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2017-10-17 33页 doc 67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姓名:池春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指导教师:胡惠闵 20070501 论文摘要 师徒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本位的教师培训方式,已在中小学得到较为普遍 的应用。在师徒制的现有研究中,较多是关于师徒制的实践研究,对所存在的 闯 题及其改进措施的探讨基本上是经验的、就事论事的,缺少关于师徒制产生 发展 背景的历史梳理,以及理论上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重 新审 视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师徒...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 姓名:池春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指导教师:胡惠闵 20070501 论文摘要 师徒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本位的教师培训方式,已在中小学得到较为普遍 的应用。在师徒制的现有研究中,较多是关于师徒制的实践研究,对所存在的 闯 题及其改进措施的探讨基本上是经验的、就事论事的,缺少关于师徒制产生 发展 背景的历史梳理,以及理论上的系统分析。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重 新审 视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师徒制,我们发现,师徒制面临着很多变革需求。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进行较为系统的历 史梳理和理论研究,以期为我们正确认识师徒制的概念、作用,改进师徒制的 实 施提供一个思考的视角。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师徒制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梳理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 论解读,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对师徒制在制度建设、运作规范、文化建构上 提出的变革要求。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制度、运作、文化三个方面对师徒制展 开研究。第二章主要讨论师徒制作为一种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其中还存在哪些方 面的缺陷;第三章侧重讨论在教育实践中师徒制的具体运作实施及其存在的问 题;第四章主要探讨在带教过程中结成的师徒关系的种类、属性及所映射的教师 文化问题。第二、三、四章着重师徒制现状与问题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最 后,从师徒制建立的理论假设及师徒制与学徒制的区别这两个角度对师徒制的作 用做了重新审视,并提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师徒制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师徒制教师专业发展 V ABSTRACT Asallimportantw yofschool-basedteachertraining,mentoringhasbeenused widelyinelementaryschoolsandhighschools.However,itexistsjustasakindof experienceinthschoolpractice.Itshistorydevelopmentresearchisabsentin he exitingresearchofmentoring.Thediscussionontheproblemsandimprovementof mentoringisbasicallyexperientialandfragmentary. Thisstudytriestomakeamuchmoresystematichistoryandtheoryresearchon mentoringbasedontheteacherprofessionaldeve opmentbackground,mainlyusing documentresearchway.Providinganangleofviewforpeopletorefieetthe conception,functionandimprovementofmentoringisthisstudy’smainaim . Firstly,thiss udy廿redtheevelopmentofme oring’Shistory,andmadea theoreticalinterpretationabout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whichbrought forwardsometransformationtomentoringonts ystem,implementandculture.Then, thistudyiscussedth setransformationsintur ,em#asizingonthementoring's actuality,problemsexistedintheschoolpracticeandtheinfectionhatwou ldhaveto theteacherprofessionaldeve opment.Thesecondc apterdiscussedabouthowthe mentoringwagfoundedanhowaboutitsdeficiency.Thethirdchapterconcerned howthementoringWascarriedoutintheducationpracticeandwhichproblems existedinthispracticalprocess.Thecategoriesandattributesofr lationshipbetween masteredteacherandnewteacherinmentoringpractice,thecultureproblems indicatedbythisrelationshipwerestudiednthefourthchapter.Finally,thisstudy reconsideredthfunctionofmentoring,basedontheanalysisofmentoring’Stheory hypothesis,thedifferencebetweenm toringandapprenticeship.Andthe improvementsuggestionwasmadeintheendofthistudybasedonteacher professionaldeve opmentbackground. Keywords:mentoring;teacherprofessionaldeve opment VI 图表目录 图2-l师徒制建立、完善过程“26 图5?1新教师第一学年教学态度阶段图???69 表1.1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几种研究?17 表1-2师徒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24 表2-1浙江省瑞安市第四中学一对师徒的课程表??32 表2-2上海市打虎山路第-d,学师傅带教情况自评表37 表2?3上海市打虎山路第-d,学徒弟成长情况自评表??”37 表2-4新教师对指导者指导的评价??38 表3-1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带教书???44 表3?2上海市打虎山路第-d,学青年教师听课诊断处方?