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蒙医药概述

2018-02-18 9页 doc 45KB 1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蒙医药概述蒙医药概述 蒙医药 蒙医以灸疗为主且擅用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蒙药以植物药为主。古人将蒙药药性总结为重、油、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蒙药的近代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按药用部位科属或药物效用来分。随着藏族的《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藏药对蒙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部分藏药亦被蒙医收用。 目录 民族概况 基本信息 医学概述 发展史 蒙医震脑术 蒙医望诊 蒙医触诊 蒙医问诊 民族概况 基本信息 医学概述 发展史 蒙医震脑术 ...
蒙医药概述
蒙医药概述 蒙医药 蒙医以灸疗为主且擅用火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蒙药以植物药为主。古人将蒙药药性为重、油、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蒙药的近代分类方法有三种即按药用部位科属或药物效用来分。随着藏族的《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藏药对蒙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部分藏药亦被蒙医收用。 目录 民族概况 基本信息 医学概述 发展史 蒙医震脑术 蒙医望诊 蒙医触诊 蒙医问诊 民族概况 基本信息 医学概述 发展史 蒙医震脑术 蒙医望诊 蒙医触诊 蒙医问诊 蒙医疾病分类 治则与治法 展开 民族概况 中国的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使用蒙古语宗教信仰比较自由。 基本信息 蒙医药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名称传统医药 申遗项目赞巴拉道尔吉温针、火针疗法 申报编号?-12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常用蒙药广枣、沙棘、蓝盆花、文冠木等。 医学概述 蒙医药 医学简史蒙古各部统一之后蒙医吸收了藏医、汉医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编撰了大量的蒙医药学著作创造了本地区独特的配制法和用药法。1949年后内蒙古医学院设立了蒙医专业并建立了蒙医学院专门培养蒙医药高级人才。 医学理论六基症理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希拉乌素、粘虫。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缘。 诊断方法问、望、切三种诊断方法为主。 相关著作《蒙药学》、《饮膳正要》。 发展史 蒙医药学是蒙古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藏医、汉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在与干旱、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斗争中不断积累了许多适合当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侯特点的医疗知识和方法。蒙古人民由于主要食用牛、羊、马等动物的肉和乳食品所以对这些动物产品的医疗作用有很多的了解而且饮食治疗在蒙医药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因其居住地寒冷潮湿故使用灸疗法也是北方蒙古族早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又因其民族常年驰聘在广阔的草原上经常发生战伤、摔伤、骨折故正骨、正脑、烧灼疗法也是早期蒙医的重要内容之一。 