脉和第1径脉合并为Sc十R,径分脉(Rs)不分支,其它翅脉分布与前翅基本相同。1)1 体小型到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型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褶叠的后翅 后翅膜质,翅脉有三种类型 肉食型:横脉多,有几个长方形翅室 隐翅型:无横脉,M脉只有端部无基部 萤翅型:M1、M2在前端连成一环状,从愈合点起仅由一脉M2脉直达翅缘,R脉为回脉,CU脉与A脉间有小横脉3)口器咀嚼式 4)触角10~11节,形状变化很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或鳃叶状,没有单眼 5)跗节5节或4节, 很少3节 6)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可见腹节常在10节以下 41
/
本文档为【昆虫分类学习题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