一49 表3?3日本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52 表5-1新教师最常遇到的24个问题70 表5?2师徒关系的机密程度?72 IX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盟三:垡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闭.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盘越 日期:兰12 :!! III 导师签名:屋盟塑 日期: 一、问题的提出 引言 从师范院校的学生,到担任实习教师、成为学校正式聘用的新教师,这对每 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经历急剧的转变。以83份世界 各国的实证研究为基础,Veenman1984总结了新教师最常面临的24个问题,如 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动机、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等等。面对众多的问题,学校往 往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任其自生自灭,在试误中孤独地挣扎。。国内学者通过 对广东珠海、佛山、中山等地教龄两个月至一年的新教师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 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到的突出困难是在处理与人的关系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 是:1处理与家长及校外有关方面的关系问题;2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方面 的问题;3处理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为了帮助新教师顺利地适应工作,许多国家开始倡导导引制度induction, 为新教师尤其是任教第一年的新教师提供系统的支持和训练。给新教师安排指导 教师mentor是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例如在美国和英国,师徒制度在二十 世纪的八十年代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实,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 会面临不同的困惑和问题,都会有寻求引导与帮助的渴求。因此,师徒制对于教 师,不管是新教师、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都会很重要。师徒制的 有效实施不仅可能对初任教师开始适应教师职业生涯会有一定帮助,还可能会促 使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它也可能使学校中卓有建树 的教师所代表的学校文化得以传承。 但是,由于国家的相关教育法规只是简单地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对 师徒制的具体做法做出统一规定,各个学校师徒制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学 校很 重视,做得比较规范;而有的学校则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致使在目前中小学的 教师培养实践中,师徒制更多的只是一种经验形式,对师徒制的合理构建、师徒 制的运作及其问题等缺乏理性的思考。 国外对于师徒制的研究主要是在有关新教师的研究中论及,更多的侧重于对 师徒制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师徒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的研究。如在日本,师徒形式的 新教师培养主要体现在新任教师研修制度的校内研修中。它对初任教师、指导教 。 Veenman1984,S.Perceivedproblemsofbeginningteachers.Reviewofeducationa lreaearch,v01.54,no.2,pp. 154-155. o王小棉:新教师入职初期所遇困难的研究一兼析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4 期。 o冯生尧:《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未发表博士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02,第3页。 1 师以及校长、学科专员、辅助教师、学校中的其他老师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如 对初任教师,它规定初任教师都要参与校内研修。每个初任教师都有相应的指导 教师,负责初任教师的校内研修。指导教师要在校长及教导主任的指导下,为初 任教师的校内研修制定年度计划,填写培训日志,汇报培训实际进行情况以及有 关培训会议的详细评论,并作好指导的后续工作。。根据文部省拟定的《年问研 修计划要领》,每学期指导教师的指导重点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有“成绩 单的制作和各种薄侧报表的整理”,“学生午餐指导与清扫工作指导”等。。日 本对新教师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初任教师研修制度中对 其做了统一的规定。 在美国,由于实行的是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因此各个卅I的教师入职指导 计划不尽相同。但是“师徒结对带教”是一种被美国中小学广为采用的新教师培 训模式。由具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expertteacher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具有 很强的教学能力,不仅能给新教师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帮助新教师把 教学 理论迁移并运用到工作中去,还能够精通问题的诊断,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同时他们还要评估新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了使这种传统的模式在信息化 时代继续发挥其作用,美国教育界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完善这一模式,包括对带 教者素质的研究和探讨;建立带教者支援系统:新教师支援网络等。。 英国1972年的《詹姆斯报告》把在职培训作为师范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强 调在专业培训阶段中的“入门指导年inductionyear”:针对完成专业培训第 一年学习已经领到教师执照的学生,要在受聘学校工作第一年接受该校专业指导 教师aschool?basedprofessionaltutor的监督和指导。英国的初任教师 法令性入职引导制度中,对初任教师和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如 规定每一个初任教师都有一名指定的指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指导一至多名 初任教师,如果学校中有两个以上的指导教师,还需要引导协调者Induction Coordinator协调他们的工作。指导教师直接管理初任教师,一般资历较深, 校长也可以成为指导教师,他们自身拥有丰富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完全了解 引 导期的要求。” 