13世纪初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民族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大帝国蒙古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同国内各民族特别是和汉、藏民族之间的往来及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交往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创造了蒙古文字。蒙医传统疗法及临证用药、理论、实践等诸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蒙医骨科、外伤治疗、马奶酒疗法以及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均有了新的发展。在《元史》里载有1226年蒙古军中流行瘟疫时曾用大黄医治之事。内蒙古特产药材肉苁蓉在《饮膳正要》 《本草纲目》等中都有详细记载。 14世纪蒙古族翻译家沙拉布僧格将古代印度巨著《金光明最胜王经》译成蒙文。随之古代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初次传播于蒙古地区。1576年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巨著《丹珠尔经》于17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对蒙医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蒙医学在传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藏医学及古代印度医学的以阴阳、五元五行学说为基础的“赫依”、“协日”、“巴达干”理论和七元素理论以及中医知识结合蒙古地区的特点及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发展。 清朝初期传统的蒙医骨伤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如蒙医绰尔济默尔根对于四肢不能伸屈的关节脱臼、骨折等常能手到病除。伊希巴拉吉尔 在《甘露四部》中把蒙古正骨术、创作医疗术等传统医疗经验结合理论详尽地论述了“创伤医疗术”、“骨伤疗法”、“脱臼复位术”和“震脑疗法”等的理论和与实际操作的内容使蒙医外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药学方面蒙医学家们创造了适合本地区的独特的配药法、用药法等 同时吸收了汉藏等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药理学理论更加完善。17世纪的两部书《医伤根除病痛甘露方》和《五五制药方集》反应了蒙古地共多寒症的一面伊希巴拉吉尔写的《认药白晶药鉴》一书是比较丰富的蒙药学著作收录801种药并写进药浴、矿泉疗法等内容《蒙药正典》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蒙药学经典著作共收载879种药并附有599张图《蒙医金匮》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蒙药学方选集收载内、外、妇、儿、五官及热病、传染病等临床各科的200种药方。 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形成了以问、望、触为主的诊断学并逐渐有了分科。 《脉诊概要》和《甘露之泉》所述“切脉、检尿、问诊、凭经验诊察、舍取诊察”等五种诊断法伊氏之《白露医法从新》中的外伤和脱臼的诊察法等都是传统诊病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白露医法从新》将临床疾病分为内科、热病科、传染病科等十三个大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对蒙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众多蒙医典籍进行了翻译和整理。现在蒙医广泛利用自然科学成果和现代诊断方法不断丰富和革新自己的传统诊断方法成为崭新的民族医学为祖国医学的更加丰富和发展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蒙医震脑术 头部受外力打击或强烈震动时出现脑功能一时性障碍造成晕厥与昏迷但脑组织不发生器质性变化称为脑震荡。以畜牧业为主的蒙古人善于骑马射箭脑震荡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从车、马或高处跌下时头背部触地或头部受棍棒打击砖石砸碰等均易引起脑震荡若打击的外力过猛则可有颅骨骨缝松动的情况。 