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马礼堂养生气功-坐功

马礼堂养生气功-坐功

2019-01-17 10页 doc 95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马礼堂养生气功-坐功坐功是静功里最要紧的一个环节,不管是道家、佛家、儒家,都是用坐功来入静,坐功是入静的第一步。坐功有静坐功和动静兼修之坐功。 静坐功为一般养生者大同小异万法归宗之妙谛,宋儒理学派提倡静坐,说是涵养性中天,周、程、朱、张以及邵康节都是在静坐上验功夫。程颐闭目静坐,杨时不敢进门惊扰,站在门外等着老师收功。天下大雪,杨时立在雪中,等程颐收功时,门外雪盈尺许。所以学术史上有程门立雪的掌故,杨时成为宋代大儒,其尊师学道之诚为后世楷模。释家有坐禅法要,道家静坐修行载于许多典籍中,如《周易参同契》、《性命圭旨》、《性理大全》、《太上道法经》...
马礼堂养生气功-坐功
坐功是静功里最要紧的一个环节,不管是道家、佛家、儒家,都是用坐功来入静,坐功是入静的第一步。坐功有静坐功和动静兼修之坐功。 静坐功为一般养生者大同小异万法归宗之妙谛,宋儒理学派提倡静坐,说是涵养性中天,周、程、朱、张以及邵康节都是在静坐上验功夫。程颐闭目静坐,杨时不敢进门惊扰,站在门外等着老师收功。天下大雪,杨时立在雪中,等程颐收功时,门外雪盈尺许。所以学术史上有程门立雪的掌故,杨时成为宋代大儒,其尊师学道之诚为后世楷模。释家有坐禅法要,道家静坐修行载于许多典籍中,如《周易参同契》、《性命圭旨》、《性理大全》、《太上道法经》、《大成捷要》、《盘山语录》、《太清观天经》等。释道两家为出世之人,其环境与儒家不同,他们采取五心朝天、子午合十等坐法,比较难,一般人不必如此,只要在蒲团或床上坐稳,舒适自然,使大气运行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之中,无阻碍淤滞之处,则疾病不生,从而获得益寿廷年之效。 一、自由式 在凳子或床边上,其高度以大腿放平,小腿与其垂直,舒适自然为宜。两腿分开,宽与肩同,两脚踏地,两手置于鹤顶穴之上。另外还有一种姿式,两手放在肚脐下,掌心朝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下),使心火下降。(图1)还可以两腿稍向前伸,左脚放在右脚面上。总之以舒适自然不加勉强为原则。道法自然,率性之谓道。   图1       二、盘膝式 坐在蒲团或床上均可,将左腿屈膝放在右腿之上,右腿压左足,左腿压右足。上身自然端正,头顶天如泰山压顶,舌抵上 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目视鼻端。 如朱熹所云:“鼻端有白,我自观之。”心住灵台,神不外驰。张静虚云:“神一出即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曹真人云:“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弛气自定。”明代儒医李中梓很重视这两个人的说法。实际上这就是静坐收心法。孟子一再强调“求放心”。苏东坡闭气法、唐代柳宗元等所谓服气法,都是在定静中下功夫。苏东坡为了收心入静教人数息, 数至数千,气息微微若有若无,方得静中之兴趣。我幼年习静坐有咒语,假神仙以正人心,普照老人告我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以一念代万念,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之方法(图2)。   图2       静坐功有意守之说。有的说守上丹田,两眉中间,谓之玄关,也叫天心。有的说守中丹田,脐下一寸三分或三寸,有的说守肚脐,谓之空窍,也叫祖窍。有的说守外景,也有的说守涌泉或会阴,名之为下丹田。其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守什么都可以,这都是一种设想、止观、收心入静的方法,其归根是一,其终结是无,了解为空。儒家谓之至善,各是其是则可,是己非人则非。       日月通明 日月通明就是干洗脸之动作,历代儒医讲养生之术者都重视干擦脸这个环节。因为“三阳荣于面”医家详言之。如足阳明胃经之脉络起自承 泣穴,转而上升至额角上之头维,下经颊车、地仓,伸入胸腹,布满面部。而手阳明大肠经之脉,由食指尖端之商阳穴,循两臂走向肩部,伸入面部鼻两翼旁之迎香穴。手太阳小肠经由小手指尖端之少泽穴起,沿臂至肩胛,历肩贞、秉风、曲垣,入颈部天窗、天容,绕面部颧骨至耳屏之听宫。手少阳三焦经之脉,起于无名指尖端关冲穴,沿臂走向头部,历阳池、外关、循支沟、四渎出天井,入清冷渊、天牖转耳后翳风、 瘈脉至耳尖处之角孙、耳屏前之耳门、和髎,入眉梢处凹陷中之丝竹空。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面部目外眦之瞳子髎穴,上行入额角,转至耳后。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之睛明穴内,上升 入巅顶。而足厥阴肝经之脉经面部上入眼球而升于脑。干擦面部之动作可以加强经络气血的运行,日代表阳,月代表阴,通过干擦脸之按摩活动,阴经阳经都能通顺,所以谓之日月通明。