为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实施了新教师指导计划,其中包括为新教师安排导师, 并规定了导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提出理想的导师模式应该是良师益友型 。 JayMoskowitz,Meriastephens1996.FromStudentofTeachingtoTeachersofStud nts:TeacherInduction aroundthePac渗cRimTheU.S.DepartmentofEducation.p28-36. o李尉会:《初任教师研修制度之研究》,台湾书店印行,1988年IO月版,第19.21页。 o许明,黄雪娜:《从入职培训看美国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学》,2002年第2期。 o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贵州教育出版杜,1990年版,第90页;陈科妮:‘英国新教师 入职培训政策研究》,未发表硕士论文,首都师范丈学,2005年,第16.18页。 2 criticalfriend。导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批评,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新教 师能够接受的方法给予帮助等等。o 在我国,对于新教师也有类似的入职引导。我国于1994年的《关于开展小 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中提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校应该为每位 新 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采取备课、说课、听课、评 课、检查作业批改、考核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 带”的作用。@我国教育部、国家计委于1978年颁布的《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 行规定》里面规定特级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关心和帮助新教师”,对特级教 师的奖励包括“给他们以适当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培养新教师”。@国家教委 1986的教师职务条例也明文规定,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除了自己具有较 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外,还要求指导比自己低一级别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 作,以及承担培养新教师的任务。这些文件都充分肯定了师徒制的作用,但都没 有对师徒制的具体做法作出详细规定。我国有关师徒制经验形式的文章不少。例 如,中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先后带教了30余名中青年教师,在她的指 导下许多青年教师都感到收获颇丰,同时带教过程也促进了于漪的自我反 思。回 国内有关师徒制的专门研究有一些,但还不是很多。台湾学者陈嘉弥,饶见 维对有关师徒制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师徒式专业成长这样一种教师专业发 展方式。他们从理论上对师徒式专业成长方式的可行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行了探讨,也有部分研究以小样本的量化研究来佐证师徒式专业成长方式的优 越性。@他们论及的师徒制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与师资培育机构的实习生之间结成 的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强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进行合作,中小学应该承担起培养 教师的责任,旨在呼吁改进教师培养中的实习环节,从而来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 水平。 在大陆,沈莉、陈小英、于漪等人于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对中、美、 英三国的师徒制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跟踪比较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 在比较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师徒制的策略。@据笔者了解,国内采用此 方法对师徒制进行跨国研究的文章唯此一篇。 o李方,钟祖荣主编:‘教师专业与发展机制:教师专业化国际研究译文 集》,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第201.203页;王斌华:《澳大利亚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152-156页。 o苏林、张贵新:《中国师范教育十五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244页。 o吴圣苓:《师典》,上海人民教育出版杜,2004年版,第576页。 o张贻复,张徐顺:《在于漪老师指导下一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纪要》,‘人民教育》,1985第9期。 o相关内容参见陈嘉弥著“现代实习辅导教师师傅之角色分析及探讨”,收录于台湾师范教育学会主编: 《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师大书苑出版社,1998年,第155.175页;陈嘉弥:《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之概 念及其实践经验》,发表于1997年6月台湾台东师范学院举办之偏远地区教育实习的困境与展望学术研讨 会;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玑五旃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29-35页。 o沈莉、陈小英、于漪:r师徒帮带”的教师培训模式??中美英青年教师职初岗位培训比较研究》,《外 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5期。 3 国内硕博士论文中有关师徒制问题的研究有两篇,分别是冯生尧博士2002 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周伟红2004年的 硕士 论文《中学新上岗青年教师导师制研究??以常熟市中学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例》。 前者就“指导教师的支持”这一纬度展开了详细深入的理论探讨,具体涉及到影 响指导教师支持的因素、指导教师的支持方法、学科之知上的支持与发展、教法 之知上的支持与发展、课堂管理上的支持与发展等方面。。对于师徒制中除指导 教师支持这一问题以外的其它问题并未涉及。后篇硕士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 方法对常熟市部分学校的师徒制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从指 导教师、新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份研究相对来 讲,涉及的面比较广,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地区师徒制运作的概貌,但也正是由此 导致了对师徒制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另外文中混淆了师徒制与导师制两个不同 概念,将师徒制等同于导师制。。 