脑震荡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晕厥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即可恢复。血压、呼吸、体温等虽无明显变化但脉象数而伴有颤抖。意识恢复后出晕眩、头痛和头部沉重而不能抬举头发失泽嗜睡头痛恶寒恶心吐黄绿色水样物等症状。如骨缝外膜破裂则行走蹒跚摇摆目不能闭头晕呕吐甚则昏迷。如骨缝松动则局部跳动性刺痛如骨质损伤除出现上述症状外伴有发热眼红鼻出血等症状。如受伤部位聚积黄水则出现目不能闭耳聋胃部不适等症状。 “震脑术”是蒙古民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是蒙医的一大治疗特色被整理载入了不少著作里。汉代文献中记载有一次苏武受了刀伤匈奴医生掘了一坑加上热灰将昏厥的苏武放在热灰上蹈其背而使其脱险18世纪伊希巴拉珠尔《四部甘露》以“蒙医震脑术”为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治疗脑震荡的方法《诊治百病古代方经》的蒙文手抄本载“小童脑震荡挖地坑将患童倒悬其中拍打脚心三遍”更有趣的是骆驼脑震荡“包其头用木榔头拍打”等。由此可见蒙医震脑术对人畜都有疗效。牲畜震脑法的临床实践也许对人的震脑方法提供了科学实验性经验。无论如何这些都是“震荡疗法”。 蒙医震脑术的治疗原则是“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木臼法 备一木臼以百会穴为中心把木臼扣在患者头上臼口垫以柔软厚布压垫使之紧贴于头皮。然后用小木棒敲打臼底以三次为一拍共敲二十一次。 棒击法 让患者端坐椅上助手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术前用宽绷带沿耳上包绕其头部把绷带之两头接在疼痛一侧右手拿木棒距头部一寸处用力打击布头三次。继而在头部之另三侧依同法各打击三次。如无木棒亦可用手掌小指侧代替。然后用两手掌从头部之外沿往里抖拢挤摩从头顶部抖动按压用五指甲从前额开始往上边掐边搔数次最后在头脉部和沿脊柱进行推摩。以上手法结束之 后把用黄油煎过之山羊羔毛敷于头上再用粗白布包缠保持三周。术后在松动之骨缝处施以艾灸。 脚底敲击法 令患者仰卧贴脚底放一小块木板在木板上进行敲打此法亦能使被震动之脑恢复。对此法不适应者如患有严重高血压病者可采用绷带紧拉法。术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从骨缝松动侧开始用力牵拉包绕头部之绷带两头七次另三侧亦依同法牵拉。术后每日在头顶部喷洒白酒进行压摩、蹭摩双眉上部及颞部穴位进行掐蹭按摩法。同时内服药物将黄羊或狍子肉与羊肉同煮取汤加干姜和红糖少量日服二次。亦宜投七雄丸、六味石决明散等方以清热利脑。患者应在安静凉爽处静养避免日晒火烤。完全恢复之前不能高声呼喊和剧烈运动。饮食宜以稀粥、牛奶、奶酪等奶食和水果为主。 另外治疗内脏器官创伤、腰部损伤的“震荡”疗术亦流传至今有些疗法已编撰成书。例如《诊治百病古代方经》里介绍了治疗肝损伤、腰损伤等各种方法。这些治疗各种损伤的传统经验至今还流传在民间。 蒙医望诊 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整体 望体态、肤色、精神状态。如赫依病患者皮肤粗糙、发青口唇苍白情绪不稳协日病患者发热面红耳赤皮肤黄而油腻、出疹多汗易激动巴达干病患者皮肤苍白、浮肿反应迟钝身心沉重不喜动黄水病皮肤出疹、流黄水、瘙痒、粗糙。 望五官 舌和苔正常舌质红润舌苔白薄不滑不糙。而赫依病者舌红、发干、发僵、味觉减退协日病者舌苔黄厚、发粘、出疹巴达干病者舌质软舌苔白厚发粘黄水病者舌常出疹血病者舌质红或紫心脏热舌苔发黑肺病舌中央白舌边红肝病舌中央共同有小黑斑、舌边红脾病舌质红或花有斑点肾病舌苔白、舌尖红、两侧发黑。 眼赫依病眼常流泪眼睑肿生翳膜眼花复视上翻协日病眼发红发热眼睑糜烂出疹痒痛肿胀畏光黄视巴达干病眼睑生白疹、发痒眼生厚白云翳视力模糊白视血病眼痛严重充血红视黄水病眼生疮泪多虫病眼痛痒难忍。 耳赫依病耳鸣、耳痛协日病发红发热、刺痛、流脓液巴达干病耳肿、发痒血病耳内生疮化脓、疼痛、耳聋。 鼻赫依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协日病流脓性黄涕巴达干病鼻痒、生疮黄水病鼻衄、流黄水肺热鼻翼扇动等。 口唇主要观察口唇的色泽干润外形和感觉。正常口唇为淡红色柔软。口唇歪斜多为赫依病干枯燥裂多为协日病或热证口唇渗水、苍白多为巴达干病或寒证热邪扩散于脾则口唇发黑。 牙龈及咽喉热性疾病牙龈发痒、糜烂咽喉红肿、化脓寒性疾病牙龈和咽喉呈苍白、肿胀、糜烂。 毛发、指甲赫依毛发竖立指甲灰白、变厚协日病毛发脱落指出现黑纹等。 排泄物 主要观察尿。