尤其是年老气血衰微者,面色焦枯,皱纹出现,经过干擦脸可以变焦枯为红润,减去皱纹防止早衰。通过按摩之导引动作,经络气血可以直达指和趾的末梢,能治疗冬天脚腿冰冷,指甲焦卷,及未梢神经炎等疾患。 动作:当吸气时两手由身侧抬至面部,掌心向里,掌根骨放在颧骨下,掌心放在颧骨上向上推,使中指达到前顶穴处如洗脸之式,至吸气尽(图7)。呼气时两手用全掌按摩面部(图8),下行至胸前之乳中穴(图9),逐渐转为手指尖向下,行气至腹股沟之气冲穴,以意领气直达足次趾端足阳明胃经之历兑穴。一呼一吸为一次,可按8的倍数尽情进行。这一动作涉及到许多经络,而收效大者是足阳明胃经。干擦脸还可以作保健中之辅助功。       图7 图8 图9             双阳下降 双阳下降就是干梳头的动作。头为一身之主宰,乃清空之府,诸阳所会,百脉所锤,因此要特别修持,否则肝阳上越而头重脚轻,阳木发越则半边头痛而发生晕眩,膀胱经有病则头顶痛而昏沉。近年来所谓之脑充血、脑动脉硬化、脑溢血诸症,无一不与肝胆膀胱阳升而不能下降有关。双阳下降之动作,是以两手循足少阳足太阳经络导气下行,延及手三阳之经络,淤者通之,结者解之,蕴藏之寒、热、风、湿随气血的畅通而解表。气行则血行,虚者不期补而自补,实者不言泻而自泄。张仲景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吐纳导引、按跷、针膏,勿令九窍闭塞,旨在于斯。”这一动作引足少阳、足太阳之气流通旺行,既可以泻少阳与太阳之邪火,也可以通调有关脏器所有的气血,所以谓之双阳下降。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手由身侧上举,以小手指肚按在两眼睛明穴上(图12)。睛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起点,引气上行由顶巅而下(手不能接触而气势自行,沿脊柱两旁,下至足小趾尖端之至阴穴)。两手向下循按胆经之风池穴(图13).过锁骨,历渊腋,日月、京门、环跳诸穴(图14,15),以意领气直达足四趾尖端之窍阴穴和五趾端之至阴穴。动作时要注意头顶项竖,松腰塌胯,提肛缩肾,气自然下沉,两手下按时要自然放松,纯任自然,不许有丝毫勉强。此动作至少做8次,多至64次。             翻转听宫 这里所说的听宫,不是指耳屏前之听宫穴,而是指整个主管听声音的器官,也可以说是耳朵的全体。祖国医学早就说明各条经络都直接或间接与耳部有关,所以耳针能治多种病。近年来已将耳针穴位制成模型供临床上应用。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反应部位,如同一个倒立的人,所以对外耳进行揉按可以调整或恢复机体相应部位的生理机能,刺激神经,调节全身的功能,这就同于耳针的疗效。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手上举至耳部,以剑指按住小肠经之听宫、胆经之听会(图16),向上推按,经三焦经之耳门,达于头维、临泣(图17)。随呼气之势,两手鱼际穴压在耳屏上,使耳轮向前翻,以两手小指根之后溪穴顺颅息, 瘈脉、翳风向下揉按,转至手指经耳轮下部,呼气尽为一次(图18)。再随吸气之势,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揉按,少则8次,多可64次。       图16 图17 图18             五轮运转(眼部活动)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五脏之气都上通眼部,如肾有病则瞳子昏暗,甚至失明;肝有病则显现于角膜、虹膜之上,肝实则角膜、虹膜胀痛,肝虚则内陷而困乏;肺热则结合膜变红,肺虚则干涩而无光泽;心气虚则眼角干涩酸痛,心有实热则眼角发红而肿胀;脾虚则眼睑浮肿,脾实热则眼睑胀痛。眼周围之穴位通于五脏, 如脏腑之内伤外感都可以在眼部验之,所以揉按眼部穴位可以通调五脏之经络,抵抗外感风寒暑湿之侵袭而驱逐病魔,消除病灶,恢复健康。同时能治疗头痛头昏,对防止近视、远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都有一定的作用。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手上举,以剑指按在眼眶下胃经起点之承泣穴上(图20),绕到胆经的瞳子 髎穴、上鱼尾、丝竹空、鱼腰、阳白,直达额前胆经之头临泣穴(图21)至尽。随呼气吸气之势,剑指向内向下,经眉冲、曲差、入攒竹,揉按眼角之晴明,顺鼻梁而下(图22、23)。一吸一呼为一次,连续8次,多可64次,以眼发热,轻松舒适为度。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敲齿消虫(叩卤)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亏则牙齿动摇而脱落,肾气充足则牙齿坚强而有力。而牙齿除咀嚼食物外,活动的机会太少,在历代养生文献中对于牙齿活动特别重视。如苏东坡全集第十六册曰:“……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服药其力百倍。……其妙非言语所能形容。