国内有关师徒制的经验性总结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师徒制实 施的必要性及作用;2师徒制的特点;3师徒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 进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国内外有关师徒制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 缺少关于师徒制产生发展背景的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这会限制我们对师徒制内 涵的正确认识,影响到它在实践中的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师徒制存在的问题及 其改进措施的探讨基本上是经验的、零碎的,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分析。本论文试 图一方面梳理师徒制的发生发展脉络,并在总结大量有关师徒制的已有实践探 索、经验总结和部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运作、师徒关系这几个角度对 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师徒制 的概念、作用,改进师徒制的实施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视 角。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对研究项目的一个初步设想,“包括问题 的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的步骤和进程、所期待的研究结果以及检验结 。冯生尧:《指导教师的支持和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发表博士论文,香港 中文大学,2002。 o_I古】伟红:t中学新上岗青年教帅导帅制研究??以常熟市中学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例》,未发表硕士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2004。 o参见胡永新:《对以老带新活动的思考》,《普教研究》,1997年第2期;杨莉君:《论师徒制教师教育模 式的改造》,《师资培养》,2005年第9期;赵昌术:《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 《教帅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张弧平、韩俊江:《师徒帮带辨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第12 期;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腱》.四川教育出版杜,2004年版,第127.130。 4 果的方式等。”?以下将对本研究设计中所包含的研究问题、关键概念、研究方 法和研究过程作简要说明。 一研究问题 1.师徒制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它与职业领域的学徒制存有怎样的关系?教 师专业发展对师徒制提出了哪些变革要求? 2.师徒制作为一种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它存在哪 些问题与不足?该如何改进? 3.师徒制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实施的,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在教师专业 发展背景下该如何改进? 4.师徒制中存在怎样的师徒关系?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该如 何完善? 5.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该如何看待师徒制的作用? 二关键概念 1.初任教师、新教师 一般认为,新教师noviceteacher、newteacher是指已经入读了师范 教育课程的师范生,以及已经从师范院校毕业但仍处于入职期少则1年,最长 可达5年,尚未完全适应、胜任教学的教师。中文翻译为新手教师、新教师等, 与经验教师相对。而初任教师newjoinedteacher、beginningteacher则一 般是指已经入职的新教师,新任教师、入职教师、新入行教师等指的都是这个意 思。新资格教师newqualifiedteacher与初任教师同义,但是强调了资格条 件。本论文中涉及的初任教师与新教师同义,并采用麦克唐纳对新教师的界定: “新教师是一个已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包括学生阶段教学实践的教师;他 已被授予临时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他负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具有教学经验 的教师所需负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相同的;同时,他或她正处于从事 这个 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第一年。”回这里,初任教师也称为徒弟。 2.老教师 这里的老教师也称为师傅、有经验的教师,主要是从教育教学经验上加以界 定,是指由学校专门指定任命的、旨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发展新教师专 业能力的经验教师。一般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期间和新教师 在刚开始教学的引导induction期间,会给新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教师。 3.入职辅导 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有inductiveeachereducation、inductionprogram、 o威廉?维尔斯曼著,袭振国主译,窦卫霖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 页。 。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l页。 5 inductiveraining等,翻译为入职辅导、入职教育、入职培训等等。是指为 初任教师提供的为期至少一年的有计划、有系统而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其目的在 于帮助初任教师克服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少挫折 感,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经常采取的策略是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初任教师进行辅 导。 4.师徒制 目前对师徒制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以下两个概念与本文中所指的师徒制涵义 最为接近: 1新教师指导计划。是_个安排有序的计划,意在专门向新教师提供至 少为款一年的系统而持续的帮助。提供这种帮助的人就会被专门委任此项责任。 o 2教学指导。所谓教学指导,简言之,就是安排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来担 任初任教师的指导教师导师或师傅,与初任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传、 帮、带。