正常尿颜色呈淡黄色赫依病尿色青、气味小协日病尿色黄、气味大巴达干病尿色白有腐烂味血热病尿赤黄、气味大黄水病尿紫色气味大有沉淀物肾病血尿脾病绿色尿。 蒙医触诊 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诊断进一步明确望诊和问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包括脉象、温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移动性、表面性质、硬度等。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蒙医诊脉是在前臂腕内横纹上一寸桡骨颈突内将桡动脉分成食指下寸、中指下关、无名指下尺三部。每部又分寸浮取皮、关中取肌、尺沉取骨的压力进行诊脉。患者左手医生用右手寸下诊心脏、小肠关下诊脾、胃尺下诊左肾、三舍。患者右手医生用左手寸下诊肺、大肠关下诊肝、胆尺下诊右肾、膀胱。女性患者寸下的诊脉法与男子相反即女子右手寸下诊心脏、小肠左手寸下诊肺、大肠。 通过诊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热病总脉象为实、洪、滑、数、弦、紧。实脉为压之感觉坚实如实热症、搏热症等滑脉为压之滑而清楚如血热症弦脉为压之有细而紧的感觉如协日热及心脏热症之脉数则指脉搏快洪是指有粗阔的感觉如虚热症、瘀症之脉紧是指压之硬而有 力多见于伤热症。 寒症脉象为微、沉、弱、迟、虚、空。微是指脉象不清楚虚脉是指压之搏动减弱以上两种多见于寒性痞症弱脉是指搏动不明显的脉多见于浮肿症迟脉是指脉搏次数少多见于寒性黄水症沉脉是指用力才能切到多见于寒性水肿、水鼓症空脉是指压之消失见于赫依病。 总的说来赫依病脉象压之空虚时有停顿。协日病脉象为细、强而有力。巴?锔刹?鱿笪痢?酢?佟,鱿笪怠?;扑鱿笪?小,娌?鱿笥信ぷ小?各种脉象如再加有发颤并伴时而停止等现象则为危症脉象。 蒙医问诊 蒙医诊断疾病时运用问、望、触三种方法即三诊来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将获得的进行分析归纳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医生对病人或家属通过正面或侧面进行查询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问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平素体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治疗经过等。 1问一般情况即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住址、生活习惯、婚姻、月经等情况。 2患者和家族的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治疗史询问疾病的发生时间、病因、主证、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和发展经过及诊疗过程等。 3起居行为和精神因素询问饮食状况和住处的寒、热、潮、湿、干燥等情况是否有过极度恐惧、受凉或情绪过于激动等情况。 4现病情况主要询问疾病的发生时间、病因、主证、发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和发展经过及诊疗过程。 蒙医疾病分类 按病因分类蒙医将疾病分为赫依病、协日病、巴干达病、血病、黄水病、虫病六种。 赫依病变 赫依失去相对平衡发生太过、不及或搏乱等变化而损害身体称为赫依病变。赫依具有煽动寒热的双重性质有轻、糙、滑等秉性发生病变时亦表现以上特性。赫依病一般多见于年老、体弱及赫依个性的人一旦发生病变无论寒症还是热症均使其加剧、复杂化。 可引起赫依病变的外因有以下几种?过食苦、辛味性轻、糙、凉的饮食营养不良?长期失眠多语欲望过度?受风、受凉过度?过度惊恐、悲?恕?袷艽碳せ蛳滦骸?咄隆?叛攘品ㄓτ貌坏薄,陨纤闹忠蛩鼐墒购找拦δ芪陕乙鹩?,粗滦杂湍搴裰氐囊彻壬硖寤疃偈奔竟任氯炔寡康瓤裳挂趾找朗蛊浼跎僖鹂髦??赫依病变过程有蓄积、发作、平息三个阶段。 赫依病变的形式分太过、不及、搏乱三种形式。太过表现消瘦、皮肤青、喜暖、身颤、腹胀、便秘、多语、头晕、体力衰弱、睡眠不佳、感觉迟钝等赫依秉性增多的症状不及表现乏力、少语、身感不适、反应迟钝等赫依秉性减少的症状搏乱是赫依秉性紊乱的症状。 赫依病变部位可遍及全身表里上下主要累及在肾、髋、心脏、大肠、骨、关节、皮肤、耳等部位。 协日症变 协日属火有热、锐利等秉性所以协日病发病较急病变过程快易流行、高热、刺痛较严重。多见于青壮年及协日个性者。 引起协日病变的外因有?