……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又云;“其法至简易,惟应常久不废,即有深功,若试行一、二十日,精神自觉不同,感觉脐下发热,腰腿轻快,面色有光。”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有如下记载:“夜半收心,静坐片时,……积精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又云:“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抵腭,齿宜数叩……。”因此经常坚持叩齿,则可以强固牙齿,促进消化系统之机能。要想保护牙齿之坚固,还必须节制房劳。 动作:吸气时上下牙齿相叩击,呼气时上下牙齿离开,如此8次,接着叩齿36次,格格有声,动作宜慢,自觉有热气通于脑内,如天热感可加倍叩击。 火炼全丹 肾脏为人身体中极为重要之脏器,在十四椎之下,左右各一个,当中为命门。命门为充气之所聚,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祖国医学认为是腰眼在腰之正中。火炼金丹是道家之术语,用命门之火锻炼真精,可以结丹。动作是用两手按在命门与肾俞之上,自上而下按摩。本节功有散风祛湿、驱寒温肌、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培养元气、强壮腰肌、挽救亏损劳伤、补益命门之火和止痛等作用。对防止腰肌萎缩、腰肾劳损、腰部扭伤,效果较好,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还有助于防止遗精,早泄、阳萎、 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动作:坐于硬木板床上,解开腰带,身前伏,两腿弯如圆弓,用手指摩脚心,这是预备式(图25)。吸气时,两手沿足太阳膀胱经之脉,引气至膀胱经之至阴穴(图26)。当呼气之时,两脚趾上跷,腿渐伸直,两手随呼气之势,由脚心涌泉穴,沿腿内侧肾经之脉,提肾水上升入于命门,至呼气尽(图27、28)。一吸一呼为一次。此动作至少8次,多可64次。汲肾水济命门之火,水火既济,百病全消。         热消鹤顶 寒逐犊鼻 两膝盖上下左右之穴位,为足三阴三阳合穴之所锤,外感内伤留聚于此。通过膝关节之活动,补正气驱邪气,收效极快。动作:以两掌劳宫穴按在两膝盖之鹤顶穴上,以两手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扣住膑骨下的膝眼和犊鼻(图31),随吸气之势由里向外揉按;随呼气之势由外向里揉按。吸气上提,呼气放松,一吸一呼揉按一圈,以膝部发热,舒适为度。此动作少则8次,多可64次。中医实践经验认为,腿为肾之路,膝为腿之柱,外感侵袭则膝肿痛麻痹,肾脏亏损则膝软而无力,屈伸不灵,故膝关节疾患应多练之。   图31       旋转乾坤 本式动作能活动肩、肘、指、腕及胸背各部筋肌,疏通上肢所有的经络,都是圆的动作,所以名之为旋转乾坤。对于肩周炎、露肩风、上肢各关节之拘挛麻痹、胸怀胀满郁闷都有较好的疗效。 动作:随吸气之势,两手阳掌,向前向上抬,边抬边旋转,抬至胸前变为阴掌(图33),边曲臂,两手变为爪形戳至胆经之肩井穴处(图34、35)。随呼气之势两手沿气户穴由腋窝向身后展开,掌心向上合谷贴于肾俞穴上,五指舒开,身向前俯弯腰,两臂尽量向后展开,至呼气尽(图36)。随吸气之势,两手随臂经两侧向前上方划弧(图37)至胸前,两掌外旋,转变为掌心向里向下,劳宫穴对准曲泽穴(图38)。吸气尽随呼气之势两掌内旋,五指舒展开,翻掌向外,指尖相对向前推,两臂撑为乾坤形,高度与膻中齐,两眼平视外劳宫(图39)。此动作也可以用并式呼吸。初学者二呼二吸为一次,熟练后,可一呼一吸为一次,至少8次,多可64次。动作要求柔和,不要矜持发出僵劲。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神龟探穴 这一动作为加强任督二脉之活动,可为小周天之补助功。 动作:两腿放平,坐于硬板床上,两手置于腰后命门穴处(图4l),随吸气之势,两手沿膀胱经和胆经向下循接(图42),顺弯腰之势,两腿弯屈,两手沿腿外侧胆经之脉推至脚背,四指向前,大拇指压在公孙穴上,同时头向前探,下颔尽力向前伸,两手握住脚尖向里扣(图43),随即搓脚心之涌泉穴,至吸气尽。呼气时,两手由两腿内侧向上循按(图44)至小腹,两手收回置于命门穴处,腰和头也恢复原来姿势。此为一次神龟探穴动作,至少8次,多可64次。 图4l 图42 图43 图44         仙鹤腾空 这一动作,顺式逆式都可以,为自然收功之式。 动作:坐于床沿或凳上均可。大腿放平,小腿与其垂直,两臂自然放松下垂于身侧(图45)。随吸气之势,沉肩坠肘,两臂自然抬起,掌心向下为阳掌,抬至高与肩平,吸气尽(图46);随呼气之势,两臂自然徐徐下落(图47),如仙鹤展翅腾空,动作轻舒而柔软。起落自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达四肢末梢,心境自然安舒。       图45 图46 图47            
/
本文档为【马礼堂养生气功-坐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