这是一种非常经济而有效的入职教育形式。一股来讲,在教师入职教育 领域,mentor一词指“指导教师”:menioring一词指“师徒式教学指导”,简称 “教学指导”。。 从宽泛意义上来讲,师徒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三种情况:?为提高师范生实 习质量,师资培育机构尚未毕业的实习生与中小学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为帮助 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尽快成长,校内老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为帮助一些已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校内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或 校外知名教师与校内教师结成师徒关系。本文论及的师徒制主要针对上述第二种 情况。 5.教师专业发展 侧重于不同的角度可以获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界定。本文所论及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政府、学校、同事及自身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下,通过 一定的培训、培养和教师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 度、反思能力和专业发展需求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渐进变化过程。 三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 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 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要使所选择的 研究方法相对正确和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 。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仝书》第五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l页。 o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4.第100页。 6 在教育研究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 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 2.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有各自的特 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相互代替。在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 要注意它们之问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中,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 相互结合,配合使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师徒制发展历史的追根溯源,理清师徒制的历史发 展脉络,为人们正确认识师徒制提供一个视角;同时在梳理分析师徒制建立和师 徒制具体运作的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师徒制实施中存在 的问题与不足,为师徒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改进的思路和切入点。 此研究的出发点决定了本文最适合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 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研究法既包括定性研究,又包括定量研究。 狭义 的文献研究法仅仅指定性研究。圆本文所采用的是狭义的文献研究法。 同时,为了更好地反跌师徒制运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还辅以以下几 种研究方法: 1.对比法:通过将国内外师徒制的具体实施与运作过程进行比较来分析师 徒制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尝试,以更开阔的视角来分析师徒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决策略。 2.访谈法:通过对个别学校中的相关领导、师徒进行访谈来收集师徒制在 学校中实施的相关实证资料。 3.实地观察法:观察某一所学校师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几次活动比如新教师 和老教师的听课一评课活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等来获得师徒制运作资料。 四研究过程 本项研究所经历的研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确定研究问题并拟定研究计划 笔者自研究生入学以来一直比较关注有关新教师方面的问题,在平常的学习 中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于2006年5月正式确定此研究题目并拟定了较 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阶段、收集资料 的途径和方法、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安排和时间分配等。 2.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的原则为:只要有可能,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 1文献资料收集。笔者主要查阅了教育辞书、教育百科全书、教育年鉴、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j版社,1995年8月版,第4、114?115页。 o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牡,2000年7月版,第J49页。 7 教育政策文件、教育类相关资料汇编等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有关师徒制的一手资 料;收集了教育类相关报纸和期刊、教育专著、教育类教科书、硕博士论文等文 献中有关师徒制的研究资料、翻译国外有关师徒制的相关书籍和论文来获取二手 资料。同时通过收集整理个别学校带教活动的相关资料,包括带教协议书、师徒 结对名单、新老教师带教计划书、带教评价表、带教小结、师徒带教随笔等,获 取师徒制具体运作的文献资料。 2访谈。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带教活动的现状及问题,本文辅助采用了访 谈的方法来收集资料。 第一种是随机的、非正规的访谈,主要是为了了解某些教师对带教活动中某 些问题、某些做法的看法,除了访谈问题是既定的,访谈对象、访谈时机、访谈 地点都是随机的,这类访谈的记录通常是在访谈结束后补记。 第二种是正式访谈,笔者采用半开放式的方式对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一 对师徒进行了访谈,主要用于了解整个带教活动的运作过程,带教活动的方式、 教师对带教效果的理解等,访谈之前事先准备好粗线条的访谈提纲,但会根据访 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内容作调整,同时也鼓励访谈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双方进 行交流。