过食辛、咸、酸味热性、油腻的食品?过度劳累、长期日晒、焦急等锐性活动过度?时季气候异常变热?跌伤、热病传染、温热施治过量等。以上原因皆可诱发协日盈症病变。反之清、冷、淡的饮食长期处于荫凉寒冷的环境清凉施治过量等可使协日减少引起亏症。 协日病变过程有蓄积、发作、平息三个阶段。 协日病变形式有太过、不及、搏乱三种。太过表现为发热、口渴、黄染、下泻等症状不及表现为体温低下、身体发冷、皮肤发青等搏乱表现协日紊乱的各种症状。 协日病变虽循于全身但主要累及肝、胆、小肠、血、汗、眼、皮肤等。 巴达干病变 巴达干属水、土有重、冷等秉性所以巴达干病变发病慢变化少病程长痊愈慢疼痛钝、弱。临床多见于少年儿童及巴达干个性者。 巴达干病变的内因是其本身。外因有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饮食过量受冷、潮湿、长期不活动时季寒冷清凉施治过度等。 以上为促使巴达干发生盈症病变的外因。与此相反热锐、轻性的饮食过热的环境活动过度热性施治过度等则压仰巴达干引起亏症。 巴达干太过则身体发凉食物不消身体沉重、倦怠关节松软唾液、鼻涕增多不及表现为头晕、心悸等搏乱表现为巴达干七种秉性互相干扰的症状。 巴达干病的循径为头、舌、胃、肾、膀胱、肺、饮食精微、肌肉、脂肪、精液、大小便等。 血病 血病类似于协日病热锐性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临床上多见于壮年及血协日个性者。 血病有三种形式太过、亏损、搏乱。太过表现为眼、面发红头痛、发热口腔牙龈溃烂鼻衄咳血便血尿血疮疡等亏损表现为身体衰弱头晕耳鸣眼花心悸气急口唇发白月经失调等搏乱则为血热增多的各种表现。 血病变主要累及肝、血脉、眼、鼻、头等部位。 黄水病变 黄水发生太过、不及、搏乱变化损害身体称为黄水病变。黄水病与协日、血合并则为热性病变与巴达干、赫依合并则为寒性病变。因此引起血、协日热的因素即可引起热性黄水病引起巴达干、赫依病变的因素即引起寒性黄水病变。 黄水病变的形式有增多、耗损、搏乱三种形式。黄水增多是由于消化功能不佳血液清浊分泌不良血之浊返流入精微之道使元气混浊而黄水增多表现全身生疮皮肤瘙痒肌肉肿胀毛发脱落关节肿痛皮下囊肿等黄水亏损是由于大出血、长期营养不良等因素使黄水产生减少所致表现为全身干瘦、乏力皮肤无弹性黄水搏乱主要表现增多的症状。 黄水病虽然累及全身但主要累及皮肤、肌肉之间的组织腹腔关节腔等。 虫病 由致病虫引起的疾病叫虫病合并巴达干、赫依为寒性病变合并协日、血为热性病变。致病虫主要分为寄生虫和粘虫粘虫主要合并血、协日引起瘟疫症、皮肤病等热症并有传染性寄生虫则引起肠道寄生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治则与治法 蒙医治疗强调“治未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素”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原则。但对不同的疾病须遵循不同的治疗原则。 赫依病强调温暖舒适的环境用温性药物补养身体精心护理协日病采取给轻凉性饮食在凉爽环境中休养用属水元成分的凉钝性药物和清泻疗法清除协日热的治疗原则巴达干病主张热糙性饮食保暖用属火元的药物补火温同时催吐巴达干寒的治疗原则血病采取凉性稀薄饮食在阴凉处休养用属水元成分的药物和放血治疗等降血热的治疗原则黄水病给干燥、柔和饮食在温暖干燥处休养用属气元成分的药物及温泉等疗法以调火温而燥黄水为治疗原则虫病和粘毒病采取给糙、凉性饮食在清凉安静处休养严防传播用杀虫、杀粘药物治疗的原则。 不同的两种病变发于同一个部位时应密切注意其患病部位的个性然后根据病情采取交替治疗或一同治疗的原则。主病未平息或转变为其它疾病时采取医治后者为主的原则疾病本质与外表相反时采取先确诊其本质治本为主的治疗原则。 对于三种以上疾病并发的聚合症采取保护胃火温调理三素的原则同时根据疾病本质、发病部位、病势强弱等情况对症治疗。 蒙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彩概括起来有根据病情施治的滋补疗法、消减疗法以及系统四施法。此处着重介绍系统四施法。系统四施法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起居疗法、药物疗法、外治疗法。其中饮食疗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安排有益的饮食如热性病者安排清淡除热的饮食寒性病者安排生热祛寒的饮食体质虚弱的病人安排滋养身体的饮食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痊愈有很大帮助。
/
本文档为【蒙医药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