主要采用现场笔录或录音的方式,访谈结束后对记录作整理。 3实地观察。此外,还参加了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一次师徒结对 活动,两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一次公开课比赛,三次听课一评课活动,了 解师徒制的运作和相关影响因素。 3.资料的鉴定与评价 在收集完相关资料之后,接着对资料做批评性评价,它包括外在批评和内在 批评。外在批评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回答文献是否真实、可靠。内在批评在 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是文献内容本身。 4.资料的综合分析与整理 对已经收集并经过评价的文献内容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并从中得出研究 结论。形成结论的过程力求实事求是,始终保持研究者的中立研究态度,并尽量 拓宽分析问题的视野,努力避免因研究者个人的知识结构、主观看法而影响对历 史的认识,尽量做到历史的、逻辑的、辩证的分析。 另外,对文中所引用的第一手访谈资料采用字母、数字与日期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了编码。字母表示访谈对象的姓氏,字母后面标注的是访谈日期。比如 W卜2005?05?15,即表示文中接受访谈对象的姓氏第一个字母为“W”,由于同时 有多个这个姓氏的被访谈对象,因此用阿拉伯数字加以区分,比如这里的“l”, “2005?05?15”则表示访谈的时间为2005年5月15日。 三、论文思路 本论文研究思路大致如下: 引言部分在梳理有关师徒制已有研究基础之上,指出了有关师徒制现有研究 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对师徒制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对师徒制运作实践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改进措施进行理论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并 对本文的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作了一个交代。 第一章首先对师徒制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梳理,笔者认为这 是开展师徒制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认识了它的发生发展历史才能正确把 握师 徒制的概念,从而明确论文研究的主题。接着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理论解读, 以便更好地明晰不同的研究取向及基本思想,把握现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 列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对师徒制提出的变革要求。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在制度建设、运作规范、文化建构上对师徒制提出的 变革要求,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制度、运作、文化三个方面对师徒制展开研究。 第二章主要讨论师徒制作为一种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其中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缺 陷;第三章侧重讨论在教育实践中师徒制的具体运作实施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 章主要探讨在带教过程中结成的师徒关系的种类、属性及所映射的教师文化问 题。第二、三、四章着重师徒制现状与问题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是讨论与建议。在前面几章研究基础之上,从师徒制建立的理论假设 及师徒制与学徒制的区别这两个角度对师徒制的作用做了重新审视,最后提出了 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师徒制的改进建议。 第一章师徒制与教师专业发展 “师徒制”,在有的学校也被称为“以老带新”、“师徒帮带”、“师徒结对”、 “带教”或“青蓝工程”,虽然名称不同,实属同一概念。作为一种经验形式, 师徒制已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目前有关师徒制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师徒制 经验如何传承的问题,而对师徒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关注得很少。为什么在初任 教师入职辅导中会采用师徒制?它具有怎样的发展过程?现在的师徒制具有哪 些类型?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师徒制将面对哪些挑战和变革需求?对这些问 题的回答是正确理解师徒制概念的前提。只有梳理一般职业培训中学徒制、教师 职前教育、校本培训的认识演变过程,才能正确认识师徒制的发生发展历史;只 有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师徒制才能实现其本质意义。 一、师徒制的发生发展 一一般职业培训中学徒制的演变 1.古代职业培训中的学徒制 梳理师徒制的历史须从古代的学徒制说起。人们一向认为学徒制度起源于欧 洲中世纪行会组织中的一种教育形式,但学徒制本身可以追溯到古代甚或是更早 的原始时代。而在人类进入有史时代之后,传授与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有意识 的活 动,便产生了学徒制度这种最简单的形态。? 学徒制的最初形式是父亲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儿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 工业作坊逐步扩大,仅仅靠父亲和自己的孩子己不能维持,必须招收其他年轻人 到自己的作坊里来做帮手,并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于是原始的学徒制逐渐演 变为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到了中世纪,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手工业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行会组织成立并对学徒制做了明确的 规定。圆行会从只是承认学徒制的存在逐渐转变为监督学徒制度,并将之置于自 己的控制之下,学徒制度逐渐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为公共性质的制度。到14、 15世纪学徒制在欧洲达到鼎盛,时至16世纪,随着自由贸易的扩大,行会趋于 瓦解,而学徒制仍旧通行。 2.学徒制瓦解,职业教育兴起 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之间,欧洲主要国家先后通过产业革命 实现工业化,即以机器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新机器的发明和机械化、专业 。绑谷俊夫著,肇永和、王立精译:《技术教育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lI.12页。 o周蕖、司荫贞主编:《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10 化的大工业生产大大加速了旧的学徒制的崩溃。首先,大工业生产增加了对一般 劳动力的需求,在吸纳了很多原先从事家庭劳作和一部分手工业者后必然使原先 从事技艺传授的人大大减少。其二,工业生产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使工 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手工业者因无法与大工业竞争而变得非常不稳定。手工 业性质发生变化,学徒更多的被当成劳动力使用,人们拜师学艺的热情有所减退。 其三,机械化、专门化的生产使每个劳动者从参与一种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转变为 只参与某一道工序的生产,整个手工业生产的秘密因工序的划分而破解,手工业 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工人只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简单的操作便可从事生 产劳动,这激发了儿童和家长迅速获得工资的愿望,并认为拜师学艺耗时而 没必 要。技术进步带来的上述种种影响加速了学徒制的灭亡。同时随着《工匠、徒弟 法》的废除和《济贫法》的修订,旧式的学徒制度已不再为了职业和社会的共同 利益而受到统治,也没有通过法律要求强制执行的约束,终于不得不自行消亡。 国 学徒制瓦解之后,代之而起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提高和市场扩大的进一步需求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世 纪与20世纪之交,以电力为动力的机器体系逐步取代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体系, 实现了生产工具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复杂化和产品的多样化,这也使得原先由 于机器生产简化工作职能、降低对工人技能需求的趋势,转为对工人技术与文明 修养的需求一即工人如不能看懂图纸,便无法进行操作。不仅要能够操作机器, 还须了解机器生产的一般原理,并以文明的态度对待越来越精密的部件和机器, 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情况与新要求。。其次,科学技术从生产生活中分离 出 来变成脱离直接经验的独立知识体系使得过去那种准劳动力的培养方式无论是 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生产方式的 改变也要求劳动培养形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即由过去那种在生产过程中以师傅带 徒弟的传统方式转换成另一种在生产活动之外集中培训的现代方式??现代学 校职业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从初等职业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 以至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 3.现代学徒制的建立 然而,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暴露出一些弊端。首先,很多学校的 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其次, 由于原先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在与职业现场平行的学校中进行的,学校能供学生操 。细谷俊夫著,肇永和、王立精译:‘技术教育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32页。 。陈桂生:‘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帅徒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熊苹:《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未发表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第5页。 1l 作的技术设备比较少,即使有相关的技术设备,但是巨额的设备成本使得它终究 无法跟上企业技术设备更新的步伐。同时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生毕业 后无法将原有职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特定的工作岗位,狭窄的职业 口径越来越不适应日趋频繁的职业流动性。学徒教育与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区别在 于: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作为教与学对象的知识和技能已被从它们实际运用的 情景中抽象出来,以教材、教科书等形式独立存在,由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 显脱节;而在学徒教育中,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则存在于实际运用的情景 中,学徒是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基于对职业教育的反思和对学 徒制价值的重新评估,构建现代学徒制度的思想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度并非传 统学徒制度的回归,而是在吸收传统学徒制的优点以及融合现代学校职业教育优 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师傅指导与职业技术理 论教育并重。 二现代教师培训中师徒制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师培训领域中的师徒制借鉴了职业教育领域中学徒制的~些思想和 做法,但两者又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手工业传授的是植根于个体动作系统的技 艺,而教育传授的则是具有普适性的文化知识。现代教师教育是义务教育制度发 展的产物,古代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和专业的教育理论尚未成形,并没有提 出专门师资培训的要求,无论官学还是私学中,基本上都不存在近代学校中的教 师群体,因此也就无所谓教师中的师徒关系。而正如一般职业训练中现代学徒制 的建立是基于对职业教育和学徒制的重新审视一样,现代学校在职培训中师徒制 的形成,也是对以往的教师职前教育和传统教师在职培训反思后的结果。 1.现代教师培训中师徒制的产生 1对职前教育的反思导致对在职培训的重视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满足这 些需求,师范教育承担起了师资培养的任务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师范教 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以大学为本的教师职前教 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它基本上是依据大学科系的学术性和专门性进行设计,而 不是依据教育实践问题和实践知识建构的,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教育 教学活动基本上局限于狭窄的课堂之内,封闭在与社会隔离的校园之中,学生的 学习脱离了社会实践,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于教育实践。唯一有机会接触 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实习,也由于实习时间短、实习安排不合理、政策不明确、法 规简略、社会压力如中小学因担心影响升学率和扰乱教学秩序而不乐意接受实 习等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实习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大打折 。熊苹:《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未发表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第6页。 12 扣。回由此,传统的师范教育没能为师范生的未来从教做好充足的准备,许多师 范生在正式从教时缺乏应有的实践知识和智慧。 基于对传统师范教育的反思,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其实职前教育的功能很 有限,它无法全面解决整个师资培养和教育改革的问题,不仅由于师资培养问题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短短的几年师范教育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师资,更由于教 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进的职业。因此,师范教育的 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师教育过程的终结,统_的师范教育只是单纯的“助跑” 阶段,师范生还需花更长的时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 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困”,随时在教,随时在学;教中学,学中教,在职 教育是无限的。由此,在职培训的思想获得了世界各地教育界的重视。 , 2对一般教师在职培训的反思导致对校本教师培训的重视 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一般采用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或教师教育机 构进行统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这种学院式的培训方式缺乏对教师教学实际困境的关注,缺乏对教师实 际专业发展需求的考察。在职培训实施者往往认为学校教师对现代的教育理 论是 无知的,他们企图与教师共同分享其专业知识,在理论的层面上对教学做探讨, 检视教师本身具有的专业理论,提高他们的专业判断及决策能力。由此带来培训 课程在设置上偏学科化,在内容上偏理论化。而参与在职培训的教师们却往往视 理论为无用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的空谈。教师实际上关心的、感兴趣的是非常情 境性的东西,他们在进修中所希望获得的,是培训者能直接和他们解决实际教学 中遇到的困难。由于缺乏对这些困难的关注使得在职培训不仅不能帮助教师处理 这些难题,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反而成为教师的一种压力和负担。 其次,教师培训课程过于狭隘,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培训方式无法考虑到每 位教师的独特专业发展需求,培训内容不是根植于每位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性 实践。一般而言,教师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要求进修的内容。即使为了某种教 育革新方案而规划某种研习课程,也往往是从革新的推动者之观点来设计进修内 容,忽略了教师的立场与实际情形。正如有关学者指出的,传统的教师培训的 危 机在于培训者将教师置于“旁观者”地位,使教师处于某种“看画者”的状况中。 @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一般的教师培训方式往往无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培训的实施更多的要借助于行政手段。但是,如果教师的在职培训,基本 上是在原来工作岗位上做出,培训结合了日常工作,是以解决问题为取向,以实 践为根源的,以看得见的改善为成绩,培训项目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尽可能接近课 。赵吕术:《教师成长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151页。 o杜威著,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6页。 13 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种培训应为学校教师所欢迎。 基于上述分析,教育界认为,推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也许是使 教育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个好方法。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中小学课堂上,教师 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中小学校应该而且也必须 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基地,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此,校本教师培训作 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 国产生,并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响应。。 3校本教师培训中师徒制的选择 正如新医生有机会跟随专家医生进行临床实习那样,新教师也应有机会在完 全真实的教学环境里向本领域富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学习。师徒制是校本教师培训 中的一种形式。相对其它的各种教师培训方式而言,考虑到这种形式比较节省, 不用国家另设专门机构,也不占用国家的经费和编制;具有随时随地性,即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随时得到讨论 和解决;比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不同专业发展需求而调整活动内容, 因此它成为各个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群众性的教师培养方式。由于初任教师入职 辅导的很多工作要依托于校本培训,因此师徒制也成为初任教师入职辅导普遍采 用的一种做法。 2.现代教师培训中师徒制的发展 作为校本教师培训中的一种形式,师徒制虽然只是在近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才引起我们较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种经验形式,其实是与教师群体同在,即 只 要有教师群体的存在,就有老教师带新教师这种培养方式的存在。随着教育 的不 断发展和对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师徒制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我国为例,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以老带新活动注重对新教师的思 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业务、文化知识的辅导,师徒在公职范围
/
本文档为【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